CN209624941U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4941U
CN209624941U CN201920173859.0U CN201920173859U CN209624941U CN 209624941 U CN209624941 U CN 209624941U CN 201920173859 U CN201920173859 U CN 201920173859U CN 209624941 U CN209624941 U CN 209624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electrochromic film
display panel
backlight modu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38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毅
周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38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4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4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4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漏光区域设置电致变色结构,电致变色结构呈现暗态时吸收背光模组的漏光,防止光线直接漏出显示装置外;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丝印油墨遮挡显示装置的漏光难以判断漏光区域大小,丝印后出现油墨区域大的情况且无法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漏光就是液晶屏幕跟框架吻合不紧密导致光直接透射出来,显示器漏光是常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液晶显示器基本上无法避免漏光的发生。通常漏光是四周,将整个画面调成全黑,然后从上、下、左、右45度角观察显示器四周显示区是否明显的发白、偏色、缝隙处是否有光线透出。
目前显示器的漏光问题,主要依靠丝印油墨来改善。但是此种方法很难判断漏光区域大小,只能依靠尽量将油墨丝印到视区内或加宽油墨宽度,这种情况会出现不应该遮挡的区域被遮挡住了,后期无法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漏光区域设置电致变色结构,电致变色结构呈现暗态时吸收背光模组的漏光,防止光线直接漏出显示装置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边缘位置的下方设置有电致变色结构,所述电致变色结构呈现暗态时吸收背光模组的漏光。
采用上述结构,显示面板的漏光区域设置电致变色结构,电致变色结构呈现暗态时吸收背光模组的漏光。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电致变色结构包括由外而内的第一电致变色膜、第二电致变色膜、第三电致变色膜;所述第三电致变色膜位于第二电致变色膜内部,第二电致变色膜位于第一电致变色膜内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电致变色膜、第二电致变色膜、第三电致变色膜分别受电场的作用在暗态与透明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每一电致变色膜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不同的电致变色膜实现根据漏光区域的宽度管控电致变色结构遮光区域的大小。
进一步优化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上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使用透明光学胶进行连接,电致变色结构位于透明光学胶外部。
采用上述结构,透明光学胶不影响显示装置的透光,并能有效固定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光源与控制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驱动电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电致变色结构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控制器和驱动电路对电致变色结构进行控制。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背光模组的是侧入式背光模组。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背光模组是直下式背光模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漏光区域设置电致变色结构,电致变色结构呈现暗态时吸收背光模组的漏光,防止光线直接漏出显示装置外;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丝印油墨遮挡显示装置的漏光难以判断漏光区域大小,丝印后出现油墨区域大的情况且无法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光学胶、电致变色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结构的示意图,用来说明第一电致变色膜、第二电致变色膜、第三电致变色膜。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膜的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电致变色膜的具体构成。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结构的电性连接原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显示面板; 2、背光模组;3、电致变色结构;301、第一透明导电层;302、电致变色层;303、第二电致变色膜;4、透明光学胶;5、第一电致变色膜;6、第二电致变色膜;7、第三电致变色膜;8、驱动电路;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边缘位置的下方设置有电致变色结构3,所述电致变色结构3呈现暗态时吸收背光模组的漏光;所述显示面板1的漏光区域一般都是在四周边缘部分,如果出现特殊情况,电致变色结构3也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中间区域
电致变色结构3在电场作用下能够在暗态和透明态之间切换;呈现暗态时,吸收显示面板的漏光;呈现透明态时,不影响美观。
优选的,电致变色结构3包括由外而内的第一电致变色膜5、第二电致变色膜6、第三电致变色膜7;所述第三电致变色膜7位于第二电致变色膜6内部,第二电致变色膜6位于第一电致变色膜1内部。漏光区域大小不同,位置也不固定,通过三层电致变色膜的分层设置,能够精确遮挡漏光,避免遮挡区域过大,影响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或是遮挡区域过小,显示面板1还有残余漏光。
电致变色结构3的具体工作原理:若是漏光区域只出现在第一电致变色膜5,漏光区域的的宽度小于第一电致变色膜的宽度A,那么只需要启动第一电致变色膜5,使第一电致变色膜5切换为暗态,遮挡漏光区域的漏光;若是漏光区域的的宽度大于第一电致变色膜5的宽度A但小于第二电致变色膜6的宽度B与第一电致变色膜5的宽度A之和,那么只启动第一电致变色膜5和第二电致变色膜6,使第二电致变色膜6和第一电致变色膜5切换为暗态,遮挡漏光区域的漏光;若是漏光区域较大,已经超过了第二电致变色膜6的宽度B和第一电致变色膜5的宽度A之和但小于第一电致变色膜5的宽度A、第二电致变色膜6的宽度B和第三电致变色膜7的宽度A之和,这时启动第一电致变色膜5、第二电致变色膜6和第三电致变色膜7,使第一电致变色膜5、第二电致变色膜6和第三电致变色膜7全部切换为暗态,遮挡漏光区域的漏光。
需要注意的是,电致变色结构3的每一电致变色膜都可以根据需要遮挡的漏光区域和显示面板的不同裁剪成不同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同时,电致变色膜的数量也不仅限于上述的三个,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增加或减少,这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电致变色结构3的每一电致变色膜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01、第二透明导电层303以及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01与第二透明导电层303之间的电致变色层302;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1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03之间的电场作用下,所述电致变色图层302能够在暗态和透明态之间进行切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包括实施例1中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2以及实施例1中的显示面板1,所述显示面板1位于背光模组2的出光面上。
优选的,显示面板1和背光模组2之间使用透明光学胶4进行连接,电致变色结构3位于透明光学胶4外部;所述透明光学胶4在紫外线照射下固化,将显示面板1与背光模组2粘接。
所述背光模组2包括光源(图中未示出)、控制器9、驱动电路8;光源与控制器9、驱动电路8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9与驱动电路8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8与电致变色结构3电性连接,控制电致变色膜的工作。为了实现电致变色结构3与驱动电路8之间的电连接,每一电致变色膜内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0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03均与驱动电路8电连接,以实现精确控制电致变色结构遮光区域的大小。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9与驱动电路8也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中,电致变色结构3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2的出光面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是侧入式背光模组。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是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漏光区域设置电致变色结构,电致变色结构呈现暗态时吸收背光模组的漏光,防止光线直接漏出显示装置外;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丝印油墨遮挡显示装置的漏光难以判断漏光区域大小,丝印后出现油墨区域大的情况且无法改善。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位置的下方设置有电致变色结构,所述电致变色结构呈现暗态时吸收背光模组的漏光;所述电致变色结构包括由外而内的第一电致变色膜、第二电致变色膜、第三电致变色膜;所述第三电致变色膜位于第二电致变色膜内部,第二电致变色膜位于第一电致变色膜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膜、第二电致变色膜、第三电致变色膜分别受电场的作用在暗态与透明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电致变色膜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
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中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使用透明光学胶进行连接,电致变色结构位于透明光学胶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光源与控制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驱动电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电致变色结构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是侧入式背光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是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1920173859.0U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624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3859.0U CN209624941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3859.0U CN209624941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4941U true CN209624941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52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3859.0U Active CN209624941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4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7477A (zh) * 2022-01-18 2022-03-22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显示调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7477A (zh) * 2022-01-18 2022-03-22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显示调试方法
CN114217477B (zh) * 2022-01-18 2024-04-26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显示调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4899B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CN105353533A (zh) 显示面板及使用其的显示设备
JP2000019563A5 (zh)
US20160377921A1 (en) Dual-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array substrate
CN103842712A (zh) 照明单元、显示器以及电子设备
JP7182906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5242447A (zh) 透明显示器
KR20120069363A (ko) 투명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681164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9491126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140125929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9624941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849912A (zh) 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9044246U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设备
WO2013180349A1 (ko) 부분투명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2000066199A5 (zh)
CN103744211B (zh) 彩色液晶显示面板
JP2004521396A (ja) 電気的に切換え可能なカラーフィルタを有す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CN104570456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129809C (zh) 液晶显示元件
CN112327529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KR100352774B1 (ko) 투사형표시장치
US1134050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room device
CN107390417A (zh) 一种有明亮触摸显示屏的智能手机
CN108594556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