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1180U - 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1180U
CN209621180U CN201821797497.4U CN201821797497U CN209621180U CN 209621180 U CN209621180 U CN 209621180U CN 201821797497 U CN201821797497 U CN 201821797497U CN 209621180 U CN209621180 U CN 209621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stick
double ladder
support rods
packaged type
surfac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974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极昌
陆彦飞
李加军
娄炳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Shanghai Baoye Group Na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Shanghai Baoye Group Na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Shanghai Baoye Group Na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974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1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1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1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端头板,且两个支撑杆的内表壁均沿竖直方向等距穿插有多个横杆,两个支撑杆的内表壁距离端头板两道横杆距离处设置有操作杆,操作杆包含有定操作杆和动操作杆。本实用新型中,首先,使用者抬起右侧脚,动操作杆通过第一拉簧的曳引向上转动,使得动力杆通过第二拉簧的曳引向前运动,从而使得该人字梯可沿水平方向移动,其次,将物料桶或工具箱放置在定操作杆的踏网上,便于工作人员施工,从而避免频繁上下人字梯添加物料或置换工具,并且,该人字梯可实现在较平整场地载人、带负荷定向移位,具有操作方便、节约时间、实用性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装饰装修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尤其是装饰装修阶段,如墙面粉刷、批白、吊顶施工等,人字梯作为辅助工具被频繁使用,而现场使用的传统人字梯,通常采用木枋装钉而成,功能简单,稳定性较差,安全系数不高,在每个作业点完成工作后,作业人员需爬下来将梯子重新移位,浪费作业时间,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不能提供给施工人员进行短暂、舒适休息的部件,作业时,所用工具需挂在作业人员身上,材料、器具等需放置在地面上,使用时需要他人进行配合或作业人员亲自爬下来,使用极为不便。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端头板,且两个支撑杆的内表壁均沿竖直方向等距穿插有多个横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内表壁距离端头板两道横杆距离处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包含有定操作杆和动操作杆,所述定操作杆的两侧内表壁均通过竖向轴杆与端头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向轴杆的底部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水平轴杆,且水平轴杆位于动操作杆的内表壁,所述动操作杆的内表壁沿水平方向距离水平轴杆三分之一处铰接有加强杆,且加强杆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拉簧与端头板固定连接,并且加强杆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动力杆,两个所述动力杆距离动操作杆的下方竖直方向280-320mm处均通过第二拉簧与水平轴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一侧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向轮,另一侧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套设有防滑脚套。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外表面中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端头板的顶部设置有柔性坐垫。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外表面铰接,且两个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外表面扣搭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动力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支座。
进一步的,所述定操作杆和动操作杆的内表壁边缘处均设置有踏网,且位于定操作杆内表壁的踏网的顶部放置有物料桶。
进一步的,两两所述横杆之间的间距为180-220mm,所述端头板的宽度为120-150mm。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撑杆和两个所述动力杆均采用镀锌方通制作,且镀锌方通的宽度为15-35mm,厚度为2-4mm,两个所述限位杆均采用镀锌扁铁制作,且镀锌扁铁的宽度为10-30mm,厚度为1-3mm,其余杆件均采用镀锌方通制作,且镀锌方通的宽度为10-30mm,厚度为1-3mm,两个所述踏网均采用镀锌菱形孔钢丝网制作,网孔宽为10-30mm,孔长为30-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使用者抬起右侧脚,使得动操作杆通过第一拉簧的曳引沿水平轴杆向上转动,使得动力杆通过第二拉簧的曳引向前运动一定距离,再用后侧脚将动操作杆踩下,该人字梯即可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无需工作人员上下、移动人字梯,具有节省体力和时间的效果,其次,通过将物料桶或工具箱放置在定操作杆的踏网上,便于工作人员施工,从而避免频繁上下人字梯进行添加物料或置换工具,将工作效率提升,再者,通过在端头板上设置柔性的坐垫,便于作业人员进行短暂的休息,舒适度较高,并且,该人字梯可实现在较平整场地载人、带负荷定向移位,无需作业人员爬至地面进行搬移,具有操作方便、节约时间、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移动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向轮;2、支撑杆;3、横杆;4、限位杆;5、踏网;6、操作杆;61、水平轴杆;62、定操作杆;63、竖向轴杆;64、动操作杆;65、加强杆;7、端头板;8、第一拉簧;9、防滑脚套;10、防滑支座;11、动力杆;12、第二拉簧;13、销轴;14、物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包括两个支撑杆2,两个支撑杆2的顶部设置有端头板7,且两个支撑杆2的内表壁均沿竖直方向等距穿插有多个横杆3,两个支撑杆2的内表壁距离端头板7两道横杆3距离处设置有操作杆6,操作杆6包含有定操作杆62和动操作杆64,定操作杆62的两侧内表壁均通过竖向轴杆63与端头板7固定连接,两个竖向轴杆63的底部一侧通过销轴13转动连接有水平轴杆61,且水平轴杆61位于动操作杆64的内表壁,动操作杆64的内表壁沿水平方向距离水平轴杆61三分之一处铰接有加强杆65,且加强杆65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拉簧8与端头板7固定连接,并且加强杆65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动力杆11,两个动力杆11距离动操作杆64的下方竖直方向280-320mm处均通过第二拉簧12与水平轴杆61固定连接。使用者抬起右侧脚,使得动操作杆64通过第一拉簧8的曳引向上转动,使得动力杆11通过第二拉簧12的曳引向前运动,从而使得该人字梯可沿水平方向移动,通过将工具箱放置在定操作杆62的踏网5上,便于工作人员施工,具有节省人力和时间的效果。
进一步的,一侧支撑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向轮1,另一侧支撑杆2的底部套设有防滑脚套9。两个支撑杆2的两侧外表面中部连接有限位杆4,端头板7的顶部设置有柔性坐垫。通过端头板7顶部设置的柔性坐垫,方便作业人员短暂的休息。
进一步的,两个限位杆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2外表面铰接,且两个限位杆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2的外表面扣搭连接。两个动力杆1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支座10。通过一侧的支撑杆2底部的防滑脚套9和两个动力杆11底部的防滑支座10,使得优化该人字梯的防滑效果,将稳定性提升。
进一步的,定操作杆62和动操作杆64的内表壁边缘处均设置有踏网5,且位于定操作杆62内表壁的踏网5的顶部放置有物料桶14。两两横杆3之间的间距为180-220mm,端头板7的宽度为120-150mm。操作杆6展开时搁置在横杆3上面,且伸出支杆的长度小于横杆3间距,以便能正常收起,便于搬运、存放不占空间。
进一步的,两个支撑杆2和两个动力杆11均采用镀锌方通制作,且镀锌方通的宽度为15-35mm,厚度为2-4mm,两个限位杆4均采用镀锌扁铁制作,且镀锌扁铁的宽度为10-30mm,厚度为1-3mm,其余杆件均采用镀锌方通制作,且镀锌方通的宽度为10-30mm,厚度为1-3mm,两个踏网5均采用镀锌菱形孔钢丝网制作,网孔宽为10-30mm,孔长为30-50mm。
工作原理:该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在使用时,操作杆6展开搁置在横杆3上面,由于定操作杆62和动操作杆64伸出支杆的长度小于横杆3的间距,作业人员可站在横杆3或踏网5上进行施工作业,同时可将物料桶14或工具箱放置在定操作杆62的踏网5上,方便施工,避免频繁上下人字梯进行添加物料或置换工具,在需要移动时,作业人员将后侧脚抬起,动操作杆64在第一拉簧8的曳引下,可沿水平轴杆61向上转动,此时动力杆11底部防滑支座10落空,在第二拉簧12的曳引下向前运动一定距离后,防滑支座10底部着落抵实,再用后侧脚将动操作杆64踩下,整个人字梯在动力杆11的推动下即可向图中箭头所标方向移动。为安全起见,动操作杆64每次向上转动的角度需控制在0-30°范围内,且作业人员在移动人字梯位置时,需停止手上作业,跨坐在端头板7上,以降低重心进行操作,每次移动距离以180-220mm为宜,且该人字梯宜在场地较为平整的场合下使用,前侧支撑杆2上的定向轮1,只能沿固定方向左右移动,以确保人字梯移动时不发生偏位,在动力杆11和后侧支撑杆2底部均设置了防滑措施,以增强了人字梯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包括两个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设置有端头板(7),且两个支撑杆(2)的内表壁均沿竖直方向等距穿插有多个横杆(3),两个所述支撑杆(2)的内表壁距离端头板(7)两道横杆(3)距离处设置有操作杆(6),所述操作杆(6)包含有定操作杆(62)和动操作杆(64),所述定操作杆(62)的两侧内表壁均通过竖向轴杆(63)与端头板(7)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向轴杆(63)的底部一侧通过销轴(13)转动连接有水平轴杆(61),且水平轴杆(61)位于动操作杆(64)的内表壁,所述动操作杆(64)的内表壁沿水平方向距离水平轴杆(61)三分之一处铰接有加强杆(65),且加强杆(65)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拉簧(8)与端头板(7)固定连接,并且加强杆(65)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动力杆(11),两个所述动力杆(11)距离动操作杆(64)的下方竖直方向280-320mm处均通过第二拉簧(12)与水平轴杆(6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其特征在于:一侧所述支撑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向轮(1),另一侧所述支撑杆(2)的底部套设有防滑脚套(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2)的两侧外表面中部连接有限位杆(4),所述端头板(7)的顶部设置有柔性坐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杆(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2)外表面铰接,且两个限位杆(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2)的外表面扣搭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动力杆(1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支座(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操作杆(62)和动操作杆(64)的内表壁边缘处均设置有踏网(5),且位于定操作杆(62)内表壁的踏网(5)的顶部放置有物料桶(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其特征在于:两两所述横杆(3)之间的间距为180-220mm,所述端头板(7)的宽度为120-15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2)和两个所述动力杆(11)均采用镀锌方通制作,且镀锌方通的宽度为15-35mm,厚度为2-4mm,两个所述限位杆(4)均采用镀锌扁铁制作,且镀锌扁铁的宽度为10-30mm,厚度为1-3mm,其余杆件均采用镀锌方通制作,且镀锌方通的宽度为10-30mm,厚度为1-3mm,两个所述踏网(5)均采用镀锌菱形孔钢丝网制作,网孔宽为10-30mm,孔长为30-50mm。
CN201821797497.4U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 Active CN209621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7497.4U CN209621180U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7497.4U CN209621180U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1180U true CN209621180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42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97497.4U Active CN209621180U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1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2416U (zh) 一种可调节的仓库楼梯
CN209008634U (zh) 一种方便卸料的建筑工地手推车
CN209621180U (zh) 一种可移动式施工人字梯
CN20734797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道路安全隔离带
CN209457358U (zh) 行走操作架
CN205397319U (zh) 一种大棚蔬菜悬挂输送装置
CN210457310U (zh) 一种高效安全的建筑物料提升装置
CN204715655U (zh) 一种楼梯扶手
CN209098132U (zh)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固定装置
CN209538645U (zh) 一种高安全性外墙装修用升降式工作台
CN207499376U (zh) 一种建筑用脚手架
CN201433558Y (zh) 迷你脚手架
CN2780969Y (zh) 组合式登高梯
CN207620340U (zh) 一种建筑用室外固定式装饰平台
CN205742939U (zh) 一种防倾斜脚手架
CN205276841U (zh) 一种高位移动脚手架
CN208884951U (zh) 一种稳定性能好的建筑用登高架
CN208310286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建筑支撑架
CN208605120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消防云梯
CN207498834U (zh) 一种移动式桥梁修建用防护平台
CN206636479U (zh) 具备移动功能便于搬运的挂梯
CN204541463U (zh) 升降式平台
CN206462622U (zh) 弹性折叠升降桌
CN205858165U (zh) 一种登高凳
CN206091857U (zh) 一种风力发电塔筒法兰平面测量辅助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