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14052U - 热成型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热成型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14052U
CN209614052U CN201920192930.XU CN201920192930U CN209614052U CN 209614052 U CN209614052 U CN 209614052U CN 201920192930 U CN201920192930 U CN 201920192930U CN 209614052 U CN209614052 U CN 209614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ker
unit
guide rail
production lin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29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志同
仪忠山
刘航
高玉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Kejie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ejie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ejie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ejie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929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14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14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14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成型生产线,包括运行装置、挡件、防护门、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运行装置设置于生产区域中,所述挡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挡件沿着生产区域的四周排列,所述防护门固定连接于多个所述挡件中,所述传感器对应于所述防护门设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运行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其中,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防护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运行装置停止运行。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人员因误闯生产线等行为而与运行中的设备发生接触的危险现象发生,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热成型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成型生产线。
背景技术
热成型(即热冲压成型)工艺是在热成型生产线中,将超高强度钢板于加热炉加热到奥氏体温度范围,钢板组织完成变化后,快速移动到模具,以快速进行冲压,在压机保压状态下,通过模具中布置的冷却回路并保证一定的冷却速度,对零件进行淬火冷却,最后获得超高强度冲压件的工艺。
现有热成型生产线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性,在生产线(生产区域)的四周设置有防护网,以此使得人员与生产线运行设备(如机械手等自动化运输装置)之间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
但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热成型生产线采用防护网将人员与运行设备进行隔离的方式属于被动隔离,其隔离作用有限,不能够避免人员因误闯生产线等行为而与运行中的设备发生接触的危险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热成型生产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够避免人员因误闯生产线等行为而与运行设备发生接触的危险现象发生的技术问题,进而能够避免人员因误闯生产线等行为而与运行中的设备发生接触的危险现象发生,提高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成型生产线,具有生产区域,包括:
运行装置,所述运行装置设置于生产区域中;
挡件,所述挡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挡件沿着生产区域的四周排列;
防护门,所述防护门固定连接于多个所述挡件中;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对应于所述防护门设置;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运行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
其中,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防护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运行装置停止运行。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通过设置防护门20、传感器及控制器,当人员发生误闯生产线等行为时,传感器及时检测到防护门20处于打开状态,继而控制器及时控制运行装置停止运行,以避免人员与运行中的运行装置发生接触,即将人员与运行中的运行装置进行主动隔离,相对与现有技术,从根本上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够避免人员因误闯生产线等行为而与运行设备发生接触的危险现象发生的技术问题,进而能够避免人员因误闯生产线等行为而与运行中的设备发生接触的危险现象发生,显著提高了热成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体现防护门及挡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热成型工艺用取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吸附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定位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定位台的主视图;
以上各图中:10、挡件;20、防护门;21、门体;22、锁件;30、取料装置;100、支撑架;110、支撑梁;120、支撑柱;200、吸附组件;210、支撑件;211、第一支撑杆;212、第二支撑杆;213、第三支撑杆;214、第四支撑杆;215、支撑座;220、第一吸盘单元;221、第一吸盘;222、固定板;223、固定杆;230、第二吸盘单元;231、第二吸盘;240、第三吸盘单元;241、第三吸盘;250、第四吸盘单元;251、第四吸盘;300、动力组件;310、第二导轨;320、第二移动块;40、定位台;400、支撑台;500、移动单元;510、第六导轨;520、第五移动块;530、升降单元;531、固定件;532、升降件;600、伸缩单元;610、第一转臂;620、第二转臂;630、磁性件;91、第一定位台;92、第二定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分别对应于图6所示的上下方向,以及图6所示的水平方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竖直方向”为垂直于地面的方向;(2)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3)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成型生产线,具有生产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该生产区域的大小由生产装置(包括运行装置)的占地空间所决定;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够避免人员因误闯生产线等行为而与运行设备发生接触的危险现象发生的技术问题,该热成型生产线包括运行装置、挡件10、防护门20、传感器及控制器。
运行装置设置于生产区域中,用于运输及传递物料,运行装置优选为多个,以在当传感器检测到防护门20处于打开状态时,同时受到控制器的控制,进而能够更好的避免人员与运行中给的运行装置发生接触。
挡件10为多个,多个挡件10沿着生产区域的四周排列,以起到阻挡人员进出生产线的作用,挡件10可以为防护网。
防护门20,防护门20固定连接于多个挡件10中,防护门20具有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防护门20在打开状态时,人员可以自由进出生产线。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3所示,防护门20包括门体21及锁件22,锁件22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设置于门体21上,以实现门体21的开合,本领域已知的是,锁件22可以为机械锁及电磁锁等,故对于锁件22的结构及其与门体21的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传感器对应于防护门20设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防护门20的状态(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具体而言,传感器与锁件22对应设置,以实时监控锁件20的状态,进而判断防护门20是否打开或关闭。
控制器与运行装置通信连接(如通过线缆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控制器与传感器通信连接,当传感器检测到防护门20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器控制运行装置停止运行。具体而言,当传感器检测到锁件22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器控制运行装置停止运行。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通过设置防护门20、传感器及控制器,当人员发生误闯生产线等行为时,传感器及时检测到防护门20处于打开状态,继而控制器及时控制运行装置停止运行,以避免人员与运行中的运行装置发生接触,即将人员与运行中的运行装置进行主动隔离,相对与现有技术,从根本上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够避免人员因误闯生产线等行为而与运行设备发生接触的危险现象发生的技术问题,进而能够避免人员因误闯生产线等行为而与运行中的设备发生接触的危险现象发生,显著提高了热成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还能够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多组料板进行取料时,难以适用于料板板面尺寸的变化的技术问题,具体说明如下:
现有的吸盘装置的吸盘数量为四个,四个吸盘呈正变形分布,当堆叠的料板并排有两组时,其中两个吸盘用于吸附一组料板中的料板,另外两个吸盘用于吸附另一组料板中的料板,从而在吸盘一次升降的过程中,同时从定位台上取走两张料板。然而,当多组料板之间料板板面的尺寸(包括宽度及长度)不同时,现有吸盘装置很可能接触不到料板,或者由于受力偏离中心太远而造成对料板吸附不牢,从而导致应用的通用性及灵活性较差,进而严重影响了对料板取料的效率。
基于上述,参见图1以及图4至图6,运行装置包括取料装置30,用于对多组堆叠料板的取料,设多组堆叠料板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对应于图6所示的上下方向),则设垂直于第一方向及竖直方向(即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对应于图6所示的水平方向),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多组料板进行取料时,难以适用于料板板面尺寸的变化的技术问题,取料装置30包括支撑架100及吸附组件200。
支撑架100起支撑的作用,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支撑架100呈门型,支撑架100包括支撑梁110及支撑柱120,支撑梁110沿着第二方向设置,支撑柱120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支撑柱120为两个,两个支撑柱120分别与支撑梁110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柱120与支撑梁110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机械领域常规方式固定连接。
吸附组件200用于吸附料板,以带动料板沿着所需的运动方向运动,吸附组件200设置于支撑架100上,以在支撑架100的支撑下运动,吸附组件200包括支撑件210、第一吸盘单元220、第二吸盘单元230、第三吸盘单元240及第四吸盘单元250。
支撑件210起支撑的作用,用于支撑第一吸盘单元220、第二吸盘单元230、第三吸盘单元240及第四吸盘单元250,并带动第一吸盘单元220、第二吸盘单元230、第三吸盘单元240及第四吸盘单元250同步移动,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件210为框架结构,支撑件210包括第一支撑杆211、第二支撑杆212、第三支撑杆213、第四支撑杆214及支撑座215,第一支撑杆21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杆212与第一支撑杆211平行且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支撑杆213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第三支撑杆2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支撑杆213间相互平行,两个第三支撑杆213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11的两端,第三支撑杆213与第一支撑杆211,以及第三支撑杆213与第二支撑杆212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以形成四边形框架,第四支撑杆214与第三支撑杆213平行,第四支撑杆214位于两个第三支撑杆213之间,第四支撑杆214的一端部与第一支撑杆211的中部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第四支撑杆214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支撑杆212的中部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支撑座215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与第四支撑杆214的中部固定连接。
第一吸盘单元220固定设置于支撑件210上,第一吸盘单元220包括第一吸盘221,第一吸盘221的数量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第一吸盘221,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吸盘单元220还包括固定板222及固定杆223,固定板222呈L型,固定板22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撑杆211固定连接,固定板222为两个,两个固定板222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其中一个固定板222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与第一支撑杆211的内侧(即朝向支撑件210中空部分的一侧,对应于图6的右侧)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板222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与第一支撑杆211的外侧(即背离支撑件210中空部分的一侧,对应于图6的左侧)固定连接,每个固定板222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杆223,固定杆223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固定杆223的顶部通过螺母锁紧于固定板222上,每个固定杆223的底部均连接(如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吸盘221,第一吸盘221,第一吸盘221呈波纹状,以具备伸缩功能,从而在当对两组具有不同厚度料板的堆料进行层层拾取时,通过不断调节第一吸盘221的伸缩距离,使其能够较好地补偿不同阶段下两组料板之间的高度差,进而有利于提高取料装置30使用的通用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固定杆223通过弹性件(图弹簧)与第一吸盘221连接,以使第一吸盘221相对于固定杆223能够做往复移动,从而在当对两组具有不同厚度料板的堆料进行层层拾取时,使得第一吸盘221自动产生对不同阶段下两组料板之间高度差的补偿,进而有利于提高取料装置30使用的通用性。
第二吸盘单元230固定设置于支撑件210上,第二吸盘单元230与第一吸盘单元220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吸盘单元230包括第二吸盘231,第二吸盘231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第二吸盘231,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吸盘单元230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杆212上,第二吸盘2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吸盘231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杆212沿着第二方向的两侧,作为优选的,两个第二吸盘231与两个第一吸盘221一一对应设置,在沿着第一方向上,两个第一吸盘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吸盘的间距,针对第二吸盘单元230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可参见上述第一吸盘单元220,并结合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吸盘单元230与第一吸盘单元220相互对称设置。
第三吸盘单元240固定设置于支撑件210上,第三吸盘单元240与第一吸盘单元220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三吸盘单元240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211上,第三吸盘单元240与第一吸盘单元220分别位于第四支撑杆214沿着第一方向的两侧方,第三吸盘单元240包括第三吸盘241,第三吸盘241的数量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第三吸盘,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针对第三吸盘单元240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可参见上述第一吸盘单元220,并结合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第四吸盘单元250固定设置于支撑件210上,第四吸盘单元250与第二吸盘单元230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四吸盘单元250与第三吸盘单元240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第四吸盘单元250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杆212上,第四吸盘单元250与第二吸盘单元230分别位于第四支撑杆214沿着第一方向的两侧方,第四吸盘单元250包括第四吸盘251,第四吸盘251的数量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第四吸盘251,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作为优选的,多个第四吸盘251与多个第三吸盘241一一对应设置,在沿着第一方向上,两个第三吸盘241的间距小于两个第四吸盘251的间距,针对第四吸盘单元250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可参见上述第一吸盘单元220,并结合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吸盘单元250与第三吸盘单元240相互对称设置。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通过设置第一吸盘221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第一吸盘221,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同时设置第二吸盘231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第二吸盘231,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拓宽了对料板板面尺寸的应用范围,从而在对多组料板进行取料时,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较好的适应于具有不同尺寸板面的料板的需求,能够较好的实现同时对具有不同尺寸板面的料板进行有效吸附,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多组料板进行取料时,难以适用于料板板面尺寸的变化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对料板取料的灵活性及通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在设置第一吸盘221及第二吸盘231的基础上,设置第三吸盘241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第三吸盘241,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同时设置第四吸盘251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第四吸盘251,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进一步拓宽了对料板板面尺寸的应用范围,从而在对多组料板进行取料时,能够更好的适应于具有不同尺寸板面的料板的需求,能够较好的实现同时对具有不同尺寸板面的料板进行有效吸附,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料板取料的灵活性及通用性。
针对实现吸附组件200运动的方式,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取料装置30还包括动力组件300,动力组件300固定设置于支撑架100上,动力组件300与支撑件210固定连接,以带动支撑件210运动,即实现带动吸附组件200的运动,所述动力组件300包括第二导轨310及第二移动块320,第二导轨310与所述支撑架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310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第二移动块320与所述第二导轨310配合连接,以沿着第二导轨310往复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块320与所述支撑件210连接,以带动支撑件210沿着第二导轨310往复移动,从而提高了吸附组件200的移动距离,使得吸附组件200能够吸附位于不同位置处的料板,以及能够将料板运送至其他位置处进行其他工序的操作,进而提高了热成型工艺的工作效率。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第二移动块320与第二导轨310通过滑动配合连接,动力组件30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四移动块、第四导轨、第二驱动件、固定座、第五导轨、第三驱动件及第四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第二移动块320连接,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块320沿着第二导轨310往复移动,例如,第一驱动件为伺服电机,第一驱动件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实现第二移动块320的往复移动,在此不做赘述;第四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320固定连接,第四导轨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第四导轨与第四移动块滑动配合连接,以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第二驱动件与第四导轨连接,以驱动第四导轨运动,例如,第二驱动件为伺服电机,第二驱动件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实现第四导轨的运动,在此不做赘述;固定座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与第四导轨的底部固定连接,以随第四导轨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第五导轨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第五导轨与固定块滑动配合连接,以沿着第一方向做往复移动,第三驱动件与第五导轨连接,以驱动第五导轨运动,例如,第三驱动件为伺服电机,第三驱动件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实现第五导轨的运动,在此不做赘述;第四驱动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四驱动件固定连接于第五导轨上,以随第五导轨沿着第一方向同步移动,第四驱动件与支撑座215固定连接,以在带动支撑座215沿着第一方向同步移动的同时,驱动支撑座215转动,例如,第四驱动件为伺服电机,第四驱动件的机体部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与第五导轨固定连接,第四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支撑座215通过设置联轴器等方式固定连接。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吸附组件200具备四个运动自由度,即沿着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运动自由度,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运动自由度,沿着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的运动自由度,以及绕竖直方向的转轴转动的运动自由度,从而通过变换多个位置及姿态,能够更好的适应于具有不同尺寸板面的料板的需求,能够更好的实现同时对具有不同尺寸板面的料板进行有效吸附,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料板取料的灵活性及通用性。
参见图1以及图4至图8,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还包括定位台40,定位台40设置于吸附组件200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还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磁力分张器的位置及姿态难以调节,而无法高效的适应于不同尺寸料板的分张需求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对不同尺寸料板分张的效率,具体说明如下:
在热成型工艺起初,需要将料板整齐堆叠至定位台上,通过磁力分张器对堆叠好的料板进行磁力分张,以便于顺次将一层层料板运至其他工序中。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磁力分张器的位置及姿态难以调节,无法高效的适应于不同尺寸料板的分张需求,进而严重影响了热成型工艺的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针对现有技术中因磁力分张器的位置及姿态难以调节,而无法高效的适应于不同尺寸料板的分张需求的技术问题,参见图1、图7及图8,定位台40包括支撑台400、移动单元500及伸缩单元600。
支撑台400起支撑移动单元500及伸缩单元600的作用,移动单元500设置于支撑台400的侧部,移动单元500包括第六导轨510及第五移动块520,移动单元500用于带动伸缩单元600实现沿直线方向的往复移动,第六导轨510沿直线方向设置,第五移动块520与第六导轨510连接(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连接),以沿第六导轨510往复移动,伸缩单元600与第五移动块520连接,以与第五移动块520同步移动,伸缩单元600用于以所需的位置及姿态对堆叠好的料板进行磁性分张,伸缩单元600包括第一转臂610、第二转臂620及磁性件630,第一转臂610的一端与第五移动块520转动连接,第一转臂610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臂62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转臂620的另一端与磁性件630转动连接,伸缩单元600通过上述设置,具有三个运动自由度,即一个伸缩移动的自由度及两个转动自由度,其中,伸缩移动自由度和第一移动块的移动一起实现磁性件630位置的确定,两个转动自由度实现伸缩单元600姿态的确定。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通过设置移动单元500及伸缩单元600,在对料板进行磁力分张时,仅需调节第五移动块520的位置以及带动第一转臂610、第二转臂620及磁性件630转动,即可使得磁性件630快速且准确的处于所需的位置及姿态,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高效适应于不同尺寸料板的分张需求,解决了技术中因磁力分张器的位置及姿态难以调节,而无法高效的适应于不同尺寸料板的分张需求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对不同尺寸料板分张的效率,更进而提高了热成型工艺的工作效率。
针对第一转臂610、第二转臂620及磁性件63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一种实施方式为:图7及图8所示,第一转臂610及第二转臂620均为杆状,磁性件630为四棱柱形块状,第一转臂610与第五移动块520铰接(如销轴连接),设第一转臂610与第五移动块520之间的转动轴线为第一转动轴线,第二转臂620与第一转臂610铰接,设第二转臂620与第一转臂610之间的转动轴线为第二转动轴线,第二转臂620与磁性件630铰接,设第二转臂620与磁性件630之间的转动轴线为第三转动轴线,第一转动轴线、第二转动轴线及第三转动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即第一转臂610、第二转臂620及磁性件630均在水平面上转动,以此实现在水平面上对磁性件630的位置及姿态进行高效率的调节。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臂610与第五移动块520通过球铰或万向节连接,以此能够提高位置及姿态调节的灵活性,同理,第二转臂620与第一转臂610之间,以及第二转臂620与磁性件630之间也可以通过球铰或万向节连接。
为了实现对磁性件630高度的调节,如图8所示,移动单元500还包括升降单元530,升降单元530包括固定件531、升降件532及锁定件,固定件531为缸体,固定件531沿竖直方向设置,固定件531的顶部开口,固定件531与支撑台400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升降件532为杆状,升降件532与固定件531滑动配合连接,以此实现升降件532在固定件531上沿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即:升降件532的一端位于固定件531的内部,升降件532与固定件531套接,升降件532的另一端向上伸出固定件531;升降件532的顶部与第六导轨510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锁定件与升降件532及固定件531均可拆卸连接,以此实现对升降件532运动的锁定,具体而言,锁定件为锁定销,固定件531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长通孔或多个通孔,升降件532开设有锁定孔,锁定件通过穿设于固定件531的通孔及升降件532的锁定孔,实现将升降件532锁定于固定件531上,进而使得磁性件630获得所需高度。
为了提高对堆叠料板磁力分张的均匀性,如图7所示,移动单元500为两个,两个移动单元500对称设置于支撑台400的两侧,每个移动单元500至少连接有一个伸缩单元600,每个移动单元500具有两个第五移动块520,两个第五移动块520沿着第六导轨510间隔设置,每个第五移动块520均连接有一个伸缩单元600,即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四个伸缩单元600,四个伸缩单元600各自独立移动,从不同位置共同实现对堆叠料板的磁力分张,进而提高了对堆叠料板磁力分张的均匀性,更进而有利于提高获取料板的效率。
为了提高热成型工艺过程的连续性,本实施例热成型生产线还包括传送单元,定位台40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台91及第二定位台92,所述第一定位台91与所述第二定位台92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传送单元位于第一定位台91的下方,传送单元包括第三导轨及第三移动块,第三导轨沿着直线方向延伸,第三移动块与第三导轨连接,以沿着第三导轨往复移动,第三移动块与第一定位台91固定连接,以与第一定位台91同步移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台91、第二定位台92及传送单元,当第二定位台92拆垛时,对第一定位台91进行装垛,当第二定位台92完成拆垛后,利用传送单元将第一定位台91移动至拆垛工位进行拆垛,因此本实用新型热成型生产线能够提高热成型工艺过程的连续性,进而能够提高热成型工艺的工作效率。

Claims (7)

1.一种热成型生产线,具有生产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行装置,所述运行装置设置于生产区域中;
挡件,所述挡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挡件沿着生产区域的四周排列;
防护门,所述防护门固定连接于多个所述挡件中;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对应于所述防护门设置;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运行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
其中,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防护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运行装置停止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包括:
门体;及
锁件,所述锁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门体上;
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锁件对应设置;
其中,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锁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运行装置停止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装置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装置包括取料装置,用于对多组堆叠料板的取料,设多组堆叠料板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则设垂直于第一方向及竖直方向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包括:
支撑架;及
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
支撑件;
第一吸盘单元,所述第一吸盘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吸盘单元包括:
第一吸盘,所述第一吸盘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吸盘,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
第二吸盘单元,所述第二吸盘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吸盘单元与所述第一吸盘单元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吸盘单元包括:
第二吸盘,所述第二吸盘为多个,存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吸盘,其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间隔设置;
第三吸盘单元,所述第三吸盘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三吸盘单元与所述第一吸盘单元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第四吸盘单元,所述第四吸盘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四吸盘单元与所述第二吸盘单元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吸盘单元与所述第三吸盘单元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成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台,所述定位台设置于所述吸附组件的下方,所述定位台包括:
支撑台;
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台的侧部,所述移动单元包括: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着第一方向设置;
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
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与所述移动单元连接,所述伸缩单元包括:
第一转臂,所述第一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转动连接;
第二转臂,所述第二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二转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成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还包括:
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升降单元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
升降件,所述升降件与所述固定件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升降件与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连接;
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升降件及所述固定件均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成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包括: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沿着第二方向设置;
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所述定位台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台及第二定位台,所述第一定位台与所述第二定位台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热成型生产线还包括:
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台的下方,所述传送单元包括:
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与所述第三导轨连接,所述第三移动块与所述第一定位台固定连接。
CN201920192930.XU 2019-02-12 2019-02-12 热成型生产线 Active CN209614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2930.XU CN209614052U (zh) 2019-02-12 2019-02-12 热成型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2930.XU CN209614052U (zh) 2019-02-12 2019-02-12 热成型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14052U true CN209614052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53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2930.XU Active CN209614052U (zh) 2019-02-12 2019-02-12 热成型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14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4627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双机械手系统
CN101459101B (zh) 翻转式晶圆自动传输装置
JP2010538939A (ja) コンベア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持ち上げ装置、コンベア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8621130A (zh) 具有2r1t和2t1r两种运动模式的并联机构
CN208828858U (zh) 一种电视背板角码自动安装码垛系统
CN101459100B (zh) 紧凑式晶圆自动传输装置
CN209614052U (zh) 热成型生产线
CN209614003U (zh) 热成型工艺用取料装置及热成型生产线
CN108996235B (zh) 移载机构及输送系统
CN107378522A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机械加工用平台
CN109019048A (zh) 一种电视背板角码自动安装码垛系统
CN107088881A (zh) 集成多机械手联合作业的敏捷制造系统
CN106743604A (zh) 一种电芯抓取装置及热压机
CN208322617U (zh) 压合装置
CN109176578A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的无伤抓取装置
CN206445799U (zh) 一种横走型机械手臂
CN105835049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反应堆的机械手自动抓取运输设备
CN211615017U (zh) 上下料装置
CN207712953U (zh) 一种链轮传动伺服平移抓取机构
CN108538692A (zh) 升降门装置和晶片传输系统
CN201374322Y (zh) 平移翻转式晶圆自动传输装置
CN207844444U (zh) 一种工件搬送机构
US5127787A (en) Lift and carry mechanism and method
CN107579184B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包安装辅助装置
CN219313664U (zh) 用于导向套仓储系统的桁架式取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