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11439U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11439U CN209611439U CN201821612819.3U CN201821612819U CN209611439U CN 209611439 U CN209611439 U CN 209611439U CN 201821612819 U CN201821612819 U CN 201821612819U CN 209611439 U CN209611439 U CN 2096114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fibre
- continuous carbon
- artificial limb
- liner
- resin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包括:内衬,具有与人体残肢部位直接接触的内腔;连续碳纤维增强体,附着在所述内衬外部;金属支架,一端与所述连续碳纤维增强体的下部固定连接;脚掌模型,与所述金属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电阻测量单元,两电极与连续碳纤维增强体中的碳纤维相连用于测量连续碳纤维增强体内部的电阻值变化;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用于记录分析电阻测量单元测量的电阻值,获取人体运动姿态及假肢结构健康状态,并将数据发送到患者或医生的手机端,用于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较现有塑料假肢具有强度更高、重量更轻、舒适度更好且具有监测功能的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假肢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事故伤的迅猛增多,由各种暴力创伤、积累性劳损及疾病原因导致肢体残疾患者日益增加。对于截肢患者,安装假肢是代偿自身缺失肢体功能的唯一工程学方法,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协助下肢残疾人残肢假肢功能开发和生活辅助设备的研发。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假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材料的假肢比其他假肢更美观、更轻便,公开号CN10528706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假肢接受腔及其3D打印制备方法,该假肢接受腔包括外壳、在外壳内壁与外壳粘贴成一体的内衬、以及与残肢末端匹配的衬垫;外壳与内衬采用3D打印机一体打印成型,衬垫采用3D打印机打印成型后装配于假肢接受腔内。制备时,首先获取残肢信息,根据残肢信息建立初步的三维模型,并建立残肢与接受腔的几何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更新接受腔三维模型数据,并最终根据三维模型数据进行3D打印;使得制备过程简单且准确性高,缩短制备时长且降低了制备成本,基于生物力学分析的制备,使残肢与接受腔实现接触和承重,提高了接受腔与残肢的吻合程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假肢的性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3D打印技术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可达到假肢的轻量化,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此外,连续碳纤维良好的力阻特性使得由连续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结构件结构状态自监测成为可能。接受腔是假肢的一大关键部件,是残肢和假肢的衔接部件,一方面起到包容残肢并支配假肢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承重作用。这就对接受腔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接受腔要有很好的软组织覆盖残肢端,以保证残肢不易磨损及舒适性,另一方面要求接受腔要与残肢能够全面接触,以保证残肢在接受腔内承重面积大与承重部位合理。
由于病患个体化差异对假肢接受腔个性化要求很高,而现行接受腔制造往往需要事先预制残肢端模具(包括取模、阴模制造等),到获得接受腔需要很长时间。目前增材制造技术被认为是最适宜于个性化人工假体制造的技术,对于提高假肢的使用效果、舒适度以及病患对假肢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增材制造技术层层叠加的工艺特点,导致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打印方向上的力学性能较差,此外,打印结构件还受制于热塑性材料基体性能的影响,其力学性能与传统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制造的结构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具有高强、轻质、自感知的优点。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包括:
内衬,具有与人体残肢部位直接接触的内腔;
连续碳纤维增强体,附着在所述内衬外部;
金属支架,一端与所述连续碳纤维增强体的下部固定连接;
脚掌模型,与所述金属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还包括:
电阻测量单元,两电极与连续碳纤维增强体中的碳纤维相连用于测量连续碳纤维增强体内部的电阻值变化;
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用于记录分析电阻测量单元测量的电阻值,获取人体运动姿态及假肢结构健康状态,并将数据发送到患者或医生的手机端,用于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所述电阻测量单元和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供电方式可以有多种,如普通电池、可充电电池、自发电电池等,考虑使用便捷性及使用寿命,优选的采用可充电电池,如锂电池。
为保证假肢接受腔的舒适性,优选的,所述内衬采用弹性较好的热塑性材料制造,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为了实现真空辅助浸渍法制造本假肢,提高假肢强度,同时便于安装电阻测量单元,优选的,所述内衬为模拟腿部形状的壳结构,包括:
碳纤维缠绕段,为所述壳结构的中部,外周向内凹陷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具有上槽边和下槽边;
树脂输入段,为所述壳结构的下部,内部设有树脂液流道,所述树脂液流道进口开设在所述树脂输入段,所述树脂液流道出口设置在所述下槽边上;
真空吸引段,为所述壳结构的上部,设有连通至所述上槽边的真空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制造方法,主要包括:
采用扫描仪获取截肢部位轮廓,结合三维扫描重建技术,建立个性化假肢三维模型;采用三维打印的方法制造内衬;采用连续碳纤维缠绕技术在制造的内衬上原位缠绕连续碳纤维束;在连续碳纤维束始末两端分别添加电极;采用真空辅助浸渍法对缠绕的连续碳纤维束进行浸渍定型;安装电阻测量单元和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连接电极与电阻测量单元。
将三维打印技术与连续纤维缠绕技术及真空辅助浸渍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造复杂结构的出色能力,实现个性化内衬的制造,且内衬无需再次装夹可直接实现纤维的原位缠绕、预制体的原位浸渍直至树脂固化定型,实现高强度、智能化、个性化、舒适性假肢的制造。相比于现有假肢制造方法,本实用新型方法更容易实现假肢的个性化定制,缩短制造周期,提高舒适度。
为了提高假肢的强度,优选的,所述连续碳纤维增强体的相邻层连续纤维具有夹角,夹角角度为5°~45°。
为确保连续碳纤维增强体与内衬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底面设有沿轴向分布的沟槽。
为实现连续碳纤维充分均匀浸渍,优选的,所述树脂液流道包括:
主流道,环形结构且开设有所述树脂液流道进口;
多个分流道,绕所述壳结构的中心轴分布,一端连通至主流道,另一端连通至下槽边为所述树脂液流道出口。
为实现连续碳纤维充分均匀浸渍,优选的,所述树脂液流道出口沿周向均匀分布。
为实现连续碳纤维充分均匀浸渍,优选的,所述树脂液流道进口至各树脂液流道出口的距离相同。
为保证残肢端皮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优选的,所述壳结构的内壁设有多个透气孔。
为尽量保证假肢结构的紧凑性,优选的,所述内衬上设有专门安装电阻测量单元和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的卡槽。考虑连续碳纤维具有电磁屏蔽特性,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卡槽设置在内衬上方,连续碳纤维增强体位于卡槽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较现有塑料假体具有强度更高、重量更轻、舒适度更好且具有监测功能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衬及连续纤维增强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衬外侧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衬底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对应图4剖视图的俯视图。
图6是实现本实用新型方法所需的制造模块。
图7是实现本实用新型方法所需的制造设备。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01.内衬,02.连续碳纤维增强体,03.电阻测量单元,04.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05.固定螺栓,06.金属支架,07.脚掌模型,08.固定螺栓,011.透气孔,012.卡槽,013.螺栓孔,014.沟槽,015.树脂液流道,031.导线,041.天线,0101.碳纤维缠绕段,0102.树脂输入段,0103.真空吸引段,0151.主流道,0152.分流道,0104.环形槽,0105.上槽边,0106.下槽边,1.载物平台,2.六自由度机械手,3.真空泵,4.热塑性材料挤出单元,5.Y轴运动单元,6.真空辅助装置,7.Z轴运动单元,8.缠绕模块,9.X轴运动单元,10.树脂供应装置,11.连续纤维,101.打印平台,102.安装架,103.真空薄膜供料装置,301.真空软管,401.热塑性材料挤出机构,402.热塑性材料供应装置,403.热塑性材料导管,601.真空软管导套,602.升降机构,801.升降机构,802.连续纤维送丝机构,803.连续纤维导管,1001.树脂液导管,1002.树脂液箱油泵,1011.树脂液箱,1012.成型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包括:由内衬01与连续碳纤维增强体02组成的接受腔,与接受腔采用螺栓05固定连接的金属支架06,与金属支架06另一端采用螺栓08固定连接的脚掌模型07,电阻测量单元03和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04;内衬01采用模拟腿部的壳结构,与人体残肢部位直接接触,连续碳纤维增强体02附着在内衬01的碳纤维缠绕段0101外部;碳纤维缠绕段0101外部设有内凹的环形槽0104,环形槽带有上槽边0105和下槽边0106。内衬01还包括树脂输入段0102和真空吸引段0103。
电阻测量单元03的两电极031与连续碳纤维增强体02相连,直接测量连续碳纤维增强体的电阻值;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04用于记录分析电阻测量单元03测量的电阻值,获取人体运动姿态及假肢结构健康状态,并将数据通过天线041发送到患者或医生的手机端,用于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为保证假肢的舒适性,内衬01采用弹性较好的热塑性材料制造,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为保证假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内衬01内壁设有透气孔011。
为确保连续碳纤维增强体02与内衬01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环形槽0104底部设有沟槽014,连续碳纤维增强体02缠绕在环形槽0104内且采用树脂浸渍。
为尽量保证假肢结构的紧凑性,内衬01上设有专门安装电阻测量单元03和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04的卡槽012;
考虑连续碳纤维具有电磁屏蔽特性,卡槽012设置在内衬01上方,连续碳纤维增强体02最上端与卡槽012下方抵接。
电阻测量单元03和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04供电方式可以有多种,如普通电池、可充电电池、自发电电池等,考虑使用便捷性及使用寿命,采用可充电电池,如锂电池。
为保证美观性和舒适性,脚掌模型07也采用三维打印技术制造。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便于连续碳纤维浸渍,内衬01下部的树脂输入段0102设有树脂液流道015,树脂液流道015包括主流道0151和多根分流道0152。为实现连续碳纤维充分均匀浸渍,从主流道0151的进口到各分流道0152的出口的距离相同。各分流道0152的出口设置在下槽边0106上且沿着周向均匀分布。内衬01上部的真空吸引段0103设有连通至上槽边0105的真空出口。
本实施例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制造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采用扫描仪获取截肢部位轮廓,结合三维扫描重建技术,建立个性化假肢三维模型;
采用三维打印的方法制造内衬01;
采用连续碳纤维缠绕技术在制造的内衬01上原位缠绕连续碳纤维增强体02;
在连续碳纤维束始末两端分别添加电极031;
采用真空辅助浸渍法对缠绕的连续碳纤维束进行浸渍定型,将真空薄膜覆盖在连续碳纤维增强体02上,顶端的真空出口与真空泵吸管相连接,主流道0151与外部树脂液供应装置相连,启动真空泵,在真空辅助下树脂液沿分流道0152从底部向上均匀浸渍连续碳纤维束,浸渍结束进行树脂固化定型,获得假肢接受腔;
安装电阻测量单元03和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04,连接电极031与电阻测量单元03;
将金属支架06与接受腔、脚掌模型07分别连接,完成整个假肢的制造。
配合上述方法实现的具体装置如图6和图7所示,主要包括:运动模块,由X轴运动单元9、Y轴运动单元5和Z轴运动单元7构成;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三维打印模块包括热塑性材料挤出单元4和载物平台1;连续碳纤维缠绕模块8包括送丝机构802和升降机构801;真空辅助浸渍模块包括真空辅助装置6、树脂供应装置10、覆膜机构等。真空辅助装置6包括升降机构602、真空泵3和真空软管导套601。覆膜机构包括真空薄膜供料装置103、六自由度机械手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包括:
内衬,具有与人体残肢部位直接接触的内腔;
连续碳纤维增强体,附着在所述内衬外部;
金属支架,一端与所述连续碳纤维增强体的下部固定连接;
脚掌模型,与所述金属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阻测量单元,两电极与连续碳纤维增强体中的碳纤维相连用于测量连续碳纤维增强体内部的电阻值变化;
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用于记录分析电阻测量单元测量的电阻值,获取人体运动姿态及假肢结构健康状态,并将数据发送到患者或医生的手机端,用于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所述内衬为模拟腿部形状的壳结构,包括:
碳纤维缠绕段,为所述壳结构的中部,外周向内凹陷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具有上槽边和下槽边;
树脂输入段,为所述壳结构的下部,内部设有树脂液流道,所述树脂液流道进口开设在所述树脂输入段,所述树脂液流道出口设置在所述下槽边上;
真空吸引段,为所述壳结构的上部,设有连通至所述上槽边的真空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的底面设有沿轴向分布的沟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液流道包括:
主流道,环形结构且开设有所述树脂液流道进口;
多个分流道,绕所述壳结构的中心轴分布,一端连通至主流道,另一端连通至下槽边为所述树脂液流道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液流道出口沿周向均匀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液流道进口至各树脂液流道出口的距离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结构的内壁设有多个透气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碳纤维增强体的相邻层连续纤维具有夹角,夹角角度为5°~4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12819.3U CN209611439U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12819.3U CN209611439U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11439U true CN209611439U (zh) | 2019-11-12 |
Family
ID=6844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12819.3U Active CN209611439U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114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9652A (zh) * | 2018-09-30 | 2019-01-15 | 乐清市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
-
2018
- 2018-09-30 CN CN201821612819.3U patent/CN2096114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9652A (zh) * | 2018-09-30 | 2019-01-15 | 乐清市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
CN109199652B (zh) * | 2018-09-30 | 2024-02-13 | 乐清市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87064A (zh) | 一种假肢接受腔及其3d打印制备方法 | |
US8535389B2 (en) | Prosthetic socket liner | |
CN109394397A (zh)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的制造方法 | |
CN209611439U (zh)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 |
CN105641751B (zh) | 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假肢及其制备方法 | |
US8366789B2 (en) | Prosthetic limb | |
CN104918762B (zh) | 具有避雷保护的风轮机叶片 | |
WO2008112298A1 (en) | Carbon fiber prosthetic foot with hollow cross sections | |
EP1520683A3 (en) | Pressure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9199652A (zh) | 一种连续碳纤维智能假肢 | |
US10881534B2 (en) | Modular lower limb prosthesis system | |
US11141293B2 (en) | Carbon fiber prosthetic foot | |
CN105690795A (zh) | 一种半封闭腔体网格蒙皮结构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和方法 | |
CN101691065A (zh) | 碳纤维复合材料假脚的成型工艺 | |
US8282686B2 (en) | Prosthetic socket | |
US20100332002A1 (en) | Carbon fiber prosthetic foot with hollow cross sections | |
US10219918B2 (en) | Prosthetic limb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 |
US20200022819A1 (en) | Multi-Matrix Composite Prosthetic Socket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 |
US20100016991A1 (en) | Prosthetic product having composite material wa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prosthetic product | |
CN106273537A (zh) | 一种套管连接方法及制件 | |
CN205494477U (zh) | 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假肢 | |
US20230218412A1 (en) | Prosthet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6257798A (zh) | 一种发电鞋 | |
CN216536876U (zh) | 一体成型超可动人偶模型 | |
CN209347327U (zh) | 一种肌体助力恢复型智能义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