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08880U - 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08880U
CN209608880U CN201920021777.4U CN201920021777U CN209608880U CN 209608880 U CN209608880 U CN 209608880U CN 201920021777 U CN201920021777 U CN 201920021777U CN 209608880 U CN209608880 U CN 209608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mounting
mounting plate
copper wir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217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ongling New Technolo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217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08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08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08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包括底板和插座,所述底板的表面上方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表面放置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与底板之间为粘性连接,所述电热膜的表面设置有连接铜丝,且连接铜丝与电热膜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体,且导体与底板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插座的内部设置有卡槽,且插座位于导体的外侧,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表面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表面中间安装有传感器,所述安装板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固定块。该地热膜设有底板,底板的设置,能够方便对电热膜进行铺设和安装,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导体,方便进行通电,插座表面采用的绝缘胶壳,主要防止发生触电。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
背景技术
地热膜也称是电热膜,是一种新型的采暖产品,电热膜供暖是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式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地热膜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在装修时都会进行安装,近几年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给很多产品都带来了不少的发展空间,其中石墨烯对于地热膜的改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现在地热膜部分会采用石墨烯来作为辅助材料。
现代的地热膜属于供暖设备,一般的地热膜在铺装时比较麻烦,安装过程比较繁琐,造成工期的延长,另外,安全性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够进行自动变频,体验感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安装便捷的地热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地热膜属于供暖设备,一般的地热膜在铺装时比较麻烦,安装过程比较繁琐,造成工期的延长,另外,安全性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够进行自动变频,体验感不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包括底板和插座,所述底板的表面上方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表面放置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与底板之间为粘性连接,所述电热膜的表面设置有连接铜丝,且连接铜丝与电热膜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体,且导体与底板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插座的内部设置有卡槽,且插座位于导体的外侧,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表面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表面中间安装有传感器,且传感器与安装板之间为粘性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底板包括有定位槽、电池槽、蓄电池和地线,所述定位槽位于底板的表面左右两侧,且底板的表面中间设置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的内部安置有蓄电池,所述定位槽的外侧设置有地线。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外部形状呈蜂窝状,同时电池槽与蓄电池之间尺寸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包括有连接槽和铜丝,所述连接槽位于安装板的底部表面,且连接槽的内部安装有铜丝。
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内部结构尺寸与铜丝的外部结构尺寸相互吻合,且连接槽之间与铜丝之间均沿安装板的水平方向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包括有凹槽和安装块,所述凹槽位于安装座与固定块之间,且安装座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地热膜设有底板,底板的设置,能够方便对电热膜进行铺设和安装,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导体,方便进行通电,插座表面采用的绝缘胶壳,主要防止发生触电,底板上设置有电池槽,方便对蓄电池进行安装,蓄电池采用的是石墨烯材质,大大增加蓄电池的容量,防止蓄电时间不够长,造成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地线的设置,地线主要与地面进行连接,防止发生漏电的情况,大大提高安全性,定位槽与安装块之间尺寸相互配合,借用尺寸配合的关系,能够简化安装过程,更快的进行安装。
2、连接槽的设置,能够将四组安装板连接在一起,四组安装板为一组,一来方便进行运输,二来,方便铺装,避免面积过大造成铺装困难,连接槽中设置有铜丝,铜丝可以确保安装板之间电路均相互连通,同时铜丝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够让安装板上的电热膜之间快速加热,另外,电热膜之间通过连接铜丝相互连接,连接铜丝与铜丝的作用相同,即可以通电同时快速导热。
3、通过设置安装座,方便对安装板进行安装,安装座一方面是可以对安装板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连接安装板与底板,安装块与底板上的定位槽之间尺寸相互配合,通过这种嵌合关系,以便于将安装座固定在底板上,避免进行繁琐的安装,大大降低了安装过程中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与电热膜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01、定位槽;102、电池槽;103、蓄电池;104、地线;2、安装板;201、连接槽;202、铜丝;3、电热膜;4、安装座;401、凹槽;402、安装块;5、连接铜丝;6、导体;7、插座;8、卡槽;9、固定块;10、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包括底板1和插座7,底板1的表面上方设置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的表面放置有电热膜3,底板1包括有定位槽101、电池槽102、蓄电池103和地线104,定位槽101位于底板1的表面左右两侧,且底板1的表面中间设置有电池槽102,电池槽102的内部安置有蓄电池103,定位槽101的外侧设置有地线104,地线104 的设置,地线104主要与地面进行连接,防止发生漏电的情况,大大提高安全性,定位槽101的外部形状呈蜂窝状,同时电池槽102与蓄电池103之间尺寸相互配合,底板1上设置有电池槽102,方便对蓄电池103进行安装,蓄电池103采用的是石墨烯材质,大大增加蓄电池103的容量;
电热膜3与底板1之间为粘性连接,电热膜3的表面设置有连接铜丝5,且连接铜丝5与电热膜3之间为嵌合连接,安装板2包括有连接槽201和铜丝202,连接槽201位于安装板2的底部表面,且连接槽201的内部安装有铜丝202,连接槽201的设置,能够将四组安装板2连接在一起,四组安装板2为一组,一来方便进行运输,二来,方便铺装,避免面积过大造成铺装困难,连接槽201的内部结构尺寸与铜丝202的外部结构尺寸相互吻合,且连接槽201之间与铜丝202 之间均沿安装板2的水平方向平行设置,铜丝202可以确保安装板2 之间电路均相互连通,同时铜丝202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够让安装板2上的电热膜3之间快速加热;
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体6,且导体6与底板1之间为嵌合连接,插座7的内部设置有卡槽8,且插座7位于导体6的外侧,安装板2的底部表面安装有安装座4,安装板2的底部表面中间安装有传感器10,且传感器10与安装板2之间为粘性连接,安装板2与安装座4之间设置有固定块9,安装座4包括有凹槽401和安装块402,凹槽401位于安装座4与固定块9之间,且安装座4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块402,安装座4一方面是可以对安装板2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连接安装板2与底板1,安装块402与底板1上的定位槽101之间尺寸相互配合,通过这种嵌合关系,以便于将安装座4固定在底板1上。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地热膜,首先将蓄电池103放入电池槽 102中,利用定位槽101与安装块402之间的尺寸配合关系,将安装座4安装在底板1上,接着,再利用固定块9与凹槽401之间的尺寸配合关系,将与固定块9相互连接的电热膜3固定的卡在安装座4上,之后,将底板1铺装在地面上,将地线104与地下进行连接,通过导体6与插座7内部的卡槽8之间的嵌合关系,将底板1两侧的导体6 依次插入插座7内部的卡槽8中,然后对插座7进行通电,导体6与蓄电池103之间相互连接,蓄电池103会对电能进行释放和储存,以便于帮助电热膜3进行通电供暖,最后,传感器10会根据电热膜3 表面的温度来进行温度信息的采集,帮助底板1内部的中央处理系统来进行判断处理,进而实现自动变频,传感器10采用的型号为 WRM-101,就这样完成整个地热膜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包括底板(1)和插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表面上方设置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的表面放置有电热膜(3),所述电热膜(3)与底板(1)之间为粘性连接,所述电热膜(3)的表面设置有连接铜丝(5),且连接铜丝(5)与电热膜(3)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体(6),且导体(6)与底板(1)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插座(7)的内部设置有卡槽(8),且插座(7)位于导体(6)的外侧,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表面安装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表面中间安装有传感器(10),且传感器(10)与安装板(2)之间为粘性连接,所述安装板(2)与安装座(4)之间设置有固定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包括有定位槽(101)、电池槽(102)、蓄电池(103)和地线(104),所述定位槽(101)位于底板(1)的表面左右两侧,且底板(1)的表面中间设置有电池槽(102),所述电池槽(102)的内部安置有蓄电池(103),所述定位槽(101)的外侧设置有地线(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01)的外部形状呈蜂窝状,同时电池槽(102)与蓄电池(103)之间尺寸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包括有连接槽(201)和铜丝(202),所述连接槽(201)位于安装板(2)的底部表面,且连接槽(201)的内部安装有铜丝(2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01)的内部结构尺寸与铜丝(202)的外部结构尺寸相互吻合,且连接槽(201)之间与铜丝(202)之间均沿安装板(2)的水平方向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包括有凹槽(401)和安装块(402),所述凹槽(401)位于安装座(4)与固定块(9)之间,且安装座(4)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块(402)。
CN201920021777.4U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 Active CN209608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1777.4U CN209608880U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1777.4U CN209608880U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08880U true CN209608880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00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21777.4U Active CN209608880U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088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472A (zh) * 2022-03-10 2022-05-10 谢玉涛 一种具有导线连接机构的石墨烯地热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472A (zh) * 2022-03-10 2022-05-10 谢玉涛 一种具有导线连接机构的石墨烯地热膜
CN114466472B (zh) * 2022-03-10 2023-09-08 九江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导线连接机构的石墨烯地热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08880U (zh) 一种石墨烯改性自动变频地热膜
CN201805095U (zh) 具有复合式充电模块的插座装置及复合式充电模块
CN105357133A (zh) 一种无线路由器
CN205878798U (zh) 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的农副产品干燥装置
CN207688571U (zh) 一种具备分离式动态加热接触系统的载料车
CN211876588U (zh) 一种新型电芯烘烤夹具
CN109342795B (zh) 一种具有电费计量功能的智能电表装置
CN208745446U (zh) 一种瓦楞纸板热压贴合装置
CN210797864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结构
CN204119537U (zh) 一种带接地装置的电热板
CN207432635U (zh) 一种pu保暖雨靴、pu劳保雨鞋生产设备
CN206451743U (zh) 一种电池组
CN202792198U (zh) 舒适性脚暖板
CN111156800A (zh) 一种新型电芯烘烤夹具
CN215452423U (zh) 一种网络教室布线装置
CN21415443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机构
CN210220429U (zh) 一种烘箱
CN203968409U (zh) 6kV高压电动机内加热装置总成
CN219350284U (zh) 一种无触点接触式烘烤夹具
CN213565498U (zh) 一种电池换电柜
CN220810989U (zh) 一种全自动光伏边框生产线物流传输机构
CN209117078U (zh) 一种模块化检测设备
CN205242127U (zh) 速干衣架
CN213108203U (zh) 一种高分子电热膜覆膜设备
CN210576270U (zh) 一种锂电池制造用热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401, Building 3, No. 5 Liansheng Road,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23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ongling New Technolo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411, Building 3, No. 5 Liansheng Road,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23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Hongl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