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08032U -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08032U
CN209608032U CN201822188224.6U CN201822188224U CN209608032U CN 209608032 U CN209608032 U CN 209608032U CN 201822188224 U CN201822188224 U CN 201822188224U CN 209608032 U CN209608032 U CN 209608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ine
pole
contact layer
connecti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882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显靖
吴雄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ng Long 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ng Long 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ng Long 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ng Long 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882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08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08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08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A端和连接B端,所述连接A端设置有导电电极,所述连接B端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电极对应的导电接触层;所述连接A端还设置有:同时具有A端电源功能、A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A端磁性装置,所述A端磁性装置的一部分为S极,另一部分为N极;所述连接B端还设置有:与所述A端磁性装置对应的、同时具有B端电源功能、B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B端磁性装置,所述B端磁极装置一部分为S极,另一部分为N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无需特意对准孔位即可快速准确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线智能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数据传输及充电线,大多数电器设备都是通过数据线插入设备的特定插孔方式充电或获取音频、图片等数据信息。数据线经常经过多次插拔容易损坏设备的插孔;且还需要特意对准孔位,实际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且数据传输及充电线基本都是需要4根或者5根针的弹性导电电极才能实现充电和数据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无需特意对准孔位即可快速准确连接,而且避免多次拔插操作的智能笔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具有节省材料、操作方便和不易损坏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所述连接A端1设置有导电电极,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电极对应的导电接触层。
所述连接A端1还设置有:同时具有A端电源功能、A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A端磁性装置10,所述A端磁性装置10有一部分为S极,有一部分为 N极。
所述连接B端2还设置有:与所述A端磁性装置10对应的、同时具有B 端电源功能、B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B端磁性装置20,所述B端磁性装置20有一部分为S极,有一部分为N极。
优选的,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3,所述导电接触层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对应的正电极接触层21、与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负电极接触层22和与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3对应的电源正极接触层23。
优选的,所述A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A端电源负极,所述B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B端电源负极。
优选的,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3与所述A端电源负极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与所述B端电源负极之间也设有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3 之间的距离与正电极接触层21、负电极接触层22和电源正极接触层23之间的距离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的数据线正电极11、电源正极导电极13和数据线负电极12的导电接触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连接B端的正电极接触层21、负电极接触层22和电源正极接触层23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为圆形,所述正电极接触层21和负电极接触层22分别为分布在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外侧的环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均为圆形。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解决现有充电及数据传输线接口存在的需要特意对准孔位、操作麻烦和多次使用容易损坏等问题,无需特意对准孔位即可快速准确连接且避免多次拔插操作的智能笔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所述连接A端1设置有导电电极,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电极对应的导电接触层。优选的,连接A端与连接B端分别设置在笔体一端和数据线一端,当连接A端设置在笔体一端时,所述连接B 端设置在数据线一端;当连接A端设置在数据线一端时,所述连接B端设置在笔体一端。笔体为智能笔或其他电子笔的笔体,所述数据线是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和充电功能的数据线。
所述连接A端1还设置有:同时具有A端电源功能、A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A端磁性装置10,所述磁性所述A端磁性装置10有一部分为S极,有一部分为N极。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A端为圆形,所述A端磁性装置10在连接A端外部的环形部分具有磁极功能,所述磁性功能的分布情况为:一圈连接A端外部的环形,所述环形由N极和S极两极磁性功能一体构成,且N极和S极占所述环形各一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A 端磁性装置10整体具有磁性功能,即所述A端磁性装置10是由N极和S极两极一体构成的,且N极和S极占所述A端磁性装置10各一半。
所述连接B端20还设置有:与所述A端磁性装置10对应的、同时具有B 端电源功能、B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B端磁性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B端为圆形,所述B端磁性装置20在连接B 端外部的环形部分具有磁极功能,所述磁性功能的分布情况为:一圈连接B 端外部的环形,所述环形由N极和S极两极磁性功能一体构成,且N极和S 极占所述环形各一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B端磁性装置20整体具有磁性功能,即所述B端磁性装置20是由N极和S极两极一体构成的,且N极和S 极占所述A端磁性装置10各一半。
优选的,所述A端磁极装置10和所述B端磁性装置20均为N极和S极两极一体构成的,所述A端磁性装置10的S极部分与所述B端磁性装置20 的N极部分对应连接,所述A端磁性装置10的N极部分与所述B端磁性装置 20的S极部分对应连接,保证所述连接A端与连接B端在即将靠近时,无需特意对准孔位,即可快速且准确无误的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3,优选的,所述导电电极为3个弹性导电电极,所述导电接触层为3个与所述导电电极相对应的导电接触层,即通过三对的导电电极及导电接触层,即可实现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节省材料,并且方便高效。所述导电接触层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对应的正电极接触层21、与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负电极接触层22和与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3对应的电源正极接触层2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保证所述导电电极与所述导电接触层充分接触,所述正电极接触层21和所述负电极接触层22均为空心的环形,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 为实心的圆形。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A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A端电源负极,所述B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B端电源负极。所述A端电源负极和所述B端电源负极保证所述连接A端和连接B端磁性相吸连接在一起后,所述连接A端和连接B端能够进行电性连接并且实现数据传输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3与所述A端电源负极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 与所述B端电源负极之间也设有绝缘层。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的绝缘层设置在A端磁性装置10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3之间,所述连接B端的绝缘层设置在B端磁性装置20和电源正极接触层23之间。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硅胶材质并以一定厚度的设置在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也可以为树脂、塑料或PVC(聚氯乙烯)等材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均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可以是椭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连接A端的数据线正电极11、电源正极导电极13和数据线负电极12的导电接触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连接B端的正电极接触层21、负电极接触层22和电源正极接触层23的面积,保证所述连接A端与连接B端接触并连接在一起时导电电极与导电接触层充分接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为圆形,且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为处于所述连接B端正中心的实心圆形,所述正电极接触层21和负电极接触层22分别为分布在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外侧的环形,具体的,所述正电极接触层21是远离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的空心环形,所述负电极接触层22是靠近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的空心环形,即环形的所述负电极接触层的半径小于所述正极接触层23的半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接触层21和负电极接触层22可以为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和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圆形接触层。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3之间的距离与正电极接触层 21、负电极接触层22和电源正极接触层23之间的距离相同。保证当连接A 端与连接B端接触连接时,不需要可以对准位置,就可以实现导电极与接触层的充分接触,操作简单且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所述连接A端(1)设置有导电电极,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电极对应的导电接触层;
所述连接A端(1)还设置有:同时具有A端电源功能、A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A端磁性装置(10),所述A端磁性装置(10)有一部分为S极,有一部分为N极;
所述连接B端(2)还设置有:与所述A端磁性装置(10)对应的、同时具有B端电源功能、B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B端磁性装置(20),所述B端磁性装置(20)有一部分为S极,有一部分为N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3),所述导电接触层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对应的正电极接触层(21)、与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负电极接触层(22)和与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3)对应的电源正极接触层(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A端电源负极,所述B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B端电源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3)与所述A端电源负极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与所述B端电源负极之间也设有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3)之间的距离与正电极接触层(21)、负电极接触层(22)和电源正极接触层(23)之间的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A端的数据线正电极(11)、电源正极导电极(13)和数据线负电极(12)的导电接触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连接B端的正电极接触层(21)、负电极接触层(22)和电源正极接触层(23)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为圆形,所述正电极接触层(21)和负电极接触层(22)分别为分布在所述电源正极接触层(23)外侧的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均为圆形。
CN201822188224.6U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09608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8224.6U CN209608032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8224.6U CN209608032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08032U true CN209608032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398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88224.6U Active CN209608032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08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72383T3 (es) Dispositivo de carga, dispositivo terminal y sistema de carga
US9274147B2 (en) AC plug receptacle with non-contact power meter and radio telemetry
CN204558832U (zh) 插接头和连接器
CN107342517A (zh) 一种usb功能型磁性线
CN104505679A (zh) 一种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实现方法
CN207611920U (zh) 一种磁吸连接装置
CN209608032U (zh)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CN106685011B (zh) 智能表面接触充电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9913104U (zh)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CN206099482U (zh) 一种具备自动充电功能的面板及柔性手机
CN106410928B (zh) 充电端设备、被充电端设备、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CN20987434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地板系统
CN204927680U (zh) 磁吸对接式电连接器、电子设备及电缆
CN203119505U (zh) 电力系统防误钥匙的红外信息传输电路及其装置
CN203950280U (zh) 具有电容感应装置的主动式触控笔
CN204361424U (zh) 用于电子烟的通用usb充电线
CN208768275U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头戴式耳机系统
CN207217920U (zh) 具磁吸及无线充电片的接头
CN206806660U (zh) 一种模块电源的插头及连接器
US20160233704A1 (en) Telescopic transmission cabl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4652484U (zh) 多功能手机底座
CN106684650B (zh) 传输线缆和使用传输线缆的移动终端
CN105871038A (zh) 一种磁力充电及数据能量传送耦合装置
CN203942090U (zh) 一种电连接设备及接头
CN205622695U (zh) 一种磁力360度无线充电数据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