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9078U - 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9078U
CN209599078U CN201920292509.6U CN201920292509U CN209599078U CN 209599078 U CN209599078 U CN 209599078U CN 201920292509 U CN201920292509 U CN 201920292509U CN 209599078 U CN209599078 U CN 209599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op cover
bottom cover
tooth
back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925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程程
高毅
李洋
刘玉龙
王宁
李应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E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E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EG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EG
Priority to CN2019202925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9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9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9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包括相互扣合的顶盖和底盖,顶盖和底盖内设置有齿轮组,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的前齿轮、双联齿轮和后齿轮,前齿轮、双联齿轮和后齿轮分别通过前齿轴、中齿轴和后齿轴转动设置在顶盖和底盖之间,所述后齿轮活动连接有扳柄,所述扳柄通过调节机构与后齿轮活动卡接,顶盖的形状和底盖的形状均为头部窄、尾部宽的蘑菇伞盖状,双联齿轮的双联大齿轮与后齿轮啮合,双联齿轮的双联小齿轮与前齿轮啮合,前齿轴的下端穿过底盖设置有四角接头。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或拆卸螺栓时,端盖和顶盖可顶接在结构物上,不仅操作省力快捷,而且旋拧力矩大、扳柄活动范围广,可在狭小的空间内快速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栓拆装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棘轮扳手是一种手动松紧螺栓的工具,由不同规格尺寸的主梅花套和从梅花套通过铰接键咬合的方式连接而成,通过调节不同的限制块作用的位置,可使得扳手在不需要与螺栓脱离的情况下始终沿顺(逆)时针方向拧紧(拧松),同时活动扳柄可以方便地调整扳手使用角度,因而适用范围较广。
在工业设备安装过程中,常常使用棘轮扳手拧紧和拧松螺栓。为了确保棘轮扳手能提供足够的力矩,通常扳柄设计的很长,在操作空间开阔的情况下是可行的,甚至可以在扳柄后端套设钢管以增加力矩。但是在狭小的空间,各部件相距较近,棘轮扳手能旋拧的角度极为有限,因此不得不增加旋拧的次数,同时,从力学角度分析,手对活动扳柄施加的力在螺栓处形成力矩,应当由人体的其他部位与结构之间支撑后形成的力矩抵消,通常是通过身体、脚或手来充当抵消力矩的部位,长期受到集中力的压迫会给人造成很大的不舒适感。
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现出现了很多的液压力矩扳手,通过液压给扳手提供拧紧或拧松的动力,并通过延伸出来的部位将反力传递到结构物上,因而操作人员不需要承受反力矩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液压力矩扳手的本体比较重,且需要配合液压扭矩扳手专用泵站、双联高压软管以及高强度重型套筒等设备,搬运和操作起来比较消耗体力。对于一些特殊的设备需要到项目现场去安装,无疑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申请日为2016.02.06、申请号为201610083133.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扭力快速驱动棘轮扳手:包括一本体、一棘轮、一传动杆与长销。本体除了结合可转动的棘轮以外,还能引导传动杆沿直线来回移动。以长销限制传动杆位移的距离,通过一定齿数比的啮合关系,将传动杆的动能转换成棘轮的旋转动能。尤其是在狭窄的空间,单手操作棘轮扳手执行锁紧或拆卸作业。该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齿轮组之间的啮合关系,可以实现力矩的低入高出,也可以实现高入低出,但是其反力矩仍然由操作人员来提供,没有很好的借助外力作用,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依旧很大。另外,该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结构复杂,需要多种尺寸很小的零部件相互装配,装配困难、制造成本高。
申请日为2016.04.01、申请号为201620286970.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齿轮增速棘轮扳手:包括第一级齿轮、联动齿轮和第二级齿轮构成的传动比小于1的齿轮组,目的在于通过齿轮增速的原理实现螺母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并在第一级齿轮上设有棘齿,且与手柄上的棘爪相配合,从而达到了棘轮扳手连续工作的功能。首先,三种齿轮的配合实现了“低速输入,高速输出”,换一种角度来说也是“高扭力输入,低扭力输出”。这在对螺栓和螺母紧固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适用性很广,但是对于紧固要求较高,即需要给螺栓和螺母提供足够的紧固力以保证结构件连接安全,在安装和拆卸时,该实用新型因为输出的是低扭力,显然就不适用了。其次,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底壳开设的供手柄活动的槽口较小,这就限制了手柄转动的角度,从而在使用过程需要不断复位手柄,工作效率明显减小。然后,分析手柄、齿轮组、梅花套以及螺母之间的旋转关系,得出手柄与螺母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拆卸和安装螺母时手柄需要同步同向扳动。由于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只给出了内部结构的传动过程,并没有给出实际操作方法,则假设在安装螺母时扳手的端部需要借助外力抵抗扭矩,手柄需要和安装螺栓的结构物完全顶接或部分顶接,从而手柄无法实现旋转或旋转的角度又进一步减小,需要频繁将手柄往复回位,则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就达不到预期的增速功能;假设在安装或者拆卸螺母时扳手不借助外力抵抗扭矩,此时需要操作者一只手固定住顶(底)壳的后端,另一只手用来旋转手柄,无疑增加了劳力输出,当紧固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固定顶(底)壳的后端,无法实现相应的螺栓拆卸或安装目的。最后,第一级齿轮上设置的棘齿,一方面加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对结构强度有一定的削弱,在手柄往返回位的时候缺乏便捷性,不仅需要手动解除手柄的棘齿与第一级齿轮上的棘齿的啮合,而且还需要在回位后再手动实现啮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解决了现有棘轮扳手在狭小操作空间内提供的扭矩不足,致使螺栓或螺母难以拧紧、紧固后难以拧松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包括相互扣合的顶盖和底盖,顶盖和底盖内设置有齿轮组,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的前齿轮、双联齿轮和后齿轮,前齿轮、双联齿轮和后齿轮分别通过前齿轴、中齿轴和后齿轴转动设置在顶盖和底盖之间,前齿轴的下端穿过底盖设置有四角接头。所述后齿轮活动连接有扳柄,扳柄通过调节机构与后齿轮活动卡接,通过调节机构与后齿轮的卡接,既可以改变扳柄的驱动方向,又能够使扳柄自动回位,实现螺栓的快速安装或拆卸。顶盖的形状和底盖的形状均为头部窄、尾部宽的蘑菇伞盖状,顶盖和底盖的头部可顶压在待拆卸或安装螺栓的结构物上,扳柄可以在较宽的尾部大范围的往复扳动,既避免了手动固定端部的超大劳动强度,又实现了扳柄大范围的快速扳动。所述双联齿轮的双联大齿轮与后齿轮啮合,双联齿轮的双联小齿轮与前齿轮啮合,双联齿轮作为中间传输齿轮,既保证了高速传动,又为后方的扳柄提供了较大的扳动范围,同时本实用新型为一级提速,在保证快速传动的前提下,又能提供大的扭矩。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扳柄前端设置的套孔,所述后齿轴插设在套孔内,后齿轴可在套孔内转动。套孔的后端设置有半圆筒,半圆筒的上方设置有锁盖,半圆筒和套孔之间设置有水平转动的锁柱,锁柱的上端设置有与锁盖相配合的锁柱轴,锁盖的上端设置有与锁柱轴固定连接的拨杆,拨动拨杆可带动锁柱转动。锁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后齿轮的齿槽相配合的锁板,锁板与半圆筒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锁柱上设置有活动顶压锁板的凸轮。当需要安装螺栓时,拨动拨杆后锁柱可带动凸轮顶压一侧的锁板,一侧锁板被顶压后与后齿轮相分离。此时,另一侧的锁板能在一个旋转方向对后齿轮的齿槽进行顶压,此时转动扳柄可驱动后齿轮转动,后齿轮通过双联齿轮和前齿轮驱动四角接头转动。当扳柄转动到极限位置后,往回转动扳柄,与后齿轮的齿槽相配合的锁板即可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相对后齿轮转动,则扳柄能够回到初始位置,然后重复旋转扳柄即可。当需要拆卸螺栓时,将拨杆拨向另一侧后,以相同的方法向相反方向转动扳柄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扳柄的前端设置有后齿垫,套孔和半圆筒均设置在后齿垫上,所述锁板和锁柱的下端转动设置在后齿垫上,锁板和锁柱的上端转动设置在锁盖上,后齿垫的设置既便于锁板锁柱的设置,又能够为后齿轮的安装提供便捷。所述底盖的后端和顶盖的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后齿垫相对应的底盖扇形板和顶盖扇形板,底盖扇形板和顶盖扇形板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后齿轴的顶盖后轴孔和底盖后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扇形板内侧或/和底盖扇形板内侧开设有与后齿轮相配合的后齿槽,后齿槽的设置既便于安装,又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实用,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后齿槽上开设有圆弧状的坡口。
进一步地,所述后齿槽设置在顶盖扇形板上时,双联齿轮的双联大齿轮靠近顶盖、双联小齿轮靠近底盖,所述底盖的前端设置与前齿轮相配合的前齿槽,顶盖的中部设置与双联齿轮相配合的中齿槽;所述后齿槽设置在底盖扇形板上时,双联齿轮的双联大齿轮靠近底盖、双联小齿轮靠近顶盖,所述顶盖的前端设置与前齿轮相配合的前齿槽,底盖的中部设置与双联齿轮相配合的中齿槽。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弹簧为圆锥螺旋弹簧,圆锥螺旋弹便于安装配合。圆锥螺旋弹簧的底面固定在半圆筒的侧壁上,充分保证圆锥螺旋弹簧的安装可靠性,圆锥螺旋弹簧的顶面顶接在锁板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的横截面为扇形,具有光滑的外周面,便于调节两个锁板对后齿轮的锁止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锁柱轴的顶端设置有凸块,所述拨杆的下侧设置有与凸块过盈配合的凹槽,凸块与凹槽的配合既便于加工,由便于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前齿轴为变径轴,前齿轮上方的齿上轴小于下方的齿下轴,所述四角接头与齿下轴相连接。所述四角接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内六角接头或外六角接头。齿下轴直接通过外六角接头或内六角接头直接与螺栓连接,在紧固螺栓的过程中承受较大的扭力,因此齿下轴直径设计较大。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齿轮组包含前齿轮、双联齿轮和后齿轮,前齿轮与双联小齿轮相啮合,后齿轮与双联大齿轮相啮合,后齿轮与扳手内的锁板相配合。一方面通过旋转扳柄,可以实现较大扭力的输出,另一方面扳柄旋转的方向(顺、逆时针方向)同前齿轮转动的方向一致,即与需要拧紧的螺栓的转动方向一致,符合常规的操作习惯。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蘑菇伞盖状的顶(底)盖的侧面与结构物之间的接触力用以抵消操作人员施加给扳柄的力矩。考虑到不同螺栓与结构物之间的距离有所差异,为增强其适用性,同时避免结构物承受局部过大的压力,将顶盖和底盖设计成蘑菇伞盖状,即头部较窄,底部较宽。
在扳手前端设有后齿垫,于后齿垫前部开设套孔,套孔与后齿轴相配合。后齿轴一方面作后齿轮的连接轴,另一方面作为扳手的旋转轴,可实现扳手与齿轮组的结合。在底盖后端设有底盖扇形板,后齿垫位于底盖扇形板和顶盖贴合后形成的内部空间中,从而限制了扳手的转动角度,在有限的操作空间内,不需要分离螺栓与接头便可连续拧紧或拧松螺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顶盖和底盖的内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顶盖和底盖的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与接头配合的内六角接头和外六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顶盖1、顶盖前轴孔1-1、顶盖中轴孔1-2、顶盖中齿槽1-3、顶盖后轴孔1-4、顶盖后齿槽1-5、坡口1-6、顶盖螺栓孔1-7、顶盖螺栓1-8、底盖2、底盖前轴孔2-1、底盖前齿槽2-2、底盖中轴孔2-3、底盖中齿槽2-4、底盖后轴孔2-5、底盖扇形板2-6、底盖螺栓孔2-7、齿轮组3、前齿轮3-1、前齿轴3-2、四角接头3-3、双联大齿轮3-4、中齿轴3-5、双联小齿轮3-6、后齿轮3-7、后齿轴3-8、双联齿轮3-9、扳柄4、套孔4-1、后齿垫4-2、锁柱下轴孔4-3、锁板下轴孔4-4、半圆筒螺栓孔4-5、半圆筒4-6、调节机构4-7、锁板轴4-8、锁柱轴4-9、锁柱4-10、凸块4-11、锁板4-12、圆锥螺旋弹簧4-13、锁柱上轴孔4-14、锁盖4-15、锁盖螺栓孔4-16、锁盖螺栓4-17、拨杆4-18、锁板上轴孔4-19、外六角接头5、外六角连接部5-1、外六角柱5-2、内六角接头6、内六角连接部6-1、内六角筒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互扣合的顶盖1和底盖2,顶盖1上设置有顶盖螺栓孔1-7,底盖2上设置有与顶盖螺栓孔1-7相对应的底盖螺栓孔2-7,顶盖1和底盖2通过与顶盖螺栓孔1-7和底盖螺栓孔2-7相配合的顶盖螺栓1-8扣合连接。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顶盖1和底盖2内设置有齿轮组3,齿轮组3包括依次啮合的前齿轮3-1、双联齿轮3-9和后齿轮3-7,前齿轮3-1、双联齿轮3-9和后齿轮3-7分别通过前齿轴3-2、中齿轴3-5和后齿轴3-8转动设置在顶盖1和底盖2之间。顶盖1内设置有与前齿轴3-2相配合的顶盖前轴孔1-1、与双联齿轮3-9相配合的顶盖中轴孔1-2、与后齿轮3-7相配合的顶盖后轴孔1-4,相应地,底盖2内设置有相应的底盖前轴孔2-1、底盖中轴孔2-3、底盖后轴孔2-5,以上各个齿轴通过相对应的轴孔设置在顶盖1和底盖之间。
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前齿轴3-2的下端穿过底盖2设置有四角接头3-3,四角接头3-3的端部活动连接内六角接头6或外六角接头5,内六角接头6或外六角接头5可以直接与需要安装或拆卸的螺栓7相配合。如图5所示,所述双联齿轮3-9的双联大齿轮3-4与后齿轮3-7啮合,双联齿轮3-9的双联小齿轮3-6与前齿轮3-1啮合。双联齿轮3-9作为中间传输齿轮,既保证了高速传动,又为后方的扳柄4提供了较大的扳动范围,同时为一级提速,在保证快速传动的前提下,又能提供大的扭矩。
如图2所示,所述后齿轮3-7活动连接有扳柄4,扳柄4通过调节机构4-7与后齿轮3-7活动卡接,通过调节机构4-7与后齿轮3-7的卡接,既可以改变扳柄4的驱动方向,又能够使扳柄4自动回位,实现螺栓7的快速安装或拆卸。所述顶盖1的形状和底盖2的形状均为头部窄、尾部宽的蘑菇伞盖状,顶盖1和底盖2的头部可顶压在待拆卸或安装螺栓7的结构物上,扳柄4可以在较宽的尾部大范围的往复拌动,既避免了手动固定端部的超大劳动强度,又实现了扳柄4大范围的快速拌动。
如图6所示,所述调节机构4-7包括扳柄前端设置的套孔4-1,所述后齿轴3-8插设在套4-1孔内,后齿轴3-8可在套孔4-1内转动。套孔4-1的后端设置有半圆筒4-6,半圆筒4-6的上方设置有锁盖4-15,锁盖4-15上设置有锁盖螺栓孔4-16,半圆筒4-6上设置有与锁盖螺栓孔4-16相对应的半圆筒螺栓孔4-5,锁盖4-15和半圆筒4-6通过与锁盖螺栓孔4-16和半圆筒螺栓孔4-6相配合的螺栓4-17固定连接。
半圆筒4-6和套孔4-1之间设置有水平转动的锁柱4-10,锁柱4-10设置有锁柱轴4-9,锁柱轴4-9的上端与锁盖4-15相配合,锁盖4-15上设置有与锁柱轴4-9相配合的锁柱上轴孔4-14,锁柱4-10可在锁盖4-15下方转动。锁盖4-15的上端设置有与锁柱轴4-9固定连接的拨杆4-18,拨动拨杆4-18可带动锁柱4-10转动。锁柱4-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后齿轮3-7的齿槽相配合的锁板4-12,锁板4-12与半圆筒4-6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锁柱4-10上设置有活动顶压锁板4-12的凸轮。
如图8所示,当需要安装螺栓7时,顶盖1和底盖2顶接在安装有螺栓7的结构物上,然后拨动拨杆4-18,锁柱4-10可带动凸轮顶压一侧的锁板4-12,一侧锁板4-12被顶压后与后齿轮3-7相分离。此时,另一侧的锁板4-12能在一个旋转方向对后齿轮3-7的齿槽进行顶压,此时转动扳柄4可驱动后齿轮3-7转动,后齿轮3-7通过双联齿轮3-9和前齿轮3-1驱动四角接头3-3转动。当扳柄4转动到极限位置后,往回转动扳柄4,与后齿轮3-7的齿槽相配合的锁板4-12即可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相对后齿轮3-7转动,则扳柄4能够回到初始位置,然后重复旋转扳柄4即可。当需要拆卸螺栓7时,将拨杆拨向另一侧后,以相同的方法向相反方向转动扳柄即可。
实施例2,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如图6所示,所述扳柄4的前端设置有后齿垫4-2,套孔4-1和半圆筒4-6均设置在后齿垫4-2上,所述锁板4-12和锁柱4-10的下端转动设置在后齿垫4-2上。后齿垫4-2上设置有与锁柱轴4-9下端相配合的锁柱下轴孔4-3,锁柱4-10转动设置在锁柱下轴孔4-3和锁柱上轴孔4-14之间。所述锁板4-1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锁板轴4-8,锁盖4-15上设置有与锁板轴4-8相配合的锁板上轴孔4-19,后齿垫4-2上设置有与锁板上轴孔4-19相对应的锁板下轴孔4-4,锁板4-12转动设置在锁板上轴孔4-19和锁板下轴孔4-4之间。
所述后齿垫4-2的设置既便于锁板4-12和锁柱4-10的设置,又能够为后齿轮3-7的安装提供便捷。所述底盖2的后端和顶盖1的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后齿垫4-2相对应的底盖扇形板2-6和顶盖扇形板,底盖扇形板2-6和顶盖扇形板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后齿轴3-8的顶盖后轴孔1-4和底盖后轴孔2-5。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如图3所示,所述顶盖扇形板内侧或/和底盖扇形板2-6的内侧开设有与后齿轮3-7相配合的后齿槽1-5,后齿槽1-5的设置既便于安装,又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实用,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后齿槽2-5上开设有圆弧状的坡口1-6。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同。
实施例4,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如图3所示,所述后齿槽1-5设置在顶盖扇形板上时,双联齿轮3-9的双联大齿轮3-4靠近顶盖1、双联小齿轮3-6靠近底盖2,所述底盖2的前端设置与前齿轮3-1相配合的前齿槽2-2,顶盖1的中部设置与双联齿轮3-9相配合的中齿槽1-3;所述后齿槽1-5设置在底盖扇形板2-6上时,双联齿轮3-9的双联大齿轮3-4靠近底盖2、双联小齿轮3-6靠近顶盖1,所述顶盖1的前端设置与前齿轮3-1相配合的前齿槽,底盖2的中部设置与双联齿轮3-9相配合的中齿槽。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与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
实施例5,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如图6所示,所述压缩弹簧为圆锥螺旋弹簧4-13,圆锥螺旋弹4-13便于安装配合。圆锥螺旋弹簧4-13的底面固定在半圆筒4-6的侧壁上,充分保证圆锥螺旋弹簧4-13的安装可靠性,圆锥螺旋弹簧4-13的顶面顶接在锁板4-12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与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
实施例6,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如图6所示,所述凸轮的横截面为扇形,具有光滑的外周面,便于调节两个锁板4-12对后齿轮3-7的锁止配合。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与实施例1-5任一项相同。
实施例7,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如图6所示,所述锁柱轴4-9的顶端设置有凸块4-11,所述拨杆4-18的下侧设置有与凸块4-11过盈配合的凹槽,凸块4-11与凹槽的配合既便于加工,也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与实施例1-6任一项相同。
实施例8,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前齿轴3-2为变径轴,前齿轮3-1上方的齿上轴小于下方的齿下轴,所述四角接头3-3与齿下轴相连接。所述四角接头3-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内六角接头6或外六角接头5。内六角接头6包括与螺栓7相配合的内六角筒6-2及与四角接头3-3相配合的内六角连接部6-1。外六角接头5包括与内六角螺栓相配合的外六角柱5-2及与四角接头3-3相配合的外六角连接部5-1。齿下轴直接通过内六角接头直接与螺栓7连接,在紧固螺栓7的过程中能够承受较大的扭力,因此齿下轴直径设计较大。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与实施例1-7任一项相同。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技术手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包括相互扣合的顶盖(1)和底盖(2),顶盖(1)和底盖(2)内设置有齿轮组(3),齿轮组(3)包括依次啮合的前齿轮(3-1)、双联齿轮(3-9)和后齿轮(3-7),前齿轮(3-1)、双联齿轮(3-9)和后齿轮(3-7)分别通过前齿轴(3-2)、中齿轴(3-5)和后齿轴(3-8)转动设置在顶盖(1)和底盖(2)之间,所述后齿轮(3-7)活动连接有扳柄(4),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柄(4)通过调节机构(4-7)与后齿轮(3-7)活动卡接,顶盖(1)的形状和底盖(2)的形状均为头部窄、尾部宽的蘑菇伞盖状,双联齿轮(3-9)的双联大齿轮(3-4)与后齿轮(3-7)啮合,双联齿轮(3-9)的双联小齿轮(3-6)与前齿轮(3-1)啮合,前齿轴(3-2)的下端穿过底盖(2)设置有四角接头(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7)包括扳柄(4)前端设置的套孔(4-1),所述后齿轴(3-8)插设在套孔(4-1)内,套孔(4-1)的后端设置有半圆筒(4-6),半圆筒(4-6)的上方设置有锁盖(4-15),半圆筒(4-6)和套孔(4-1)之间设置有水平转动的锁柱(4-10),锁柱(4-10)的上设置有锁柱轴(4-9),锁柱轴(4-9)的上端与锁盖(4-15)相配合,锁盖(4-15)的上端设置有与锁柱轴(4-9)固定连接的拨杆(4-18),锁柱(4-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后齿轮(3-7)的齿槽相配合的锁板(4-12),锁板(4-12)与半圆筒(4-6)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锁柱(4-10)上设置有活动顶压锁板(4-12)的凸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柄(4)的前端设置有后齿垫(4-2),套孔(4-1)和半圆筒(4-6)均设置在后齿垫(4-2)上,所述锁板(4-12)和锁柱(4-10)的下端转动设置在后齿垫(4-2)上,锁板(4-12)和锁柱(4-10)的上端转动设置在锁盖(4-15)上,所述底盖(2)的后端和顶盖(1)的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后齿垫(4-2)相对应的底盖扇形板(2-6)和顶盖扇形板,底盖扇形板(2-6)和顶盖扇形板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后齿轴(3-8)的顶盖后轴孔(1-4)和底盖后轴孔(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扇形板内侧或/和底盖扇形板(2-6)内侧开设有与后齿轮(3-7)相配合的后齿槽(1-5),后齿槽(1-5)上开设有圆弧状的坡口(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齿槽(1-5)设置在顶盖扇形板上时,双联齿轮(3-9)的双联大齿轮(3-4)靠近顶盖(1)、双联小齿轮(3-6)靠近底盖(2),所述底盖(2)的前端设置与前齿轮(3-1)相配合的前齿槽(2-2),顶盖(1)的中部设置与双联齿轮(3-9)相配合的中齿槽(1-3);所述后齿槽(1-5)设置在底盖扇形板(2-6)上时,双联齿轮(3-9)的双联大齿轮(3-4)靠近底盖(2)、双联小齿轮(3-6)靠近顶盖(1),所述顶盖(1)的前端设置与前齿轮(3-1)相配合的前齿槽,底盖(2)的中部设置与双联齿轮(3-9)相配合的中齿槽。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为圆锥螺旋弹簧(4-13),圆锥螺旋弹簧(4-13)的底面固定在半圆筒(4-6)的侧壁上,圆锥螺旋弹簧(4-13)的顶面顶接在锁板(4-12)的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横截面为扇形。
8.根据权利要求2、3、4、5或7任一项所述的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柱轴(4-9)的顶端设置有凸块(4-11),所述拨杆(4-18)的下侧设置有与凸块(4-11)过盈配合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齿轴(3-2)为变径轴,前齿轮(3-1)上方的齿上轴小于下方的齿下轴,所述四角接头(3-3)与齿下轴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3、4、5、7或9任一项所述的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角接头(3-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内六角接头(6)或外六角接头(5)。
CN201920292509.6U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Active CN209599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92509.6U CN209599078U (zh)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92509.6U CN209599078U (zh)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9078U true CN209599078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0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92509.6U Active CN209599078U (zh)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90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2677A (zh) * 2019-03-08 2019-05-03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2677A (zh) * 2019-03-08 2019-05-03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CN109702677B (zh) * 2019-03-08 2024-01-26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47C (zh) 紧固和拧松螺纹连接器的电动工具
CN202862066U (zh) 防跟转套筒扳手以及相适配的螺栓
CN201908932U (zh) 自锁防松螺母组件
CN209599078U (zh) 一种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CN208930155U (zh) 一种汽车轮毂螺栓的快捷同步拆装工具
CN103029086B (zh) 多螺母定扭矩安装装置
US4274310A (en) Torque multiplication device
CN208106950U (zh) 两件式防松螺丝组件
CN108942794A (zh) 一种汽车轮毂螺栓的快捷同步拆装工具
CN111692188B (zh) 一种防松螺纹紧固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02677A (zh) 蘑菇状高扭力棘轮扳手
CN107588078B (zh) 一种便于锁紧且能防松的螺栓
US20120036967A1 (en) Ratchet wrench having rotatably attached sockets
CN204700798U (zh) 一种多功能套管扳手
CN104875156A (zh) 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
CN105952742A (zh) 一种分体嵌套式单边螺栓紧固件安装转接头
CN107218286B (zh) 紧固套件
CN101462262A (zh) 一种省力拆装螺栓的手动拆装器
CN206361286U (zh) 基于交错轴斜齿轮螺母旋紧机构的圆法兰连接装置
CN200993149Y (zh) 偏心式自锁螺母
EP3751167A1 (de) Scheibenbremse mit einer rück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cheibenbremse
CN214771696U (zh) 一种大转矩螺母拧转装置
CN106594421A (zh) 基于交错轴斜齿轮螺母旋紧机构的圆法兰连接装置
CN209682046U (zh) 多功能小空间变力矩扳手
CN208854523U (zh) 电动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