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6806U - 一种除尘用喷淋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尘用喷淋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6806U
CN209596806U CN201920147605.1U CN201920147605U CN209596806U CN 209596806 U CN209596806 U CN 209596806U CN 201920147605 U CN201920147605 U CN 201920147605U CN 209596806 U CN209596806 U CN 209596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column
spray
water
column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76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夏益民
蔡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GANG XINXIWANG FEED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76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6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6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6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尘用喷淋塔,包括竖直放置的喷淋塔,喷淋塔的下端部外侧设置有用于将粉尘通入喷淋塔内的粉尘通道,粉尘通道上端喷淋塔内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通过第一循环组件与喷淋塔底部外侧设置的水池连接,水池内设置有加热器;喷淋塔底部与喷淋塔底部外侧设置的沉淀池连通,沉淀池通过第二循环组件与水池连通;喷淋塔顶部设置有弯折通道和抽风机,弯折通道和抽风机通过支撑组件设置在喷淋塔的上端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用喷淋塔,使得粉尘在流动过程中与喷淋水充分混合,利用液滴除尘和水雾除尘相结合,进行更加有效的消除粉尘,避免严重的空气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除尘用喷淋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除尘用喷淋塔。
背景技术
喷淋塔作为一种粉尘或废气处理装置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粉尘量较大,粉尘流速快,粉尘经进气口进入塔身内部时,将直接冲击到塔身对应进气口的另一侧,在塔身内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液体与烟气难以均匀混合,塔体内部空间利用率低,喷淋塔效率低、体积大。因此,需要针对这一技术问题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用喷淋塔,解决了粉尘在流动过程中不能与喷淋水充分混合而导致除尘不彻底的技术问题,利用液滴除尘和水雾除尘相结合,进行更加有效的消除粉尘,避免严重的空气污染。
一种除尘用喷淋塔,包括竖直放置的喷淋塔,所述喷淋塔的下端部外侧设置有用于将粉尘通入所述喷淋塔内的粉尘通道,所述粉尘通道上端所述喷淋塔内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通过第一循环组件与所述喷淋塔底部外侧设置的水池连接,所述水池内设置有加热器;
所述喷淋塔底部设置有从内向外伸出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喷淋塔底部外侧设置的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二循环组件与所述水池连通;
所述喷淋塔顶部设置有弯折通道,所述弯折通道包括底端与所述喷淋塔顶部连通的竖直部和一端与所述竖直部顶端连通的倾斜部,所述竖直部内竖直设置有多孔状的第一冷却柱,所述倾斜部内倾斜设置有第二冷却柱,所述倾斜部另一端设置有抽风机,所述弯折通道和所述抽风机通过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喷淋塔的上端部。
本实用新型将喷淋水除尘和蒸汽除尘相结合,进而实现了粉尘充分地与水、水蒸气混合的目的,有助于将粉尘充分除尽。利用加热器,使得喷淋水产生蒸汽,利用弯折通道中的第一冷却柱和第二冷却柱,使得水蒸气液化变成小水珠,小水珠沿着粉尘通道向下流动,并再次进入喷淋塔底部,通过出水管进入沉淀池内,在第二循环组件的作用下,沉淀池内经过沉淀后的水进入水池内,在加热器的作用下,将水加热,然后通过第一循环组件进入喷淋塔内,开始除尘。设置第一循环组件和第二循环组件,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所述第一循环组件包括一端穿过所述喷淋塔的外侧面并与所述喷淋头连接的第一水管、设置在所述喷淋塔外侧面并与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抽水机、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机连接的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池连通;
所述第一水管穿过支撑杆并与所述喷淋头连接,所述喷淋头通过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喷淋塔的内部。
通过抽水机的作用,使得水池内的水进入喷淋塔内,一方面,喷淋头喷出的热水将粉尘溶解,另一方面,热水产生的大量的蒸汽,有助于将更细小的粉尘颗粒粘结,从而使得粉尘的除尘过程更加充分。
所述第二循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水池外侧的第二抽水机、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机连接且另一端伸入所述水池中的第三水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机连接且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沉淀池内的第四水管,所述第三水管通过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水池的内壁上,所述第四水管通过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上。
通过第二抽水机的作用,将沉淀池内的水抽到水池内,粉尘颗粒沉淀在沉淀池的底部,沉淀池中上层清澈的水通过第四水管和第三水管进入水池内,完成了水使用的循环。
所述第一冷却柱和所述第二冷却柱的上下底面阵列设置有条状通孔。
第一冷却柱和第二冷却柱设计成多孔状,一方面,有利于水蒸气进入弯折通道内,另一方面,有利于第一冷却柱和第二冷却柱的充分散热,进而有利于水蒸气的快速液化降温。
所述弯折通道的迂回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通孔。
设置有通孔,在抽风机的作用下,有助于外部的气流进入弯折通道中,有利于第二冷却柱的散热降温,进而有利于水蒸气的液化。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喷淋塔一侧并与所述抽风机连接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喷淋塔另一侧并与所述弯折通道连接的平衡架,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喷淋塔上,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抽风机的下端,所述平衡架底部设置在所述喷淋塔上,所述平衡架的顶部与所述弯折通道连接。
支撑板的作用是,用于固定支撑抽风机,平衡架的作用是,用于固定支撑弯折通道,平衡架和支撑板设置在喷淋塔的两侧,有助于弯折通道的平衡设置。
所述沉淀池内侧壁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一侧与所述沉淀池内侧壁连接,所述斜板的另一侧朝向所述沉淀池底部倾斜;
所述第四水管远离所述第二抽水机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斜板的上端。
设置有斜板作用是,当第二抽水机工作时,第四水管对沉淀池内水的抽吸时,抽吸作用直接作用下斜板上,有助于将斜板底部的粉尘颗粒挡住,防止粉尘颗粒被抽吸上来;此外,在静水状态时,即使斜板上端具有粉尘颗粒,那么由于斜面的作用,粉尘颗粒也很容易滑动下来,保证了第四水管在抽吸时,不会将粉尘颗粒再次抽吸进水池内。
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水池中设置有加热器,喷淋头喷射的热水与粉尘接触,一方面加快粉尘在水中的溶解,另一方面,热水产生的蒸汽也会和粉尘接触,有助于将粉尘充分的除尽,此外,设置有弯折通道,是为了使得未能在喷淋头下端充分除尽并逸散出去的粉尘,与向上扩散的蒸汽再次充分接触并冷却,形成蒸汽除尘;
(2)设置有第一冷却柱和第二冷却柱,当蒸汽携带粉尘进入条状通孔后,液化冷却,变成水珠,随着弯折通道的迂回部流入到喷淋塔内;
(3)弯折通道迂回部的外侧面设置有通孔,在抽风机的作用下,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弯折通道内,有助于第一冷却柱和第二冷却柱的冷却;
(4)设置有循环组件,有助于节约用水。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弯折通道的外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弯折通道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喷淋塔;2、粉尘通道;3、平衡架;4、弯折通道;4-1、通孔;4-2、第一冷却柱;4-3、第二冷却柱;5、支撑板;6、抽风机;7、出气管;8、第一水管;8-1、支撑杆;8-2、喷淋头;9、第一抽水机;10、第二水管;11、水池;12、第二抽水机;12-1、第一固定座;12-2、第三水管;12-3、第四水管;12-4、第二固定座;13、沉淀池;13-1、斜板;14、挡水板;1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除尘用喷淋塔1,包括竖直放置的喷淋塔1,喷淋塔1的下端部外侧设置有用于将粉尘通入喷淋塔1内的粉尘通道2,粉尘通道2上端喷淋塔1内设置有喷淋头8-2,喷淋头8-2通过第一循环组件与喷淋塔1底部外侧设置的水池11连接,水池11内设置有加热器;
喷淋塔1底部设置有从内向外伸出的出水管15,出水管15与喷淋塔1底部外侧设置的沉淀池13连通,沉淀池13通过第二循环组件与水池11连通;
喷淋塔1顶部设置有弯折通道4,弯折通道4包括底端与喷淋塔1顶部连通的竖直部和一端与竖直部顶端连通的倾斜部,竖直部内竖直设置有多孔状的第一冷却柱4-2,倾斜部内倾斜设置有第二冷却柱4-3,倾斜部另一端设置有抽风机6,弯折通道4和抽风机6通过支撑组件设置在喷淋塔1的上端部。
参见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将喷淋水除尘和蒸汽除尘相结合,进而实现了粉尘充分地与水、水蒸气混合的目的,有助于将粉尘充分除尽。利用加热器,使得喷淋水产生蒸汽,利用弯折通道4中的第一冷却柱4-2和第二冷却柱4-3,使得水蒸气液化变成小水珠,小水珠沿着粉尘通道2向下流动,并再次进入喷淋塔1底部,通过出水管15进入沉淀池13内,在第二循环组件的作用下,沉淀池13内经过沉淀后的水进入水池11内,在加热器的作用下,将水加热,然后通过第一循环组件进入喷淋塔1内,开始除尘。设置第一循环组件和第二循环组件,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弯折通道中多余的气体通过出气管7进入外界的空气中,出气管7与抽风机6连接。
参见图3,第一循环组件包括一端穿过喷淋塔1的外侧面并与喷淋头8-2连接的第一水管8、设置在喷淋塔1外侧面并与第一水管8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抽水机9、一端与第一抽水机9连接的第二水管10,第二水管10的另一端与水池11连通;
第一水管8穿过支撑杆8-1并与喷淋头8-2连接,喷淋头8-2通过支撑杆8-1设置在喷淋塔1的内部。
通过抽水机的作用,使得水池11内的水进入喷淋塔1内,一方面,喷淋头8-2喷出的热水将粉尘溶解,另一方面,热水产生的大量的蒸汽,有助于将更细小的粉尘颗粒粘结,从而使得粉尘的除尘过程更加充分。
参见图4,第二循环组件包括设置在水池11外侧的第二抽水机12、一端与第二抽水机12连接且另一端伸入水池11中的第三水管12-2、一端与第二抽水机12连接且另一端伸入到沉淀池13内的第四水管12-3,第三水管12-2通过第一固定座12-1设置在水池11的内壁上,第四水管12-3通过第二固定座12-4设置在沉淀池13的内壁上。
通过第二抽水机12的作用,将沉淀池13内的水抽到水池11内,粉尘颗粒沉淀在沉淀池13的底部,沉淀池13中上层清澈的水通过第四水管12-3和第三水管12-2进入水池11内,完成了水使用的循环。
更优地,在沉淀池靠近喷淋塔底部的一端竖直设置有挡水板14,挡水板两侧面设置有阵列通孔,阵列通孔起到连通的作用,此外,挡水板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防止沉淀池内产生大的波动,避免给粉末的沉降带来影响,通过挡水板的作用,将沉淀池分割为两部分,有助于使得挡水板远离喷淋塔的一侧水面保持相对平静,有助于促进粉末的沉淀。
第一冷却柱4-2和第二冷却柱4-3的上下底面阵列设置有条状通孔4-1。
第一冷却柱4-2和第二冷却柱4-3设计成多孔状,一方面,有利于水蒸气进入弯折通道4内,另一方面,有利于第一冷却柱4-2和第二冷却柱4-3的充分散热,进而有利于水蒸气的快速液化降温。
弯折通道4的迂回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通孔4-1。
设置有通孔4-1,在抽风机6的作用下,有助于外部的气流进入弯折通道4中,有利于第二冷却柱4-3的散热降温,进而有利于水蒸气的液化。
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喷淋塔1一侧并与抽风机6连接的支撑板5,以及设置在喷淋塔1另一侧并与弯折通道4连接的平衡架3,支撑板5的下端设置在喷淋塔1上,支撑板5的另一端设置在抽风机6的下端,平衡架3底部设置在喷淋塔1上,平衡架3的顶部与弯折通道4连接。
支撑板5的作用是,用于固定支撑抽风机6,平衡架3的作用是,用于固定支撑弯折通道4,平衡架3和支撑板5设置在喷淋塔1的两侧,有助于弯折通道4的平衡设置。
沉淀池13内侧壁设置有斜板13-1,斜板13-1一侧与沉淀池13内侧壁连接,斜板13-1的另一侧朝向沉淀池13底部倾斜;
第四水管12-3远离第二抽水机12的一端设置在斜板13-1的上端。
设置有斜板13-1作用是,当第二抽水机12工作时,第四水管12-3对沉淀池13内水的抽吸时,抽吸作用直接作用下斜板13-1上,有助于将斜板13-1底部的粉尘颗粒挡住,防止粉尘颗粒被抽吸上来;此外,在静水状态时,即使斜板13-1上端具有粉尘颗粒,那么由于斜面的作用,粉尘颗粒也很容易滑动下来,保证了第四水管12-3在抽吸时,不会将粉尘颗粒再次抽吸进水池11内。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将喷淋水除尘和蒸汽除尘相结合,进而实现了粉尘充分地与水、水蒸气混合的目的,有助于将粉尘充分除尽,蒸汽除尘时,是对于喷水除尘未除尽的颗粒进行除尘,此时蒸汽并混合着粉尘上升,进入第一、第二冷却筛中液化,最后流出,并再次进入喷淋塔1底部,通过出水管15进入沉淀池13内,在第二循环组件的作用下,沉淀池13内经过沉淀后的水进入水池11内,在加热器的作用下,将水加热,然后通过第一循环组件再次进入喷淋塔1内,开始下一个循环的除尘。设置第一循环组件和第二循环组件,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装置既实现了粉尘的充分消除,又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省,大大减少了除尘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除尘用喷淋塔,包括竖直放置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的下端部外侧设置有用于将粉尘通入所述喷淋塔内的粉尘通道,所述粉尘通道上端所述喷淋塔内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通过第一循环组件与所述喷淋塔底部外侧设置的水池连接,所述水池内设置有加热器;
所述喷淋塔底部设置有从内向外伸出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喷淋塔底部外侧设置的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二循环组件与所述水池连通;
所述喷淋塔顶部设置有弯折通道,所述弯折通道包括底端与所述喷淋塔顶部连通的竖直部和一端与所述竖直部顶端连通的倾斜部,所述竖直部内竖直设置有多孔状的第一冷却柱,所述倾斜部内倾斜设置有第二冷却柱,所述倾斜部另一端设置有抽风机,所述弯折通道和所述抽风机通过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喷淋塔的上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用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组件包括一端穿过所述喷淋塔的外侧面并与所述喷淋头连接的第一水管、设置在所述喷淋塔外侧面并与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抽水机、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机连接的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池连通;
所述第一水管穿过支撑杆并与所述喷淋头连接,所述喷淋头通过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喷淋塔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用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水池外侧的第二抽水机、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机连接且另一端伸入所述水池中的第三水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机连接且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沉淀池内的第四水管,所述第三水管通过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水池的内壁上,所述第四水管通过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用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柱和所述第二冷却柱的上下底面阵列设置有条状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用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通道的迂回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除尘用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喷淋塔一侧并与所述抽风机连接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喷淋塔另一侧并与所述弯折通道连接的平衡架,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喷淋塔上,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抽风机的下端,所述平衡架底部设置在所述喷淋塔上,所述平衡架的顶部与所述弯折通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用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侧壁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一侧与所述沉淀池内侧壁连接,所述斜板的另一侧朝向所述沉淀池底部倾斜;
所述第四水管远离所述第二抽水机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斜板的上端。
CN201920147605.1U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除尘用喷淋塔 Active CN209596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7605.1U CN209596806U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除尘用喷淋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7605.1U CN209596806U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除尘用喷淋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6806U true CN209596806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00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7605.1U Active CN209596806U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除尘用喷淋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68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3536A (zh) * 2021-08-25 2021-11-30 九江一晖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污染源分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3536A (zh) * 2021-08-25 2021-11-30 九江一晖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污染源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96806U (zh) 一种除尘用喷淋塔
CN105776394A (zh) 一种煤气脱氨与剩余氨水负压蒸氨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及系统
CN205413474U (zh) 高油漆扑捉率的喷房系统
CN207576070U (zh) 一种烟气净化系统
CN204730293U (zh) 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及抽油烟机
CN206739921U (zh) 一种钛白粉后处理气流粉碎尾气二次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7379311U (zh) 一种热解油气冷凝用冷却系统
CN201470555U (zh) 无泵水旋喷漆室
CN200974818Y (zh) 尿素造粒尾气的气液并流式冷却洗涤器
CN205517104U (zh) 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CN209406042U (zh) 一种高压旋流喷淋塔
CN208212790U (zh) 一种烟囱口烟尘气净化装置
CN213790695U (zh) 一种化工工业烟气处理器
CN212362289U (zh) 进风管及空调机组
CN209541470U (zh) 用于氨基酸加工的废气喷淋降温装置
CN105114151B (zh)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油气分离装置
CN205868168U (zh) 一种稀硝酸快速配制装置
CN207738708U (zh) 一种煤气冷却分离装置
CN206045736U (zh) 一种用于车间空气净化的喷淋塔
CN206823437U (zh) 一种水雾吸收室装置
CN207188092U (zh) 一种高效除废气水帘柜
CN206621928U (zh) 应用于转炉一次除尘新og系统的高效节能节水喷淋系统
CN208493296U (zh) 一种具有测量自清洁装置的解析塔
CN215610236U (zh) 一种除尘通风管上的集尘降温装置
CN206367125U (zh) 一种改性塑料生产用高效节能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3

Address after: 438000, No. three nanhu road, Nanhu Nanhu Industrial Park, Huanggang, Hubei, Huanggang, 9

Patentee after: HUANGGANG XINXIWANG FEE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11 Airport Industrial Park, Shuangyuan Road, Liuting Street,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West Changjiang Road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