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2396U -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2396U
CN209592396U CN201920357975.8U CN201920357975U CN209592396U CN 209592396 U CN209592396 U CN 209592396U CN 201920357975 U CN201920357975 U CN 201920357975U CN 209592396 U CN209592396 U CN 209592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part
connection sheet
reinforcing rib
connect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79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益忠
罗必伍
汪顺
白朋飞
程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DIA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IDI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DIA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IDI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79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2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2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2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连接片和第二主连接片,所述第一主连接片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副连接片和第二副连接片,第二主连接片的右端与第三副连接片连接,第一副连接片、第二副连接片和第三副连接片的前端设有三位L极插套,第一副连接片、第二副连接片和第三副连接片的后端设有二位L极插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减少插套的温升;2、提高产品合格率;3、产品稳定性好,装配效率高,提高产能效率;4、提高联体插套的强度;5、两插和三插部分布局合理,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可保证市场上绝大多数两插和三插插头同时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有下列两种结构:
1采用焊接方式将二三插与二三插(共3个)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①生产效率低,②插套焊点的温升高(进而导致插套温升高);③有冷焊、虚焊、焊点脱落造成接触不良等不良现象;合格率低,装配效率低;
2采用铆接方式将二三插与二三插(共3个)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①生产效率低;②插套铆点处的温升高(进而导致插套温升高);③有铆接不牢、铆接松动、铆接脱落造成接触不良等不良现象,合格率低,装配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连接片,所述第一主连接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第一连接部、第三水平部、第四水平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五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连接部、第四水平部和第五水平部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呈n型,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均与第一连接部的前侧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二水平部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后端与第一连接部左侧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右侧的下端与第三水平部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三水平部的前端与第四水平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四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一折弯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从左至右倾斜向后延伸,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右端与第五水平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主连接片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副连接片和第二副连接片,所述第一副连接片和第二副连接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左端与第一副连接片前部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五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二副连接片后部的左侧连接;
它还包括第二主连接片,所述第二主连接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水平部、第七水平部、第二连接部、第八水平部、第九水平部、第二折弯部和第十水平部,所述第六水平部、连接部、第九水平部和第十水平部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七水平部和第八水平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呈n型,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七水平部和第八水平部均与第二连接部的前侧连接,所述第六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七水平部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七水平部的后端与第二连接部左侧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右侧的下端与第八水平部的后端连接,所述第八水平部的前端与第九水平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九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二折弯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从左至右倾斜向后延伸,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右端与第十水平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主连接片的左端与第二副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主连接片的右端与第三副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副连接片和第三副连接片相互平行,所述第六水平部的左端与第二副连接片前部的右侧连接,所述第十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三副连接片后部的左侧连接,
所述第一副连接片、第二副连接片和第三副连接片的前端向上弯折设有一对前挡片,每一前挡片的前端固定设有一个三位L极插套,所述第一副连接片、第二副连接片和第三副连接片的后端向上弯折设有一对后挡片,每一后挡片的后端固定设有一个二位L极插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副连接片的表面沿着第一副连接片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副连接片表面沿着第二副连接片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副连接片表面沿着第三副连接片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前挡片和后挡片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的表面冲压形成上凸的第四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沿着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的长度走向呈L形,所述第四加强筋的左端与第一加强筋的右侧连通;所述第六水平部和第七水平部的表面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沿着第六水平部和第七水平部的长度走向呈L形,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左端与第二加强筋的右侧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和第五加强筋上端的横截面呈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九水平部的后侧设有接线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连接片和第二主连接片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减少插套的温升;2、提高产品合格率;3、产品稳定性好,装配效率高,提高产能效率;4、提高联体插套的强度;5、两插和三插部分布局合理,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可保证市场上绝大多数两插和三插插头同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位联体二三插装配线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主连接片101第一水平部102第二水平部103第一连接部104第三水平部
105第四水平部106第一折弯部107第五水平部
2第二主连接片201第六水平部202第七水平部203第二连接部204第八水平部
205第九水平部206第二折弯部207第十水平部
3第一副连接片4第二副连接片5第三副连接片6前挡片7后挡片
8三位L极插套9二位L极插套
10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2第三加强筋13第四加强筋14第五加强筋
15接线端子16三位N极插套17二位N极插套18 E极插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如图1~3所示,包括第一主连接片1,所述第一主连接片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部101、第二水平部102、第一连接部103、第三水平部104、第四水平部105、第一折弯部106和第五水平部107,所述第一水平部101、连接部、第四水平部105和第五水平部107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102和第三水平部104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03呈n型,所述第一连接部103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102和第三水平部104均与第一连接部103的前侧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101的右端与第二水平部102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102的后端与第一连接部103左侧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3右侧的下端与第三水平部104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三水平部104的前端与第四水平部105的左端连接,所述第四水平部105的右端与第一折弯部106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106从左至右倾斜向后延伸,所述第一折弯部106的右端与第五水平部107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主连接片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副连接片3和第二副连接片4,所述第一副连接片3和第二副连接片4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水平部101的左端与第一副连接片3前部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五水平部107的右端与第二副连接片4后部的左侧连接。
如图2~3所示,它还包括第二主连接片2,所述第二主连接片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水平部201、第七水平部202、第二连接部203、第八水平部204、第九水平部205、第二折弯部206和第十水平部207,所述第六水平部201、连接部、第九水平部205和第十水平部207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七水平部202和第八水平部204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03呈n型,所述第二连接部203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七水平部202和第八水平部204均与第二连接部203的前侧连接,所述第六水平部201的右端与第七水平部202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七水平部202的后端与第二连接部203左侧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03右侧的下端与第八水平部204的后端连接,所述第八水平部204的前端与第九水平部205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九水平部205的右端与第二折弯部206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206从左至右倾斜向后延伸,所述第二折弯部206的右端与第十水平部207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主连接片2的左端与第二副连接片4连接,所述第二主连接片2的右端与第三副连接片5连接,所述第二副连接片4和第三副连接片5相互平行,所述第六水平部201的左端与第二副连接片4前部的右侧连接,所述第十水平部207的右端与第三副连接片5后部的左侧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副连接片3、第二副连接片4和第三副连接片5的前端向上弯折设有一对前挡片6,每一前挡片6的前端固定设有一个三位L极插套8,所述第一副连接片3、第二副连接片4和第三副连接片5的后端向上弯折设有一对后挡片7,每一后挡片7的后端固定设有一个二位L极插套9。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副连接片3的表面沿着第一副连接片3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一加强筋10,所述第二副连接片4表面沿着第二副连接片4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二加强筋11,所述第三副连接片5表面沿着第三副连接片5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三加强筋12,所述第一加强筋10、第二加强筋11和第三加强筋12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前挡片6和后挡片7的下部。
所述第一水平部101和第二水平部102的表面冲压形成上凸的第四加强筋13,所述第四加强筋13沿着第一水平部101和第二水平部102的长度走向呈L形,所述第四加强筋13的左端与第一加强筋10的右侧连通;所述第六水平部201和第七水平部202的表面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五加强筋14,所述第五加强筋14沿着第六水平部201和第七水平部202的长度走向呈L形,所述第五加强筋14的左端与第二加强筋11的右侧连通。
所述第一加强筋10、第二加强筋11、第三加强筋12、第四加强筋13和第五加强筋14上端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10、第二加强筋11、第三加强筋12在第一副连接片3、第二副连接片4和第三副连接片5的下端面上凹呈弧形,所述第四加强筋13和第五加强筋14在第一主连接片1和第二主连接片2的下端面上凹呈弧形,使得五条加强筋的横截面呈上凸的圆拱状,增加了L极插套结构的整体强度,具有良好抗弯折能力。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第九水平部205的后侧设有接线端子15。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主连接片1和第二主连接片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如图4所示,为本L极插套配合N极插套和E极插套18的三位连体二三插装配框图,一共设有三个三孔插座以及三个二孔插座,相邻的三位N极插套16和三位L极插套8能够与一E极插套18构成三角结构,形成三孔插座,相邻的二位N极插套17和二位L极插套9构成左右对称结构,形成二孔插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连接片,所述第一主连接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第一连接部、第三水平部、第四水平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五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连接部、第四水平部和第五水平部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呈n型,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均与第一连接部的前侧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二水平部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后端与第一连接部左侧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右侧的下端与第三水平部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三水平部的前端与第四水平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四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一折弯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从左至右倾斜向后延伸,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右端与第五水平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主连接片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副连接片和第二副连接片,所述第一副连接片和第二副连接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左端与第一副连接片前部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五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二副连接片后部的左侧连接;
它还包括第二主连接片,所述第二主连接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水平部、第七水平部、第二连接部、第八水平部、第九水平部、第二折弯部和第十水平部,所述第六水平部、连接部、第九水平部和第十水平部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七水平部和第八水平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呈n型,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七水平部和第八水平部均与第二连接部的前侧连接,所述第六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七水平部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七水平部的后端与第二连接部左侧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右侧的下端与第八水平部的后端连接,所述第八水平部的前端与第九水平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九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二折弯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从左至右倾斜向后延伸,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右端与第十水平部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主连接片的左端与第二副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主连接片的右端与第三副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副连接片和第三副连接片相互平行,所述第六水平部的左端与第二副连接片前部的右侧连接,所述第十水平部的右端与第三副连接片后部的左侧连接,
所述第一副连接片、第二副连接片和第三副连接片的前端向上弯折设有一对前挡片,每一前挡片的前端固定设有一个三位L极插套,所述第一副连接片、第二副连接片和第三副连接片的后端向上弯折设有一对后挡片,每一后挡片的后端固定设有一个二位L极插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连接片的表面沿着第一副连接片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副连接片表面沿着第二副连接片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副连接片表面沿着第三副连接片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前挡片和后挡片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的表面冲压形成上凸的第四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沿着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的长度走向呈L形,所述第四加强筋的左端与第一加强筋的右侧连通;所述第六水平部和第七水平部的表面冲压形成上凸的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沿着第六水平部和第七水平部的长度走向呈L形,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左端与第二加强筋的右侧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和第五加强筋上端的横截面呈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水平部的后侧设有接线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连接片和第二主连接片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CN201920357975.8U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Active CN209592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7975.8U CN209592396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7975.8U CN209592396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2396U true CN209592396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7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7975.8U Active CN209592396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2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7523A (zh) 一种大电流端子
CN209592396U (zh)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CN105932459A (zh)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CN209434446U (zh) 一种新型二位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CN203883192U (zh) 一种大电流端子
CN209592383U (zh) 一种新型二位联体二三插n极插套结构
CN210628568U (zh) 新型大电流端子
DE202009005157U1 (de) Klemme in einer Steckkupplung einer Stecker/Steckkupplung-Baugruppe zur Befestigung der Elektroden
CN105932488A (zh)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CN201438548U (zh) 易于插拔的万用插套
CN209592542U (zh) 一种新型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
CN209675523U (zh) 一种新型三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
CN205863507U (zh)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CN209607942U (zh) 一种插座导电插套
CN211579017U (zh) 一种对插力强的pcba组件
CN202550132U (zh) 一体式联接插套及转换器
CN209434444U (zh) 一种新型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CN209389279U (zh) 一种多面立体插芯及具有该插芯的球型插座
CN204615010U (zh) 四位分体双插导电片
CN207800997U (zh) 开关连接器
CN212908350U (zh) 易装配的插排
CN209694637U (zh) 一种折叠床架
CN206163830U (zh) 连接器卡接结构
CN217444675U (zh) 一种插座插套结构
CN205692999U (zh) 一种接线端子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