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2366U -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2366U
CN209592366U CN201920749168.0U CN201920749168U CN209592366U CN 209592366 U CN209592366 U CN 209592366U CN 201920749168 U CN201920749168 U CN 201920749168U CN 209592366 U CN209592366 U CN 209592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circuit board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491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孝刚
武乐强
刘建
王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491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2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2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2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该连接器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与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连接,以将第二连接部按压在壳体上的金属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背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第一连接部背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二连接部与连接板连接。与电路板通过弹片与金属连接部连接相比,在电子设备发生抖动时,第二连接部与金属连接部之间不会发生滑动,避免了通信电路与天线之间的接触不良。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一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对此,常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置由金属构成的天线;电子设备上还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具有通信电路,使通信电路与天线电连接,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因此如何连接位于壳体上的天线和壳体内部的电路板成为研究的热点。
现有技术中,常在电路板上设置弹片,并且弹片与电路板上的通信电路电连接,弹片向背离电路板的方向翘曲;天线具有向壳体内部延伸的金属连接部;在将电路板安装在壳体上时,弹片抵顶金属连接部,以使弹片发生弹性形变;通过弹片即可实现电路板上的通信电路与天线之间的连接。
然而,弹片抵顶在金属连接部上,在电子设备发生抖动时,弹片与金属连接部之间容易发生滑动,进而导致通信电路与天线之间的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在电子设备发生抖动时,弹片与金属连接部之间容易发生滑动,进而导致通信电路与天线之间的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与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按压在所述壳体上的金属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弯曲部,以在所述弯曲部发生形变时,改变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角度。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斜片和第二斜片,所述第一斜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斜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斜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斜片与所述第二斜片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弯曲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弯曲部依次设置。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向背离所述电路板延伸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末端弯折形成有止挡片,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止挡片之间。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用于与吸盘配合的吸附平面。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供所述紧固螺栓穿过的通孔。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金属连接部贴合的表面上设置有凸点。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向所述电路板凸出的引脚,所述引脚用于插设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如上所述的连接器;所述壳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本体具有与电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通过固定件与壳体连接,并且在第二连接部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壳体上时,第二连接部被按压在壳体上的金属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背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第一连接部背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二连接部与连接板连接;与电路板通过弹片与金属连接部连接相比,在电子设备发生抖动时,第二连接部与金属连接部之间不会发生滑动,避免了通信电路与天线之间的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安装在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
10:第一连接部;
101:引脚;
102:连接片;
103:止挡片;
104:收紧部;
20:第二连接部;
201:通孔;
202:凸点;
30:连接板;
301:吸附平面;
40:第一斜片;
50:第二斜片;
60:壳体;
70:固定件;
8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安装在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1,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用于与电路板8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以及用于与壳体6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0;第二连接部20通过固定件70与壳体60连接,以将第二连接部20按压在壳体60上的金属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10背离电路板8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30,第一连接部10背离第二连接部20的一端与连接板3连接;第二连接部20与连接板30连接。
本实施例中本体可以由铜、铁、铝等金属材质构成,以实现电路板80与壳体60上的金属连接部电连接。具体地,在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部10与电路板80连接的同时,本体与电路板80上的通信电路电连接;另外,在本体上的第二连接部20与壳体60上的金属连接部接触时,本体与金属连接部之间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壳体60上设置有天线,天线用于收、发通信信号;金属连接部可以为设置在壳体60上、并且与天线电连接的金属块或者金属片;第二连接部20通过固定件70固定在壳体60上时,可以将第二连接部20按压在金属连接部上,以实现金属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20之间的电连接;即天线通过金属连接部、连接器1与电路板80上的通信电路电连接,以通过电路板80上的通信电路控制天线收发通信信号。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0与壳体60之间通过固定件70连接;具体地,固定件70可以为紧固螺栓,相应的在壳体60上设置螺栓孔,在第二连接部20上设置有豁口,安装时,将豁口套设在紧固螺栓的外部,之后将紧固螺栓旋入到螺栓孔内,即可将第二连接部20固定在壳体60上。为了保证在将第二连接部20固定在壳体60上时,第二连接部20按压在金属连接部上,可以将金属连接部设置在螺栓孔的附近;示例性的金属连接部包括环形金属片,环形金属片贴附在壳体60上,并且环形金属片围设在螺栓孔的外侧。
本实施例优选地,第二连接部20包括紧固螺栓,第二连接部20上设置有供紧固螺栓穿过的通孔201。与在第二连接部20上设置套设在紧固螺栓外侧的豁口相比,提高了第二连接部20与壳体60之间的连接强度。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70并不限于紧固螺栓,示例性的,固定件70还可以为螺钉等,只要能够将第二连接部20固定在壳体60上即可。
具体地,在第二连接部20用于与金属连接部贴合的表面上设置有凸点202。在将第二连接部20按压在金属连接部上时,凸点202首先与金属连接部接触,当第二连接部20部朝向金属连接部的表面贴附在金属连接部上时,凸点202与金属连接部之间过盈配合,可以避免第二连接部20与金属连接部接触不良,进而影响天线工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凸点202可以为多个,多个凸点202环绕通孔201的中心线间隔的设置。多个凸点202可以进一步避免第二连接部20与金属连接部之间接触不良。
本实施例优选地,第二连接部20呈环形,当然第二连接部20还可以呈矩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提供,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二连接部20与金属连接部之间接触不良,可以在凸点202的表面形成一层金或银;具体地,可以通过电镀的方式在凸点202的表面形成金或银。进一步地,在第二连接部20上用于与金属连接部贴合的表面均形成一层金或银。
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与电路板80连接,需要保证将第一连接部10固定在电路板80上,并且第一连接部10与电路板80之间电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电路板80连接,此时需要保证在螺栓将第一连接部10固定在电路板80上时,一连接部10与通信电路电连接。
本实施例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0上设置有向电路板80凸出的引脚101,引脚101用于插设在电路板80上的安装孔内。通过引脚101在实现第一连接部10与电路板80之间固定连接的同时,实现了第一连接部10与电路板80上的通信电路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地,在将引脚101插设在安装孔内之后,需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80上,并且与电路板80上的通信电路电连接;在焊接前将引脚101插设在安装孔内,还可以实现对第一连接部10的定位,以保证第一连接部10与电路板80之间的位置精度。
进一步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上的引脚101可以为多个,多个引脚101间隔的设置;相应的,在电路板80上设置多个安装孔,每一引脚101穿设在一个安装孔内;第一连接部10通过多个引脚101与电路板80连接,可以提高第一连接部10与电路板80之间的连接强度。示例性的,引脚101可以为三个、四个等。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0可以呈板状,第一连接部10与电路板80平行设置,此时多个引脚101环绕第一连接部10间隔的设置。优选地,第二连接部20也可以呈板状,此时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可以平行设置或者异面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背离电路板8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30,第一连接部10背离第二连接部20的一端与连接板30连接;第二连接部20与连接板30连接;连接板30可以与电路板80平行且间隔的设置。第二连接部20与第一连接部10通过连接板30连接,在安装时可以通过调节连接板30与电路板80之间的角度,即连接板30相对于电路板80倾斜,来调节第二连接部20的位置。示例性的,通过连接板30相对于电路板80倾斜,来调节第二连接部20上的通孔201的位置,以使通孔201的中心线与壳体60上螺栓孔的中心线共线,便于安装紧固螺栓。
本实施例优选地,连接板30与第一连接部10一体成型;具体地,可以预先制作板体,之后对板体进行折弯,以形成第一连接部10和连接板30;当然连接板30与第一连接部10之间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的安装过程为:将第一连接部10上的引脚101穿设在电路板80上的安装孔内,之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引脚101固定在电路板80上,并且实现第一连接部10与电路板80上的通信电路电连接;之后将电路板80安装在壳体60上;在此之后,将紧固螺栓穿设在通孔201内,并且将紧固螺栓旋入到壳体60上的螺栓孔内,旋紧紧固螺栓即可将第二连接部20固定在壳体60上;在旋紧紧固螺栓的过程中,紧固螺栓将第二连接部20按压在金属连接部上,以实现第二连接部20与金属连接部之间的电连接。
使用时,电路板80上的通信电路通过连接件以及金属连接部与天线电连接,进而通过天线接收或发射通信信号,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本体具有与电路板8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以及与壳体6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0,第二连接部20通过固定件70与壳体60连接,并且在第二连接部20通过固定件70固定在壳体60上时,第二连接部20被按压在壳体60上的金属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10背离电路板8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30,第一连接部10背离第二连接部20的一端与连接板3连接;第二连接部20与连接板30连接;与电路板80通过弹片与金属连接部连接相比,在电子设备发生抖动时,第二连接部20与金属连接部之间不会发生滑动,避免了通信电路与天线之间的接触不良。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上设置有向背离电路板80延伸的连接片102,连接片102的末端弯折形成有止挡片103,连接板30位于第一连接部10与止挡片103之间。通过止挡片103可以控制连接板30与电路板80之间的最大倾斜角度,以免连接板30与电路板80之间的倾斜角度过大而导致连接板30与第一连接部10脱离。
进一步地,连接片102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片102分布在与连接板30平行方向的两侧。
具体地,设置在连接片102末端的止挡片103可以与连接片102一体成型,例如:对连接片102末端进行弯折后形成止挡片103;当然止挡片103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接片102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0上设置用于与吸盘配合的吸附平面301。在将连接器1安装在电路板80上时,需要通过吸盘吸取连接器1,进而移动连接器1,以将连接器1安装在电路板80上;连接板30上设置的吸附平面301,可以便于吸盘吸取;另外还可以对吸盘和连接器1之间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0与第二连接部20之间设置有弯曲部,以在弯曲部发生形变时,改变第二连接部20与连接板30之间的角度,进而调节第二连接部20的位置,以便于安装第二连接部20。
优选地,弯曲部包括第一斜片40和第二斜片50,第一斜片40的一端与连接板30连接,第一斜片40的另一端与第二斜片50的一端连接,第二斜片5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0连接;第一斜片40与第二斜片50之间具有预设夹角。通过调节第一斜片40和第二斜片50之间的预设夹角,可以调节通孔201与电路板80之间的角度;另外,还可以调节第二连接部20与第一连接部10的沿平行于电路板80方向的距离,也可以调节第二连接部20与第一连接部10的沿垂直于电路板80方向的距离;进而调节第二连接部20与壳体60之间的位置,以便于将第二连接部20安装在壳体60上。当然本实施例中,弯曲部还可以具有其他的结构,例如:弯曲部包括金属柱,金属柱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0连接,金属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0连接,通过弯折金属也可以实现对第二连接部20位置的调节。
具体地,弯曲部为多个,多个弯曲部依次设置。多个弯曲部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20位置的调节范围。
继续参照图4,在一个优选地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0、第二连接部20、连接板30、连接片102、止挡片103、引脚101、第一斜片40以及第二斜片50一体成型;具体地,可以先形成板体,之后对板体进行弯折以形成第一连接部10、第二连接部20、连接板30、连接片102、止挡片103、引脚101、第一斜片40以及第二斜片50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可以简化连接器1的加工过程,提高连接器1的加工速率。其中,连接板30与第二连接部20之间通过收紧部104连接,对收紧部104进行弯折以形成由第一斜片40和第二斜片50构成的弯曲部;另外,收紧部104在由连接板30向第二连接部20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使得收紧部104的宽度小于连接板30和第二连接部20的宽度,可以增加弯曲部的弹性。
实施例2
继续参照图1-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60、电路板80以及如上所述的连接器1;壳体60与电路板80之间通过连接器1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等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对电子设备不做限制。
其中连接器1与实施例1中的连接器1大体相同,参照实施例1中的对连接器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本体具有与电路板8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以及与壳体6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0,第二连接部20通过固定件70与壳体60连接,并且在第二连接部20通过固定件70固定在壳体60上时,第二连接部20被按压在壳体60上的金属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10背离电路板8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30,第一连接部10背离第二连接部20的一端与连接板3连接;第二连接部20与连接板30连接;与电路板80通过弹片与金属连接部连接相比,在电子设备发生抖动时,第二连接部20与金属连接部之间不会发生滑动,避免了通信电路与天线之间的接触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体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互相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与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按压在所述壳体上的金属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弯曲部,以在所述弯曲部发生形变时,改变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斜片和第二斜片,所述第一斜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斜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斜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斜片与所述第二斜片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弯曲部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向背离所述电路板延伸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末端弯折形成有止挡片,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止挡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用于与吸盘配合的吸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供所述紧固螺栓穿过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金属连接部贴合的表面上设置有凸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向所述电路板凸出的引脚,所述引脚用于插设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内。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壳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
CN201920749168.0U 2019-05-23 2019-05-23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9592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9168.0U CN209592366U (zh) 2019-05-23 2019-05-23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9168.0U CN209592366U (zh) 2019-05-23 2019-05-23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2366U true CN209592366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45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49168.0U Active CN209592366U (zh) 2019-05-23 2019-05-23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23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428A (zh) * 2019-05-23 2019-07-19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WO2023284363A1 (zh) * 2021-07-13 2023-0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弹片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428A (zh) * 2019-05-23 2019-07-19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WO2023284363A1 (zh) * 2021-07-13 2023-0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弹片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6483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enna function
US81544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enna function
US8559189B2 (en) Riser card for power supply
US8277229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09592366U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20070197091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WO2023202506A1 (zh) 设备主板和电子设备
CN205069860U (zh) 天线弹片、金属壳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5636343A (zh) 硬板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US75597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ly an antenna module to a grounding plate
US2007008086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US20080001839A1 (en) Multi-frequency antenna and related mobile device
US20110019369A1 (en)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 with good heat dissipation
JPH1041736A (ja) 板状アンテナ
CN204191038U (zh) 一种用于低频器件连接的组合封装装置
CN110034428A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4809393U (zh) 一种天线模组
US2004025941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891552B (zh)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19173982A1 (zh)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935501Y (zh) 微带缝隙天线
CN218513688U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TW201917946A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CN218550278U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267905U (zh) 线夹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