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2313U -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2313U
CN209592313U CN201920640775.3U CN201920640775U CN209592313U CN 209592313 U CN209592313 U CN 209592313U CN 201920640775 U CN201920640775 U CN 201920640775U CN 209592313 U CN209592313 U CN 209592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plitter
feeding network
antenna
isola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07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锦洲
郑裕杰
邹瀛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ND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ND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ND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ND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407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2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2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2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防盗门,天线结构包括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及反射板,反射板设有第一馈电网络、第二馈电网络和第三馈电网络,第三馈电网络包括第三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馈电网络和第二馈电网络电性连接,第一馈电网络用于为第一天线单元馈电,第二馈电网络用于为第二天线单元馈电。防盗门包括前述的天线结构。第三馈电网络通过第三功分器给第一馈电网络和第二馈电网络馈电,第一馈电网络给第一天线单元馈电,第二馈电网络给第二天线单元馈电,形成二元天线阵,使水平波瓣宽度较窄,辐射范围缩小,从而避免标签串读的问题。

Description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背景技术
防盗门是防止物品被顺走、以保护财产安全的一种门,其主要应用在商场、图书馆等场所。防盗门工作时,其上安装的天线在串读范围内读取标签,若读取到标签,则进行报警等处理。然而,防盗门上天线读取范围可能会存在串读的情况,导致从旁边经过的正常标签被误读。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及防盗门,该天线结构的水平波瓣宽度较窄,避免了串读的情况;防盗门采用前述的天线结构,避免出现误读标签的情况。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包括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及反射板,反射板设有第一馈电网络、第二馈电网络和第三馈电网络,第三馈电网络包括第三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馈电网络和第二馈电网络电性连接,第一馈电网络用于为第一天线单元馈电,第二馈电网络用于为第二天线单元馈电。
上述天线结构,第三馈电网络通过第三功分器给第一馈电网络和第二馈电网络馈电,第一馈电网络给第一天线单元馈电,第二馈电网络给第二天线单元馈电,形成二元天线阵,使水平波瓣宽度较窄,辐射范围缩小,从而避免标签串读的问题。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馈电网络包括第一功分器,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与第三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一天线单元电性连接;
第二馈电网络包括第二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端与第三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二天线单元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馈电网络还包括第四功分器和第五功分器,第四功分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五功分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四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和第五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一天线单元电性连接、并使第一天线单元形成圆极化天线;
第二馈电网络还包括第六功分器和第七功分器,第六功分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七功分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六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和第七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二天线单元电性连接、并使第二天线单元形成圆极化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馈电网络还包括第一隔离器,第一隔离器设于第一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第二馈电网络还包括第二隔离器,第二隔离器设于第二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第三馈电网络还包括第三隔离器,第三隔离器设于第三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第一馈电网络还包括第四隔离器和第五隔离器,第四隔离器设于第四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五隔离器设于第五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第二馈电网络还包括第六隔离器和第七隔离器,第六隔离器设于第六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七隔离器设于第七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天线振子和第一介质层,第一天线振子设于反射板、并与第一馈电网络电性连接,第一介质层设于第一天线振子和反射板之间;
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天线振子和第二介质层,第二天线振子设于反射板、并与第二馈电网络电性连接,第二介质层设于第二天线振子和反射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振子设有第一探针,第一探针与第一馈电网络电性连接;第二天线振子设有第二探针,第二探针与第二馈电网络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振子上对应第一探针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窗,第一介质层设有与第一通窗对应的第一通槽,第一探针穿过第一通槽与第一馈电网络电性连接;第四隔离器和第五隔离器均设于第一通槽内;
第二天线振子上对应第二探针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窗,第二介质层设有与第二通窗对应的第二通槽,第二探针穿过第二通槽与第二馈电网络电性连接;第六隔离器和第七隔离器均设于第二通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振子的外周设有第一引脚,第一引脚与反射板固定连接,第一介质层设有与第一引脚对应的第一避让槽;
第二天线振子的外周设有第二引脚,第二引脚与反射板固定连接,第二介质层设有与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二避让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反射板设有两个、并分别为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第一馈电网络、第二馈电网络和第三馈电网络均设于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设有第四馈电网络、第五馈电网络和第六馈电网络,第六馈电网络包括第六功分器,第六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四馈电网络和第五馈电网络电性连接,天线结构还包括第三天线单元、第四天线单元和第七馈电网络,第三天线单元和第四天线单元均设于第二反射板,第四馈电网络用于为第三天线单元馈电,第五馈电网络用于为第四天线单元馈电,第七馈电网络包括第七功分器,第七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端和第六功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盗门,包括门体;及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天线结构,天线结构设于门体。
上述防盗门,采用前述的天线结构,避免了串读问题,使用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天线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天线结构的部分爆炸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振子的结构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层的结构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各个功分器的排布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反射板上第一馈电网络、第二馈电网络即第三馈电网络的结构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第一天线单元,110、第一天线振子,111、第一探针,112、第一通窗,113、第一引脚,120、第一介质层,121、第一通槽,122、第一避让槽,200、第二天线单元,210、第二天线振子,211、第二探针,212、第二通窗,213、第二引脚,220、第二介质层,221、第二通槽,222、第二避让槽,300、反射板,310、第一馈电网络,311、第一功分器,312、第四功分器,313、第五功分器,320、第二馈电网络,321、第二功分器,322、第六功分器,323、第七功分器,330、第三馈电网络,331、第三功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图2和图6,一种天线结构,包括第一天线单元100和第二天线单元200;及反射板300,反射板300设有第一馈电网络310、第二馈电网络320和第三馈电网络330,第三馈电网络330包括第三功分器331,第三功分器331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馈电网络310和第二馈电网络320电性连接,第一馈电网络310用于为第一天线单元100馈电,第二馈电网络320用于为第二天线单元200馈电。
该天线结构,第三馈电网络330通过第三功分器331给第一馈电网络310和第二馈电网络320馈电,第一馈电网络310给第一天线单元100馈电,第二馈电网络320给第二天线单元200馈电,形成二元天线阵,使水平波瓣宽度较窄,辐射范围缩小,从而避免标签串读的问题。
天线结构在应用于防盗门(也称安全门),尤其是超高频防盗门(超高频安全门)时,波瓣角度较宽,垂直及水平波瓣一般大于120度,辐射范围太广,使用时,经常会误读从旁边经过的标签。通过设置第三馈电网络330和第三功分器331,使第一馈电网络310给第一天线单元100馈电,第二馈电网络320给第二天线单元200馈电,以控制天线辐射的波瓣宽度,使水平波瓣的宽度较窄,同时又保证了垂直波瓣较宽,保证防盗门的通道内没有死区,从而整体控制防盗门上天线结构的串读范围,避免串读标签等的问题。
反射板300可以采用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采用FR4材料,长宽厚为326mm*99mm*0.8mm,印刷电路板用于承载馈电网络(第一馈电网络310、第二馈电网络320和第三馈电网络330),同时作为天线结构的反射面,用于反射电磁波并提高增益。
如图6所示,第一馈电网络310、第二馈电网络320和第三馈电网络330蚀刻在反射板300(印刷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第一馈电网络310包括第一功分器311,第一功分器311的输入端与第三功分器331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功分器311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一天线单元100电性连接。
第三功分器331的一个输出端给第一功分器3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三功分器331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一天线单元100的两个馈电点电性连接,以给第一天线单元100馈电。
第二馈电网络320包括第二功分器321,第二功分器321的输入端与第三功分器331的另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功分器321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二天线单元200电性连接。
第三功分器331的另一个输出端给第二功分器3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三功分器331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二天线单元200的两个馈电点电性连接,以给第二天线单元200馈电。
请参照图5和图6,第一馈电网络310还包括第四功分器312和第五功分器313,第四功分器312的输入端与第一功分器311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五功分器313的输入端与第一功分器311的另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四功分器312的两个输出端和第五功分器313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一天线单元100电性连接、并使第一天线单元100形成圆极化天线。
第三功分器331的一个输出端为第一功分器311的输入端馈电,第一功分器311的两个输出端分别给第四功分器312的输入端和第五功分器313的输入端馈电,而第四功分器312的两个输出端和第五功分器313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一天线单元100的四个馈电点电性连接,以使第一天线单元100形成圆极化天线。
同理,第二馈电网络320还包括第六功分器322和第七功分器323,第六功分器322的输入端与第二功分器321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七功分器323的输入端与第二功分器321的另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六功分器322的两个输出端和第七功分器323的两个输出端与第二天线单元200电性连接、并使第二天线单元200形成圆极化天线。
第一天线单元100和第二天线单元200均为独立完整的圆极化天线单元,馈电信号通过多个功分器后,可以等功率等相位的分配给第一天线单元100和第二天线单元200馈电。
第一功分器311、第二功分器321、第三功分器331、第四功分器312、第五功分器313、第六功分器322和第七功分器323可以是微带线功分器。
另外,第一馈电网络310还包括第一隔离器,第一隔离器设于第一功分器31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一隔离器用于提高第一功分器31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隔离度,增加第一功分器31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抑制。
第二馈电网络320还包括第二隔离器,第二隔离器设于第二功分器32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二隔离器用于提高第二功分器32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隔离度,增加第二功分器32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抑制。
第三馈电网络330还包括第三隔离器,第三隔离器设于第三功分器33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三隔离器用于提高第三功分器33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隔离度,增加第三功分器33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抑制。
第一馈电网络310还包括第四隔离器和第五隔离器,第四隔离器设于第四功分器312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五隔离器设于第五功分器313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四隔离器用于提高第四功分器312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隔离度,增加第四功分器312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抑制;第五隔离器用于提高第五功分器313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隔离度,增加第五功分器313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抑制。
第二馈电网络320还包括第六隔离器和第七隔离器,第六隔离器设于第六功分器322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七隔离器设于第七功分器323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六隔离器用于提高第六功分器322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隔离度,增加第六功分器322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抑制;第七隔离器用于提高第七功分器323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隔离度,增加第七功分器323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信号抑制。
请参照图1至图4,第一天线单元100包括第一天线振子110和第一介质层120,第一天线振子110设于反射板300、并与第一馈电网络310电性连接,第一介质层120设于第一天线振子110和反射板300之间。
同理,第二天线单元200包括第二天线振子210和第二介质层220,第二天线振子210设于反射板300、并与第二馈电网络320电性连接,第二介质层220设于第二天线振子210和反射板300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介质层120可以采用低介电常数(如介电常数为3.7)的亚克力板制作,长宽厚为84mm*84mm*7.2mm,亚克力作为通用常见物料,成本低廉,价格便宜,设置第一介质层120还可以减少第一天线单元100所占的面积并提高增益(介质加载);另外,第一介质层120可以是透明亚克力材料,并进行表面抛光处理,一方面可以变得透明,改善美观,另一方面,表面处理的更为光滑,防止产生漫射。
第一天线振子110可以采用洋白铜制作,洋白铜的厚度为0.5mm,并进行冲击折弯加工,有效总高度为7.7mm,长宽分别为80mm*80mm,作为辐射体,该方法可以一次成型且价格便宜;第二介质层220和第二天线振子210均可类似设置,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和图3,第一天线振子110设有第一探针111,第一探针111与第一馈电网络310电性连接;第二天线振子210设有第二探针211,第二探针211与第二馈电网络320电性连接。
第一探针111不仅起到与第一馈电网络310的馈电点电性连接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安装固定第一天线振子110的作用;第二探针211的作用同理,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至图4,第一天线振子110上对应第一探针11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窗112,第一介质层120设有与第一通窗112对应的第一通槽121,第一探针111穿过第一通槽121与第一馈电网络310电性连接。
第一通窗112可以提高增益并在同一个面上焊接,而无需在背面焊接,降低整个天线结构的厚度(在背面焊接馈点会有突出点,使厚度增加)。
第一天线振子110的中心折弯四个脚形成四个第一探针111、并开设第一通窗112,四个第一探针111作为第一天线单元100的馈电探针,分别馈以0°、-90°、-180°和-270°不同相位但功率相等的信号,使第一天线振子110形成圆极化辐射信号;在第一介质层120上开设第一通槽121便于第一探针111与反射板300上馈电点的焊接操作;同时,四个第一探针111又作为与反射板300固定、以支撑第一天线振子110的支撑构件,且同时还起到固定第一介质层120的作用。
当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馈电的相位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以形成左旋圆极化的波或右旋圆极化的波,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隔离器和第五隔离器均设于第一通槽121内。第四隔离器和第五隔离器均设于第一通槽121内,避免了需要在第一介质层120的表面挖槽并需要再次加工的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理,第二天线振子210上对应第二探针21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窗212,第二介质层220设有与第二通窗212对应的第二通槽221,第二探针211穿过第二通槽221与第二馈电网络320电性连接。
同理,第六隔离器和第七隔离器均设于第二通槽221内。
进一步地,第一隔离器、第二隔离器、第三隔离器、第四隔离器、第五隔离器、第六隔离器和第七隔离器可以是隔离电阻器。
另外,第一馈电网络310还包括三个第一移相网络,此时,第一馈电网络310包括第一功分器311、第四功分器312、第五功分器313、第一隔离器、第四隔离器、第五隔离器及三个第一移相网络,以产生不同的相位信号,相位分别为0°、-90°、-180°和-270°,然后通过第一探针111馈电给第一天线振子110,并产生圆极化的波。
同理,第二馈电网络320还包括三个第二移相网络,此时,第二馈电网络320包括第二功分器321、第六功分器322、第七功分器323、第二隔离器、第六隔离器、第七隔离器及三个第二移相网络,以产生不同的相位信号,相位分别为0°、-90°、-180°和-270°,然后通过第二探针211馈电给第二天线振子210,并产生圆极化的波。
这里,功分器采用微带线的形式,移相网络(即移相器)也采用微带线的形式,精度更高,且成本低廉。
第三馈电网络330包括第三功分器331和第三隔离器,以分别给第一馈电网络310和第二馈电网络320馈电,使整个天线结构形成二元天线阵列。
请参照图1,第一天线单元100和第二天线单元200呈间距设置,第一天线单元100和第二天线单元200之间的间距为190mm,为0.58倍波长,这个距离可以根据空间需要进行调节,调节范围为波长的0.3倍-5倍,也即:第一天线单元100和第二天线单元200之间的间距为波长的0.3倍-5倍,以减少水平方向波瓣的宽度(当天线结构水平放置时)。
请参照图2至图4,第一天线振子110的外周设有第一引脚113,第一引脚113与反射板300固定连接,第一介质层120设有与第一引脚113对应的第一避让槽122。
如图3所示,第一天线振子110的外周设有八个第一引脚113,第一引脚113与反射板300对应连接固定,以固定第一天线振子110、并同时固定第一介质层120,第一避让槽122用于放置、并使第一引脚113通过,同时也起到对第一介质层120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一介质层120在安装后左右上下晃动,安装更为稳固,第一避让槽122可以是在第一介质层120的外周呈挖掉的八个缺口;当然,反射板300上设有与第一引脚113及第一探针111对应对接的结构如对接孔、对接槽、焊接槽、焊点等,不再赘述。
同理,第二天线振子210的外周设有第二引脚213,第二引脚213与反射板300固定连接,第二介质层220设有与第二引脚213对应的第二避让槽222。
请参照图1和图2,第一介质层120的尺寸大于第一天线振子110的尺寸。如此设置,有利于改善第一天线单元100的性能参数,如增益和轴比。具体设置时,可以使第一介质层120的尺寸稍稍大于第一天线振子110的尺寸。
同理,第二介质层220的尺寸大于第二天线振子210的尺寸。
本实施例的优点:当天线结构水平放置时,水平波瓣方向角-2dB带宽只有40°,从常规的120°降到现在的40°,大大减少了水平波瓣,使得串读距离更加近,有效降低了串读距离(从60cm降低到21cm),厚度也从原来的大于11mm降到现在的8.5mm;天线结构的最大增益为6.4dBi,已经达到了高增益的水平,从而还保证了高增益。
另外,还可以是:反射板设有两个、并分别为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第一馈电网络310、第二馈电网络320和第三馈电网络330均设于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设有第四馈电网络、第五馈电网络和第六馈电网络,第六馈电网络包括第六功分器322,第六功分器322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四馈电网络和第五馈电网络电性连接,天线结构还包括第三天线单元、第四天线单元和第七馈电网络,第三天线单元和第四天线单元均设于第二反射板,第四馈电网络用于为第三天线单元馈电,第五馈电网络用于为第四天线单元馈电,第七馈电网络包括第七功分器323,第七功分器32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三功分器331的输入端和第六功分器3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该实施例可参照前述的任一个实施例进行设置,也可以进一步增加天线单元、反射板300和馈电网络,以满足实际的需要,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盗门,包括门体;及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天线结构,天线结构设于门体。
该防盗门采用前述的天线结构,门体形成有通过的通道,通过时避免了串读的问题,使用更为便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及
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有第一馈电网络、第二馈电网络和第三馈电网络,所述第三馈电网络包括第三功分器,所述第三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和所述第二馈电网络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网络用于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馈电,所述第二馈电网络用于为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包括第一功分器,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馈电网络包括第二功分器,所述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还包括第四功分器和第五功分器,所述第四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和所述第五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电性连接、并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形成圆极化天线;
所述第二馈电网络还包括第六功分器和第七功分器,所述第六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七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和所述第七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电性连接、并使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形成圆极化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还包括第一隔离器,所述第一隔离器设于所述第一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二馈电网络还包括第二隔离器,所述第二隔离器设于所述第二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三馈电网络还包括第三隔离器,所述第三隔离器设于所述第三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一馈电网络还包括第四隔离器和第五隔离器,所述第四隔离器设于所述第四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五隔离器设于所述第五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二馈电网络还包括第六隔离器和第七隔离器,所述第六隔离器设于所述第六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七隔离器设于所述第七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天线振子和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天线振子设于所述反射板、并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介质层设于所述第一天线振子和所述反射板之间;
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天线振子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天线振子设于所述反射板、并与所述第二馈电网络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介质层设于所述第二天线振子和所述反射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振子设有第一探针,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天线振子设有第二探针,所述第二探针与所述第二馈电网络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振子上对应所述第一探针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窗,所述第一介质层设有与所述第一通窗对应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探针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电性连接;所述第四隔离器和所述第五隔离器均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内;
所述第二天线振子上对应所述第二探针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窗,所述第二介质层设有与所述第二通窗对应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探针穿过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二馈电网络电性连接;所述第六隔离器和所述第七隔离器均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振子的外周设有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介质层设有与所述第一引脚对应的第一避让槽;
所述第二天线振子的外周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介质层设有与所述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二避让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设有两个、并分别为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一馈电网络、所述第二馈电网络和所述第三馈电网络均设于所述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设有第四馈电网络、第五馈电网络和第六馈电网络,所述第六馈电网络包括第六功分器,所述第六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馈电网络和所述第五馈电网络电性连接,所述天线结构还包括第三天线单元、第四天线单元和第七馈电网络,所述第三天线单元和所述第四天线单元均设于所述第二反射板,所述第四馈电网络用于为所述第三天线单元馈电,所述第五馈电网络用于为所述第四天线单元馈电,所述第七馈电网络包括第七功分器,所述第七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六功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0.一种防盗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及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设于所述门体。
CN201920640775.3U 2019-05-06 2019-05-06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Active CN209592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0775.3U CN209592313U (zh) 2019-05-06 2019-05-06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0775.3U CN209592313U (zh) 2019-05-06 2019-05-06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2313U true CN209592313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47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0775.3U Active CN209592313U (zh) 2019-05-06 2019-05-06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23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398A (zh) * 2019-05-06 2019-07-19 广州安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CN111541025A (zh) * 2020-04-10 2020-08-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圆极化多输入多输出介质谐振器天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398A (zh) * 2019-05-06 2019-07-19 广州安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CN111541025A (zh) * 2020-04-10 2020-08-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圆极化多输入多输出介质谐振器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85631B1 (ko) 분산된 방사 퍼튜베이션을 갖는 길게 연장된 트윈 피드 라인 rfid 안테나
US10199743B2 (en) Array antenna
US7253771B2 (en) Antenna device
CN111466056A (zh) 双极化天线及包括其的双极化天线组合体
JP5309193B2 (ja) 偏波ダイバーシチアレイアンテナ装置
TW469668B (en) Planar antenna
CN209592313U (zh)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KR20210050452A (ko) 안테나 구조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어레이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uo et al. Wideband multilayer dual circularly‐polarised antenna for array application
Liu et al. Design of very simple frequency and polarisation reconfigurable antenna with finite ground structure
Narbudowicz et al. Omnidirectional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with reconfigurable pattern and polarisation
Bharathi et al. Reconfigurable corner truncated square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KR102443048B1 (ko) 위상 시프터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장치
CN110034398A (zh) 天线结构及防盗门
Allayioti et al. Beam and polarization reconfigurable microstrip antenna based on parasitics
KR100706615B1 (ko) 다층 유전체기판을 이용한 마이크로스트립 패치 안테나 및이를 이용한 배열 안테나
Wu et al. Quad‐polarization reconfigurable antenna with wideband operation
CN110265776A (zh) 一种宽带双圆极化贴片天线
Vasina et al. Beam‐and polarisation‐reconfigurable SIW ring‐slot antenna array
Yin et al. Microstrip array antenna in-band RCS reduction using polarization reconfigurable elements
Lee et al. A mechanically pattern reconfigurable array
Pyo et al. A miniaturized switchable circularly polarized patch antenna controlled by a single diode operation
TW202023114A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TW201222975A (en) Wide band antenna
Hosseini et al. A compact star-shaped leaky-wave antenna for half-space stee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