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6394U - 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 - Google Patents

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6394U
CN209586394U CN201822273846.9U CN201822273846U CN209586394U CN 209586394 U CN209586394 U CN 209586394U CN 201822273846 U CN201822273846 U CN 201822273846U CN 209586394 U CN209586394 U CN 209586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e
steel pipe
supporting device
bar assembl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38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占先
王焕
贾开民
王可用
路刚
刘小果
李腾
郭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38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6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6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6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该顶撑装置应用于隧道施工中,顶撑装置设置在管幕结构的钢管内,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杆组件,多个顶撑杆组件沿钢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以对钢管的不同位置进行顶撑;其中,顶撑杆组件垂直于钢管的延伸方向设置,顶撑杆组件穿过钢管的圆心,顶撑杆组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钢管的内壁上,以由内到外对钢管的内壁进行顶撑,以防止钢管被压扁。本实用新型的顶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幕结构的钢管被压扁的问题。

Description

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隧道在施工过程和施工完成后对于地上施工的路基沉降的要求精度不是很高,而随着铁路和公路的扩张,一些隧道的施工其上方是现有的建筑,一旦下方隧道开挖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沉降现象,时间越长沉降越明显,对隧道施工上方的建筑造成破坏,甚至倒塌,十分危险。
现有的隧道施工在克服地面沉降时一般采用管幕结构以对隧道上方进行支撑,然而,地面上的建筑往往不是固定的,在拆迁过程中有时会增加更多的建筑物,这就对下方的隧道压力更大,导致原先设计的隧道支撑管幕结构承受了比设计时更大的压力,甚至会造成管幕结构的钢管被压扁的可能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幕结构的钢管被压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顶撑装置,应用于隧道施工中,顶撑装置设置在管幕结构的钢管内,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杆组件,多个顶撑杆组件沿钢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以对钢管的不同位置进行顶撑;其中,顶撑杆组件垂直于钢管的延伸方向设置,顶撑杆组件穿过钢管的圆心,顶撑杆组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钢管的内壁上,以由内到外对钢管的内壁进行顶撑,以防止钢管被压扁。
进一步地,顶撑杆组件包括:第一顶撑杆和第二顶撑杆,第一顶撑杆可移动地与第二顶撑杆连接,以沿顶撑杆组件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顶撑杆组件还包括:伸缩件,伸缩件设置在第一顶撑杆和第二顶撑杆之间,以推动第一顶撑杆和第二顶撑杆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
进一步地,伸缩件包括千斤顶,第一顶撑杆靠近伸缩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二顶撑杆靠近伸缩件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其中,伸缩件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一顶撑杆连接以驱动第一顶撑杆移动,伸缩件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二顶撑杆连接以驱动第二顶撑杆移动。
进一步地,顶撑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缓冲部,顶撑杆组件通过缓冲部与钢管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缓冲部包括弧形垫板,弧形垫板靠近钢管的内壁的一侧向外凸出以与钢管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地,多个顶撑杆组件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钢管内侧,以对钢管进行顶撑。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顶撑杆组件互相垂直地设置在钢管的内部。
进一步地,顶撑杆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设置在钢管的圆心位置;多个顶撑杆,各个顶撑杆的一端与钢管的内壁抵接,各个顶撑杆的另一端与连接件可伸缩地连接;其中,多个顶撑杆远离连接件的一端沿钢管的径向间隔地与钢管的内壁进行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幕结构,包括多个钢管和多个顶撑装置,顶撑装置为上述的顶撑装置,多个顶撑装置与多个钢管一一对应地设置,顶撑装置设置在相应的钢管的内部以对钢管的内壁进行顶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顶撑装置,将该顶撑装置设置在管幕结构的钢管内,以对钢管的内壁进行支撑,该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杆组件,以沿钢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从而对钢管的不同位置进行顶撑,以防止管幕结构上方的土方沉降以将钢管压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管幕结构的钢管施工中容易被压扁和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幕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管幕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管幕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视角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顶撑装置的顶撑杆组件中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顶撑装置的顶撑杆组件中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钢管;20、顶撑杆组件;21、第一顶撑杆;211、第一连接板;22、第二顶撑杆;221、第二连接板;23、伸缩件;24、缓冲部;25、连接件;26、顶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撑装置,应用于隧道施工中,请参考图1至图5,顶撑装置设置在管幕结构的钢管10内,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杆组件20,多个顶撑杆组件20沿钢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以对钢管10的不同位置进行顶撑;其中,顶撑杆组件20垂直于钢管10的延伸方向设置,顶撑杆组件20穿过钢管10的圆心,顶撑杆组件2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钢管10的内壁上,以由内到外对钢管10的内壁进行顶撑,以防止钢管10被压扁。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顶撑装置,将该顶撑装置设置在管幕结构的钢管10内,以对钢管10的内壁进行支撑,该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杆组件20,以沿钢管10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从而对钢管的不同位置进行顶撑,以防止管幕结构上方的土方沉降以将钢管压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管幕结构的钢管施工中容易被压扁和损坏的问题。
顶撑杆组件20包括:第一顶撑杆21和第二顶撑杆22,第一顶撑杆21可移动地与第二顶撑杆22连接,以沿顶撑杆组件20的延伸方向移动。顶撑杆组件20还包括:伸缩件23,伸缩件23设置在第一顶撑杆21和第二顶撑杆22之间,以推动第一顶撑杆21和第二顶撑杆2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顶撑杆组件20由第一顶撑杆21和第二顶撑杆22组成,第一顶撑杆21和第二顶撑杆22活动连接,能够进行伸缩,在第一顶撑杆21和第二顶撑杆22之间还设有伸缩件23,伸缩件23能够推动第一顶撑杆21和第二顶撑杆22相对靠近移动或相对远离的移动。
伸缩件23包括千斤顶,第一顶撑杆21靠近伸缩件23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211,第二顶撑杆22靠近伸缩件23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221;其中,伸缩件23通过第一连接板211与第一顶撑杆21连接以驱动第一顶撑杆21移动,伸缩件23通过第二连接板221与第二顶撑杆22连接以驱动第二顶撑杆22移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伸缩件23为千斤顶,千斤顶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221安装在第二顶撑杆22的一端,千斤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211与第一顶撑杆21连接,以通过推动第一顶撑杆21相对第二顶撑杆22伸缩移动,以使顶撑杆组件牢固的抵接在钢管的内壁上。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顶撑杆21和第二顶撑杆22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配合来调节顶撑杆组件的总长度,以使顶撑杆组件的两端抵接在钢管的内壁上。
顶撑杆组件20的两端分别设有缓冲部24,顶撑杆组件20通过缓冲部24与钢管10的内壁抵接。缓冲部24包括弧形垫板,弧形垫板靠近钢管10的内壁的一侧向外凸出以与钢管10的内壁贴合。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顶撑杆组件20的两端设有缓冲部24,顶撑杆组件20通过缓冲部24与钢管的内壁进行接触,以防止顶撑杆组件将钢管内壁损坏或刺穿,优选地,缓冲部24采用弧形垫板,弧形垫板采用弹性材料或钢板,弧形垫板的形状与钢管的内壁贴合,从而使得顶撑杆组件20能够与钢管的内壁更好的贴合。
多个顶撑杆组件20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钢管10内侧,以对钢管10进行顶撑。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可选地一种实施例,多个顶撑杆组件20均沿着竖直方向站立在钢管10的内侧,以对钢管10进行顶撑。
相邻的两个顶撑杆组件20互相垂直地设置在钢管10的内部。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可选的另一种实施例,多个顶撑杆组件20中相邻的两个顶撑杆组件20相互垂直的设置以对钢管10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顶撑。
根据本申请可选的第三种实施例,多个顶撑杆组件20中相邻的两个顶撑杆组件20具有一定角度的设置以对钢管10的各个方向进行顶撑。
顶撑杆组件20包括:连接件25,连接件25设置在钢管10的圆心位置;多个顶撑杆26,各个顶撑杆26的一端与钢管10的内壁抵接,各个顶撑杆26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5可伸缩地连接;其中,多个顶撑杆26远离连接件25的一端沿钢管10的径向间隔地与钢管10的内壁进行抵接。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可选的一种是实力,顶撑杆组件20为十字形,顶撑杆组件20的中间设置有连接件25,多个顶撑杆26可拆卸地与连接件25进行连接,连接件25与顶撑杆26可通过螺纹配合,从而使得顶撑杆组件20能够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对钢管进行支撑,效果更好。
一种管幕结构,包括多个钢管10和多个顶撑装置,顶撑装置为上述的顶撑装置,多个顶撑装置与多个钢管10一一对应地设置,顶撑装置设置在相应的钢管10的内部以对钢管10的内壁进行顶撑。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顶撑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5,将该顶撑装置设置在管幕结构的钢管10内,以对钢管10的内壁进行支撑,该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杆组件20,以沿钢管10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从而对钢管的不同位置进行顶撑,以防止管幕结构上方的土方沉降以将钢管压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管幕结构的钢管施工中容易被压扁和损坏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撑装置,应用于隧道施工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装置设置在管幕结构的钢管(10)内,所述顶撑装置包括:
多个顶撑杆组件(20),多个所述顶撑杆组件(20)沿所述钢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以对所述钢管(10)的不同位置进行顶撑;
其中,所述顶撑杆组件(20)垂直于所述钢管(10)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顶撑杆组件(20)穿过所述钢管(10)的圆心,所述顶撑杆组件(2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钢管(10)的内壁上,以由内到外对所述钢管(10)的内壁进行顶撑,以防止所述钢管(10)被压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杆组件(20)包括:
第一顶撑杆(21)和第二顶撑杆(22),所述第一顶撑杆(21)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顶撑杆(22)连接,以沿所述顶撑杆组件(20)的延伸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杆组件(20)还包括:
伸缩件(23),所述伸缩件(23)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撑杆(21)和所述第二顶撑杆(22)之间,以推动所述第一顶撑杆(21)和所述第二顶撑杆(2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23)包括千斤顶,所述第一顶撑杆(21)靠近所述伸缩件(23)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211),所述第二顶撑杆(22)靠近所述伸缩件(23)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221);
其中,所述伸缩件(2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211)与所述第一顶撑杆(21)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顶撑杆(21)移动,所述伸缩件(2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221)与所述第二顶撑杆(22)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顶撑杆(22)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杆组件(20)的两端分别设有缓冲部(24),所述顶撑杆组件(20)通过所述缓冲部(24)与所述钢管(10)的内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24)包括弧形垫板,所述弧形垫板靠近所述钢管(10)的内壁的一侧向外凸出以与所述钢管(10)的内壁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顶撑杆组件(20)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钢管(10)内侧,以对所述钢管(10)进行顶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撑杆组件(20)互相垂直地设置在所述钢管(10)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杆组件(20)包括:
连接件(25),所述连接件(25)设置在所述钢管(10)的圆心位置;
多个顶撑杆(26),各个所述顶撑杆(26)的一端与所述钢管(10)的内壁抵接,各个所述顶撑杆(26)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25)可伸缩地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顶撑杆(26)远离所述连接件(25)的一端沿所述钢管(10)的径向间隔地与所述钢管(10)的内壁进行抵接。
10.一种管幕结构,包括多个钢管(10)和多个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撑装置,多个所述顶撑装置与多个所述钢管(10)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顶撑装置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钢管(10)的内部以对所述钢管(10)的内壁进行顶撑。
CN201822273846.9U 2018-12-30 2018-12-30 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 Active CN209586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3846.9U CN209586394U (zh) 2018-12-30 2018-12-30 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3846.9U CN209586394U (zh) 2018-12-30 2018-12-30 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6394U true CN209586394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1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3846.9U Active CN209586394U (zh) 2018-12-30 2018-12-30 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6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8276A (zh) 一种测绘仪器支架
CN105538342A (zh) 一种轨道支架
CN107620851A (zh) 一种电脑显示器可升降支撑架
CN105649312A (zh) 一种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CN209586394U (zh) 顶撑装置及具有其的管幕结构
CN208225450U (zh) 展板伸缩装置、活动展板及悬挂式活动展板系统
CN203230451U (zh) 一种用于回采工作面顺槽的液压支架
CN203334642U (zh) 折叠轮移动脚手架
CN105819362A (zh) 一种快速伸缩支撑杆
CN203834906U (zh) 一种用于基建斜坡面的三角形操作平台
CN215978356U (zh) 一种建筑用的脚手架支撑平台
CN214577132U (zh) 一种特长隧道施工用支护装置
CN205707151U (zh) 一种船体平底分段支撑架
CN111828024B (zh) 可调式隧道掘进设备接收平台
CN211448730U (zh) 一种锚杆钻车用支护机构
CN104455963B (zh) 一种拼接屏支架
CN210316487U (zh) 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卡接式脚手架底座
CN113775881A (zh) 一种活动式城市桥梁架设水准仪
CN105350758A (zh) 移动式操作平台底座
CN113756606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装钢结构用的环保支撑装置
CN209539366U (zh) 一种交通用公路隧道维修加固平台
CN20821950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道路施工用防护栏
CN111946360A (zh) 一种辅助盾构机平移和转体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03990U (zh) 脚手架的拆装工具
CN219671367U (zh) 一种房屋临时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