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5842U - 一种智能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5842U
CN209585842U CN201821936750.XU CN201821936750U CN209585842U CN 209585842 U CN209585842 U CN 209585842U CN 201821936750 U CN201821936750 U CN 201821936750U CN 209585842 U CN209585842 U CN 209585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lutch
door lock
elastic button
position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67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明
任利学
陈彬
张东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367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5842U/zh
Priority to US17/290,267 priority patent/US2021038127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14905 priority patent/WO202008862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5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5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门锁,其包括面板、操作部、动作部和锁舌,面板设有固定孔,操作部和动作部分别设于固定孔的两端;动作部包括设有离合结构的驱动件,驱动件的转动能够带动锁舌伸出或缩回;操作部包括把手和设有离合件的弹性按钮,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离合件能够与离合结构配合,把手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件转动;把手还设有开闭机构,开闭机构包括伸出把手外的操作件和位于把手内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相适配,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操作件能够作用于限位结构使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配合,以限制弹性按钮回弹。该智能门锁具有防猫眼的功能,同时还能够满足部分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经济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作为一款智能家居产品,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其使用的便捷性、安全性、科技感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传统旋转式把手在门闭合情况下,外人可通过猫眼孔进行对把手操作。对住户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因此,现有技术中,为门锁设置了防猫眼机构,该防猫眼机构是指针对门内把手,防止用特制工具穿过门上猫眼孔穿到门内下压门内把手开门的机构,以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设有防猫眼机构的智能门锁在开启时,需要按下弹性按钮并旋转把手才能将门打开,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无需使用此防猫眼功能,但又无法取消,并且部分用户认为此防猫眼功能使用较为不便,因此,该防猫眼机构可能造成用户体验差,而为提升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往往需要设置不同的智能门锁产品,经济性较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智能门锁,使其具有防猫眼的功能,同时还能够满足部分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经济性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具有防猫眼的功能,同时还能够满足部分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经济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其包括面板、操作部、动作部和锁舌,所述面板设有固定孔,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动作部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孔的两端;所述动作部包括设有离合结构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锁舌伸出或缩回;所述操作部包括把手和设有离合件的弹性按钮,所述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所述离合件能够与所述离合结构配合,所述把手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驱动件转动;所述把手还设有开闭机构,所述开闭机构包括伸出所述把手外的操作件和位于所述把手内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相适配,所述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所述操作件能够作用于所述限位结构使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配合,以限制所述弹性按钮回弹。
当对操作部进行操作,将弹性按钮按下使其处于按压状态,此时,把手的转动可传递至驱动件的转动,而驱动件的转动可带动锁舌的伸出与缩回,因此,同时按压弹性按钮并转动把手可实现该智能门锁的锁止和解锁。而当撤出对弹性按钮的按压作用后离合件与离合结构脱离,此时,把手的转动无法传递至驱动件,因此,在仅转动把手而不按压弹性按钮的情况下,无法将该智能门锁打开。
因此,即便是门外有人将工具穿过猫眼孔以对把手进行转动,也无法驱动锁舌缩回,即无法打开门锁。从而保证该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该把手还设有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包括伸出把手外的操作件和位于把手内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相适配,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操作件能够作用于限位结构使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配合,以限制弹性按钮回弹。
也就是说,当需要通过弹性按钮实现防猫眼开锁的功能时,保持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处于脱离状态即可,而在某种场合或对于某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来说,无需防猫眼开锁的功能时,按下弹性按钮使其处于按压状态,通过操作件作用于限位结构,使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配合以限制该弹性按钮回弹,此时,弹性按钮保持按压状态,仅需通过转动把手即可实现锁舌的伸出或缩回。而当需要开启猫眼开锁的功能时,再次通过操作件作用于限位结构使其与弹性按钮脱离,此时,弹性按钮的回弹不受限,开锁时需要同时按下弹性按钮并转动把手。
具体的,是否需要防猫眼开锁的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通过开闭机构可实现有无防猫眼开锁功能的切换,操作方便且可有效提升用户体验,适用性好、经济性好。
可选地,所述把手内设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的侧壁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操作件伸出所述第一条形孔外,所述操作件沿所述第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限位结构滑动,以使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的配合与分离。
可选地,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的滑块,所述操作件的移动可带动所述滑块滑动,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滑块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滑块通过限位螺钉及所述第二条形孔与所述把手固定,所述限位螺钉可沿所述第二条形孔内滑动。
可选地,所述操作件包括伸出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凸出部和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带动所述滑块滑动。
可选地,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的压簧;所述限位部设有限位凸块,所述容纳空腔内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相适配的分隔块,所述分隔块将所述容纳空腔分隔为第一限位区和第二限位区,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配合时,所述限位凸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区内,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分离时,所述限位凸块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区内;所述压簧作用于所述限位部使所述凸出部位于限位区内,且当所述压簧处于压缩状态下,所述限位部脱离所述限位区。
可选地,所述滑块设有通孔,所述限位部设有穿过所述通孔的限位柱,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限位柱的外侧,且所述压簧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柱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把手包括手柄和连接部,所述开闭机构设于所述手柄,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固定孔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弹性按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弹性按钮还包括按键和回位弹簧,所述按键和所述离合件固定,且所述按键伸出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弹簧挡板,所述回位弹簧位于所述弹簧挡板和所述离合件之间,且所述离合件能够穿过所述弹簧挡板并与所述离合结构配合。
可选地,所述开闭机构包括滑块时,所述滑块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按键相适配的开槽,所述开槽的槽壁贴合所述按键时,所述开槽的端面能够抵接所述离合件并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按键和所述离合件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按键为表面经过硬质阳极氧化的铝型材,所述离合件为表面经电镀处理的锌合金。
可选地,所述动作部还包括连接筒和扭簧;所述面板沿所述固定孔的周向设有限位板和限位块,所述限位板设有缺口,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缺口的中间位置;所述扭簧位于所述限位板的内侧且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抵接所述限位块的两侧,所述扭臂可在所述限位块和所述限位板的端部之间移动;所述连接筒包括限位盖和转筒,所述限位盖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扭臂之间的第一卡件,所述转筒穿过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把手固定,所述转筒内设有空腔,且所述转筒的空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并形成离合腔;所述驱动件包括拦板和离合套筒,所述拦板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扭臂之间的第二卡件,所述离合套筒穿过所述转筒的空腔且所述离合套筒的端部设有所述离合结构,所述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所述离合件能够与所述离合结构在所述离合腔内配合。
可选地,所述限位盖设有第一挡件,所述拦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挡件相适配的第二挡件,当所述离合件和所述离合结构处于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把手向反锁方向转动可通过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带动所述驱动件转动,以使所述门锁反锁。
可选地,还包括压盖,所述限位盖远离所述转筒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压盖与所述限位盖固定,所述拦板可旋转地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还包括轴承,所述固定孔朝向所述动作部的一端沿其周向设有凸缘,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凸缘固接,所述限位盖和所述连接部分别从两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抵接。
可选地,所述凸缘的内壁沿其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三个凸筋,所述凸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凸缘的轴向平行,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各所述凸筋过盈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面板连接的轴承压板,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的直径,所述轴承压板和所述固定孔的边缘分别从两端抵接所述轴承的外圈。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驱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限位盖朝向所述操作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从两端抵接所述轴承的内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把手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滑块与弹性按钮在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滑块与弹性按钮在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把手的容纳空腔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左视图;
图11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连接筒在第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连接筒在第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3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面板,11-固定孔,12-凸缘,121-凸筋,13-限位板,14-限位块;
21-把手,211-连接部,212-手柄,213-第一条形孔,214-后盖,215-第一凸台,216-分隔块,217-第一限位区,218-第二限位区,22-按键,23-离合件,24-回位弹簧,25-弹簧挡板,26-容置腔;
311-离合结构,312-拦板,313-离合套筒,314-第二卡件,315-第二挡件,316-插接槽,32-连接筒,321-限位盖,322-转筒,323-第一卡件,324-第一挡件,325-连接板,326-第二凸台,327-卡件,33-扭簧,331-扭臂;34-压盖;
4-轴承,41-轴承压板;
51-滑块,511-开槽,512-通孔,513-第二条形孔,52-操作件,521-凸出部,522-限位部,523-限位柱,524-限位凸块,53-压簧,54-限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13,图1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爆炸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把手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滑块与弹性按钮在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滑块与弹性按钮在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B的放大图;图10是图8的左视图;图11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连接筒在第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连接筒在第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如图1所示,该智能门锁包括面板1、操作部、动作部和锁舌,其中,面板1设有固定孔11,操作部和动作部分别设于固定孔11的两端,动作部包括设有离合结构311的驱动件,该驱动件的转动能够带动锁舌伸出或缩回;操作部包括把手21和设有离合件23的弹性按钮,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可与离合结构311配合,使得把手21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件的转动,进而实现锁舌的伸出与缩回。
也就是说,当对操作部进行操作,将弹性按钮按下使其处于按压状态,此时,把手21的转动可传递至驱动件的转动,而驱动件的转动可带动锁舌的伸出与缩回,因此,同时按压弹性按钮并转动把手21可实现该智能门锁的锁止和解锁。而当撤出对弹性按钮的按压作用后离合件23与离合结构311脱离,此时,把手21的转动无法传递至驱动件,因此,在仅转动把手21而不按压弹性按钮的情况下,无法将该智能门锁打开。
因此,即便是门外有人将工具穿过猫眼孔以对把手21进行转动,也无法驱动锁舌缩回,即无法打开门锁。从而保证该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的把手21还设有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包括伸出把手21外的操作件52和位于把手21内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相适配,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操作件52能够作用于限位结构使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配合,以限制弹性按钮回弹。
也就是说,当需要通过弹性按钮实现防猫眼开锁的功能时,保持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处于脱离状态即可,而在某种场合或对于某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来说,无需防猫眼开锁的功能时,按下弹性按钮使其处于按压状态,通过操作件52作用于限位结构,使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配合以限制该弹性按钮回弹,此时,弹性按钮保持按压状态,仅需通过转动把手21即可实现锁舌的伸出或缩回。而当需要开启猫眼开锁的功能时,再次通过操作件52作用于限位结构使其与弹性按钮脱离,此时,弹性按钮的回弹不受限,开锁时需要同时按下弹性按钮并转动把手21。
具体的,是否需要防猫眼开锁的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通过开闭机构可实现有无防猫眼开锁功能的切换,操作方便且可有效提升用户体验,适用性好、经济性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把手21内设有容纳空腔,该容纳空腔的侧壁设有第一条形孔213,限位结构位于该容纳空腔内,操作件52伸出该第一条形孔213外,操作件52沿第一条形孔213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限位结构滑动,以实现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的配合与分离。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滑动推拉操作件52以带动限位结构的滑动使其与弹性按钮的配合和分离。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操作件52设为位于把手21的侧壁的按动键,该按动键类似按动笔的内部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限位结构相当于笔尖,弹性按钮的侧壁设有与该限位结构相适配的锁孔或锁槽,按压按动键使得限位结构伸出并插入锁孔或锁槽内即可对弹性案件的回弹进行限制,再次按压按动键限位结构即缩回,弹性按钮回弹。
而通过推拉操作带动限位结构滑动使其与弹性按钮配合的方案相较于通过设置按动键的方案来说,可避免发生误操作的情况,安全性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开闭机构还包括位于容纳空腔内的滑块51,操作件52的移动可带动滑块51滑动,限位结构设于滑块51的一端;滑块51设有第二条形孔513,滑块51通过限位螺钉54及第二条形孔513与把手21固定,限位螺钉54可沿第二条形孔513内滑动。
具体的,该第二条形孔5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条形孔213的长度方向平行,使滑块51能够稳定的滑动至与弹性按钮配合。对第二条形孔513的数量不做要求,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条形孔513的数量为两个,限制了滑块51的位置及滑动方向,使滑块51的滑动更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开闭机构还包括位于容纳空腔内的压簧53,操作件52包括伸出第一条形孔213的凸出部521和位于容纳空腔内的限位部522,其中,凸出部521伸出第一条形孔213外方便对其进行手动操作,限位部522设于容纳空腔内,以限制该操作件52完全伸出第一条形孔213而与第一条形孔213脱离,并且该限位部522还用于带动滑块51滑动。
如图1所示,限位部522设有限位凸块524,如图6所示,容纳空腔内设有与限位凸块524相适配的分隔块216,分隔块216将容纳空腔分隔为第一限位区217和第二限位区218,当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配合时,限位凸块524位于第一限位区217内,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分离时,限位凸块524位于第二限位区218内。压簧53作用于限位部522使凸出部521位于限位区(包括第一限位区217和第二限位区218)内,且当压簧53处于压缩状态下,限位部522脱离限位区。具体的说,当按下凸出部521使得压簧53被压缩,此时限位凸块524与限位区脱离,即可通过滑动操作件52以带动滑块51滑动,而当该开闭机构调节至所需状态(可以是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配合也可以是限位结构与弹性按钮分离)后,松开对凸出部521的按压,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簧53将推动限位部522使得限位凸块位于限位区内,并受分隔块216的限制,避免把手21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转动、震动等使得滑块51的位置发生窜动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块51设有通孔512,限位部522设有穿过通孔512的限位柱523,压簧53套设于限位柱523的外侧,且压簧53的长度大于限位柱523的长度。当按压操作件52后,弹簧的一端与限位部522抵接,另一端与滑块51抵接,并逐渐被压缩直至限位柱523的端部穿入通孔或凹槽512,当撤销对凸出部521的按压后,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簧53将推动限位部使得限位柱523和通孔或凹槽512脱离。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操作件52和滑块51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固接的结构,而滑块51设有通孔512,操作件52设有限位柱523时,限位柱523能够沿通孔512的轴向移动,即压簧53在压缩过程中以及恢复过程中,滑块51的位置不变,限位结构的位置不变,便于实现其与弹性按钮的配合。
本实施例中,将限位柱52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即操作件52的滑动通过两组推动件带动滑块51滑动,使滑块51的滑动更为稳定,避免发生转动或偏移的情况。同时,限位凸块524和分隔块216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保证限位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把手21包括手柄212和连接部211,开闭机构设于手柄212,第二条形孔513开设于手柄212,连接部211设有与固定孔11连通的容置腔26,弹性按钮位于容置腔26内,弹性按钮还包括按键22和回位弹簧24,其中,按键22和上述离合件23固定,且该按键22伸出容置腔26用于按动操作,容置腔26内设有弹簧挡板25,回位弹簧24位于弹簧挡板25和离合件23之间,且离合件23能够穿过弹簧挡板25与离合结构311配合。当按压按键22时,回位弹簧24被压缩,离合件23与离合结构311配合,当撤出对按键22的按压操作后,处于压缩状态的回位弹簧24将推动离合件23使其与离合结构311脱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块51的端部设有与按键22相适配的开槽511,当开槽511的侧壁与按键22的侧壁贴合时,开槽511的端面够抵接离合件23以限制弹性按钮的回弹,也就是说,该开槽511是上述限位结构,限制离合件23与离合结构311分离。具体的,当按键22为圆柱型结构时,开槽511为弧形槽,当按键22为方形柱结构时,开槽511为方槽,保证限位结构与离合件23之间具有足够的抵接面积,避免限位结构发生变形的情况。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限位结构设置为限位杆,弹性按钮设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限位凹槽,此时,通过滑动操作件52使得限位杆的插入限位凹槽内以对该弹性按钮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进而限制其回弹。具体的,可将滑块52的端部设有限位杆,也可以将滑块52的整体设置为杆状结构均可。
而将限位结构设置为开槽511,则可增大其与弹性按钮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对加工工艺要求较低,稳定性及加工工艺性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按键22和离合件23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螺栓固定,按键22为表面经过硬质阳极氧化的铝型材,离合件23为表面经电镀处理的锌合金。按键22伸出容置腔26外以供按压操作,具体的,如图3所示,把手21包括连接部211、手柄212和后盖214,后盖214设有孔结构以便使按键22能够伸出容置腔26外,孔结构的内壁和按键22的外壁之间可能存在摩擦,此时,将按键22设置为表面经过硬质阳极氧化的铝型材,使其硬度提高、耐磨性好,避免刮花、磨损。离合件23为表面经电镀处理的锌合金,可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其在转动时通过与离合结构311的配合带动驱动件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动作部还包括连接筒32和扭簧33,扭簧33能够作用于驱动件,使其带动锁舌伸出。面板1沿固定孔11的周向设有限位板13和限位块14,限位板13设有缺口,限位块14位于缺口的中间位置,具体的,缺口的中间位置是指限位板13的两端的中间位置,该限位块14距离限位板13的两端的距离相同,且限位板13的端部沿周向延伸将经过限位块14所在位置。
扭簧33位于限位板13的内侧且扭簧33的两个扭臂331分别抵接限位块14的两侧,扭臂331可在限位块14和限位板13的端部之间移动,如图10和图12所示,连接筒32包括限位盖321和转筒322,限位盖321设有位于两个扭臂331之间的第一卡件323,转筒322穿过固定孔11并与把手21固定,即把手21转动时可带动连接筒32一同转动,转筒322内设有空腔,且转筒322的空腔与容置腔26连通并形成离合腔。
如图12所示,转筒的端部设有连接板325,连接板325和弹簧挡板2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板325设有卡件327和穿孔,弹簧挡板25设有与卡件327相适配的卡槽,且卡件327与卡槽配合时,穿孔与离合件23对应,以便离合件23能够依次穿过弹簧挡板25和穿孔并与离合结构311配合,卡件327和卡槽的设置便于在安装过程中实现精确定位,提高安装效率。
驱动件包括拦板312和离合套筒313,拦板312设有位于两个扭臂331之间的第二卡件314,该第二卡件314同样位于上述限位块14处,为避免发生干涉,第一卡件323、第二卡件314和限位块14可沿扭臂33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离合套筒313穿过转筒322的空腔且离合套筒313的端部设有离合结构311,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离合件23能够与离合结构311在上述离合腔内配合,把手21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件的转动,进而带动锁舌伸出或缩回,以实现该门锁的锁止或解锁。
限位板13的内侧用于限制扭簧33的位置,避免扭簧33在使用过程中沿其径向方向发生窜动,进而避免扭簧33与驱动件脱离导致无法作用于驱动件使其带动锁舌伸出的情况。限位板13的缺口和限位块14限制了第一卡件323和第二卡件314的转动角度,进而限制了把手21的转动角度,同时限制了扭簧33的压缩行程。
初始状态下,如图7所示,第一卡件323、第二卡件314和限位块14沿扭簧33的两个扭臂331之间并列设置,当离合件23和离合结构311配合后,把手21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件的转动,同时,由于连接筒32与把手21固接,因此,第一卡件323和第二卡件314同步转动,并推动扭簧33的一个扭臂331使其向远离另一扭臂331的方向移动至限位板13的另一端,而当该智能门锁打开后撤出对按键22的按压操作,离合件23和离合结构311分离,扭簧33的回复力将带动第一卡件323和第二卡件314回至初始位置,同时,连接筒32的转动将带动把手21转动至原位。
通过限位板13和限位块14对驱动件和把手2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限位板13和限位块14设于面板1并与面板1为一体结构,具体的限位板13和限位块14可以是与面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焊接等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连接,稳定性好。由于门锁在使用过程中,把手21的转动为经常性动作,因此,通过限位板13和限位块14对把手2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可避免限位板13和限位块14在与第一卡件323、第二卡件314发生多次碰撞限位后发生变形、松动的情况,结构简单、可靠,稳定性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把手21可以是长条形结构,通过下压或上提以实现转动,该把手21还可以是圆形把手21,通过顺时针扭转或逆时针扭转以实现上述转动,以下实施例以把手21下压实现锁舌缩回解锁、把手21上提实现反锁为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盖321设有第一挡件324(如图13所示),拦板312设有与第一挡件324相适配的第二挡件315(如图14所示),当离合件23和离合结构311处于分离的状态下,把手21向反锁方向转动可通过第一挡件324和第二挡件315带动驱动件转动,以使门锁反锁。当离合件23和离合结构311处于分离的状态下,把手21的转动可带动连接筒32转动而无法带动驱动件转动,下压把手21无法实现开锁,而上提把手21(向反锁方向转动把手21)时,连接筒32随把手21一同转动,此时,第一挡件324和第二挡件315配合并带动驱动件转动,以实现反锁,也就是说,开锁需要同时按压按键22并下压把手21、反锁时无需按压按键22仅需上提把手21即可实现,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操作方便。
另外,把手21向反锁方向转动时,第一挡件324能够推动第二挡件315使驱动件转动,而对于把手21相对门的位置的不同,开门时把手21的转动方向不同,如将门锁设于门的左侧和右侧,开锁时把手21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对于不同的设置位置,仅需选用相应的连接筒32即可,具体的讲,连接筒32的第一挡件324的设置位置不同,选用当连接筒32朝向反锁反向转动时第一挡件324能够推动第二挡件315转动的连接筒32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智能门锁还包括压盖34,限位盖321远离转筒322的一侧设有安装槽,压盖34与限位盖321固定,拦板312可旋转地位于安装槽内。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安装槽开设于压盖34朝向限位盖321的一侧,或者,限位盖321和压盖34二者均设有部分安装槽均可。该压盖34用于限制限位盖321沿其轴向发生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智能门锁还包括轴承4,如图11所示,固定孔11朝向动作部的一侧沿其周向设有凸缘12,轴承4的外圈与凸缘12固接,限位盖321和把手21的连接部211分别从两端与轴承4的内圈抵接。连接筒32的转筒322穿过固定孔11与把手21固接,并且由于把手21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带动连接筒32频繁的转动,因此,轴承4的设置可消除连接筒32与固定孔11之间的间隙,避免灰尘进入,保证内部清洁的同时,可避免把手21在转动过程中连接筒32发生松动,同时可消除把手21的晃动,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可避免由于摩擦造成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另外,凸缘12的设置更便于实现与轴承4的外圈的固定,在保证能够稳定固定的情况下,减小对面板1的厚度要求。
当固定孔11的周向同时设有上述凸缘12和限位板13时,凸缘12位于限位板13的内侧,此时,扭簧33套设于凸缘12的外侧,即凸缘12和限位板13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放置扭簧33的放置槽,结构简单,且放置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凸缘12的内壁沿轴向均匀设有至少三个凸筋121,并且各凸筋121的长度方向与凸缘12的轴向平行,轴承4的外圈与各凸筋121过盈配合,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将轴承4的外圈直接与凸缘12的内壁过盈配合以实现固定,而凸筋121的设置便于实现对精度的要求,同时,减小对凸缘12的强度要求,便于安装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与面板1连接的轴承压板41,凸缘12的直径大于固定孔11的直径,轴承压板41和固定孔11的边缘分别从两端抵接轴承4的外圈,以限制轴承4的轴向移动。由于把手21转动开门后,需要通过推拉把手21实现推门或拉门的动作,固定孔11的边缘和轴承压板41能够使得轴承4的位置稳定,避免发生轴承4在把手21的带动下与固定孔11脱离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连接部211朝向驱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215,限位盖321朝向操作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326,第一凸台215和第二凸台326从两端抵接轴承4的内圈。第一凸台215和第二凸台326的设置可使限位盖321或连接部211不与轴承4的外圈接触,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限位盖321和连接部211的尺寸设置的与轴承4的内圈刚刚好不会抵接轴承4的外圈。而设置第一凸台215和第二凸台326的方案可简化对限位盖321和连接部211的尺寸要求,简化加工工艺。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离合件23包括插接柱,离合结构311为与插接柱相适配的插接槽。或者,还可以将离合件23设有插接槽,离合结构311为插接柱。而将离合件23设为包括插接柱的方案,便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插接柱穿过弹簧挡板25和连接板325与离合结构311配合。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操作部、动作部和锁舌,所述面板(1)设有固定孔(11),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动作部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孔(11)的两端;
所述动作部包括设有离合结构(311)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锁舌伸出或缩回;
所述操作部包括把手(21)和设有离合件(23)的弹性按钮,所述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所述离合件(23)能够与所述离合结构(311)配合,所述把手(21)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驱动件转动;
所述把手(21)还设有开闭机构,所述开闭机构包括伸出所述把手(21)外的操作件(52)和位于所述把手(21)内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相适配,所述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所述操作件(52)能够作用于所述限位结构使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配合,以限制所述弹性按钮回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1)内设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的侧壁设有第一条形孔(213),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操作件(52)伸出所述第一条形孔(213)外,所述操作件(52)沿所述第一条形孔(213)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限位结构滑动,以使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的配合与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的滑块(51),所述操作件(52)的移动可带动所述滑块(51)滑动,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滑块(51)的一端;
所述滑块(51)设有第二条形孔(513),所述滑块(51)通过限位螺钉(54)及所述第二条形孔(513)与所述把手(21)固定,所述限位螺钉(54)可沿所述第二条形孔(513)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52)包括伸出所述第一条形孔(213)的凸出部(521)和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的限位部(522),所述限位部(522)能够带动所述滑块(51)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压簧(53);
所述限位部(522)设有限位凸块(524),所述容纳空腔内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524)相适配的分隔块(216),所述分隔块(216)将所述容纳空腔分隔为第一限位区(217)和第二限位区(218),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配合时,所述限位凸块(524)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区(217)内,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弹性按钮分离时,所述限位凸块(524)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区(218)内;
所述压簧(53)作用于所述限位部(522)使所述凸出部(521)位于限位区内,且当所述压簧(53)处于压缩状态下,所述限位部(522)脱离所述限位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1)设有通孔(512),所述限位部(522)设有穿过所述通孔(512)的限位柱(523),所述压簧(53)套设于所述限位柱(523)的外侧,且所述压簧(53)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柱(523)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1)包括手柄(212)和连接部(211),所述开闭机构设于所述手柄(212),所述连接部(211)设有与所述固定孔(11)连通的容置腔(26),所述弹性按钮位于所述容置腔(26)内;
所述弹性按钮还包括按键(22)和回位弹簧(24),所述按键(22)和所述离合件(23)固定,且所述按键(22)伸出所述容置腔(26);
所述容置腔(26)内设有弹簧挡板(25),所述回位弹簧(24)位于所述弹簧挡板(25)和所述离合件(23)之间,且所述离合件(23)能够穿过所述弹簧挡板(25)并与所述离合结构(311)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包括滑块(51)时,所述滑块(51)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按键(22)相适配的开槽(511),所述开槽(511)的槽壁贴合所述按键(22)时,所述开槽(511)的端面能够抵接所述离合件(23)并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22)和所述离合件(23)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按键(22)为表面经过硬质阳极氧化的铝型材,所述离合件(23)为表面经电镀处理的锌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部还包括连接筒(32)和扭簧(33);
所述面板(1)沿所述固定孔(11)的周向设有限位板(13)和限位块(14),所述限位板(13)设有缺口,所述限位块(14)位于所述缺口的中间位置;
所述扭簧(33)位于所述限位板(13)的内侧且所述扭簧(33)的两个扭臂(331)分别抵接所述限位块(14)的两侧,所述扭臂(331)可在所述限位块(14)和所述限位板(13)的端部之间移动;
所述连接筒(32)包括限位盖(321)和转筒(322),所述限位盖(321)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扭臂(331)之间的第一卡件(323),所述转筒(322)穿过所述固定孔(11)并与所述把手(21)固定,所述转筒(322)内设有空腔,且所述转筒(322)的空腔与所述容置腔(26)连通并形成离合腔;
所述驱动件包括拦板(312)和离合套筒(313),所述拦板(312)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扭臂(331)之间的第二卡件(314),所述离合套筒(313)穿过所述转筒(322)的空腔且所述离合套筒(313)的端部设有所述离合结构(311),所述弹性按钮处于按压状态下,所述离合件(23)能够与所述离合结构(311)在所述离合腔内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盖(321)设有第一挡件(324),所述拦板(312)设有与所述第一挡件(324)相适配的第二挡件(315),当所述离合件(23)和所述离合结构(311)处于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把手(21)向反锁方向转动可通过第一挡件(324)和第二挡件(315)带动所述驱动件转动,以使所述门锁反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盖(34),所述限位盖(321)远离所述转筒(322)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压盖(34)与所述限位盖(321)固定,所述拦板(312)可旋转地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4),所述固定孔(11)朝向所述动作部的一端沿其周向设有凸缘(12),所述轴承(4)的外圈与所述凸缘(12)固接,所述限位盖(321)和所述连接部(211)分别从两端与所述轴承(4)的内圈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2)的内壁沿其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三个凸筋(121),所述凸筋(1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凸缘(12)的轴向平行,所述轴承(4)的外圈与各所述凸筋(121)过盈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面板(1)连接的轴承压板(41),所述凸缘(12)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11)的直径,所述轴承压板(41)和所述固定孔(11)的边缘分别从两端抵接所述轴承(4)的外圈。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1)朝向所述驱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215),所述限位盖(321)朝向所述操作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326),所述第一凸台(215)和所述第二凸台(326)从两端抵接所述轴承(4)的内圈。
CN201821936750.XU 2018-10-31 2018-11-22 一种智能门锁 Active CN209585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6750.XU CN209585842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智能门锁
US17/290,267 US20210381276A1 (en) 2018-10-31 2019-10-31 Lock and control methods and systems thereof
PCT/CN2019/114905 WO2020088621A1 (zh) 2018-10-31 2019-10-31 一种锁具及锁具控制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6750.XU CN209585842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智能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5842U true CN209585842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77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6750.XU Active CN209585842U (zh) 2018-10-31 2018-11-22 一种智能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58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6825A (zh) * 2018-11-22 2020-05-29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
CN111927214A (zh) * 2020-09-03 2020-11-13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及门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6825A (zh) * 2018-11-22 2020-05-29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
CN111927214A (zh) * 2020-09-03 2020-11-13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及门锁
CN111927214B (zh) * 2020-09-03 2022-02-01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及门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6816B2 (en) Door lock having locking mechanism
US9945152B2 (en) Clutch driving module of a lock
CN209585842U (zh) 一种智能门锁
US20180363328A1 (en) Locking mechanism and locking body assembly for magnetic lock, and the magnetic lock
US7073358B1 (en) Self-locking cable lock
US9890565B2 (en) Lock structure
CA2959092C (en) Lock arranged on suitcase capable of being opened or closed without using zipper, and travel suitcase
US8347668B2 (en) Differential linkage attachment of door handles
US8397548B1 (en) Reversible mortise lock for a storm door
CN109667474A (zh) 一种推拉型门锁
CN106930605A (zh) 一种防猫眼开启的执手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执手锁
US6164099A (en) Door lock
KR101771197B1 (ko) 좌우수 호환형 모티스 락
UA90529C2 (ru) Замок для внутренней двери
KR101695847B1 (ko) 일시 열림 조작 기능을 겸한 트리거 레버를 이용한 래치볼트의 좌, 우수 전환기능을 갖는 디지털 도어락용 모티스
CN111206825A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208010109U (zh) 一种门把手与锁具组合式门锁及推拉门
CN202249303U (zh) 收缩式撞击锁
US11913250B2 (en) Tubular lock for push locking
US20060053846A1 (en) Control mechanism for lock assembly
CN218912534U (zh) 一种锁体
CN213627107U (zh) 一种夹持效果好的锁扣
CN110833277A (zh) 一种抽屉开启及锁定结构及其消毒柜
CN110353499A (zh) 壶盖及具有该壶盖的水壶
CN209429688U (zh) 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5 a521, 5th floor, block a, Huilongguan maker Plaza, 338 Huilongguan East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a521, 5th floor, block a, Huilongguan maker Plaza, 338 Huilongguan East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UN 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