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2858U - 渔业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渔业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72858U
CN209572858U CN201822197855.4U CN201822197855U CN209572858U CN 209572858 U CN209572858 U CN 209572858U CN 201822197855 U CN201822197855 U CN 201822197855U CN 209572858 U CN209572858 U CN 209572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plant
greenhouse cultiv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978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aihe Wat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aihe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aihe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aihe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978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72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72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72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渔业养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温室养殖单元、生态养殖单元、沉砂池、初级净化单元以及沉水植物净化单元以及若干套曝气装置,由此构建的温室养殖池和生态养殖池都与沉砂池连通,所述沉砂池、初级净化池、沉水植物净化池依次流体连通,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均匀与温室养殖池和生态养殖池都流体连通,形成闭合的循环通路。采用本系统养殖虾和/或蟹可以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环境。

Description

渔业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业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养殖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水产温室养殖,目前已经被证实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通过温室养殖虾蟹等农产品,可以显著提高虾蟹的产量,味美可口,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产品的同时,生产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也十分的重要。对于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生态资源,现有技术中方案都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有的养殖方法产量低、有的养殖方法污染环境严重、有的方法产品单一。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的方案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渔业养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渔业养殖系统产量低和环境保护无法兼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渔业养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温室养殖单元、生态养殖单元、沉砂池、初级净化单元以及沉水植物净化单元以及若干套曝气装置,
所述温室养殖单元包括温室养殖池,所述温室养殖池设置在温室内;所述温室养殖池内设置第一水生植物;
所述生态养殖单元包括生态养殖池,所述生态养殖池内设有第二水生植物;
所述初级净化单元包括初级净化池,所述初级净化池内设有第三水生植物;
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单元包括沉水植物净化池,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内设有第四水生植物;
所述温室养殖池和生态养殖池均与沉砂池连通,所述沉砂池、初级净化池、沉水植物净化池依次流体连通,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均与温室养殖池和生态养殖池流体连通,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电机、曝气头以及管道,所述电机与曝气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温室养殖池、生态养殖池、初级净化池、沉水植物净化池内均设有曝气头。
所述温室养殖池和生态养殖池都用于养殖虾和/或蟹,所述沉砂池用于给养殖尾水澄清,所述初级净化池用于给尾水进行初步净化,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用于给尾水进一步净化。
所述生态养殖单元包括多个生态养殖池,所述温室养殖单元包括多个温室养殖池,所述温室养殖池总容积:生态养殖池的总容积:沉砂池容积:沉水植物净化池容积=120~150: 120~150:1:2~3。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尾水收集管道和第一净化水流入管道,所述第一尾水收集管道用于将温室养殖池内的尾水排出,所述第一净化水流入管道用于将净化后的水引流入温室养殖池,按水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净化水流入管道设在整个水体的上游,所述尾水收集管道设在整个水体的下游,所述第一尾水收集管道通过尾水收集渠连通沉砂池。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尾水收集管道和第二净化水流入管道,所述第二尾水收集管道用于将生态养殖池内的尾水排出,所述第二净化水流入管道用于将净化后的水引流入生态养殖池,按水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净化水流入管道设在整个水体的上游,所述第二尾水收集管道设在整个水体的下游,所述第二尾水收集管道通过尾水收集渠连通沉砂池。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温室养殖池都呈矩形,形状一致,依次排列成一排。
进一步地,所述温室采用塑料薄膜建成的大棚,所述大棚具有双层顶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生态养殖池都呈矩形,形状一致,依次排列成一排。
进一步地,所述尾水收集渠与沉砂池之间设置第一泵,用于将尾水收集渠内的尾水泵入沉砂池。所述沉砂池与初级净化池通过溢流渠连通使得沉砂池中的水通过溢流进入初级净化池。所述初级净化池与沉水植物净化池之间设置第二泵,所述第二泵将初级净化池中的水泵入沉水植物净化池。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泵,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通过第三泵将沉水植物净化池内的水泵入生态养殖池和温室养殖池。
进一步地,每个温室养殖池的面积为5060-8400㎡。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生态养殖池的面积为5000-8400㎡。
进一步地,所述沉砂池深1-1.5m,面积200-400㎡。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净化深1.2-1.7m,面积为400-600㎡。
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深2-3m,面积15000㎡-16000㎡。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温室养殖池、生态净化池、沉水植物净化池设计溶氧量均不低于4mg/l,所述曝气头均匀的分布在水域中。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温室养殖池配置2-3套曝气装置,所述初级净化池中配置2-3套曝气装置;沉水植物净化池中配置4-5套曝气装置,每个所述生态养殖池中配置1-3套曝气装置,每个所述曝气装置中电机的功率为1.5~3KW,所述曝气头之间的距离为0.5-5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生植物选自金鱼藻、轮叶黑藻或者伊乐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第二水生植物、第三水生植物以及第四水生植物都选自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红线草(Solanaceae)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20~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80~90%。以苦草为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90%以上,以苦草为主。初级净化池中以耐污的植物为主,例如轮叶黑藻,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80~90%,以苦草为主。
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边坡及浅水区则种植部分浮叶植物,所述浮叶植物可以是睡莲 (Nymphaea L.)或者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渔业养殖系统用于养殖虾和/或蟹的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渔业养殖系统养殖虾蟹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每年清明节前20天内向所述生态养殖池和温室养殖池中投放大闸蟹苗,所述生态养殖池内按500-700尾/亩的量投放大闸蟹苗并开始投放饲料和曝气;所述生态养殖池内按500-700尾/亩的量投放大闸蟹苗并开始投放饲料和曝气;同时控制温室内温度12--35℃;
(2)每年5月份向所述生态养殖池和温室养殖池中投放虾苗,所述生态养殖池内按照 800-1000尾/亩的量投放虾苗;所述温室养殖池内按照800-1000尾/亩的量投放虾苗;
(3)每年10月份收获虾;
(4)每年10-11月份收获蟹。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是指早晚各曝气一次,早上曝气1.5-2.5小时,晚上曝气2-4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早上是指7点-10点,晚上是指5点-10点。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中投放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螺类,例如可以选择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日本沼虾投放量是8~12kg每亩,螺类是20~30kg/亩。一般的,沉水植物栽培好以后即可投放日本沼虾和螺。其主要目的是构建更加协调的生态环境,其次产生经济价值。
进一步地,每天系统中的水体交换量应为系统中总水体量的5~10%。水体交换通常指将净化后的水体引入所述养殖系统内,从而与养殖系统内的水体进行交换的方法,进行水体交换时或水体交换前后,通常不投放饲料。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每10~15天同时开启各个水泵,生态养殖池中的循环水量为所有养殖池中产生的废水量,即清水的产清量,用于回用进养殖池,一般一次开启水泵时间为6~8小时。这种方法可以使得生态养殖池以及温室养殖池中的水全部得以更换。更优选的为 10天循环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南瓜1-10重量份;也可以是3~6重量份;
玉米1-10重量份;也可以是3~6重量份;
紫薯1-10重量份;也可以是3~6重量份;
鱼肉1-10重量份,也可以是3~6重量份。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Ex Lam.)Duch.Ex Poir.[C.pepoL.var.Moschata Duch.Ex Lam.],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
玉米:Zea mays L.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
紫薯:Solanum tuberdsm,番薯属紫薯的根茎。
鱼肉可以采用较小的小鱼等价格比较低的鱼。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饲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上述饲料混合,煮熟,破碎,一般可以是破碎至0.5-1cm的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饲料的投放量,每天按照虾和蟹总重量的15-25%的量投放。由于在养殖的过程中会将一小部分的虾和蟹投入网中,因此,工作人员可以知晓虾和蟹的大小。
进一步地,每天投放所述饲料的时间为傍晚。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渔业养殖系统及其应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有限的空间内由于设置温室养殖单元实现虾蟹的高产量,同时生态养殖单元的设置使得丰富了产品的种类,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沉砂池、沉水植物净化单元以及初级净化单元使得整个系统的污水得以净化,实现养殖尾水的零排放,净化后的污水可以循环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成本。如果将有限的空间全部建成温室养殖,虽然产量较高,但是产生过多的污水,后期治理花费成本高。如果全部建设成生态养殖,虽然有利于保护环境,但是产量低,无法保证企业的收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系统,在保证了企业的较高收益的情况下,也保护了环境,合理搭配,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生态养殖池
101 第二尾水收集管道
102 第二净化水流入管道
103 尾水收集渠
104 第一泵
2 沉砂池
201 溢流渠
3 初级净化池
301 第二泵
302 第二水渠
4 沉水植物净化池
401 第三泵
402 第三管道
5 温室养殖池
501 第一尾水收集管道
502 第一净化水流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此外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除非另有说明;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装置之间的组合连接关系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设备/装置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设备/装置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两个设备/装置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设备/装置,除非另有说明。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虾蟹生态养殖系统
如图1所示,虾蟹生态养殖系统包括、温室养殖单元、生态养殖单元、沉砂池2、初级净化单元、沉水植物净化单元、若干套曝气装置。
所述温室养殖单元包括5个温室养殖池5,每个所述温室养殖池5都呈矩形,形状一致,依次排列成一排,每个温室养殖池的面积为5060-8400㎡,所述温室养殖池5设置在塑料大棚内;所述塑料大棚顶部为双层结构。所述温室养殖池内设置水生植物:金鱼藻、轮叶黑藻或者伊乐藻,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20~30%。由于设置成温室结构,因此对于其中的温度和水中的溶氧量都可以有效的控制。温室养殖池5用于养殖虾和/蟹。
所述生态养殖单元包括6个生态养殖池1,每个所述生态养殖池1的面积为6840㎡,都呈矩形,形状一致,排成一排。所述生态养殖池1内设置水生植物:苦草和黑叶轮藻,所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80~90%,以苦草为主。生态养殖池1用于养殖虾和/或蟹。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尾水收集管道501,第二尾水收集管道101。所述第一尾水收集管道 501的走向与温室养殖池5的排列方向一致,所述温室养殖池5的一侧都连通第一尾水收集管道501,所述第一尾水收集管道501通过尾水收集渠102连通沉砂池。一尾水收集管道501 的对侧设置第一净化水流入管道104,用于引流入净化水。所述第二尾水收集管道101的走向与生态养殖池1的排列方向一致,所述生态养殖池1的一侧都连通第二尾水收集管道101,所述第二尾水收集管道101通过尾水收集渠102连通沉砂池。第二尾水收集管道101的对侧设置第二净化水流入管道104,用于引流入净化水。净化水流入管道和尾水收集管道相对设置保证了净化后的水充分利用才会排出,避免了净化水未经利用就被排出的情况。温室养殖池和生态养殖池内的养殖尾水都通过管道进入了沉砂池,实现了尾水的零排放。
所述尾水收集渠102与沉砂池之间设置第一泵103,用于将尾水收集渠内的尾水泵入沉砂池。
所述沉砂池2用于给养殖尾水澄清,回收的养殖尾水经过在沉砂池中静置得以净化。一般地,所述沉砂池2深可以1-1.5m,面积可以是200-400㎡。
所述沉砂池2与初级净化池3通过溢流渠201连通使得沉砂池2中的水通过溢流进入初级净化池3。使用时沉砂池中的水面高于初级净化池3的水面即可使得水流入初级净化池。
所述初级净化单元包括初级净化池3;所述初级净化池3内设置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90%以上,初级净化池3中以耐污的植物为主,例如以耐污的轮叶黑藻为主,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所述初级净化池3用于给尾水进行初步净化,所述初级净化池深可以是1.2-1.7m,面积为一般为400-600㎡,初级净化池的面积一般是沉砂池的面积2-3倍。
所述初级净化池3与沉水植物净化池4之间设置第二泵301,所述第二泵301将初级净化池中的水泵入沉水植物净化池。
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单元包括沉水植物净化池4,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4内设置第二水生植物;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4用于给尾水进一步净化。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4深2-3m,面积 15000㎡-16000㎡。所述第二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80~90%,以苦草为主。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边坡及浅水区则种植部分浮叶植物,所述浮叶植物可以是睡莲或者荷花。构建以沉水植物为主的高效净化湿地系统,也可以沉水植物净化池中投放少量的日本沼虾和螺类,主要目的为了完善湿地系统,其次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4与生态养殖池1之间设置第三泵401,所述第三泵401用于将沉水植物净化池401内的水泵入生态养殖池。
所述生态养殖池1、沉砂池2、初级净化池3、沉水植物净化池4依次流体连通,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通路。养殖尾水依次流进沉砂池、初级净化池以及沉水植物净化池,最终流回生态养殖池。
建造时可以按照以下比例关系建造:温室养殖池总容积:生态养殖池的总容积:沉砂池容积:沉水植物净化池容积=120~150:120~150:1:2~3。
每套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电机、曝气头以及管道,所述电机通过管道连接曝气头,所述温室养殖池、生态养殖池、初级净化池、沉水植物净化池内都设置曝气头。所述每个所述温室养殖池配置2-3套曝气装置、初级净化池配置2-3套曝气装置;沉水植物净化池配置4-5套曝气装置,每个生态养殖池配置1-3套曝气装置,每个所述曝气装置中电机的功率为1.5~3KW,所述曝气头之间的距离为0.5-5m,曝气头均匀的分布在水域中。
实施例2饲料
南瓜 5kg
玉米 4kg
紫薯 30kg
鱼肉 1kg
制备方法:将上述饲料混匀加入沸水中煮25分钟,用破碎机破碎至0.5-1cm的颗粒,即可使用。
实施例3虾蟹生态养殖方法
(1)构建体系,种植各种水草,并向沉水植物净化池中投放日本沼虾和螺类。日本沼虾的投放量按照8~12kg/亩计算,螺类按照20~30kg/亩计算。每年清明节前20天内向所述生态养殖池中投放大闸蟹苗(一般可以采用直径1cm左右的蟹苗),按每600尾/亩的量投放大闸蟹苗、同时按照1000尾/亩的量向温室养殖池内投放大闸蟹苗,并开始投放实施例2中制备的饲料和,初级净化池、沉水植物净化池、生态养殖池以及温室养殖池都开始曝气;早晚各曝气一次,早上曝气1.5-2.5小时,晚上曝气2-4小时;所述温室养殖单元中温室的温度12--35℃,控制温室养殖池内水体氧气含量、生态养殖池的氧气含量、沉水植物净化池中氧气含量均为4mg/l 以上;每10天同时开启各个水泵,水泵开启时间为6~8小时,使得循环水量为每个生态养殖池中的全部水量。
(2)每年5月份向所述生态养殖池中投放虾苗(长1-2cm),按照每1000尾/亩的量投放虾苗;同时也向温室养殖池中投放虾苗(长1-2cm),按照每1000尾/亩的量投放虾苗;同时也向沉水植物净化池中投放日本沼虾和螺类,日本沼虾的投放量是 10kg每亩,螺类是25kg/亩。
(3)每年10月份收获虾;虾可达2-3两/只。
(4)每年10-11月份收获蟹,公蟹可达4两/只,母蟹可达3-3.5两/只。
以上的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方案,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文所列出的各种修改以及实用新型中方法、组合物的变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已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具体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事实上,各种如上所述的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修改来获取实用新型都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渔业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渔业养殖系统至少包括:
温室养殖单元、生态养殖单元、沉砂池(2)、初级净化单元、沉水植物净化单元以及若干套曝气装置,
所述温室养殖单元包括温室养殖池(5),所述温室养殖池设置在温室内;所述温室养殖池内设置第一水生植物;
所述生态养殖单元包括生态养殖池(1),所述生态养殖池内设有第二水生植物;
所述初级净化单元包括初级净化池(3),所述初级净化池内设有第三水生植物;
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单元包括沉水植物净化池(4),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内设置第四水生植物;
所述温室养殖池(5)和生态养殖池(1)均与沉砂池(2)连通,所述沉砂池(2)、初级净化池(3)、沉水植物净化池(4)依次流体连通,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4)均与温室养殖池(5)和生态养殖池(1)流体连通,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电机、曝气头以及管道,所述电机与曝气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温室养殖池、生态养殖池、初级净化池、沉水植物净化池内都设置曝气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养殖单元包括多个生态养殖池,所述温室养殖单元包括多个温室养殖池,所述温室养殖池总容积:生态养殖池总容积:沉砂池容积:沉水植物净化池容积=120~150:120~150: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渔业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尾水收集管道(501)和第一净化水流入管道(502),所述第一尾水收集管道用于将温室养殖池(5)内的尾水排出,所述第一净化水流入管道(502)用于将净化后的水引流入温室养殖池(5),按水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净化水流入管道(502)设在整个水体的上游,所述尾水收集管道(501)设在整个水体的下游,所述第一尾水收集管道(501)通过尾水收集渠(103)连通沉砂池(2);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尾水收集管道(101)和第二净化水流入管道(102),所述第二尾水收集管道用于将生态养殖池(1)内的尾水排出,所述第二净化水流入管道(102)用于将净化后的水引流入生态养殖池(1),按水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净化水流入管道(102)设在整个水体的上游,所述第二尾水收集管道(101)设在整个水体的下游,所述第二尾水收集管道通过尾水收集渠(103)连通沉砂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渔业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收集渠(103)与沉砂池(2)之间设有第一泵(104),用于将尾水收集渠(103)内的尾水泵入沉砂池(2),所述沉砂池(2)与初级净化池(3)通过溢流渠(201)连通使得沉砂池(2)中的水通过溢流进入初级净化池(3);所述初级净化池(3)和沉水植物净化池(4)之间设有第二泵(301),用于将初级净化池(3)中的水泵入沉水植物净化池(4);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泵(401),所述第三泵(401)用于将沉水植物净化池(4)内的水泵入生态养殖池(1)和温室养殖池(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温室养殖池配置2-3套曝气装置,所述初级净化池中配置2-3套曝气装置;沉水植物净化池中配置4-5套曝气装置,每个所述生态养殖池中配置1-3套曝气装置,每个所述曝气装置中电机的功率为1-2KW,所述曝气头之间的距离为0.5-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业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生植物选自金鱼藻、轮叶黑藻或者伊乐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一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20~30%;所述第二水生植物、第三水生植物以及第四水生植物都选自苦草、轮叶黑藻、红线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80~90%;所述第三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90%以上;所述第四水生植物占水域面积的80~90%。
CN201822197855.4U 2018-12-25 2018-12-25 渔业养殖系统 Active CN209572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855.4U CN209572858U (zh) 2018-12-25 2018-12-25 渔业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855.4U CN209572858U (zh) 2018-12-25 2018-12-25 渔业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72858U true CN209572858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78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97855.4U Active CN209572858U (zh) 2018-12-25 2018-12-25 渔业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728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4223A (zh) * 2018-12-25 2020-07-21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渔业养殖系统及其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4223A (zh) * 2018-12-25 2020-07-21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渔业养殖系统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8725A (zh) 一种池塘或稻田生态高密度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08967085B (zh) 一种稻田-南美白对虾异位生态养殖系统
CN113115740B (zh) 漏斗形池塘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04585081A (zh) 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
CN101015284A (zh) 二段式可控生态淡水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CN100512636C (zh) 一种三茬工厂化对虾养殖方法及其养殖池
CN105104259A (zh) 一种中国龙虾浅海筏式健康高效养殖方法
CN106417114B (zh) 田螺、青鱼配套养殖提高青鱼产量的生态环保养殖方法
CN106605619A (zh) 一种养殖河豚的方法和装置
CN208480495U (zh) 一种梯田稻萍鱼立体种养系统
CN209660195U (zh) 具有自净化功能的虾蟹生态养殖系统
CN209572858U (zh) 渔业养殖系统
CN102823531B (zh) 一种日本囊对虾室外越冬养殖方法
CN104823650A (zh) 一种青黄芽水芹菜的水养种植方法
CN102696514B (zh) 生态养鱼及生物净水一体化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04982366A (zh) 鱼的放养方法
CN207733466U (zh) 一种虾菜轮作生态养殖塘
CN110419475A (zh) 一种烯虫炔酯滴加法梯级流动诱导龟足腺介幼虫变态方法
CN108651346A (zh) 一种工厂化循环流水小龙虾养殖繁育方法
CN213924409U (zh) 一种养殖塘转化型湿地生态系统
CN209449481U (zh) 高落差自流水槽式养鱼系统
CN105284688A (zh) 活水鱼养殖方法
CN105340830A (zh) 甲鱼养殖方法
CN102771427B (zh) 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
CN111434224A (zh) 具有自净化功能的虾蟹生态养殖系统和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501 room 1957, 38 lane, Cao Li Road, Feng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1957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aihe Wat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501 room 1957, 38 lane, Cao Li Road, Feng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1957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AIHE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