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9736U -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9736U
CN209569736U CN201920239602.0U CN201920239602U CN209569736U CN 209569736 U CN209569736 U CN 209569736U CN 201920239602 U CN201920239602 U CN 201920239602U CN 209569736 U CN209569736 U CN 209569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shell
smoke tube
tube road
dedu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96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建
刘斌
熊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Hanhu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Hanhu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Hanhu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Hanhu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396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9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9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97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垃圾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急冷降温塔、除酸喷雾塔、除尘器和引风机;急冷降温塔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若干根通烟管道,壳体上开设有与通烟管道一端连通的入烟气口,壳体远离入烟气孔的一端开设有出烟气口;壳体内盛装有循环流通的冷却液;通烟管道的两端均与冷却液隔离;壳体底部设有排渣口,排渣口处活动设置有密封件。经焚烧处理后的烟气从入烟气口进入通烟管道,与壳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后从出烟气口排出;因为冷却液是循环流通的,因此冷却效果很好,同时烟气并未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不会污染冷却液,冷却液冷却后可以反复进行使用,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垃圾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等。
其中大部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主要是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产生的热能可以用来发电等其他用途。但是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烟气都需要进行严格处理。一般而言,垃圾焚烧烟气的成分与炉膛温度、垃圾组分及状态、焚烧过程等众因素多密切相关,仅从焚烧的角度完全控制烟气成分,尤其是有害污染物的含量是不可能的,必须配合严格的烟气后处理系统。
目前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的重要组分包括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这类物质焚烧过程中,往往容易大量产生分子链较长、成分复杂的碳氢物质进入烟气,理论上,这类物质会在高温、富氧的环境下会分解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炉膛环境复杂多变,加之反应过程和机理十分复杂,往往出炉的烟气中会含有大量的这类物质。
为除去烟气中的污染物,一般在锅炉尾部采用烟气脱硫工艺,目前采用较为普遍的是半干法烟气脱硫加布袋除尘器的净化方法,以确保烟气排放达到环保标准。传统的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为:垃圾焚烧炉的出口烟气通过管道进入反应塔,在反应塔上部喷入雾化水来降低烟气温度,减少二噁英类有机污染物的生成,通过固定喷头喷入消石灰粉Ca(0H)2,用来同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如S02、 HCl、 HF等发生化学反应,使酸性气体被吸收,烟气从反应塔出来后进入布袋除尘器,未反应的消石灰粉进入布袋除尘器后,吸附在布袋面上,可继续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反应,从而提高脱酸效率。
但是这种工艺因为烟气降温冷却与物料脱酸反应同在反应塔内进行,垃圾焚烧中产生的HCl会与Ca(0H)2反应产生氯化钙,氯化钙在低温下容易结晶析出六水化合物,加热至26℃则变为白色多孔状的无水氯化钙,氯化钙的潮解性极强,在有液态水分的情况下极易吸湿积成粉块,造成反应塔内壁积灰。垃圾焚烧的烟气中还带有大量的粉尘,粉尘具有极强的吸湿性,极易附着在反应塔内壁形成积灰,每隔一两个月,反应塔内壁就会形成很厚的积灰层,必须进行清理才能继续使用,因为积灰积块严重,清理难度很大,使得反应塔维护的成本增加。
中国发明专利CN101342458B公开了一种带有独立减温塔的半干法烟气净化装置,烟气冷却在减温塔中进行,脱酸反应在反应塔内进行,有效地解决了反应塔内壁结垢与布袋除尘器糊袋的问题,但是其减温塔的制作成本较高,其第二喷枪设置在反应塔的烟气入口处,反应塔中仍然具有水雾,烟气中的粉尘碰到水雾潮解仍然在反应塔内积块,造成反应塔维护成本增加。
中国发明申请CN101701716A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的急冷装置及其烟气处理系统,急冷装置,具有用于烟气进口的进口管道、烟气冷却除尘的急冷管道以及用于烟气出口的出口管道,急冷管道安装在进口管道与出口管道之间并与进口管道、出口管道连通,急冷装置具有喷雾降温控制器以及测温器,喷雾降温控制器与测温器数据连接。烟气冷却除尘和脱酸反应分开,分别在急冷装置与脱酸塔内进行,杜绝了氯化钙吸收水分潮解 的可能,脱酸塔内壁不再积灰,脱酸塔维护成本降低。为了保证烟气迅速降到220℃以下,减少二噁英的产生,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进行喷淋降温,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对大量污水的处理也会大大增加成本,否则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能够对烟气进行急速冷却降温,又不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更加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急冷降温塔、除酸喷雾塔、除尘器和引风机;
急冷降温塔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若干根通烟管道,壳体上开设有与通烟管道一端连通的入烟气口,壳体远离入烟气孔的一端开设有出烟气口;壳体内盛装有循环流通的冷却液;通烟管道的两端均与冷却液隔离;
壳体底部设有排渣口,排渣口处活动设置有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焚烧处理后的烟气从入烟气口进入通烟管道,与壳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到220℃以下后从出烟气口排出;因为冷却液是循环流通的,因此冷却效果很好,同时烟气并未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不会污染冷却液,冷却液冷却后可以反复进行使用,无需进行特殊处理,更加节能环保;将焚烧处理后的烟气通过若干根通烟管道分流,既保证烟气的排放速度,又可以加快热交换,大大提高冷却速度;排渣口便于及时排渣,密封件限制烟气从排渣口排出,更加环保。经急速降温塔降温后的烟气再经过除酸喷雾塔除酸也不会引入太多的水汽,除酸效果更好,再经过除尘器除尘后就可以通过引风机引导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壳体上设有进液阀和与除酸喷雾塔相连的出液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急冷降温塔内冷却液并未与烟气直接接触,相对比较干净,出液阀与除酸喷雾塔相连,急冷降温塔内的冷却液可以用于除酸喷雾,结构简单,处理方便,也更加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进液阀和出液阀均设置在壳体底部,且进液阀和出液阀相互分离;壳体上部还设有液面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液阀设在壳体底部,与烟气的流通的方向相反,形成对流,冷却效果更好;液面控制阀便于冷却液的循环排出,同时也能够控制液面,给冷却液一定的蒸发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烟管道设置为直形管且通烟管道长度方向与地面垂直,且通烟管道内侧壁开设有螺旋条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形管利于烟气中的烟尘掉落,不容易积存在管道内,通烟管道与地面垂直,更利于烟尘由于重力作用而掉落;通烟管道内侧壁的螺旋条纹能够使烟气在通烟管道内形成湍流,对通烟管道内壁的附着的烟尘有更强的冲击力,烟尘更不容易附着在通烟管道内壁,烟气流通更加顺畅,进而可以减少去除通烟管道内壁烟尘的次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壳体顶部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内活动插设有排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交换的过程中冷却液可能会被气化,排气孔将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安全性更好。排气阀能够减少蒸发速度,也能实现气体的排放,更加节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烟管道均匀设置于壳体内,相邻通烟管道之间设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利于通烟管道内的烟气与壳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而且热交换更加均匀,冷却速度更快;通烟管道之间设有间隙,冷却液可以将通烟管道包围,冷却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方设有与入烟气口连通的预混区,所述预混区上开设有进烟口和连通引风机的进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处理后的尾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后与烟气混合后能够稀释烟气,进而降低烟气的温度、粘度,更利于后期的冷却,灰尘也不容易粘附在入烟气口处和通烟管道内壁上。处理后的尾气含有的烟尘少,温度低,也容易获得,容易通入,而且成本低,还能对尾气进行进一步处理。经测试发现,通入10%-30%的稀释气体能够使烟气降温50-100℃,冷却效果很好,而且也不会明显增加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烟气口处以及壳体底部靠近排通烟管道端部的内侧壁上均设有烟尘爆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尘爆破装置在入烟气口处及通烟管道处爆破,形成振动,能够很好的将壳体内的烟尘排出,便于后期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除酸喷雾塔上设有与除尘器连通的第一连通管和与引风机连通的第二连通管;所述除尘器包括第一除尘器和第二除尘器,两个除尘器之间通过串联管连通;第二连通管和串联管之间连通设有第三连通管;
第一连通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第二连通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且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分别设于第二连通管与第三连通管连通处的两侧;串联管靠近第二除尘器的一端设有第四开关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除尘器除尘效果更好,排放的尾气更加洁净,有利于环境保护。当需要使用两个除尘器时,打开第一开关阀、第四开关阀,关闭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即可实现;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第一除尘器内的除尘部件时,关闭第一开关阀、第三开关阀,打开第二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烟气只能通过第二除尘器;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第二除尘器内的除尘部件时,打开第一开关阀、第三开关阀,关闭第二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烟气只能通过第一除尘器,实现了在线维修,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而且结构简单,利于工业推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尘器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上喷射有活性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应用于本申请,除尘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使用;活性炭不仅可以过滤吸附烟尘,还可以吸附二噁英,进一步加强了过滤效果,使处理后的尾气更加洁净,而且二噁英的含量更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经过焚烧处理后的烟气从入烟气口进入通烟管道,与壳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到220℃以下后从出烟气口排出;因为冷却液是循环流通的,因此冷却效果很好,同时烟气并未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不会污染冷却液,冷却液冷却后可以反复进行使用,无需进行特殊处理,更加节能环保;将焚烧处理后的烟气通过若干根通烟管道分流,既保证烟气的排放速度,又可以加快热交换,大大提高冷却速度;排渣口便于及时排渣,密封件限制烟气从排渣口排出,更加环保。经急速降温塔降温后的烟气再经过除酸喷雾塔除酸也不会引入太多的水汽,除酸效果更好,再经过除尘器除尘后就可以通过引风机引导排出。
2.直形管利于烟气中的烟尘掉落,不容易积存在管道内,通烟管道与地面垂直,更利于烟尘由于重力作用而掉落;通烟管道内侧壁的螺旋条纹能够使烟气在通烟管道内形成湍流,对通烟管道内壁的附着的烟尘有更强的冲击力,烟尘更不容易附着在通烟管道内壁,烟气流通更加顺畅,进而可以减少去除通烟管道内壁烟尘的次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处理后的尾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后与烟气混合后能够稀释烟气,进而降低烟气的温度、粘度,更利于后期的冷却,灰尘也不容易粘附在入烟气口处和通烟管道内壁上。处理后的尾气含有的烟尘少,温度低,也容易获得,容易通入,而且成本低,还能对尾气进行进一步处理。经测试发现,通入10%-30%的稀释气体能够使烟气降温50-100℃,冷却效果很好,而且也不会明显增加处理成本。
4.设置两个除尘器除尘效果更好,排放的尾气更加洁净,有利于环境保护。当需要使用两个除尘器时,打开第一开关阀、第四开关阀,关闭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即可实现;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第一除尘器内的除尘部件时,关闭第一开关阀、第三开关阀,打开第二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烟气只能通过第二除尘器;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第二除尘器内的除尘部件时,打开第一开关阀、第三开关阀,关闭第二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烟气只能通过第一除尘器,实现了在线维修,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而且结构简单,利于工业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急冷降温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急冷降温塔的俯视图。
图中:1、急冷降温塔;11、壳体;111、入烟气口;112、出烟气口;113、排渣口;114、密封件;115、预混区;1151、进烟口;1152、进气口;1153、进烟管道;116、排气孔;117、排尘区;118、观察窗;119、进液阀;12、通烟管道;13、分隔板;14、温度传感器;15、排气阀;16、检修口;17、烟尘爆破装置;18、液面控制阀;19、出液阀;2、除酸喷雾塔;21、液体喷射塔;22、粉末喷射塔;31、第一除尘器;32、第二除尘器;33、串联管;331、第四开关阀;34、第一连通管;341、第一开关阀;35、第二连通管;351、第二开关阀;352、第三开关阀;36、第三连通管;4、引风机;41、引风管;5、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急冷降温塔1、除酸喷雾塔2、除尘器、引风机4和烟囱5,急冷降温塔1顶部连接进烟管道1153,垃圾焚烧的烟气从进烟管道1153进入急冷降温塔1。
结合图2,急冷降温塔1包括壳体11和设置于壳体11内的若干根通烟管道12,壳体11上开设有与通烟管道12一端连通的入烟气口111,壳体11远离入烟气孔的一端开设有出烟气口112;壳体11内盛装有循环流通的冷却液;通烟管道12的两端均与冷却液隔离;壳体11底部设有排渣口113,排渣口113处活动设置有密封件114。
经过焚烧处理后的烟气从入烟气口111进入通烟管道12,与壳体11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到220℃以下后从出烟气口112排出;因为冷却液是循环流通的,因此冷却效果很好,同时烟气并未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不会污染冷却液,冷却液冷却后可以反复进行使用,无需进行特殊处理,更加节能环保;将焚烧处理后的烟气通过若干根通烟管道12分流,既保证烟气的排放速度,又可以加快热交换,大大提高冷却速度;排渣口113便于及时排渣,密封件114限制烟气从排渣口113排出,更加环保。经急速降温塔降温后的烟气再经过除酸喷雾塔2除酸也不会引入太多的水汽,除酸效果更好,再经过除尘器除尘后就可以通过引风机4引导排出。
通烟管道12设置为直形管且通烟管道12长度方向与地面垂直,且通烟管道12内侧壁开设有螺旋条纹。直形管利于烟气中的烟尘掉落,不容易积存在管道内,通烟管道12与地面垂直,更利于烟尘由于重力作用而掉落;通烟管道12内侧壁的螺旋条纹能够使烟气在通烟管道12内形成湍流,对通烟管道12内壁的附着的烟尘有更强的冲击力,烟尘更不容易附着在通烟管道12内壁,烟气流通更加顺畅,进而可以减少去除通烟管道12内壁烟尘的次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结合图3,通烟管道12均匀设置于壳体11内,相邻通烟管道12之间设有间隙,更利于通烟管道12内的烟气与壳体11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而且热交换更加均匀,冷却速度更快;通烟管道12之间设有间隙,冷却液可以将通烟管道12包围,冷却效果更好。通烟管道12的直径与壳体11内径比为小于1:18,烟气流通速度不低于12m/s。经试验发现,采用上述内径比更利于实现快速冷却烟气,也不会明显影响烟气流通速度。
壳体1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能够检测到壳体11内的温度,进而更精确的控制冷却速度,减少二噁英的产生。
壳体11上设有进液阀119和与除酸喷雾塔2相连的出液阀19。进液阀119和出液阀19均设置在壳体11底部,且进液阀119和出液阀19相互分离;壳体11上部还设有液面控制阀18。
由于急冷降温塔1内冷却液并未与烟气直接接触,相对比较干净,出液阀19与除酸喷雾塔2相连,急冷降温塔1内的冷却液可以用于除酸喷雾,结构简单,处理方便,也更加节能环保。进液阀119设在壳体11底部,与烟气的流通的方向相反,形成对流,冷却效果更好;液面控制阀18便于冷却液的循环排出,同时也能够控制液面,给冷却液一定的蒸发空间。
壳体11顶部设有排气孔116,排气孔116内活动插设有排气阀15。热交换的过程中冷却液可能会被气化,排气孔116将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安全性更好。排气阀15能够减少蒸发速度,也能实现气体的排放,更加节能,也不会有其他杂物进入壳体11。
壳体11上方设有与入烟气口111连通的预混区115,预混区115上开设有进烟口1151和通过引风管41连通引风机4的进气口1152,用于通入处理后的尾气。
处理后的尾气通过进气口1152进入后与烟气混合后能够稀释烟气,进而降低烟气的温度、粘度,更利于后期的冷却,灰尘也不容易粘附在入烟气口111处和通烟管道12内壁上。处理后的尾气含有的烟尘少,温度低,也容易获得,容易通入,而且成本低,还能对尾气进行进一步处理。经测试发现,通入10%-30%的稀释气体能够使烟气降温50-100℃,冷却效果很好,而且也不会明显增加处理成本。
入烟气口111处以及壳体11底部靠近排通烟管道12端部的内侧壁上均设有烟尘爆破装置17。烟尘爆破装置17在入烟气口111处及通烟管道12处爆破,形成振动,能够很好的将壳体11内的烟尘排出,便于后期的使用。烟尘爆破装置17可以使用激波吹灰器。激波吹灰器利用乙炔(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等常用可燃气体和空气,经过各自的流量测控系统后,按一定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送入燃烧室中燃烧。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输出管的喷口处发射冲击波能与积灰状况适应。通过冲击波的作用使受热面上的积灰脱落,将被污染受热面上的灰尘颗粒、松散物、粘合物及沉积物除去。激波吹灰器除灰效果好,配置安全可靠,自动化可靠性高,设备投资少,产生效益高,降低除烟尘时工人劳动强度,运行成本低。
如图2所示,壳体11上部和下部设有分隔板13,将冷却液和通烟管道12的端部隔离开来,限制冷却液和烟气的接触,壳体11顶部设有两个不同高度的液面控制阀18,靠近地面的液面控制阀18与通烟管道12的上端面齐平,使烟气一进入通烟管道12就开始冷却,冷却效果好,而且利于延长通烟管道12的使用寿命。另一个液面控制阀18高度靠近排气孔116的高度,便于壳体11的清洗。
形成预混区115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18,便于观察预混区115的内部情况,也便于勘察其中的烟尘积累情况。
壳体11底部开设有检修口16,便于内部的检修。壳体11地面上连通有出液阀19,便于清洗壳体11内后液体的排出。
壳体11内靠近排渣口113的分隔板13和排渣口113之间形成锥形的排尘区117,可以先预存一部分烟尘,再集中排出。
使用上述方案中环保节能急冷器进行烟气急速降温方法,步骤如下:
S1 向壳体11内灌入循环流通的冷却液;
S2 向入烟气口111内通入稀释气体与垃圾处理中产生的烟气混合形成混合烟气,混合烟气进入通烟管道12内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后再排出壳体11;
S3 定期清理壳体11内的灰尘。
提前灌好冷却液,烟气一通入就可以进行降温,降温效果更好;烟气和稀释气体混合后温度降低、粘度降低,便于后续的急速冷却;定期清理壳体11内灰尘便于保证烟气的顺便排出,也利于冷却烟气。
如图1所示,除酸喷雾塔2包括依次连接的液体喷射塔21和粉末喷射塔22,液体喷射塔21内喷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中和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并去除一部分烟尘,粉末喷射塔22内为消石灰粉末,进一步中和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使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处理的更彻底。
除酸喷雾塔2上设有与除尘器连通的第一连通管34和与引风机4连通的第二连通管35;所述除尘器包括第一除尘器31和第二除尘器32,两个除尘器之间通过串联管33连通;第二连通管35和串联管33之间连通设有第三连通管36;
第一连通管34上设有第一开关阀341,第二连通管35上设有第二开关阀351和第三开关阀352,且第二开关阀351和第三开关阀352分别设于第二连通管35与第三连通管36连通处的两侧;串联管33靠近第二除尘器32的一端设有第四开关阀331。设置两个除尘器除尘效果更好,排放的尾气更加洁净,有利于环境保护。当需要使用两个除尘器时,打开第一开关阀341、第四开关阀331,关闭第二开关阀351和第三开关阀352即可实现;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第一除尘器31内的除尘部件时,关闭第一开关阀341、第三开关阀352,打开第二开关阀351和第四开关阀331,烟气只能通过第二除尘器32;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第二除尘器32内的除尘部件时,打开第一开关阀341、第三开关阀352,关闭第二开关阀351和第四开关阀331,烟气只能通过第一除尘器31,实现了在线维修,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而且结构简单,利于工业推广。
本实施例中除尘器为袋式除尘器,且袋式除尘器上喷射有活性炭。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应用于本申请,除尘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使用;活性炭不仅可以过滤吸附烟尘,还可以吸附二噁英,进一步加强了过滤效果,使处理后的尾气更加洁净,而且二噁英的含量更少。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急冷降温塔(1)、除酸喷雾塔(2)、除尘器和引风机(4);
急冷降温塔(1)包括壳体(11)和设置于壳体(11)内的若干根通烟管道(12),壳体(11)上开设有与通烟管道(12)一端连通的入烟气口(111),壳体(11)远离入烟气孔的一端开设有出烟气口(112);壳体(11)内盛装有循环流通的冷却液;通烟管道(12)的两端均与冷却液隔离;
壳体(11)底部设有排渣口(113),排渣口(113)处活动设置有密封件(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壳体(11)上设有进液阀(119)和与除酸喷雾塔(2)相连的出液阀(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进液阀(119)和出液阀(19)均设置在壳体(11)底部,且进液阀(119)和出液阀(19)相互分离;壳体(11)上部还设有液面控制阀(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烟管道(12)设置为直形管且通烟管道(12)长度方向与地面垂直,且通烟管道(12)内侧壁开设有螺旋条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壳体(11)顶部设有排气孔(116),排气孔(116)内活动插设有排气阀(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烟管道(12)均匀设置于壳体(11)内,相邻通烟管道(12)之间设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1)上方设有与入烟气口(111)连通的预混区(115),所述预混区(115)上开设有进烟口(1151)和连通引风机(4)的进气口(115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入烟气口(111)处以及壳体(11)底部靠近排通烟管道(12)端部的内侧壁上均设有烟尘爆破装置(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除酸喷雾塔(2)上设有与除尘器连通的第一连通管(34)和与引风机(4)连通的第二连通管(35);所述除尘器包括第一除尘器(31)和第二除尘器(32),两个除尘器之间通过串联管(33)连通;第二连通管(35)和串联管(33)之间连通设有第三连通管(36);
第一连通管(34)上设有第一开关阀(341),第二连通管(35)上设有第二开关阀(351)和第三开关阀(352),且第二开关阀(351)和第三开关阀(352)分别设于第二连通管(35)与第三连通管(36)连通处的两侧;串联管(33)靠近第二除尘器(32)的一端设有第四开关阀(3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除尘器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上喷射有活性炭。
CN201920239602.0U 2019-02-23 2019-02-23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69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9602.0U CN209569736U (zh) 2019-02-23 2019-02-23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9602.0U CN209569736U (zh) 2019-02-23 2019-02-23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9736U true CN209569736U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34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960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69736U (zh) 2019-02-23 2019-02-23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9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99508A (en) Flue gas conditioning for the removal of acid gases, air toxics and trace metals
CN105090997B (zh) 一种高浓含盐废水、废渣低成本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5481003U (zh) 工业废弃物的环保排放处理系统
CN105465790A (zh) 工业废弃物的环保排放处理系统
CN103611399A (zh) 一种危废焚烧烟气净化系统
CN205388313U (zh)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环保排放处理系统
CN105546545B (zh)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环保排放处理系统
CN203791337U (zh) 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系统
CN102168857B (zh) 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焚烧装置和工艺
CN105289248A (zh)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湿式净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751607A (zh) 一种带烟气净化系统的祭品焚烧炉
CN203620488U (zh) 一种危废焚烧烟气净化系统
CN211274178U (zh) 多级尾气净化装置
CN104645818A (zh) 一种医疗垃圾焚烧废气的净化方法
CN109224806A (zh) 一种废气净化工艺及净化系统
CN209672342U (zh) 一种带烟气净化系统的祭品焚烧炉
CN113968580A (zh) 一种基于活化炉的粉状活性炭再生工艺
CN111928263A (zh) 一种利用回转窑焚烧炉处理危险废物的系统
CN213956022U (zh) 回转窑烟气处理系统
CN101701716B (zh) 用于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的急冷装置及其烟气处理系统
CN109099437A (zh) 一种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8993111A (zh) 一种焚烧炉废气处理系统
CN209655333U (zh) 用于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的环保节能急冷器
CN209569736U (zh)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CN204853508U (zh) 一种高浓含盐废水、废渣低成本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