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7405U - 分合流辊道 - Google Patents

分合流辊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7405U
CN209567405U CN201822274136.8U CN201822274136U CN209567405U CN 209567405 U CN209567405 U CN 209567405U CN 201822274136 U CN201822274136 U CN 201822274136U CN 209567405 U CN209567405 U CN 209567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way
angle
butt strap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41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长鹏
刘鹏
张贻弓
吴耀华
张小艺
蒋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Liny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UOJIESITE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UOJIESITE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UOJIESITE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41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7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7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740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合流辊道,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分合流辊道包括斜口辊道、第一直线辊道、对接衬板以及第一螺栓,其中,斜口辊道包括一端相交的斜口边和第一侧边,第一直线辊道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第二侧边背离辊筒的一面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壁在远离底部的一端延伸设有挡条,以使凹槽的截面形状成“凸”字形;斜口边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对接衬板设有螺纹孔,第一螺栓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对接衬板能够伸入凹槽内并将两个挡条夹紧固定在对接衬板和斜口边之间。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分合流辊道中斜口辊道与直线辊道的对接处不易固接,进而导致对接处容易发生卡箱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分合流辊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合流辊道。
背景技术
在物流输送领域,在需要对箱体进行分流或合流时需要采用分合流辊道机,分合流辊道机具体是通过一个斜口辊道分别连接两个常规辊道,这里的斜口辊道一般指两侧边一端相交,且两侧边之间的辊筒长度均不相同且由短至长依次设置,常规辊道则是指辊筒长度相同的辊道(通常为直线辊道)。
以常规辊道为直线辊道为例,斜口辊道的两个侧边的开口端与一个直线辊道的两侧边开口端固定连接,使两个辊道的多个辊筒均相互平行设置,此时,斜口辊道的斜口边(与直线辊道的侧边成夹角设置的侧边)作为一个接口来与另一个直线辊道的侧边连接,进而形成一个三通通路。然而现有技术中,斜口辊道的另一个侧边与直线辊道的侧边结构相同,同时斜口边的结构与直线辊道的侧边不匹配,在安装时,斜口边只能通过与直线辊道的侧边抵接来完成辊道的连通,此时,在工作过程中,相接的两段辊道很容易因长时间的振动等原因发生偏移,进而造成抵接处出现缝隙或发生错位,箱体在经过抵接处时容易发生卡箱,对辊道机的分合流和正常输送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合流辊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分合流辊道中斜口辊道与直线辊道的对接处不易固接,进而导致对接处容易发生卡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合流辊道,包括斜口辊道、第一直线辊道、对接衬板以及第一螺栓,其中,所述斜口辊道包括一端相交的斜口边和第一侧边,所述第一直线辊道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
所述第二侧边背离辊筒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在远离底部的一端延伸设有挡条,以使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成“凸”字形;
所述斜口边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对接衬板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对接衬板能够伸入所述凹槽内并将两个所述挡条夹紧固定在所述对接衬板和所述斜口边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衬板为长条形结构,所述对接衬板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螺纹孔,所述斜口边沿其高度方向相应设有至少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衬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顶部开口的宽度,所述对接衬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顶部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底部开口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下端侧壁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斜口边和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枢接有多个由短至长依次排列的辊筒,相邻所述辊筒通过圆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接板,所述对接板包括成90°夹角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所述斜口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交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边的端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一对接板和所述第二对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侧边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贴合接触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对接板与所述凹槽的底面贴合接触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直线辊道,所述第二直线辊道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所述斜口边和所述第一侧边未相交的一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三侧边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边未与所述斜口边相交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对接板,所述第三侧边的端部固定有所述对接板,两个所述对接板的所述第一对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斜口边未与所述第一侧边相交的一端通过所述对接衬板与所述第三侧边端部固定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合流辊道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合流辊道,包括斜口辊道、第一直线辊道、对接衬板以及第一螺栓,其中,对接衬板设有螺纹孔,斜口辊道中的斜口边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直线辊道中的第二侧边背离辊筒的一侧设有截面形状成“凸”字形的凹槽,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一螺栓由斜口边朝向辊筒的一侧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对接衬板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此时,对接衬板和斜口边之间可以形成大于凹槽中挡条厚度的缝隙,随后,将对接衬板竖直设置,以使挡条位于对接衬板和斜口边之间,最后,第一螺栓继续旋入螺纹孔,完成对接衬板与挡条的贴合接触,保证了斜口边和第二侧边在第一直线辊道中辊筒的轴线方向的相对固定;同时,多个对接衬板的共同固定也完成了斜口边和第二侧边在斜口边长度方向的相对固定。两者结合完成了斜口辊道和第一直线辊道的固定连接,再结合斜口辊道和第一直线辊道与地面的固定连接,进一步降低了对接处出现缝隙或发生错位的隐患,避免了卡箱情况的发生。
此外,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还需要在对接处用能够与斜口边固接的结构来代替第二侧边,第一直线辊道可以在第二侧边的任意位置完成与斜口辊道的对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合流辊道中斜口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放大图A;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合流辊道中斜口辊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斜口辊道;2-对接衬板;3-第一螺栓;4-对接板;11-斜口边;12-第一侧边;41-第一对接板;42-第二对接板;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13-第一连接孔;121-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合流辊道,包括斜口辊道1、第一直线辊道、对接衬板2以及第一螺栓3,其中,斜口辊道1包括一端相交的斜口边11和第一侧边12,第一直线辊道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第二侧边背离辊筒的一面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壁在远离底部的一端延伸设有挡条121,以使凹槽的截面形状成“凸”字形;斜口边1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3,对接衬板2设有螺纹孔,第一螺栓3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113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对接衬板2能够伸入凹槽内并将两个挡条121夹紧固定在对接衬板2和斜口边11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合流辊道,包括斜口辊道1、第一直线辊道、对接衬板2以及第一螺栓3,其中,对接衬板2设有螺纹孔,斜口辊道1中的斜口边11设有第一连接孔113,第一直线辊道中的第二侧边背离辊筒的一侧设有截面形状成“凸”字形的凹槽,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一螺栓3由斜口边11朝向辊筒的一侧穿过第一连接孔113并与对接衬板2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此时,对接衬板2和斜口边11之间可以形成大于凹槽中挡条121厚度的缝隙,随后,将对接衬板2竖直设置,以使挡条121位于对接衬板2和斜口边11之间,最后,第一螺栓3继续旋入螺纹孔,完成对接衬板2与挡条121的贴合接触,保证了斜口边11和第二侧边在第一直线辊道中辊筒的轴线方向的相对固定;同时,多个对接衬板2的共同固定也完成了斜口边11和第二侧边在斜口边11长度方向的相对固定。两者结合完成了斜口辊道1和第一直线辊道的固定连接,再结合斜口辊道1和第一直线辊道与地面的固定连接,进一步降低了对接处出现缝隙或发生错位的隐患,避免了卡箱情况的发生。
此外,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还需要在对接处用能够与斜口边11固接的结构来代替第二侧边,第一直线辊道可以在第二侧边的任意位置完成与斜口辊道1的对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值得注意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边12和第二侧边是同一种结构的侧边,分别用“第一”和“第二”表示两侧边,只是用来强调斜口辊道1的斜口边11是与第一直线辊道上的侧边通过对接衬板2固定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还对分合流辊道的具体结构做以下详细介绍。
首先,本实施例中,对接衬板2为长条形结构,对接衬板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斜口边11沿其高度方向相应设有至少两组第一连接孔113。
优选地,本实施例只在对接衬板2设有两个螺纹孔,斜口边11沿其高度方向也相应设有两组第一连接孔113,两组第一连接孔113中的第一连接孔113在高度方向一一对应设置,此时,通过两个第一螺栓3固定对接衬板2,能够使对接衬板2时刻处于竖直状态,对接衬板2端部时刻位于挡条121和凹槽底面之间,保证斜口边11和第二侧边连接的稳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设置对接衬板2的宽度小于凹槽顶部开口的宽度,对接衬板2的长度大于凹槽顶部开口的宽度,小于凹槽底部开口的宽度。
即对接衬板2可以通过凹槽的顶部开口横向塞入凹槽内,然后可以在凹槽内转动至竖直状态,此时,对接衬板2上的两个螺纹孔仍正对凹槽的顶部开口,保证第一螺栓3穿过第一连接孔113后能够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或者,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对接衬板2也可以通过凹槽的端部开口,直接以竖直状态塞入凹槽内。
本实施例中,凹槽的下端侧壁设有加强筋。
在完成斜口边11和第二侧边的固定后,优选设置对接衬板2的下端面与凹槽的下端侧壁抵接,此时能够进一步保证斜口辊道1和第一直线辊道在高度方向的相对固定。此时,通过在凹槽下端侧壁设有加强筋,能够增加下端侧壁的强度,更好的完成对对接衬板2的支撑。
本实施例中,斜口边11和第一侧边12之间枢接有多个由短至长依次排列的辊筒,相邻辊筒通过圆带传动连接。
通过圆带传动连接,通用性强,辊筒之间的传动连接的抗干扰能力更强,保证了传动连接的稳定。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对接板4,对接板4包括成90°夹角的第一对接板41和第二对接板42,斜口边11与第一侧边12相交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板111,第一连接板111与第一侧边12的端面贴合接触,第一对接板41和第二对接板42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一侧边12可拆卸固定连接。
具体的,斜口边11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板111的端面所在平面之间夹角的余角即为斜口辊道1的斜口边11和第一侧边12之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一侧边12端面的贴合接触,在通过对接板4固定连接后,斜口边11和第一侧边12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第一对接板41与第一连接板111相互贴合接触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侧边12和第二侧边的结构相同,第二对接板42与凹槽的底面贴合接触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在第一对接板41和第二对接板42上均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在第一连接板111对应设有两个第三连接孔,在第一侧边12的端部对应设有两个第四连接孔,一组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并与螺母螺纹连接,另一组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并与螺母螺纹连接,完成斜口边11和第一侧边12的固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直线辊道,第二直线辊道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斜口边11和第一侧边12未相交的一端分别与两条第三侧边的端部固定连接。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第三侧边、第一侧边12和第二侧边均为同一结构的侧边,此时,斜口边11和第一侧边12分别与两个第三侧边固定连接,完成分合流辊道三个通路的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设置第一侧边12未与斜口边11相交的一端固定有对接板4,第三侧边的端部固定有对接板4,两个对接板4的第一对接板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两个对接板4固定连接,第一侧边12的端面和第三侧边的端面相互贴合接触,保证了第一侧边12和第三侧边连接的稳定。
最后,本实施例中,斜口边11未与第一侧边12相交的一端通过对接衬板2与第三侧边端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在斜口边11背离第一连接板111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二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12的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一侧边1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二连接板112也设有两个与对接衬板2上螺纹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13,此时,通过对接衬板2和第一螺栓3即可完成对接板4与第三侧边的相对固定,进而完成第二直线辊道与斜口辊道1的固定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口辊道、第一直线辊道、对接衬板以及第一螺栓,其中,所述斜口辊道包括一端相交的斜口边和第一侧边,所述第一直线辊道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
所述第二侧边背离辊筒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在远离底部的一端延伸设有挡条,以使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成“凸”字形;
所述斜口边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对接衬板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对接衬板能够伸入所述凹槽内并将两个所述挡条夹紧固定在所述对接衬板和所述斜口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衬板为长条形结构,所述对接衬板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螺纹孔,所述斜口边沿其高度方向相应设有至少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衬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顶部开口的宽度,所述对接衬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顶部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底部开口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下端侧壁设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口边和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枢接有多个由短至长依次排列的辊筒,相邻所述辊筒通过圆带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接板,所述对接板包括成90°夹角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所述斜口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交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边的端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一对接板和所述第二对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侧边可拆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贴合接触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对接板与所述凹槽的底面贴合接触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直线辊道,所述第二直线辊道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所述斜口边和所述第一侧边未相交的一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三侧边的端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边未与所述斜口边相交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对接板,所述第三侧边的端部固定有所述对接板,两个所述对接板的所述第一对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合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口边未与所述第一侧边相交的一端通过所述对接衬板与所述第三侧边端部固定连接。
CN201822274136.8U 2018-12-30 2018-12-30 分合流辊道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567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4136.8U CN209567405U (zh) 2018-12-30 2018-12-30 分合流辊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4136.8U CN209567405U (zh) 2018-12-30 2018-12-30 分合流辊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7405U true CN209567405U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32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4136.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567405U (zh) 2018-12-30 2018-12-30 分合流辊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74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9056A (zh) * 2018-12-30 2019-03-01 山东洛杰斯特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分合流辊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9056A (zh) * 2018-12-30 2019-03-01 山东洛杰斯特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分合流辊道
WO2020140631A1 (zh) * 2018-12-30 2020-07-09 山东洛杰斯特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分合流辊道及其安装方法
CN109399056B (zh) * 2018-12-30 2024-02-27 兰剑智能科技(临邑)有限公司 分合流辊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99606U (zh) 一种led显示屏及显示屏单元固定板
CN209567405U (zh) 分合流辊道
CN109399056A (zh) 分合流辊道
CN205804758U (zh) 钢结构板
CN206807865U (zh) 一种多层线路板连接结构
CN20733231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模板装置
CN208209253U (zh) 一种可集线式电力柜
CN208123871U (zh) 一种铝型材交叉连接件
CN206530841U (zh) 一种便于将电视挂墙的电视机架
CN218242879U (zh) 一种用于桥架的连接件
CN203652038U (zh) 手把折收机构及轻便滑板车
CN204781487U (zh) 幕墙门闩式连接系统
CN209102017U (zh) 视觉检测设备
CN206087518U (zh) 打包机弧形入口结构及打包机
CN203504161U (zh) 一种电缆分支箱
CN202119951U (zh) 通信线缆走线槽的连接件
CN207268049U (zh) 一种连接直径不同的玻璃纤维筋与钢筋的c形杆套
CN207535816U (zh) 一种分体式车载导航仪
CN209018044U (zh) 组装柜共用轨道及组装柜
CN205464871U (zh) 一种直流逆变电焊机
CN207827180U (zh) 一种链板输送机模块化机架结构
CN207985129U (zh) 一种岩棉板的连接结构
CN202260225U (zh) 一种配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柜体拼接结构
CN208832994U (zh) 一种危废砖生产用的转窑叠装砖
CN203212294U (zh) 伸缩臂架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3000 south side of East section of Huayuan street, Linyi County,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an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Linyi) Co.,Ltd.

Address before: 253000 south side of East section of Huayuan street, Linyi County,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LUOJIESITE LOGISTICS TECHNOLOGY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