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2186U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2186U
CN209562186U CN201920400358.1U CN201920400358U CN209562186U CN 209562186 U CN209562186 U CN 209562186U CN 201920400358 U CN201920400358 U CN 201920400358U CN 209562186 U CN209562186 U CN 209562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assembly
guide rail
wireless charging
charge coil
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03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柏林
李建法
林涛
王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lue Pe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lue Pe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lue Pe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lue Pe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003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2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2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21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至少包括底座、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充电线圈组件,其中: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上,驱动充电线圈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上,驱动充电线圈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以基于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移动充电线圈组件至预设位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组件的位置自由度问题,可适用于不同的便携电子设备,通用性强,无线充电设备发射端位置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可完美解决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的错位问题,可以提高可充电区域的面积,提升充电效率,另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的现有技术是通过电磁感应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的位置对线圈的耦合性影响很大,很大程度会影响到充电效率等问题,进而对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位置要求很高。因此,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的错位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充电效率,而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一般都固定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中,不能移动,使用者将待充电设备(如手机等)放在上面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器射线圈相对位置比较固定,无法对接收线圈在不同位置的设备进行充电,存在可充电区域小、放置位置容易偏离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难以对不同位置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且可充电区域小,待充电设备放置位置容易偏离,充电效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至少包括底座、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充电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以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至预设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基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且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导轨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且所述充电线圈组件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其中,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导轨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导轨上,所述第二导轨可沿所述第三导轨移动,且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三导轨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传输设备,所述传输设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传输设备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传输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方向驱动电机及与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连接的传动皮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皮带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充电线圈组件包括载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载体上的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方向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基于所述载体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载体上,所述充电线圈集成于一PCBA板上,并通过所述PCBA板设置在所述载体上,且所述PCBA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以及所述充电线圈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的位置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驱动组件,所述控制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位置检测组件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充电判断组件及设备放置判断组件,其中,所述充电判断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充电完成,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与所述充电判断组件相连接,用于在所述充电判断组件判断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成时检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是否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如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
提供待充电设备,并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
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的移动情况,以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以及
基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的移动情况,以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接收线圈对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开始充电后,检测对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充电完成,若充电未完成,则继续充电;若充电完成,则继续检测是否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若有则重复所述充电线圈组件移动对准及充电的步骤,若没有则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待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充电线圈组件移动的方式选自于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及基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中的至少一者,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基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步骤:待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结束后,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回到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实现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组件的位置自由度问题,可适用于不同的便携电子设备,通用性强,无线充电设备发射端位置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可完美解决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的错位问题,可以提高可充电区域的面积,提升充电效率,另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组件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的无线充电装置控制操作过程系统框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的无线充电装置工作流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底座
101 充电线圈组件
101a 充电线圈
101b 载体
102 第一导轨
103 第二导轨
104 第三导轨
105 第一方向驱动电机
106 传动皮带
107 可充电区域
108 第二方向驱动电机
200 盖体
201 复位键
202 指示灯
203 待充电设备放置区域
300 位置检测阵列
301 位置检测处理芯片
302 微控制单元
303 无线充电芯片
304 驱动单元
305 线圈谐振回路
306 马达控制芯片
307 马达
401 待充电设备放置
402 位置检测组件检测位置信息
403 MCU计算得出移动信息
404 启动无线充电芯片
405 马达控制芯片工作
406 马达将充电线圈组件移动到对应位置
407 开始无线充电
408 充电是否完成
409 继续充电
410 是否有待充电设备放置
411 无线充电装置处于待机模式
S1~S4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形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形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至少包括底座100、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及充电线圈组件101,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 100上,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以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至预设位置。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可以移动,如可以在平行于所述底座100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内进行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是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的所述平面内的任一方向,另外,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的所述平面内的任一方向,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使得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可以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以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即所述预设位置,这里,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可以是沿所述第一方向来回移动,沿所述第二方向来回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例如,对于某一预设位置而言,可以是先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第一位置,再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预设位置,当然,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先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再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同样,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同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在一示例中,如果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的初始位置与所述预设位置重合,则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的移动距离均为零,即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不移动。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充电线圈组件101的可移动,即无线充电设备发射端位置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可完美解决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的错位问题,可以提高可充电区域107的面积,提升充电效率,可适用于不同的便携电子设备,通用性强。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基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可以移动,如可以是滑动的方式,进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移动时,实现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 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另外,参见图2所示,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可以移动至由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限定的一个区间的任意位置,即所述可充电区域 10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限定以可充电区域107,即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可以移动到的区域,从而可以在该区域中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相对于传统的无线充电装置极大的提高了有效充电面积。在一示例中,所述可充电区域107 可以是一具有圆角的方形区域,如图2中所示,其中,圆角处的半径R为21mm,边长为150mm。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10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103,且所述第二导轨10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102上,所述第二导轨103可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103上,且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可沿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103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
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导轨10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二导轨103,所述第一导轨102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轨103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基于所述第一导轨102及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至预设位置,在一示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二导轨103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02上,使得第二导轨103可以沿第一导轨102移动,如滑动,实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以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在另一可选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一方面,所述第二导轨103可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如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可沿所述第二导轨 103移动,且该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导轨103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进而所述第二导轨103带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二导轨103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导轨104,所述第三导轨104与所述第一导轨 102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导轨103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导轨104上,且所述第二导轨103可沿所述第三导轨104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103沿所述第三导轨104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导轨104,其中,所述第一导轨 102与所述第三导轨104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进一步,所述第二导轨10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02和所述第三导轨104上,且两端均可以相对对应的导轨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导轨102与所述第三导轨104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导轨103的长度一致,进而所述第二导轨103同时沿所述第一导轨102和所述第三导轨104移动,实现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第一导轨102和第三导轨104的延伸方向,即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和实现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导轨103的延伸方向,即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传输设备,所述传输设备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其中,所述传输设备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
作为示例,所述传输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的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及与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连接的传动皮带106,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通过所述传动皮带106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时,可以是通过所述传输设备实现,即所述传输设备驱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移动,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传输设备包括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及传动皮带106,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驱动所述传动皮带106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102和第三导轨104,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103,所述第二导轨103的两端分别套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02和所述第三导轨104上,从而所述传动皮带 106在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的工作下带动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
作为示例,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包括载体101b以及设置于所述载体101b上的充电线圈101a,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的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其中,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基于所述载体101b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且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于所述载体101b上,所述充电线圈101a集成于一PCBA板上,并通过所述PCBA板设置在所述载体101b上,且所述PCBA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的上方。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由载体101b和设置在载体101b上的充电线圈101a构成,其中,载体101b可以是由铝合金材质构成的板,如可以是呈圆形的载体101b,所述充电线圈作为发射线圈,可以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以实现无线充电,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通过所述载体101b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103是,所述载体101b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101a可以集成在一块PCB’A上,进而再设置在所述载体101b上,另外,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如可以是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在所述载体101b上,进而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103可以是一滑轨,可以通过齿轮与直齿条咬合传动的方式实现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的移动,实现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的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在所述载体101b上,在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的作用下,所述载体101b、所述充电线圈101a 以及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均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一起移动,在进一步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103上设置直齿条,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在与所述直齿条相配合的齿轮的两端,且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在载体的上表面,第二导轨103位于载体101b上且位于齿轮下方,进一步,在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的上方且在载体101b上设置所述充电线圈101a,实现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驱动所述充电线圈101a的移动。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盖体200,所述盖体20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且所述盖体2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以及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盖体200,参见图1所示,其中,所述盖体200可以是由PC材料构成,另外,所述盖体200上还设置有一待充电设备放置区域203,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区域203与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可以移动的可充电区域107对应设置,待充电设备置于该区域时可以实现无线充电,以提高充电效率,另外,还可以在所述盖体200上设置复位键201,从而与所述容置空间的控制组件等相连接,在点击该按钮时,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回到初始位置进行复位,此外,还可以在所述盖体200上设置指示灯202,如可以与所述容置区间的控制组件相连接,在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成时进行指示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用于其它程序的指示。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 100上,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在所述底座100上还包括一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还可以是通过其他设备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检测组件可以用于检测出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之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是待充电设备接收线圈的位置,在一示例中,参见图5所示,所述检测组件可以包括位置检测阵列300,如可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以由若干个位置检测传感器构成,在一示例中,检测组件及相关位置感应零件都定义在一块大的PCB’A上,线圈通过移动寻找并契合在合适位置上,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平台上后,如放置在所述盖体200的待充电设备放置区域203,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可以检测到待充电设备接收线圈所在的位置,获取其位置信息,在进一步示例中,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还包括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所述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与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相连接,可以接收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 获取的所述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送至其他控制组件,以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的位置进行控制,另外,所述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还可以将接收的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获取的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如处理成后续的控制组件可以接收的形式的信息,从而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送至后续控制组件,在一示例中,MCU与位置检测芯片共同确认RX(ReceiveX,“X”代表交叉,即无线充电接收端)位置并计算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移动量,MCU驱使马达控制芯片驱动马达至目标位置,MCU驱使无线充电芯片驱动充电模组开始工作。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驱动组件,所述控制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 100上并与所述位置检测组件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 101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在一示例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得移动信息,并基于所述移动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驱动组件,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其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可以接收所述检测组件得到的所述位置信息,或者接收所述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 对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信息,接收上述信息后基于上述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移动,进而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位置对应的地方进行充电,其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接收上述信息,如所述位置信息,后可以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将上述信息转化为移动信息,如将所述位置信息转化为所述移动信息,在一示例中,位置信息代表了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的放置位置,所述移动信息代表了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需要移动的距离,即将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与待充电设备对应的位置需要移动的距离,在一示例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包括MUC(微控制单元302),所述微控制单元302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并对其进行计算处理,将其转换为所述移动信息,进一步,在一示例中,所述微控制单元302与所述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相连接,对其接收的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另外,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的方式包括: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基于其得到的移动信息通过马达控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移动,如可以是所述微控制单元302将移动信息传送至马达控制芯片306,进而控制马达,如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和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将载有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马达移动至待充电设备接收线圈相应的位置,参见图5所示。
另外,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还包括一无线充电芯片303,启动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之后可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如使得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发射线圈)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之间产生电磁感应而充电,在一示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通过控制驱动单元 304(包括Driver,驱动芯片和MOSFETs,电子控制开关)进一步控制线圈谐振回路305(LC 谐振回路)实现上述充电,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还与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 相连接,如所述微控制单元302与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相连接,在其得到所述位置信息或所述移动信息之后启动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进而最终实现充电线圈对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在一示例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如所述微控制单元302)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后,同时启动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并同时将得到的位置信息或处理得到的移动信息传递至马达控制芯片306,进而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当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应的位置时,可以开始无线充电,从而节约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在另一示例中,还可以是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如所述微控制单元302)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后,先将得到的位置信息或处理得到的移动信息传递至马达控制芯片306,进而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当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应的位置时,所述马达控制芯片306向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反馈位置已经对准的信号,得到对准反馈信号之后,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再启动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再进行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参见图6所示。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的充电判断组件及设备放置判断组件,其中,所述充电判断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充电完成,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与所述充电判断组件相连接,用于在所述充电判断组件判断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成时检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是否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参见图6所示。
具体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还设置有一充电判断组件,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判断组件包括一充电判断芯片,所述充电判断芯片可以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时候充电完成,如果所述充电判断芯片检测到充电未完成,则保持继续进行无线充电,若检测到充电完成可以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停止工作,也可以是控制无线充电装置系统自动切换成待机模式,并使得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自动复位,另外,在一示例中,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指示灯202,当所述充电判断芯片检测到充电完成时,可以同时控制所述指示灯202点亮。此外,所述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有一复位键201,可以当充电完成时,系统在充电完成的情况下充电线圈会自动回到初始位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设备无法正常恢复初始状态时可以人工启动复位键 201,从而控制充电线圈组件101回到初始位置,即通过点击复位键201的方式使得充电线圈组件101复位,如可以是点击复位键201后,所述微控制单元302MCU得到复位信号,并进一步通过马达控制芯片306控制马达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设定的初始位置。
另外,在一示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还设置有一设备放置判断组件,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与所述充电判断组件相连接,在一示例中,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包括一设备放置判断芯片,所述设备放置判断芯片可以接收所述充电判断芯片的信号,当所述充电判断芯片检测出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成时,所述设备放置芯片检测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上时候还有其他的待充电设备放入,如果有,则进一步将信号传送至位置检测组件,进行位置检测以及后续的充电动作,如果没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则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处于待机模式。另外,在一示例中,还可以通过指示灯202显示所述待机模式,在一示例中,系统在充电完成的情况下充电线圈会自动回到初始位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设备无法正常恢复初始状态时可以人工启动复位键201,从而控制充电线圈组件101回到初始位置,即当设置有复位键201时,还可以通过点击复位键201的方式控制充电线圈组件101进行复位。
另外,如图4-6所示,并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
提供待充电设备,并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
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的移动情况,以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以及
基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首先,提供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并启动电源,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工作,接着,提供待充电设备,并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当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检测到有待充电设备放入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一步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 的移动情况,在一示例中,可以是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设置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其可以在无线充电装置启动后判断是否有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接着,当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的位置时,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方法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可以移动,如可以在平行于所述底座 100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内进行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是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的所述平面内的任一方向,另外,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的所述平面内的任一方向,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使得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可以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以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即所述预设位置,这里,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可以是沿所述第一方向来回移动,沿所述第二方向来回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例如,对于某一预设位置而言,可以是先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第一位置,再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预设位置,当然,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先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再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同样,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同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在一示例中,如果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的初始位置与所述预设位置重合,则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的移动距离均为零,即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不移动。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充电线圈组件101的可移动,即无线充电设备发射端位置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可完美解决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的错位问题,可以提高可充电区域107的面积,提升充电效率,可适用于不同的便携电子设备,通用性强。
作为示例,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的方式选自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及基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中的至少一者,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基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可以移动,如可以是滑动的方式,进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移动时,实现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 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另外,参见图2所示,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可以移动至由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限定的一个区间的任意位置,即所述可充电区域 10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限定以可充电区域107,即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可以移动到的区域,从而可以在该区域中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相对于传统的无线充电装置极大的提高了有效充电面积。在一示例中,所述可充电区域107 可以是一具有圆角的方形区域,如图2中所示,其中,圆角处的半径R为21mm,边长为150mm。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10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103,且所述第二导轨10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102上,所述第二导轨103可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103上,且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可沿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103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
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导轨10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二导轨103,所述第一导轨102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轨103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基于所述第一导轨102及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至预设位置,在一示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二导轨103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02上,使得第二导轨103可以沿第一导轨102移动,如滑动,实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以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在另一可选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一方面,所述第二导轨103可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如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可沿所述第二导轨 103移动,且该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导轨103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进而所述第二导轨103带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二导轨103沿所述第一导轨102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导轨104,所述第三导轨104与所述第一导轨 102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导轨103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导轨104上,且所述第二导轨103可沿所述第三导轨104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103沿所述第三导轨104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导轨104,其中,所述第一导轨 102与所述第三导轨104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进一步,所述第二导轨10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02和所述第三导轨104上,且两端均可以相对对应的导轨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导轨102与所述第三导轨104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导轨103的长度一致,进而所述第二导轨103同时沿所述第一导轨102和所述第三导轨104移动,实现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第一导轨102和第三导轨104的延伸方向,即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和实现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导轨103的延伸方向,即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传输设备,所述传输设备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其中,所述传输设备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
作为示例,所述传输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的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及与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连接的传动皮带106,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通过所述传动皮带106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时,可以是通过所述传输设备实现,即所述传输设备驱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移动,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传输设备包括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及传动皮带106,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驱动所述传动皮带106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102和第三导轨104,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103,所述第二导轨103的两端分别套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02和所述第三导轨104上,从而所述传动皮带 106在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的工作下带动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
作为示例,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包括载体101b以及设置于所述载体101b上的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的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其中,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基于所述载体101b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且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于所述载体101b上,所述充电线圈101a集成于一PCBA板上,并通过所述PCBA板设置在所述载体101b上,且所述PCBA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的上方。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由载体101b和设置在载体101b上的充电线圈101a构成,其中,载体101b可以是由铝合金材质构成的板,如可以是呈圆形的载体101b,所述充电线圈作为发射线圈,可以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进行耦合,以实现无线充电,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通过所述载体101b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103是,所述载体101b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101a可以集成在一块PCB’A上,进而再设置在所述载体101b上,另外,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如可以是所述第二导轨103移动,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在所述载体101b上,进而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103可以是一滑轨,可以通过齿轮与直齿条咬合传动的方式实现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的移动,实现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的移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在所述载体101b上,在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的作用下,所述载体101b、所述充电线圈101a 以及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均在所述第二导轨103上一起移动,在进一步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103上设置直齿条,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在与所述直齿条相配合的齿轮的两端,且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设置在载体的上表面,第二导轨103位于载体101b上且位于齿轮下方,进一步,在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的上方且在载体101b上设置所述充电线圈101a,实现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驱动所述充电线圈101a的移动。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的移动情况,以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接收线圈对准。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当检测到有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上时,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位置进行检测,以获取其位置信息,在一示例中,可以是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检测到有待充电设备放置后,将信号传送至所述位置检测组件,通过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获取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再将所述位置信息传动至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的所述控制驱动组件,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对其进行计算处理,进而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移动情况,从而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接收线圈对准。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在所述底座100上包括一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还可以是通过其他设备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检测组件可以用于检测出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之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是待充电设备接收线圈的位置,在一示例中,参见图5所示,所述检测组件可以包括位置检测阵列300,如可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以由若干个位置检测传感器构成,在一示例中,检测组件及相关位置感应零件都定义在一块大的PCB’A上,线圈通过移动寻找并契合在合适位置上,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平台上后,如放置在所述盖体200的待充电设备放置区域203,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可以检测到待充电设备接收线圈所在的位置,获取其位置信息,在进一步示例中,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还包括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所述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与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相连接,可以接收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获取的所述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送至其他控制组件,以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的位置进行控制,另外,所述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还可以将接收的所述位置检测阵列300获取的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如处理成后续的控制组件可以接收的形式的信息,从而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送至后续控制组件,在一示例中,MCU与位置检测芯片共同确认RX(ReceiveX,“X”代表交叉,即无线充电接收端)位置并计算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移动量,MCU驱使马达控制芯片驱动马达至目标位置,MCU驱使无线充电芯片驱动充电模组开始工作。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驱动组件,所述控制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 100上并与所述位置检测组件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 101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在一示例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得移动信息,并基于所述移动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驱动组件,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其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可以接收所述检测组件得到的所述位置信息,或者接收所述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 对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信息,接收上述信息后基于上述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移动,进而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位置对应的地方进行充电,其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接收上述信息,如所述位置信息,后可以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将上述信息转化为移动信息,如将所述位置信息转化为所述移动信息,在一示例中,位置信息代表了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的放置位置,所述移动信息代表了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需要移动的距离,即将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与待充电设备对应的位置需要移动的距离,在一示例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包括MUC(微控制单元302),所述微控制单元302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并对其进行计算处理,将其转换为所述移动信息,进一步,在一示例中,所述微控制单元302与所述位置检测处理芯片301相连接,对其接收的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另外,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的方式包括: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基于其得到的移动信息通过马达控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移动,如可以是所述微控制单元302将移动信息传送至马达控制芯片306,进而控制马达307,如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105和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108,将载有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马达移动至待充电设备接收线圈相应的位置,参见图5所示。
另外,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还包括一无线充电芯片303,其中,启动所述无线充电芯片 303之后可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如使得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发射线圈)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之间产生电磁感应而充电,在一示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通过控制驱动单元304(包括Driver,驱动芯片和MOSFETs,电子控制开关)进一步控制线圈谐振回路305 (LC谐振回路)实现上述充电,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还与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相连接,如所述微控制单元302与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相连接,在其得到所述位置信息或所述移动信息之后启动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进而最终实现充电线圈对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在一示例中,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如所述微控制单元302)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后,同时启动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并同时将得到的位置信息或处理得到的移动信息传递至马达控制芯片306,进而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当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应的位置时,可以开始无线充电,从而节约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在另一示例中,还可以是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如所述微控制单元302)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后,先将得到的位置信息或处理得到的移动信息传递至马达控制芯片306,进而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当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与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应的位置时,所述马达控制芯片306向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反馈位置已经对准的信号,得到对准反馈信号之后,所述控制驱动组件再启动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再进行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见图6所示。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开始充电后,检测对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充电完成,若充电未完成,则继续充电;若充电完成,则继续检测是否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若有则重复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对准及充电的步骤,若没有则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待机。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还包括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充电完成的步骤,其中,在一示例中,可以通过所述充电判断组件进行检测,如果所述充电判断芯片检测到充电未完成,则保持继续进行无线充电,若果检测到充电完成可以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停止工作,也可以是控制无线充电装置系统自动切换成待机模式,并使得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自动复位。另外,在一示例中,在检测到充电完成后,还包括继续检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是否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的步骤,在一示例中,可以通过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判断是否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如果有,则进一步将信号传送至位置检测组件,进行位置检测以及后续的充电动作,如果没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则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处于待机模式。
其中,具体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还设置有一充电判断组件,在一示例中,所述充电判断组件包括一充电判断芯片,所述充电判断芯片可以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时候充电完成,如果所述充电判断芯片检测到充电未完成,则保持继续进行无线充电,若果检测到充电完成可以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芯片303停止工作,也可以是控制无线充电装置系统自动切换成待机模式,并使得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自动复位,另外,在一示例中,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指示灯202,当所述充电判断芯片检测到充电完成时,可以同时控制所述指示灯202点亮。此外,所述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有一复位键201,可以当充电完成时,系统在充电完成的情况下充电线圈会自动回到初始位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设备无法正常恢复初始状态时可以人工启动复位键201,从而控制充电线圈组件101回到初始位置,即通过点击复位键201的方式使得充电线圈组件101复位,如可以是点击复位键201后,所述微控制单元302MCU得到复位信号,并进一步通过马达控制芯片306控制马达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移动至设定的初始位置。
另外,在一示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还设置有一设备放置判断组件,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与所述充电判断组件相连接,在一示例中,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包括一设备放置判断芯片,所述设备放置判断芯片可以接收所述充电判断芯片的信号,当所述充电判断芯片检测出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成时,所述设备放置芯片检测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上时候还有其他的待充电设备放入,如果有,则进一步将信号传送至位置检测组件,进行位置检测以及后续的充电动作,如果没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则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处于待机模式。另外,在一示例中,还可以通过指示灯202显示所述待机模式,在一示例中,系统在充电完成的情况下充电线圈会自动回到初始位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设备无法正常恢复初始状态时可以人工启动复位键201,从而控制充电线圈组件101回到初始位置,即当设置有复位键201时,还可以通过点击复位键201的方式控制充电线圈组件101进行复位。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方法,提供一种实施例的整机功能实现方式,参见图6所示,首先执行待充电设备放置401的步骤,接着,执行位置检测组件检测位置信息402的步骤,得到位置信息后,执行MCU计算得出移动信息403的步骤,接着,MCU得到待充电设备接收线圈(RX线圈)位置信息后执行启动无线充电芯片404的步骤,同时MCU得到位置信息后执行马达控制芯片工作405的步骤,接着执行马达将充电线圈组件移动到对应位置406的步骤,以使得马达将载有线圈移动到RX相应位置,从而执行开始无线充电407的步骤,进一步,执行充电是否完成408的验证步骤,当充电未完成时,执行继续充电409的步骤,当充电完成时,执行是否有待充电设备放置410的验证步骤,当没有时,执行使无线充电装置处于待机模式411的步骤,如果有,则重复进行位置检测以及充电的步骤,执行过程可以参照本实施例的描述。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步骤:待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结束后,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回到初始位置。
具体的,在一示例中,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结束后,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回到初始位置的步骤,如可以是通过充电判断组件的充电判断芯片判断充电是否完成,当判断充电完成之后,将信号传送至控制驱动组件,如传送至微控制单元302MCU,进而通过马达控制芯片306控制马达将所述充电线圈组件101 移动至设定的初始位置。当然,还可以是充电判断组件的充电判断芯片判断充电完成时,通过指示灯202给出充电完成信号,再信号显示后,系统在充电完成的情况下充电线圈会自动回到初始位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设备无法正常恢复初始状态时可以人工启动复位键,从而控制充电线圈组件101回到初始位置,在一示例中,复位键具有强制复位功能,设备正常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按复位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至少包括底座、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充电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以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至预设位置。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组件的位置自由度问题,可适用于不同的便携电子设备,通用性强,无线充电设备发射端位置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可完美解决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的错位问题,可以提高可充电区域的面积,提升充电效率,另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至少包括底座、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充电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以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至预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基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且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导轨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且所述充电线圈组件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其中,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导轨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导轨上,所述第二导轨可沿所述第三导轨移动,且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三导轨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传输设备,所述传输设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传输设备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方向驱动电机及与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连接的传动皮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皮带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组件包括载体及设置于所述载体上的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方向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基于所述载体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载体上,所述充电线圈集成于一PCBA板上,并通过所述PCBA板设置在所述载体上,且所述PCBA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驱动电机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以及所述充电线圈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的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驱动组件,所述控制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位置检测组件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电线圈组件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组件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充电判断组件及设备放置判断组件,其中,所述充电判断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充电完成,所述设备放置判断组件与所述充电判断组件相连接,用于在所述充电判断组件判断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成时检测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是否有其他待充电设备放置。
CN201920400358.1U 2019-03-27 2019-03-27 无线充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62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0358.1U CN209562186U (zh) 2019-03-27 2019-03-27 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0358.1U CN209562186U (zh) 2019-03-27 2019-03-27 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2186U true CN209562186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11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035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62186U (zh) 2019-03-27 2019-03-27 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218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0326A (zh) * 2019-12-18 2020-04-17 深圳市安耐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无线充电效率的方法
WO2021143340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深圳市一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板及其控制装置
WO2022012150A1 (zh) * 2020-07-13 2022-0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及利用无线充电座进行充电的方法
WO2022155838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底座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0326A (zh) * 2019-12-18 2020-04-17 深圳市安耐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无线充电效率的方法
CN111030326B (zh) * 2019-12-18 2021-07-23 深圳市安耐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无线充电效率的方法
WO2021143340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深圳市一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板及其控制装置
WO2022012150A1 (zh) * 2020-07-13 2022-0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及利用无线充电座进行充电的方法
WO2022155838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底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62186U (zh) 无线充电装置
US112858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CN104201738B (zh) 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4065174B (zh) 无线电力传送系统、具备用于此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家具及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US9522605B2 (en) Contactless charging system, charging sta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ntactless charging system
CN111756079A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方法
US7956495B2 (en) Structure having a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US103673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or powering devices, including mobile devices, machines or equipment
US9752340B2 (en) Automated parking facility
US97224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or powering devices, such as robots, electric vehicles, or other mobile devices or equipment
WO2018063615A1 (en) Multiple coils for wireless power
CN103597697A (zh) 受电装置、车辆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CN205583747U (zh) 智能立体车库及其充电系统
US20160001669A1 (en) Vehicle And Contactless Power Feeding System
CN107856572A (zh) 一种汽车智能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EP4156454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lignment method, system, and charging base
US10899234B2 (en)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harging station, and vehicle
CN205311361U (zh) 一种汽车无线充电对准匹配系统
CN109756032A (zh) 球形无线充电系统
Adachi et al. Consideration of contactless power station with selective excitation to moving robot
CN104810908B (zh) 无线充电的电能发送装置、电能接收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CN207670226U (zh) 一种汽车智能无线充电系统
CN208094272U (zh)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码头供电装置
CN106208261A (zh) 一种机器人的充电方法、基座和系统
GB2347801A (en)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har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