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0354U - 一种高性能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性能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0354U
CN209560354U CN201920790667.4U CN201920790667U CN209560354U CN 209560354 U CN209560354 U CN 209560354U CN 201920790667 U CN201920790667 U CN 201920790667U CN 209560354 U CN209560354 U CN 209560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transmitter
pipe
pressure transmitt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06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胜
李磊
张启明
鲁小强
黄世朋
孔青松
孙亚飞
郝振兴
赵鹏
高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Aerospac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Aerospac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Aerospac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Aerospac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06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0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0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0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包括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载荷单元、采集单元和控制器;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载荷单元依次首尾连通形成热控回路;过滤单元与载荷单元并联设置并与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构成过滤回路;具有安全可靠、响应快速、换热能力强且控温精度高的优点。有效载荷用多个微通道并行结构,增加响应速度,相变储能装置用多路小通道并行。并采用双泵并行相互备份。过滤器加一个并行的电磁阀和有效载荷两端的电磁阀,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介质为去离子水,换热能力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高性能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管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回路热控系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应用于航天器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温度控制系统多采用液体双回路系统,依靠液体循环进行温控控制,普遍流速仅为0.5m/s~1m/s,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热交换,无法进行快速响应,存在流速与热交换时间无法同时满足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响应快速且换热能力强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包括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载荷单元、采集单元和控制器;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载荷单元依次首尾连通形成热控回路;过滤单元与载荷单元并联设置并与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构成过滤回路;采集单元采集储能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和载荷单元的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处理后给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和载荷单元发送响应的控制指令。
具体地,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储能采集子单元、调温采集子单元、过滤采集子单元和载荷采集子单元;所述储能采集子单元包括压力变送器Ⅰ;所述调温采集子单元,包括压力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Ⅰ、温度变送器Ⅰ、压力变送器Ⅲ、压力变送器Ⅳ、温度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Ⅱ、温度变送器Ⅲ;所述过滤采集子单元,包括电导率传感器、压力变送器Ⅶ;所述载荷采集子单元,包括压力变送器Ⅴ、温度变送器Ⅳ和压力变送器Ⅵ。用于对每个单元进行检测,实时获取回路的状态信息,以确保安全。
所述储能单元,包括蓄能器、储液罐和回液管,蓄能器的出口与回液管连通,回液管与储液罐的进口连通储液罐的出口与循环动力单元连通,在回液管上设有压力变送器Ⅰ,压力变送器Ⅰ与控制器连接;在回液管上设有加注排放阀,通过加注排放阀可以对回路进行介质的增加和排放。
所述循环动力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循环泵,循环泵将储液罐与比例调温单元连通,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泵采用寿命较长的离心泵,并且运行方式采用双泵并行相互备份,一旦其中一个泵失效时,另一个泵可以替换工作。
所述比例调温单元,包括出液管Ⅰ、单向阀Ⅰ、温控阀、相变储能装置、降温管、原温管、混合管、单向阀Ⅱ、单向阀Ⅲ。所述相变储能装置为若干路小通道并行结构,是整体厚度较薄、整体表面积特别大的结构,同时所有并行通道的截面积之和大于主回路中管路的截面积。温控阀采用电动三通阀,实现1:0到0:1进行连续调节。
出液管Ⅰ的一端与循环泵的出口连通,出液管Ⅰ的另一端与温控阀的进口连通,且出液管Ⅰ与温控阀之间设有单向阀Ⅰ,出液管Ⅰ上位于单向阀Ⅰ和循环泵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Ⅱ,在单向阀Ⅰ和温控阀之间的出液管Ⅰ上设有流量变送器Ⅰ和温度变送器Ⅰ。
降温管的一端通过单向阀Ⅱ与温控阀的出口Ⅰ连通,降温管的另一端经相变储能装置后与混合管连通,并且在降温管上设有进排气阀,当给回路添加介质时,通过进排气阀进行排放气泡,当排放介质时,通过进排气阀往回路内通气将介质从加注排放阀排出;在单向阀Ⅱ和相变储能装置的降温管上设有压力变送器Ⅲ,在相变储能装置出口处的降温管上设有压力变送器Ⅳ和温度变送器Ⅱ。
原温管的一端与温控阀的出口Ⅱ连通,原温管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Ⅲ与混合管连通;在原温管上设有流量变送器Ⅱ;混合管上设有温度变送器Ⅲ。
压力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Ⅰ、温度变送器Ⅰ、压力变送器Ⅲ、压力变送器Ⅳ、温度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Ⅱ、温度变送器Ⅲ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温控阀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管、电导率过滤器、过滤器Ⅱ、电磁截止阀Ⅰ、气液分离器;过滤管的一端与混合管连通,过滤管的另一端依次经电导率过滤器、过滤器Ⅱ、电磁截止阀Ⅰ、气液分离器后与回液管连通,且在过滤器Ⅱ上并联设置有电磁截止阀Ⅱ,一旦过滤器Ⅱ堵死,可以打开电磁截止阀Ⅱ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至于发生局部压力过高的现象;在过滤管上位于电导率过滤器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一个电导率传感器;在过滤管上位于气液分离器出口处设有压力变送器Ⅶ;电导率传感器、压力变送器Ⅶ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截止阀Ⅰ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载荷单元,包括载荷管、电磁截止阀Ⅲ、过滤器Ⅰ、有效载荷、电磁截止阀Ⅳ;所述有效载荷为若干微通道并行结构;载荷管的一端与混合管连通,载荷管的另一端依次经电磁截止阀Ⅲ、过滤器Ⅰ、有效载荷、电磁截止阀Ⅳ与回液管连通,过滤器Ⅰ上并联设置有电磁截止阀Ⅴ,一旦过滤器Ⅰ堵死,可以打开电磁截止阀Ⅴ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至于发生局部压力过高的现象;过滤器Ⅰ与电磁截止阀Ⅲ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Ⅴ;有效载荷与电磁截止阀Ⅳ之间设有温度变送器Ⅳ和压力变送器Ⅵ;压力变送器Ⅴ、温度变送器Ⅳ和压力变送器Ⅵ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截止阀Ⅲ、电磁截止阀Ⅳ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有效载荷两端都有一个电磁截止阀,由于有效载荷外壁比较薄,以防漏液时可以关断截流,发生漏液时,有效载荷两端的电磁截止阀立马关闭,同时打开旁路电磁阀,也就是过滤管上的电磁截止阀。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讯,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检测信号上传到上位机上,上位机进行显示和警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本实用新型中相变储能装置和有效载荷采用多个微通道并行结构,微通道结构具有热效率高、能耗低、控温灵敏、节省空间等优点。同时所有并行微通道的截面积之和大于主回路中管路的截面积,可以减小系统的流阻从而增加流速,进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快速的将温度控制到所需的温度。倘若并行微通道的截面积之和远小于主回路中管路的截面积,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倘若不采用微通道结构,虽然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是由于流体介质与通道单位体积的接触面积较小,冷热水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充分接触,温度控制效果亦会大打折扣。微通道结构具有很高的表面积体积比,致使流体介质与微通道单位体积的接触面积远大于常规通道,这种微尺寸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2、实现系统的温度的双重主动控制。依靠温控阀来调节冷热水的比例,可以从1:0到0:1进行连续调节。当系统内部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增加冷水比例,将系统内部的温度调低;当系统内部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增加热水比例,将系统内部的温度调高。
3、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循环泵采用寿命较长的离心泵,运行方式为双泵并行相互备份,一旦其中一个泵失效时,另一个泵可以替换工作,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系统中的过滤器加一个并行的电磁阀,一旦过滤器堵死,可以打开电磁阀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至于发生局部压力过高的现象,从而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由于有效载荷外壁比较薄,在有效载荷两端各加一个电磁阀,以防漏液时可以关断截流,发生漏液时,有效载荷两端的电磁阀立马关闭,同时打开旁路电磁阀,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换热能力强。一方面,该系统的介质为去离子水,常温下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在相同的流量下,换热能力更强。另外一方面,同时所有并行微通道的截面积之和大于主回路中管路的截面积,可以减小系统的流阻从而增加流速和流量,相同时间内可以带走更多能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包括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载荷单元、采集单元和控制器;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载荷单元依次首尾连通形成热控回路;过滤单元与载荷单元并联设置并与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构成过滤回路;采集单元采集储能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和载荷单元的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处理后给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和载荷单元发送响应的控制指令。
具体地,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储能采集子单元、调温采集子单元、过滤采集子单元和载荷采集子单元;所述储能采集子单元包括压力变送器Ⅰ;所述调温采集子单元,包括压力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Ⅰ4、温度变送器Ⅰ5、压力变送器Ⅲ、压力变送器Ⅳ、温度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Ⅱ、温度变送器Ⅲ;所述过滤采集子单元,包括电导率传感器9、压力变送器Ⅶ;所述载荷采集子单元,包括压力变送器Ⅴ、温度变送器Ⅳ和压力变送器Ⅵ。用于对每个单元进行检测,实时获取回路的状态信息,以确保安全。
所述储能单元,包括蓄能器16、储液罐17和回液管19,蓄能器16的出口与回液管19连通,回液管19与储液罐17的进口连通储液罐17的出口与循环动力单元连通,在回液管19上设有压力变送器Ⅰ,压力变送器Ⅰ与控制器连接;在回液管19上设有加注排放阀15,通过加注排放阀15可以对回路进行介质的增加和排放。
所述循环动力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循环泵1,循环泵1将储液罐17与比例调温单元连通,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泵采用寿命较长的离心泵,并且运行方式采用双泵并行相互备份,一旦其中一个泵失效时,另一个泵可以替换工作。
所述比例调温单元,包括出液管Ⅰ20、单向阀Ⅰ3、温控阀6、相变储能装置8、降温管21、原温管22、混合管23、单向阀Ⅱ24、单向阀Ⅲ25。所述相变储能装置8为若干路小通道并行结构,是整体厚度较薄、整体表面积特别大的结构,同时所有并行通道的截面积之和大于主回路中管路的截面积。温控阀采用电动三通阀,实现1:0到0:1进行连续调节。
出液管Ⅰ20的一端与循环泵1的出口连通,出液管Ⅰ20的另一端与温控阀6的进口连通,且出液管Ⅰ20与温控阀6之间设有单向阀Ⅰ3,出液管Ⅰ20上位于单向阀Ⅰ3和循环泵1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Ⅱ,在单向阀Ⅰ3和温控阀6之间的出液管Ⅰ20上设有流量变送器Ⅰ4和温度变送器Ⅰ5。
降温管21的一端通过单向阀Ⅱ24与温控阀6的出口Ⅰ连通,降温管21的另一端经相变储能装置8后与混合管23连通,并且在降温管21上设有进排气阀7,当给回路添加介质时,通过进排气阀7进行排放气泡,当排放介质时,通过进排气阀7往回路内通气将介质从加注排放阀15排出;在单向阀Ⅱ24和相变储能装置8的降温管21上设有压力变送器Ⅲ,在相变储能装置8出口处的降温管21上设有压力变送器Ⅳ和温度变送器Ⅱ。
原温管22的一端与温控阀6的出口Ⅱ连通,原温管22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Ⅲ25与混合管23连通;在原温管22上设有流量变送器Ⅱ;混合管23上设有温度变送器Ⅲ。
压力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Ⅰ4、温度变送器Ⅰ5、压力变送器Ⅲ、压力变送器Ⅳ、温度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Ⅱ、温度变送器Ⅲ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温控阀6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管26、电导率过滤器10、过滤器Ⅱ、电磁截止阀Ⅰ11、气液分离器12;过滤管26的一端与混合管23连通,过滤管26的另一端依次经电导率过滤器10、过滤器Ⅱ、电磁截止阀Ⅰ11、气液分离器12后与回液管19连通,且在过滤器Ⅱ上并联设置有电磁截止阀Ⅱ,一旦过滤器Ⅱ堵死,可以打开电磁截止阀Ⅱ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至于发生局部压力过高的现象;在过滤管26上位于电导率过滤器10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一个电导率传感器9;在过滤管26上位于气液分离器12出口处设有压力变送器Ⅶ;电导率传感器9、压力变送器Ⅶ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截止阀Ⅰ11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载荷单元,包括载荷管27、电磁截止阀Ⅲ、过滤器Ⅰ13、有效载荷14、电磁截止阀Ⅳ;所述有效载荷14为若干微通道并行结构;载荷管27的一端与混合管23连通,载荷管27的另一端依次经电磁截止阀Ⅲ、过滤器Ⅰ13、有效载荷14、电磁截止阀Ⅳ与回液管19连通,过滤器Ⅰ13上并联设置有电磁截止阀Ⅴ,一旦过滤器Ⅰ堵死,可以打开电磁截止阀Ⅴ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至于发生局部压力过高的现象;过滤器Ⅰ13与电磁截止阀Ⅲ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Ⅴ;有效载荷14与电磁截止阀Ⅳ之间设有温度变送器Ⅳ和压力变送器Ⅵ;压力变送器Ⅴ、温度变送器Ⅳ和压力变送器Ⅵ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截止阀Ⅲ、电磁截止阀Ⅳ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有效载荷两端都有一个电磁截止阀,由于有效载荷外壁比较薄,以防漏液时可以关断截流,发生漏液时,有效载荷两端的电磁截止阀立马关闭,同时打开旁路电磁阀,也就是过滤管上的电磁截止阀。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讯,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检测信号上传到上位机上,上位机进行显示和警报,所述上位机安装有组态软件。
并且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精度和使用寿命,所采用的电磁截止阀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响应时间快等优点。所采用的温控阀采用尺寸小、重量轻的电动三通阀,根据输入的控制电压电流,阀芯会响应来调节两个分路的比例,可以从1:0到0:1进行连续调节。所采用的压力变松器具有温度补偿、耐负压、抗电磁干扰的、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
同样,所采用的流量变送器具有温度补偿、耐负压、抗电磁干扰的、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温度变送器为抗电磁干扰红外温度传感器,响应时间在几十毫秒以内,同时还具有耐负压、抗电磁干扰的、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
电导率传感器具有耐负压、温度补偿、抗电磁干扰的、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高性能电导率过滤器,由外层的不锈钢外壳、内层的透明塑料、去离子用的混床树脂、过滤用的滤芯及相应的接头和附件组成,外部结构采用不锈钢材质,耐压试验可同时耐正压和负压,内部采用透明塑料将混床树脂与外部的金属隔离开。其他组成元器件、管路和接头等均具有尺寸小、重量轻、耐介质腐蚀、密封性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中液体回路热控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过滤方法和调温方法。过滤方法的步骤为:首先,控制器控制电磁截止阀Ⅰ11和电动温控阀6打开,关闭电磁截止阀Ⅲ和电磁截止阀Ⅳ;然后,启动循环泵1,循环泵将储液罐17内的介质经单向阀3送人出液管20内,介质从温控阀6流出至混合管23内,经混合管23进入过滤单元进行过滤,过滤后经回液管回到储液罐17内。
调温方法的步骤为:首先,关闭电磁截止阀Ⅰ11,开启电磁截止阀Ⅲ和电磁截止阀Ⅳ,循环泵1启动将储液罐17内的介质经单向阀3输送至出液管20内。
然后,控制器根据温度变送器Ⅰ的检测信号改变温控阀6的出口Ⅰ和出口Ⅱ的开度,从温控阀6的出口Ⅰ流入降温管,经相变储能装置8降温后与原温管流出的介质在混合管23内混合,且温度变送器Ⅱ检测降温管内介质的温度并传输给控制器,温度变送器Ⅲ检测混合温度,并传输至控制器内;混合后的介质与有效载荷热交换,热交换后返回储液罐内。
当需要给系统添加介质时,手动打开加注排放阀15,在循环泵的作用下进入回液管内,并在加排气阀7处进行排放气泡。
当需要排出热交换后的介质时,打开加注排放阀15和加排气阀7,并从加排气阀7处往管道内加气,将管道内的介质在气压的作用下排出,并且介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也会从加注排放阀15排出,加气是为了加快排放的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载荷单元、采集单元和控制器;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载荷单元依次首尾连通形成热控回路;过滤单元与载荷单元并联设置并与储能单元、循环动力单元、比例调温单元构成过滤回路;采集单元采集储能单元、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和载荷单元的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处理后给比例调温单元、过滤单元和载荷单元发送响应的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储能采集子单元、调温采集子单元、过滤采集子单元和载荷采集子单元;所述储能采集子单元包括压力变送器Ⅰ;所述调温采集子单元,包括压力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Ⅰ(4)、温度变送器Ⅰ(5)、压力变送器Ⅲ、压力变送器Ⅳ、温度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Ⅱ、温度变送器Ⅲ;所述过滤采集子单元,包括电导率传感器(9)、压力变送器Ⅶ;所述载荷采集子单元,包括压力变送器Ⅴ、温度变送器Ⅳ和压力变送器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蓄能器(16)、储液罐(17)和回液管(19),蓄能器(16)的出口与回液管(19)连通,回液管(19)与储液罐(17)的进口连通储液罐(17)的出口与循环动力单元连通,在回液管(19)上设有压力变送器Ⅰ,压力变送器Ⅰ与控制器连接;在回液管(19)上设有加注排放阀(1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动力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循环泵(1),循环泵(1)将储液罐(17)与比例调温单元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调温单元,包括出液管Ⅰ(20)、单向阀Ⅰ(3)、温控阀(6)、相变储能装置(8)、降温管(21)、原温管(22)、混合管(23)、单向阀Ⅱ(24)、单向阀Ⅲ(25);
出液管Ⅰ(20)的一端与循环泵(1)的出口连通,出液管Ⅰ(20)的另一端与温控阀(6)的进口连通,且出液管Ⅰ(20)与温控阀(6)之间设有单向阀Ⅰ(3),出液管Ⅰ(20)上位于单向阀Ⅰ(3)和循环泵(1)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Ⅱ,在单向阀Ⅰ(3)和温控阀(6)之间的出液管Ⅰ(20)上设有流量变送器Ⅰ(4)和温度变送器Ⅰ(5);
降温管(21)的一端通过单向阀Ⅱ(24)与温控阀(6)的出口Ⅰ连通,降温管(21)的另一端经相变储能装置(8)后与混合管(23)连通;在单向阀Ⅱ(24)和相变储能装置(8)的降温管(21)上设有压力变送器Ⅲ,在相变储能装置(8)出口处的降温管(21)上设有压力变送器Ⅳ和温度变送器Ⅱ;
原温管(22)的一端与温控阀(6)的出口Ⅱ连通,原温管(22)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Ⅲ(25)与混合管(23)连通;在原温管(22)上设有流量变送器Ⅱ;混合管(23)上设有温度变送器Ⅲ;
压力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Ⅰ(4)、温度变送器Ⅰ(5)、压力变送器Ⅲ、压力变送器Ⅳ、温度变送器Ⅱ、流量变送器Ⅱ、温度变送器Ⅲ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温控阀(6)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降温管(21)上设有进排气阀(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能装置(8)为若干路小通道并行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管(26)、电导率过滤器(10)、过滤器Ⅱ、电磁截止阀Ⅰ(11)、气液分离器(12);过滤管(26)的一端与混合管(23)连通,过滤管(26)的另一端依次经电导率过滤器(10)、过滤器Ⅱ、电磁截止阀Ⅰ(11)、气液分离器(12)后与回液管(19)连通,且在过滤器Ⅱ上并联设置有电磁截止阀Ⅱ;在过滤管(26)上位于电导率过滤器(10)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一个电导率传感器(9);在过滤管(26)上位于气液分离器(12)出口处设有压力变送器Ⅶ;电导率传感器(9)、压力变送器Ⅶ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截止阀Ⅰ(11)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单元,包括载荷管(27)、电磁截止阀Ⅲ、过滤器Ⅰ(13)、有效载荷(14)、电磁截止阀Ⅳ;所述有效载荷(14)为若干微通道并行结构;载荷管(27)的一端与混合管(23)连通,载荷管(27)的另一端依次经电磁截止阀Ⅲ、过滤器Ⅰ(13)、有效载荷(14)、电磁截止阀Ⅳ与回液管(19)连通,过滤器Ⅰ(13)上并联设置有电磁截止阀Ⅴ;过滤器Ⅰ(13)与电磁截止阀Ⅲ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Ⅴ;有效载荷(14)与电磁截止阀Ⅳ之间设有温度变送器Ⅳ和压力变送器Ⅵ;压力变送器Ⅴ、温度变送器Ⅳ和压力变送器Ⅵ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截止阀Ⅲ、电磁截止阀Ⅳ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回路热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讯。
CN201920790667.4U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高性能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Active CN209560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0667.4U CN209560354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高性能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0667.4U CN209560354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高性能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0354U true CN209560354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1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0667.4U Active CN209560354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高性能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03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54993A1 (ko) * 2023-01-17 2024-07-25 한국지역난방공사 열 생산을 위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54993A1 (ko) * 2023-01-17 2024-07-25 한국지역난방공사 열 생산을 위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2721U (zh) 一种热泵机组综合性能试验系统
CN108613430A (zh) 一种压缩机与氟泵循环制冷系统
CN209560354U (zh) 一种高性能液体回路热控系统
CN203323316U (zh) 一种空调机组用的防冻装置
CN201007581Y (zh) 带电加热的热泵热水多联空调器
CN208010705U (zh) 挤压机油箱冷却过滤系统
CN202485208U (zh) 一种节能双水箱恒温连续供水系统
CN208797143U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体加热与冷却系统
CN204611902U (zh) 一种采暖系统调节装置
CN215295416U (zh) 一种船用水源热泵冷热水机组
CN213841070U (zh) 一种三联供变频系统
CN109037845A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体加热与冷却系统
CN108679683A (zh) 一种带无动力喷射器的入口装置及冷热水流量分配方法
CN212272375U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209386601U (zh) 一种低温冷暖机系统
CN211400355U (zh) 热泵系统及空调器
CN209147493U (zh) 一种同程管路对接的模块化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8386993B (zh) 智能开水装置
CN209541218U (zh) 一种可低温热回收的风冷冷(热)水机组
CN201583075U (zh) 具有除霜功能的风冷热泵机组
CN112856547B (zh) 一种用来提高热泵采暖系统热效率的电磁阀组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476146U (zh) 蓄能补气双增焓热泵装置
CN110966794A (zh) 热泵系统、空调器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8096182U (zh) 一种水枢纽泵站
CN218348738U (zh) 一种串联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生活热水供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