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0131U - 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0131U
CN209560131U CN201920480640.5U CN201920480640U CN209560131U CN 209560131 U CN209560131 U CN 209560131U CN 201920480640 U CN201920480640 U CN 201920480640U CN 209560131 U CN209560131 U CN 209560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oupler
active
input terminal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06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刚
王文忠
胡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806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0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0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0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该有源分光器包括1×2耦合器、第一光模块、第一1×N耦合器和1:M BUFFER芯片;1×2耦合器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串入待监测光纤链路,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入端连接;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出端与1:M BUFFER芯片的输入端连接,1:M BUFFER芯片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第一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进行集成,有源器件能够对光信号进行放大,有效的提升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解决了单纯使用无源分光器输出光功率过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监测是信息管理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网络变得既庞大又复杂,监测网络性能、解决网络故障、分析网络流量、阻止恶意攻击等一系列要求已经成为网络管理者面临的问题。
例如,在移动通信分组域核心网中,需要对光纤链路实现原始信令数据采集,配合信令分析系统,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和深度故障定位,为网维、市场、客户提供有力支撑,并通过多种维度的指标统计分析报表,实现网络与业务质量的评估,提高服务质量。
要实现上述功能,首先要在不中断网络正常流量的情况下获取网络的流量,传统的网络监测使用的设备是交换机和集线器(HUB),这些设备存在着丢包、端口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双向监测,设备掉电后网络中断等问题,并且不适合光纤链路的监测。
如果采用无源分光器(耦合器)对光纤链路进行分光,光功率会按比例分配到多条分光后的链路中,因此分光后链路的光功率会有一定的衰减,同时,由于光纤及连接器等自身的损耗也会降低分光后链路的光功率,从而导致后端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出现误码甚至收不到数据。
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其目的在于将无源器件(1×2耦合器和1×N耦合器)和有源器件(光模块)进行集成,由于有源器件能够对光信号进行放大,可以有效的提升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解决了单纯使用无源分光器输出光功率过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源分光器,所述有源分光器包括1×2耦合器、第一光模块、第一1×N耦合器和1:M BUFFER芯片;
所述1×2耦合器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串入待监测光纤链路,所述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出端与所述1:M BUFFER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1:MBUFFER芯片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优选地,所述1:M BUFFER芯片为1:2BUFFER芯片,所述1:2BUFFER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
所述有源分光器还包括第二光模块和第二1×N耦合器,所述1:2BUFFER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1×N耦合器和所述第二1×N耦合器均为1×4耦合器;所述1:2BUFFER芯片的型号为NB7L11M或MC100EP11。
优选地,所述1:M BUFFER芯片为1:4BUFFER芯片,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
所述有源分光器还包括第二光模块、第三光模块、第四光模块、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
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三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四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1×N耦合器、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均为1×4耦合器;所述1:4BUFFER芯片的型号为NB7L14M或NB7L14。
优选地,所述1×2耦合器为无源光器件,所述1×2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与所述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的分光比为80:20或70:30。
优选地,所述1×2耦合器为熔融拉锥型耦合器或光平面波导型耦合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源分光系统,所述有源分光系统包括正向有源分光器和反向有源分光器,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设置在正向光链路中,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设置在反向光链路中;
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源分光器;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源分光器。
优选地,所述有源分光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中的各光模块的IIC接口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分别与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中的各光模块的IIC接口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监测各光模块对应连接的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以进行上报。
优选地,所述有源分光系统还包括USB接口和/或RJ45网口,所述USB接口和/或所述RJ45网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USB接口与上位机进行本地通信,和/或,所述处理器通过RJ45网口与网管进行远程通信。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无源器件(1×2耦合器和1×N耦合器)和有源器件(光模块)进行集成,由于有源器件能够对光信号进行放大,可以有效的提升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解决了单纯使用无源分光器输出光功率过小的问题。另一方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源分光器,可以灵活配置监测端口,实现光纤链路上数据捕获(包含错误包在内)。在掉电状态下,仍然能安全保障网络连通和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还可以实现收发双向链路的监测,拓宽了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源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源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源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源分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源分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源分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源分光器,所述有源分光器包括1×2耦合器、第一光模块、第一1×N耦合器和1:M BUFFER芯片;所述1×2耦合器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串入待监测光纤链路,所述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入端连接。
此外,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出端与所述1:M BUFFER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1:M BUFFER芯片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1×2耦合器为无源光器件,可以是熔融拉锥型耦合器,也可以是光平面波导型耦合器。1×2耦合器的功能为在不影响光纤链路的前提下,从传输光纤中分出一小部分光用于监测,而大部分光仍用于光传输,其中,所述传输光纤可以是单模光纤,也可以是多模光纤。
具体地,1×2耦合器的分光比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所述1×2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与所述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的分光比为80:20或70:30,其中,所述1×2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用于光传输,所述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用于监测。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由于1×2耦合器为无源器件,因此在系统掉电时仍能保证光信号正常传输。
所述第一光模块为有源光器件,所述第一光模块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便在电域将接收光信号进行复制和分发,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光模块还用于将发射光功率进行提升,从而满足分路后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要求。其中,第一光模块的封装类型可以是SFP、SFP+或XFP,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1:M BUFFER芯片为电IC,其中,BUFFER芯片具体为差分信号扇出缓冲器,M为正整数,例如,M可以为2、4或8,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依据实际需要的监测端口和具体的设计而定。1:M BUFFER芯片用于将从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出端接收的差分电信号进行复制,并扇出为M路差分电信号,然后再传送至对应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
其中,第一1×N耦合器为无源光器件,其中,N为正整数,具体可以为2、4或8,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依据实际需要的监测端口数目和具体的设计而定。第一1×N耦合器用于将光模块的发射光进行均匀分光处理,将分配后的光信号连接至监测端口,一个第一1×N耦合器一共可提供N个监测端口。例如,第一1×N耦合器可以为1×4耦合器,用于分出四路光信号,并输出至对应的监测端口。
如图2所示,在可选的方案中,所述1:M BUFFER芯片为1:2BUFFER芯片(即为1进2出BUFFER芯片),所述1:2BUFFER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有源分光器还包括第二光模块和第二1×N耦合器,所述1:2BUFFER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用于提升发射光功率,从而满足分路后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要求。
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对于10G速率信号,所述1:2BUFFER芯片可以采用安森美(ON)公司的NB7L11M芯片;对于2.5G和1G速率信号,所述1:2BUFFER芯片可以采用安森美(ON)公司的MC100EP11芯片。所述第一1×N耦合器和所述第二1×N耦合器均为1×4耦合器,如此,总共可以提供8个监测端口。
如图3所示,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所述1:M BUFFER芯片为1:4BUFFER芯片,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有源分光器还包括第二光模块、第三光模块、第四光模块、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
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三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四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光模块、所述第二光模块、所述第三光模块和所述第四光模块分别用于提升发射光功率,从而满足分路后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1×N耦合器、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可以均为1×4耦合器,如此,总共可以提供16个监测端口;或者,针对第一1×N耦合器、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而言,每个耦合器所能分光的支路数不同(即,每个耦合器对应的N的取值不同),在此,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1:4BUFFER芯片的型号为NB7L14M或NB7L14。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对于10G速率信号,所述1:4BUFFER芯片可以采用安森美(ON)公司的NB7L14M芯片;对于2.5G和1G速率信号,所述1:4BUFFER芯片可以采用安森美(ON)公司的NB7L14芯片。
本实施例的有源分光器将无源器件(1×2耦合器和1×N耦合器)和有源器件(光模块)进行集成,由于有源器件能够对光信号进行放大,可以有效的提升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解决了单纯使用无源分光器输出光功率过小的问题。另一方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源分光器,可以灵活配置监测端口,实现光纤链路上数据捕获(包含错误包在内)。在掉电状态下,仍然能安全保障网络连通和数据传输。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源分光系统,该有源分光系统可以进行双向监测。其中,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可以为实施例1中的任意一种结构,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同样可以为实施例1中的任意一种结构。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分光系统包括正向有源分光器和反向有源分光器,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设置在正向光链路中,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设置在反向光链路中,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包括:1×2耦合器、第一光模块、第一1×N耦合器和1:M BUFFER芯片;所述1×2耦合器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串入待监测光纤链路,所述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出端与所述1:M BUFFER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1:MBUFFER芯片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包括:1×2耦合器、第一光模块、第一1×N耦合器和1:MBUFFER芯片;所述1×2耦合器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串入待监测光纤链路,所述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出端与所述1:M BUFFER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1:M BUFFER芯片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1×2耦合器为无源光器件,可以是熔融拉锥型耦合器,也可以是光平面波导型耦合器。1×2耦合器的功能为在不影响光纤链路的前提下,从传输光纤中分出一小部分光用于监测,而大部分光仍用于光传输,其中,所述传输光纤可以是单模光纤,也可以是多模光纤。
进一步地,所述有源分光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中的各光模块的IIC接口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分别与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中的各光模块的IIC接口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监测各光模块对应连接的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以进行上报。
另外,所述有源分光系统还包括USB接口和/或RJ45网口(其中,图4是以有源分光系统包括USB接口和RJ45网口为例进行的示意),所述USB接口和/或所述RJ45网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USB接口与上位机进行本地通信,和/或,所述处理器通过RJ45网口与网管进行远程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源分光系统还包括电源接口,该电源接口与处理器连接,通过电源接口为所述处理器供电。
本实施例的有源分光系统中的各器件可以集成在一个机箱内,各光模块均是有源器件,可以使用处理器对其进行管理。如果在装配时准确测定了各耦合器的特性参数,则完全可以由处理器监控各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
在可选的方案中,如图5所示,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中的1:M BUFFER芯片为1:2BUFFER芯片(即为1进2出BUFFER芯片),所述1:2BUFFER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有源分光器还包括第二光模块和第二1×N耦合器,所述1:2BUFFER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用于提升发射光功率,从而满足分路后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要求。
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对于10G速率信号,所述1:2BUFFER芯片可以采用安森美(ON)公司的NB7L11M芯片;对于2.5G和1G速率信号,所述1:2BUFFER芯片可以采用安森美(ON)公司的MC100EP11芯片。所述第一1×N耦合器和所述第二1×N耦合器均为1×4耦合器,如此,在正向有源分光器中总共可以提供8个监测端口。
同理,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也可以采用上述相同的结构。
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如图6所示,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的所述1:M BUFFER芯片为1:4BUFFER芯片,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有源分光器还包括第二光模块、第三光模块、第四光模块、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
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三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所述1:4BUFFER芯片的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四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光模块、所述第二光模块、所述第三光模块和所述第四光模块分别用于提升发射光功率,从而满足分路后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1×N耦合器、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可以均为1×4耦合器,如此,在正向有源分光器中,总共可以提供16个监测端口;或者,针对第一1×N耦合器、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而言,每个耦合器所能分光的支路数不同(即,每个耦合器对应的N的取值不同),在此,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1:4BUFFER芯片的型号为NB7L14M或NB7L14。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对于10G速率信号,所述1:4BUFFER芯片可以采用安森美(ON)公司的NB7L14M芯片;对于2.5G和1G速率信号,所述1:4BUFFER芯片可以采用安森美(ON)公司的NB7L14芯片。
同理,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也可以采用上述相同的结构。
上述只是以举例的形式,列举了有源分光系统的不同实现方式,在实际应用场景下,正向有源分光器中1:M BUFFER芯片的类型、光模块的数目以及1×N耦合器的数目,均可以依据实际需要的监测端口数目以及实际的设计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同样地,反向有源分光器中1:M BUFFER芯片的类型、光模块的数目以及1×N耦合器的数目,均可以依据实际需要的监测端口数目以及实际的设计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源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分光器包括1×2耦合器、第一光模块、第一1×N耦合器和1:M BUFFER芯片;
所述1×2耦合器的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串入待监测光纤链路,所述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出端与所述1:M BUFFER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1:M BUFFER芯片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1:M BUFFER芯片为1:2 BUFFER芯片,所述1:2 BUFFER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
所述有源分光器还包括第二光模块和第二1×N耦合器,所述1:2BUFFER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1×N耦合器和所述第二1×N耦合器均为1×4耦合器;所述1:2 BUFFER芯片的型号为NB7L11M或MC100EP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1:M BUFFER芯片为1:4 BUFFER芯片,所述1:4 BUFFER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
所述有源分光器还包括第二光模块、第三光模块、第四光模块、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
所述1:4 BUFFER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所述1:4 BUFFER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三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所述1:4 BUFFER芯片的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光模块的电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光模块的光口输出端与所述第四1×N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1×N耦合器的N路输出端口输出对应的监测光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源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1×N耦合器、第二1×N耦合器、第三1×N耦合器和第四1×N耦合器均为1×4耦合器;所述1:4 BUFFER芯片的型号为NB7L14M或NB7L14。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源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1×2耦合器为无源光器件,所述1×2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与所述1×2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光信号的分光比为80:20或70:30。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源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1×2耦合器为熔融拉锥型耦合器或光平面波导型耦合器。
8.一种有源分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分光系统包括正向有源分光器和反向有源分光器,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设置在正向光链路中,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设置在反向光链路中;
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源分光器;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源分光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源分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分光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正向有源分光器中的各光模块的IIC接口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分别与所述反向有源分光器中的各光模块的IIC接口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监测各光模块对应连接的监测端口的出光功率,以进行上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源分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分光系统还包括USB接口和/或RJ45网口,所述USB接口和/或所述RJ45网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USB接口与上位机进行本地通信,和/或,所述处理器通过RJ45网口与网管进行远程通信。
CN201920480640.5U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 Active CN209560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0640.5U CN209560131U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0640.5U CN209560131U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0131U true CN209560131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12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0640.5U Active CN209560131U (zh) 2019-04-10 2019-04-10 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0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5058A (zh) 光模块
CN106452568A (zh) 具有otdr功能的osc光模块及其实现实时、中断业务检测的方法
CN201282528Y (zh) 一种带以太接口的视频光端机
CN206164535U (zh) 具有otdr功能的osc光模块
CN101951291A (zh) 光纤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CN206506531U (zh) 智能熔配盘以及用于熔配盘的光信号检测模块
CN209560131U (zh) 一种有源分光器以及有源分光系统
CN203608203U (zh) 一种高速电子开关型光缆保护仪
CN104468131A (zh) 一种抗恶劣环境下的高速fc光纤统一网络互联系统
CN204442379U (zh) 一种光纤线路保护设备
CN207995092U (zh) 实现光口冗余链路保护功能的光通信设备
CN208768073U (zh) 分光装置
CN202978953U (zh) 平面光波导型单纤双向四端口光组件与光收发一体模块
CN211791516U (zh) 一种在线光缆监测系统
CN106034000A (zh) 光信号传输系统、方法和光通信设备
CN103675974A (zh) 一种可同时用于合波及双向信号监控的滤波片
CN108494476A (zh) 无源自动光旁路装置及其光纤通信系统
CN206369848U (zh) 一种智能提示型光缆终端盒
CN208621793U (zh) 一种带纤光路保护模块
CN208174685U (zh) 光通信线路保护装置及系统
CN103580747B (zh) 一种高速电子开关型光缆保护仪
CN207235017U (zh) 智能布线系统
CN205015531U (zh) 智能光纤配线装置
CN206585673U (zh) 一种dvi信号两芯光纤传输器
CN202906958U (zh) 基于fpga的以太网组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