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8878U - 分解炉 - Google Patents

分解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8878U
CN209558878U CN201920042288.7U CN201920042288U CN209558878U CN 209558878 U CN209558878 U CN 209558878U CN 201920042288 U CN201920042288 U CN 201920042288U CN 209558878 U CN209558878 U CN 209558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ne
coal injection
tertiary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422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庆
申玉强
程飞
吴丽娜
沈哲
赵耀辉
王山
石丛宾
杜丽娟
李月华
李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Jinyu Dingxin C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Jinyu Dingxin C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Jinyu Dingxin C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Jinyu Dingxin C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422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8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8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8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解炉,包括炉本体,以及连通于炉本体底部的锥体,且锥体的自由端与窑尾的烟室相连通,在炉本体上设有三次风管和四级下料管,于烟室上设有五级下料管,且靠近于烟室,于锥体的周向上构造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喷煤管,且各第一喷煤管的轴线均与锥体的轴线异面垂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解炉,通过设置第一喷煤管的轴线与锥体的轴线异面垂直,可使锥体内的煤粉因反应不充分而生成部分还原气体,并通过设置三次风管和第一喷煤管之间的高度差,延长还原气体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的时间,使得两者充分反应,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以满足烟气排放要求。

Description

分解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解炉。
背景技术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分解炉是重要的预处理设备,其主要用于将碳酸盐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解炉的一端与回转窑的窑尾连接,在窑尾会排出烟气,烟气中有氮氧化物,而且,空气在高温环境下,也会发生反应从而生成一部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排出后会污染空气。
现有技术中,通过控制烧成温度对氮氧化物的生成进行调节,或者通过加大氨水量来对部分氮氧化物进行反应,这种处理方法往往会带来例如熟料质量问题、成本问题,氨逃逸增加等环保问题。
另外,由于喷入分解炉的煤粉燃烧不充分后会生成还原气体,这些还原气体可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从而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排放,但由于三次风管和四级下料管,以及第一喷煤管的位置设置不合理,使得生成的还原气体与氮氧化物的反应效果差,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效果并不明显,从而影响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分解炉,以能够提高分解炉内对氮氧化物的还原效果,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解炉,包括炉本体,以及连通于所述炉本体底部的锥体,且所述锥体的自由端与位于回转窑窑尾的烟室相连通,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炉本体上设有三次风管和四级下料管,于所述烟室上设有五级下料管,并于所述锥体的周向上构造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喷煤管,且各所述第一喷煤管的轴线均与所述锥体的轴线异面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煤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喷煤管的喷出端到所述锥体轴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
进一步的,于所述烟室上设有第二喷煤管,且所述第二喷煤管的轴线与所述回转窑的轴线共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四级下料管为设于所述炉本体上的两个,其一所述四级下料管位于所述三次风管的下方,另一所述四级下料管与所述三次风管处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的,于各所述四级下料管的出料端设有撒料箱。
进一步的,于所述炉本体上的所述三次风管的上方径向内缩形成有缩口。
进一步的,所述四级下料管和所述五级下料管的出料方向均向下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三次风管内安装有闸板阀,以构成对所述三次风管内风量的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烟室的底面朝向所述回转窑的方向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炉本体的出口处设有喷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解炉,通过设置第一喷煤管的轴线与锥体的轴线异面垂直,可使锥体内的煤粉因反应不充分而生成部分还原气体,并通过还原气体和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并通过设置三次风管和第一喷煤管之间的高度差,延长还原气体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的时间,使得两者充分反应,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以满足烟气排放要求。
(2)夹角的设置有利于煤粉的不充分燃烧,从而有利于还原气体的生成。
(3)第二喷煤管与回转窑两者的轴线共线,有利于煤粉的不充分反应,从而提高烟室内还原气体的生成,进而降低排出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4)两个四次下料管的位置,能够减少因高温对锥体的损害,提高锥体的使用寿命。
(5)撒料箱能够提高下料管内流入分解炉内的碳酸盐的均匀性。
(6)缩口的结构设有有利于炉体内气流上升加速流动,从而提高碳酸盐的分解效果。
(7)四级下料管和五级下料管向下倾斜设置,有利于碳酸钙在分解炉内的下料。
(8)烟室的底部的设置有利于回转窑窑尾的烟气进入分解炉。
(9)喷枪可向分解炉内喷出氨水,从而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达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分解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喷煤管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炉本体,101-缩口,2-三次风管,3-闸板阀,4-四级下料管,5-撒料箱,6-第一喷煤管,7-回转窑,8-烟室,9-五级下料管,10-锥体,11-喷枪,12-第二喷煤管,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分解炉,如图1中所示,该分解炉包括柱状的炉本体1,以及与炉本体1的底部相连通的锥体10,且锥体10的自由端与位于回转窑7窑尾的烟室8相连通。此处,为了便于回转窑7内的烟气流入分解炉,烟室8的底面朝向回转窑7的方向倾斜布置。
在炉本体1上设有三次风管2,该三次风管2用于将空气喷入分解炉,且为提高三次风管2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三次风管2的出风方向平行于炉本体1的横截面。另外,为了便于对三次风管2内的风量进行控制,在三次风管2内还安装有闸板阀3,该闸板阀3为现有技术中的闸板阀,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炉本体1上设有四级下料管4,碳酸盐经由四级下料管4流入炉本体1,且四级下料管4为两个,其一四级下料管4位于三次风管2的下方,另一四级下料管4与三次风管2处于同一高度。如此设置,有利于保护锥体10,防止因锥体10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而引发的损坏问题。
为了便于碳酸盐流入炉本体1,且具有较好的入料均匀性,本实施例中,四级下料管4倾斜向下布置,并在各四级下料管1的出料端设有撒料箱5,以打散碳酸钙,使其更加分散均匀的流入分解炉,从而提高碳酸钙的分解效果,该撒料箱5为现有技术中的撒料箱。
结合图1,靠近于烟室8,在锥体10的周向上构造有间隔布置的四个第一喷煤管6,用于将煤粉喷入锥体10,以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反应,此处,将第一喷煤管6设置在锥部10,其空间小,不利于煤粉的充分反应,且各第一喷煤管6的轴线均与锥体10的轴线异面垂直。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利用还原气体的生成,如图2中所示,第一喷煤管6的轴线与第一喷煤管6的喷出端到锥体10轴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α为10°~20°,且经过试验在两者夹角α为15°时的效果最佳。
如此设置,各第一喷煤管6喷出的煤粉混合效果差,进而有利于创造还原区,生成更多的还原气体。且第一喷煤管6与三次风管2之间的间距大,能够延长还原气体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的时间,使其反应更加充分。
此外,在烟室8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喷煤管12,且第二喷煤管12的轴线与回转窑7的轴线共线设置。如此设置,有利于煤粉的不充分反应,从而提高烟室8内还原气体的生成,进而降低排出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且第二喷煤管和第一喷煤管内的煤粉均由同一的尾煤管流入。
为了使分解后的氧化钙流入回转窑,本实施例中在烟室8上设有五级下料管9,且该五级下料管9也为倾斜向下布置。
基于如上描述,由回转窑7流出的烟气通过烟室8后,从锥体10向上喷腾进入炉本体1,使得锥体10内的煤粉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下发生不充分反应,从而生成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还原气体,这些还原气体可与分解炉内的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另外,继续结合图1,为了提高气流带动碳酸盐向上喷腾的效果,加速碳酸盐的分解效率,提高分解炉的产量,在于炉本体1上的三次风管2的上方径向内缩形成有缩口101。
本实施例中在锥体10处未充分燃烧的煤粉可随气流上升,当其流入到进入到炉本体1内后,因三次风管2内空气的喷出,气流中的氧气可使煤粉充分燃烧,燃烧后的烟气排出分解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显著降低。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在炉本体1的出口处设有喷枪11,该喷枪11为现有技术中的喷枪,其内输送有氨水,以将氨水以雾状的状态喷入分解炉,并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反应,从而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此外,为了提高喷枪11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喷枪11为环所述炉本体1的周向布置的四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解炉,包括炉本体(1),以及连通于所述炉本体(1)底部的锥体(10),且所述锥体(10)的自由端与位于回转窑(7)窑尾的烟室(8)相连通,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炉本体(1)上设有三次风管(2)和四级下料管(4),于所述烟室(8)上设有五级下料管(9),并于所述锥体(10)的周向上构造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喷煤管(6),且各所述第一喷煤管(6)的轴线均与所述锥体(10)的轴线异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煤管(6)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喷煤管(6)的喷出端到所述锥体(10)轴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烟室(8)上设有第二喷煤管(12),且所述第二喷煤管(12)的轴线与所述回转窑(7)的轴线共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下料管(4)为设于所述炉本体(1)上的两个,其一所述四级下料管(4)位于所述三次风管(2)的下方,另一所述四级下料管(4)与所述三次风管(2)处于同一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于各所述四级下料管(4)的出料端设有撒料箱(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炉本体(1)上的所述三次风管(2)的上方径向内缩形成有缩口(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下料管(4)和所述五级下料管(9)的出料方向均向下倾斜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三次风管(2)内安装有闸板阀(3),以构成对所述三次风管(2)内风量的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室(8)的底面朝向所述回转窑(7)的方向倾斜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炉本体(1)的出口处设有喷枪(11)。
CN201920042288.7U 2019-01-10 2019-01-10 分解炉 Active CN209558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2288.7U CN209558878U (zh) 2019-01-10 2019-01-10 分解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2288.7U CN209558878U (zh) 2019-01-10 2019-01-10 分解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8878U true CN209558878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42288.7U Active CN209558878U (zh) 2019-01-10 2019-01-10 分解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88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6823A (zh) * 2020-01-14 2020-05-15 建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分解炉
CN112595096A (zh) * 2020-12-04 2021-04-02 贵州省鑫瀚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生产用脱氮燃烧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6823A (zh) * 2020-01-14 2020-05-15 建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分解炉
CN111156823B (zh) * 2020-01-14 2020-12-18 建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分解炉
CN112595096A (zh) * 2020-12-04 2021-04-02 贵州省鑫瀚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生产用脱氮燃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9171B (zh) 具有前置流场均匀装置的多级热解耦合脱硝方法及其装置
CN209558878U (zh) 分解炉
CN205137439U (zh) 一种贫氧蒸汽低氨燃烧系统
CN106051769B (zh) 一种新型高效超低氮气体燃烧器
CN204141575U (zh) 适用于带涡流室水泥分解炉燃料分级燃烧的煤粉燃烧器喷嘴
CN105042585A (zh) 煤粉燃烧器
CN203731858U (zh) 一种新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窑尾分解炉装置
CN203024146U (zh) 高效脱硫低氮煤粉燃烧复合装置
CN207527582U (zh) 燃气空气精确分级内置烟气再循环的低氮旋流燃气燃烧器
CN103566751B (zh) 一种流化床锅炉脱硫方法及其装置
CN103007724A (zh) 循环流化床涡流式脱硝喷射器
CN109574522B (zh) 一种套筒窑燃烧系统
CN202792007U (zh) 一种回转窑交叉射流式低氮节能煤粉燃烧器
CN215196238U (zh) 一种水泥生产用脱硝装置
CN212417554U (zh) 一种燃煤锅炉高温喷氨脱硝装置
CN102322633A (zh) 煤粉纯氧卷吸燃烧器
CN202087235U (zh) 一种具有前置流场均匀装置的多级热解耦合脱硝装置
CN213513915U (zh) 一种高效含硫废液焚烧炉
CN204901753U (zh) 煤粉燃烧器
CN211012447U (zh) 分解炉
CN114811582A (zh) 一种双旋流低氮燃烧器
CN107514636B (zh) 一种悬浮焙烧炉用烧嘴及其应用
CN220103163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沸腾炉烟气脱硝系统
CN209918102U (zh) 炉内脱硝器上的喷枪装置
CN205261545U (zh) 一种新型喷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