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6685U - 美式阻尼铰链 - Google Patents

美式阻尼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6685U
CN209556685U CN201822117003.XU CN201822117003U CN209556685U CN 209556685 U CN209556685 U CN 209556685U CN 201822117003 U CN201822117003 U CN 201822117003U CN 209556685 U CN209556685 U CN 209556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hinge
american
hinge cups
pivoted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70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腾庆
吴积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LI XIANGXING PRECISION METAL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吴腾庆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吴腾庆 filed Critical 吴腾庆
Priority to CN2018221170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6685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2719 priority patent/WO202012456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6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6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美式阻尼铰链,包括铰杯组件,所述铰杯组件用于通过转臂铰接组合主体;其中,所述铰杯组件包括具有铰杯腔的铰杯、位于所述铰杯腔内的带有腔体的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的腔体移动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转臂接触,以传输所述阻尼器产生的阻尼。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阻尼器缓解铰杯组件在关门及开门时的旋转的速度,消除了铰杯组件过快的旋转速度导致门板撞击门框而产生的撞击声;且将现有技术中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的组合转化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尼器与底座的组合,避免了在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二者之一损坏时需要将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一起进行更换,减少了成本。

Description

美式阻尼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具体的涉及一种美式阻尼铰链。
背景技术
铰链又称合页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铰链可由可移动的组件构成,或者由可折叠的材料构成。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家具、橱具的使用性能以及寿命。然而,现有的铰链,尤其是美式铰链,其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在关门时极易发生门与门框的碰撞,造成噪音污染,影响用户的体验感。为了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享受又出现了阻尼铰链,其特点是在柜门关闭时带来缓冲功能,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柜门关闭时与柜体碰撞发出的噪音。但是,现有的美式阻尼铰链结构也大都较为复杂,组件较多,装配工艺复杂,亟需进一步改进。
且现有技术中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在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二者之一损坏时需要将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一起进行更换,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美式阻尼铰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美式阻尼铰链,包括:
铰杯组件,用于通过转臂铰接组合主体;
其中,所述铰杯组件包括具有铰杯腔的铰杯、位于所述铰杯腔内的带有腔体的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的腔体移动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转臂接触,以传输所述阻尼器产生的阻尼至铰杯。
进一步地,所述铰杯腔的腔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块。
进一步地,所述铰杯腔的腔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块,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块相适配的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壳体与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可在所述阻尼器壳体内活动,所述阻尼器壳体包括与所述转臂接触的第一侧壁、与所述铰杯腔的第三卡块接触的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设有活塞杆的一端靠近所述铰杯腔的腔体的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中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包括板本体以及相对于所述板本体向下弯折的连接臂;
其中,所述铰杯组件靠近转臂一侧的内侧壁设有二个第一圆孔,所述转臂的第一端部伸入铰杯腔内并通过轴销穿过二个第一圆孔相铆接,转臂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三偏心钉与顶板的与连接臂的外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转臂的两侧还各设有一根扭簧,且所述扭簧的一端位于所述铰杯腔内,其另一端分别压接在所述转臂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转臂的第二端部两侧还各形成有向下凸出的扣条,且所述顶板的连接臂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扣条相适配的扣槽。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中板通过第一偏心钉活动连接形成板组合体,且所述板组合体通过第二偏心钉与所述顶板活动相连,所述顶板的连接臂通过第三偏心钉与所述转臂的第二端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扭簧的外部套设有塑料套。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对铰杯组件进行改进,通过阻尼器缓解铰杯组件在关门及开门时的旋转的速度,消除了铰杯组件过快的旋转速度导致门板撞击门框而产生的撞击声;且将现有技术中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的组合转化成本发明实施例中阻尼器与底座的组合,避免了在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二者之一损坏时需要将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一起进行更换,减少了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调整所述第一偏心钉、第二偏心钉以及第三偏心钉即可分别实现对门板与门框的对齐、门缝大小以及门板各方向的调整,整个调整过程快捷高效,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开合灵活柔顺、静音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的铰杯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的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及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关闭动作的剖面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的组合主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的底板与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打开动作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美式阻尼较链,包括可用于固定在家具、橱具的门板上的铰杯组件1以及可用于固定在家具、橱具的门杠上的组合主体2,且所述铰杯组件1与所述组合主体2通过转臂22铰接。所述铰杯组件 1包括具有铰杯腔10的铰杯11、位于所述铰杯腔10内的带有腔体133的底座 13以及设置于底座13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13的腔体133移动的阻尼器12。所述铰杯腔10具有内侧壁113以及靠近所述转臂的内尾壁116。所述阻尼器12 包括阻尼器壳体122以及设置于所述阻尼器壳体122的头部并收缩至所述阻尼器壳体122内的活塞杆121。所述阻尼器12设有活塞杆121的头部一端靠近所述内侧壁113,所述铰杯腔10的腔体的内侧壁113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112,且所述底座13上设有与所述卡槽112相适配的第一卡块131,所述第一卡块131 穿过所述卡槽112将所述底座13位于所述铰杯腔10内。所述铰杯腔10的腔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块114,且所述底座1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块114相适配的卡扣132,所述第二卡块114设于所述底座13的相对卡扣132的两侧,用于将所述底座13加固于所述铰杯腔10内。所述活塞杆121的头部靠近所述内侧壁113的卡槽112,所述阻尼器12包括与所述转臂22接触的第一侧壁1221、与所述铰杯腔10的第三卡块115接触的第二侧壁1222,所述第三卡块115及所述底座113用以防止所述阻尼器12在使用过程中错位或脱离所述铰杯腔10。
示例性的,所述阻尼器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底座13的腔体133内,并可在所述腔体133内移动,从而使得当所述阻尼器12受到外力作用时,阻尼器 12的头部抵靠所述铰杯腔10的内侧壁113;此时,阻尼器12的活塞杆121由阻尼器壳体122的内部向内侧壁113移动,将阻尼传输到内侧壁113上。而当外力逐渐减小或消除时,所述活塞杆121会随之复位,所述活塞杆121由阻尼器壳体122向内尾壁116移动,在复位过程中,所述阻尼器壳体122的第一侧壁1221与所述转臂22的第一端部的中间部位222慢慢分离,阻尼壳体112受到所述活塞杆121的复位弹力作用向第三卡块115处移动。复位的状态为:所述阻尼器壳体122的第二侧壁1222抵在所述第三卡块115靠近内侧壁113的一侧,并且第一侧壁1221抵住所述转臂22的第一端部的中间部位222。
所述组合主体2包括顶板21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顶板21下方的中板24 和底板25,其中,所述顶板21的截面大致呈L型,包括板本体256以及相对于所述板本体256向下弯折的连接壁213,所述底板25的截面大致呈凹形,其上、下两侧各设置有相对于所述顶板21方向凸起、并相对于所述底板25的中心稍微弯曲的扣块221,所述中板24设置于所述底板25的所述扣块221之间,并通过第一偏心钉26将二者铆接,从而使得在扭动所述第一偏心钉26时,可以起到上、下调节门板与门框的对齐。
示例性的,所述中板24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52,所述底板25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42,将所述第一偏心钉26的第一凸块261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252,并使所述第一偏心钉26的第二凸块262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242,将所述中板 24与所述底板25铆接形成的板组合体456,并将所述板组合体456置入所述顶板21的腹中/下方。
所述板组合体456通过第二偏心钉27将所述板组合体456中的中板24与所述顶板21铆接在一起。示例性的,所述中板24设有第三安装孔212,所述顶板21设有第四安装孔241,所述所述第二偏心钉27的第一凸块271插入所述中板24的第三安装孔212中,使得第二偏心钉27的第三凸块272穿过所述顶板21上的第四安装孔241,从而将所述顶板21与所述中板24铆接。可使得在扭动所述第二偏心钉27时,可实现对门缝大小的调节。示例性的,所述顶板 21上与所述第一偏心钉26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有一通孔214,以便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直接从所述顶板21的通孔214上方扭动所述第一偏心钉26。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铰杯组件1和组合主体2通过转臂22铆接。具体地,所述铰杯组件1靠近转臂22一侧的内侧壁113设有二个圆孔111,所述转臂22 的第一端部伸入铰杯腔10内并通过轴销15穿过二个圆孔111相铆接,转臂22 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五安装孔223,所述顶板21的连接壁213设有第六安装孔 212,将所述第三偏心钉23的第五凸块231穿过第五安装孔223,使得所述第六凸块232插入所述第六安装孔212中,将所述连接壁213与所述顶板21铆接,使得所述转臂22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连接壁213的外侧相连。
示例性的,所述转臂22的第二端部两侧还各形成有一向下凸出的扣条221,所述顶板21的连接臂213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扣条221相适配的扣槽211,从而使得在扭转所述第三偏心钉23时,整个转臂22可随着所述扣条221在所述扣槽211移动,进而实现灵活调整门板的覆盖。所述美式阻尼铰链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臂22左、右两侧的两根扭簧14,该两根扭簧14的一端位于所述铰杯腔10内,其另一端分别压接在所述转臂22的二耳部225,进而实现在固定所述扭簧14的同时,还可使得所述铰杯组件1具有关门闭合力。示例性的,每根扭簧14上还各套设有一根塑料套16,以防止扭簧14在使用过程中扭曲变形,增强扭簧14的耐用性。
打开动作说明,如图7所示,当铰杯组件1向关闭方向旋转时,带动扭簧 14向反方向运动,扭簧14的压迫力带动转臂22以铰杯的二圆孔111为轴心(即轴销15的位置)向铰杯组件1旋转。此时,转臂22的第二端部的中间部位222 通过阻尼器壳体122的第二侧壁1222给阻尼器12压力,同时安装在底座13 的腔体133内的阻尼器12以活塞杆121顶端平面为支撑,使阻尼器12的阻力通过活塞杆121的头部传力到铰杯腔10的内侧壁113上,减缓阻尼器12的移动速度,同时阻尼器壳体122减缓的移动速度通过内侧壁113的阻尼使铰杯组件1转动速度减缓,使门板缓慢柔和地关闭,消除门板与门柜的撞击声。
关闭动作说明,如图10所示,此铰杯组件1向打开方向旋转时,转臂22 以铰杯11的二圆孔111为轴心向外方向旋转,阻尼器壳体122的第一侧壁1221 与转臂22的第二端部的中间部位222慢慢分离,同时阻尼器12向内侧壁113 方向移动,当铰杯组件1打开完毕后,该美式阻尼铰链回复到关闭动作前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美式阻尼铰链对铰杯组件1进行改进,通过阻尼器12缓解铰杯组件1在关门及开门时的旋转的速度,消除了铰杯组件1过快的旋转速度导致门板撞击门框而产生的撞击声;且将现有技术中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的组合转化成本发明实施例中阻尼器与底座的组合,避免了在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二者之一损坏时需要将阻尼器与阻尼器盖板一起进行更换,减少了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美式阻尼铰链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调整所述第一偏心钉26、第二偏心钉27以及第三偏心钉23即可分别实现对门板与门框的对齐、门缝大小以及门板各方向的调整,整个调整过程快捷高效,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开合灵活柔顺、静音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高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杯组件,用于通过转臂铰接组合主体;
其中,所述铰杯组件包括:具有铰杯腔的铰杯、位于所述铰杯腔内的带有腔体的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的腔体移动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转臂接触,以传输所述阻尼器产生的阻尼至所述铰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杯腔的腔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杯腔的腔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块,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块相适配的卡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壳体与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可在所述阻尼器壳体内活动,所述阻尼器壳体包括与所述转臂接触的第一侧壁、与所述铰杯腔的第三卡块接触的第二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设有活塞杆的一端靠近所述铰杯腔的腔体的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中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包括板本体以及相对于所述板本体向下弯折的连接臂;
其中,所述铰杯组件靠近转臂一侧的内侧壁设有二个第一圆孔,所述转臂的第一端部伸入铰杯腔内并通过轴销穿过二个第一圆孔相铆接,转臂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三偏心钉与顶板的与连接臂的外侧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的两侧还各设有一根扭簧,且所述扭簧的一端位于所述铰杯腔内,其另一端分别压接在所述转臂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的第二端部两侧还各形成有向下凸出的扣条,且所述顶板的连接臂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扣条相适配的扣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中板通过第一偏心钉活动连接形成板组合体,且所述板组合体通过第二偏心钉与所述顶板活动相连,所述顶板的连接臂通过第三偏心钉与所述转臂的第二端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美式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的外部套设有塑料套。
CN201822117003.XU 2018-12-17 2018-12-17 美式阻尼铰链 Active CN209556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7003.XU CN209556685U (zh) 2018-12-17 2018-12-17 美式阻尼铰链
PCT/CN2018/122719 WO2020124567A1 (zh) 2018-12-17 2018-12-21 铰杯组件及美式阻尼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7003.XU CN209556685U (zh) 2018-12-17 2018-12-17 美式阻尼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6685U true CN209556685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7003.XU Active CN209556685U (zh) 2018-12-17 2018-12-17 美式阻尼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66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8046A (zh) * 2018-12-17 2019-03-29 广东金利祥兴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美式阻尼铰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8046A (zh) * 2018-12-17 2019-03-29 广东金利祥兴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美式阻尼铰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4290B2 (en) Door hinge device with fulcrum at variable position
WO2018149156A1 (zh) 一种美式阻尼液压铰链
CN108798335A (zh) 一种阻尼铰链
CN204606804U (zh) 一种具有缓冲装置的垃圾桶
CN209556685U (zh) 美式阻尼铰链
CN109667507A (zh) 一种双向阻尼铰链、门体结构及家用电器
CN212201754U (zh) 翻盖结构和柜子
CN209324186U (zh) 一种阻尼铰链
CN105525819B (zh) 家具上翻装置的作用力调节机构
CN109538046A (zh) 美式阻尼铰链
CN206477720U (zh) 一种美式阻尼液压铰链
CN206477719U (zh) 一种美式液压铰链
CN210685670U (zh) 阻尼铰链及门体开合结构
CN209908204U (zh) 一种自动启闭的上翻门缓冲铰链
CN108505858A (zh) 一种缓冲铰链
CN107989497B (zh) 一种大盖位家具铰链
CN207163063U (zh) 一种新型可多角度悬停冷柜铰链
WO2023169078A1 (zh) 一种自缓冲五金铰链
CN201649926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铰链
CN201649945U (zh) 家具铰链
CN211397105U (zh) 大开门缓冲铰链
CN201424879Y (zh) 一种阻尼铰链
CN211923891U (zh) 一种开启角度可调式铰链
CN209509843U (zh) 一种家具链接的可拆装外置阻尼器结构
CN210178158U (zh) 一种上翻门铰链用的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8

Address after: 526105 Yongli Industrial Park, Jinli Town, Gaoyao District,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Wu Tengqing Factory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NLI XIANGXING PRECISION METAL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6100 7 village, Zhongjiang village, Jinli Town, West Gaoyao, Zhaoqing,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Wu Te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