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6287U - 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6287U
CN209556287U CN201822016142.3U CN201822016142U CN209556287U CN 209556287 U CN209556287 U CN 209556287U CN 201822016142 U CN201822016142 U CN 201822016142U CN 209556287 U CN209556287 U CN 209556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trapezoid
shaped trench
building
structur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161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望社
李蒙
沈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eng Zhuochu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eng Zhuochu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eng Zhuochu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eng Zhuochu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161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6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6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62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所述建筑地下空间至少一面外墙外侧设有梯形沟,梯形沟底部靠近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截水沟,且所述建筑外墙开有窗户。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中,建筑地下空间外墙外侧设有梯形沟,且外墙开有窗户,能够自然通风、采光,而且梯形沟开口宽度大,一侧为倾斜的斜坡,阳光能够通过窗户照进室内,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好;同时将节约一定的建筑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运行费用,改善地下空间的室内环境,提高其使用价值,促进建筑向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

Description

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展步伐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矛盾愈加突出,大力开发并利用好地下空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新建建筑项目基本上都或多或少设计有为数不等的地下层,但绝大多数建筑地下空间都未采取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计措施,以致于其室内环境不尽于人意,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都较差(几乎无法自然采光),影响建筑品质的提升和地下空间的合理使用,更不符合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创新建筑地下空间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解决现有建筑设计中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条件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所述建筑地下空间至少一面外墙外侧设有梯形沟,梯形沟底部靠近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截水沟,且所述外墙开有窗户。
其中,梯形沟底部平面低于建筑地下空间最底层地面平面。
其中,梯形沟底部宽度大于1m,梯形沟的斜面与地面夹角为30°~60°。
其中,所述梯形沟下方还设有与梯形沟连通的矩形沟,所述矩形沟与建筑地下空间外墙相对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二截水沟,所述矩形沟顶部设有格栅或拉网。
其中,所述矩形沟顶部高于所述梯形沟底部,矩形沟底部平面低于建筑地下空间最底层地面平面。
其中,矩形沟底部宽度大于1.2m,梯形沟的斜面与地面夹角为30°~60°。
其中,矩形沟底部及及侧壁表面形成有反光材料层。
其中,所述梯形沟的斜面上形成有绿化带。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中在建筑地下空间外墙外侧设有梯形沟,且外墙开有窗户,能够自然通风和采光,而且梯形沟开口宽度大,一侧为倾斜的斜坡,阳光能够通过窗户照进室内,这样不但可以节约一定的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运行费用,还可以改善地下空间室内环境,提高其使用价值,促进建筑向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相对两个外墙外侧均设置梯形沟)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相对两个外墙外侧均设置梯形沟和矩形沟)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如图1和2所示,建筑地下空间1至少一面外墙外侧设有梯形沟2,梯形沟2底部靠近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截水沟4,且外墙开有窗户。第一截水沟4用于在雨天挡住梯形沟2的斜坡上流下来的水,并起到排水作用。由于建筑地下空间1的外墙外侧设有梯形沟2,外墙开有窗户,能够实现自然通风,而且梯形沟2开口大,一侧为倾斜的斜坡,阳光能够通过窗户照进室内,自然采光效果好;同时将节约一定的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运行费用,改善地下空间室内环境,提高其使用价值,促进建筑向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
为了防止积水流入建筑地下空间1最底层的屋内,梯形沟2底部平面低于建筑地下空间1最底层地面平面,高度差H1为400mm~500mm。
梯形沟2底部宽度W1大于1m,其斜面与地面夹角为30°~60°。这样保证底部有足够的宽度,建筑地下空间1最底层的人开窗后不会感到压抑,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由于梯形沟2的开口宽度较大,即图1中W1+W2较大,要占用较大的地面面积,在建筑地下空间1只有一层时,即地下深度较浅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很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的效果,梯形沟2的占地面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合理的利用了地面面积。若建筑地下空间1有两层以上时,W1+W2会更大,梯形沟2的开口要向外延伸更宽,地面面积占用太大,减小了地面活动面积。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自然通风采光效果,又不太大占用地面活动面积,如图3~5所示,在梯形沟2下方还设有与梯形沟2连通的矩形沟5,矩形沟5与建筑地下空间1外墙相对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二截水沟6,用于排水,矩形沟5顶部设有格栅7或拉网,格栅7或拉网防止人掉落矩形沟5。采用矩形沟5与梯形沟2结合的方式,既减小了地面活动面积的占用,又能达到较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当然,梯形沟2的深度不一定只有地下一层楼的高度,可根据建筑周围可使用面积的大小来决定,当建筑周围可使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梯形沟2的深度可以地下一层半甚至两层。本实施例中,梯形沟2的底部宽度大于矩形沟5的宽度,宽度差W3为600mm,便于工人清理第一截水沟4以及在斜坡底部进行种植的相关操作。
矩形沟5顶部高于梯形沟2底部,高度差H3为300mm~400mm,使得梯形沟2的斜坡流下来的水尽量都从第一截水沟4排走,减小第二截水沟6的排水压力。矩形沟5底部平面低于建筑地下空间1最底层地面平面,高度差H2为400mm~500mm,防止水流入建筑地下空间1最底层的屋内。
矩形沟5底部宽度大于1.2m,梯形沟2的斜面与地面夹角为30°~60°,1.2m以上的宽度不会让位于梯形沟2下方的地下层的人产生较大的压抑感,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矩形沟5底部及侧壁表面形成有反光材料层,以达到更好的自然采光效果。反光材料层可以是浅色系的外墙漆或浅色耐污染的装饰层,如:浅色系的地砖或墙砖。
本实施例中,梯形沟2的斜面上形成有绿化带,保证了建筑周围足够的绿化面积,提供了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如图2和4所示,可以是建筑地下空间1两个相对的外墙两侧均设有梯形沟2或梯形沟2结合矩形沟5组合的结构,这样两面通风和采光,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地下空间至少一面外墙外侧设有梯形沟,梯形沟底部靠近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截水沟,且所述外墙开有窗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梯形沟底部平面低于建筑地下空间最底层地面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梯形沟底部宽度大于1m,梯形沟的斜面与地面夹角为30°~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沟下方还设有与梯形沟连通的矩形沟,所述矩形沟与建筑地下空间外墙相对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二截水沟,所述矩形沟顶部设有格栅或拉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沟顶部高于所述梯形沟底部,矩形沟底部平面低于建筑地下空间最底层地面平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矩形沟底部宽度大于1.2m,梯形沟的斜面与地面夹角为30°~6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矩形沟底部及侧壁表面形成有反光材料层。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沟的斜面上形成有绿化带。
CN201822016142.3U 2018-12-03 2018-12-03 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56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6142.3U CN209556287U (zh) 2018-12-03 2018-12-03 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6142.3U CN209556287U (zh) 2018-12-03 2018-12-03 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6287U true CN209556287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1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1614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56287U (zh) 2018-12-03 2018-12-03 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6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2848B2 (ja) 家屋建物構造
CN106013223B (zh) 椭圆形断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207813108U (zh) 一种雨水花园
CN209556287U (zh) 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CN106013222B (zh) 三圆形断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210164152U (zh) 一种绿色节能屋面结构
CN109403586A (zh) 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结构体系
CN207144128U (zh) 淋浴间快速排水结构
CN206646766U (zh) 用于地下空间非独立出地面新风井结构
CN206916790U (zh) 一种无裂缝、无渗漏超大面积地下室地坪的结构
CN106013938B (zh) 地上地下城市交通与管网综合体
CN203478493U (zh) 地下室自然通风结构
CN205314612U (zh) 一种交叠三拼合院式别墅
CN205711787U (zh)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复合预制箱涵
CN205077513U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通道共建敞口式结构
CN209636875U (zh) 地下室地下水再利用抗浮系统
CN110485374A (zh) 一种生态砖及河道护坡结构
CN207295362U (zh) 一种新型透水蓄水植草生态砖
CN108756301A (zh) 叠加式空中别墅
CN219411536U (zh) 一种屋面广场隐藏式排水排气结构
CN109339221A (zh) 一种预制阳台结构及其建筑
CN221118524U (zh) 绿色生态护坡构件
CN217869766U (zh) 快速铺路板
CN214195716U (zh) 环形建筑中心向地下延伸建筑结构
CN218844137U (zh) 一种内开入户门的防水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