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6001U -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6001U
CN209556001U CN201822247836.8U CN201822247836U CN209556001U CN 209556001 U CN209556001 U CN 209556001U CN 201822247836 U CN201822247836 U CN 201822247836U CN 209556001 U CN209556001 U CN 209556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pile
shake
acceleration transducer
damag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78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王珣
蒋关鲁
李刚
伏坤
袁焦
徐鹏
潘兆马
田鸿程
杨学锋
姚书琴
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to CN2018222478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6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6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6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属于土木工程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振动台、激励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振动台上设置有稳定土体区域和坡体区域,所述坡体区域内沿垂直方向埋设有被测结构物,所述被测结构物为抗滑桩的比例模型,在被测结构物表面沿被测结构物的轴向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实现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无损检测,检测不会对结构本身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特别涉及抗滑桩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关于桥隧结构、建筑结构等的损伤检测工作,如既有专利:文献1:专利《桥梁混凝土结构损伤探测装置》(CN205861566U,万宇通),文献2:专利《钢框架结构突变损伤的识别方法及系统》(CN 104458173 A,吴毅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出现了许多关于岩土支挡结构变形预警的研究,如既有专利:文献1:专利《抗滑桩变形自动预警装置》(CN205224126U,姚裕春),文献2:专利《基于地下水位与位移监测的边坡动态稳定性系数测定方法》(CN104406623B,贺可强),但是针对其损伤检测的研究鲜有报道。
地震荷载将对岩土支挡结构的稳定性、位移及结构损伤产生影响,其中后者尤为重要。结构损伤将影响抗滑桩等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而导致整个支挡结构产生位移,甚至失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测定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测试方法。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参照实际工况,在模拟坡体内设置被测结构物,在被测结构物上设置至少两个加速度传感器;
2)对被测结构物施加激励荷载,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初始固有频率;
3)对被测结构物施加模拟地震荷载,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固有频率值;
4)对比步骤3)所测得的固有频率与步骤2)所测得的初始固有频率,若不同则判定被测结构出现损伤。
所述步骤4)中,若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判断为不同。
所述步骤1)中,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被测结构物不同的部位。
所述步骤1)中,加速度传感器至少为3个,沿直线设置于被测结构物不同的部位;
所述步骤4)为:对比步骤3)所测得的固有频率与步骤2)所测得的初始固有频率,若不符则判定被测结构出现损伤;若有损伤,对比加速度测试时程曲线,若相邻两个加速度时程信号出现相位差,则认为损伤位置在二者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5):改变激励荷载和模拟地震荷载的数值,然后返回步骤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包括振动台、激励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振动台上设置有稳定土体区域和坡体区域,所述坡体区域内沿垂直方向埋设有被测结构物,所述被测结构物为抗滑桩的比例模型,在被测结构物表面沿被测结构物的轴向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
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模拟;损伤分析方法简单、高效、方便、可操作性强;损伤分析方法可准确判定是否损伤并捕捉损伤位置;该方法实现了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无损检测,检测不会对结构本身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振动台模型正视图。
图2为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振动台模型俯视图。
图3为图1的振动台模型左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1-振动台;2-数据采集系统;3-抗滑桩;4-加速度传感器;5-稳定土体;6-不稳定土体(坡体);7-激励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振动台模型系统,包括激励装置7、数据采集系统2、振动台1、抗滑桩模型、加速度传感器4。
进一步,所述振动台1工作频率0.4Hz~15Hz,加载波形可为简谐波、地震波。
进一步,所述抗滑桩模型各物理量满足如下相似比:长度l的比例Cl=n;密度ρ的比例Cρ=1;加速度a的比例Ca=1;粘聚力c的比例Cc=n;内摩擦角的比例弹性模量E的比例CE=n;时间t的比例Ct=n0.5;频率ω的比例Cω=n-0.5;应力σ的比例Cσ=1。
进一步,所述抗滑桩模型由抗滑桩3、稳定土层5、不稳定土层组成6。
进一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为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抗滑桩震后损伤的振动台模型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振动台模型箱内填筑抗滑桩模型并布置加速度传感器4;
②对抗滑桩模型施加激励荷载,同时采用数据采集系统2进行数据采集;
③通过计算机对采集数据进行频谱分析;
④通过自振频率判断抗滑桩3是否发生损伤;
⑤若发生损伤,通过加速度传感器4测试信号判断损伤位置。
进一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4布置在抗滑桩上3。
进一步,所述对抗滑桩模型施加激励荷载,同时采用数据采集系统2进行数据采集的具体步骤如下:
a)先对初始无损的抗滑桩模型施加激励荷载,采用数据采集系统2进行数据采集。
b)对抗滑桩模型施加0.1g的地震荷载,再次对抗滑桩模型施加激励荷载,同时采用数据采集系统2进行数据采集。
c)增大地震荷载强度分别为0.2g,0.3g……,并重复步骤b)。
进一步,步骤③,通过计算机对采集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具体包括:采用傅里叶变换,将采集到的激励荷载下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转为频域曲线,得到初始无损状态以及各地震荷载作用后抗滑桩3的固有频率值。
进一步,步骤④,通过自振频率判断抗滑桩3是否发生损伤,具体包括:对比初始无损状态与地震荷载作用后抗滑桩3的固有频率值,若两者不相等,则认为抗滑桩3出现损伤。
进一步,步骤⑤,若发生损伤,通过加速度传感器4测试信号判断损伤位置。具体包括:对比加速度测试时程曲线,若相邻两个加速度时程信号出现相位差,则认为损伤位置在其间。
测试传感器主要为加速度传感器,同时其沿测试结构物高度方向均匀布置。实验前对测试结构施加第一次激励荷载,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得到测试结构不同部位处的初始固有频率值ω1-0、ω2-0、ω3-0、...、ωj-0;通过振动台对测试结构物施加地震荷载,加载完成后对测试结构施加第二次激励荷载,得到此时各部位的固有频率值ω1-1、ω2-1、ω3-1、...、ωj-1;若加载前后同一位置处的固有频率值未发生变化,则此处完好,若加载后的固有频率不等于初始固有频率,则结构发生损伤。此时检查施加地震荷载时所有加速度传感器测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若相邻两个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时程曲线存在相位差,则证明此处出现损伤。

Claims (2)

1.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台、激励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振动台上设置有稳定土体区域和坡体区域,所述坡体区域内沿垂直方向埋设有被测结构物,所述被测结构物为抗滑桩的比例模型,在被测结构物表面沿被测结构物的轴向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连接。
CN201822247836.8U 2018-12-29 2018-12-29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 Active CN209556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7836.8U CN209556001U (zh) 2018-12-29 2018-12-29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7836.8U CN209556001U (zh) 2018-12-29 2018-12-29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6001U true CN209556001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4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7836.8U Active CN209556001U (zh) 2018-12-29 2018-12-29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60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3261A (zh) * 2018-12-29 2019-04-19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3261A (zh) * 2018-12-29 2019-04-19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elal et 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oncrete: A review of methods
Carpinteri et al. Critical defect size distributions in concrete structures detected by the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Huang et al. HHT-based bridge structural health-monitoring method
US7088115B1 (e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patial locations of defects
CN103076394B (zh) 基于振动识别频率和振型综合的海洋平台安全评定的方法
CN102183226B (zh)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锚杆无损检测方法
CN103335747B (zh)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智能检测方法
WO2022267281A1 (zh) 一种路基服役性能的健康诊断装置与方法
CN102759487B (zh) 基于局部刚度法的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Wang et al.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using local damage factor
CN101266190A (zh) 正常交通流下斜拉桥模态参数测定装置及方法
CN110045026A (zh) 利用声发射技术识别岩石裂缝起裂应力的方法
CN209556001U (zh)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系统
CN110057918B (zh) 强噪声背景下的复合材料损伤定量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388210B (zh) 基于临时钢斜撑的斜拉索损伤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9653261A (zh) 抗滑桩震后损伤测试方法和系统
JP3054709B2 (ja) 地山損傷度測定方法
CN207336227U (zh) 一种可测量试件弹性极限的单轴压缩试验装置
CN112798474A (zh) 一种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的方法及装置
CN207794158U (zh) 一种基于震动响应的桩基检测设备
CN111678990A (zh) 基于固有频率的超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量方法
CN204435440U (zh) 运营铁路路基旁侧钻孔桩基检测结构
CN112012254B (zh) 基于卸载点法的桩基综合检测方法
CN111042215A (zh) 一种既有建筑物基桩质量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11042216A (zh) 一种既有建筑物基桩完整性与承载特性的综合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