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6600U -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6600U
CN209546600U CN201920142205.1U CN201920142205U CN209546600U CN 209546600 U CN209546600 U CN 209546600U CN 201920142205 U CN201920142205 U CN 201920142205U CN 209546600 U CN209546600 U CN 209546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e
case
honey
beehiv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22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永刚
陈超
王杰
吕焕明
田慧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zhong Pastoral Shengshi Agrofore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zhong Pastoral Shengshi Agrofore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zhong Pastoral Shengshi Agrofore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zhong Pastoral Shengshi Agrofore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22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6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6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660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包括蜂箱本体,蜂箱本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箱底、巢箱、继箱Ⅰ、继箱Ⅱ及箱盖组成,所述巢箱与继箱Ⅰ设有隔王网,继箱Ⅱ与箱盖之间设有纱网;该中蜂组合蜂箱,箱底用于控制蜜蜂出入、预防天敌的偷袭,并对蜜蜂进行杀菌,巢箱用于蜜蜂的繁殖,继箱Ⅰ用于储蜜,继箱Ⅱ使蜂蜜进一步老熟,按蜂群生理特性形成上部储蜜、下部产卵的天然本性,根据群势及蜜源情况适时添加继箱Ⅰ、继箱Ⅱ,从而实现中蜂的产卵繁殖与生产储蜜分区,有利于简化人力,提高蜂蜜成熟度和出蜜量,年提高出蜜量50%,蜂蜜的波美度达到42度以上,达到优质蜂蜜标准(GB14963);同时节约蜂箱制作成本10%。

Description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背景技术
蜂箱在蜜蜂饲养中占有极其重要作用。蜂蜜分为“土蜂”(即中华蜂,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蜂”(简称意蜂)。我国现阶段所用中蜂蜂箱主要有“固巢木桶式”和“意蜂代用箱”。“固巢木桶式”是山区农户沿用原始传统懒养模式,利用圆形树桩形成的空腔,将树桩空腔两端封闭而制得,中华蜂在“固巢木桶式”建成“球形”结构的蜂巢,取蜜方式沿用“毁巢取蜜”法:将“蜜巢”从蜂房割出,采用压榨“蜜巢”的方法挤出蜂蜜而制得“土蜂蜜”,这种“土蜂蜜”在原生态自然条件下一年只能采集一次,蜂蜜成熟度高,粘稠含水量低,但蜜内杂质较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固巢木桶式”属淘汰箱型。新式“意蜂代用箱”在中蜂养殖中的运用,较“固巢木桶式”饲养前进了一大步,能人为有效控制蜂群生产状况,适时分蜂,适时取蜜,且取蜜不破坏仔脾,产蜜量也有所提高。目前主要有意标箱、中标箱、高仄箱、沅陵箱、中一箱、从化箱、GN箱等。这些箱型除GN箱外,其他箱型在箱体及巢框尺寸方面同意标箱箱体及巢框尺寸大同小异,没有根本差别,属意标箱范畴;又因意标箱具备社会化大生产条件,因而其他箱型逐渐被意标箱大量取代。我国目前“意蜂代用箱”饲养的中蜂蜂群总数之中,其90%以上就是采用的意标箱。而意标箱是按意蜂生理特性设计的,巢脾面积大,巢脾宽度大,无法使中蜂蜂团形成“球形”结构,箱下部没有中蜂繁衍必备的自由空间,无法满足中蜂蜂群有效通风、排湿、散热、防闷的要求,使中蜂应激反应加剧,导致中蜂蜂群不耐大群、易患病、易飞逃、产蜜量不太高且蜜质含水量大,不适合、不利于中蜂蜂群健康高效养殖。GN箱属小框箱范畴,在设计中大胆的压缩了中蜂巢框宽度,虽大大迎合了中蜂生理特性,能实现中蜂培育强群、大幅度提高产蜜量的生产趋势,然巢框高度限制在15CM范围内,需要人为每三天调整一次巢脾位置,增加了蜂农的工作量,加之配套养殖管理技术要求高,不利于中蜂养殖普及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意蜂代用箱”是蜜蜂利用通用意蜂长方体蜂箱中的人工蜂片筑蜂巢,采集蜂蜜时,随时取出巢框,将蜂巢上的蜡盖用刀割去,进行离心分离而得到蜂蜜,一年能够多次采集蜂蜜,提高了蜂蜜产量;但该方法多次破坏蜂巢,加速了蜂的应激反应,出现蜂集体逃离现象,加之此方法伤害了蜂巢,不利于蜂的产卵和繁育,影响了的采蜜量,加之“中蜂意养箱蜜”在蜂巢中陈酿时间较短,水分含量高,需要对蜂蜜进行浓缩加工,导致中蜂蜂蜜品质差。另外,中蜂体型弱小,常出现意蜂、马蜂等大型蜂进入蜂箱的偷袭,以及蜂王的逃离现象发生,现有蜂巢入口无法控制,导致蜂农工作量较大,工作难度高,采蜜量少等技术问题,影响蜂农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减少蜂农工作量,采蜜量大的一种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本实用新型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包括蜂箱本体,蜂箱本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箱底、巢箱、继箱Ⅰ、继箱Ⅱ及箱盖组成,所述巢箱与继箱Ⅰ设有隔王网,继箱Ⅱ与箱盖之间设有纱网;所述箱底包括框体Ⅰ、杀菌池和进蜂门,所述框体Ⅰ内设有杀菌池,杀菌池内设有杀菌料,杀菌池的外表面设有进蜂口和拉手,所述进蜂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拉手两侧;所述巢箱包括框体Ⅲ、环状凸檐Ⅰ及巢框,所述框体Ⅲ内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内放置有巢框,所述巢框分别与框体Ⅲ内腔、环状凹槽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环状凸檐Ⅰ设置在框体Ⅲ的外侧面上,且环状凸檐Ⅰ超出框体Ⅲ下延4-5cm,所述巢框由上梁、下梁及侧梁围合而成,巢框中固定设置有4根巢框线,且位于第一根的巢框线与上梁之间的空腔中布设有引导础;所述箱盖包括框体Ⅱ、环状凸檐Ⅱ、通风窗及防水檐,所述防水檐设置在箱盖顶端,所述框体Ⅱ外侧面上设置有一环状凸檐Ⅱ,且环状凸檐Ⅱ超出框体Ⅱ下延4-5cm,所述通风窗为两个,分别固定在箱盖左、右两端,所述的通风窗由通风窗底板和通风窗盖板组成,通风窗底板固定安装在箱盖的洞口上,通风窗盖板通过中心轴活动安装在通风窗底板上,通风窗底板上设置了若干个的由筛网覆盖的风口,所述通风窗盖板还设置了若干个封叶。
优选地,所述进蜂门包括进蜂门底板,所述进蜂门包括进蜂门底板,所述进蜂门底板上盖设有进蜂门盖板,所述进蜂门底板上设有开口,进蜂门盖板上设有蜜蜂出入口、工蜂出入口及通风口,进蜂门盖板的中部还活动设置有转轴。
优选地,所述隔王网由边框、支撑肋条和隔王条组成,支撑肋条呈“十”字结构固定安装在边框中,多个隔王条贯穿边框、支撑肋条呈直条栅栏结构。
优选地,所述纱网为20-40目的尼龙网。
优选地,所述箱底、巢箱、继箱Ⅰ、继箱Ⅱ及箱盖的中心轴线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杀菌料为多个木块,木块由含量0.2-0.3%的苦参碱溶液浸泡而成。
优选地,所述防水檐为四边斜坡的“斗笠”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1、该中蜂组合蜂箱,箱底用于控制蜜蜂出入、预防天敌的偷袭,并对蜜蜂进行杀菌,巢箱用于蜜蜂的繁殖,继箱Ⅰ用于储蜜,继箱Ⅱ使蜂蜜进一步老熟,按蜂群生理特性形成上部储蜜、下部产卵的天然本性,根据群势及蜜源情况适时添加继箱Ⅰ、继箱Ⅱ,从而实现中蜂的产卵繁殖与生产储蜜分区,有利于简化人力,提高蜂蜜成熟度和出蜜量,年提高出蜜量50%,蜂蜜的波美度达到42度以上,达到优质蜂蜜标准(GB14963);同时节约蜂箱制作成本10%。
2、该中蜂组合蜂箱有效减少了蜂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蜂群稳定,同时提高了蜂的繁殖速度,蜂群数量提高120%,如多雨天气或蜜源不足时,工蜂可以从继箱中的蜂巢中取蜜食用;
3、该中蜂组合蜂箱通风效果好,具有防天敌以及防蜂王逃离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中蜂组合蜂箱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箱底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箱底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 进蜂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进蜂门盖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进蜂门底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巢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巢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巢箱的凹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巢框结构示意图;
图11隔王网结构示意图;
图12箱盖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13通风窗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通风窗通风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5通风窗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16通风窗盖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附图标记:箱底1、巢箱2、继箱Ⅰ3、继箱Ⅱ4、箱盖5、隔王网6、杀菌池7、杀菌料8、框体Ⅰ9、进蜂门10、支撑腿11、巢框12、凹槽13、上梁14、环状凸檐Ⅰ15,下梁17,侧梁18,引导础19、边框20、支撑肋条21、隔王条22,巢框线23,纱网24、框体Ⅱ25、工蜂出入口26、转轴27、进蜂门底板28、蜜蜂出入口29、通风口30、进蜂门盖板31、轴套32、防水檐33、拉手34、框体Ⅲ35、通风窗36、环状凸檐Ⅱ37、通风窗底板38、通风窗盖板39、风口40、开口41、隔挡柱42、封叶4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包括蜂箱本体,蜂箱本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箱底1、巢箱2、继箱Ⅰ3、继箱Ⅱ4及箱盖5组成,所述巢箱2与继箱Ⅰ3设有隔王网6,继箱Ⅱ4与箱盖5之间设有纱网24;所述箱底1包括框体Ⅰ9、杀菌池7和进蜂门10,所述框体Ⅰ9内设有杀菌池7,杀菌池7内设有杀菌料8,杀菌池7的外表面设有进蜂门10和拉手34,所述进蜂门10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拉手34两侧;所述巢箱2包括框体Ⅲ35、环状凸檐Ⅰ15及巢框12,所述框体Ⅲ35内设有环状凹槽13,环状凹槽13内放置有巢框12,所述巢框12分别与框体Ⅲ35内腔、环状凹槽13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环状凸檐Ⅰ15设置在框体Ⅲ35的外侧面上,且环状凸檐Ⅰ15超出框体Ⅲ35下延4-5cm,所述巢框12由上梁14、下梁17及侧梁18围合而成,巢框12中固定设置有4根巢框线23,且位于第一根的巢框线23与上梁14之间的空腔中布设有引导础19,巢框线23由圆竹条或不锈钢丝制作,其直径为2.4-2.5mm之间;所述箱盖5包括框体Ⅱ25、环状凸檐Ⅱ37、通风窗36及防水檐33,所述防水檐33设置在箱盖5顶端,所述框体Ⅱ25外侧面上设置有一环状凸檐Ⅱ37,且环状凸檐Ⅱ37超出框体Ⅱ25下延4-5cm,所述通风窗36为两个,分别固定在箱盖5左、右两端,所述的通风窗36由通风窗底板38和通风窗盖板39组成,通风窗底板38固定安装在箱盖5的洞口上,通风窗盖板39通过中心轴活动安装在通风窗底板38上,通风窗底板38上设置了若干个的由筛网覆盖的风口40,所述通风窗盖板39还设置了若干个封叶43,需要通风时,旋转通风窗盖板38,让封叶43露出风口40,空气通过风口40对流;需要密封蜂箱或调节通风量时,旋转通风窗盖板39,让封叶43全部或部分覆盖风口40,就可以完成密封蜂箱或调节通风量。
所述进蜂门10包括进蜂门底板28,所述进蜂门底板28上盖设有进蜂门盖板31,所述进蜂门底板28上设有开口41,进蜂门盖板31上设有蜜蜂出入口29、工蜂出入口26及通风口30,进蜂门盖板31的中部还活动设置有转轴27,转轴上27套设有轴套32,蜜蜂出入口29用于蜂王、雄蜂、工蜂出入蜂箱,工蜂出入口26仅限于工蜂出入蜂箱,通风口30用于蜂箱通风;
通过控制进蜂门盖板31控制蜜蜂的出入和通风,见图4-5所示,进蜂门10底板上的开口41分别与蜜蜂出入口29、工蜂出入口26、通风口40的尺寸相匹配;当需要蜂王、雄蜂、工蜂出入时,旋转进蜂门盖板31,让蜜蜂出入口29对准进蜂门底板28的开口41位置,蜂王、雄蜂、工蜂通过蜜蜂出入口29出入;当仅需要工蜂出入时,旋转进蜂门盖板31,让工蜂出入口26对准进蜂门底板28开口41位置,阻挡蜂王、雄蜂以及大于工蜂形体的天敌出入;当不允许所有蜂出入而需要通风时,旋转进蜂门盖板31,让通风口40对准进蜂门底板28的开口41位置;需要封闭蜂箱时,旋转进蜂门盖板31,让进蜂门盖板31左侧的实板位置封闭进蜂门底板28的开口41位置。
其中,工蜂出入口26上还设有隔档柱42,隔档柱42的作用能在工蜂在携带花粉进出时,能避免花粉在出入口的遮挡损失。
通风口30设置有一定数量的筛孔覆盖,能禁止蜜蜂出入。
所述隔王网6由边框20、支撑肋条21和隔王条22组成,支撑肋条21呈“十”字结构固定安装在边框20中,多个隔王条22贯穿边框20、支撑肋条21呈直条栅栏结构,仅供中蜂和工蜂通过,而限制蜂王及雄蜂出入。
所述纱网24为20-40目的尼龙网。
所述箱底1、巢箱2、继箱Ⅰ3、继箱Ⅱ4及箱盖5的中心轴线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所述杀菌料8为多个木块,木块由含量0.2-0.3%的苦参碱溶液浸泡24h而成,然后凉干后均匀铺满在杀菌池7中,杀菌料8用于触杀蜂身体的细菌及病毒,以及熏杀巢虫。
所述防水檐33为四边斜坡的“斗笠”结构,防止雨水淋湿蜂箱。
使用步骤如下:
(1)蜂箱预处理:
(1.1)蜂箱和巢框12杀菌处理:蜂箱使用木头制作,新蜂箱在使用前使用喷灯对蜂箱碳化处理,目的是除去板材异味和对蜂箱进行杀虫杀菌处理;巢框12、隔王网6或二次使用的蜂箱在使用前按以下程序进行杀菌处理:使用2.0-2.5%的石灰水中浸泡巢框12、隔王网6或蜂箱24h,然后晾干备用。
(1.2)刷巢脾溶液:使用旧巢脾按比例1g:2ml水加热融化,趁热涂刷蜂箱内壁,用于加香处理蜂箱,诱导蜜蜂,减少蜜蜂应激反应。
(2)安装巢框12:按照图10所述,在巢框12的第一根巢框线23与上梁14之间的空腔中人工布设引导础19,然后将巢框12安装在巢箱2中。
(3)组合蜂箱:将装有杀菌料8的杀菌池7插入箱底1中,在箱底1上依次从下往上立体排列安装巢箱2、箱盖5和防水檐33,纱网24安置在巢箱2与箱盖5之间,用于巢箱2与箱盖5的隔离。
(4)安置蜜蜂:将蜜蜂安置在巢箱2中。
(5)蜜蜂管理:利用进蜂门10进行防天敌以及防蜂王逃离措施管理,利用通风窗36对蜜蜂进行正常生产管理,蜜蜂在巢箱2中筑巢和繁殖蜜蜂,一月更换一次杀菌料8和并排出蜡屑、死蜂等垃圾。
(6)继箱Ⅰ3:待蜜蜂将巢箱2内的巢框12进行筑建蜂巢并在蜂巢中产卵繁殖蜜蜂,当蜂巢仔脾封盖后,然后在巢箱2上增加继箱Ⅰ3,将巢箱2中的巢框12上移到继箱Ⅰ3中,并将纱网24安置在继箱Ⅰ3与箱盖5之间,同时在巢箱2中补加新的布设有引导础19的巢框12,隔王网6安装在巢箱2与继箱Ⅰ3之间,让蜂王继续留在巢箱2中,让蜜蜂在新的巢框12中重新筑巢、产卵繁育,当继箱Ⅰ3的巢框12蜂巢中仔脾成熟出蜂巢,蜜蜂在空蜂巢中储蜜;
(7)继箱Ⅱ4:当继箱Ⅰ3的巢框12蜂巢中储蜜结束,将继箱Ⅰ3中的巢框12上移到继箱Ⅱ4中让蜂蜜继续成熟,待蜜蜂再次将巢箱2内新的巢框12进行筑建蜂巢并在蜂巢中产卵繁殖蜜蜂,当蜂巢仔脾封盖后,继箱Ⅰ3的巢框12蜂巢中储蜜结束,然后在继箱Ⅰ3上增加继箱Ⅱ4,将继箱Ⅰ3中的巢框12上移到继箱Ⅱ4中,隔王网6继续留置安装在巢箱2与继箱Ⅰ3之间,并将纱网24上移安置在继箱Ⅱ4与箱盖5之间;同时在巢箱2中继续补加新的布设有引导础19的巢框12,让蜂王继续留在巢箱2中,让蜜蜂在新的巢框12中重新筑巢、产卵繁育,当继箱Ⅱ4的巢框12中的蜂蜜成熟,就可以采集蜂蜜。
该中蜂组合蜂箱,有效减少了蜂的应激反应,如多雨天气不利于工蜂出外采蜜时,工蜂可以从继箱中的蜂巢中取蜜食用,有利于蜂群稳定,同时提高了蜂的繁殖速度,加之蜂蜜在继箱中继续成熟,提高了蜂蜜质量;另外,该蜂箱的进蜂门10具有防天敌以及防蜂王逃离措施,使用该蜂箱进行中蜂养殖,蜂群数量提高120%,年提高出蜜量50%,蜂蜜的波美度达到42度以上,达到优质蜂蜜标准。

Claims (7)

1.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包括蜂箱本体,其特征在于,蜂箱本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箱底(1)、巢箱(2)、继箱Ⅰ(3)、继箱Ⅱ(4)及箱盖(5)组成,所述巢箱(2)与继箱Ⅰ(3)设有隔王网(6),继箱Ⅱ(4)与箱盖(5)之间设有纱网(24);
所述箱底(1)包括框体Ⅰ(9)、杀菌池(7)和进蜂门(10),所述框体Ⅰ(9)内设有杀菌池(7),杀菌池(7)内设有杀菌料(8),杀菌池(7)的外表面设有进蜂门(10)和拉手(34),所述进蜂门(10)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拉手(34)两侧;
所述巢箱(2)包括框体Ⅲ(35)、环状凸檐Ⅰ(15)及巢框(12),所述框体Ⅲ(35)内设有环状凹槽(13),环状凹槽(13)内放置有巢框(12),所述巢框(12)分别与框体Ⅲ(35)内腔、环状凹槽(13)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环状凸檐Ⅰ(15)设置在框体Ⅲ(35)的外侧面上,且环状凸檐Ⅰ(15)超出框体Ⅲ(35)下延4-5cm,所述巢框(12)由上梁(14)、下梁(17)及侧梁(18)围合而成,巢框(12)中固定设置有4根巢框线(23),且位于第一根的巢框线(23)与上梁(14)之间的空腔中布设有引导础(19);
所述箱盖(5)包括框体Ⅱ(25)、环状凸檐Ⅱ(37)、通风窗(36)及防水檐(33),所述防水檐(33)设置在箱盖(5)顶端,所述框体Ⅱ(25)外侧面上设置有一环状凸檐Ⅱ(37),且环状凸檐Ⅱ(37)超出框体Ⅱ(25)下延4-5cm,所述通风窗(36)为两个,分别固定在箱盖(5)左、右两端,所述的通风窗(36)由通风窗底板(38)和通风窗盖板(39)组成,通风窗底板(38)固定安装在箱盖(5)的洞口上,通风窗盖板(39)通过中心轴活动安装在通风窗底板(38)上,通风窗底板(38)上设置了若干个的由筛网覆盖的风口(40),所述通风窗盖板(39)上还设置了若干个封叶(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蜂门(10)包括进蜂门底板(28),所述进蜂门底板(28)上盖设有进蜂门盖板(31),所述进蜂门底板(28)上设有开口(41),进蜂门盖板(31)上设有蜜蜂出入口(29)、工蜂出入口(26)及通风口(30),进蜂门盖板(31)的中部还活动设置有转轴(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王网(6)由边框(20)、支撑肋条(21)和隔王条(22)组成,支撑肋条(21)呈“十”字结构固定安装在边框(20)中,多个隔王条(22)贯穿边框(20)、支撑肋条(21)呈直条栅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24)为20-40目的尼龙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底(1)、巢箱(2)、继箱Ⅰ(3)、继箱Ⅱ(4)及箱盖(5)的中心轴线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料(8)为多个木块,木块由含量0.2-0.3%的苦参碱溶液浸泡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蜂组合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檐(33)为四边斜坡的“斗笠”结构。
CN201920142205.1U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546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205.1U CN209546600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205.1U CN209546600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6600U true CN209546600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7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2205.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546600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66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6474A (zh) * 2019-01-28 2019-04-05 汉中市田园盛世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6474A (zh) * 2019-01-28 2019-04-05 汉中市田园盛世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CN109566474B (zh) * 2019-01-28 2024-02-02 汉中市田园盛世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MAN01 et al. What are stingless bees, and why and how to use them as crop pollinators?-a review
CN108353856B (zh) 一种蜜蜂养殖方法
CN104719263B (zh) 胡蜂大棚高产养殖法
CN104521734A (zh) 适合高湿地区蜜蜂为草莓授粉的方法
CN106900597B (zh) 一种立式双门中蜂箱及用其养殖中蜂的方法
CN109757405A (zh) 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框饲养中蜂蜂箱
CN103734036B (zh) 一种组合式蜂箱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66474A (zh)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CN108967369A (zh) 一种中蜂借浆育王的方法
Delaplane Honey bees and beekeeping
CN209546600U (zh) 一种中蜂组合蜂箱
WO2009135990A1 (en) Box for bumble bees used as pollinating insects and method for using bumble bees as pollinating insects in fruit or berry plantation
CN110810340A (zh) 一种适于优质成熟蜂蜜高效生产的蜜蜂养殖方法
CN110810341A (zh) 一种适合于成熟蜜生产的蜜蜂蜂群越冬养殖方法
CN205378689U (zh) 一种用于繁育蜂王的交尾箱
CN105875396A (zh) 蜜蜂为草莓授粉的方法
Farrar Productive management of honeybee colonies in the Northern States
CN206821682U (zh) 立式双门中蜂箱
Seanbualuang Basic knowledge of beekeeping
CN108770792A (zh) 一种适用于中蜂的双王养殖方法
CA2399521A1 (en) Insect rearing tray
Tower Bee Keeping in Porto Rico
CN213939394U (zh) 一种胡蜂与蝗虫联合反季养殖大棚
CN103461219A (zh) 挂壁式d形无框中蜂蜂箱
CN203492568U (zh) 无框中蜂蜂箱双层继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