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6177U - 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6177U
CN209546177U CN201821753755.9U CN201821753755U CN209546177U CN 209546177 U CN209546177 U CN 209546177U CN 201821753755 U CN201821753755 U CN 201821753755U CN 209546177 U CN209546177 U CN 209546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d
cooling
liquid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37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康
文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n 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n 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n 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n 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537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6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6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6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及换热层,换热层用于两散热装置间的传导散热;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上层板、水塔及第一水泵,上层板内设有第一冷液腔,水塔冷却第一冷液腔的冷液;第二散热装置包括下层板、水冷头及第二水泵;下层板内设有第二冷液腔,水冷头与待降温器件发生热量交换;换热层包括换热板,换热板与上层板之间形成第一冷凝腔;换热板与上层板之间形成第二冷凝腔,第一冷凝腔内冷液与第二冷凝腔内冷液发生热量交换。本申请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通过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以及位于两个散热装置之间的换热层,实现了两面散热,提高了散热速度,也增强了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高温是影响器件正常运行的一重要制约因素,其不仅会触发器件的自保功能,严重时,将造成器件的损伤与停运。为此,多在待降温器件上设置相匹配的散热系统,及时、有效的将器件运行时产生的过多热量排散至环境中,从而确保器件的安全运行。目前,常使用的散热系统包括风冷散热系统与液冷散热系统,由于因为液体的导热性要高于空气,因此,液冷的散热效果好于风冷散热效果。
液冷散热系统是利用液体来带走待降温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具体实现的方式,就是利用液体的流动,把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带到液冷散热系统的冷却区域,然后再利用液冷系统带有的散热器或风扇进行降温冷却。但是,现有的液冷散热器多存在冷却效率低、冷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液冷散热系统冷却效率低、冷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以及位于两个散热装置之间的换热层,所述换热层用于两个散热装置之间的传导散热;
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上层板、水塔以及第一水泵,其中,水塔包括水塔排液口与水塔回液口;所述上层板内设有用于盛放冷液的第一冷液腔,所述上层板上还设有均与所述第一冷液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
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水塔排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水塔回液口相连通,所述水塔用于对从所述上层板内流回至所述水塔内的冷液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将所述水塔冷却的冷液输送至所述上层板的第一冷液腔内;
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下层板、水冷头以及第二水泵,其中,水冷头包括水冷头排液口与水冷头回液口;所述下层板内设有用于盛放冷液的第二冷液腔,所述下层板上还设有均与所述第二冷液腔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
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水冷头排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水冷头回液口相连通,所述水冷头用于与待降温器件直接接触,并通过流经其内部的冷液与待降温器件发生热量交换,所述下层板用于对从所述水冷头内回流至所述第二冷液腔内的冷液进行冷却,第二水泵用于将所述下层板冷却的冷液输送至水冷头内;
所述换热层包括一置于所述上层板与所述下层板之间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一侧面与所述上层板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一冷凝腔;所述换热板的另一侧面与所述上层板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二冷凝腔,所述第一冷凝腔内的冷液与所述第二冷凝腔内的冷液发生热量交换。
优选地,所述换热板呈波纹状。
优选地,上层板、换热板以及下层板为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层板的第一冷液腔内设有多个第一引流隔板,所述第一引流隔板将所述第一冷液腔的内部分隔成呈S状的流道。
优选地,所述下层板的第二冷液腔内设有多个第二引流隔板,所述第二引流隔板将所述第二冷液腔的内部分隔成呈S状的流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腔内填充的冷液为冷凝水。
优选地,所述第二冷凝腔内填充的冷液为冷凝液。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水塔的下方,且所述水塔与所述第一水泵采用一体化或分开设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及换热层,换热层用于两散热装置间的传导散热;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上层板、水塔及第一水泵,上层板内设有第一冷液腔,水塔冷却第一冷液腔的冷液,第一水泵将水塔冷却的冷液输至第一冷液腔内;第二散热装置包括下层板、水冷头及第二水泵;下层板内设有第二冷液腔,水冷头与待降温器件发生热量交换,第二水泵将下层板冷却的冷液输至水冷头内;换热层包括换热板,换热板与上层板之间形成第一冷凝腔;换热板与上层板之间形成第二冷凝腔,第一冷凝腔内冷液与第二冷凝腔内冷液发生热量交换。本申请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通过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以及位于两个散热装置之间的换热层,实现了两面散热,提高了散热速度,也增强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换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第一散热装置,11-上层板,12-第一冷液腔,121-第一引流隔板,13-第一进液口,14-第一出液口,15-水塔,151-水塔排液口,152-水塔回液口,16-第一水泵,2-第二散热装置,21-下层板,22-第二冷液腔,221-第二引流隔板,23-第二进液口,24-第二出液口,25-水冷头,251-水冷头排液口,252-水冷头回液口,26-第二水泵,3-换热层,31-换热板,32-第一冷凝腔,33-第二冷凝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的结构爆炸图,结合图1与图2所示,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1、第二散热装置2以及位于两个散热装置之间的换热层3,其中,换热层3用于两个散热装置之间的传导散热。
第一散热装置1包括上层板11、水塔15以及第一水泵16,其中,水塔15包括水塔排液口151与水塔回液口152。上层板11内设有用于盛放冷液的第一冷液腔12,上层板11上还设有均与第一冷液腔12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3与第一出液口14,第一进液口13与水塔排液口151相连通,第一出液口14与水塔回液口152相连通。水塔15用于对从上层板11内流回至水塔15内的冷液进行冷却。第一水泵16用于将水塔15冷却的冷液输送至上层板11的第一冷液腔12内,使上层板11与水塔15内的冷液形成循环流动。第一水泵16安装在水塔15的下方,且水塔15与水泵采用一体化或分开设置。
本申请中,上层板11的第一冷液腔12内设有多个第一引流隔板121,第一引流隔板121将第一冷液腔12的内部分隔成S状的流道。当冷液在第一冷液腔12内流动时,由于第一引流隔板121的作用,冷液将沿S状的流道进行流动。第一引流隔板121的设置加长了冷液在上层板11内的流动行程,使冷液与外部空气具有更多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增强冷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增强冷液的冷却速率与冷却效果。
第二散热装置2包括下层板21、水冷头25以及第二水泵26,其中,水冷头25包括水冷头排液口251与水冷头回液口252。下层板21内设有用于盛放冷液的第二冷液腔22,下层板21上还设有均与第二冷液腔22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口23与第二出液口24,第二进液口23与水冷头排液口251相连通,第二出液口24与水冷头回液口252相连通。水冷头25用于与待降温器件直接接触,并通过流经其内部的冷液与待降温器件发生热量交换,下层板21用于对从水冷头25内回流至第二冷液腔22内的冷液进行冷却。第二水泵26用于将下层板21冷却的冷液输送至水冷头25内,使下层板21与水冷头25内的冷液形成循环流动。
实际使用时,水冷头25与待降温器件紧密贴合,通过水冷头25内流经的冷液,带走待降温器件上的多余热量,实现对待降温器件的降温作用。为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本申请中,水冷头与待降温器件之间的接触面可根据待降温器件的形状与尺寸进行调整,以确保水冷头与待降温器件之间具有较好的接触,从而确保良好的冷却效果。
本申请中,下层板21的第二冷液腔22内设有多个第二引流隔板221,第二引流隔板221将第二冷液腔22的内部分隔成S状的流道。当冷液在第二冷液腔22内流动时,由于第二引流隔板221的作用,冷液将沿S状的流道进行流动。第二引流隔板221的设置加长了冷液在上层板11内的流动行程,使冷液与外部空气具有更多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增强冷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增强冷液的冷却速率与冷却效果。
图3为本申请换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换热层3包括一置于上层板11与下层板21之间的换热板31,换热板31的一侧面与上层板11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一冷凝腔32;换热板31的另一侧面与上层板11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二冷凝腔33,第一冷凝腔32内的冷液与第二冷凝腔33内的冷液发生热量交换。本实例中,换热板31呈波纹状,使第一冷凝腔32与第二冷凝腔33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第一冷凝腔32内冷液与第二冷凝腔33内冷液之间的热量交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凝腔32内填充的冷液为冷凝水,第二冷凝腔33内填充的冷液为冷凝液。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一冷凝腔与第二冷凝腔内冷液的类型,例如,第一冷凝腔与第二冷凝腔内均填充冷却水或冷却液。
为确保第一冷凝腔32与第二冷凝腔33的密封性以及相邻板层间的热量交换效率,本申请中,上层板11、换热板31以及下层板21为一体设置。
本申请中,第一散热装置内冷液的循环过程具体为,第一冷液腔12内的冷液与换热板31上第一冷凝腔32内的冷凝水进行热量交换,在吸收大量热量后,第一冷液腔12内的冷液通过上层板11的第一出液口14流出,并通过水塔回液口152进入水塔15内部,在水塔15内进行热量释放与冷却。冷却后的冷液在第一水泵16的作用下,从水塔排液口151流出,并通过上层板11的第一进液口13进入第一冷液腔12内,对换热板31上第一冷凝腔32内的冷凝水进行新一轮的冷却动作。
第二散热装置内冷液的循环过程具体为,水冷头25内的冷液与待降温器件进行热量交换,在吸收大量热量后,水冷头25内的冷液从水冷头排液口251流出,并通过下层板21上的第二进液口23进入第二冷液腔22,在第二冷液腔22内进行热量释放与冷却。冷却后的冷液在第二水泵26的作用下,从第二出液口24流出,并通过水冷头回液口252进入水冷头25内,对与水冷头25贴合的待降温器件进行新一轮的冷却动作。
换热层实现两个散热装置之间传导散热的具体过程为,换热板31上第二冷凝腔33内的冷凝液与下层板21上第二冷液腔22内的冷液发生热量交换,即第二冷凝腔33内冷凝液吸收第二冷液腔22内冷液的热量,从而实现对第二冷液腔22内冷液的冷却作用。换热板31上第一冷凝腔32内的冷凝水与换热板31上第一冷凝腔32内的冷凝液发生热量交换,即第一冷凝腔32内冷凝水吸收第二冷凝腔33内冷凝液的热量,从而实现对第二冷凝腔33内冷凝液的冷却作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及换热层,换热层用于两散热装置间的传导散热;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上层板、水塔及第一水泵,上层板内设有第一冷液腔,水塔冷却第一冷液腔的冷液,第一水泵将水塔冷却的冷液输至第一冷液腔内;第二散热装置包括下层板、水冷头及第二水泵;下层板内设有第二冷液腔,水冷头与待降温器件发生热量交换,第二水泵将下层板冷却的冷液输至水冷头内;换热层包括换热板,换热板与上层板之间形成第一冷凝腔;换热板与上层板之间形成第二冷凝腔,第一冷凝腔内冷液与第二冷凝腔内冷液发生热量交换。本申请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通过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以及位于两个散热装置之间的换热层,实现了两面散热,提高了散热速度,也增强了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装置(1)、第二散热装置(2)以及位于两个散热装置之间的换热层(3),所述换热层(3)用于两个散热装置之间的传导散热;
所述第一散热装置(1)包括上层板(11)、水塔(15)以及第一水泵(16),其中,水塔(15)包括水塔排液口(151)与水塔回液口(152);所述上层板(11)内设有用于盛放冷液的第一冷液腔(12),所述上层板(11)上还设有均与所述第一冷液腔(12)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3)与第一出液口(14),
所述第一进液口(13)与所述水塔排液口(151)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14)与所述水塔回液口(152)相连通,所述水塔(15)用于对从所述上层板(11)内流回至所述水塔(15)内的冷液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水泵(16)用于将所述水塔(15)冷却的冷液输送至所述上层板(11)的第一冷液腔(12)内;
所述第二散热装置(2)包括下层板(21)、水冷头(25)以及第二水泵(26),其中,水冷头(25)包括水冷头排液口(251)与水冷头回液口(252);所述下层板(21)内设有用于盛放冷液的第二冷液腔(22),所述下层板(21)上还设有均与所述第二冷液腔(22)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口(23)与第二出液口(24),
所述第二进液口(23)与所述水冷头排液口(251)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24)与所述水冷头回液口(252)相连通,所述水冷头(25)用于与待降温器件直接接触,并通过流经其内部的冷液与待降温器件发生热量交换,所述下层板(21)用于对从所述水冷头(25)内回流至所述第二冷液腔(22)内的冷液进行冷却,第二水泵(26)用于将所述下层板(21)冷却的冷液输送至水冷头(25)内;
所述换热层(3)包括一置于所述上层板(11)与所述下层板(21)之间的换热板(31),所述换热板(31)的一侧面与所述上层板(11)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一冷凝腔(32);所述换热板(31)的另一侧面与所述上层板(11)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二冷凝腔(33),所述第一冷凝腔(32)内的冷液与所述第二冷凝腔(33)内的冷液发生热量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31)呈波纹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层板(11)、换热板(31)以及下层板(21)为一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11)的第一冷液腔(12)内设有多个第一引流隔板(121),所述第一引流隔板(121)将所述第一冷液腔(12)的内部分隔成呈S状的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21)的第二冷液腔(22)内设有多个第二引流隔板(221),所述第二引流隔板(221)将所述第二冷液腔(22)的内部分隔成呈S状的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腔(32)内填充的冷液为冷凝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腔(33)内填充的冷液为冷凝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16)安装在所述水塔(15)的下方,且所述水塔(15)与所述第一水泵(16)采用一体化或分开设置。
CN201821753755.9U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Active CN209546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3755.9U CN209546177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3755.9U CN209546177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6177U true CN209546177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7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3755.9U Active CN209546177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61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4155A (zh) * 2019-12-18 2020-05-22 深圳市迅凌科技有限公司 水冷头、水冷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11432596A (zh) * 2020-02-18 2020-07-17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铌酸锂基声表面波器件的水冷平台、水冷散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6520964A (zh) * 2023-05-17 2023-08-01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液泵液冷排及液冷散热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4155A (zh) * 2019-12-18 2020-05-22 深圳市迅凌科技有限公司 水冷头、水冷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11194155B (zh) * 2019-12-18 2021-10-12 深圳市迅凌科技有限公司 水冷头、水冷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
US11197391B2 (en) 2019-12-18 2021-12-07 Shenzhen Xunling Technology Co., Ltd. Water cooling head, water cooling radia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1432596A (zh) * 2020-02-18 2020-07-17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铌酸锂基声表面波器件的水冷平台、水冷散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6520964A (zh) * 2023-05-17 2023-08-01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液泵液冷排及液冷散热装置
CN116520964B (zh) * 2023-05-17 2024-02-06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液泵液冷排及液冷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46177U (zh) 一种双结构水冷散热系统
CN104735959B (zh) 机柜的散热系统
CN106376225A (zh) 应用于超算中心的即插式喷雾冷却装置
CN205840984U (zh)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结构
CN108153401A (zh) 一种计算机服务器散热装置
CN102620363A (zh) 蒸发与电子双重制冷冷风扇
CN107062963B (zh) 一种用于毛细泵环的交错式微通道冷凝器
CN110913658B (zh) 一种基于脉动热管与相变材料耦合的机柜
CN201039637Y (zh) 复合热交换装置
WO2021110052A1 (zh) 液冷板及散热设备
CN105246301A (zh) 一种强化散热液冷散热器
EP2802832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9392283A (zh) 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散热装置
CN100401507C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CN110958822A (zh) 一种用于服务器的回路热管系统
CN206115379U (zh) 一种高效液冷散热器
CN207118203U (zh) 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散热装置
CN110145953A (zh) 一种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管式热交换机
CN206459546U (zh) 一种冷却液可回收利用的高效节能散热器
CN112196836B (zh) 一种离心式鼓风机自动降温系统
CN201142810Y (zh) 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11406686U (zh) 一种用于服务器的回路热管系统
CN104133538A (zh) 一种区位液冷快装模块式服务器系统
CN213687960U (zh) 一种双介质闭式冷却塔
CN111313122B (zh) 一种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