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6801U - 人像采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像采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6801U
CN209526801U CN201920451386.6U CN201920451386U CN209526801U CN 209526801 U CN209526801 U CN 209526801U CN 201920451386 U CN201920451386 U CN 201920451386U CN 209526801 U CN209526801 U CN 209526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compensating lamp
infrared light
light compensating
vertica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513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春
贺银苹
陈俊
杨春宇
孟凡军
李洪涛
李子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xinkejin High Sci. & Tech. Co., Ltd.,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xin Zhe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xin Zhe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xin Zhe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513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26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6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6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人像采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第一红外补光灯、第二红外补光灯、第一防护罩、竖杆、底座;所述摄像头和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罩内,并且所述第一防护罩一侧壁开设有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第一防护罩内的摄像头镜头正对第一小孔的位置,第一红外补光灯正对第二小孔的位置;所述第一防护罩设置于所述竖杆的顶端,并且与所述竖杆可旋转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二红外补光灯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通过底座的第二红外补光灯的光源均匀有效照射到玻璃外的客户面部进行补光,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红外光线从摄像头附近照射的玻璃导致反光、炫光导致无法成像的问题。

Description

人像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像采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柜面和/或立式人像活体采集业务的场景下,尤其是办理业务设备前有厚度大于1cm隔档玻璃的情况下,红外光线照到玻璃上再折/反射到摄像头镜头中对采集装置带来的人像图像炫光、光斑、重影、倒影非常严重,目前本领域主要通过将红外补光灯与摄像头的距离设置的比较接近,再通过套筒隔光棉或在摄像头镜头处加入遮光罩并吸附到玻璃上的方式起到隔光,避免反射,实现对人像图像的采集。这些装置虽然可以一定程度的穿透玻璃和PVC,进行人像采集,但是往往需要将摄像头紧贴到玻璃上,还需要通过辅助的隔光棉,遮光罩,3M胶黏贴和/或吸盘、玻璃固定支架等工具来实现,实施起来较为繁琐,不便,避免炫光、光斑、重影以及倒影的效果也并不好。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方便、快捷并且可以较好的避免炫光、光斑、重影、倒影等现象出现的人像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人像采集装置,用以解决本领域目前人像采集装置存在的采集人像图像存在炫光、光斑、重影以及倒影并且安装较为繁琐的问题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第一红外补光灯、第二红外补光灯、第一防护罩、竖杆、底座;其中,所述摄像头和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罩内,并且所述第一防护罩一侧壁开设有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第一防护罩内的摄像头镜头正对第一小孔的位置,第一红外补光灯正对第二小孔的位置;所述第一防护罩设置于所述竖杆的顶端,并且与所述竖杆可旋转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所述红外补光灯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罩上方固定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所述第一防护罩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罩内固定的摄像头朝向方向与所述第一防护罩内固定的摄像头朝向方向相反。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罩包括边框和两个侧壁,所述边框具有一定的宽度,两个侧壁分别安装在边框的两面。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罩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竖杆上端的端头插接固定,竖杆的端头和竖杆的端身为可旋转连接。
其中,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所述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与第一红外补光灯的电路和第二红外补光灯的电路电连接。
其中,优选地,所述竖杆内部的通道用于埋设摄像头和第一红外补光灯的线路并通入底座。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红外补光灯可旋转,灯光朝向方向与摄像头方向一致,并且斜向上。
其中,优选地,所述底座侧面开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外设设备连接。
其中,优选地,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多阵列麦克风和高音质扬声器。
其中,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配置有吸盘。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当办理有隔档玻璃的业务时,将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调节至第二红外补光灯处,启用底座中的第二红外补光灯进行补光,通过调节亮度调节按钮将第二红外补光灯亮度调至最佳亮度,同时调节旋转角度调节按钮将第二红外补光灯至最佳角度,可以保证光源均匀有效照射到玻璃外的客户面部进行补光,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红外光线从摄像头附近照射的玻璃导致反光、炫光导致无法成像的问题,使得采集到的人像图像较好的达到了无炫光、重影和倒影的效果,并且安装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当连同附图阅读时,通过参考后面对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最佳地理解本申请以及优选的使用模式和其进一步的目的及优点,其中附图包括: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人像采集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人像采集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第一红外补光灯、第二红外补光灯9、第一防护罩1、竖杆、底座。
其中,摄像头朝向客户设置,用于采集客户的人像图像信息,朝向客户的摄像头数量优选设置为两个及两个以上,可以实现对客户人像图像的人像活体及图像采集,有利于拍摄到最符合质量规范的人像图像。优选地,摄像头可以是数字摄像机、模拟摄像机等,只要能满足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即可。
优选地,与摄像头连接的电路板上有加密芯片,用来对采集的人像图像进行加密。
第一红外补光灯仅用于办理无隔档玻璃业务,在办理无隔档玻璃业务,当摄像头采集客户的人像图像信息时,提供红外补光。
摄像头和第一红外补光灯固定于第一防护罩1内。具体的,第一防护罩1可以包括边框和两个侧壁,该边框具有一定的宽度,两个侧壁分别安装在边框的两面,使边框和两个侧壁围合形成第一防护罩1。另外,边框可以为铝合金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两侧壁为能够使光线进入摄像头的透明板材,可以为透明玻璃等。
第一防护罩1一侧壁开设有第一小孔2和第二小孔3,第一防护罩1内的采集客户信息的摄像头镜头正对第一小孔2的位置,第一红外补光灯正对第二小孔3的位置,使用时将该侧壁朝向客户,从而就达到了摄像头朝向客户设置,进而可以采集客户的人像图像信息。
优选地,防护罩1的另一侧壁开设有第三小孔,防护罩1内的采集工作人员的摄像头镜头正对第三小孔的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一防护罩1上方还固定有第二防护罩,第二防护罩与第一防护罩转动连接。
具体地,第二防护罩与第一防护罩通过中空的转动柱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防护罩与第一防护罩连通,第二防护罩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中空的转动柱用来埋设第二防护罩内固定的朝向工作人员摄像头的线路,朝向工作人员的摄像头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第一防护罩1设置于竖杆的顶端,并且与竖杆可旋转连接。具体可以是,第一防护罩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竖杆的上端的端头4插接固定,竖杆的端头4和竖杆的端身5为可旋转连接,也就是说,端头4可以相对端身5前后左右进行旋转,以实现第一防护罩1与竖杆的可旋转连接。由于竖杆上端的端头4和第一防护罩1的凸起固定连接,所以当竖杆上端的端头4进行旋转时,会带动第一防护罩1旋转,从而可以保证固定在第一防护罩1中的摄像头进行旋转。
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方式,例如:第一防护罩1的底部与一可变形弹簧的一端固定,可变形弹簧的另一端与竖杆的上端固定。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手动旋转第一防护罩1从而使摄像头旋转转动,摄像头左右转动角度范围为0°至90°,上下转动角度范围为0°至20°。
优选地,摄像头左右转动角度为45°,上下转动角度为5°。
竖杆的下端与底座固定,以支撑竖杆和第一防护罩1。第一防护罩1底部的第一凸起以及竖杆内部均可以留有通道,并且两通道连通,通道用于埋设摄像头以及第一红外补光灯的线路并通入底座。具体可以是,竖杆的下端与底座的第二凸起插接固定。该底座的上表面与竖杆的下端连接,优选地,可以是弧形连接,该底座内部留有空腔,第二红外补光灯9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上,并且灯光朝向方向与摄像头方向一致,即斜向上。
优选的,第二红外补光灯9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上,具体的,可以在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安放第二红外补光灯9的开口,在该开口处固定有可旋转支架10,在该可旋转支架10上固定第二红外补光灯9。底座的内部固定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驱动可旋转支架10的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红外补光灯9的旋转角度,控制芯片与角度调节按钮7电连接,角度调节按钮7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上。第二红外补光灯9的前后旋转角度范围在0°至60°。优选地,第二红外补光灯9的前后旋转角度为45°。
具体操作时,旋转角度调节按钮7,控制芯片会接收到角度调节按钮7发出的信号,控制芯片然后控制电机带动可旋转支架10旋转,从而实现红外补光灯可以旋转的功能。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实现的,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多可以实现此功能的控制芯片,例如:LM324、LM358等,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控制芯片可以使用这些芯片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是其他的芯片,只要能够达到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达到的技术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具体地,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放置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6的第四小孔,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6与第一红外补光灯的电路和第二红外补光灯9的电路电连接,用来控制第一红外补光灯的电路以及第二红外补光灯9的电路的接通。
开启第一红外补光灯还是第二红外补光灯9具体根据实际场景来选择,当办理柜台无格挡玻璃的情况下,调节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6至接通第一红外补光灯处,此时启用第一红外补光灯;反之,调节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6至接通第二红外补光灯9处,启用第二红外补光灯9,由于第二红外补光灯9支持前后0°-60°范围内旋转转动,此时的光线照射范围为上下60°-90°,可以保证光源均匀有效照射到玻璃外的客户面部进行补光。
优选地,第二红外补光灯9前后转动为45°,此时,光线照射范围为上下90°。
进一步地,底座的内部固定有接入第一红外补光灯的电路和第二红外补光灯9的电路的变压器,与变压器电连接的调节器。通过调节调节器的按键使变压器进行变压,从而使流过补光灯的电流发生变化,实现补光灯亮度的调节。按键由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的第五小孔处向外延伸,所述按键为亮度调节按钮。
优选地,在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连续的若干个第六小孔,并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多阵列麦克风和高音质扬声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的人像采集设备具有了既能录制又能播放的功能,从而节约了柜面设备占用面积,衍生了新型录播装置。
优选地,在底座侧面开设有两个USB接口8,一个USB接口8用于接入外设设备,可以是上位机,可以是android系统。另外一个USB接口8可以用来接入电脑等设备,摄像头拍摄的人像图像经USB接口8传输至电脑进行处理,具体的可以利用图像重影分离和人像采集算法进行处理,得到更加符合质量规范的图像。
具体地,图像重影分离和人像采集算法在不同的环境下采集丰富的数据样本,根据深度神经卷积网络学习和测度学习来建立分类器和或畸变校正器,通过大量数据样本训练来分离出人脸和重影倒影的信息,并对畸变进行校正,输出最佳的人像图像信息。
优选地,在底座侧面还开设有电源接口,用于为本装置充电。
优选地,在底座侧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按键,此开关按键与摄像头电连接,用于控制摄像头的开关,以延长摄像头的使用寿命。
由于考虑到补光灯可能会持续工作,散发热量。优选地,底座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芯片以及散热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芯片与散热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接收底座中的温度信号,控制芯片接收温度信号并与预设阈值比较,如果此时的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控制芯片向散热器发出散热的信号,散热器进行散热。进一步优选地,散热器可以选用笔记本散热器或者其他小型散热器。
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实现的,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多可以实现此功能的控制芯片,例如:LM324、LM358等,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控制芯片可以使用这些芯片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是其他的芯片,只要能够达到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达到的技术效果即可。
为了使本装置稳定的站立于柜台或者其他接触面上,优选地,在底座的底部配置有吸盘或者其他固定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像采集装置,首先打开摄像头,通过手动旋转摄像头或者通过客户移动保证人像图像在摄像头采集的范围中,在办理无格挡玻璃的业务时,通过将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6调节至普通补光处,从而启用第一红外补光灯进行补光,在通过调节亮度调节按钮将第一红外补光灯亮度调到最佳;当办理有格挡玻璃的业务时,将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6调节至第二红外补光灯9处,启用底座中的第二红外补光灯9进行补光,通过调节亮度调节按钮将第二红外补光灯9亮度调至最佳亮度,同时调节旋转角度调节按钮7将第二红外补光灯9至最佳角度,可以保证光源均匀有效照射到玻璃外的客户面部进行补光,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红外光线从摄像头附近照射的玻璃导致反光、炫光导致无法成像的问题,使得采集到的人像图像较好的达到了无炫光、重影和倒影的效果。并且安装简单,快捷,并且可以长时间使用。
优选的,虽然当前实用新型参考的示例被描述,其只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对实施方式的改变,增加和/或删除可以被做出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
这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上面描述和相关联的附图中呈现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里记载的本申请的很多修改和其他实施方式。因此,应该理解,本申请不限于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旨在将修改和其他实施方式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尽管在这里采用了特定的术语,但是仅在一般意义和描述意义上使用它们并且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而使用。

Claims (10)

1.一种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第一红外补光灯、第二红外补光灯、第一防护罩、竖杆、底座;
所述摄像头和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罩内,并且所述第一防护罩一侧壁开设有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第一防护罩内的摄像头镜头正对第一小孔的位置,第一红外补光灯正对第二小孔的位置;
所述第一防护罩设置于所述竖杆的顶端,并且与所述竖杆可旋转连接;
所述底座与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
所述红外补光灯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罩上方固定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所述第一防护罩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罩内固定的摄像头方向与所述第一防护罩内固定的摄像头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罩包括边框和两个侧壁,所述边框具有一定的宽度,两个侧壁分别安装在边框的两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罩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竖杆上端的端头插接固定,竖杆的端头和竖杆的端身为可旋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所述补光灯选择开关按钮与第一红外补光灯的电路和第二红外补光灯的电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内部的通道用于埋设摄像头和第一红外补光灯的线路并通入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红外补光灯可旋转,灯光朝向方向与摄像头方向一致,并且斜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侧面开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外设设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多阵列麦克风和高音质扬声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配置有吸盘。
CN201920451386.6U 2019-04-03 2019-04-03 人像采集装置 Active CN209526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1386.6U CN209526801U (zh) 2019-04-03 2019-04-03 人像采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1386.6U CN209526801U (zh) 2019-04-03 2019-04-03 人像采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6801U true CN209526801U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31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51386.6U Active CN209526801U (zh) 2019-04-03 2019-04-03 人像采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268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1367A (zh) * 2020-09-29 2020-11-27 合肥猎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1367A (zh) * 2020-09-29 2020-11-27 合肥猎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终端
CN112001367B (zh) * 2020-09-29 2021-04-16 江苏鼎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66264U (zh) 一种轻便式自助照相办证一体机
CN209526801U (zh) 人像采集装置
CN109981995A (zh) 多目摄像机
CN202268953U (zh) 一种图像拍摄装置
CN110365868A (zh) 多目摄像机
CN115802125B (zh) 一种防转向动态型的互联网摄像机
CN208956168U (zh) 一种360°视频监控装置
CN217283073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可调节影视镜头拍摄装置
CN213365196U (zh) 一种医学影像的观片装置
CN209819114U (zh) 一种具有低照度人脸识别功能的监控摄像机
CN20858131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视频监控装置
CN211902297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人脸识别采集装置
CN208905101U (zh) 一种可移动监控设备
CN207732840U (zh) 耐辐射摄像仪及监控系统
CN209132573U (zh) 相机及可调节相机角度的云台
CN206904517U (zh) 一种摄像机支架
CN209574661U (zh) 一种人脸皮肤状况诊断仪
CN218528708U (zh) 一种新型舌象仪
CN214174969U (zh) 一种计算机外设装置的支撑座
CN208605975U (zh) 一种美术素描用的写生灯
CN202710825U (zh) 一种激光照明分光镜装置
CN213745945U (zh) 一种舞台用便于散热的拍摄用摄像机辅助架
CN212181175U (zh) 一种便于观看的影像科用观片灯
CN211694281U (zh) 一种监控设备的保护装置
CN210958478U (zh) 红外高清鹰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8

Address after: 100070 floor 6, building 4, zone 4, No. 186, South Fourth Ring We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Haixinkejin High Sci. & Tech. Co., Ltd., Beijing

Address before: 100070 unit 11, floor 5, building 4, zone 4, No. 186, Sou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rk)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ixin Zhengto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