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8600U - 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8600U
CN209518600U CN201822277232.8U CN201822277232U CN209518600U CN 209518600 U CN209518600 U CN 209518600U CN 201822277232 U CN201822277232 U CN 201822277232U CN 209518600 U CN209518600 U CN 209518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connecting rod
articulated
interlocking bar
linkag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72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坚辉
丁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eke Smart Hom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ackwell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ackwell Hard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ackwell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72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8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8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8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的骨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包括底架、传动杆、驱动装置及两个折叠伸缩机构;驱动装置连接于底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两个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设置于传动杆的两端,驱动装置并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包括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腿部承托架、联动组件、背部伸缩组件及背部承托架;本申请的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在座姿状态时,靠背可以贴紧墙,靠背与墙之间不需要留有距离,且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可以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或躺姿,不仅增加房间家具摆放的美观,而且可以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的骨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电动沙发作为一种生活享受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寻常百姓的家中,相对于传统的沙发而言,电动沙发由于其独具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传统的电动沙发在座姿状态时,背靠需要离墙留有一定的距离,背靠与墙留有一定的距离是为电动沙发留有伸展的空间,让电动沙发能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或躺姿。但背靠与墙留有一定的距离不仅影响房间家具摆放的美观,而且还浪费房间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该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在座姿状态时,靠背可以贴紧墙,靠背与墙之间不需要留有距离,且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可以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或躺姿,不仅增加房间家具摆放的美观,而且可以节约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包括底架、传动杆、驱动装置及两个折叠伸缩机构;驱动装置连接于底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两个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设置于传动杆的两端并对称设置,驱动装置并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
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包括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腿部承托架、联动组件、背部伸缩组件及背部承托架;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的两端分别突伸出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用于驱动腿部伸缩组件转动和连接板移动,转动的腿部伸缩组件用于驱动腿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移动的连接板用于驱动联动组件转动,转动的联动组件用于驱动背部伸缩组件转动以使背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联动组件分别与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及背部伸缩组件铰接;
腿部伸缩组件包括腿部第一连接杆、腿部第二连接杆、腿部第三连接杆、腿部第四连接杆、腿部第五连接杆及腿部第六连接杆;腿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传动杆突伸出连接板的部分,腿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腿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连接杆的中部,腿部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腿部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腿部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承托架,腿部第五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腿部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腿部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承托架,腿部第五连接杆的中部铰接于腿部第四连接杆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第四联动杆、第五联动杆、第六联动杆、第七联动杆、第一联动板及第二联动板;
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的一端,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第三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杆的中部,第三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四联动杆的一端,第四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五联动杆的一端,第五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连接杆的中部,第四联动杆的中部铰接于连接板,第六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的中部,第六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七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第七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背部伸缩组件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二联动板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第二联动板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六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第七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背部伸缩组件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及第二联动板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互相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伸缩组件包括背部第一连接杆、背部第二连接杆及背部第三连接杆;背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背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承托架,背部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背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承托架,背部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背部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背部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第三连接杆设有第一卡勾部,第二联动杆设有第一限位凸块;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限位凸块抵触第一卡勾部并用于对腿部第三连接杆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板设有第二卡勾部,第一联动板设有第二限位凸块;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限位凸块抵触第二卡勾部并用于对第二联动板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第二连接杆设有第三卡勾部,连接板设有第三限位凸块,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三限位凸块抵触第三卡勾部并用于对背部第二连接杆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滑轨、滑块、驱动组件及两块连接件;驱动组件装设于底架,滑轨装设于底架,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滑块沿着滑轨滑动;两块连接件分别位于滑块的两侧,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滑块,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于传动杆;滑动的滑块经由两块连接件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臂及支耳架,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块和连接于第一连接块的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交叉设置;支耳架连接于传动杆,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于滑块,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于支耳架。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折叠伸缩机构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横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一个折叠伸缩机构,横向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折叠伸缩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有三种姿态,分别是座姿、休闲姿及躺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处于收缩状态时,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座姿状态,背靠抵触着墙体。当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想要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或躺姿时,即两个折叠伸缩机构要从收缩状态变成伸展状态,两个折叠伸缩机构在伸展的过程中,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座姿变成休闲姿,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变换成休闲姿后,两个折叠伸缩机构再继续伸展时,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成躺姿。本申请的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在座姿状态时,靠背可以贴紧墙,靠背与墙之间不需要留有距离,且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可以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或躺姿,不仅增加房间家具摆放的美观,而且可以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姿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姿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休闲姿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休闲姿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躺姿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躺姿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腿部第三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第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架1,传动杆2,驱动装置3,滑轨31,滑块32,驱动组件33,连接件34,连接臂341,支耳架342,第一连接块343,第二连接块344,折叠伸缩机构4,连接板41,第三限位凸块411,腿部伸缩组件42,腿部第一连接杆421,腿部第二连接杆422,腿部第三连接杆423,第一卡勾部4231,腿部第四连接杆424,腿部第五连接杆425,腿部第六连接杆426,腿部承托架43,联动组件44,第一联动杆441,第二联动杆442,第一限位凸块4421,第三联动杆443,第四联动杆444,第五联动杆445,第六联动杆446,第七联动杆447,第一联动板448,第二限位凸块4481,第二联动板449,第二卡勾部4491,背部伸缩组件45,背部第一连接杆451,背部第二连接杆452,第三卡勾部4521,背部第三连接杆453,背部承托架46,横向连接杆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包括底架1、传动杆2、驱动装置3及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驱动装置3连接于底架1,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2;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分别设置于传动杆2的两端并对称设置,驱动装置3并用于驱动传动杆2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伸展或收缩;
所述折叠伸缩机构4包括连接板41、腿部伸缩组件42、腿部承托架43、联动组件44、背部伸缩组件45及背部承托架46;传动杆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的连接板41,传动杆2的两端分别突伸出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的连接板41;传动杆2用于驱动腿部伸缩组件42转动和连接板41移动,转动的腿部伸缩组件42用于驱动腿部承托架43伸展或收缩,移动的连接板41用于驱动联动组件44转动,转动的联动组件44用于驱动背部伸缩组件45转动以使背部承托架46伸展或收缩;联动组件44分别与连接板41、腿部伸缩组件42及背部伸缩组件45铰接;
腿部伸缩组件42包括腿部第一连接杆421、腿部第二连接杆422、腿部第三连接杆423、腿部第四连接杆424、腿部第五连接杆425及腿部第六连接杆426;腿部第一连接杆421的一端连接于传动杆2突伸出连接板41的部分,腿部第一连接杆421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二连接杆422的一端,腿部第二连接杆422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连接杆423的中部,腿部第三连接杆423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41,腿部第三连接杆423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四连接杆424的一端,腿部第四连接杆424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承托架43,腿部第五连接杆425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41,腿部第五连接杆425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六连接杆426的一端,腿部第六连接杆426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承托架43,腿部第五连接杆425的中部铰接于腿部第四连接杆424的中部。
其中,由于折叠伸缩机构4左右对称设置于传动杆2的两端,故图1至图6中只画出其中一侧的折叠伸缩机构4的示意图,以便观察,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有三种姿态,分别是座姿、休闲姿及躺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处于收缩状态时,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座姿状态,背靠抵触着墙体。当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想要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或躺姿时,即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要从收缩状态变成伸展状态,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在伸展的过程中,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座姿变成休闲姿,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变换成休闲姿后,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再继续伸展时,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成躺姿。
当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想要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时,驱动装置3同时驱动传动杆2转动和向远离墙的方向移动,转动的传动杆2带动腿部伸缩组件42转动,同时移动的传动杆2带动连接板41移动。转动的腿部伸缩组件42驱动腿部承托架43伸展,移动的连接板41带动折叠伸缩机构4整体地向远离墙的方向移动,使背靠与墙形成一定的距离,为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成躺姿做准备,同时,移动的连接板41驱动联动组件44沿着与连接板41铰接的铰接点转动,让联动组件44的各个联动杆相互伸展开,为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成躺姿做准备,但此时的联动组件44并不驱动背部伸缩组件45转动,背部承托架46保持着座姿时的姿态。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后,驱动装置3停止工作。具体的,腿部伸缩组件42驱动腿部承托架43伸展的过程为,转动的传动杆2带动腿部第一连接杆421一起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一连接杆421带动腿部第二连接杆422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二连接杆422带动腿部第三连接杆423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三连接杆423带动腿部第四连接杆424转动,转动的腿部第四连接杆424带动腿部第五连接杆425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五连接杆425的一端沿着与连接板41铰接的铰接点转动,转动的腿部第五连接杆425的另一端带动腿部第六连接杆426转动,转动的腿部第四连接杆424和转动的腿部第六连接杆426同时驱动腿部承托架43伸展。
当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想要从休闲姿变成躺姿时,驱动装置3继续工作,驱动装置3只驱动传动杆2向远离墙的方向移动,不驱动传动杆2转动,腿部承托架43保持伸展的状态。移动的传动杆2带动连接板41继续移动,移动的连接板41驱动联动组件44沿着与连接板41铰接的铰接点继续转动,转动的联动组件44驱动背部伸缩组件45转动,转动的背部伸缩组件45驱动背部承托架46伸展,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成躺姿后,驱动装置3停止工作。
本申请的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在座姿状态时,靠背可以贴紧墙,靠背与墙之间不需要留有距离,且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可以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或躺姿,不仅增加房间家具摆放的美观,而且可以节约空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44包括第一联动杆441、第二联动杆442、第三联动杆443、第四联动杆444、第五联动杆445、第六联动杆446、第七联动杆447、第一联动板448及第二联动板449;
第一联动杆441的一端铰接于底架1,第一联动杆441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442的一端,第二联动杆442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41,第三联动杆44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杆441的中部,第三联动杆443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四联动杆444的一端,第四联动杆444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五联动杆445的一端,第五联动杆445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连接杆423的中部,第四联动杆444的中部铰接于连接板41,第六联动杆446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442的中部,第六联动杆446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448,第七联动杆447的一端铰接于底架1,第七联动杆447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448,背部伸缩组件45铰接于第一联动板448,第二联动板449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41,第二联动板449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448;第六联动杆446与第一联动板448的铰接处、第七联动杆447与第一联动板448的铰接处、背部伸缩组件45与第一联动板448的铰接处及第二联动板449与第一联动板448的铰接处互相间隔设置。
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的过程中,驱动装置3经由传动杆2带动连接板41移动,移动的连接板41带动第二联动杆442和第二联动板449一起移动,同时第二联动杆442沿着与连接板41铰接的铰接点转动一定的角度,移动和转动的第二联动杆442带动第一联动杆441转动,转动的第一联动杆441沿着与底架1铰接的铰接点向远离墙的方向转动。转动的第一联动杆441带动第三联动杆443的一端转动,转动的第三联动杆443带动第四联动杆444转动。同时,转动的腿部第三连接杆423带动第五联动杆445转动,转动的第五联动杆445也带动第四联动杆444转动,第三联动杆443带动第四联动杆444转动的方向与第五联动杆445带动第四联动杆444转动的方向一致。移动和转动的第二联动杆442带动第六联动杆446移动和转动,移动和转动的第六联动杆446带动第一联动板448移动,同时第六联动杆446沿着与第一联动板448铰接的铰接点转动一定的角度。移动的第一联动板448带动第七联动杆447转动,转动的第七联动杆447沿着与底架1铰接的铰接点向远离墙的方向转动。第一联动板448与第二联动板449跟随着连接板41同步移动。实现联动组件44的各个联动杆相互伸展开,为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成躺姿做准备。
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换成躺姿的过程中,驱动装置3继续工作,驱动装置3只驱动传动杆2向远离墙的方向移动,不驱动传动杆2转动,腿部承托架43保持伸展的状态。移动的传动杆2带动连接板41继续移动,移动的连接板41带动第二联动杆442和第二联动板449继续移动,同时第二联动杆442沿着与连接板41铰接的铰接点转动一定的角度,移动和转动的第二联动杆442带动第一联动杆441转动,转动的第一联动杆441沿着与底架1铰接的铰接点向远离墙的方向转动。转动的第一联动杆441带动第三联动杆443转动,转动的第三联动杆443带动第四联动杆444转动,转动的第四联动杆444的中部沿着连接板41转动,同时转动的第四联动杆444带动第五联动杆445转动,转动的第五联动杆445沿着与腿部第三连接杆423铰接的铰接点转动。移动和转动的第二联动杆442带动第六联动杆446移动和转动,移动和转动的第六联动杆446带动第一联动板448移动和转动,移动和转动的第一联动板448同时带动第七联动杆447、背部伸缩组件45和第二联动板449转动,转动的第七联动杆447沿着与底架1铰接的铰接点向远离墙的方向转动,转动的背部伸缩组件45驱动背部承托架46伸展,第二联动板449的一端沿着与第一联动板448铰接的铰接点转动,第二联动板449的另一端跟随着连接板41一起移动,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成躺姿后,驱动装置3停止工作。联动组件44的结构紧凑,能有效地传递动力并驱动背部承托架46伸展,使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能从休闲姿变成躺姿。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背部伸缩组件45包括背部第一连接杆451、背部第二连接杆452及背部第三连接杆453;背部第一连接杆451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448,背部第一连接杆451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承托架46,背部第二连接杆452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41,背部第二连接杆452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承托架46,背部第三连接杆453的一端铰接于背部第一连接杆451的中部,背部第三连接杆453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41。
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换成躺姿的过程中,移动和转动的第一联动板448带动背部第一连接杆451转动,转动的背部第一连接杆451带动背部承托架46转动,转动的背部承托架46带动背部第二连接杆452沿着与连接板41铰接的铰接点转动,实现背部承托架46的伸展。同时,背部第一连接杆451在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的背部第一连接杆451带动背部第三连接杆453转动,背部第三连接杆453对背部第一连接杆451起到约束的作用,使背部第一连接杆451能稳定地转动。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腿部第三连接杆423设有第一卡勾部4231,第二联动杆442设有第一限位凸块4421;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限位凸块4421抵触第一卡勾部4231并用于对腿部第三连接杆423限位。
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即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座姿状态,第一限位凸块4421抵触第一卡勾部4231并用于对腿部第三连接杆423限位,防止腿部第三连接杆423收缩过度,进而防止腿部伸缩组件42收缩过度,保护腿部伸缩组件42的结构。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动板449设有第二卡勾部4491,第一联动板448设有第二限位凸块4481;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限位凸块4481抵触第二卡勾部4491并用于对第二联动板449限位。
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即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座姿状态,第二限位凸块4481抵触第二卡勾部4491并用于对第二联动板449限位,防止第二联动板449收缩过度,进而防止联动组件44收缩过度,保护联动组件44的结构。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背部第二连接杆452设有第三卡勾部4521,连接板41设有第三限位凸块411,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三限位凸块411抵触第三卡勾部4521并用于对背部第二连接杆452限位。
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即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座姿状态,第三限位凸块411抵触第三卡勾部4521并用于对背部第二连接杆452限位,防止背部第二连接杆452收缩过度,进而防止背部伸缩组件45收缩过度,保护背部伸缩组件45的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滑轨31、滑块32、驱动组件33及两块连接件34;驱动组件33装设于底架1,滑轨31装设于底架1,滑块32滑动设置于滑轨31,驱动组件33用于驱动滑块32沿着滑轨31滑动;两块连接件34分别位于滑块32的两侧,连接件34的一端连接于滑块32,连接件34的另一端铰接于传动杆2;滑动的滑块32经由两块连接件34驱动传动杆2转动和/或移动。
所述连接件34包括连接臂341及支耳架342,连接臂341包括第一连接块343和连接于第一连接块343的第二连接块344,第一连接块343和第二连接块344交叉设置;支耳架432连接于传动杆2,第一连接块343的一端铰接于滑块32,第二连接块344远离第一连接块343的一端铰接于支耳架342。
传动杆2的运动分两个阶段,第一个运动阶段,传动杆2既转动又移动,即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的阶段。具体的,驱动组件33驱动滑块32沿着滑轨31滑动,滑动的滑块32经由两块连接件34带动传动杆2移动,同时,在滑块32滑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块343的一端沿着与滑块32铰接的铰接点转动,转动的第一连接块343带动第二连接块344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二连接块344带动支耳架342一起转动,传动杆2跟随着支耳架342一起转动。
第二个运动阶段,传动杆2只移动不转动,即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换成躺姿的阶段。具体的,驱动组件33再继续驱动滑块32沿着滑轨31滑动,滑动的滑块32经由两块连接件34带动传动杆2移动。在滑块32滑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块343的一端沿着与滑块32铰接的铰接点转动,转动的第一连接块343带动第二连接块344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二连接块344沿着与支耳架342铰接的铰接点转动,但转动的第二连接块344不驱动支耳架342转动。
驱动装置3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传动杆2能实现两种运动状态,为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换成躺姿提供驱动力。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折叠伸缩机构4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横向连接杆5,横向连接杆5的一端连接于一个折叠伸缩机构4,横向连接杆5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折叠伸缩机构4。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横向连接杆5,增加了两个折叠伸缩机构4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传动杆、驱动装置及两个折叠伸缩机构;驱动装置连接于底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两个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设置于传动杆的两端并对称设置,驱动装置并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
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包括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腿部承托架、联动组件、背部伸缩组件及背部承托架;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的两端分别突伸出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用于驱动腿部伸缩组件转动和连接板移动,转动的腿部伸缩组件用于驱动腿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移动的连接板用于驱动联动组件转动,转动的联动组件用于驱动背部伸缩组件转动以使背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联动组件分别与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及背部伸缩组件铰接;
腿部伸缩组件包括腿部第一连接杆、腿部第二连接杆、腿部第三连接杆、腿部第四连接杆、腿部第五连接杆及腿部第六连接杆;腿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传动杆突伸出连接板的部分,腿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腿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连接杆的中部,腿部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腿部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腿部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承托架,腿部第五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腿部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腿部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承托架,腿部第五连接杆的中部铰接于腿部第四连接杆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第四联动杆、第五联动杆、第六联动杆、第七联动杆、第一联动板及第二联动板;
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的一端,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第三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杆的中部,第三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四联动杆的一端,第四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五联动杆的一端,第五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连接杆的中部,第四联动杆的中部铰接于连接板,第六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的中部,第六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七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第七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背部伸缩组件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二联动板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第二联动板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六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第七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背部伸缩组件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及第二联动板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互相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伸缩组件包括背部第一连接杆、背部第二连接杆及背部第三连接杆;背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背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承托架,背部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背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承托架,背部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背部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背部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第三连接杆设有第一卡勾部,第二联动杆设有第一限位凸块;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限位凸块抵触第一卡勾部并用于对腿部第三连接杆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板设有第二卡勾部,第一联动板设有第二限位凸块;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限位凸块抵触第二卡勾部并用于对第二联动板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第二连接杆设有第三卡勾部,连接板设有第三限位凸块,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三限位凸块抵触第三卡勾部并用于对背部第二连接杆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滑轨、滑块、驱动组件及两块连接件;驱动组件装设于底架,滑轨装设于底架,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滑块沿着滑轨滑动;两块连接件分别位于滑块的两侧,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滑块,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于传动杆;滑动的滑块经由两块连接件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臂及支耳架,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块和连接于第一连接块的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交叉设置;支耳架连接于传动杆,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于滑块,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于支耳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折叠伸缩机构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横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一个折叠伸缩机构,横向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折叠伸缩机构。
CN201822277232.8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 Active CN209518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7232.8U CN209518600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7232.8U CN209518600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8600U true CN209518600U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28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7232.8U Active CN209518600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86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1730A (zh) * 2021-12-14 2022-05-10 黑系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工学沙发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1730A (zh) * 2021-12-14 2022-05-10 黑系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工学沙发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02205A (zh) 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
CN202014836U (zh) 一种壁柜式折叠床
CN203137684U (zh) 一种沙发支架
CN203188585U (zh) 建筑装修用可移动式高凳
CN103622360B (zh) 多功能沙发
CN205053446U (zh) 自动折叠沙发床架
CN209518600U (zh) 一种背靠可触墙式折叠沙发架
CN109393818A (zh) 电动功能沙发
KR20200000484U (ko) 측면지탱식 루프탑텐트
CN203676611U (zh) 多功能沙发
CN210008763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背靠可触墙式沙发架
CN211431877U (zh) 一种新型折叠式电动床
CN203676556U (zh) 老人椅
CN209547552U (zh) 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
CN209547549U (zh) 一种用于折叠沙发架的撑腿构造
CN201929473U (zh) 床面三折式折叠床
CN202014877U (zh) 一种壁柜式折叠床
CN204132699U (zh) 一种折叠桌
CN204378316U (zh) 一种可收拢式折叠的便携桌
CN200959934Y (zh) 插销式活动折叠桌
CN203446905U (zh) 折叠椅配套搁脚架
CN207693293U (zh) 一种双电机驱动的折叠沙发架
CN202843000U (zh) 一种伸缩折叠可调式托架及装置有该托架的床
CN205696777U (zh) 一种伸缩床
CN109846253A (zh) 一种可折叠陪护床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21

Address after: 511300 North side of Shisan Road, Shangtang Village, Shitan Town,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lant B2) 103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eke Smart Hom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No.8, Wangyuan Road, Yanwu village, Dalingsh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JACKWELL HARDWA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