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7475U - 一种便携式音响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音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7475U
CN209517475U CN201920135541.3U CN201920135541U CN209517475U CN 209517475 U CN209517475 U CN 209517475U CN 201920135541 U CN201920135541 U CN 201920135541U CN 209517475 U CN209517475 U CN 209517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trol switch
side wall
connecting piec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355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健
杨涛
李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355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7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7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7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音响,包括折叠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第一喇叭组件、第二喇叭组件及电池,折叠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喇叭组件和第二喇叭组件,第一喇叭组件的功率小于第二喇叭组件的功率;电池和电路板设置在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内,电池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还包括控制开关,第一喇叭组件、第二喇叭组件通过控制开关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喇叭组件和第二喇叭组件的工作状态;使得便携式音响具有耳机模式和音响模式等两种音频播放模式,能够同时满足用户对于欣赏音频时的便携需求、隐私需求,以及分享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音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音响。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便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携式设备也发展迅速,便携式音响逐渐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便携式音响因其方便携带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其解决了传统音响的种种不便。
但是现有的便携式音响仅仅只能适用于用户比较私密或者私人场所的情况下听歌,因为音响会向周围空间都发出声音,而在许多生活场景下并不是那么方便。例如,用户在火车或者飞机等公众场合听歌时,就需要使用耳机来听歌会比较合适当时的场景条件,现有的便携式音响则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现有的音响声音都较大,功能上也仅仅限于向外播放音频,无法满足用户的私密性和场景化的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音响,其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满足用户私人听歌和与他人分享音乐等多种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音响,所述便携式音响包括折叠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第一喇叭组件、第二喇叭组件及电池,所述折叠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喇叭组件和所述第二喇叭组件;
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喇叭组件、第二喇叭组件通过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喇叭组件和所述第二喇叭组件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喇叭组件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喇叭组件的功率;所述第一喇叭组件包括第一左喇叭和第一右喇叭,所述第二喇叭组件包括第二左喇叭和第二右喇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面及顶壁面分别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左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壁面的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左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一壳体顶壁面的第一出音孔;
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面及顶壁面分别设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右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壁面的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右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二壳体顶壁面的第二出音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一耳垫,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二耳垫,所述第一耳垫及所述第二耳垫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壁面上的第一出音孔位于所述第一耳垫的中心处,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壁面上的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第二耳垫的中心处。
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为继电器开关、模拟开关、微动开关、霍尔开关、按键开关,以及红外开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当所述控制开关为继电器开关、模拟开关时,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便携式音响内;
当所述控制开关为按键开关时,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为红外开关;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折叠架具有与人体颈部相适配的形状,所述折叠架包括支撑梁、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
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地向所述支撑梁方向进行转动后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分别向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后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为铰接结构、转轴结构、卡扣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折叠架还包括连接轴,
所述支撑梁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为微动开关、按键开关、霍尔开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的侧壁上,当折叠架为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壳体相互抵触,控制开关被第一连接件的侧壁挤压而触发,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的侧壁上,当折叠架为展开状态时,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壳体相互抵触,控制开关被第二连接件的侧壁挤压而触发。
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为红外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在感应到人体的红外波长后控制所述第一喇叭组件播放音频或者第二喇叭组件播放音频;
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分别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便携式音响设有两组不同作用的第一喇叭组件和第二喇叭组件,结合特别的结构设计和控制开关,实现了一种通过控制开关来切换耳机模式或者音响模式的便携式音响,满足了用户在欣赏音频时对隐私性的需求,也满足用户对于分享的需求,同时通过折叠架的特殊的可折叠收纳的结构来实现方便携带和使用,同时能够对便携式音响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便携式音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便携式音频设备的状态变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便携式音频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音响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音响的局部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地便携式音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优选地便携式音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优选地便携式音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优选地便携式音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音响的控制开关电路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音响的控制开关电路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便携式音响的控制开关电路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便携式音响的控制开关电路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音响,如图1及图2所示,便携式音响包括折叠架1、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电路板23、第一喇叭组件24、第二喇叭组件25、电池26,以及用于控制第一喇叭组件25和第二喇叭组件26的控制开关27;本实施例中,折叠架1具有与人体颈部相适配的形状,即折叠架1可佩带在人体颈部或头部,所述折叠架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21 和所述第二壳体22连接;
其中,第一喇叭组件24设置在第一壳体21的侧壁21a和第二壳体22的侧壁22a的内侧,第二喇叭组件25设置在第一壳体21的侧壁21b和第二壳体22的侧壁22b的内侧;具体地,第一喇叭组件24包括第一左喇叭24a和第一右喇叭24b,第二喇叭组件25包括第二左喇叭25a和第二右喇叭25b,第一壳体21的内侧壁面(即侧壁21a)及顶壁面(即侧壁21b)分别设有第一出音孔,第一左喇叭24a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一壳体21内侧壁面的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左喇叭25a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一壳体21顶壁面的第一出音孔;
所述第二壳体22的内侧壁面及顶壁面(即侧壁22b)分别设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右喇叭24b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二壳体22内侧壁面的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右喇叭25b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二壳体22顶壁面的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喇叭组件24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喇叭组件25的功率,使得当第一喇叭组件24播放音频时,便携式音响2可以作为头戴式耳机使用,当第二喇叭组件25播放音频时,便携式音响2可以作为穿戴式音响使用。
参阅图1、图2及图3,折叠架1包括支撑梁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第一壳体21、及第二壳体22;支撑梁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2 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支撑梁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壳体21与第一连接件1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壳体22与第二连接件1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折叠架1通过将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分别向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的方向转动,然后将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向支撑梁11 的方向转动形成一由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以及支撑梁11构成的容置空间,将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容置在上述容置空间内,实现如图2 所示的折叠效果,以使得折叠架1体积减小,便于携带和收纳,并且能够利用所述支撑梁11、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一起构成的容置空间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梁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第一壳体 21、及第二壳体22之间的连接结构为铰接结构、转轴结构、卡扣结构等多种连接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折叠架1还包括连接轴16,连接轴16用于将支撑梁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可转动地连接、将第一连接件12与第一壳体21可转动地连接,以及将第二连接件13与第二壳体22可转动地连接;支撑梁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第一壳体21、及第二壳体22的两端均设有配合连接轴16的接头(图中未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21还具有一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结构件21g,使得第一左喇叭24a和第二左喇叭25a能够容置在第一壳体21与第一结构件21g嵌合形成的容置空间中;同理,第二壳体22也具有一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二结构件22a,使得第一右喇叭24b和第二右喇叭25b能够容置在第二壳体22和第二结构件22g嵌合形成的容置空间中,并且第一结构件21g对应于第一左喇叭24a和第二左喇叭25a的出音面设有供声音传播的所述第一出音孔,第二结构件22a对应于第一右喇叭24b和第二右喇叭25b的出音面也设有供声音传播的所述第二出音孔,使得便携式音响2的结构紧凑,方便携带,音效不受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1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一耳垫28a,所述第二壳体22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二耳垫28b,所述第一耳垫28a及所述第二耳垫28b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壳体 21内侧壁面上的第一出音孔位于所述第一耳垫28a的中心处,所述第二壳体 22内侧壁面上的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第二耳垫28b的中心处,前述柔性材料可包括蛋白质材料、真皮材料、高分子材料、弹性海绵材料等柔性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电池26和电路板23可设置在同一壳体内,电池26和电路板23也可以设置在不同壳体内电池26和电路板23通过导线等导电材料电性连接,例如,电池26和电路板23同时设置在第一壳体21内,或者电池26和电路板23同时设置在第二壳体22内;又例如,当电路板23设置在第一壳体21内时,电池26设置在第二壳体22内,或者,当电路板23设置在第二壳体22内时,电池26设置在第一壳体21内。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电池26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内,电路板23设置在第二壳体22内,且电池26与电路板23电性连接,第一喇叭组件25和第二喇叭组件26均通过控制开关27与电路板26电性连接,控制开关27用于控制在触发条件达成后,选择第一喇叭组件25或者第二喇叭组件26进行音频播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控制开关27可以为继电器开关、模拟开关、微动开关、霍尔开关,按键开关以及红外开关等类型的开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参考图7,控制开关27为按键开关,控制开关27设置在第一壳体21或者第二壳体22远离用于颈部的一侧壁内,且侧壁上设有供控制开关27露出的通孔,用户可以通过按压伸出通孔的控制开关27来切换便携式音箱的使用模式为耳机模式或者音箱模式,即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控制开关27来选择第一喇叭组件24播放音频或者第二喇叭组件25播放音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控制开关27为微动开关或者按键开关,控制开关27可设置在第二壳体22与第一连接件12相连接的侧壁21f上,当便携式音响2为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件21与第二壳体22相互抵触,控制开关27被第一连接件12的侧壁12b挤压而触发,使得便携式音响2中的第二喇叭组件25停止播放音频,而切换至第一喇叭组件24 进行音频播放;当便携式音响2为折叠状态时,侧壁21f脱离与侧壁12b的接触状态,控制开关27复位,使得便携式音响2将音频信号的传输目标从第一喇叭组件24切换至第一喇叭组件25,使得便携式音响2从耳机的使用模式切换为音响的使用模式。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开关27也可设置在第一壳体对应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技术变换亦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7,控制开关27为霍尔开关,控制开关27可设置在第二壳体22与第一连接件12相连接的侧壁21f 上,第一连接件12的侧壁12b内设有磁性件(图中未示),
当便携式音响2为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件21与第二壳体22相互抵触,控制开关27感应到第一连接件12的侧壁12b的磁性件(图中未示)而触发,使得便携式音响2中的第一喇叭组件24停止播放音频,而切换至第二喇叭组件25进行音频播放;当便携式音响2为折叠状态时,侧壁21f脱离与侧壁12b 的接触状态,控制开关27感应不到磁性件(图中未示),使得便携式音响2 将音频信号的传输目标从第二喇叭组件25切换至第一喇叭组件24,使得便携式音响2从音响的使用模式切换为耳机的使用模式。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开关27也可设置在第一壳体21对应的位置,而磁性件(图中未示)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3对应控制开关27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技术变换亦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开关27为红外开关,控制开关27设置在第一壳体21的侧壁21e上,当用户将便携式音响2 佩戴在颈部时,控制开关27感应到人体的红外线后,将便携式音响2的音频从耳机模式的第一喇叭组件24播放音频切换至穿戴式音响模式的第二喇叭组件25播放音频,或者当控制开关没有感应到人体的红外线后,控制便携式音响2从第二喇叭组件25播放音频的穿戴式音响模式切换为第一喇叭组件24 播放音频的耳机模式,实现音频播放模式的转变。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地方案中,控制开关27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壳体21,又或者第二壳体22的朝向用户颈部或者肩部的任意一个侧壁上,以实现控制开关 27感应到人体的红外线后,将便携式音响2的音频由第一喇叭组件24耳机模式切换至第二喇叭组件25播放音频的穿戴式音响模式,或者当控制开关没有感应到人体的红外线后,控制便携式音响2从第二喇叭组件25播放音频的穿戴式音响模式切换为第一喇叭组件24播放音频的耳机模式,实现音频播放模式的转变,所述红外开关的感测距离一般为0至1.5m。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地方案中,如图9所示,控制开关27包括第一控制开关27a和第二控制开关27b,第一控制开关27a设置在第一壳体21的侧壁21e上,第二控制开关27b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2的侧壁12c上,当用户将便携式音响2佩戴在颈部时,第一控制开关27a和第二控制开关27b感应到人体的红外线后,将便携式音响2从第一喇叭组件24播放音频的耳机模式切换至第二喇叭组件25播放音频的穿戴式音响模式,或者当控制开关没有感应到人体的红外线后,控制便携式音响2从第二喇叭组件25播放音频的穿戴式音响模式切换为第一喇叭组件24播放音频的耳机模式,实现音频播放模式的转变。同理,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第一控制开关27a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21或者第二壳体22的朝向用户颈部或者肩部的任一侧壁上,第二控制开关27b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2或者第二连接件13的朝向用户颈部或者肩部的任一侧壁上,以实现由耳机模式的第一喇叭组件24切换至穿戴式音响模式的第二喇叭组件25,或者当控制开关没有感应到人体的红外线后,控制便携式音响2从第二喇叭组件25播放音频的穿戴式音响模式切换为第一喇叭组件24播放音频的耳机模式,实现音频播放模式的转变。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为控制开关27与第一喇叭组件24和第二喇叭组件25的连接电路示意图,控制开关27通过功效放大器A 与第一喇叭组件24信号连接,控制开关27通过功效放大器B与第二喇叭组件25信号连接,使得控制开关27通过连通第一喇叭组件24或者第二喇叭组件25来实现耳机模式或者音响模式的切换,方便用户进行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控制开关27与第一喇叭组件24和第二喇叭组件25的连接电路具有多种设计,其他的采用控制开关27选择性连接第一喇叭组件24或者第二喇叭组件25进行音频播放的电路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内,此处就不一一赘述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音响包括折叠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第一喇叭组件、第二喇叭组件及电池,所述折叠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喇叭组件和所述第二喇叭组件;
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喇叭组件、第二喇叭组件通过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喇叭组件和所述第二喇叭组件的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组件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喇叭组件的功率;所述第一喇叭组件包括第一左喇叭和第一右喇叭,所述第二喇叭组件包括第二左喇叭和第二右喇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面及顶壁面分别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左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壁面的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左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一壳体顶壁面的第一出音孔;
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面及顶壁面分别设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右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壁面的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右喇叭的出音面正对所述第二壳体顶壁面的第二出音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一耳垫,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面上设有第二耳垫,所述第一耳垫及所述第二耳垫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壁面上的第一出音孔位于所述第一耳垫的中心处,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壁面上的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第二耳垫的中心处。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继电器开关、模拟开关、微动开关、霍尔开关、按键开关,以及红外开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当所述控制开关为继电器开关、模拟开关时,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便携式音响内;
当所述控制开关为按键开关时,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红外开关;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具有与人体颈部相适配的形状,所述折叠架包括支撑梁、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地向所述支撑梁方向进行转动后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分别向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后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为铰接结构、转轴结构、卡扣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还包括连接轴,
所述支撑梁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微动开关、按键开关、霍尔开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的侧壁上,当折叠架为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壳体相互抵触,控制开关被第一连接件的侧壁挤压而触发;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的侧壁上,当折叠架为展开状态时,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壳体相互抵触,控制开关被第二连接件的侧壁挤压而触发。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红外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在感应到人体的红外波长后控制所述第一喇叭组件播放音频或者第二喇叭组件播放音频;
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分别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或者,
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壁上,所述侧壁为能够接收到人体红外射线的侧壁。
CN201920135541.3U 2019-01-26 2019-01-26 一种便携式音响 Active CN209517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5541.3U CN209517475U (zh) 2019-01-26 2019-01-26 一种便携式音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5541.3U CN209517475U (zh) 2019-01-26 2019-01-26 一种便携式音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7475U true CN209517475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202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35541.3U Active CN209517475U (zh) 2019-01-26 2019-01-26 一种便携式音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74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394A (zh) * 2020-03-14 2020-07-10 深圳市同创依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颈带蓝牙音箱及其配套放置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394A (zh) * 2020-03-14 2020-07-10 深圳市同创依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颈带蓝牙音箱及其配套放置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59279A1 (en) Multimedia speaker headphone
CN102017653B (zh) 带有集成开关的有线耳机
WO2015022766A1 (ja) ヘッドフォン型音響装置
US20080166002A1 (en) Combined headphone set and portable speaker assembly
US9832560B1 (en) Headset providing private and detachable loudspeaker audio and external device charging
JPH03165394A (ja) 折りたたみ可能な平面スクリーンを有するビデオ―オーディオ装置
KR20060110063A (ko) 케이블 접속형 스테레오 헤드 셋
CN204316701U (zh) 模块化耳机
US5201003A (en) High fidelity stereophonic reproduction system
CN209517475U (zh) 一种便携式音响
EP2189003A1 (en) A method of improving sound reproduction and listening enjoyment
WO2017214809A1 (zh) 一种无线蓝牙小音响
KR20070013162A (ko) 회전 스피커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12727299U (zh) 一种便携式耳机音箱组合装置
CN107734413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CN209748761U (zh) 一种立体声无线k歌蓝牙耳机
US20100128913A1 (en) Portable device accessory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14584873A (zh) 一种智能音箱
KR101808253B1 (ko) 무선 헤드폰 및 이를 이용한 음향 증폭 시스템
JPH10105293A (ja) 携帯用の電子機器
CN218788832U (zh) 头戴式对讲耳机
CN210840015U (zh) 一种多功能可拆卸音频设备
JP2003032781A (ja) ポータブルサウンドステーション
CN213818064U (zh) 一种蓝牙音箱
CN209218324U (zh) 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