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6120U - 一种转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16120U CN209516120U CN201822245985.0U CN201822245985U CN209516120U CN 209516120 U CN209516120 U CN 209516120U CN 201822245985 U CN201822245985 U CN 201822245985U CN 209516120 U CN209516120 U CN 2095161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side plate
- adapter
- circuit board
-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头,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转接,其包括连接组件及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及转接口;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电路板在远离底壳的一面并靠近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的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点上焊接导电线材,以使电路板通过导电线材与连接组件及转接口电连接,所述转接口及连接组件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头。
【背景技术】
转接头的主要作用是让某种插头转换为另一种插头,以使不同类型的插头可以互通,进行充电及数据传输。
现有的转接头通常是把焊点设计在PCB板的端部,PCB板和线材焊好后,再把PCB板装入壳体内。这样在将PCB板装入壳体内的装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焊好的线材与PCB板再次脱落。同时,由于将焊点设置在PCB板的端部,导致焊点与外壳之间必然需要留一定的间隙以存放线材,继而使得转接头的尺寸无法做的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接头,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转接,其包括连接组件及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电路板及转接口;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周边并与底板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电路板上设置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点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远离底板的一面上,且靠近底板未设置侧板的一侧;所述转接口电连接于电路板,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焊接点与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焊接点为多个,成列设置于电路板上,且所述焊接点的排列方向与电路板靠近底板未设置侧板的一侧平行。
优选地,底板呈类矩形,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依次连接,转接口设置在第一侧板上和/或第二侧板上,第三侧板上设置有通孔,转接头进一步包括线材,线材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与电路板上的焊接点连接。
优选地,焊接点与第一侧板或第三侧板的距离为8mm-15mm,焊接点与所述底板未设置侧板的一侧的边沿距离为2mm-5mm。
优选地,第一壳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壳卡接配合,以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优选地,盖板上设有延伸部,盖板与所述底壳卡接扣合时,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底壳未设置所述侧板的一侧。
优选地,转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
优选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延伸臂及所述第二延伸臂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滑入所述第二壳体内,以实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卡接。
优选地,第一延伸臂及所述第二延伸臂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相互靠拢形成夹角。
优选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面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滑件,以增加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摩擦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头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焊接点设置于电路板靠近第二壳体与第一开卡接方向上的一侧,可在装配时先将电路板放置于容纳腔内,再将导电线材焊接于电路板上,而不会受到侧板及第二壳体的干涉,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焊接点不会与底板上其他的元器件干涉,方便焊接,也方便导电线材与焊接点焊接后的布线,更加美观
2.通过焊接点的设置位置,使得在装配时不用先将导电线材与电路板焊接好,再将电路板装配到容纳腔内,避免了装配过程中将已经焊接好的导电线材从焊接点上扯脱。
3.相较于传统的焊接点位置,通过将焊接点设置于电路板上远离侧板的一侧,可以减少侧板与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即不用再在侧板与电路板之间预留放置导电线材的空间,减少了转接头的整体尺寸。
4.通过设置盖体与底壳卡接配合,以封闭容纳腔,除了能够对电路板及导电线材进行保护外,也使得第一壳体能够与第二壳体卡接更方便,进一步的保护电路板及导电线材,且通过卡接的方式拆装起来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电路板及转接口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的延伸部与第二壳体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3D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点与电路板及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卡接方向示意图。
图4C是图4B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D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的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夹角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转接头;20、连接组件;30、转接组件;301、第一壳体;303、第二壳体;305、电路板;307、转接口;3011、盖板;3013、底壳;3012、底板;3014、侧板;3051、焊接点;3015、延伸部;3031、第一延伸臂;3033、第二延伸臂;3035、连接部;3016、防滑件;3017、第一侧板;3018、第二侧板;3019、第三侧板;319、通孔;40、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头10包括连接组件20、转接组件30及连接线40,连接组件20通过连接线40与转接组件电连接,连接组件20及转接组件30分别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以实现不同型号电子设备之间的转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耳机,适配器等。
具体的,连接组件20为一公头插座,与电子设备插接配合以实现电连接,连接组件20与转接组件30通过连接线40电连接,利用转接组件30与连接组件20配合,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连接组件20可以是任意型号的插头,只要能与电子设备插接,并配合转接组件30实现不同型号电子设备之间的转接即可。
请参阅图2A-2B,转接组件30包括第一壳体301、第二壳体303、电路板305及转接口307,第一壳体301具有一容纳腔,第二壳体303与第一壳体301卡接配合。电路板305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连接组件20电连接。转接口307与电路板305电连接,且贯穿第一壳体301,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以通过转接组件30与连接组件20配合,实现不同型号电子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壳体301包括盖板3011及底壳3013,盖板3011与底壳3013卡接配合以形成容纳腔,电路板305设置于容纳腔内,盖板3011与底壳3013卡接配合时,封闭容纳腔。
在部分实施例中,盖板3011及第二壳体303可省略,只要转接组件30与连接组件20可配合,实现不同型号电子设备的转接即可。
请参阅图3A-3D,底壳3013包括底板3012及侧板3014,侧板3014围设于底板3012的周边并与底板3012连接,电路板305设置于底板3012上。电路板305上设置有焊接点3051,用于焊接导电线材,并利用导电线材使连接组件20及转接口307通过电路板305形成电连接,以实现不同型号电子设备间的信号转接。焊接点3051设置于电路板305远离底板3012的一面上,且靠近底板3012未设置侧板3014的一侧。
作为一种实施例,侧板3014可围设于底板3012的一侧、两侧或三侧,优选的,侧板3014围设于底板3012的三侧。
具体的,底板3012呈类矩形,侧板包括第一侧板3017、第二侧板3018及第三侧板3019,第一侧板3017、第二侧板3018及第三侧板3019依次连接,即第二侧板3018连接于底板3012一侧,第一侧板3017及第三侧板3019连接于底板3012的相对两侧。转接口307设置于容纳腔内,且设置于第一侧板3017和/或第二侧板3018上,与电路板305电连接,并外露于容纳腔,以使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转接口307与电路板305建立电连接。
进一步的,第三侧板3019上设置有通孔319,连接线40一端与连接组件20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319与电路板305上的焊接点3051连接。
可以理解,焊接点3051可以是1个、2个或多个,只要设置于电路板305远离底板3012的一面,且靠近底板3012未设置侧板3014的一侧即可。优选地,焊接点3051为多个,成列设置于电路板305上,且焊接点3051排列方向与电路板305靠近底板3012未设置侧板3014的一侧平行。焊接点3051与第一侧板3017或第三侧板3019的距离L1为8mm-15mm,且焊接点3051与底板3012未设置侧板3014一侧边沿的距离L2为2mm-5mm。通过将焊接点3051设置于电路板305上靠近底板3012未设置侧板3014的一侧,不会与底板3012其他的元器件干涉,同时方便焊接,也方便导电线材与焊接点3051焊接后的布线,更加美观。
可以理解,底板3012未设置侧板3014的一侧可以为一平面,也可以朝电路板305的方向凸起,只要凸起的高度不超过焊接点3051即可。
可以理解,转接口307至少为1个,只要电子设备能够通过转接口307与电路板305形成电连接即可。
进一步的,盖板3011还设有延伸部3015,延伸部3015设置于盖板3011的一侧,当盖板3011与底壳3013卡接时,延伸部3015位于底板3012未设置侧板3014的一侧,以使盖板3011与底壳3013配合,将容纳腔完全封闭。
请参阅图4A,第二壳体303包括第一延伸臂3031、第二延伸臂3033及连接部3035,第一延伸臂3031及第二延伸臂3033对称设置于连接部3035的相对两侧,通过连接部3035连接,使第二壳体303整体呈U形。
请参阅图4B-4C,当盖板3011与底壳3013卡接配合,将容纳腔完全封闭时,第二壳体303从盖板3011设置延伸部3015的一侧的方向上与第一壳体301卡接配合。
可以理解,第一延伸臂3031与第二延伸臂303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壳体301的厚度,第一壳体301的厚度也即盖板3011远离电路板305的一面到底板3012远离电路板305的一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第二壳体303与第一壳体301的卡接方式为,第一壳体301从第一延伸臂3031及第二延伸臂3033之间插入,通过第一壳体301的表面与第一延伸臂3031及第二延伸臂3033接触,以实现卡接。焊接点3051设置于电路板305远离底板3012的一面,且靠近第二壳体303与第一壳体301卡接配合方向上的一侧,可以使得在装配转接头10时,先将电路板305设置于容纳腔内,再将导电线材焊接于焊接点3051上,而不会在焊接的过程中受到侧板3014及第二壳体303的干涉。焊接完成后,将盖板3011与底壳3013扣合,再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扣合即可,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盖板3011表面设置有防滑件3016,通过防滑件3016可增大第二壳体303与第一壳体301卡接时,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卡接的牢固性。
可以理解,防滑件3016可以是设置在盖板3011表面的凹槽和/或凸台,只要能够增加盖板3011与第二壳体303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即可。
更进一步的,第一延伸臂3031与第二延伸臂3033之间具有弹性,且第一延伸臂3031及第二延伸臂3033远离连接部3035的一端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夹角C,以在第一壳体301从第一延伸臂3031及第二延伸臂3033之间插入后,第二壳体303在平行于第一壳体301厚度反向上的弹力,进一步增加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卡接的牢固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接头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焊接点设置于电路板靠近第二壳体与第一开卡接方向上的一侧,可在装配时先将电路板放置于容纳腔内,再将导电线材焊接于电路板上,而不会受到侧板及第二壳体的干涉,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焊接点不会与底板上其他的元器件干涉,方便焊接,也方便导电线材与焊接点焊接后的布线,更加美观
2.通过焊接点的设置位置,使得在装配时不用先将导电线材与电路板焊接好,再将电路板装配到容纳腔内,避免了装配过程中将已经焊接好的导电线材从焊接点上扯脱。
3.相较于传统的焊接点位置,通过将焊接点设置于电路板上远离侧板的一侧,可以减少侧板与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即不用再在侧板与电路板之间预留放置导电线材的空间,减少了转接头的整体尺寸。
4.通过设置盖体与底壳卡接配合,以封闭容纳腔,除了能够对电路板及导电线材进行保护外,也使得第一壳体能够与第二壳体卡接更方便,进一步的保护电路板及导电线材,且通过卡接的方式拆装起来更加的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接头,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转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头包括连接组件及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电路板及转接口;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周边并与底板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电路板上设置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点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远离底板的一面上,且靠近底板未设置侧板的一侧;所述转接口电连接于电路板,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焊接点与电路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点为多个,成列设置于电路板上,且所述焊接点的排列方向与电路板靠近底板未设置侧板的一侧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呈类矩形,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依次连接,转接口设置在第一侧板上和/或第二侧板上,第三侧板上设置有通孔,转接头进一步包括连接线,连接线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与电路板上的焊接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点与第一侧板或第三侧板的距离为8mm-15mm,焊接点与所述底板未设置侧板的一侧的边沿距离为2mm-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壳卡接配合,以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上设有延伸部,盖板与所述底壳卡接扣合时,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底壳未设置所述侧板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延伸臂及所述第二延伸臂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滑入所述第二壳体内,以实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卡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臂及所述第二延伸臂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相互靠拢形成夹角。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面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滑件,以增加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摩擦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45985.0U CN209516120U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一种转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45985.0U CN209516120U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一种转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16120U true CN209516120U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198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45985.0U Active CN209516120U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一种转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16120U (zh) |
-
2018
- 2018-12-28 CN CN201822245985.0U patent/CN2095161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88404U (zh) | 具有天线结构的电子通讯装置 | |
WO2019201015A1 (zh) | 背夹电池 | |
CN105490059A (zh) | 正反插usb插座 | |
CN204577749U (zh) | 电连接器 | |
WO2019000844A1 (zh) | 一种转接器、转接装置及充电设备 | |
CN103427181B (zh)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9516120U (zh) | 一种转接头 | |
CN101640360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846389U (zh) | 转接连接器 | |
CN218783940U (zh) |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8887589U (zh) | 一种连接器及数据线 | |
WO2015089906A1 (zh) | Usb电连接器的旋动装置 | |
CN206758680U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0607710U (zh) | 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 | |
CN105577865B (zh) | 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 |
CN211908402U (zh) | 一种无线充电式麦克风以及麦克风充电组件 | |
CN210111088U (zh) | 一种带插座的usb母座的插座连接器 | |
CN206332248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1182633U (zh) | 复合型连接器 | |
CN201397965Y (zh) | 电连接器 | |
WO2017128495A1 (zh) | Lm usb连接头及lm usb数据线 | |
CN110233384A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5003679U (zh) | 电子签名设备 | |
TWI547039B (zh) |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of the adapter module | |
CN211629482U (zh) | 一种新型充电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