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0676U - 一种轴流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流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10676U CN209510676U CN201821984668.4U CN201821984668U CN209510676U CN 209510676 U CN209510676 U CN 209510676U CN 201821984668 U CN201821984668 U CN 201821984668U CN 209510676 U CN209510676 U CN 209510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ffusion part
- ventilating duct
- end cap
- axial flow
- d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流风机,包括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的风叶,及设于出风口处的导风筒。其中,驱动电机利用波形垫圈的弹力自动将装配间隙减小,同时利用厌氧胶隔绝空气才固化的特性,装配后厌氧胶慢慢固化,使电机轴向间隙进一步消除,弹力适中不伤轴承,电机寿命长;电机端盖处的凹凸槽设计,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增大了灰尘进入电机壳体的难度,实现有效防尘,且免维护;提出导风筒采用螺纹部和扩散部交替连接的方式构成,扩散部提供支撑,螺纹部利用螺纹管的原理使导风筒的束风行程可调,由于导风筒首尾端的开口不变,束风行程的变化带来束风角的可调,最终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匹配变化的送风参数,保证聚风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流风机。
背景技术
轴流风机包括驱动电机和风叶,驱动电机一般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定子和转子,及与转子固接且伸出所述壳体的输出轴,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固定定子的主壳体,及设于所述主壳体两端且通过轴承支撑所述输出轴的两端盖。为便于说明,本文定义:与所述风叶同侧的端盖为前端盖,与所述风叶相对侧的端盖为后端盖。
风叶与输出轴连接,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使气体平行于风机轴流动。风叶受气流作用而产生轴向运动的趋势,并且输出轴与驱动电机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存在轴向的装配间隙,因此风叶旋转时会发生沿输出轴轴向的振动,该振动一是带来噪声,二是导致风机难以稳定,易损坏。消除电机轴向间隙是克服振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1、将前端盖轴承用平垫片顶紧;2、前盖加螺纹装置锁紧轴承。但这两种方式均存在顶力过大的缺陷,都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轴承,电机时间一长会震松装置,导致间隙增加。
并且,现有的驱动电机后端盖一般为直面设计,灰尘容易从输出轴与后端盖之间的间隙进入驱动电机的壳体内,这会导致驱动电机的故障,因此需要对此间隙进行防尘处理。常用的方式是在输出轴与后端盖之间加密封圈等配件进行防尘,但增加密封圈会增加摩擦,导致发热及电机效率降低。
另外,为了提高风机送风的聚风效果,通常在风机的出风口设置导风筒,现有的导风筒不可调,其束风角和束风行程均为定值,与定额功率的风机相匹配。现在的风机越来越多的采用变频技术,以适应对风力、风速的多样化需求,而与不同的风力匹配的束风角和束风行程各不相同,现有的定值导风筒无法匹配前述多样化的送风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轴流风机,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流风机工作时输出轴易径向振动,灰尘容易进入壳体,及导风筒的规格为定值,无法匹配多样化送风变化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轴流风机,包括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的风叶,及设于出风口处的导风筒;
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定子和转子,及与转子固接且伸出所述壳体的输出轴,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固定定子的主壳体,及设于所述主壳体两端且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具有容纳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还用于容纳防振组件,所述防振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两侧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面和第一轴承的波形垫圈,及填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厌氧胶;所述后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防尘罩,所述端盖本体具有容纳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安装槽,及圆心在所述输入轴的轴线上的防尘环槽,所述防尘罩固定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其具有用于伸入所述防尘环槽的防尘凸环;
所述导风筒包括导风筒本体,所述导风筒本体包括交替连接的至少一级螺纹部和至少一级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为喇叭状的筒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驱动电机利用波形垫圈的弹力自动将装配间隙减小,同时利用厌氧胶隔绝空气才固化的特性,装配后厌氧胶慢慢固化,使电机轴向间隙进一步消除,弹力适中不伤轴承,电机寿命长;
2、电机端盖处的凹凸槽设计,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增大了灰尘进入电机壳体的难度,实现有效防尘,且免维护;
3、提出导风筒采用螺纹部和扩散部交替连接的方式构成,扩散部提供支撑,螺纹部利用螺纹管的原理使导风筒的束风行程可调,由于导风筒首尾端的开口不变,束风行程的变化带来束风角的可调,最终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匹配变化的送风参数,保证聚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导风筒实施例1伸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风筒实施例1缩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导风筒实施例2伸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风筒实施例2缩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B处第一种放大图;
图9是图6中B处第二种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流风机,如图1~5所示,包括驱动电机300,由驱动电机300驱动的风叶200,及设于出风口处的导风筒100。
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壳体310,置于壳体310内的定子320和转子330,及与转子330固接且伸出所述壳体310的输出轴340,所述壳体310 包括用于固定定子320的主壳体311,及设于所述主壳体311两端且分别通过第一轴承312和第二轴承313支撑所述输出轴340的前端盖314和后端盖315。
如图7所示,所述前端盖314具有容纳所述第一轴承312的第一安装槽 3141,该第一安装槽3141还用于容纳防振组件350,所述防振组件350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340上且两侧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安装槽3141底面和第一轴承 312的波形垫圈351,及填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41内的厌氧胶352。本方案实施时,先根据第一轴承312型号选用合适弹力的波形垫圈351,向第一安装槽3141内及第一轴承312外壁涂上厌氧胶352,把波形垫圈351和第一轴承312 放入第一安装槽3141内,此时厌氧胶352在空气环境中不会马上固化。将前端盖314与主壳体311结合,并适当施压抵紧,利用波形垫圈351的弹力自动将电机轴向间隙减小,并且随着前端盖314与主壳体311的结合,第一安装槽3141 内形成密闭环境,隔绝了空气,此时厌氧胶352慢慢固化,使电机轴向间隙得到进一步消除。
如图8所示,所述后端盖315包括端盖本体3151和防尘罩3152,所述端盖本体3151具有容纳所述第二轴承313的第二安装槽3151a,及圆心在所述输入轴340轴线上的防尘环槽3151b,所述防尘罩3152固定套设于所述输出轴340 上,其具有用于伸入所述防尘环槽3151b的防尘凸环3152a。本方案实施时,将第二轴承313安装于端盖本体3151的第二安装槽3151a内,以对电机的输出轴340实现支撑,将防尘罩3152固定套设于输出轴340上,防尘罩3152可随输出轴340旋转。防尘罩3152上的防尘凸环3152a伸入端盖本体3151的防尘环槽3151b内,防尘凸环3152a的外壁与防尘环槽3151b越靠近越好,但不接触,这样使得驱动电机的输出轴340和后端盖315之间的间隙,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连通通道变得曲折,增大了电机外部的灰尘进入电机壳体310内的难度,即实现了防尘效果。
为使所述第一轴承312的状态更稳定,提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输出轴340 具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轴承312和第二轴承313的台阶部341,以平衡第一轴承312受到的来自波形垫圈351的弹力。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340包括两段直径不同的输出段,其连接处形成所述台阶部341。当所述防振组件350仅设于一处端盖内时,所述输出轴340包括两段直径不同的输出段,其连接处形成所述台阶部341;当前端盖314和后端盖315内都设置所述防振组件350时,所述输出轴340包括三段直径不同的输出段,其连接处形成两处所述台阶部 341,分别抵接第一轴承312和第二轴承313。
为进一步提高防尘效果,所述防尘环槽3151b为同心多环槽,所述防尘凸环3152a为相适应的同心多凸环。如图9所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340和后端盖315之间的间隙,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连通通道随着环槽和凸环的级数的增多而变得更加曲折,讲一步增大了电机外部的灰尘进入电机壳体310内的难度,即进一步提高防尘效果。
为便于安装及维护,所述第二安装槽3151a设于所述端盖本体3151的内侧,所述防尘环槽3151b设于所述端盖本体3151的外侧,所述防尘罩3152对应设于所述端盖本体3151的外侧。这样,使第二轴承313在电机壳体310内,使第二轴承313处于无尘的工作环境,提高电机寿命。
考虑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会连接风叶,与风叶相对侧的后端盖315外一般会设置与所述输出轴340连接的制动轮360,以及保护该制动轮360的风罩370。为简化零件或简化安装,可将后端盖315的防尘罩3152直接设置到制动轮360 上。具体方案为,所述后端盖315外设置与所述输出轴340连接的制动轮360,以及保护该制动轮的风罩370,所述后端盖315的防尘罩3152与制动轮360为一体化结构。
为便于说明,以上实施例将实现防振功能的结构放于驱动电机的前端盖 314,将实现防尘功能的结构放于驱动电机的后端盖315,分别进行举例。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前述防振功能的结构和防尘功能的结构均可设于驱动电机的前、后两端盖处,并且均可以同时存在,或自由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风筒包括导风筒本体100,所述导风筒本体100 包括交替连接的至少一级螺纹部110和至少一级扩散部120,所述扩散部120 为喇叭状的筒状结构。其中,所述扩散部120提供支撑,并提供导风的扩散角,所述螺纹部110利用螺纹管的原理使导风筒的束风行程可调,即伸长或缩短,由于导风筒首尾端的开口不变,束风行程的变化带来束风角的可调,最终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匹配变化的送风参数,保证聚风效果。
作为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沿送风方向,所述导风筒本体100的第一级为扩散部120,该扩散部120与风机200的出风口连接。作为提供支撑的扩散部 120与风机200的出风口连接,可以实现导风筒的快速安装。但螺纹部110由于其自身的柔性特点,若导风筒为水平或倾斜等非竖直的摆放方式时,受导风筒的重力影响,螺纹部110容易发生径向变形。为克服该技术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方案:每一级所述扩散部120与其相邻的后一级扩散部120之间还分别通过限位组件130连接,所述限位组件130包括插销131和与所述插销131可滑动套接的限位套132,所述插销131设于当前级所述扩散部120上,所述限位套132对应设于相邻后一级所述扩散部120上,或,所述限位套132设于当前级所述扩散部120上,所述插销131对应设于相邻后一级所述扩散部120上。即,通过在两相邻的扩散部120之间设置限位组件130以分担中间螺纹部110 的径向力,并且限位套132与插销131构成的滑动连接副还能为螺纹部110的轴向变形(即伸长或缩短)限定方向,以保证风向的稳定。
为便于控制所述导风筒本体100的伸缩,优先选择方案:请再次参阅图1 和图2,沿送风方向,所述导风筒本体100的最末一级为扩散部120,所述导风筒本体100最末一级的扩散部120设有手柄140,便于操作者对导风筒束风行程的调节。当然,此处可以增加例如电机驱动等外部动力源,并可进一步配合包括PLC、MCU、CPU等控制芯片的智能控制系统,对导风筒的伸缩实现智能化电气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导风筒的聚风效果,针对导风筒本体100的内表面进行改进,使送风行程内的气流产生涡流。如图3所示,所述扩散部120的内表面设置螺旋状导风条150,导风条150引导经过的气流发生径向偏移,形成涡流,使送出的风更为聚焦。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风机的导风筒,包括喇叭状的导风筒本体100,所述导风筒本体100包括交替连接的至少一级螺纹部110和至少一级扩散部120,所述扩散部120为喇叭状的筒状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沿送风方向,所述导风筒本体100的第一级为螺纹部110,该螺纹部110与风机200的出风口连接。由于所述导风筒本体100与风机200 的出风口连接的部位是柔性的螺纹部110,使得整个导风筒本体100与风机200 之间容易发生径向变形,为提高此部分的径向刚性,可采用如下改善方案:第一级所述扩散部120与风机200的出风口之间还连接限位组件130,之后每一级所述扩散部120与其相邻的前一级扩散部120之间也分别通过限位组件130 连接,所述限位组件130包括插销131和与所述插销131可滑动套接的限位套 132,所述插销131设于风机200出风口处或每一级所述扩散部120上,所述限位套132对应设于相邻所述扩散部120上,或,所述限位套132设于风机200 出风口处或每一级所述扩散部120上,所述插销131对应设于相邻所述扩散部120上。此部分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中相同,在此不再敖述。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的风叶,及设于出风口处的导风筒;
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定子和转子,及与转子固接且伸出所述壳体的输出轴,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固定定子的主壳体,及设于所述主壳体两端且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所述输出轴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具有容纳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还用于容纳防振组件,所述防振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两侧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面和第一轴承的波形垫圈,及填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厌氧胶;所述后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防尘罩,所述端盖本体具有容纳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安装槽,及圆心在所述输入轴的轴线上的防尘环槽,所述防尘罩固定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其具有用于伸入所述防尘环槽的防尘凸环;
所述导风筒包括导风筒本体,所述导风筒本体包括交替连接的至少一级螺纹部和至少一级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为喇叭状的筒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具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台阶部;所述输出轴包括两段直径不同的输出段,其连接处形成所述台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环槽为同心多环槽,所述防尘凸环为相适应的同心多凸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内侧,所述防尘环槽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外侧,所述防尘罩对应设于所述端盖本体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外设置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制动轮,以及保护该制动轮的风罩,所述后端盖的防尘罩与制动轮为一体化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沿送风方向,所述导风筒本体的最末一级为扩散部,所述扩散部设有手柄,所述扩散部的内表面设置螺旋状导风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沿送风方向,所述导风筒本体的第一级为扩散部,该扩散部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每一级所述扩散部与其相邻的后一级扩散部之间还分别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插销和与所述插销可滑动套接的限位套,所述插销设于当前级所述扩散部上,所述限位套对应设于相邻后一级所述扩散部上,或,所述限位套设于当前级所述扩散部上,所述插销对应设于相邻后一级所述扩散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沿送风方向,所述导风筒本体的第一级为螺纹部,该螺纹部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所述扩散部与风机的出风口之间还连接限位组件,之后每一级所述扩散部与其相邻的前一级扩散部之间也分别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插销和与所述插销可滑动套接的限位套,所述插销设于风机出风口处或每一级所述扩散部上,所述限位套对应设于相邻所述扩散部上,或,所述限位套设于风机出风口处或每一级所述扩散部上,所述插销对应设于相邻所述扩散部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84668.4U CN209510676U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一种轴流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84668.4U CN209510676U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一种轴流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10676U true CN209510676U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190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8466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10676U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一种轴流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106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23849A (zh) * | 2020-08-31 | 2020-12-04 | 江苏康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次磷酸钠制备的反应釜的高效排气结构 |
-
2018
- 2018-11-29 CN CN201821984668.4U patent/CN2095106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23849A (zh) * | 2020-08-31 | 2020-12-04 | 江苏康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次磷酸钠制备的反应釜的高效排气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172013A1 (en) | Motor and a handheld product having a motor | |
CN209510676U (zh) | 一种轴流风机 | |
CN111520365A (zh) | 一种风罩及具有其的风机 | |
NL2007470C2 (en) | Dynamic blower module. | |
CN209510668U (zh) | 一种易于装配的轴流风机 | |
CN206759213U (zh) | 外转子电机 | |
CN207124518U (zh) | 电机及其轴承座安装组件 | |
CN103174509A (zh) | 一种内燃机发电机组变速传动系统 | |
CN206419239U (zh) | 一种多翼式低噪音离心风机 | |
CN205779905U (zh) | 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 |
JPS5886844A (ja) | 自動車の電力供給用交流発電機 | |
JP6138633B2 (ja) | 風力発電システム | |
CN209134201U (zh) | 一种轴流风机的驱动电机 | |
CN209294087U (zh) | 通道式低噪声风机 | |
CN208587323U (zh) | 轴流风机 | |
KR102432416B1 (ko) | 과급기 | |
JP5602810B2 (ja) | 風力発電用風車 | |
CN204041549U (zh) | 吸尘器电机 | |
CN218030465U (zh) | 用于天然气管道的膨胀发电系统 | |
CN218542651U (zh) | 一种高降噪的风机 | |
CN201910695U (zh) | 一种风机用电机、风机及排油烟机 | |
CN220948535U (zh) | 一种航空发动机座舱安装结构 | |
CN206647170U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动机附件皮带轮系 | |
CN215256591U (zh) |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风力发电机 | |
CN205911931U (zh) | 吸纱风机无刷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