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9991U - 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 Google Patents

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9991U
CN209499991U CN201821670241.7U CN201821670241U CN209499991U CN 209499991 U CN209499991 U CN 209499991U CN 201821670241 U CN201821670241 U CN 201821670241U CN 209499991 U CN209499991 U CN 209499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er
fusion device
framework
caliper
lumbar 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702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onghong Zhi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onghong Zhi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onghong Zhi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onghong Zhi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702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9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9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9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其中椎间融合器包括,框体、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驱动机构,框体的一端设有光孔,另一端设有螺纹孔,设有螺纹孔的一端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有卡接槽;第一支撑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倾斜滑道;第二支撑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倾斜滑道;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框、调节机构和导向杆,当驱动框在框体内滑动时,驱动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安装工具包括钳体、活动套管、调节套管和调节杆,钳体的一端设有两个平行布置的弹性夹杆,两个弹性夹杆的自由端均设有与卡接槽卡接配合的钩体。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地支撑稳定性,且具有方便植入和方便操作的优点。

Description

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病变或是长期在办公室久坐,容易造成脊柱退行性疾病。其中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有椎间盘退行性变、椎管狭窄、脊椎滑脱、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这些疾病常需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保障脊柱稳定。
现有的治疗手段通常采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针对以上脊柱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现有椎间融合器设计不合理,由于相邻椎体端面之间并非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因此现有的椎间融合器无法完全与椎体端面完全接触,稳定性差;
此外,现有的椎间融合器在撑开后,由于体积变大了,所以预填充好的碎骨无法与椎体端面接触,因此融合速度较慢,融合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能够有效提高融合器与椎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工具,通过该安装工具可实现椎间融合器的安装、拆卸以及碎骨的填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
框体,其一端设有光孔,另一端设有螺纹孔,设有所述螺纹孔的一端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有卡接槽;
第一支撑体,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框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倾斜滑道;
第二支撑体,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框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倾斜滑道;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框、调节机构和导向杆,所述驱动框设于所述框体内,可沿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机构设于所述驱动框的一端,其与所述螺纹孔配合,所述导向杆设于所述驱动框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光孔配合,所述驱动框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滑道和所述第二倾斜滑道滑动配合的驱动块;当所述驱动框在所述框体内滑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
优选地,所述卡接槽为L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导向框和第一承载框,所述第一导向框靠近所述螺纹孔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承载框与所述第一导向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框的顶面上具有第一咬合齿。
优选地,所述第一咬合齿分为两部分,该两部分所述第一咬合齿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滑道为四条,所述第一导向框两个长边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两条,四条所述第一倾斜滑道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一承载框的厚度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导向框和第二承载框,所述第二承载框与所述第二导向框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框的底面上具有第二咬合齿。
优选地,所述第二咬合齿分为两部分,该两部分所述第二咬合齿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二倾斜滑道为四条,所述第二导向框两个长边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两条,四条所述第二倾斜滑道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二导向框的厚度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驱动框靠近所述螺纹孔的一端设有第一板体,靠近所述光孔的一端设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过孔,所述调节机构为调节丝杠,所述调节丝杠的一端与所述过孔可转动连接,且该端具有两个限位挡板,所述第一板体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挡板之间,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接,所述导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
一种安装工具,包括钳体、活动套管、调节套管和调节杆,所述钳体的一端设有两个弹性夹杆,两个所述弹性夹杆的自由端均设有与卡接槽卡接配合的钩体,当两个所述弹性夹杆处于自然状态下时,两个所述钩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框体的宽度;所述钳体上设有安装套,所述调节套管套接在所述安装套上,且与所述安装套转动配合,所述安装套的外周壁上设有环槽,所述调节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环槽配合的定位销钉;所述活动套管上设有安装通道,安装通道的宽度自靠近调节套管的一端至靠近钩体的一端逐渐增加,安装通道的最小宽度与钳体的宽度相同,所述活动套管套接在所述钳体和所述弹性夹杆上,且与所述调节套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钳体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安装孔插接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工作端与调节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填充机构,所述填充机构包括送料管、推块和推杆,所述送料管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钳体的顶部,所述推块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推块与所述送料管的内腔滑动配合;
所述送料管与所述钳体的高度和与所述安装通道的高度相同;所述安装套上设有供所述送料管通过的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框体、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驱动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框、调节机构和导向杆,通过操作调节机构可以使驱动框在框体内移动,随着驱动框的移动驱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伸出或收回,以起到支撑椎体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具有较高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安装工具,该安装工具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快速将椎间融合器植入病人体内,并将其撑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安装工具还具有植骨的作用,可以向撑开后的椎间融合器内添加骨屑,以提高椎间融合器与椎体之间的融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椎间融合器与安装工具的轴测图;
图2是椎间融合器的轴测图;
图3是椎间融合器的爆炸图;
图4是安装工具的轴测图;
图5是安装工具的爆炸图;
图6是钳体和弹性夹杆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支撑体上的第一咬合齿的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框体,2-光孔,3-螺纹孔,4-卡接槽,5-第一支撑体, 6-第一倾斜滑道,7-驱动块,8-第二支撑体,9-第二倾斜滑道,10-驱动机构,11-驱动框,12-调节机构,13-导向杆,14-第一导向框,15-第一承载框,16- 开口,17-第一咬合齿,18-第二导向框,19-第二承载框,20-第二咬合齿,21- 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23-过孔,24-钳体,25-活动套管,26-调节套管, 27-弹性夹杆,28-钩体,29-安装套,30-环槽,31-定位销钉,32-调节杆,33- 安装孔,34-送料管,35-推块,36-推杆,37-滑槽,38-滑块39-过孔,4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椎间融合器,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
框体1,其外轮廓大致呈长方体,顶部和底部为敞开结构,其一端设有光孔2,另一端设有螺纹孔3,设有螺纹孔3的一端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有卡接槽4,卡接槽4优选采用L形结构;为了防止本实用新型在植入人体的过程中伤害人体内的组织和器官,优选在框体1具有光孔2的一端的端部设置锥形端头,该锥形端头的棱角处均圆角处理。
第一支撑体5,可滑动地安装在框体1的顶部,且可在第一支撑体5的高度方向上滑动,第一支撑体5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倾斜滑道6;
第二支撑体8,可滑动地安装在框体1的底部,也可在第一支撑体5的高度方向上滑动,第二支撑体8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倾斜滑道9;
驱动机构10,包括驱动框11、调节机构12和导向杆13,驱动框11的宽度尺寸与框体1的内腔宽度相同,驱动框11设于框体1内,可沿框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调节机构12设于驱动框11的一端,其与螺纹孔3配合,导向杆13设于驱动框11的另一端,且与光孔2配合,驱动框11上还设有与第一倾斜滑道6和第二倾斜滑道9滑动配合的驱动块7;当驱动框11在框体1内滑动时,驱动第一支撑体5与第二支撑体8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使用安装工具(安装工具的结构在下文中会具体说明)旋转调节机构12,调节机构12带动驱动框11在框体1内自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在导向杆13的约束下,驱动框11的移动轨迹是水平的,在移动的同时驱动框11上的驱动块7在第一倾斜滑道6和第二倾斜滑道9内滑动,由于第一倾斜滑道6和第二倾斜滑道9均为倾斜布置,而第一支撑体5和第二支撑体8受框体1的约束,又只能沿其高度方向移动,因此在驱动框11移动的同时使第一支撑体5向上滑动,使第二支撑体8向下滑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向上和向下均是结合图2和图3基础上来说的,即第一支撑体5 与第二支撑体8相互远离,此时本实用新型整体高度增加,有效支撑上下两个椎体的端面,提高支撑稳定性。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支撑稳定性大大提高。如果想将本实用新型从患者体内取出,只需反向旋转调节机构12即可,第一支撑体5和第二支撑体8会向相互靠近的反向移动,与上下椎体端面分离,以便取出。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体5包括第一导向框14和第一承载框15,第一导向框14的各个外壁均与框体1的相应的内壁相贴合,第一导向框14靠近螺纹孔3的一端设有开口16,该开口16用于当本实用新型撑开后填充碎骨或骨屑,第一承载框15与第一导向框14固定连接,第一承载框15 的顶面上具有第一咬合齿17。优选地,第一咬合齿17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第一咬合齿17均为斜齿,且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这两部分第一咬合齿17数量可相同也可不同,可对称布置也可交叉布置,图7所示结构为其中一种优选布置方式。
进一步,第二支撑体8包括第二导向框18和第二承载框19,第二承载框 19的各个外壁均与框体1的相应的内壁相贴合。第二承载框19与第二导向框 18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承载框19的底面上具有第二咬合齿20。优选地,第一咬合齿17和第二咬合齿20均采用尖锥状结构。同样地,第二咬合齿20也优选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第二咬合齿20均为斜齿,且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当第一支撑体5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后,第一导向框14上的开口16朝向安装工具,使用安装工具可通过开口16填充碎骨或骨屑,以使第一支撑体5、第二支撑体8和框体1内填满骨屑或碎骨,这样骨屑或碎骨便可与椎节端面直接接触,加速融合,提高融合效果。
进一步,第一倾斜滑道6为四条,第一导向框14两个长边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两条,四条第一倾斜滑道6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相同;第一承载框15的厚度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第二倾斜滑道9为四条,第二导向框18两个长边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两条,四条第二倾斜滑道9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导向框18的厚度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第一倾斜滑道6和第二倾斜滑道9的数量均设置为四条,这种方案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其条数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减,设置四条的优势在于,便于加工,且受力合理,能使第一支撑体5和第二支撑体8平稳滑动。
更进一步,驱动框11靠近螺纹孔3的一端设有第一板体21,靠近光孔2 的一端设有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上设有过孔23,调节机构12为调节丝杠,调节丝杠的一端与过孔23可转动连接,且该端具有两个限位挡板,第一板体21位于两个限位挡板之间,另一端与螺纹孔3螺接,导向杆13固定设置在第二板体22上。
下面具体介绍安装工具,如图4-图6所示,包括钳体24、活动套管25、调节套管26和调节杆32,钳体24的一端设有两个弹性夹杆27,两个弹性夹杆27之间有留缝隙,以供调节杆32通过,两个弹性夹杆27的自由端均设有与卡接槽4卡接配合的钩体28,当两个弹性夹杆27处于自然状态下时,两个钩体28之间的距离大于框体1的宽度,两个弹性夹杆27之间的空间呈“>”结构,当两个弹性夹杆27受压迫处于平行状态时,两个钩体28则刚好卡入逐渐融合器上的卡接槽4内;钳体24上设有安装套29,调节套管26套接在安装套29上,且与安装套29转动配合,安装套29的外周壁上设有环槽30,调节套管26上设有与环槽30配合的定位销钉31,通过定位下定31与环槽30 的配合,使调节套管26仅能相对于安装套29周向转动,而不会产生轴向移动;活动套管25上设有安装通道,安装通道的宽度自靠近调节套管26的一端至靠近钩体28的一端逐渐增加,安装通道的最小宽度与钳体24的宽度相同,活动套管25套接在钳体24和弹性夹杆27上,且与调节套管26通过螺纹连接;钳体24上形成有安装孔33,调节杆32与安装孔33插接连接,调节杆32的工作端与调节机构12相连接。
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通常钳体24上均设置有手柄40,用手握住手柄40,旋转调节套管26,使活动套管25向靠近钩体28的方向移动,由于活动套管 25的安装通道靠近调节套管26的一端宽度较小,所以随着活动套管25的移动,逐渐挤压两个弹性夹杆27,使二者逐渐靠近,直至相互平行,此过程中, 2个钩体28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使2个钩体28均卡入椎间融合器端部的卡接槽4内,此时椎间融合器便被牢固地固定在安装工具上了(此状态请参考图 1),使用安装工具将椎间融合器送入病人体内,位置调整合适后,用力推调节杆32,使调节杆32的端部与调节丝杠端部抵接,二者的连接部可采用多种结构,例如一字形凹槽与一字形凸起配合结构、十字形凹槽与十字形凸起配合结构或是内六角凹槽与六边形凸台配合结构。插紧后旋转调节杆32,使调节丝杠转动,以调整驱动框11的位置,使椎间融合器撑开或收缩。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填充机构,填充机构包括送料管34、推块35和推杆36,送料管34可滑动地安装在钳体24的顶部,推块35与推杆36固定连接,推块35与送料管34的内腔滑动配合,具体地,可在钳体24 的顶部设置多条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槽37,在送料管34的底部设置与滑槽 37配合的滑块38,通过二者的配合来限制送料管34的滑动方向,以保证其能精准地与开口16配合,安装套29上设有供送料管34穿过的过孔39。送料管34与钳体24的高度和与安装通道的高度相同;安装套29上设有供送料管34 通过的安装孔。
当椎间融合器固定好后,推动送料管34,使其端部插入椎间融合器上的开口16,提前在送料管34内装入骨屑或碎骨,推动推杆36,推杆36端部的推块35会将骨屑或碎骨压入椎间融合器内,使其内腔填满骨屑或碎骨,这样便可提高椎间融合器与椎节之间的融合速度和融合效果。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1),其一端设有光孔(2),另一端设有螺纹孔(3),设有所述螺纹孔(3)的一端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有卡接槽(4);
第一支撑体(5),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框体(1)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体(5)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倾斜滑道(6);
第二支撑体(8),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框体(1)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体(8)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倾斜滑道(9);
驱动机构(10),包括驱动框(11)、调节机构(12)和导向杆(13),所述驱动框(11)设于所述框体(1)内,可沿所述框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机构(12)设于所述驱动框(11)的一端,其与所述螺纹孔(3)配合,所述导向杆(13)设于所述驱动框(11)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光孔(2)配合,所述驱动框(11)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滑道(6)和所述第二倾斜滑道(9)滑动配合的驱动块(7);当所述驱动框(11)在所述框体(1)内滑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体(5)与所述第二支撑体(8)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5)包括第一导向框(14)和第一承载框(15),所述第一导向框(14)靠近所述螺纹孔(3)的一端设有开口(16),所述第一承载框(15)与所述第一导向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框(15)的顶面上具有第一咬合齿(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齿(17)分为两部分,该两部分所述第一咬合齿(17)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滑道(6)为四条,所述第一导向框(14)两个长边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两条,四条所述第一倾斜滑道(6)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一承载框(15)的厚度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8)包括第二导向框(18)和第二承载框(19),所述第二承载框(19)与所述第二导向框(18)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框(19)的底面上具有第二咬合齿(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咬合齿(20)分为两部分,该两部分所述第二咬合齿(20)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滑道(9)为四条,所述第二导向框(18)两个长边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两条,四条所述第二倾斜滑道(9)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二导向框(18)的厚度自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框(11)靠近所述螺纹孔(3)的一端设有第一板体(21),靠近所述光孔(2)的一端设有第二板体(22),所述第一板体(21)上设有过孔(23),所述调节机构(12)为调节丝杠,所述调节丝杠的一端与所述过孔(23)可转动连接,且该端具有两个限位挡板,所述第一板体(21)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挡板之间,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3)螺接,所述导向杆(1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22)上。
9.一种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24)、活动套管(25)、调节套管(26)和调节杆(32),所述钳体(24)的一端设有两个弹性夹杆(27),两个所述弹性夹杆(27)的自由端均设有与卡接槽(4)卡接配合的钩体(28),当两个所述弹性夹杆(27)处于自然状态下时,两个所述钩体(28)之间的距离大于框体(1)的宽度;所述钳体(24)上设有安装套(29),所述调节套管(26)套接在所述安装套(29)上,且与所述安装套(29)转动配合,所述安装套(29)的外周壁上设有环槽(30),所述调节套管(26)上设有与所述环槽(30)配合的定位销钉(31);所述活动套管(25)上设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的宽度自靠近所述调节套管(26)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钩体(28)的一端逐渐增加,所述安装通道的最小宽度与所述钳体(24)的宽度相同,所述活动套管(25)套接在所述钳体(24)和所述弹性夹杆(27)上,且与所述调节套管(2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钳体(24)上形成有安装孔(33),所述调节杆(32)与所述安装孔(33)插接连接,所述调节杆(32)的工作端与调节机构(12)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机构,所述填充机构包括送料管(34)、推块(35)和推杆(36),所述送料管(34)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钳体(24)的顶部,所述推块(35)与所述推杆(36)固定连接,所述推块(35)与所述送料管(34)的内腔滑动配合;
所述送料管(34)与所述钳体(24)的高度和与所述安装通道的高度相同;所述安装套(29)上设有供所述送料管(34)通过的安装孔。
CN201821670241.7U 2018-10-16 2018-10-16 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Active CN209499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0241.7U CN209499991U (zh) 2018-10-16 2018-10-16 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0241.7U CN209499991U (zh) 2018-10-16 2018-10-16 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9991U true CN209499991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2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70241.7U Active CN209499991U (zh) 2018-10-16 2018-10-16 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9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2057A (zh) 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US9820865B2 (en) Adjustable implant
CN107224341B (zh) 一种可撑开式椎间融合器
US20050240194A1 (en) Internal pedicle insula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CN110368146B (zh) 一种旋转撑开式椎间融合器
CN205994532U (zh) 一种缓冲可调式胸外科手术用拉紧装置
US20120316561A1 (en) Customized intraoral jaw distractor and use of such a distractor in order to obtain almost continuous distraction
CN109199560A (zh) 一种可撑开可支撑植骨的支架
CN209499991U (zh) 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CN109247979B (zh) 一种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器
CN210472194U (zh) 应用于腰椎间孔椎融合术中whilse入路的专门拉钩
US20060058785A1 (en) Distraction device used for osteogenesis
CN107334566A (zh)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CN209091754U (zh) 新型椎间融合器
CN104887300A (zh) 分体延长椎弓根螺钉
CN218792651U (zh) 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CN108420473A (zh) 一种用于椎间内植物植入的撑开器
WO2023015839A1 (zh) 一种后植骨高度可调的融合器
CN109820626B (zh) 一种四向展开的椎间融合器
CN110314020A (zh) 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
CN202355456U (zh) 一种腰椎滑脱椎间撑开复位器
CN219323549U (zh) 一种方便植入人工骨泥的融合器
CN209464270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脑外科坐位检查支架
CN208942225U (zh) 一种用于椎间内植物植入的撑开器
CN220558144U (zh) 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