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0455U -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 Google Patents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90455U CN209490455U CN201920039075.9U CN201920039075U CN209490455U CN 209490455 U CN209490455 U CN 209490455U CN 201920039075 U CN201920039075 U CN 201920039075U CN 209490455 U CN209490455 U CN 2094904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imp
- human body
- sitting posture
- restraining
- conn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包括第一束缚件、第一下拉带、第二束缚件和第二下拉带,第一束缚件跨越人体肩部设置;第一下拉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束缚件连接,另一端与车架连接,向人体施加朝向曲柄的第一拉力;第二束缚件围绕人体腰部设置;第二下拉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束缚件固定或可移动连接,另一端与车架连接,为人体腰部提供朝向所述曲柄的第二拉力。本实用新型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穿戴方便,穿着舒适,能够使人体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使用健身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背景技术
健身车属于典型的模拟户外运动的有氧健身器材亦被称为心肺训练器材。主要是通过身体较长时间,适当强度的运动来促进心血管的运动,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和肺部功能,从而改善人体的体质,并起到健身的效果。
健身车运动是周期性抗阻运动。在重力环境中,人体通过下肢主要肌群的周期性协同作用,使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协调转动以驱动健身车曲柄旋转。运动时,身体主要受到重力、车架支撑力、左右脚上沿圆周切线方向的切向踏蹬力和指向曲柄中心的法向踏蹬力的作用。其中,切向踏蹬力是可以使曲柄产生转动,实现曲柄周期性运动的有效作用力,法向踏蹬力和车架支撑力与身体重力相抵消。因此,在重力环境下使用健身车锻炼时能够良好的控制身体姿态。而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重力很小甚至是没有,这样便无效抵消法向踏蹬力,仅靠手部抓握不易控制身体姿态,会造成左右摆动和上蹿现象。因此,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使用健身车需要相应的身体束缚装置来满足锻炼需求,且需要该身体束缚装置方便穿戴,且穿着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方便,穿着舒适的能够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使用健身车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包括第一束缚件和第一下拉带,第一束缚件,跨越人体肩部设置;第一下拉带,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束缚件连接,另一端与车架连接,向人体施加朝向曲柄的第一拉力。
所述第一束缚件包含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束缚件在人体背部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束缚件的靠近人体的内侧设置有V字形的肩垫,所述肩垫的V字形两肩垫臂沿所述第一束缚件设置,所述两肩垫臂的交点与两个所述第一束缚件在人体背部的交叉部对应设置。
所述两肩垫臂具有向外弯折的弯折部,两所述弯折部上侧的夹角空间与所述人体的颈部适应,两所述弯折部的下侧向人体的左右两侧弯曲,两所述第一束缚件在所述人体的前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肩垫的所述弯折部的位置处,两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后与所述人体的宽度方向平行。
一所述第一束缚件的位于背部的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一束缚件位于前部的一端连接成环状,所述第一下拉带与该环状套设,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一束缚件连接。
还包括第二束缚件和第二下拉带,第二束缚件围绕人体腰部设置;第二下拉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束缚件固定或可移动连接,另一端与车架连接,为人体腰部提供朝向所述曲柄的第二拉力。
所述第二束缚件的靠近人体的内侧设置有腰垫。
两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卡扣连接,和/或,两所述第一束缚件通过卡扣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束缚件的两端通过卡扣连接。
所述第一束缚件和所述第二束缚件为涤丝带,和/或,所述肩垫和所述腰垫的外层为特氟龙图层尼龙布,内层为三明治网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包括第一束缚件和第一下拉带,第一束缚件跨越人体肩部设置;第一下拉带,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束缚件连接,另一端与车架连接,向人体施加朝向曲柄的第一拉力。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骑车运动时,为了使健身车能够运动,需要施加给曲柄切向踏蹬力,此时产生的指向曲柄中心的法向踏蹬力作用在人体上,且通过作用在人体上的第一拉力来抵消,使得人体能够良好的控制身体姿态,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使用健身车锻炼身体。
2.本实用新型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肩垫和腰垫的设置,增加第一束缚件和第二束缚件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使身体束缚带使用时更加的舒适。
3.本实用新型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两所述弯折部的下侧向人体的左右两侧弯曲,与使用状态相适应,使得身体束缚带在使用时更加的舒适。
4.本实用新型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第二束缚件和第二下拉带的设置,为人体腰部提供朝向曲柄的第二拉力,即人体在使用健身车运动时,第一拉力和第二拉力同时作用在人体上,可以减少只有第一拉力作用在人体上时,第一拉力的力矩较长而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5.本实用新型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卡扣连接的连接方式简单,操作简单,方便身体束缚带的穿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束缚件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束缚件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3为人体使用身体束缚带时的正面视图;
图4为人体使用身体束缚带时的背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束缚件;11-第一连接部;2-第一下拉带;21-第一连接段;3-肩垫;31-弯折部;4-第二束缚件;5-第二下拉带;51-第三连接段;6-腰垫;7-车架;81-第一卡扣;82-第二卡扣;83-第三卡扣;84-第四卡扣;85-第五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束缚件1、第一下拉带2、第二束缚件4和第二下拉带5。
第一束缚件1跨越人体肩部设置;所述第一束缚件1包含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束缚件1在人体背部交叉设置。一所述第一束缚件1的位于背部的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一束缚件1位于前部的一端连接成环状,所述第一下拉带2与该环状套设,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一束缚件1连接。所述第一束缚件1的靠近人体的内侧设置有V字形的肩垫3,所述肩垫3的V字形两肩垫3臂沿所述第一束缚件1设置,所述两肩垫3臂的交点与两个所述第一束缚件1在人体背部的交叉部对应设置。肩垫3的设置,增大第一束缚件1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因第一束缚件1对身体施力时对人体的损伤。
为了使得第一束缚件1的穿戴更加舒适,并防止从人体上脱落,所述两肩垫3臂具有向外弯折的弯折部31,两所述弯折部31上侧的夹角空间与所述人体的颈部适应,两所述弯折部31的下侧向人体的左右两侧弯曲,两所述第一束缚件1在所述人体的前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位于所述肩垫3的所述弯折部31的位置处,两所述第一连接部11连接后与所述人体的宽度方向平行。
第一下拉带2包括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21的一端套设在第一束缚件1上,所述第一连接段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与车架7连接,在人体骑健身车时,向人体施加朝向曲柄的第一拉力。
第二束缚件4围绕人体腰部设置,第二束缚件4的两端在人体的前部连接。为了增加第二束缚件4与人体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二束缚件4的靠近人体的内侧设置有腰垫6。
第二下拉带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束缚件4可移动连接,另一端与车架7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二下拉带5包括第三连接段51和第四连接段,第三连接段51的一端套设在第二束缚件4上,第三连接段51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件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段的另一端与车架7连接,为人体腰部提供朝向所述曲柄的第二拉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身体束缚带方便穿戴,使用卡扣进行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1通过第一卡扣81连接,两所述第一束缚带之间通过第二卡扣82连接,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通过第三卡扣83连接,第二束缚件4的两端之间通过第四卡扣84连接,第三连接段51和第四连接段通过第五卡扣85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的寿命长,舒适度高,第二束缚件4和第一束缚件1使用抗拉强度涤丝带,抗拉强度涤丝带的抗拉强度在1000N以上。腰垫6和肩垫3的外层选用特氟龙涂层尼龙布,特氟龙涂层尼龙布具有不粘性,有很好的防水防油、防污、耐磨损等性能;腰垫6和肩垫3的内层选用三明治网布,三明治网布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弹性功能,在锻炼过程中能够散热和承受一定的形变;能够承受高强度的拉力和撕裂,而且光滑舒适;具有很好的防霉抗菌性,材料经过防霉抗菌处理,能够抑制细菌滋生。本实施例的身体束缚带还使用宽度尼龙织带进行包边处理。
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骑车运动时,为了使健身车能够运动,需要施加给曲柄切向踏蹬力,此时产生的指向曲柄中心的法向踏蹬力作用在人体上,且通过作用在人体上的第一拉力和第二拉力来抵消,使得人体能够良好的控制身体姿态,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使用健身车锻炼身体。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身体束缚带还可以用于在水下环境中使用健身车,或是人体康复运动中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束缚件(1),跨越人体肩部设置;
第一下拉带(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束缚件(1)连接,另一端与车架(7)连接,向人体施加朝向曲柄的第一拉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缚件(1)包含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束缚件(1)在人体背部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缚件(1)的靠近人体的内侧设置有V字形的肩垫(3),所述肩垫(3)的V字形两肩垫(3)臂沿所述第一束缚件(1)设置,所述两肩垫(3)臂的交点与两个所述第一束缚件(1)在人体背部的交叉部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肩垫(3)臂具有向外弯折的弯折部(31),两所述弯折部(31)上侧的夹角空间与所述人体的颈部适应,两所述弯折部(31)的下侧向人体的左右两侧弯曲,两所述第一束缚件(1)在所述人体的前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位于所述肩垫(3)的所述弯折部(31)的位置处,两所述第一连接部(11)连接后与所述人体的宽度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束缚件(1)的位于背部的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一束缚件(1)位于前部的一端连接成环状,所述第一下拉带(2)与该环状套设,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一束缚件(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束缚件(4),围绕人体腰部设置;
第二下拉带(5),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束缚件(4)固定或可移动连接,另一端与车架(7)连接,为人体腰部提供朝向所述曲柄的第二拉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束缚件(4)的靠近人体的内侧设置有腰垫(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特征在于,两第一连接部(11)通过卡扣连接,和/或,两所述第一束缚件(1)通过卡扣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束缚件(4)的两端通过卡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缚件(1)和所述第二束缚件(4)为涤丝带,和/或,肩垫(3)和所述腰垫(6)的外层为特氟龙图层尼龙布,内层为三明治网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39075.9U CN209490455U (zh) | 2019-01-09 | 2019-01-09 |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39075.9U CN209490455U (zh) | 2019-01-09 | 2019-01-09 |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90455U true CN209490455U (zh) | 2019-10-15 |
Family
ID=68154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039075.9U Active CN209490455U (zh) | 2019-01-09 | 2019-01-09 |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904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89589A (zh) * | 2019-01-09 | 2019-04-09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
-
2019
- 2019-01-09 CN CN201920039075.9U patent/CN20949045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89589A (zh) * | 2019-01-09 | 2019-04-09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
CN109589589B (zh) * | 2019-01-09 | 2024-05-28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31583B2 (en) | Swimsuits | |
EP3419452B1 (en) | Swim suit, particularly for competition swimming | |
US5745917A (en) | Energy expenditure garment | |
CA1256467A (en) | Apparatus for use in exercising the abdominal muscles | |
AU720241B2 (en) | Energy expenditure garment | |
KR101359442B1 (ko) | 운동용 가랑이가 있는 의류 | |
US6484319B1 (en) | Full body swimsuit | |
US4911439A (en) | Body supported resilient exercise apparatus | |
US20170252601A1 (en) | A garment | |
JP2008075216A (ja) | 上衣 | |
CN109589589A (zh) |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 |
CN209490455U (zh) | 坐姿健身车的身体束缚带 | |
CN201179297Y (zh) | 全方位健身带 | |
WO2018060743A1 (en) | An improved sports garment | |
CN208552954U (zh) | 弹力带健身衣 | |
EP2540175B1 (en) | Soft and elastic jacket | |
JP2010189784A (ja) | 被服 | |
CN211327988U (zh) | 一种体育体操柔韧性训练器 | |
CN221534671U (zh) | 一种助力手关节活动器 | |
EP0941745A1 (en) | Energy expenditure garment | |
CN211431096U (zh) | 一种儿童体感压力衣 | |
CN201399204Y (zh) | 扭、跳动式运动装置 | |
KR102719989B1 (ko) | 장력조절이 가능한 기어식 손가락 운동 보조장치 | |
CN210845126U (zh) | 一种用于阻力训练的运动裤 | |
CN201353397Y (zh) | 运动器材及其旋摆式握柄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