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8810U -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8810U
CN209488810U CN201920684912.3U CN201920684912U CN209488810U CN 209488810 U CN209488810 U CN 209488810U CN 201920684912 U CN201920684912 U CN 201920684912U CN 209488810 U CN209488810 U CN 209488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d
cavity
pole plate
hole
wir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49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朋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ttop 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ttop 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ttop 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ttop 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49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8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8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8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包括线路板和极板,所述线路板与极板之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上设有金属化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通过金属化孔实现线路板与极板之间的电联接,金属化孔导电区域小,减少成寄生电容,噪音信号小,提高信噪比。2、腔体可以使用现有的电路板的线路制作工艺进行制作,相较于传统的机加工或涂布工艺,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3、金属化不易脱落,联接可靠性高,产品良率高。4、避免极板与外壳接触,实现绝缘,噪音信号小,提高信噪比。

Description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器件领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背景技术
驻极体传声器,包括线路板和极板,所述线路板与极板之间设有腔体,为了实现线路板与极板之间的电联接,现有技术中腔体一般采用金属环结构或导电涂层栅环结构。
上述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点。
1、导电区域过大,易生成寄生电容,噪音信号大,降低信噪比。
2、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装配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3、导电涂层栅环结构中导电涂层易脱落,联接可靠性差,产品不良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驻极体传声器,使用金属化孔结构代替金属环结构或导电涂层栅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包括线路板和极板,所述线路板与极板之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上设有金属化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腔体靠近线路板的一侧设有上导电层,所述金属化孔与上导电层电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金属化孔靠近线路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为环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腔体靠近极板的一侧设有下导电层,所述金属化孔与下导电层电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述金属化孔靠近极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为环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腔体靠近极板的一侧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形状为环形,所述极板设置于台阶部内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金属化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金属化孔沿腔体周向均匀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腔体由符合FR-4的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外壳,所述线路板设置于外壳一端,所述极板远离腔体的一端设有垫片,所述垫片远离极板的一端设有振膜,所述线路板上电联接有电容和场效应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金属化孔实现线路板与极板之间的电联接,金属化孔导电区域小,减少成寄生电容,噪音信号小,提高信噪比。
2、腔体可以使用现有的电路板的线路制作工艺进行制作,相较于传统的机加工或涂布工艺,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3、金属化不易脱落,联接可靠性高,产品良率高。
4、避免极板与外壳接触,实现绝缘,噪音信号小,提高信噪比。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驻极体传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驻极体传声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驻极体传声器的中腔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驻极体传声器的中腔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路板;2-电容;3-场效应管;4-腔体;5-极板;6-垫片;7-振膜;8-外壳;9-金属化孔;10-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12-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包括外壳8,所述外壳8的形状为圆筒形,所述外壳8由金属制成。所述外壳8一端设置有线路板1,所述线路板1的形状为圆形。
如附图2所示,所述线路板1内侧电联接有电容2和场效应管3。所述外壳8与线路板1以现有公知手段连接。
所述外壳8内设有极板5,所述极板5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极板5由金属制成。所述极板5远离腔体4的一端设有垫片6,所述垫片6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垫片6远离极板5的一端设有振膜7。
所述线路板1与极板5之间设有腔体4,所述腔体4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腔体4由符合FR-4的绝缘材料制成。
如附图3、4所示,所述腔体4靠近线路板1的一侧设有上导电层,所述金属化孔与上导电层电连接,所述腔体4靠近极板5的一侧设有下导电层,所述金属化孔与下导电层电连接。
所述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均为铜箔,选优的,所述腔体4采用双面覆铜板材料。
所述腔体4上设有多个金属化孔9,所述金属化孔9的形状为圆形,所述金属化孔9一端与线路板1电联接,所述金属化孔9另一端与极板5电联接。
选优的,所述金属化孔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金属化孔9沿腔体4周向均匀设置。
所述金属化孔9靠近线路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10,所述第一凸起10的形状为圆环形。
所述金属化孔9靠近极板5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11,所述第二凸起11的形状为圆环形。
运用电路板的线路制作工艺,实现均匀分布几个导通金属化孔9,选优的,运用电镀工艺导通金属化孔9,并且生成环状凸起结构第一凸起10和第二凸起11,从而保证了腔体4可以与其接触的线路板1、极板5可靠联接。
所述腔体4靠近极板5的一侧设有台阶部12,所述台阶部12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极板5设置于台阶部12内侧,避免极板5与外壳8接触,实现绝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声音信号透过外壳8上的孔作用于振膜7上时,振膜7振动,振膜7与极板5之间的所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距离产生变化,产生电流信号,电流信号通过腔体4内置的导通金属化孔9传递到线路板1上的电容2和场效应管3的输入端,从而实现了声电转换的过程。
上述电容2和场效应管3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其如何工作为本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的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包括线路板(1)和极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1)与极板(5)之间设有腔体(4),所述腔体(4)上设有金属化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4)靠近线路板(1)的一侧设有上导电层,所述金属化孔(9)与上导电层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孔(9)靠近线路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0)的形状为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4)靠近极板(5)的一侧设有下导电层,所述金属化孔(9)与下导电层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述金属化孔(9)靠近极板(5)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11)的形状为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其中之一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4)靠近极板(5)的一侧设有台阶部(12),所述台阶部(12)的形状为环形,所述极板(5)设置于台阶部(12)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到7其中之一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孔(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金属化孔(9)沿腔体(4)周向均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7其中之一所述的驻极体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由符合FR-4的材料制成。
CN201920684912.3U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Active CN209488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4912.3U CN209488810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4912.3U CN209488810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8810U true CN209488810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35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4912.3U Active CN209488810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8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88810U (zh)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CN201042076Y (zh) 电容式麦克风
CN201054788Y (zh) 驻极体麦克风
CN213403502U (zh) Mems芯片
CN201134931Y (zh) 单指向麦克风
CN109769184B (zh) 一种麦克风的封装结构
CN208739351U (zh)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WO2012159536A1 (zh)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CN215647353U (zh) 一种驻极体电容咪头
CN203151732U (zh) 电容式传声器
CN202841455U (zh) 麦克风
CN201160322Y (zh) 防尘麦克风
CN201418146Y (zh) 微型电容式传声器
CN201585097U (zh) 一种开关式传声器
CN202873052U (zh) 一种无背极板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CN205105359U (zh) 柱形接触式麦克风
CN201167414Y (zh) 微型电容式麦克风
CN202231860U (zh) 简约紧凑型驻极体麦克风
CN201657312U (zh) 电容式麦克风
CN203590459U (zh) 全指向麦克风
CN202068568U (zh)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CN101257737A (zh) 微型电容式麦克风
CN202395980U (zh) 电容式驻极体传声器
CN202334834U (zh) 一种麦克风
CN201263216Y (zh) 麦克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