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8294U -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8294U
CN209488294U CN201822184132.0U CN201822184132U CN209488294U CN 209488294 U CN209488294 U CN 209488294U CN 201822184132 U CN201822184132 U CN 201822184132U CN 209488294 U CN209488294 U CN 209488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oil
cold
ring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841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博
林棻
蔡亦璋
李剑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8221841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8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8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829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包含定子体、转子、绕组、电机转轴、第一定子顶盖、第二定子顶盖、第一油冷轴承和第二油冷轴承。电机的油冷冷却油道由电机转轴中的油道、第一油冷轴承和第二油冷轴承腔体中的通道,定子叶片中的油道构成油道回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机的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化,大大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率,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现如今汽车向多能源方向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前景广阔。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展得如火如荼。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电机一般采用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其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在定子中加工螺旋水道。水冷的缺点主要是冷却不均匀,只对定子前端的冷却具有明显效果。同时采用水冷为了与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动机连接,结构比较复杂,水路流通的阻力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包含定子、定子外部的转子、转轴、第一油冷轴承和第二油冷轴承;
所述定子通过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和所述转轴相连,所述转轴的一端和所述转子的中心固连,另一端用于和外部发动机的曲轴相连;
所述定子包含定子体、第一定子顶盖和第二定子顶盖,所述第一定子顶盖、第二定子顶盖设置在所述定子体两侧且和所述定子体固连,所述定子体上设有若干定子叶片;
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均包含轴承座、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第一副轴承和第二副轴承;所述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均包含内圈、外圈、保持架和两个卡簧,其中,内圈的外壁、外圈的内壁上设有相配合的滚道,滚道内设有若干滚珠;所述保持架设置在内圈、外圈之间,其上设有和滚道内滚珠一一对应的兜孔,用于和滚道内的滚珠相配合;所述两个卡簧均通过过盈配合设置在内圈、外圈之间,且两个卡簧分别和所述保持架的两侧相抵;所述轴承座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两侧,轴承座两侧分别和所述第一主轴承的内圈、第二主轴承的内圈粘接;所述第一副轴承、第二副轴承均采用滚针轴承;第一副轴承的内圈和第一主轴承内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一副轴承的外圈和第一主轴承外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二副轴承的内圈和第二主轴承内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二副轴承的外圈和第二主轴承外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所述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之间形成供冷却液体流通的圆环形储油舱,所述轴承座上设有供冷却液体流入流出的通孔;
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的外圈和所述第一定子顶盖的内壁固连,第一油冷轴承第二主轴承的外圈和所述定子体的内壁固连;
所述第二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的外圈和所述第二定子顶盖的内壁固连,第二油冷轴承第二主轴承的外圈和所述定子体的内壁固连;
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副轴承的内圈、第一主轴承的内圈、轴承座、第二主轴承的内圈、和第二副轴承的内圈同轴设置,均通过花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所述转轴内设有两条流通油道,其中一条流通油道从转轴用于和外部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的一端联通至第一油冷轴承轴承座上的通孔,另一条流通油道从转轴用于和外部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的一端联通至第二油冷轴承轴承座上的通孔;
所述定子叶片中均设有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油道一端和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之间的腔体联通,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之间的腔体联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轴承座两侧设有和其同轴且固连的第一限位圆环、第二限位圆环;
所述第一主轴承的内圈靠近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和所述第一限位圆环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主轴承的内圈靠近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和所述第二限位圆环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
所述第一限位圆环伸入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中、第二限位圆环伸入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在远离轴承座一侧的内圈、外圈之间均设有密封圈,以防止冷却液体外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密封圈采用PTEE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滚道内的滚珠均采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副轴承、第二副轴承内圈外壁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密封圈的直径,以进一步防止冷却液体外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
第一主轴承还包含第一连接环和第三限位圆环,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内壁和所述第一主轴承靠近轴承座一侧的外圈的外壁固连,第一连接环的外壁和所述第三限位圆环的内壁固连,使得第三限位圆环和第一主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开口朝向第一副轴承的凹槽;所述第三限位圆环用于和定子相配合以防止第一主轴承的外圈径向移动;
所述第二主轴承还包含第二连接环和第四限位圆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主轴承靠近轴承座一侧的外圈的外壁固连,第二连接环的外壁和所述第四限位圆环的内壁固连,使得第四限位圆环和第二主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开口朝向第二副轴承的凹槽;所述第四限位圆环用于和定子相配合以防止第二主轴承的外圈径向移动;
所述定子上分别设有和第一油冷轴承的第三限位圆环、第一油冷轴承的第四限位圆环、第二油冷轴承的第三限位圆环、第二油冷轴承的第四限位圆环相配合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转轴在其中部设有凸环,以产生轴肩防止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轴向位移,并储存转轴的势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定子叶片中的冷却油道位于靠近定子叶片外壁的一侧,以接近发热体、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转轴冷却油道入口、出口分别在定子体两端,这样可以使新的温度低的冷却液及时进入电机定子进行冷却,而且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油路沿程损失;
2. 定子叶片内的油道在定子叶片中间靠上。因为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主要热源在于永磁体以及铜线绕组部分,此措施可以使冷却液更加靠近热源,冷却效果得以提升;
3. 油冷轴承中间可以形成圆环形储油舱,可以稳定地向不同叶片同时提供新的冷却液,储油舱也可以适度降低冷却液的流速,冷却效果大大提升;
4. 转轴在电机的部分做成中间宽两边窄的结构。中间宽的部分可以用做转轴储能作用,当电机停止工作后,该转轴仍会储存一部分势能,让冷却系统可以继续运行下去;
与现有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水冷系统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每一片电机定子叶片进行冷却,使得电机的冷却更加均匀,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与曲轴直接相连接的油道,简化了电机冷却系统的结构,使电机能够更加适应紧凑而又狭小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油冷轴承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油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油道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油道冷却液流通的1/4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部分冷却油道冷却液流通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部分冷却油道冷却液流通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主轴承的内圈,2-第一限位圆环,3-轴承座,4-第一副轴承的内圈,5-第一主轴承的密封圈,6-第一主轴承中的卡簧,7-第一副轴承的滚针,8-第一副轴承的外圈,9-第一主轴承的滚珠,10-第三限位圆环,11-第一主轴承的外圈,12-第一主轴承的保持架,13-轴承座的通孔,14-第二主轴承的卡簧,15-第二主轴承的滚珠,16-第四限位圆环,17-第二主轴承的外圈,18-第二副轴承的外圈,19-第二副轴承的滚针,20-第二主轴承的保持架,21-第二主轴承的密封圈,22-第二副轴承的内圈,23-第二限位圆环,24-第二主轴承的内圈,25-电机冷却液出口,26-电机冷却液入口,27-电机转轴,28-第一定子顶盖,29-定子体,30-第二定子顶盖,31-定子叶片中的冷却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应当认为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组件。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包含定子、定子外部的转子、转轴、第一油冷轴承和第二油冷轴承;
定子通过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和转轴相连,转轴的一端和转子的中心固连,另一端用于和外部发动机的曲轴相连;
定子包含定子体、第一定子顶盖和第二定子顶盖,第一定子顶盖、第二定子顶盖设置在定子体两侧且和定子体固连,定子体上设有若干定子叶片;
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均包含轴承座、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第一副轴承和第二副轴承;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均包含内圈、外圈、保持架和两个卡簧,其中,内圈的外壁、外圈的内壁上设有相配合的滚道,滚道内设有若干滚珠;保持架设置在内圈、外圈之间,其上设有和滚道内滚珠一一对应的兜孔,用于和滚道内的滚珠相配合;两个卡簧均通过过盈配合设置在内圈、外圈之间,且两个卡簧分别和保持架的两侧相抵;轴承座呈圆环状,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分别设置在轴承座的两侧,轴承座两侧分别和第一主轴承的内圈、第二主轴承的内圈粘接;第一副轴承、第二副轴承均采用滚针轴承;第一副轴承的内圈和第一主轴承内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一副轴承的外圈和第一主轴承外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二副轴承的内圈和第二主轴承内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二副轴承的外圈和第二主轴承外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之间形成供冷却液体流通的圆环形储油舱,轴承座上设有供冷却液体流入流出的通孔;
第一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的外圈和第一定子顶盖的内壁固连,第一油冷轴承第二主轴承的外圈和定子体的内壁固连;
第二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的外圈和第二定子顶盖的内壁固连,第二油冷轴承第二主轴承的外圈和定子体的内壁固连;
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副轴承的内圈、第一主轴承的内圈、轴承座、第二主轴承的内圈、和第二副轴承的内圈同轴设置,均通过花键设置在转轴上;
转轴内设有两条流通油道,其中一条流通油道从转轴用于和外部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的一端联通至第一油冷轴承轴承座上的通孔,另一条流通油道从转轴用于和外部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的一端联通至第二油冷轴承轴承座上的通孔;
定子叶片中均设有冷却油道,冷却油道一端和第一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之间的腔体联通,另一端和第二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之间的腔体联通。
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轴承座两侧设有和其同轴且固连的第一限位圆环、第二限位圆环; 第一主轴承的内圈靠近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和第一限位圆环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第二主轴承的内圈靠近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和第二限位圆环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圆环伸入第一限位凹槽中、第二限位圆环伸入第二限位凹槽中。
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在远离轴承座一侧的内圈、外圈之间均设有密封圈,以防止冷却液体外溢,密封圈采用PTEE材质制成;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滚道内的滚珠均采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材质制成;第一副轴承、第二副轴承内圈外壁的最小直径大于密封圈的直径,以进一步防止冷却液体外溢;第一主轴承还包含第一连接环和第三限位圆环,第一连接环的内壁和第一主轴承靠近轴承座一侧的外圈的外壁固连,第一连接环的外壁和第三限位圆环的内壁固连,使得第三限位圆环和第一主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开口朝向第一副轴承的凹槽;第三限位圆环用于和定子相配合以防止第一主轴承的外圈径向移动;第二主轴承还包含第二连接环和第四限位圆环,第二连接环的内壁和第二主轴承靠近轴承座一侧的外圈的外壁固连,第二连接环的外壁和第四限位圆环的内壁固连,使得第四限位圆环和第二主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开口朝向第二副轴承的凹槽;第四限位圆环用于和定子相配合以防止第二主轴承的外圈径向移动;定子上分别设有和第一油冷轴承的第三限位圆环、第一油冷轴承的第四限位圆环、第二油冷轴承的第三限位圆环、第二油冷轴承的第四限位圆环相配合的凹槽。
每一个定子叶片都加工有冷却油道,油道的位置位于靠近定子叶片外壁的一侧,因为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热源主要集中在永磁体和铜线绕组中,这样设计冷却油道可以使冷却液更加接近热源,使电机的冷却更加充分。
电机转轴制作成两端窄中间宽的结构,可以产生轴肩,防止第一、第二油冷轴承的轴向位移。电机转轴中间部分较宽,可以起到储存势能的作用。当电机转轴的动力源停止时,电机转轴还可以依靠势能旋转一段时间,电机的冷却系统还会工作一段时间,防止电机产生断电后过热现象。转轴冷却油道入口、出口分别在定子体两端,这样可以使新的温度低的冷却液及时进入电机定子进行冷却,而且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油路沿程损失。
第一,第二油冷轴承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轴承。该轴承具有对称结构,并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冷却液的外溢。在油冷轴承的轴承座上,加工有直径6mm通孔,该通孔分别与电机转轴冷却油道入口和出口对齐。该通孔连通了电机转轴的油道与定子叶片的油道。第一油冷轴承是左右对称的,中间部分为圆环型的储油舱,该储油舱储存了从曲轴冷却油道入口流入的冷却液,在电机转轴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将冷却液均匀地分配给定子体每一个叶片。同理第二油冷轴承中间也是圆环型储油舱,该储油舱储存了从定子体流出的冷却液,在电机转轴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将冷却液均匀地流入曲轴冷却油道出口。储油舱的宽度要大于曲轴冷却油道入口/出口的宽度,这样可以使冷却液降速缓冲,进入定子体后能更加均匀地冷却电机,不至于还没有把电机冷却,冷却液就又流回了电机转轴进行下一个循环。
下面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电机冷却油道剖视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机冷却油道的装配过程:最初先提前将第一、第二油冷轴承装配好,油冷轴承包括三个部分,油冷轴承左部,油冷轴承右部以及轴承座。轴承座通过倾角凹槽插入连接到油冷轴承左部和右部。首先将电机转轴插入定子体的内部,将第一油冷轴承通过花键与电机转轴连接,并且同时插入定子体的倾角凹槽内。同理将第二油冷轴承通过花键与电机转轴连接,并且同时插入定子体的倾角凹槽内。将第一油冷轴承的轴承座通孔与曲轴冷却油道入口相对齐,将第二油冷轴承的轴承座通孔与曲轴冷却油道出口相对齐,电机转轴的轴肩可以避免第一、第二油冷轴承的轴向位移。
随后将第一定子顶盖的凹槽和第一油冷轴承左部相连接,同时第一定子顶盖与定子体通过螺栓连接,这样不仅固定了第一定子顶盖,也避免了第一油冷轴承产生轴向位移。同理将第二定子顶盖的凹槽和第二油冷轴承右部连接,同时第二定子顶盖与定子体通过螺栓连接,这样不仅固定了第二定子顶盖,也避免了第二油冷轴承产生轴向位移。
下面结合图4,图5及图6,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机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冷却液从油泵中获得动能,流入转轴冷却油道入口,接下来通过第一油冷轴承的轴承座通孔,流入第一油冷轴承的圆环型储油舱。冷却液进入储油舱后,会均匀进入定子叶片每一个冷却油道。以图3冷却液流通图上为例,冷却液进入定子叶片中的冷却油道后,接下来流入第二油冷轴承的圆环型储油舱,最后从储油舱流入转轴冷却油道出口。至此已清晰地阐明了本实用新型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冷却油道的工作过程。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定子、定子外部的转子、转轴、第一油冷轴承和第二油冷轴承;
所述定子通过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和所述转轴相连,所述转轴的一端和所述转子的中心固连,另一端用于和外部发动机的曲轴相连;
所述定子包含定子体、第一定子顶盖和第二定子顶盖,所述第一定子顶盖、第二定子顶盖设置在所述定子体两侧且和所述定子体固连,所述定子体上设有若干定子叶片;
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均包含轴承座、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第一副轴承和第二副轴承;所述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均包含内圈、外圈、保持架和两个卡簧,其中,内圈的外壁、外圈的内壁上设有相配合的滚道,滚道内设有若干滚珠;所述保持架设置在内圈、外圈之间,其上设有和滚道内滚珠一一对应的兜孔,用于和滚道内的滚珠相配合;所述两个卡簧均通过过盈配合设置在内圈、外圈之间,且两个卡簧分别和所述保持架的两侧相抵;所述轴承座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两侧,轴承座两侧分别和所述第一主轴承的内圈、第二主轴承的内圈粘接;所述第一副轴承、第二副轴承均采用滚针轴承;第一副轴承的内圈和第一主轴承内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一副轴承的外圈和第一主轴承外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二副轴承的内圈和第二主轴承内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第二副轴承的外圈和第二主轴承外圈远离轴承座的一侧粘接;所述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之间形成供冷却液体流通的圆环形储油舱,所述轴承座上设有供冷却液体流入流出的通孔;
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的外圈和所述第一定子顶盖的内壁固连,第一油冷轴承第二主轴承的外圈和所述定子体的内壁固连;
所述第二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的外圈和所述第二定子顶盖的内壁固连,第二油冷轴承第二主轴承的外圈和所述定子体的内壁固连;
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副轴承的内圈、第一主轴承的内圈、轴承座、第二主轴承的内圈、和第二副轴承的内圈同轴设置,均通过花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所述转轴内设有两条流通油道,其中一条流通油道从转轴用于和外部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的一端联通至第一油冷轴承轴承座上的通孔,另一条流通油道从转轴用于和外部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的一端联通至第二油冷轴承轴承座上的通孔;
所述定子叶片中均设有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油道一端和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之间的腔体联通,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油冷轴承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之间的腔体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轴承座两侧设有和其同轴且固连的第一限位圆环、第二限位圆环;
所述第一主轴承的内圈靠近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和所述第一限位圆环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主轴承的内圈靠近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和所述第二限位圆环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
所述第一限位圆环伸入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中、第二限位圆环伸入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在远离轴承座一侧的内圈、外圈之间均设有密封圈,以防止冷却液体外溢,所述密封圈采用PTEE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主轴承、第二主轴承滚道内的滚珠均采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第一副轴承、第二副轴承内圈外壁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密封圈的直径,以进一步防止冷却液体外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中:
第一主轴承还包含第一连接环和第三限位圆环,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内壁和所述第一主轴承靠近轴承座一侧的外圈的外壁固连,第一连接环的外壁和所述第三限位圆环的内壁固连,使得第三限位圆环和第一主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开口朝向第一副轴承的凹槽;所述第三限位圆环用于和定子相配合以防止第一主轴承的外圈径向移动;
所述第二主轴承还包含第二连接环和第四限位圆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主轴承靠近轴承座一侧的外圈的外壁固连,第二连接环的外壁和所述第四限位圆环的内壁固连,使得第四限位圆环和第二主轴承的外圈之间形成开口朝向第二副轴承的凹槽;所述第四限位圆环用于和定子相配合以防止第二主轴承的外圈径向移动;
所述定子上分别设有和第一油冷轴承的第三限位圆环、第一油冷轴承的第四限位圆环、第二油冷轴承的第三限位圆环、第二油冷轴承的第四限位圆环相配合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在其中部设有凸环,以产生轴肩防止第一油冷轴承、第二油冷轴承轴向位移,并储存转轴的势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叶片中的冷却油道位于靠近定子叶片外壁的一侧,以接近发热体、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CN201822184132.0U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88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4132.0U CN209488294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4132.0U CN209488294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8294U true CN209488294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2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84132.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88294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82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0822A (zh) * 2018-12-25 2019-07-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CN109980822B (zh) * 2018-12-25 2024-05-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0822A (zh) * 2018-12-25 2019-07-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CN109980822B (zh) * 2018-12-25 2024-05-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4056B2 (en) Two-stage vapor cycle compressor
CN106100186B (zh) 旋转电机
US9966818B2 (en) Water-cooled motor
EP2907222B1 (en) A rotary device, a motor and a method of cooling a motor
CN106151054B (zh) 电驱动泵
CN1981421B (zh) 全封闭外扇型电动机
CN109155558A (zh) 电机以及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US20080199326A1 (en) Two-stage vapor cycle compressor
CN204349702U (zh) 旋转电机
US11469644B2 (en) Multipart rotor shaft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CN210977770U (zh) 定子支架、定子、风力发电机、轴承单元和风力发电设备
CN201994738U (zh) 一种封闭式自冷却电机
CN104362800B (zh) 一种油冷电机冷却回路
CN110707843A (zh) 电机冷却结构及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
KR20150051682A (ko) 오일 냉각 방식 모터용 냉각 구조
CN101702557B (zh) 双定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105637741A (zh) 电动机
CN107240985B (zh) 旋转电机
CN205407495U (zh) 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和空调器
US20120013206A1 (e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Module
JP2017060319A (ja) 電動機の冷却構造。
CN209488294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CN106059197A (zh) 一种电机的内风路
CN109713843A (zh) 一种用于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油冷的轴承结构
CN109980822A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