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6441U -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6441U
CN209486441U CN201920201786.1U CN201920201786U CN209486441U CN 209486441 U CN209486441 U CN 209486441U CN 201920201786 U CN201920201786 U CN 201920201786U CN 209486441 U CN209486441 U CN 209486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chromic
window assemblies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017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瑞
周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017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6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6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6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该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包括相对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器件层和第一半反半透膜层,所述第一半反半透膜层为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材料吸光率低于半反半透金属膜层的材料吸光率。该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具有较低吸光率,在不影响反射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透光率,改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行车安全的诉求,各种带有防眩光功能的后视镜如电致变色后视镜、半反半透智能后视镜、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等都相继出现。其中,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是在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基础上在背面增加显示屏,使电致变色后视镜在防眩光的同时能够搭配车载摄像头来实现行车记录和倒车可视等功能。
目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上采用的半反半透膜层为半反半透金属膜层,其既可以代替透明电极层起到导电的作用,又可以作为反射层来使用。然而,然后光线在经过半反半透金属膜层时除了一部分光线会透过半反半透金属膜层,一部分光线会被半反半透金属膜层反射之外,还有一部分光线会被半反半透金属膜层吸收,而绝大多数半反半透金属膜层的材料吸光率都很高,在不牺牲反射率的情况下,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的透光率会偏低,导致后方的显示屏亮度偏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其具有较低吸光率,在不影响反射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透光率,改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包括电致变色器件层,还包括层叠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层一面上的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材料吸光率低于半反半透金属膜层的材料吸光率。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为固态电致变色材料或液态电致变色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背向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层的一面上还依次层叠有第三透明电极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三透明电极层的总厚度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厚度相同或相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厚度为10-70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层背向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一面上还层叠有第二半反半透介质膜层,所述第二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材料吸光率低于半反半透金属膜层的材料吸光率。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上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和第二玻璃基板。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上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贴合于所述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的背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和显示屏之间设有边框油墨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采用非金属氧化物的介质膜层来用作半反半透膜层,形成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使得其具有较低吸光率,在不影响反射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其透光率,改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的层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的层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的层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层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包括相对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器件层和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材料吸光率低于半反半透金属膜层的材料吸光率。
介质膜层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膜层,其材料吸光率较小,甚至于为零,将其制成半反半透介质膜层可在不影响反射率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的透光率。
该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采用非金属氧化物的介质膜层来用作半反半透膜层,形成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使得其具有较低吸光率,在不影响反射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其透光率,改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的显示效果。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优选为ITO薄膜,分别作为正负极共同形成驱动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进行变色的电场;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可以为WO3等固态电致变色材料或EC液等液态电致变色材料,若采用液态电致变色材料作为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则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外围边缘设有封边胶以密封液态电致变色材料。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背向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层的一面上还依次层叠有第三透明电极层。
由于透明电极材料本质上还是带有一定颜色的,其颜色与其阻值相关,太厚的第二透明电极层可能会导致该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产生偏色,因此将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的厚度减去一部分,另外再做一层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层,将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插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三透明电极层之间可有效改善该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的偏色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层也为ITO薄膜,其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极性相同,一起作为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的正极或负极,其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总厚度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厚度相同或相近。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厚度为10-70nm。
同时,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层背向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一面上还层叠有第二半反半透介质膜层,所述第二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材料吸光率也低于半反半透金属膜层的材料吸光率。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和第二玻璃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制作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所述第二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第三透明电极层、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依次制作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上,然后再将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相对固定封装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贴合于所述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的背面上。
其中,所述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和显示屏之间设有边框油墨层,所述边框油墨层优选但不限于为黑色油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包括电致变色器件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叠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层一面上的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材料吸光率低于半反半透金属膜层的材料吸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为固态电致变色材料或液态电致变色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背向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层的一面上还依次层叠有第三透明电极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三透明电极层的总厚度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厚度相同或相近。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厚度为10-70n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层背向所述第一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一面上还层叠有第二半反半透介质膜层,所述第二半反半透介质膜层的材料吸光率低于半反半透金属膜层的材料吸光率。
8.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和第二玻璃基板。
9.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贴合于所述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的背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反半透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玻璃和显示屏之间设有边框油墨层。
CN201920201786.1U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 Active CN209486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1786.1U CN209486441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1786.1U CN209486441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6441U true CN209486441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33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01786.1U Active CN209486441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64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7804A (zh) * 2020-04-07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视镜及后视镜防眩显示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7804A (zh) * 2020-04-07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视镜及后视镜防眩显示控制方法
US11584300B2 (en) 2020-04-07 2023-02-21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Rear-view mirror, anti-glar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of rear-view mirror and storage mediu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9469B (zh) 多功能调光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US11679649B2 (en) Multifunctional switchable film and constructions including such a film
WO2020172901A1 (zh) 多彩电致变色结构、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207493B (zh) 一种电致变色结构、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0838262A (zh) 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812212U (zh) 电极结构及其触控面板装置
CN204509180U (zh) 一种双面遮光胶带
WO2022262463A1 (zh) 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的电致变色装置、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9006964A1 (zh)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变色玻璃
CN209486441U (zh) 一种半反半透电致变色组件、玻璃及后视镜
CN109031771A (zh) 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显示设备
CN101639578A (zh) 采用光致变色树脂材料制作的液晶镜片及其生产方法
US11269232B2 (en) EC element architecture for concealment and coating designed to hide cameras and components behind a substrate
CN201788342U (zh) 一种电致变色反射镜
CN215067648U (zh) 一种用于车载显示的多彩电致变色器件
CN206584332U (zh) 触控显示模组
CN202306064U (zh) 一种便携式终端的lcd显示器
CN214295775U (zh)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用的电致变色镜片元件及其组件
CN111123599B (zh) 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CN204808207U (zh) 一种半透半反智能化妆镜
CN112379554A (zh) 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3012308U (zh) 智能变色防眩光镜
CN109634022A (zh) 混合电致变色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和电致变色镜
CN211348943U (zh) 一种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的导电结构
CN113467148A (zh) 电致变色膜及其制备方法、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