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4780U -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4780U
CN209484780U CN201920125177.2U CN201920125177U CN209484780U CN 209484780 U CN209484780 U CN 209484780U CN 201920125177 U CN201920125177 U CN 201920125177U CN 209484780 U CN209484780 U CN 209484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channel
water
exhaust passage
f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251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欣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an Enjoy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an Enjoy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an Enjoy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an Enjoy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251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4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4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4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包括壳体、雾化装置和出雾装置,出雾装置包括雾化机构和送风机构,出雾装置包括出风道和出雾道,出雾道位于出风道内,出雾道与出雾机构通道连接,出风道与出风机构通道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风道和出雾道将送雾通道间隔。加湿器加湿的过程中,由雾化机构将水雾化,细小颗粒的水雾进入雾化道中进行输送,送风机构将风输入出风道中,细小颗粒的水雾随着出雾道输送至出雾道的出口端,细小颗粒的水雾在出口端与出风道吹出的风进行汇合,使得细小颗粒的水雾输送的范围更远;能够防止大颗粒的水雾从出雾道中输出,避免加湿器溅湿周围环境;能够自由对送风机构的风力进行调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电领域,特别涉及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也可以与锅炉或中央空调系统相连给整栋建筑加湿。加湿器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有近2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空气质量概念普及、产品研发、市场培育,加湿器这一相对陌生的小家电产品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接受。
但是现有的加湿器普遍使用单通道设计,该种设计存在以下问题:当风力过强时,风容易把未雾化的水滴带出加湿器,导致加湿器周围被溅湿;将风力调弱时,风虽然不把未雾化的水滴带出加湿器,但是水雾的输送范围不广,而且该种将风力降低的输送方式虽然不会将水滴带处加湿器,但是水雾的只在加湿器的周围,水雾在加湿器的周围集聚使得周围环境变湿。所以该种单通道的设置无法自由地调节风力,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包括壳体、雾化装置和出雾装置,雾化装置和出雾装置均设于壳体内,出雾装置安装在出雾装置的上方,出雾装置包括雾化机构和送风机构,出雾装置包括出风道和出雾道,出雾道位于出风道内,出雾道与出雾机构通道连接,出风道与出风机构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风道和出雾道将送雾通道间隔,使得出雾通道和出风通道分隔。加湿器加湿的过程中,由雾化机构将水雾化,细小颗粒的水雾进入雾化道中进行输送,送风机构将风输入出风道中,细小颗粒的水雾随着出雾道输送至出雾道的出口端,细小颗粒的水雾在出口端与出风道吹出的风进行汇合,使得细小颗粒的水雾输送的范围更远。此种双通道的水雾输送方式,大颗粒的水雾由于自重不会从出雾道中送出,能够防止大颗粒的水雾从出雾道中输出,避免加湿器溅湿周围环境;而且,通过水雾在出口端与风进行汇合的送雾方式,使得送雾的范围更广,能够自由对送风机构的风力进行调节,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上端位置设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底端设有出雾口,出风道的出口端与出雾口连接。
由此,出雾口设在壳体上端的凹陷部的底端面,使得细颗粒水雾从出雾口输出时能够不被周围环境存在的风所影响,能够避免细颗粒水雾受环境气流影响而被倒流,保整细颗粒水雾能够流畅地输入周围环境当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雾装置还包括导雾机构,导雾机构设在出雾口处,导雾机构包括出雾嘴以及导风件,出雾嘴固定在出雾道的出口端,导风件可旋转地套设在出雾嘴的外。
由此,导风件套设在出雾嘴外,导风件受到出风道吹出的风所影响,使得导风件能够在出雾嘴外进行旋转,风受到导风件的影响后再对出雾嘴所输出的细颗粒水雾进行输送,使得细颗粒水雾的输送能够被扩散;而且,水雾受到导风件的气流引导下,使得细颗粒水雾在空中垂直旋转向上输送,在视觉效果上,具有更大的可观性,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风道和出雾道均为内廓形通道。
由此,内廓形通道的出风道能够将风集中输出,增加出风效果;内廓形通道的出雾道能够将雾集中输出,增加出雾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水箱体和工作盘,出雾装置固定在水箱体内,水箱体的下端面设有隔板,雾化装置固定在工作盘内,出雾装置透过隔板与雾化装置配合。
由此,隔板主要用于对出雾装置进行固定;而且,能够与水箱体内壁形成密闭空间,作为一个进水通道;再且,隔板能够将出风道与雾化机构进行分隔,使得雾化能且仅能在出雾道中进行输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工作盘内设有雾化箱,雾化箱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工作腔,若干个工作腔相互连通,雾化机构安装在其中一个工作腔的底部;隔板上设有进水机构,进水机构与另外一个工作腔配合连接。
由此,能够与水箱体内壁形成密闭空间,作为一个进水通道,将水输入该密闭空间,水能够透过进水机构进入工作腔中,以供给雾化装置消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箱上设有栅格罩,栅格罩上设有送风栅格和送雾栅格,送风机构与栅格罩配合;送风机构透过送风栅格与出风道连通,送风机构透过送雾栅格与出雾道连通。
由此,送风机构通过送雾栅格将大部分风输入出风道中,送风机构通过送雾栅格将小量风输入出雾道中,使得出雾道的除雾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设在其中一个工作腔中,检测机构包括立柱、浮球以及感应开关,感应开关设在立柱内,浮球可活动套设在立柱上;浮球能够触发感应开关。
由此,检测机构主要用于检测工作腔内水含量,避免出雾装置在工作腔内没水时继续工作,避免出雾机构损毁以及浪费电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装置还包括灭菌机构、加热机构,灭菌机构设在其中一个工作腔中,加热机构设在另外一个工作腔中。
由此,灭菌机构能够对雾化箱内的水进行灭菌消毒,避免水雾输送至环境中导致用户感染;加热机构能够对雾化箱内的水进行加热,能够对雾化箱内的水进行高温杀毒或者暖化,使得输出的水雾带有热量,对环境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装置还包括香薰机构,香薰机构可拆卸地设在工作盘上,送风机构的吸风端通过香薰机构与外界连通。
由此,香薰机构能够对抽入送风机构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使得送风机构输出的风更洁净,而且香薰机构能够将空气中的尘埃进行吸附,避免尘埃附落至送风机构的扇叶上面,从而避免送风机构送风效率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风道和出雾道将送雾通道间隔,使得出雾通道和出风通道分隔。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双通道的水雾输送方式,能够防止大颗粒的水雾从出雾道中输出,避免加湿器溅湿周围环境;而且,通过水雾在出口端与风进行汇合的送雾方式,使得送雾的范围更广;再且,本实用新型的出雾口设在凹陷部的底端面,使得细颗粒水雾从出雾口输出时能够不被周围环境存在的风所影响,能够避免细颗粒水雾受环境气流影响而被倒流,保整细颗粒水雾能够流畅地输入周围环境当中;其次,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检测机构、灭菌机构、加热机构、香薰机构对加湿器的功能进行优化,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双通道出雾的加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双通道出雾的加湿器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双通道出雾的加湿器中部分装置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双通道出雾的加湿器中部分装置组合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双通道出雾的加湿器中部分装置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双通道出雾的加湿器中部分装置组合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双通道出雾的加湿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及其A-A方向剖视结构视图。
图中标号:1-壳体、11-水箱体、12-工作盘、13-凹陷部、14-出雾口、15-圆环、16-隔板、17-雾化箱、171-工作腔、18-栅格罩、181-送风栅格、182-送雾栅格、19-注水盖、2-雾化装置、21-雾化机构、22-送风机构、23-进水机构、231-进水盖、232-进水槽、233-顶柱、234-弹柱、24-检测机构、241-立柱、242-浮球、243-感应开关、244-防脱盖、25-灭菌机构、26-加热机构、27-香薰机构、271-香薰盒、272-抽盖、28-净化盒、3-出雾装置、31-出风道、32-出雾道、321-输雾头、33-导雾机构、331-出雾嘴、332-导风件、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包括壳体1、雾化装置2和出雾装置3,雾化装置2和出雾装置3均设于壳体1内,出雾装置3安装在出雾装置3的上方。出雾装置3包括雾化机构21和送风机构22,雾化机构21的为超声波雾化片,送风机构22为蜗壳风机;出雾装置3包括出风道31和出雾道32,出雾道32位于出风道31内;出雾道32与出雾机构通道连接,出风道31与出风机构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风道31和出雾道32将送雾通道间隔,使得出雾通道和出风通道分隔。加湿器加湿的过程中,由雾化机构21将水雾化,细小颗粒的水雾进入雾化道中进行输送,送风机构22将风输入出风道31中,细小颗粒的水雾随着出雾道32输送至出雾道32的出口端,细小颗粒的水雾在出口端与出风道31吹出的风进行汇合,使得细小颗粒的水雾输送的范围更远。此种双通道的水雾输送方式,大颗粒的水雾由于自重不会从出雾道32中送出,能够防止大颗粒的水雾从出雾道32中输出,避免加湿器溅湿周围环境;而且,通过水雾在出口端与风进行汇合的送雾方式,使得送雾的范围更广,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4,壳体1的上端位置设有凹陷部13,凹陷部13的底端设有出雾口14,出风道31的出口端与出雾口14连接。
出雾口14设在壳体1上端的凹陷部13的底端面,使得细颗粒水雾从出雾口14输出时能够不被周围环境存在的风所影响,能够避免细颗粒水雾受环境气流影响而被倒流,保整细颗粒水雾能够流畅地输入周围环境当中。
结合图1,凹陷部13的上端还固定有圆环15,圆环15为长圆环15,长圆环15的作用为提手,其次能够对整体结构的美观程度进行提升,
结合图1-4,出雾装置3还包括导雾机构33,导雾机构33设在出雾口14处,导雾机构33包括出雾嘴331以及导风件332,出雾嘴331固定在出雾道32的出口端,导风件332可旋转地套设在出雾嘴331的外。
导风件332套设在出雾嘴331外,导风件332受到出风道31吹出的风所影响,使得导风件332能够在出雾嘴331外进行旋转,风受到导风件332的影响后再对出雾嘴331所输出的细颗粒水雾进行输送,使得细颗粒水雾的输送能够被扩散;而且,水雾受到导风件332的气流引导下,使得细颗粒水雾在空中垂直旋转向上输送,在视觉效果上,具有更大的可观性,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4,出风道31和出雾道32均为内廓形通道。
内廓形通道的出风道31能够将风集中输出,增加出风效果;内廓形通道的出雾道32能够将雾集中输出,增加出雾效果。
结合图1-2和图7,壳体1包括水箱体11和工作盘12,水箱体11和工作盘12均为一体成型件,水箱体11与工作盘12扣合安装;出雾装置3固定在水箱体11内,水箱体11的下端面设有隔板16,出雾道32和出风道31均固定在隔板16上,且出雾道32位于出风道31内,雾化装置2固定在工作盘12内,出雾装置3透过隔板16与雾化装置2配合。
隔板16主要用于对出雾装置3进行固定;而且,能够与水箱体11内壁形成密闭空间,作为一个进水通道;再且,隔板16能够将出风道31与雾化机构21进行分隔,使得雾化能且仅能在出雾道32中进行输出。
结合图1-2和图5-6,工作盘12内设有雾化箱17,雾化箱17的底部设有四个工作腔171,四个工作腔171相互连通,雾化机构21安装在其中一个工作腔171的底部,出雾道32的输入端设有输雾头321,输雾头321伸入雾化箱17内并位于雾化机构21的上方,输雾头321的设置更有利于水雾输入出雾道32中。隔板16上设有进水机构23,进水机构23与另外一个工作腔171配合连接,进水机构23包括倒锥形的进水盖231、进水槽232、顶柱233以及弹柱234,进水槽232设在隔板16上且底部设有圆孔,顶柱233固定在工作腔171上,进水盖231通过弹柱234安装于进水槽232内的底部的圆孔位置处,进水盖231固定在弹柱234的上端,顶柱233穿过进水槽232的底部与弹柱234配合;当水箱体11和工作盘12扣合时,所述顶柱233会对弹柱234施加向上的力,使得进水盖231与进水槽232底部的圆孔分离,水能够通过该圆孔进入储雾化箱171;当水箱体11和工作盘12分离时,所述顶柱233会对弹柱234没有施加向上的力,进水盖231与进水槽232底部的圆孔处于密封状态,不会漏水。而且,在工作腔171满水的状态下,工作腔171与进水盖231之间形成真空状态,使得水不再进入工作腔171中,从而能够防止水在雾化箱17中溢出。水箱体11外壁设有可拆卸的注水盖19,通过拆卸注水盖19能够将水输入隔板16与水箱体11内壁形成的密闭空间中。在加湿器加水的过程中,只要打开注水盖19,即能从水箱体11的外壁加入水。通过该侧面加水的方式能够避免洗手盘加水限高,解决了普通家庭的洗手盘与手龙头之间距离过短导致难以加水的问题,能够方便加湿器进行补水。
能够与水箱体11内壁形成密闭空间,作为一个进水通道,将水输入该密闭空间,水能够透过进水机构23进入工作腔171中,以供给雾化装置2消耗。
结合图7,对应雾化机构21的工作腔171中设有还拆卸的净化盒28,所述净化盒28位于雾化机构21的上方,净化盒28的轴心位置设有通孔,净化盒28上还设有可拆卸盒盖,净化盒28的外壁和上端面均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净化盒28能够对工作腔171的水体进行净化,吸附杂质;当使用久了之后,可将净化盒28进行拆卸再打开盒盖更换滤芯,保证净化效率。
结合图1-2和图5-6,雾化箱17上设有栅格罩18,栅格罩18上设有送风栅格181和送雾栅格182,送风栅格181位于栅格罩18的上端面,送雾栅格182位于栅格罩18的侧面;送风机构22与栅格罩18配合,栅格罩18的上半部分嵌入出风道31中,栅格罩18的下半部分位于隔板16与雾化箱17之间;送风机构22透过送风栅格181与出风道31连通,送风机构22透过送雾栅格182与出雾道32连通。
送风机构22通过送雾栅格182将大部分风输入出风道31中,送风机构22通过送雾栅格182将小量风输入出雾道32中,使得出雾道32的除雾效果更佳。
结合图1-2和图5-6,雾化装置2还包括检测机构24,检测机构24设在其中一个工作腔171中,检测机构24包括立柱241、浮球242以及感应开关243,感应开关243设在立柱241内,感应开关243为干簧管。浮球242可活动套设在立柱241上,立柱241的顶端设有防脱盖244,防脱盖244能够防止浮球242脱离立柱,浮球242能够触发感应开关243。
检测机构24主要用于检测工作腔171内水含量,避免出雾装置3在工作腔171内没水时继续工作,避免雾化机构21损毁以及浪费电源。检测机构24检测过程:当工作腔171内含水量不足时,浮球242下降,浮球242与感应开关243断开感应,加湿器工作停止;浮球242能够在水浮力的作用下在立柱241外壁进行上下滑动;当工作腔171内含水量充足时,浮球242上升,浮球242与感应开关243感应连接,加湿器能够工作。
结合图1-2和图5-6,雾化装置2还包括灭菌机构25、加热机构26,灭菌机构25为紫外线灭菌等,加热机构26为PCT加热器;灭菌机构25设在其中一个工作腔171中,加热机构26设在另外一个工作腔171的底端面中。雾化机构21、进水机构22、检测机构24、加热机构26均设在不同的工作腔171中,灭菌机构25设在对应进水机构24的工作腔171和对应加热机构26的工作腔171之间。
由灭菌机构25能够对雾化箱17内的水进行灭菌消毒,避免水雾输送至环境中导致用户感染;加热机构26能够对雾化箱17内的水进行加热,能够对雾化箱17内的水进行高温杀毒或者暖化,使得输出的水雾带有热量,对环境进行加热。
结合图1-2和图5-6,雾化装置2还包括香薰机构27,香薰机构27可拆卸地设在工作盘12上,香薰机构27包括可更换的香薰盒271以及可抽出的抽盖272,送风机构22的吸风端通过香薰机构27与外界连通。
香薰机构27能够对抽入送风机构22内的空气异味进行替换,使得送风机构22输出的风带有香味。为本加湿器增加香薰功能,可以在香薰盒271处滴入喜爱的香薰油,放松身心,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2和图7,加湿器还包括控制器4,控制器4设在工作盘12内壁,控制器4与检测机构24、雾化机构21、加热机构26、灭菌机构25电联接,控制器4能够对检测机构24、雾化机构21、加热机构26、灭菌机构25进行控制,下壳的下端外壁还设有电源口,电源口与控制器4电联接。
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在加湿器的控制器4处设置好参数,如送风强度、雾化强度、是否加热、是否消毒等;
S1、进水:将注水盖19打开,将水灌入隔板16与上壳内壁所形成的密闭空间中,水通过进水机构23进入雾化箱17并填满工作腔171;
S2、消毒灭菌:加热机构26对水进行加热,杀菌机构联合加热机构26对水进行灭菌消毒;
S3、雾化:雾化机构21将水进行雾化,细小颗粒的水雾进入雾化道中进行输送;送风机构22将风输入出风道31中,细小颗粒的水雾随着出雾道32输送至出雾道32的出口端;细小颗粒的水雾在出口端与出风道31吹出的风进行汇合;
S4、出雾:导风件332受到出风道31吹出的风所影响,使得导风件332能够在出雾嘴331外进行旋转,风受到导风件332的影响后再对出雾嘴331所输出的细颗粒水雾进行输送,将细颗粒水雾进行扩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实施例1中包括加热机构26,本实施例中不包括加热机构26,并在实施例中用于安装加热机构26的工作腔171内设置雾化机构21,所以实施例2中具有双雾化机构2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对比,雾化效果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风道31和出雾道32将送雾通道间隔,使得出雾通道和出风通道分隔。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双通道的水雾输送方式,能够防止大颗粒的水雾从出雾道32中输出,避免加湿器溅湿周围环境;而且,通过水雾在出口端与风进行汇合的送雾方式,使得送雾的范围更广;再且,本实用新型的出雾口14设在凹陷部13的底端面,使得细颗粒水雾从出雾口14输出时能够不被周围环境存在的风所影响,能够避免细颗粒水雾受环境气流影响而被倒流,保整细颗粒水雾能够流畅地输入周围环境当中;其次,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检测机构24、灭菌机构25、加热机构26、香薰机构27对加湿器的功能进行优化,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雾化装置(2)和出雾装置(3),所述雾化装置(2)和出雾装置(3)均设于壳体(1)内,所述出雾装置(3)安装在出雾装置(3)的上方,所述出雾装置(3)包括雾化机构(21)和送风机构(22),所述出雾装置(3)包括出风道(31)和出雾道(32),所述出雾道(32)位于出风道(31)内,所述出雾道(32)与出雾机构通道连接,所述出风道(31)与出风机构通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位置设有凹陷部(13),所述凹陷部(13)的底端设有出雾口(14),所述出风道(31)的出口端与出雾口(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装置(3)还包括导雾机构(33),所述导雾机构(33)设在出雾口(14)处,所述导雾机构(33)包括出雾嘴(331)以及导风件(332),所述出雾嘴(331)固定在出雾道(32)的出口端,所述导风件(332)可旋转地套设在出雾嘴(331)的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道(31)和出雾道(32)均为内廓形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水箱体(11)和工作盘(12),所述出雾装置(3)固定在水箱体(11)内,所述水箱体(11)的下端面设有隔板(16),所述雾化装置(2)固定在工作盘(12)内,所述出雾装置(3)透过隔板(16)与雾化装置(2)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盘(12)内设有雾化箱(17),所述雾化箱(17)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工作腔(171),若干个所述工作腔(171)相互连通,所述雾化机构(21)安装在其中一个工作腔(171)的底部;所述隔板(16)上设有进水机构(23),所述进水机构(23)与另外一个工作腔(171)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箱(17)上设有栅格罩(18),所述栅格罩(18)上设有送风栅格(181)和送雾栅格(182),所述送风机构(22)与栅格罩(18)配合;所述送风机构(22)透过送风栅格(181)与出风道(31)连通,所述送风机构(22)透过送雾栅格(182)与出雾道(3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2)还包括检测机构(24),所述检测机构(24)设在其中一个工作腔(171)中,所述检测机构(24)包括立柱(241)、浮球(242)以及感应开关(243),所述感应开关(243)设在立柱(241)内,所述浮球(242)可活动套设在立柱(241)上;所述浮球(242)能够触发感应开关(24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2)还包括灭菌机构(25)、加热机构(26),所述灭菌机构(25)设在其中一个工作腔(171)中,所述加热机构(26)设在另外一个工作腔(171)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通道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2)还包括香薰机构(27),所述香薰机构(27)可拆卸地设在工作盘(12)上,所述送风机构(22)的吸风端通过香薰机构(27)与外界连通。
CN201920125177.2U 2019-01-23 2019-01-23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Active CN209484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5177.2U CN209484780U (zh) 2019-01-23 2019-01-23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5177.2U CN209484780U (zh) 2019-01-23 2019-01-23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4780U true CN209484780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3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25177.2U Active CN209484780U (zh) 2019-01-23 2019-01-23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47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1212A (zh) * 2019-01-23 2019-04-16 广东泛享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1212A (zh) * 2019-01-23 2019-04-16 广东泛享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1212A (zh)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CN111043690A (zh) 一种新型的加湿器
CN103476437A (zh) 空气净化机
CN208579428U (zh) 空气净化器
KR101004555B1 (ko) 공기청정 겸용 가습장치
CN111854001A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CN209484780U (zh) 双通道雾化加湿器
CN207729764U (zh) 一种具有杀蚊虫功能的空气加湿器
CN209042640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加湿器
CN110160175A (zh) 一种办公室环境调节装置
CN105571037A (zh) 一种智能旋喷式室内杀菌加湿装置
CN106051990A (zh) 一种把手带风道的加湿器
CN217274669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4791633U (zh) 用于立式蒸发加湿器的香薰模块结构
RU19452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точной вентиляции в помещении
CN205448290U (zh) 一种多功能暖风机
CN212566064U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CN114777275A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218348793U (zh) 一种多功能通风装置
CN105953328A (zh) 空气净化器
CN206234927U (zh) 一种家用空气过滤加湿装置
CN206300305U (zh) 一种加湿器
KR100607261B1 (ko) 공기청정 겸용 가습장치
CN210184826U (zh) 自消毒无叶吹风筒
CN205730767U (zh) 水雾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