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4727U - 一种立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84727U CN209484727U CN201822219047.3U CN201822219047U CN209484727U CN 209484727 U CN209484727 U CN 209484727U CN 201822219047 U CN201822219047 U CN 201822219047U CN 209484727 U CN209484727 U CN 2094847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sing
- air conditioner
- flow
- barrier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081 physical 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立式空调器,所述立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后侧设置有进风口、前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机壳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隔离组件的另一端可前后伸缩,以将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容纳空间进行分隔;所述隔离组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贯流风道组件,所述贯流风道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多风道运行与单风道运行的切换,实现节能效果,并根据用户所处区域进行风道选择,调节出风方向,避免气流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空调器贯流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导风分流机构,来扩大了送风范围,但是由于贯流风道进风口处仅有一个贯流风机进行气流引导,只要该贯流风机启动,被分流的两个出风口必然同时有风吹出,使得用户接近空调器时,无论靠近空调器出风口哪一边都会被风吹到,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旨在实现多种出风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式空调器,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后侧设置有进风口、前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换热组件,其中,所述机壳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隔离组件的另一端可前后伸缩,以将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容纳空间进行分隔;所述隔离组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贯流风道组件,所述贯流风道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立式空调器,其中,所述隔离组件包括:固定板、分离板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离板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分离板连接,并驱动所述分离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前后滑动。
所述立式空调器,其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壳前侧内壁连接,所述分离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向后延伸设置。
所述立式空调器,其中,所述固定板穿过所述换热组件,并与所述机壳后侧内壁连接;所述分离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向前延伸设置。
所述立式空调器,其中,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分离板位于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前后滑动。
所述立式空调器,其中,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滑槽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分离板连接,所述滑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限位块的宽度。
所述立式空调器,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分离板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所述立式空调器,其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前侧的电加热器;两个所述电加热器分别位于隔离组件的左右两侧。
所述立式空调器,其中,所述贯流风道组件包括叶轮和导流壁,所述隔离组件和所述导流壁分别位于所述叶轮的两侧,所述隔离组件和所述导流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所述立式空调器,其中,所述贯流风道组件还包括旋转风筒,所述旋转风筒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当所述出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时,所述进口与所述导流通道的进风口相对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隔离组件伸缩状态的调整,以及所述贯流风道组件开启状态的调整,实现多风道同时运行,提升出风量,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调节的效率,还可以实现选择性单风道独立运行,以根据用户相对于所述立式空调器的位置来调整出风方向,避免气流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式空调器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离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离组件的自由端向后设置且处于伸出状态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离组件的自由端向后设置且处于回缩状态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离组件的自由端向前设置且处于伸出状态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离组件的自由端向前设置且处于回缩状态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如图1所示,所述立式空调器包括机壳1,如图5所示,所述机壳1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所述进风口2位于所述机壳1后侧,所述出风口3位于所述机壳1的前侧,所述进风口2与所述出风口3相对设置;所述机壳1内具有容纳腔,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换热组件4,所述换热组件4用于对经过所述进风口2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气流进行换热处理,如将冷气流进行制热或者将热气流进行制冷;所述换热组件4靠近所述进风口2。所述换热组件4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设置,使得从所述进风口2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气流均能经过所述换热器后再向所述出风口3方向流动。
如图5和6所示,所述换热组件4与所述出风口3之间形成容纳空间5,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隔离组件6,所述隔离组件6沿前后方向设置,从而将所述容纳空间5进行左右隔离,将所述容纳空间5内隔离出左风道100和右风道200,且所述出风口3为若干个,部分出风口3与所述左风道100相对应,部分出风口3与所述右风道200对应;所述左风道100和所述右风道200内均设置有贯流风道组件;所述隔离组件6的一端与所述机壳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可伸缩。
本发明中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可伸缩,当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完全伸展时,所述隔离组件6可以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完全隔离,所述换热组件4的一部分与所述左风道100相对应,另一部分与所述右风道200对应,此时若所述左风道100和所述右风道200内贯流风道组件均开启,则所述立式空调器实现左右同时出风;若仅开启一个贯流风道组件,则所述立式空调器实现左出风或者右出风。当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回缩时,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此时若单独开启一个贯流风道组件,则所述换热组件4交换得到的热量可以全部流向该贯流风道组件,因此当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时仅开启一个贯流风道组件的出风量大于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完全隔离时单独开启一个贯流风道组件的出风量。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隔离组件6包括:固定板61、分离板62和驱动机构63;所述固定板61的一端与所述机壳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离板6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61的位置固定不动;所述驱动机构63与所述分离板62连接,并驱动所述分离板62相对于所述固定板61前后滑动,通过所述分离板62的前后滑动,实现所述隔离组件6整体长度的伸缩状态改变,从而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或隔离。当所述驱动机构63驱动所述分离板62朝远离所述固定板61方向滑动,直至所述分离板62接触所述机壳1时,所述固定板61与所述分离板62配合将所述容纳空间5进行左右完全隔离;当所述驱动机构63驱动所述分离板62朝向所述固定板61方向滑动时,所述隔离组件6总长度缩短,使得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
所述隔离组件6位于所述机壳1的中心处,较佳的实施例一,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隔离组件6与所述机壳1的前侧内壁连接,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向前延伸至接触所述换热组件4时,所述隔离组件6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完全隔离;当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向后回缩并脱离所述换热组件4时,所述隔离组件6与所述换热组件4之间的间隙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具体的,所述固定板61与所述机壳1的前侧内壁连接,所述分离板62朝向所述机壳1的后侧延伸设置,且所述分离板62可沿前后方向伸缩。当所述分离板62向后延伸,穿过所述换热组件4并接触所述换热组件4时,如图5所示,所述隔离组件6将所述容纳空间5隔离出左右两个空间,形成左右两个风道,如图5和图6所示,且在左风道100内设置贯流风道组件7,在右风道200内也设置贯流风道组件7,且所述出风口3为若干个,部分出风口3与所述左风道100相对应,部分出风口3与所述右风道200对应。
室内空气在所述贯流风道组件7的作用下,从所述进风口2进入所述机壳1内,与所述换热组件4进行热交换,经过升温或降温的空气在所述贯流风道组件7的作用下经过所述左风道100和/或所述右风道200后从所述出风口3吹入室内,在室内形成空气循环,进而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
左、右两个风道内的贯流风道组件7均启动时,所述机壳1外的气流经过所述进风口2进入所述容纳腔后,在两个贯流风道组件7的引导力作用下,一部分气流经过所述换热组件4进入所述左风道100,并从所述左风道100对应的出风口3吹出;一部分气流经过所述换热组件4进入所述右风道200,并从所述右风道200对应的出风口3吹出。两个所述贯流风道组件7同时启动,大大的提升了经过所述换热组件4的气流的流量,从而提升出风量,提高了室内环境温度调节的效率;同时,所述左风道100和所述右风道200分别对应有出风口3,增加了出风范围,降低了噪音,进一步提升了所述立式空调器对室内环境温度调节的效率。
进一步的,当所述分离板62向前回缩时,所述隔离组件6失去对所述容纳空间5的完整隔离作用,使得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之间靠近所述换热组件4一侧连通,此时,进过所述换热组件4左侧和右侧的气流均可以朝向所述左风道100范围内、所述右风道200范围内流动。当所述分离板62处于回缩状态时,若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内的贯流风道组件7同时开启,则所述左风道100和所述右风道200均可出风;若仅开启所述左风道100内贯流风道组件7,则仅会左风道100出风;若仅开启所述右风道200内贯流风道组件7,则仅会右风道200出风。
较佳的实施例,当用户位于所述立式空调器右侧时,则可将所述隔离组件6调整为回缩状态,并开启所述左风道100内贯流风道组件7,实现左风道100出风,使用户避开出风方向;当用户位于所述立式空调器左侧时,则可将所述隔离组件6调整为回缩状态,并开启所述右风道200内贯流风道组件7,实现右风道200出风,使用户避开出风方向,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隔离组件6伸缩状态的调整,以及所述贯流风道组件7开启状态的调整,实现多风道同时运行,提升出风量,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调节的效率,还可以实现选择性单风道独立运行,以根据用户相对于所述立式空调器的位置来调整出风方向,避免气流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较佳的实施例二,如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中所述隔离组件6穿过所述换热组件4,并与所述机壳1的后侧内壁连接,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向前设置,当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向前延伸至接触所述机壳1前侧内壁时,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完全隔离;当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向后回缩至脱离所述机壳1时,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与所述机壳前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具体的,所述固定板61的后端穿过所述换热组件4并与所述机壳1的后侧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板61的前端与所述分离板62滑动连接,如图8所示,当所述分离板62向前延伸至接触所述机壳1的前侧内壁时,将所述隔离组件6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完全隔离;如图9所示,当所述分离板62向后回缩至脱离所述机壳1的前侧内壁时,所述分离板62与所述机壳1前侧内壁之间出现间隙,使得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板61上设置有滑槽611,所述滑槽611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所述滑槽611朝向所述换热器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分离板62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滑槽611内,并沿所述滑槽611前后滑动。所述滑槽611对所述分离板62的滑动起限位作用,使所述分离板62能够沿直线方向前后滑动,从而在所述分离板62向前或向后延伸时能够接触所述机壳1,保证所述隔离组件6能够将所述容纳空间5左右分离。并且,所述滑槽611对所述分离板62起收容作用,当不需要将所述容纳空间5左右隔离时,所述滑槽611可以收容所述分离板62,当单个风道内贯流风道组件7开启时,在所述容纳空间5内流动的气流也不会直接作用于所述分离板62,不会对所述分离板62产生影响,从而提升所述分离板62在所述容纳空间5内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63包括:电机631和齿轮632。较佳的,所述电机631设置在所述固定板61的底部,所述电机631的转轴竖直向下伸出,并与所述齿轮632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齿轮632沿水平面转动;所述齿轮632的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垂直于所述分离板62的滑动方向。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板62上设置有齿条8,所述齿条8与所述齿轮632相啮合,通过所述齿轮632转动带动所述齿条8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分离板62前后滑动。
如图3所示,所述齿条8位于所述分离板62的底部,所述分离板62的底部向下超出所述滑槽611,且所述齿条8位于所述滑槽611外,所述避免所述分离板62滑入所述滑槽611时,所述齿条8与所述滑槽611内壁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所述齿条8的磨损。
所述固定板6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与所述机壳1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板9位于所述滑槽611的上方,且所述安装板9与所述滑槽611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分离板6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限位块10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611的宽度,从而通过所述限位块10将所述分离板62安装在所述固定板61上。所述安装板9既对所述固定板61起固定安装作用,又对与所述滑槽611配合对所述限位块10起上下限位作用,避免所述分离板62上下窜动,保证所述分离板62在所述容纳空间5内安装的稳定性。
所述换热组件4包括换热器41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换热器41前侧的电加热器42;所述换热器41的长度从所述左风道100延伸至所述右风道200;两个所述电加热器42分别位于所述左风道100和所述右风道200内。当室内环境温度较低时,用户会开启所述立式空调器进行制暖,若室内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可以开启所述电加热器42,通过所述换热器41与所述电加热器42协同工作,有助于快速提升室内环境温度,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5所示,所述贯流风道组件7包括叶轮71和导流壁72,所述隔离组件6和所述导流壁72分别位于所述叶轮71的两侧,并形成导流通道13。当所述叶轮71启动时,在所述隔离组件6与所述导流壁72的引导作用下,通过所述换热组件4的气流可以直接朝向所述出风口3流动,提升所述出风口3出风的力度。
所述导流通道13内设置有左右导风板11,所述左右导风板11位于所述导流通道13朝向所述出风口3一端;所述导流通道13内还设置有上下导风板12,所述上下导风板12、所述左右导风板11依次沿所述导流通道13的出风方向设置,即所述上下导风板12位于所述左右导风板11的内侧,当所述左右导风板11开启时,气流经过若干个所述上下导风板12之间的间隙,并通过所述上下导风板12的上下摆动,实现气流经过所述左右导风板11之前在上下方向上的调节,从而在所述上下导风板12和所述左右导风板11的协同导向作用下,增加送风角度。同时,由于所述导流壁72与所述隔离组件6对气流进行协同导向,使经过所述叶轮71的气流可以直接吹向所述出风口3,风束更加集中,便于所述上下导风板12和所述左右导风板11对气流进行引导。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贯流风道组件7还包括旋转风筒73,所述导流壁72位于所述旋转风筒73内,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风筒73上设置有进口731和出口732,所述进口731用于与所述导流通道13的进风口相配合,所述出口732用于与所述出风口3、所述导流通道13的出风口相配合;所述旋转风筒73位于所述导流通道13的出风口与所述机壳1之间,当所述进口731与所述导流通道13的进风口相对应时,所述导流通道13的出风口、所述出口732以及所述出风口3三者依次对应,使得从所述换热组件4流过的气流,经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导流通道13的进风口,从而进入所述导流通道13,再经过所述导流通道13的出风口、所述出口732和所述出风口3吹向所述机壳1外。
当所述旋转风筒73旋转至所述出口732与所述出风口3相互错位时,所述旋转风筒73用于遮挡所述出风口3,使得所述出风口3无法继续出风。较佳的实施例,当所述立式空调器关机时,所述旋转风筒73旋转至所述出口732与所述出风口3相互错位,以通过所述旋转风筒73对所述出风口3进行遮挡,避免灰尘从所述出风口3进入所述机壳1内,同时所述旋转风筒73从开进所述出风口3的位置对所述左右导风板11和所述上下导风板12进行遮挡,避免异物从所述出风口3插入所述机壳1内损坏所述左右导风板11和所述上下导风板12。所述旋转风筒73从所述机壳1的内部对所述出风口3进行遮挡,也使得所述立式空调器关机时,外观更加美观。
所述立式空调器处于关机状态时,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处于回缩状态,即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所述立式空调器工作时的控制方法如下:
开机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
具体的,提前设置所述预设温度和所述预设范围,较佳的,所述预设温度为用户设定的舒适温度,如25℃;所述预设范围为0℃~3℃。开机时,首先检测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并计算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差值,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当所述差值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时,表明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相差不大,无需大风力急速运行,即无需直接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内贯流风道组件7同步开启,此时根据用户所处区域选择性开启风道送风即可;当所述差值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外时,表明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相差较大,需要在开机时就开启双风道运行,从而快速调节室内环境温度,以适宜用户在室内停留。
当所述差值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外时,控制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伸长以将所述容纳空间5左右分隔,并将所述隔离组件6左右两侧的贯流风道组件7同时开启;
具体的,当所述差值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外时,启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分离板62朝远离所述固定板61一侧滑动,直至所述分离板62与所述机壳的内壁接触,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完全隔离,然后将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内的贯流风道组件7同时开启,两个贯流风道组件7同步工作,提升气流流动速度,加快所述立式空调器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调节作用。
当所述差值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时,通过所述人体位置识别装置识别人体所处区域,并将所述隔离组件6伸缩运动位置所处直线作为中心线,进行区域划分;
具体的,当所述差值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立式空调器开机后首先通过所述人体位置识别装置进行人体所处区域的识别;所述人体位置识别装置的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人体位置识别装置,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人体位置识别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以及分布于不同方位的超声波传感器,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和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进行人体所处区域识别的方法为现有技术,此处对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由于所述隔离组件6对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起隔离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将所述隔离组件6滑动时的轨迹所在直线以中心线,对人体活动区域进行划分,将室内人体活动区域划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左区域与所述左风道100相对应,右区域与所述右风道200相对应。
当人体所处区域包括所述中心线左右两侧区域时,保持所述隔离组件6左右两侧的贯流风道组件7同时运行;
当所述人体所处区域位于所述中心线的一侧时,控制所述隔离组件6的自由端回缩,以使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并将与人体所处区域相对应一侧的贯流风道组件7关闭。
具体的,当所述人体所处区域位于所述中心线的一侧时,控制所述分离板62朝向所述固定板61滑动,使所述左风道100与所述右风道200连通,将人体所处区域对应的风道内贯流风道组件7关闭,则经过所述进风口2、所述换热组件4进入所述容纳空间5内的气流,会在处于开启状态下的贯流风道组件7的引力作用下,流向该侧风道,以实现单风道出风。较佳的实施例,根据用户相对于所述立式空调器的位置选择关闭贯流风道组件7,如用户处于所述中心线的左侧,则关闭所述右风道200内贯流风道组件7,则经过所述换热组件4左侧变温后的气流,会直接吹向所述左风道100内的贯流风道组件7,而经过所述换热组件4右侧变温后的气流,会经过所述隔离组件6与所述换热组件4之间的空隙后吹向所述左风道100内的贯流风道组件7。
当所述差值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时,根据用户人体所处区域进行选择性关闭一侧贯流风道组件7,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经过所述进风口2进入所述容纳空间5内的所有气流均可以进入处于开启状态的贯流风道组件7一侧,实现单风道出风,保证室内恒温。
较佳的实施例,当所述差值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并根据人体所处位置区域进行风道运行选择性执行后,继续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若室内环境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则将所述立式空调器的压缩机运行频率提高、并将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叶轮的转速提升,以降低室内环境温度;若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则将所述立式空调器的压缩机运行频率降低,并将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叶轮的转速降低,以提升室内环境温度,使室内环境温度接近所述预设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所述立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后侧设置有进风口、前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机壳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隔离组件的另一端可前后伸缩,以将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容纳空间进行分隔;所述隔离组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贯流风道组件,所述贯流风道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隔离组件伸缩状态的调整,以及所述贯流风道组件开启状态的调整,实现多风道同时运行,提升出风量,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调节的效率,还可以实现选择性单风道独立运行,以根据用户相对于所述立式空调器的位置来调整出风方向,避免气流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器,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后侧设置有进风口、前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隔离组件的另一端可前后伸缩,以将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容纳空间进行分隔;所述隔离组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贯流风道组件,所述贯流风道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组件包括:固定板、分离板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离板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分离板连接,并驱动所述分离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前后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壳前侧内壁连接,所述分离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向后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穿过所述换热组件,并与所述机壳后侧内壁连接;所述分离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向前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分离板位于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前后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滑槽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分离板连接,所述滑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限位块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分离板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前侧的电加热器;两个所述电加热器分别位于所述隔离组件的左右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道组件包括叶轮和导流壁,所述隔离组件和所述导流壁分别位于所述叶轮的两侧,所述隔离组件和所述导流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道组件还包括旋转风筒,所述旋转风筒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当所述出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时,所述进口与所述导流通道的进风口相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19047.3U CN209484727U (zh) | 2018-12-27 | 2018-12-27 | 一种立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19047.3U CN209484727U (zh) | 2018-12-27 | 2018-12-27 | 一种立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84727U true CN209484727U (zh) | 2019-10-11 |
Family
ID=6812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19047.3U Active CN209484727U (zh) | 2018-12-27 | 2018-12-27 | 一种立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8472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39389A (zh) * | 2018-12-27 | 2019-03-29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2018
- 2018-12-27 CN CN201822219047.3U patent/CN20948472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39389A (zh) * | 2018-12-27 | 2019-03-29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539389B (zh) * | 2018-12-27 | 2024-04-3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39389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629739B (zh) |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5972700B (zh)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166517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9945311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812869A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2113277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300252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371367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932592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044045A (zh) |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 |
CN110030623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218661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0374785C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06287984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145790U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
CN106440302A (zh) |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484727U (zh) | 一种立式空调器 | |
CN20955853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8253535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6073409U (zh) |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689028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JP2018179416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0796291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6018825U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