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9944U -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9944U
CN209479944U CN201821214500.5U CN201821214500U CN209479944U CN 209479944 U CN209479944 U CN 209479944U CN 201821214500 U CN201821214500 U CN 201821214500U CN 209479944 U CN209479944 U CN 209479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eleton
noise reduction
shell
sound
ship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45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辉阳
李爱华
薛小卫
罗立典
付登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45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9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9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9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纵横交错的骨架、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撑板以及吸声材料,横向设置和纵向设置的骨架均等间隔布置,每个骨架的上、下端面均固定在壳体内壁上,所述中间撑板从所有骨架的中部垂直穿过从而与骨架、壳体共同构成用以填充吸声材料的吸声腔室,中间撑板的端部从壳体中伸出。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导流板安装在风道内时,可有效吸收空气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动噪声,可有效消除噪音达10dB(A)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船舶大型装载舱上使用,安装在装载舱风机出风口的通风风道内的消音导流板。
背景技术
船舶大型装载舱(包括货舱、车辆舱等)通风系统设计中,由于总体舱室布局因素,服务于装载舱处所的通风机及风道布置难以提供充足空间,往往在其风机的出风口处出现有90º转弯的风道。而一般装载舱通风机风量普遍超大(高达100000m3/h),单台风机运转时产生的空气噪音也很高(约有105dB(A)),当多台风机同时运转产生的噪音通过风道入口传进风道时,风道内气流产生的气动噪声非常大,而且由于风机出风口风速较高,出风口尺寸较风道小很多,出风口处的噪音会最大,进而影响到舱室噪音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需要对与装载舱风机出风口相连的风道作出有效的噪音控制。
传统大型装载舱风机出风口的噪音控制,通常采用在通风机的出风口设置管路消声器或者设置通风导流板,以降低风道的气流噪声。而管路消声器外形大,空间占用率高,安装不便;通风导流板可以减少风道阻力,但降噪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解决了现有装载舱风道内设置的消音器外形较大,空间占用率高,而通风导流板的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纵横交错的骨架、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撑板以及吸声材料,横向设置和纵向设置的骨架均等间隔布置,每个骨架的上、下端面均固定在壳体内壁上,所述中间撑板从所有骨架的中部垂直穿过从而与骨架、壳体共同构成用以填充吸声材料的吸声腔室,中间撑板的端部从壳体中伸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壳体为由0.5mm-1.0mm厚的穿孔板制成的封闭壳体,壳体迎风侧的底端设有弧形倒角,迎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大于背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
作为优选的,令纵向设置的骨架为纵向骨架,横向设置的骨架为横向骨架,每个纵向骨架均由两个对称放置在一起的Z字形筋板构成,每个横向骨架均由两个对称放置在一起的U字形筋板构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纵向骨架中的两个Z字形筋板、横向骨架中的两个U字形筋板均沿其各自骨架的横向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吸声材料的外侧包裹有一层罩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罩面采用的是玻璃丝布。
作为优选的,所述吸声材料采用的是超细玻璃棉。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将该消音导流板安装在风道内,可有效降低风道内的气动噪声,有效消除噪音达10dB(A)以上。
2、消音导流板壳体的迎风面的开孔率大于背风面的开孔率,且其底部设置为弧形倒角,并将其倾斜固定在风道内,可有效降低气流在消音导流板上形成的湍流,减少阻力损失,有效保证了降噪效果。
3、通过在消音导流板的内部设置纵向骨架和横向骨架,可增加整个装置的结构强度,避免装置在较大风力情况下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得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消音导流板的横向剖面图。
图2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C-C向剖视图。
图4为消音导流板的固定状态示意图。
图5为纵向骨架的固定状态放大图。
图6为消音导流板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1为壳体,2为骨架,3为中间撑板,4为吸声材料,5为吸声腔室,6为弧形倒角,7为纵向骨架,8为横向骨架,9为铆钉,10为双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安装在大型装载舱风机的出风口的通风风道内,可有效降低风道内的气流噪声,对噪音进行有效控制。
所述消音导流板包括壳体1、中间撑板3、骨架2和吸声材料4,中间撑板3、骨架2和吸声材料4均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中间撑板3、骨架2均采用金属板制作而成,优选为不锈钢板。
所述壳体1为由0.5mm-1.0mm厚的穿孔板制成的封闭壳体。为了降低气流在消音导流板上形成的湍流,减少阻力损失,在壳体1迎风侧的底端设有弧形倒角,这样可使流场中不会存在压力变化值较大的区域,也不会存在较大的速度分离与湍流动能较大的区域,有利于降低气流阻力。由于穿孔板的吸声效果与其开孔孔径和开孔率大小设置有关,因此,为了保证消音导流板的吸声效果,应使迎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大于背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本实施例中迎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为50%、孔径为0.5mm,背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为30%、孔径为1mm;同时,为了确保进风通道的降噪效果,消声导流板11的长度应不小于1.8m。
所述壳体内部的骨架2设置有若干个。多个骨架2纵横交错固定在壳体内部,骨架2用于增强壳体的结构强度。令横向设置的骨架为横向骨架8,纵向设置的骨架为纵向骨架7,横向骨架8和纵向骨架7均等间隔布置。每个横向骨架8均由两个对称放置在一起的U字形筋板构成,每个纵向骨架7均由两个对称放置在一起的Z字形筋板构成,中间撑板3夹在上、下两层筋板之间。本实施中,横向骨架8中的两个U字形筋板沿其横向轴线对称设置,即两个U字形筋板分别放置在中间撑板3的上、下端面,上、下两个筋板通过双头螺栓与中间撑板3固定成一体,上层U字形筋板的顶部、下层U字形筋板的底部均通过铆钉9固定在壳体1上。同样的,纵向骨架7中的两个Z字形筋板沿其横向轴线对称设置,即两个筋板对称放置在中间撑板3的上、下端面上,两个筋板之间通过双头螺栓10与中间撑板3固定成一体,上层Z字形筋板的顶部、下层Z字形筋板的底部通过铆钉9固定在壳体1。
所述中间撑板3为一矩形板,中间撑板3从所有骨架的中部垂直穿过从而与骨架和壳体共同构成用以填充吸声材料的吸声腔室5。所述中间撑板3的两端部从壳体中伸出,伸出部分的板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腰形孔。
所述吸声材料4采用的是超细玻璃棉,容重为75Kg/m3,空气在流过消音导流板时,超细玻璃棉会进一步吸收空气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动噪声。为了避免空气流经超细玻璃棉时,将棉絮等杂物进入风道,影响装载舱环境的空气质量,可在超细玻璃棉的外侧包裹一层罩面,罩面优先选用玻璃丝布,然后将包裹有罩面的超细玻璃棉固定于壳体的吸声腔室5内,这样棉絮等杂物不会随气流进入进风通道的内部,同时也可以避免超细玻璃棉吸收气流中的水分。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风道压力脉动和降低风速,通常在风道的90°转弯处设置多个相平行的消音导流板,消音导流板朝向迎风方向倾斜,消音导流板11与进风气流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25°-45°,优选夹角为25-30°。相邻两个消音导流板之间形成用以改变气流路径的导流通道。
固定消音导流板时,需要在风道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拉撑件,然后采用双头螺栓将中间撑板从壳体中伸出的部分与拉撑件进行固定。这样,整个消音导流板便可通过其内部的中间撑板固定在通风风道内。
当装载舱风机送出的空气从进风通道进入风道内部后,气流在消音导流板的引导下将空气分成多个流路向出风通道的方向流动。气体流经消音导流板时,消音导流板在导流的同时也会吸收空气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动噪声,可有效消除噪音达10dB(A)以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纵横交错的骨架(2)、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撑板(3)以及吸声材料(4),横向设置和纵向设置的骨架均等间隔布置,每个骨架(2)的上、下端面均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所述中间撑板(3)从所有骨架的中部垂直穿过从而与骨架、壳体共同构成用以填充吸声材料的吸声腔室(5),中间撑板(3)的端部从壳体(1)中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由0.5mm-1.0mm厚的穿孔板制成的封闭壳体,壳体迎风侧的底端设有弧形倒角(6),迎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大于背风面穿孔板的开孔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其特征在于,令纵向设置的骨架为纵向骨架(7),横向设置的骨架为横向骨架(8),
每个纵向骨架(7)均由两个对称放置在一起的Z字形筋板构成,
每个横向骨架(8)均由两个对称放置在一起的U字形筋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骨架(7)中的两个Z字形筋板、横向骨架(8)中的两个U字形筋板均沿其各自骨架的横向轴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材料(4)的外侧包裹有一层罩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采用的是玻璃丝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材料(4)采用的是超细玻璃棉。
CN201821214500.5U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 Active CN209479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4500.5U CN209479944U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4500.5U CN209479944U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9944U true CN209479944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0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4500.5U Active CN209479944U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99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8679A (zh) * 2020-10-21 2021-01-26 上海东鼎钢结构有限公司 用于气动声学风洞的导流叶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8679A (zh) * 2020-10-21 2021-01-26 上海东鼎钢结构有限公司 用于气动声学风洞的导流叶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7753A (zh)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
CN209479945U (zh)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风道
CN209479944U (zh) 一种船舶装载舱消音导流板
JP2009145036A (ja) 空気流混合装置
CN103925746B (zh) 满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蒸发器的水冷式空调机组
CN103925748B (zh) 满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蒸发器的水冷式空调机组
WO2021088469A1 (zh) 风道壳体、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
CN201259295Y (zh) 一种新型空调室外机出风格栅
CN206789293U (zh) 一种高通风率列阵式消声器
US9581064B2 (en) Truck provided with a device for lowering the temperature of exhaust gas
CN209719201U (zh) 车辆的风道系统
CN104296458B (zh) 冰箱及其风道板
CN103940002B (zh) 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JP2001278606A (ja) 酸素濃縮装置
CN104165450A (zh) 一种动力回收型管式消声器
CN208920271U (zh) 空调器
CN211342993U (zh) 一种隧道用自消声型轴流风机通风系统
CN203730415U (zh) 一种鼓风机扩压锥管消音器
CN113389619A (zh) 一种双模态运动声浪消声器总成及汽车
CN211267481U (zh) 一种风道及具有该风道的牵引变流器
CN203654206U (zh) 一种全封闭声屏障通风系统
CN209557192U (zh) 一种消音器、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209274300U (zh) 一种汽车空调降噪风道
CN208587295U (zh) 吸气端盖及螺杆压缩机
CN211601696U (zh) 一种用于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气体消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