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4783U - 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4783U
CN209474783U CN201821279863.7U CN201821279863U CN209474783U CN 209474783 U CN209474783 U CN 209474783U CN 201821279863 U CN201821279863 U CN 201821279863U CN 209474783 U CN209474783 U CN 209474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support frame
bar
fracture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98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江红
吴雨斐
许硕贵
周潘宇
夏伊玲
吴琦
夏德萌
张洪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2798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4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4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47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包括两个骨把持器和用于固定骨折线两侧骨把持器的锁定套件;骨把持器包括把持杆和持骨口,持骨口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把持杆的头端,把持杆和支撑架在持骨口上方形成钢板预留摆放区域;锁定套件包括连接杆和具有两个夹口的夹头,该夹头的一个夹口夹在把持杆上,另一个夹口夹在连接杆上,连接杆通过两个夹头固定在两骨把持器之间。该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不仅能够满足术者进行骨折复位的需要,也能够很好地解决骨折断端复位后相对位置维持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能够还能满足钢板选择、预弯及后续固定的需要。

Description

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
背景技术
长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治疗上常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中,首先采用各种复位钳对骨折进行复位并维持复位状态,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钢板,预弯使其贴附骨面后再钻孔固定。
如图1,传统骨折复位钳,存在如下缺点:1)需要手术人员手持持骨钳对骨折断端进行对合,并维持这个位置,常常会因为手部的抖动和用力不匀导致复位位置丢失,从而需要反复多次复位;2)该复位钳没有专门预留的空隙用于钢板的摆放,不能满足钢板选择、预弯及后续固定的需要。
有学者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组合式持骨钳,但是这种持骨钳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复位时两把持骨钳不是完全相对,复位维持连接杆很难对准相应的锁定卡槽,因此需要多次反复调整持骨钳的位置和方向;2)复位维持连接杆的机械结构不稳定,容易导致复位丢失;3)这种持骨钳未预留足够的钢板放置空间,不能满足钢板预弯和固定需要。
目前,手术还常采用三爪持骨器,如图3,一般采用三爪型设计,但是现有的三爪持骨钳,只能满足持骨需要,不能用于维持骨折复位的目的,此外该持股钳也没有预留钢板放置空间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解决骨折断端复位后相对位置维持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能够满足钢板选择、预弯及后续固定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包括两个骨把持器和用于固定骨折线两侧骨把持器的锁定套件;
骨把持器包括把持杆和持骨口,持骨口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把持杆的头端,把持杆和支撑架在持骨口上方形成钢板预留摆放区域;
锁定套件包括连接杆和具有两个夹口的夹头,该夹头的一个夹口夹在把持杆上,另一个夹口夹在连接杆上,连接杆通过两个夹头固定在两骨把持器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中,所述把持杆包括外固定杆和内活动杆,外固定杆的后侧壁设有螺纹孔,内活动杆上设有外螺纹,内活动杆的前端经由螺纹孔旋入外固定杆内,后端位于外固定杆的外部;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设有两个,其顶端对称地固定连接于外固定杆的前端,其底端向下延伸各自连接一个固定爪,第二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内活动杆的前端,且第二支撑架的底端穿过外固定杆的下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导向槽后向下延伸连接一个活动爪,由固定爪和活动爪共同形成用于夹持骨头的持骨口。
优选地,在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中,所述固定爪和活动爪的内侧壁分别均布有咬合齿。
优选地,在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具有可拆卸连接的上段和下段,上段固定连接于外固定杆或内活动杆,下段固定连接固定爪或活动爪。
优选地,在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中,连接有固定爪或活动爪的下段为系列可替换的多个下段,各下段与上段的连接部分尺寸结构相同,用于夹持断骨的固定爪或活动爪与需要夹持的断骨尺寸相对应而不同。
优选地,在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中,所述上段的中下部设有齿条,下段的中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容纳槽,容纳槽顶端开口,齿条的底端位于容纳槽内,容纳槽内壁转动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优选地,在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中,所述夹头为杆杆固定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骨把持器采用三爪持骨口和旋转加压咬合的设计使得夹持骨头更加稳定牢固,防止滑动和移位;
2)三爪持骨口上方预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骨折复位和维持后的钢板选择、预弯、摆放和固定;
3)复位完成后,通过夹头和连接杆,使得骨折两端的骨把持器刚性固定连接,从而维持复位的稳定性。
4)不需要手术人员手动维持骨折复位,从而减少人力,为术区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传统骨折复位钳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组合式持骨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三爪持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骨把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长度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的使用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的使用仰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骨把持器的使用侧视图。
图中:100-骨把持器,110-把持杆,111-外固定杆,112-内活动杆,113-导向槽,120-持骨口,130-支撑架,131-第一支撑架,132-第二支撑架,140-固定爪,150-活动爪,160-钢板预留摆放区域,170-咬合齿;
200-锁定套件,210-连接杆,220-夹头,
310-上段,320-下段,330-齿条,340-齿轮;
400-骨头(长骨骨干);
500-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4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包括两个骨把持器100和用于固定骨折线两侧骨把持器100的锁定套件200。
骨把持器100包括把持杆110和持骨口120,持骨口120通过支撑架130固定连接在把持杆110的头端,把持杆110和支撑架130在持骨口120上方形成钢板预留摆放区域160。如图4和图5,把持杆110包括外固定杆111和内活动杆112,外固定杆111的后侧壁设有螺纹孔,内活动杆112上设有外螺纹,内活动杆112的前端经由螺纹孔旋入外固定杆111内,后端位于外固定杆111的外部。
支撑架130包括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第一支撑架131设有两个,其顶端对称地固定连接于外固定杆111的前端,其底端向下延伸各自连接一个固定爪140,第二支撑架13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内活动杆112的前端,且第二支撑架132的底端穿过外固定杆111的下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导向槽113 后向下延伸连接一个活动爪150。其中,固定爪140和活动爪150的内侧壁分别均布有咬合齿170,使得固定爪140和活动爪150对骨头的固定更加牢固。由固定爪140和活动爪150共同形成用于夹持骨头的持骨口120。使用时,旋转内活动杆112,由内活动杆112的前端带动第二支撑架132沿导向槽113推进,使得活动爪150靠近固定爪140,对骨头进行夹紧固定;当需要拆除骨把持器100时,则反向旋转内活动杆112,由内活动杆112的前端带动第二支撑架132沿导向槽 113向后移动,使得活动爪150远离固定爪140,使得骨把持器100从骨头上卸除。
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均由可拆卸连接的上段310和下段320 组成,可拆卸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槽连接、卡扣连接等本领域常用可拆卸连接方式,故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支撑架131的上段固定连接于外固定杆111,其下段固定连接于固定爪140;第二支撑架132的上段固定连接于内活动杆112的前端,其下段固定连接于活动爪150。连接有固定爪140或活动爪 150的下段320为系列可替换的多个下段,各下段320与上段310的连接部分尺寸结构相同,用于夹持断骨的固定爪140或活动爪150与需要夹持的断骨尺寸相对应而不同。即医生可以根据患者骨头的大小更换固定有不同尺寸规格固定爪140或活动爪150的下段320,以期达到更好的持骨稳定效果。
作为优选实施例,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的上段310和下段320 可以通过长度调节机构相连,从而方便医生在操作时根据需要调整钢板预留摆放区域160的大小。请参见图6,第一支撑架131(或第二支撑架132)上段310 的中下部设有齿条330,下段320的中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容纳槽,容纳槽顶端开口,齿条330的底端位于容纳槽内,容纳槽内壁转动连接有与齿条330啮合的齿轮340,构成上段310经齿轮340在下段320的容纳槽中上下运动,容纳槽可以对上段310的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用时,转动齿轮340,由齿轮 340驱动齿条330上下移动,改变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的长度,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钢板预留摆放区域160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架131(或第二支撑架132)的上段310可以从其下段320的容纳槽中退出,即在齿轮340的驱动下,上段310可以脱出下段320的容纳槽,即下段320和上段310可分离设置,医生可以根据患者骨头的粗细更换具有合适尺寸咬合齿170的第一支撑架131(或第二支撑架132)的下段320。
如图7和图8所示,锁定套件200包括连接杆210和具有两个夹口的夹头 220,该夹头220的一个夹口夹在把持杆110上,另一个夹口夹在连接杆210上,连接杆210通过两个夹头220固定在两个骨把持器100之间。作为优选实施例,夹头220为杆杆固定夹,杆杆固定夹的两个夹口之间的角度可以在360°范围内任意调整,从而使得连接杆210在两个骨把持器100之间固定时更加快速便捷,极大地降低了复位位置丢失的情况。该杆杆固定夹为现有技术且为现有市售产品(诸如专利号US005752954A公开的一种外部固定器,Externalfixation device;苏州悦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现售的杆杆固定夹),故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赘述。
在操作时,如图7至图9所示,两个骨把持器100分别夹住骨折线两侧的骨头,然后将骨头(长骨骨干)400进行对合并维持此位置,再通过夹头220和连接杆210将两个骨把持器100刚性固定连接,从而维持复位的稳定性。同时,在持骨口120上方留有大小可调的钢板预留摆放区域160,用于骨折复位和维持后钢板500的摆放。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中,
1)骨把持器采用三爪持骨口和旋转加压咬合的设计使得夹持骨头更加稳定牢固,防止滑动和移位;
2)三爪持骨口上方预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骨折复位和维持后的钢板摆放;
3)复位完成后,通过夹头和连接杆,使得骨折两端的骨把持器刚性固定连接,从而维持复位的稳定性。
4)不需要手术人员手动维持骨折复位,从而减少人力,为术区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骨把持器(100)和用于固定骨折线两侧骨把持器(100)的锁定套件(200);
骨把持器(100)包括把持杆(110)和持骨口(120),持骨口(120)通过支撑架(130)固定连接在把持杆(110)的头端,把持杆(110)和支撑架(130)在持骨口(120)上方形成钢板预留摆放区域(160);
锁定套件(200)包括连接杆(210)和具有两个夹口的夹头(220),该夹头(220)的一个夹口夹在把持杆(110)上,另一个夹口夹在连接杆(210)上,连接杆(210)通过两个夹头(220)固定在两骨把持器(1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杆(110)包括外固定杆(111)和内活动杆(112),外固定杆(111)的后侧壁设有螺纹孔,内活动杆(112)上设有外螺纹,内活动杆(112)的前端经由螺纹孔旋入外固定杆(111)内,后端位于外固定杆(111)的外部;支撑架(130)包括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第一支撑架(131)设有两个,其顶端对称地固定连接于外固定杆(111)的前端,其底端向下延伸各自连接一个固定爪(140),第二支撑架(13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内活动杆(112)的前端,且第二支撑架(132)的底端穿过外固定杆(111)的下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导向槽(113)后向下延伸连接一个活动爪(150),由固定爪(140)和活动爪(150)共同形成用于夹持骨头的持骨口(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爪(140)和活动爪(150)的内侧壁分别均布有咬合齿(1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均具有可拆卸连接的上段(310)和下段(320),上段(310)固定连接于外固定杆(111)或内活动杆(112),下段(320)固定连接固定爪(140)或活动爪(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有固定爪(140)或活动爪(150)的下段(320)为系列可替换的多个下段,各下段(320)与上段(310)的连接部分尺寸结构相同,用于夹持断骨的固定爪(140)或活动爪(150)与需要夹持的断骨尺寸相对应而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310)的中下部设有齿条(330),下段(320)的中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容纳槽,容纳槽顶端开口,齿条(330)的底端位于容纳槽内,容纳槽内壁转动连接有与齿条(330)啮合的齿轮(3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220)为杆杆固定夹。
CN201821279863.7U 2018-08-09 2018-08-09 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74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9863.7U CN209474783U (zh) 2018-08-09 2018-08-09 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9863.7U CN209474783U (zh) 2018-08-09 2018-08-09 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4783U true CN209474783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1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986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74783U (zh) 2018-08-09 2018-08-09 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478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3468A (zh) * 2020-08-27 2020-12-08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定位器械
CN113952016A (zh) * 2021-10-22 2022-01-2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骨把持器
CN113952017A (zh) * 2021-10-22 2022-01-2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骨把持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3468A (zh) * 2020-08-27 2020-12-08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定位器械
CN113952016A (zh) * 2021-10-22 2022-01-2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骨把持器
CN113952017A (zh) * 2021-10-22 2022-01-2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骨把持器
CN113952017B (zh) * 2021-10-22 2022-11-18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骨把持器
CN113952016B (zh) * 2021-10-22 2022-11-18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骨把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74783U (zh) 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
CN209186636U (zh) 一种腹腔镜角度辅助调整装置
CN109567885B (zh) 一种用于普外科临床手术拉钩的自动锁止机构
CN209770485U (zh) 一种普外科多功能手术镊
CN214966265U (zh) 一种刀头角度可调节的脊柱骨凿
CN215228275U (zh) 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手术的椎体万向复位器
CN211583302U (zh) 一种眼科专用手术架
CN111658173B (zh) 一种胸外科肋骨骨折正位固定装置
RU2328968C1 (ru) Роторасширитель
CN210843383U (zh) 一种妇科大夫手术抓钳夹
CN208808573U (zh) 一种骨科专用可调式椎板咬骨钳
CN113262036A (zh) 一种可快速调节的骨科克氏针定位导向器
CN209751188U (zh) 一种偏心单臂骨牵引装置
CN216022610U (zh) 一种医用导丝辅助夹持装置
CN212879534U (zh) 一种易于槽操控的骨科复位钳
CN210205250U (zh) 外科手术用双面固定夹
CN106377287B (zh) 一种腹部牵开器
CN220124736U (zh) 一种牵开器组件
CN215503348U (zh) 一种骨科临床用取钉器
CN211560319U (zh) 一种带稳定钢板功能的骨科复位钳
CN220442724U (zh) 一种创伤骨科用断钉取出器
CN210872174U (zh) 一种口腔支撑钳的拉伸弹簧支架
CN214128688U (zh) 一种骨折复位钻孔导向钳
CN212592316U (zh) 一种胸外科手术用骨钳
CN217772397U (zh) 适用于鼻整形的内镜以及拉钩组合固定悬吊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