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3669U -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3669U
CN209473669U CN201821417029.XU CN201821417029U CN209473669U CN 209473669 U CN209473669 U CN 209473669U CN 201821417029 U CN201821417029 U CN 201821417029U CN 209473669 U CN209473669 U CN 209473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fin
wearing device
object wearing
rotation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70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震
郑元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70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3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3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3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包括多节支撑板。相邻的两节支撑板转动连接,且二者分别安装有第一阻尼片和第二阻尼片,安装有第一阻尼片的支撑板与第一阻尼片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安装有第二阻尼片的支撑板和第二阻尼片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且第一阻尼片与第二阻尼片相抵靠以在两节支撑板相对转动时提供阻尼力。该穿戴装置通过调节相邻支撑板的角度能够适应不同的用户的头围、头型等佩戴需求,使得安装有该穿带装置的设备使用范围更广。且该穿带装置形成类似章鱼触手的结构,可以随着用户佩戴位置的外形来固定,固定力量施加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优化了佩戴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穿戴装置,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头戴设备、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以头戴设备为例,其常见的穿戴方式多分为绑带类和头箍类。
绑带类以绑带配合绑带扣固定,通过收紧绑带扣的布料,增加收紧力,起到固定的作用。头箍类多为塑胶头戴箍增加齿轮锁紧机构,配合泡棉和 PU起到固定的作用。
然而,绑带类结构多为纺织布料和绑带扣或者魔术毛魔术勾组成。锁紧力无法量化。依赖布料的弹性和穿戴时拉紧魔术勾的方式固定,容易拉不紧滑落。且适配的人群相对有限,布料松紧也容易失效。头箍类结构复杂,重量过重,佩戴时间会对脖子造成负担。而且刚性的佩戴方式会单纯挤压前额头和头部后脑勺位置,无法决定固定力量施加位置。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穿戴装置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装置,该穿戴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穿戴装置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戴装置,包括多节支撑板,相邻的两节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且二者中的一者安装有第一阻尼片,另一者安装有第二阻尼片,所述第一阻尼片和所述第二阻尼片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撑板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且所述第一阻尼片与所述第二阻尼片相抵靠以在两节所述支撑板相对转动时提供阻尼力。
优选地,上述穿戴装置中,所述第一阻尼片背离所述第二阻尼片的端面抵接有压缩弹性件,安装有所述第二阻尼片的所述支撑板内滑动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阻尼片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能够上下滑动并锁止于不同位置以使所述第一阻尼片同步移动进而调节所述压缩弹性件的预紧力。
优选地,上述穿戴装置中,安装有所述第二阻尼片的所述支撑板上转动安装有旋转钮,所述推动杆的底端具有螺纹孔,所述旋转钮的顶端插入所述螺纹孔内,且具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锁止齿,以使所述旋转钮转动时带动所述推动杆上下移动。
优选地,上述穿戴装置中,所述旋转钮上滑动安装有复位按键,且所述旋转钮内铰接有弹齿,所述弹齿端部具有所述锁止齿,所述旋转钮的侧壁上具有通孔,与所述弹齿相抵的设置有弹齿弹性件以将所述锁止齿由所述通孔顶出与所述螺纹孔的螺纹配合,所述复位按键按下时推动所述弹齿转动进而向内回缩以解除与所述螺纹孔的锁止。
优选地,上述穿戴装置中,所述锁止齿位于所述弹齿的顶端,且所述弹齿的顶端到与所述旋转钮铰接的铰点位置由外向内倾斜,所述复位按键上具有与所述弹齿外侧相抵的凸出部。
优选地,上述穿戴装置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弹齿,相对的两个所述弹齿间设置有所述弹齿弹性件。
优选地,上述穿戴装置中,所述复位按键与所述旋转钮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复位按键复位的按键弹性件。
优选地,上述穿戴装置中,所述旋转钮内具有卡勾,所述复位按键具有抵接于所述卡勾上方以防止所述复位按键脱出的凸台。
优选地,上述穿戴装置中,相邻两节所述支撑板上分别具有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内固定有转动轴,所述第一阻尼片安装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阻尼片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顶面上,所述转动轴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支撑臂内并具有防止所述转动轴由所述第二支撑臂顶面脱出的卡阻部件。
优选地,上述穿戴装置中,所述转动轴外具有套筒,所述套筒和所述转动轴的一者上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凹槽,另一者具有插入所述凹槽内的筋,所述第一阻尼片安装于所述套筒底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戴装置包括多节支撑板。相邻的两节支撑板转动连接,且二者分别安装有第一阻尼片和第二阻尼片,安装有第一阻尼片的支撑板与第一阻尼片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安装有第二阻尼片的支撑板和第二阻尼片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且第一阻尼片与第二阻尼片相抵靠以在两节支撑板相对转动时提供阻尼力。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戴装置,多节支撑板连接成带状结构,能够佩戴于用户的头部、腕部等部位。且由于相邻两节支撑板间转动连接,且转动平面内挤压有第一阻尼片和第二阻尼片,相邻两节支撑板相对转动时,分别带动安装于各支撑板上的第一阻尼片和第二阻尼片同步转动,也就是第一阻尼片和第二阻尼片随两节支撑板同步相对转动,进而产生阻尼力使得相邻两节支撑板能够锁止于转动范围的任意位置。进而通过调节相邻支撑板的角度能够适应不同的用户的头围、头型等佩戴需求,使得安装有该穿戴装置的设备使用范围更广。且该穿戴装置形成类似章鱼触手的结构,可以随着用户佩戴位置的外形来固定,固定力量施加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优化了佩戴舒适性。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包括头戴主机和上述任一种穿戴装置,头戴主机固定于穿戴装置上。由于上述的穿戴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上述头戴设备中,包括至少三个所述穿戴装置,三个所述穿戴装置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头戴主机的上方及左右两侧连接,另一端均为自由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穿戴装置的相邻两节支撑板配和关系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装配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阻尼力最大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弹齿的示意图;
图9为头戴设备佩戴状态的正视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支撑板1,摩擦压缩垫2,转动轴3,压缩弹性件4,套筒5,第一阻尼片 6,第二阻尼片7,推动杆8,金属轴承9,旋转钮10,泡沫棉11,按键弹性件12,复位按键13,弹齿14,弹齿弹性件15,凸出部16,C型卡簧17,卡勾 18,凸台19,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锁止齿14-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佩戴需求。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穿戴装置的相邻两节支撑板配和关系爆炸及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阻尼力最大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弹齿的示意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戴装置包括多节支撑板1。多节支撑板1依次连接形成带状结构,进而可以贴合或环绕在手腕、腰部或者头部等部位进行固定。手环主体、头戴主机等设备能够安装于该穿戴装置上,以便于穿戴在对应位置上。多节支撑板1的外形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需要设置即可。优选的,各节支撑板1均包括支撑板主体和固定于支撑板主体内侧的摩擦压缩垫2。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主体的内侧即用于和用户接触的一侧。通过摩擦压缩垫2的设置,其为柔性材质与人体接触较为柔软,佩戴较为舒适。且能够增加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佩戴更为可靠。具体的,摩擦压缩垫2可以采用硅胶等软胶。
相邻的两节支撑板1转动连接,且二者分别安装有第一阻尼片6和第二阻尼片7。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两节支撑板1转动连接既包括各节支撑板1 依次转动连接,进而各节支撑板1间均可以根据用户佩戴区域的外形调整夹角,使得穿戴装置的适应性最优。也包括至少一组相邻的支撑板1转动连接,进而可以通过该组支撑板1间的转动以适应不用的用户。具体转动连接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置,如销轴连接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转动连接的两节支撑板1中的一者安装有第一阻尼片6,另一者安装有第二阻尼片7,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相抵靠。安装有第一阻尼片6的支撑板1与第一阻尼片6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进而其转动时带动第一阻尼片6同步转动。安装有第二阻尼片7的支撑板1和第二阻尼片7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进而其转动时带动第二阻尼片7同步转动。因而两节支撑板1 相对转动时带动第一阻尼片6和第二阻尼片7同步相对转动,第一阻尼片6和第二阻尼片7间产生的阻尼力能够使得外力释放相邻两节支撑板1时两支撑板1被锁止在对应位置,因而相邻两支撑板1间的角度是连续可调的,使得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用户。
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相抵靠具体可以通过相邻两接支撑板1之间的转动连接装配关系直接挤压,也可以通过设置预紧弹性件向第一阻尼片6和/或第二阻尼片7施加压力,从而将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压紧。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戴装置,多节支撑板1连接成带状结构,能够佩戴于用户的头部、腕部等部位。且由于相邻两节支撑板1间转动连接,且转动平面内挤压有第一阻尼片6和第二阻尼片7,相邻两节支撑板1相对转动时,分别带动安装于各支撑板1上的第一阻尼片6和第二阻尼片7同步转动,也就是第一阻尼片6和第二阻尼片7随两节支撑板1同步相对转动,进而产生阻尼力使得相邻两节支撑板1能够锁止在转动范围的任意位置。进而通过调节相邻支撑板1的角度能够适应不同的用户的头围等佩戴需求,使得安装有该穿戴装置的设备使用范围更广。且该穿戴装置形成类似章鱼触手的结构,可以随着用户佩戴位置的外形来固定,固定力量施加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优化了佩戴舒适性。
为了便于阻尼片的安装,相邻两节支撑板1上分别具有第一支撑臂1-1 和第二支撑臂1-2,第一支撑臂1-1内固定有转动轴3,第一阻尼片6安装于转动轴3上,第二阻尼片7安装于第二支撑臂1-2的顶面上,转动轴3的底端伸入第二支撑臂1-2内并具有防止转动轴3由第二支撑臂1-2顶面脱出的卡阻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及下文提到的顶与底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并无绝对方位的限定,并将由底端至顶端的方向作为上,反之为下。
具体第一支撑臂1-1可以位于一支撑板1的右侧上部,第二支撑臂1-2可以位于与之相邻的另一支撑板1的左侧下部,则通过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将两支撑板1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优选的互补设置,也就是二者转动连接组成的整体高度与支撑板1的高度一致,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为整洁。为了便于批量化生产,各支撑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且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互补设置,则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支撑板1,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要。位于端部的支撑板1则可以设置为仅包括第一支撑臂1-1或第二支撑臂1-2。
转动轴3固定于第一支撑臂1-1内,转动轴3具体可以为金属轴,结构强度高。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强度满足需求的材料。第二支撑臂1-2的顶端开设有通孔,转动轴3的一端通过该通孔伸入第二支撑臂1-2内并通过卡阻部件与第二支撑臂1-2卡接,从而防止转动轴3由第二支撑臂1-2中脱出,也就是将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转动连接。卡阻部件具体可以为固定于转动轴3末端的C型卡簧17,根据需要也可以为其他与第二支撑臂1-2顶面相抵的凸起结构。具体的,第一支撑臂1-1内开设有安装孔,转动轴3固定于安装孔内。
第二阻尼片7安装于第二支撑臂1-2的顶面上,与第二支撑臂1-2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第一阻尼片6安装于转动轴3上,并与转动轴3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相抵。
进一步地,转动轴3外具套筒5,第一阻尼片6安装于套筒5底端。也就是套筒5套设于转动轴3外,具体可以与转动轴3固定连接,如卡接,从而转动轴3带动套筒5同步转动。优选的,套筒5和转动轴3的一者上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凹槽,另一者具有插入凹槽内的筋。如在转动轴3设置筋,套筒5的内壁上设置容置筋的凹槽,进而转动轴3转动时,通过筋带动套筒5同步转动,且套筒5能够相对转动轴3沿凹槽方向即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筋具体可以为金属筋,以保证结构可靠性。将第一阻尼片6安装于套筒5的底端并与第二阻尼片7相抵。通过套筒5的设置,便于第一阻尼片6的安装。优选的,第一阻尼片6和第二阻尼片7上均开设有用于转动轴3穿过的通孔,进而便于转动轴3安装的同时,第一阻尼片6及第二阻尼片7的面积可以较大。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片6背离第二阻尼片7的端面抵接有压缩弹性件4。也就是第一阻尼片6的一端设置有压缩弹性件4,以将第一阻尼片 6压向另一端的第二阻尼片7。通过选择不同预紧力的压缩弹性件4以控制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之间的阻尼力。在设置有第一支撑臂1-1及转动轴3 的情况下,则压缩弹性件4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阻尼片6和第一支撑臂1-1 相抵,也可以分别与第一阻尼片6和转动轴3的顶端相抵。如在第一支撑臂 1-1开设有用于安装转动轴3的安装孔时,则压缩弹性件4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阻尼片6和安装孔的顶面相抵。在设置有套筒5的情况下,则压缩弹性件4的一端与套筒5相抵进而作用于第一阻尼片6,也就是压缩弹性件4是间接与第一阻尼片6相抵的。通过压缩弹性件4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阻尼片6 与第二阻尼片7之间的阻尼力。
根据需要,也可以直接将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分别固定于支撑板1上,如第一阻尼片6固定于转动轴3上,第二阻尼片7固定于第二支撑臂 1-2上,通过两支撑板1转动连接形成的挤压作用也可以使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之间产生阻尼力。
压缩弹性件4具体可以采用压缩弹簧,为了便于压缩弹簧的安装,可以将其套设于转动轴3外。当然,根据需要,压缩弹性件4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能够提供弹性回复力的结构件。
进一步地,安装有第二阻尼片7的支撑板1内滑动安装有推动杆8,推动杆8的顶端与第二阻尼片7固定连接,推动杆8能够上下滑动并锁止于不同位置以使第一阻尼片6同步移动进而调节压缩弹性件4的预紧力。也就是推动杆8沿上下方向滑动安装于支撑板1内,其顶端固定有第二阻尼片7,进而推动杆8上下移动时推动第二阻尼片7同步移动,第二阻尼片7又推动与其相抵的第一阻尼片6同步移动,第一阻尼片6进一步压缩压缩弹性件4或释放压缩弹性件4,以改变压缩弹性件4的预紧力,从而达到调整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之间的阻尼力大小的目的。第二阻尼片7与推动杆8固定连接,具体可以为插接等。
在转动轴3外具有套筒5,套筒5和转动轴3的一者上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凹槽,另一者具有插入凹槽内的筋的情况下,则第二阻尼片7推动第一阻尼片6进而推动套筒5沿转动轴3移动以压缩压缩弹性件4。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之间的阻尼力大小可调,以便适应不同的人群。佩戴时可调节至合适阻尼力,且保证支撑臂能够旋转,但支撑臂的旋转需克服阻尼力。
推动杆8具体可以包括柱形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杆体,杆体优选的设置为多个,如沿底座周向均布三个杆体,三个杆体的顶端穿过第二支撑臂1-2的顶面并与第二阻尼片7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安装有第二阻尼片7的支撑板1上转动安装有旋转钮10,推动杆8的底端具有螺纹孔,旋转钮10的顶端插入螺纹孔内,且具有与螺纹孔配合的锁止齿14-1,以使旋转钮10转动时带动推动杆8上下移动。如在第二支撑臂1-2上转动安装旋转钮10。推动杆8的底端开设有螺纹孔,旋转钮10 上的锁止齿14-1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从而旋转钮10转动时,带动推动杆8 上下移动,进而调节压缩弹性件4的预紧力。为了保证结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旋转钮10与推动杆8之间可以设置金属轴承9,旋转钮10绕金属轴承9圆心发生旋转。
通过螺纹配合,推动杆8能够锁止于螺纹的任意位置,也就是推动杆8 的位置连续可调,进而压缩弹性件4的预紧力连续可调。如顺时针转动旋转钮10时,推动杆8上移压缩压缩弹性件4,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之间的相对压力增大,阻尼力增加;逆时针转动旋转钮10时,推动杆8下移,则第一阻尼片6在压缩弹性件4的作用下下移,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之间的相对压力减小,阻尼力减小。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所示为初始阻尼力示意图;图4为所示为阻尼力最大示意图。可见通过推动杆8实时有效调节阻尼力大小。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推动杆8上沿上下方向设置多个连接部,支撑板1可选的与不同的连接部连接以锁止于不同位置。如在推动杆8上沿上下方向开设多个螺栓孔,进而通过螺栓以固定于支撑部的不同位置。
为了便于快速恢复压缩弹性件4的初始预紧力,也就是快速恢复第一阻尼片6与第二阻尼片7之间的初始阻尼力,旋转钮10上滑动安装有复位按键 13,且旋转钮10内铰接有弹齿14,弹齿14端部具有锁止齿14-1,旋转钮10 的侧壁上具有通孔,与弹齿14相抵的设置有弹齿弹性件15以将锁止齿14-1 由通孔顶出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复位按键13按下时推动弹齿14转动进而向内回缩以解除与螺纹孔的锁止。也就是锁止齿14-1是设置于弹齿14上的,弹齿14与旋转钮10铰接,锁止齿14-1在弹齿弹性件15的作用下由旋转钮10 侧壁上的通孔穿出并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从而旋转钮10转动时,弹齿14 同步转动且锁止齿14-1与螺纹配合,以锁止于螺纹的任何位置。复位按键13 按下时推动弹齿14绕铰接轴转动使得锁止齿14-1回缩,解除与螺纹的配合,推动杆8失去弹齿14的支撑,也就解除了与旋转钮10的锁定,进而在压缩弹性件4的作用下整体结构恢复至初始阻尼力。
进一步地,锁止齿14-1位于弹齿14的顶端,且弹齿14的顶端到与旋转钮 10铰接的铰点位置由外向内倾斜,复位按键13上具有与弹齿14外侧相抵的凸出部16。具体可以为如图3及图4所示的弹齿14顶端具有锁止齿14-1,而与旋转钮10铰接的铰点位置位于下方,具体可以为弹齿14的底端与旋转钮10 铰接,且弹齿14由上至下从外向内倾斜,优选的,具有两个弹齿14,两个弹齿14均包括直臂,直臂的顶端具有锁止齿14-1,且两个直臂连接呈V形,V形的角点,也即两个弹齿14的底端均与所述旋转钮10铰接。凸出部16与弹齿14的外侧相抵,进而按下复位按键13时,复位按键13带动凸出部16上移,进而推动弹齿14绕铰接轴转动,锁止齿14-1回缩,解除与螺纹的锁定作用,推动杆8失去弹齿14的支撑,也就解除了与旋转钮10的锁定,进而在压缩弹性件4的作用下整体结构恢复至初始阻尼力。复位按键13也可以随着第二阻尼片7的复位被推动杆8推动至原位。
优选的,包括至少两个弹齿14,相对的两个弹齿14间设置有弹齿弹性件15。弹齿弹性件15的两端可以与相对的两个弹齿14固定连接,并向弹齿 14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使锁止齿14-1在弹齿弹性件15的作用下由旋转钮10 侧壁上的通孔穿出并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通过至少两个弹齿14与螺纹配合,锁止效果更为可靠,同时旋转钮10转动以推动推动杆8的运动更为平稳。弹齿弹性件15具体可以为压缩弹簧,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能够提供弹性回复力的结构件。
凸出部16具体可以为滚轮,进而推动弹齿14时与弹齿14间为滚动摩擦,相较于滑动摩擦,摩擦力小,便于推动弹齿14的同时,降低了磨损,有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复位按键13与旋转钮10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复位按键13复位的按键弹性件12。进而按下按键时,压缩按键弹性件12,同时复位按键 13带动凸出部16上移,进而推动弹齿14绕铰接轴转动,锁止齿14-1回缩,解除与螺纹的锁定作用,推动杆8失去弹齿14的支撑,在压缩弹性件4的作用下下移,此时可以保持对按键的按压使得弹齿14保持在解锁状态,便于推动杆8带动第二阻尼片7复位。当推动杆8复位后再松开复位按键13,则复位按键13能够在按键弹性件12的作用下复位。具体按键弹性件12可以为弹簧,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能够提供弹性回复力的结构件。
优选的,复位按键13与旋转钮10之间还设置有泡沫棉11,进而复位按键13按下时压缩泡沫棉11。泡沫棉11能够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使复位按键13的移动更为平稳。
更进一步地,旋转钮10内具有卡勾18,复位按键13具有抵接于卡勾18 上方以防止复位按键13脱出的凸台19。通过卡勾18与凸台19的配合,有效将复位按键13限制在旋转钮10内。卡勾18的上方具有允许复位按键13按下时凸台19相应上移的空间。具体的,旋转钮10内具有阶梯孔,阶梯孔最底端的一级台阶面与复位按键13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泡沫面;一级台阶面以上的二级台阶面与复位按键13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按键弹性件12。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穿戴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包括头戴主机和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穿戴装置,头戴主机固定于穿戴装置上。由于该头戴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穿戴装置,所以该头戴设备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三个穿戴装置,三个穿戴装置的一端分别与头戴主机的上方及左右两侧连接,另一端均为自由端。也就是头戴主机的上方连接有穿戴装置,且所述头戴主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穿戴装置。请参阅图9-10,图9为头戴设备佩戴状态的正视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各穿戴装置的一端与头戴主机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则可以根据用户头型及头围相应转动支撑板1,以适应不同的用户。为了保证佩戴的稳定性,与头戴主机的上方连接的穿戴装置优选的连接与头戴主机的正中位置,使得头戴主机两侧的受力更为均匀。通过上述设置,从头顶及左右两侧施加作用力将头戴主机佩戴于用户头部,如图10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压力施加方向,可见能够通过转动支撑板1调节压力施加位置,以减小局部压力,优化佩戴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优选的,左右两侧的穿戴装置平行设置,具体可以与头戴主机相平行。根据需要,穿戴装置与头戴主机的连接关系也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能够将头戴主机进行固定即可,如仅在头戴主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穿戴装置,或者仅在头戴主机的上方连接穿戴装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节支撑板(1),相邻的两节所述支撑板(1)转动连接,且二者中的一者安装有第一阻尼片(6),另一者安装有第二阻尼片(7),所述第一阻尼片(6)和所述第二阻尼片(7)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撑板(1)在转动方向上相对静止,且所述第一阻尼片(6)与所述第二阻尼片(7)相抵靠以在两节所述支撑板(1)相对转动时提供阻尼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片(6)背离所述第二阻尼片(7)的端面抵接有压缩弹性件(4),安装有所述第二阻尼片(7)的所述支撑板(1)内滑动安装有推动杆(8),所述推动杆(8)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阻尼片(7)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8)能够上下滑动并锁止于不同位置以使所述第一阻尼片(6)同步移动进而调节所述压缩弹性件(4)的预紧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所述第二阻尼片(7)的所述支撑板(1)上转动安装有旋转钮(10),所述推动杆(8)的底端具有螺纹孔,所述旋转钮(10)的顶端插入所述螺纹孔内,且具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锁止齿(14-1),以使所述旋转钮(10)转动时带动所述推动杆(8)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钮(10)上滑动安装有复位按键(13),且所述旋转钮(10)内铰接有弹齿(14),所述弹齿(14)端部具有所述锁止齿(14-1),所述旋转钮(10)的侧壁上具有通孔,与所述弹齿(14)相抵的设置有弹齿弹性件(15)以将所述锁止齿(14-1)由所述通孔顶出与所述螺纹孔的螺纹配合,所述复位按键(13)按下时推动所述弹齿(14)转动进而向内回缩以解除与所述螺纹孔的锁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齿(14-1)位于所述弹齿(14)的顶端,且所述弹齿(14)的顶端到与所述旋转钮(10)铰接的铰点位置由外向内倾斜,所述复位按键(13)上具有与所述弹齿(14)外侧相抵的凸出部(1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弹齿(14),相对的两个所述弹齿(14)间设置有所述弹齿弹性件(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按键(13)与所述旋转钮(10)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复位按键(13)复位的按键弹性件(1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钮(10)内具有卡勾(18),所述复位按键(13)具有抵接于所述卡勾(18)上方以防止所述复位按键(13)脱出的凸台(19)。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节所述支撑板(1)上分别具有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所述第一支撑臂(1-1)内固定有转动轴(3),所述第一阻尼片(6)安装于所述转动轴(3)上,所述第二阻尼片(7)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臂(1-2)的顶面上,所述转动轴(3)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支撑臂(1-2)内并具有防止所述转动轴(3)由所述第二支撑臂(1-2)顶面脱出的卡阻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3)外具有套筒(5),所述套筒(5)和所述转动轴(3)的一者上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凹槽,另一者具有插入所述凹槽内的筋,所述第一阻尼片(6)安装于所述套筒(5)底端。
11.一种头戴设备,包括头戴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装置,所述头戴主机固定于所述穿戴装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所述穿戴装置,三个所述穿戴装置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头戴主机的上方及左右两侧连接,另一端均为自由端。
CN201821417029.XU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Active CN209473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7029.XU CN209473669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7029.XU CN209473669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3669U true CN209473669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1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7029.XU Active CN209473669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366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0755A (zh) * 2018-08-30 2018-12-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带装置的头戴设备
CN111840848A (zh) * 2020-07-27 2020-10-30 哈尔滨永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ar头盔
CN113100531A (zh) * 2021-03-25 2021-07-13 广州讯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ai语音交互技术的智能头部保护系统
CN109090755B (zh) * 2018-08-30 2024-05-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带装置的头戴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0755A (zh) * 2018-08-30 2018-12-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带装置的头戴设备
CN109090755B (zh) * 2018-08-30 2024-05-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带装置的头戴设备
CN111840848A (zh) * 2020-07-27 2020-10-30 哈尔滨永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ar头盔
CN111840848B (zh) * 2020-07-27 2021-06-22 哈尔滨徙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ar头盔
CN113100531A (zh) * 2021-03-25 2021-07-13 广州讯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ai语音交互技术的智能头部保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73669U (zh)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戴装置的头戴设备
US8900327B2 (en) Prosthetic joint
CN208330924U (zh) 一种伸缩锁定调节机构
US20090143869A1 (en) Anti-shock artificial knee joint structure
US7421813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adjustable counterweight structure
WO2020253599A1 (zh) 防过载自调节安全单杠
CN108710213A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107948804A (zh) 一种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CN201147046Y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座躺椅
CN109090755A (zh)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带装置的头戴设备
CN212947802U (zh)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肢体长度调节装置
CN109001909B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210872872U (zh) 下肢护理用按摩装置
CN109090755B (zh) 一种穿戴装置及具有该穿带装置的头戴设备
CN105992904A (zh) 支架及使用该支架的手持云台
CN107951627B (zh) 一种具有减震作用可调节角度的医用担架
CN214790255U (zh) 一种三脚架
CN209695471U (zh) 假肢腕部组件
CN112147793A (zh) 一种用于眼镜的鼻托装置
CN215351758U (zh) 一种门上单杠锁扣
CN207783083U (zh) 一种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CN110038261A (zh) 一种健身按摩器
CN110410646A (zh) 连接结构及采用该连接结构的三脚架
CN215584650U (zh) 一种用于床上的辅助移位装置
CN205140514U (zh) 一种带有显示屏的音乐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