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3661U -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3661U
CN209463661U CN201820823994.0U CN201820823994U CN209463661U CN 209463661 U CN209463661 U CN 209463661U CN 201820823994 U CN201820823994 U CN 201820823994U CN 209463661 U CN209463661 U CN 209463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pad
comfort level
seat
singl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39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晓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8239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3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3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3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包括底座、围板、扶手、垫体以及靠背,围板固定于底座上,扶手和靠背固定于围板上;还包括单弹簧、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单弹簧的下端、上端分别对应与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固定连接,下支撑板设置在底座上,上支撑板位于垫体下方并支撑垫体。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将一根独立的单弹簧作为弹性支撑,不用预先设计凹陷位置来引导人体入座,即垫体的外观与一般的坐垫无异,无论人体坐在垫体的哪个位置,都会使得单弹簧受力向下压缩,垫体自然而然地形成下凹,人体也随之自然地滑向该下凹处,即通过单弹簧实现了自然归位,并在该下凹处获得了最佳的包裹感,最佳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办公室,甚至是汽车上,座椅已经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物品。座椅作为人们平时用作坐、倚的工具,在不断的改进中,舒适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比如,人们为了追求座椅的柔软度,将坐垫设计为软性结构的,比如海绵等结构,也有在坐垫下方安装若干弹簧,以达到缓冲支撑,并实现较为快速地回弹的目的,使坐垫快速回位,这样结构的坐垫,其舒适度远达不到对舒适度的要求。因此,现有的无论采用软性材料作为坐垫还是增加若干弹簧实现快速回弹的方式,均无法达到理想的舒适度。
另外,现有的弹簧式座椅为了获得较好的舒适度,往往需要设计复杂的弹性结构,并调整好各个弹簧的弹性系数,然后在坐垫的上方设置一个凹形位置,人体每次需要坐在该凹形位置内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舒适度,这是一种刻意地、强制地将人体的倚坐重心进行归位以获得较好的舒适感,而且久而久之,座椅下方的弹簧由于长期受力的不均匀,会导致产生形变而影响弹性支撑效果,进而影响倚坐时的舒适度以及座椅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解决现有的座椅不容易获得较高的舒适度,而且即使获得了较高的舒适度也是通过刻意、强制地将人体的倚坐重心进行归位,久而久之,座椅下方的弹簧由于长期受力的不均匀,会导致产生形变而影响弹性支撑效果,进而影响倚坐时的舒适度以及座椅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包括底座、围板、扶手、垫体以及靠背,所述围板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扶手和靠背固定于围板上;
还包括单弹簧、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所述单弹簧的下端、上端分别对应与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设置在底座上,所述上支撑板位于垫体下方并支撑垫体。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弹簧为方形弹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形弹簧的圈径从下往上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弹簧为圆柱形弹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弹簧为圆锥形弹簧,且圆锥形弹簧的圈径从下往上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若干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单弹簧上相邻的两圈弹簧钢之间。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弹簧内设有阻尼器。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所述下支撑板安装于滑轨上并可沿着滑轨纵向运动且能够实现锁定。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若干第二弹簧,所述垫体的四周通过第二弹簧与围板的上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根独立的单弹簧作为弹性支撑,而不是复杂的组合弹簧结构,同时,垫体表面不做其他设计,不用预先设计凹陷位置来引导人体入座,即垫体的外观与一般的坐垫无异,无论人体坐在垫体的哪个位置,都会使得单弹簧受力向下压缩,垫体自然而然地形成下凹,人体也随之自然地滑向该下凹处,即通过单弹簧实现了自然归位,并在该下凹处获得了最佳的包裹感,即自然调整到最佳的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圆锥形弹簧或者上大下小的方形弹簧作为单弹簧,当单弹簧受力向下压缩时,单弹簧能够获得较大的形变,从而使垫体获得较大的下凹空间,进而使得人体坐在垫体上时,垫体对人体的臀部及腿部有较强的包裹感,获得最佳的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单弹簧内设有阻尼器,阻尼器可使得单弹簧在受力向下压缩时不至于变形过快,同时又使得单弹簧在恢复形变时不至于回弹过快,从而使整个座椅更柔和,便于人体获得更佳的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若干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连接于单弹簧上相邻的两圈弹簧钢之间,用以减缓单弹簧的形变速度,提高整个座椅的舒适度。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设有滑轨和支撑座,单弹簧固定于支撑座上,支撑座安装于滑轨上并可沿着滑轨纵向运动且能够实现锁定,随着支撑座的移动,单弹簧与垫体的接触位置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而满足不同腿长的人对座椅的要求,以便获得较佳的舒适度。
(6)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若干第二弹簧,垫体的四周通过第二弹簧与围板的上沿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与垫体构成一个弹性支撑面,可获得较大的形变,当人体坐在第二弹簧与垫体构成的弹性支撑面上时,可获得较大的凹陷空间,从而使人体获得较强的包裹感,即较佳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单弹簧与垫体、下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锥形单弹簧与垫体、下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形单弹簧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锥形单弹簧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单弹簧与下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锥形单弹簧被完全压缩时单弹簧与下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阻尼器与单弹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第一弹簧与单弹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底座与下支撑板、单弹簧、上支撑板、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单弹簧的位移方向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人体坐在本实用新型上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15为人体坐在传统软垫上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16为人体坐在传统组合弹簧垫上时的效果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底座,2、围板,3、扶手,4、垫体,5、单弹簧,6、靠背,7、第一弹簧,8、阻尼器,9、滑轨,10、第二弹簧,11、下支撑板,12、上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包括底座1、围板2、扶手3、垫体4以及靠背6,围板2固定于底座1上,扶手3和靠背6固定于围板2上;还包括单弹簧5、下支撑板11和上支撑板12,单弹簧5的下端、上端分别对应与下支撑板11、上支撑板12固定连接,下支撑板11设置在底座1上,上支撑板12位于垫体4下方并支撑垫体4。
在本实施例中,围板2既有支撑扶手3以及整个座椅的作用,又有将单弹簧5与外界隔开,保护单弹簧5的作用,单弹簧5支撑起整个垫体4以及倚坐在垫体4上的人体,由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采用一根弹簧作为支撑,相对于传统的一组弹簧或者排列式弹簧来说,支撑力更集中,且归位点明确,即在该单弹簧5对垫体4的支撑点,当人体坐在垫体4上时,单弹簧5受到向下的力被压缩,同时向下变形,垫体4随之变形,此时,即使人体并未坐在单弹簧5的正上方,随着垫体4下凹变形,人体自然而然地滑入到垫体4凹陷的最深处,达到了自然归位,且此时凹陷最深处人体获得的舒适度是最佳的,因为凹陷最深处对人体的整个臀部及腿部的包裹感是最强的,此时可获得最佳的舒适度,而当人起身后,垫体4在单弹簧5的作用下,恢复到原貌,与一般的垫子形状无异,这与现有的座椅有很大的不同,现有的座椅往往为了让人获得较佳的舒适度,在垫体上设置一个与人体臀部形状类似的凹陷位置,并结合很多底部弹簧的复杂设计,才能获得一定的舒适度,座椅上的凹陷处给人一种刻意、强制的将身体倚坐的中心归位到底部弹簧设计的中心处,且由于人体臀部大小不一,同样的座椅,不同的人获得的舒适度有差异。本实施例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一根独立的单弹簧,而不是复杂的组合弹簧结构,同时,垫体表面不做其他设计,不用预先设计凹陷位置来引导人体入座,即垫体的外观与一般的坐垫无异,无论人体坐在垫体的哪个位置,都会使得单弹簧受力向下压缩,垫体自然而然地形成下凹,人体也随之自然地滑向该下凹处,即通过单弹簧实现了自然归位,并在该下凹处获得了最佳的包裹感,即最佳的舒适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单弹簧5可以为方形弹簧、圆柱形弹簧或者圆锥形弹簧,如图2、图3、图4所示,对于方形弹簧和圆锥形弹簧,还可将其圈径设计为从下往上依次增大,即单弹簧5呈上大下小结构,由于弹簧的上一圈弹簧钢的圈径依次大于下一圈弹簧钢的圈径,因此,当单弹簧5受力向下压缩时,可将下一圈弹簧钢压入上一圈弹簧钢内,进而使单弹簧5能够获得较大的形变,如图5、图6所示,从而使垫体4获得较大的下凹空间,进而使得人体坐在垫体4上时,垫体4对人体的臀部及腿部有较强的包裹感,获得最佳的舒适度。
如图1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只采用一根独立的单弹簧作为支撑,即垫体的下凹中心为单弹簧5的竖直中心,当人体坐在本实用新型的垫体上时,人体倚坐的重心会自然地向单弹簧5的竖直中心靠近,实现自然归位,且由于下方只有一根单弹簧支撑,尤其是上大下小的方形弹簧或者圆锥形弹簧,人体坐在上面后能够产生目前座椅所不具备的超大形变,人体使垫体产生的超大下凹深度,使得人体感受到极大的包裹感、舒适度,同时,垫体4下方的超大单弹簧使得整体支撑的稳定性、可靠性更好。传统的座椅一般分无弹簧结构和有弹簧结构,如图15所示,无弹簧结构的座椅一般只有软垫,软垫下方为硬支撑,人体通过软垫来获取舒适度,由于软垫本身的回弹性以及压缩空间受限,其舒适度显然无法与本实用新型相比;如图16所示为组合式弹簧座椅,由于其具有很多组弹簧,不仅结构相对复杂,支撑中心相对发散,而且人体无法获得较好的包裹感,而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获得了更好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运用到沙发中,对长度较长的沙发,可设置2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弹簧,确保每个人能够坐到一根单弹簧上即可。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单弹簧5的支撑舒适度,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在单弹簧5内设有阻尼器8,阻尼器8可使得单弹簧5在受力向下压缩时不至于变形过快,同时又使得单弹簧5在恢复形变时不至于回弹过快,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使整个座椅更柔和。需要说明的是,阻尼器是一种常见结构,在汽车、柜门中均有应用,因此,不再对阻尼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做过多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现有的阻尼器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单弹簧5的支撑舒适度,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增加若干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连接于单弹簧5上相邻的两圈弹簧钢之间,优选的,将第一弹簧7固定在单弹簧5形变较大的两圈弹簧钢之间,即单弹簧未受力时与受力压缩时,距离变化最大的两圈弹簧钢,当然也可以在其他两圈弹簧钢之间设置第一弹簧7,以减缓单弹簧5的形变速度,提高整个座椅的舒适度。
实施例4
如图9、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的基础上,可在底座1上设有滑轨9,下支撑板11安装于滑轨9上并可沿着滑轨9纵向运动且能够实现锁定,如图12所示,下支撑板11的移动可以改变单弹簧5的位置,进而改变上支撑板12与垫体4的相对位置,实现支撑中心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腿长的人对座椅的要求,使不同腿长的人在倚坐时腿能够获得相对舒适的位置,以便获得较佳的舒适度。本实施例的滑轨以及锁定结构为现有常用结构,比如现有的汽车座椅调节即采用的这种方式,本实施例可将其运用到本实用新型中,故在此不再对滑轨及锁定结构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做过多的介绍。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可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的基础上还包括若干第二弹簧10,垫体4的四周通过第二弹簧10与围板2的上沿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0与垫体4构成一个弹性支撑面,可获得较大的形变,当人体坐在第二弹簧10与垫体4构成的弹性支撑面上时,可获得较大的凹陷空间,从而使人体获得较强的包裹感,即较佳的舒适度。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围板(2)、扶手(3)、垫体(4)以及靠背(6),所述围板(2)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扶手(3)和靠背(6)固定于围板(2)上;
还包括单弹簧(5)、下支撑板(11)和上支撑板(12),所述单弹簧(5)的下端、上端分别对应与下支撑板(11)、上支撑板(12)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11)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上支撑板(12)位于垫体(4)下方并支撑垫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弹簧(5)为方形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弹簧的圈径从下往上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弹簧(5)为圆柱形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弹簧(5)为圆锥形弹簧,且圆锥形弹簧的圈径从下往上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连接于单弹簧(5)上相邻的两圈弹簧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弹簧(5)内设有阻尼器(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滑轨(9),所述下支撑板(11)安装于滑轨(9)上并可沿着滑轨(9)纵向运动且能够实现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二弹簧(10),所述垫体(4)的四周通过第二弹簧(10)与围板(2)的上沿固定连接。
CN201820823994.0U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Active CN209463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3994.0U CN209463661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3994.0U CN209463661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3661U true CN209463661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85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3994.0U Active CN209463661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36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4663A (zh) * 2018-05-30 2018-08-31 廖晓阳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CN110733389A (zh) * 2019-10-18 2020-01-31 徐州德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4663A (zh) * 2018-05-30 2018-08-31 廖晓阳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CN110733389A (zh) * 2019-10-18 2020-01-31 徐州德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垫用抗压弹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2691B2 (en) Resilient lower-back supporting device capable of vertical adjustment along with backrest of chair
CN209950806U (zh) 一种腰靠及座椅
CN209463661U (zh)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CN108464663A (zh) 一种可自然调整舒适度的座椅
KR200453289Y1 (ko) 의자
CN208480922U (zh) 一种沙发
CN208463364U (zh) 多功能靠背椅
CN219047908U (zh) 一种儿童座椅
CN201223180Y (zh) 椅垫及具有该椅垫的椅子
CN111329275A (zh) 一种立体弹性件
KR102467244B1 (ko) 판스프링을 구비한 회전의자
CN210696761U (zh) 一种舒适型座椅
CN209331485U (zh) 一种双人休闲椅
CN215077022U (zh) 一种新型椅子坐垫
CN211130429U (zh) 一种弹簧坐垫
CN209789147U (zh) 一种靠背联动调节型抗压大班椅
CN209235388U (zh) 一种餐椅
CN209018164U (zh) 一种缓冲沙发
CN213188835U (zh) 一种具有良好舒适性的靠背椅
TWI724905B (zh) 改良型坐墊
CN213786430U (zh) 一种热压型复合垫
CN216651823U (zh) 一种腰垫高度可调的靠背结构
CN218127716U (zh) 一种沙发
CN217987134U (zh) 一种使用舒适的多功能沙发
CN215686066U (zh) 一种可调整的圆形摇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