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1485U - 一种7070led灯珠 - Google Patents
一种7070led灯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61485U CN209461485U CN201920401496.1U CN201920401496U CN209461485U CN 209461485 U CN209461485 U CN 209461485U CN 201920401496 U CN201920401496 U CN 201920401496U CN 209461485 U CN209461485 U CN 2094614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d
- lamp bead
- positive
- 7070led
- negative ano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7070LED灯珠。该灯珠包括包括LED支架;设置在所述LED支架内,与所述LED支架相连接,且相互独立的两个LED正负极引脚;设置在所述LED支架内,其正负极与所述两个LED正负极引脚相连接,且相互并联的八个LED发光芯片;以及灌装在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外,用于将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激发成白光的LED荧光胶。采用上述设计,不仅可以避免整个灯珠的故障率,同时,还可以通过纳米反光结构的角度来调整LED灯珠的发光宽度和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7070LED灯珠。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
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
现在市面上的LED灯珠,内部都只设计一个LED发光芯片,当其出现短路或者损坏的时候,会造成整个LED灯珠的损坏。
同时,现在的LED灯珠都是面光源,即光源一般为一个圆形的发光区域,但是在作为路灯使用时,我们在宽度方面不需要那么宽,但是在长度方面需要其尽可能的长,现在市面上的灯珠都需要配合一个其他的反光罩或者其他部件才能实现,相当麻烦。
因此,现在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7070LED灯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7070LED灯珠。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7070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包括LED支架;设置在所述LED支架内,与所述LED支架相连接,且相互独立的两个LED正负极引脚;设置在所述LED支架内,其正负极与所述两个LED正负极引脚相连接,且相互并联的八个LED发光芯片;以及灌装在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外,用于将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激发成白光的LED荧光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支架上表面上设有一向下凹陷,用于所述LED发光芯片固定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正负极引脚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面上,另一端伸出至所述LED支架下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波长范围为440nm-47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长方体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支架上表面还设有一与所述长方体凹槽相配合,用于改变横向或者纵向发光宽度或者发光长度的纳米反光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反光结构与LED下表面的夹角为30度-120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LED支架;设置在所述LED支架内,与所述LED支架相连接,且相互独立的两个LED正负极引脚;设置在所述LED支架内,其正负极与所述两个LED正负极引脚相连接,且相互并联的八个LED发光芯片;以及灌装在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外,用于将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激发成白光的LED荧光胶。采用上述设计,不仅可以避免整个灯珠的故障率,同时,还可以通过纳米反光结构的角度来调整LED灯珠的发光宽度和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7070LED灯珠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7070LED灯珠中省略LED荧光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一种7070LED灯珠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一种7070LED灯珠中省略LED荧光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7070LED灯珠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7070LED灯珠凸4中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7070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包括LED支架10;设置在所述LED支架10内,与所述LED支架10相连接,且相互独立的两个LED正负极引脚20;设置在所述LED支架10内,其正负极与所述两个LED正负极引脚20相连接,且相互并联的八个LED发光芯片30;以及灌装在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30外,用于将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30发出的光线激发成白光的LED荧光胶40。
具体的,本方案中,在LED灯珠内设计八个LED发光芯片30,且并联设计,当灯珠内一个LED发光芯片30损坏时,也不影响其他灯珠的正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支架10上表面上设有一向下凹陷,用于所述LED发光芯片30固定的凹槽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正负极引脚20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50底面上,另一端伸出至所述LED支架10下底面。
具体的,LED正负极引脚20采用铜材质,不仅可以导电,还可以将热量快速的导出到LED灯珠外,大大加强了LED灯珠的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发光芯片30发出的光线波长范围为440nm-47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50为长方体凹槽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支架10上表面还设有一与所述长方体凹槽50相配合,用于改变横向或者纵向发光宽度或者发光长度的纳米反光结构60。
具体的,本方案还在LED灯珠发光面处设计了一个纳米反光结构60,通过纳米反光结构60的角度调节,来实现LED灯珠横向或者纵向的发光宽度和发光长度。该灯珠被大量应用于路灯领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反光结构60与LED下表面的夹角为30度-120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LED支架10;设置在所述LED支架10内,与所述LED支架10相连接,且相互独立的两个LED正负极引脚20;设置在所述LED支架10内,其正负极与所述两个LED正负极引脚20相连接,且相互并联的八个LED发光芯片30;以及灌装在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30外,用于将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30发出的光线激发成白光的LED荧光胶40。采用上述设计,不仅可以避免整个灯珠的故障率,同时,还可以通过纳米反光结构60的角度来调整LED灯珠的发光宽度和长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
1.一种7070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包括LED支架;设置在所述LED支架内,与所述LED支架相连接,且相互独立的两个LED正负极引脚;设置在所述LED支架内,其正负极与所述两个LED正负极引脚相连接,且相互并联的八个LED发光芯片;以及灌装在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外,用于将所述八个LED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激发成白光的LED荧光胶;所述LED支架上表面上设有一向下凹陷,用于所述LED发光芯片固定的凹槽;所述凹槽为长方体凹槽;所述LED支架上表面还设有一与所述长方体凹槽相配合,用于改变横向或者纵向发光宽度或者发光长度的纳米反光结构;所述纳米反光结构两侧面与LED下表面的夹角为30度,所述纳米反光结构另外两侧面与LED下表面的夹角为12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070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正负极引脚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面上,另一端伸出至所述LED支架下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070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波长范围为440nm-470n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01496.1U CN209461485U (zh) | 2019-03-23 | 2019-03-23 | 一种7070led灯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01496.1U CN209461485U (zh) | 2019-03-23 | 2019-03-23 | 一种7070led灯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61485U true CN209461485U (zh) | 2019-10-01 |
Family
ID=68047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01496.1U Active CN209461485U (zh) | 2019-03-23 | 2019-03-23 | 一种7070led灯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61485U (zh) |
-
2019
- 2019-03-23 CN CN201920401496.1U patent/CN2094614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14349B2 (en) | Package structure for ESD protection of light-emitting device | |
KR102300558B1 (ko) | 광원 모듈 | |
TW201538887A (zh) | 發光二極體組件及應用此發光二極體組件的發光二極體燈泡 | |
US20180163929A1 (en) | Lighting device | |
CN104347606A (zh) |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光源模块 | |
CN209461485U (zh) | 一种7070led灯珠 | |
EP2101106A1 (en) | LED road lamp | |
CN209357724U (zh) | 一种5050四芯并联led灯珠 | |
KR102261945B1 (ko) |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 |
US20090237925A1 (en) | White-light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road lamp composed of red, green and blue leds | |
US11852322B2 (en) | Filament lamp with improved visibility | |
US20150092407A1 (en) | High color rendering lamp | |
CN201936915U (zh) | 一种led封装结构及其led模组 | |
CN203150540U (zh) |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 |
CN209355071U (zh) | 一种路灯灯板 | |
CN204554428U (zh) | 一种室内led灯管 | |
KR101780400B1 (ko) | 조명 장치 | |
CN209431152U (zh) | 一种先定位后点锡的led灯条 | |
CN211295143U (zh) | 一种无压降灯条led透明灯珠 | |
CN209249459U (zh) | 一种双色led结构 | |
CN201517709U (zh) | 一种led照明灯具 | |
TWI473294B (zh) | 發光裝置 | |
KR20090011795U (ko) | 조명기구용 광 확산장치 | |
CN209431151U (zh) | 一种先定位后点锡的led灯珠 | |
CN209726108U (zh) | 一种一体化透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