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1339U - 按键单元 - Google Patents
按键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61339U CN209461339U CN201920239232.0U CN201920239232U CN209461339U CN 209461339 U CN209461339 U CN 209461339U CN 201920239232 U CN201920239232 U CN 201920239232U CN 209461339 U CN209461339 U CN 2094613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
- pressing body
- button unit
- elastomer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7 ips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包括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按压体和第一弹簧,所述按压体包括导程管,所述壳体上设置一导程柱,所述导程柱与所述导程管相互嵌套设置,所述按压体带动所述导程管相对所述导程柱上下自由滑动,实现所述按压体相对所述壳体的上下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程管外侧并压缩夹设于所述按压体与所述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不需要预先对位即可实现安装,方便且安装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输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各类电子产品,如电话机、手机、笔记本电脑、遥控器等伴随人们的日常生活。按键单元作为上述电子产品主要的输入装置,其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按键单元是否具有较佳的手感极大影响着电子产品的体验效果。
现有技术中具有按压薄膜开关的按键单元的结构主要采用硅胶弹性体或者弹簧去按压薄膜开关,来实现开关功能。硅胶弹性体手感不佳,无法实现线性的按压曲线。虽然弹簧可以实现线性的类似机械按键的手感,但是弹簧存在着安装不便,特别是不易保证弹簧在按键中的位置精度。同时,现在按键单元的导程管都位于下盖,导程管底部对外开放,灰尘容易进入导程管内,当导程柱在导程管内滑动时,灰尘会产生阻力,影响手感,甚至发生卡涩。
当组装所述按键单元时,其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按压体套设于所述上盖,其中所述按压体包括导程柱;
其次,提供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程柱;
最后,提供下盖,所述下盖包括导程管,所述导程管与所述导程柱嵌套配合组装在一起,同时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程管外侧。
在上述组装过程中,因为所述导程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程管的直径,所述导程柱收容于所述导程管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程柱和导程管的外侧,所以当组装所述下盖时,所述第一弹簧难以限定其与所述导程柱的外侧之间的间距,因此当套设所述导程管时,需要预先保证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导程柱之间的间隙值在设定范围内,以有效保证所述导程管顺利插设于所述导程柱与所述第一弹簧之间,增加组装难度和降低组装效率。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结构的按键单元来解决上述灰尘卡涩和按键组装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尘效果好、组装方便、组装效率高的按键单元。
一种按键单元,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按压体和第一弹簧,所述按压体包括导程管,所述壳体上设置一导程柱,所述导程柱与所述导程管相互嵌套设置,所述按压体带动所述导程管相对所述导程柱上下自由滑动,实现所述按压体相对所述壳体的上下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程管外侧并压缩夹设于所述按压体与所述壳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外侧的开关层,所述弹性体与所述按压体连接,所述按压体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弹性体选择性触发所述开关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体包括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设于所述按压体侧面,所述弹性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弹性体一端抵接所述按压体,另一端选择性抵压所述开关层驱动所述开关层的工作状态,沿竖直方向,所述弹性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程柱、导程管的中心轴线位于非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体还包括侧壁,所述导程管位于所述按压体的中心位置或者微偏心位置,所述侧壁围成具开口收容空间,所述具开口收容空间设于所述导程管外侧,所述弹性体活动嵌套设于所述开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合固定的上盖及下盖,所述导程柱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盖包括通孔,所述按压体上端贯穿所述通孔,所述下盖包括贯穿孔,所述弹性体贯穿所述贯穿孔选择性抵接所述开关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二弹簧及抵接体,所述第二弹簧收容于所述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内,其一端弹性抵接所述抵接体,所述抵接体选择性抵压所述开关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体的侧壁包括滑槽,所述抵接体包括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抵接体侧面,所述滑块配合所述滑槽推动所述抵接体沿所述滑槽延伸方向上下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体包括相接设置的侧壁、连接部及抵接部,所述抵接体的侧壁与所述按压体的侧壁嵌套设置,所述抵接部选择性抵压所述开关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还包括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包括盖体、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分别设于所述盖体二相对侧,所述第一卡扣及所述第二卡扣对应与所述按压体的侧壁卡合固定,所述封装体配合所述按压体的侧壁围成一端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体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体的一端抵接所述封装体的盖体内侧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单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单元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夹设于所述按压体与所述壳体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单元中,设置导程柱于下盖上,设置导程管于所述按压体上,使得下盖在导程柱区域形成了封闭结构,防止灰尘进入。同时,因为所述导程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程管的尺寸,所以在组装过程中,轻易把下盖的导程柱套设于所述导程管的中心区域,同时保证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程管外侧,不需要预先对位即可实现安装,方便且安装效率高。同时,将弹性体设置在按压体侧面,同时利用导程柱与导程管相互嵌套设置并相对上下自由滑动,既可以避免按压体上下行进路程发生倾斜,导致卡死或者力的分散,提高了顺滑度和触感,同时也提高了按键单元的可靠度,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将弹性体设置在按压体侧面更方便组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按键单元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按键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按键单元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按键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按键单元的弹性体与按压体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组装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按键单元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按键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按键单元1是一实现物理按压输入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开关转换元件。当用户施加一定外力作用于所述按键单元1时,所述按键单元1对应触发开关层30,使所述按键单元1导通,开启输入信号;当用户取消按压所述按键单元1的外力时,则所述按键单元1关闭,所述开关层30对应停止产生输入信号。
所述按键单元1包括按压体11、弹片12、第一弹簧13、弹性体14及具收容空间的壳体15。所述按压体11、弹片12、第一弹簧13及弹性体14对应收容于所述壳体15的收容空间。
其中所述弹性体14包括封装体141、第二弹簧143及抵接体145,也就是说,所述弹性体14是由所述封装体141、第二弹簧143及所述抵接体145组装在一起的形成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体14的封装体141对应可拆卸方式固定至所述按压体11,并与所述按压体11同步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143压缩夹设于所述封装体141与所述抵接体145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3压缩夹设于所述壳体15与所述按压体11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弹簧13位于所述按压体1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弹簧143设于所述按压体11的侧面。
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4,其中图3是图1所示按键单元沿III-III线的剖视图,也是图1所示按键单元一种工作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按键单元的局部剖视图。所述按压体11呈长柱状,其一端套设键帽(图未示),另一端对应收容于所述壳体15的收容空间内。所述按压体11在竖直方向的外力按压作用下,沿所述按压体11沿竖直延伸方向向下移动行进;当取消竖直方向的外力作用时,则所述按压体11对应向上移动行进。所述按压体11包括侧壁111、滑槽113及导程管115。所述侧壁111对应首尾相接设置围成中空柱状,所述中空柱状是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弹簧143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程管115设于所述按压体11的中心位置,所述侧壁111围成的中空收容空间位于所述导程管115外侧,即所述按压体11的侧面位置,所述第一弹簧13对应套设于所述导程管115外侧,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中心与所述导程管115的中心重合,即所述第一弹簧13位于所述按压体11的中心位置。当然,在产品具体加工过程中,所述导程管115还可以是微偏心于所述按压体11的中心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弹簧13也对应套设于所述导程管115的外侧,并微偏心于所述按压体11的正下方。同时,所述弹性体14与所述导程管115在竖直方向位于非同一直线上,即,二者的中心未重合。所述滑槽113对应设于其中一侧壁111。所述滑槽11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侧壁111围成中空柱状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111设于所述按压体11的一侧。
所述弹片12设于所述按压体11与所述壳体15之间。所述弹片12弹性抵接所述按压体11的侧面,控制所述按压体11按压至合适高度时的触感。当所述按压体11在竖直方向上下行进时,对应与所述弹片12产生摩擦并产生声音触感。
请结合参阅图5及图6,其中图5是图2所示按键单元的弹性体与按压体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组装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封装体141包括盖体1411、第一卡扣1413及第二卡扣1415。所述第一卡扣1413及所述第二卡扣1415分别对称设于所述盖体1411二相对侧。所述第一卡扣1413及所述第二卡扣1415均位于所述盖体1411的同侧。所述第一卡扣1413及所述第二卡扣1415均呈倒置“T”字型。所述第一卡扣1413及所述第二卡扣1415分别对应卡设于所述按压体11的侧壁111上,同时使得所述盖体1411对应盖设于所述按压体11的侧壁111所围成的中空柱状收容空间的端部,进而形成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弹簧143对应收容于所述中空柱状收容空间,其端部对应抵接所述盖体1411的内侧表面。当所述按压体11上下移动时,对应的,因为所述封装体141与所述侧壁111对应卡合固定在一起,则所述封装体141与所述按压体11同步上下移动。
所述抵接体145整体呈中空柱状,其一端对应嵌套收容于所述侧壁111配合所述盖体1411围成的收容空间的开口处。所述抵接体145包括侧壁1451、滑块1453、连接部1455及抵接部1457。所述侧壁1451围成中空收容空间,且所述抵接体145的侧壁所围成的收容空间的外轮廓小于所述按压体11的侧壁111围成的收容空间的内侧轮廓,所述抵接体145的侧壁1451与所述按压体11的侧壁111相互嵌套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体145的侧壁1451对应收容于所述按压体11的侧壁111围成的收容空间内。由于所述抵接体145的侧壁1451外轮廓小于所述按压体11的侧壁111的内轮廓,所以所述抵接体145对应相对所述按压体11沿着所述侧壁111围成的收容空间沿所述侧壁111延伸的方向上下自由滑动。
所述滑块1453设于所述侧壁1451的其中一侧表面,其自所述侧壁1451朝向垂直于所述侧壁111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滑块1453对应嵌设于所述滑槽113内。当所述抵接体145相对所述按压体11上下活动时,所述滑块1453沿着所述滑槽113同步上下移动,由所述滑块1453与所述滑槽113的装配组合,使得所述抵接体145于竖直方向沿着平行于滑槽113的方向上下活动。
所述连接部1455连接所述抵接部1457及所述侧壁1451。所述连接部1455整体呈圆台状,其外部表面呈斜面过渡连接所述侧壁1451至所述抵接部1457。其中所述抵接部1457的外径轮廓小于所述侧壁1451所围成的外径轮廓。
所述抵接部1457是采用塑性材料加工而成,其端部抵接所述开关层30。所述抵接部1457的选择性按压驱动所述开关层30的导通与否。所谓选择性是指,根据外力作用施加与否和压力大小,所述抵接部1457对应在其中一种工作状态是按压抵接所述开关层30且提供足够的压力,驱动所述开关层30处于导通状态。相应的,所述抵接部1457对应在另一种工作状态时,所述抵接部1457与所述开关层30分离或者未提供足够压力的预警状态,使得所述开关层30处于非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弹簧143是金属弹簧,所述第二弹簧143弹性收容于所述封装体141与所述抵接体145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43的一端抵接所述盖体1411的内侧表面,另一端抵接所述抵接部1457的内侧表面。常态下,所述第二弹簧143处于自然状态或者预紧状态。
所述封装体141、所述第二弹簧143及所述抵接体145共同组成所述按键单元1的弹性体14,所述弹性体14组合在一起形成可以实现所述按键单元1的按压体11与所述开关层30对应选择性抵接的不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进而控制所述开关层30的导通与否。
所述壳体15包括对应卡合固定在一起的上盖151和下盖153。所述上盖151与所述下盖153对应卡合固定围成收容空间收容所述按压体11、弹片12、第一弹簧13及弹性体14。所述上盖151包括通孔1511,所述按压体11上端作为按压端贯穿所述通孔1511,以供操作人员按压。所述下盖153包括贯穿孔1531及导程柱1533。所述贯穿孔1531与所述抵接体145的抵接部1457相对应。当所述抵接体145向下移动时,对应的,所述抵接部1457对应贯穿所述贯穿孔1531。所述导程柱1533与所述导程管115相互嵌套配合组装在一起,所述导程管115相对所述导程柱1533可以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所述导程柱1533配合所述导程管115组合形成所述按压体11沿竖直方向上行或者下行的支撑和避免其上下行进路程发生倾斜,导致卡死或者力的分散,提高了顺滑度和触感,同时也提高了按键单元1的可靠度,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弹簧13套设于所述导程管115和所述导程柱1533外侧,其一端抵接所述按压体11,另一端弹性抵接所述下盖153,所述第一弹簧13压缩夹设于所述按压体11和所述下盖153之间。
当组装所述按键单元1时,其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按压体11及所述抵接体145,所述按压体11包括收容空间,所述抵接体145对应收容于所述按压体11的收容空间,且所述抵接体145的滑块1453与所述滑槽113对应嵌套配合组装;
其次,提供第二弹簧143及所述封装体141,所述抵接体145配合所述封装体141及所述按压体11的侧壁围成收容空间压缩收容所述第二弹簧143于其内,所述封装体141的第一卡扣1413及第二卡扣1415对应卡合固定至所述按压体11的侧壁,且封装所述收容空间的一端开口,使得所述第二弹簧143对应收容于所述抵接体145与所述封装体141之间;
再者,提供弹片12、第一弹簧13和上盖151,所述按压体11和所述上盖151均倒置,所述按压体11的按压端与所述上盖151的通孔1511相对应,所述弹片12夹设于所述上盖151与所述按压体11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3套设于所述导程管115外侧;
最后,提供下盖153,所述抵接体145的抵接部1457与所述下盖153的贯穿孔1531相对应,所述下盖153倒置并扣合于所述上盖151上,二者卡合固定。
至此,完成所述按键单元1的组装。
当所述按键单元1工作时,其工作原理如下:操作人员提供竖直方向压力按压所述活动体11的端部,所述活动体11向下移动,当所述抵接体1457抵接所述开关层30后,所述滑块1453沿着所述滑槽113的延伸方向向上滑动,所述弹性体14对应选择性抵压所述开关层30。因为所述第二弹簧143处于自然状态或者预紧状态,所以当所述活动体11向下移动时,带动所述封装体141同步下移,所述抵接体145的抵接部1457贯穿所述贯穿孔1531弹性抵接所述开关层30,所述抵接部1457对所述开关层30产生压力,推动所述开关层30的控制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反之,当取消外力作用时,在所述第一弹簧13的反作用力下,所述活动体11向上移动,所述抵接体145也向上移动,所述滑块1453沿着所述滑槽113朝向下方向移动,所述抵接部1457离开所述开关层30,所述开关层30在压力减小以及消失时实现断开,所述第二弹簧143恢复至原始状态,所述活动体11反弹回按压前的位置。
如此反复,实现所述按键单元1在导通与关闭两个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按键单元1中,设置所述导程管115及所述第一弹簧13位于所述按压体11的正下方或者微偏心位置,当按压所述按压体11时,对应的,其产生竖直方向的下行作用力推动所述第二弹簧143收缩;当取消按压作用力时,所述第一弹簧13对应产生竖直方向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导程管115及所述按压体11竖直方向上行,在该过程中,产生竖直方向作用力推定所述按压体在竖直方向的上行或者下行,减少产生水平方向的分力,而引起的按压体倾斜、卡死等缺陷,提高竖直方向的按压流畅性。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体14不仅仅局限于弹簧,其还可以是其他弹性元件,凡是旨在提供缓冲作用力,满足所述按键单元1与所述开关层30弹性抵接的介质,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宗旨,属于同样或者等同的保护范围。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单元中,设置导程柱于下盖上,设置导程管于所述按压体上,使得下盖在导程柱区域形成了封闭结构,防止灰尘进入。同时,因为所述导程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程管的尺寸,所以在组装过程中,轻易把下盖的导程柱套设于所述导程管的中心区域,同时保证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程管外侧,不需要预先对位即可实现安装,方便且安装效率高。同时,将弹性体设置在按压体侧面,同时利用导程柱与导程管相互嵌套设置并相对上下自由滑动,既可以避免按压体上下行进路程发生倾斜,导致卡死或者力的分散,提高了顺滑度和触感,同时也提高了按键单元的可靠度,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将弹性体设置在按压体侧面更方便组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按压体和第一弹簧,所述按压体包括导程管,所述壳体上设置一导程柱,所述导程柱与所述导程管相互嵌套设置,所述按压体带动所述导程管相对所述导程柱上下自由滑动,实现所述按压体相对所述壳体的上下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程管外侧并压缩夹设于所述按压体与所述壳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外侧的开关层,所述弹性体与所述按压体连接,所述按压体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弹性体选择性触发所述开关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体包括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设于所述按压体侧面,所述弹性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弹性体一端抵接所述按压体,另一端选择性抵压所述开关层驱动所述开关层的工作状态,沿竖直方向,所述弹性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程柱、导程管的中心轴线位于非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体还包括侧壁,所述导程管位于所述按压体的中心位置或者微偏心位置,所述侧壁围成具开口收容空间,所述具开口收容空间设于所述导程管外侧,所述弹性体活动嵌套设于所述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合固定的上盖及下盖,所述导程柱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上盖包括通孔,所述按压体上端贯穿所述通孔,所述下盖包括贯穿孔,所述弹性体贯穿所述贯穿孔选择性抵接所述开关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二弹簧及抵接体,所述第二弹簧收容于所述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内,其一端弹性抵接所述抵接体,所述抵接体选择性抵压所述开关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体的侧壁包括滑槽,所述抵接体包括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抵接体侧面,所述滑块配合所述滑槽推动所述抵接体沿所述滑槽延伸方向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体包括相接设置的侧壁、连接部及抵接部,所述抵接体的侧壁与所述按压体的侧壁嵌套设置,所述抵接部选择性抵压所述开关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还包括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包括盖体、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分别设于所述盖体二相对侧,所述第一卡扣及所述第二卡扣对应与所述按压体的侧壁卡合固定,所述封装体配合所述按压体的侧壁围成一端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体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体的一端抵接所述封装体的盖体内侧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单元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夹设于所述按压体与所述壳体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39232.0U CN209461339U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按键单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39232.0U CN209461339U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按键单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61339U true CN209461339U (zh) | 2019-10-01 |
Family
ID=68047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3923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61339U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按键单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61339U (zh) |
-
2019
- 2019-02-22 CN CN201920239232.0U patent/CN20946133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11637U (zh) | 改进的带开关垫的操作部件 | |
CN208127072U (zh) | 按键单元 | |
CN203444420U (zh) | 用于电脑键盘的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 |
CN206650016U (zh) | 按键开关 | |
CN209461339U (zh) | 按键单元 | |
CN204270944U (zh) | 一种按键开关 | |
CN204130403U (zh) | 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 | |
CN202816747U (zh) | 自动回弹按键机构 | |
CN203644602U (zh) | 一种按键组件和手表 | |
CN109859975A (zh) | 按键单元的组装方法 | |
CN109659185B (zh) | 稳定顺畅型弹片发声薄膜键盘开关 | |
CN204144118U (zh) |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 |
CN211376441U (zh) | 一种墙壁开关 | |
CN221379211U (zh) | 一种长行程的轻触开关 | |
CN205863054U (zh) | 防尘按键及采用所述防尘按键的键盘 | |
CN203351474U (zh) | 门控按钮开关 | |
CN208581271U (zh) | 侧键结构和终端 | |
CN212848139U (zh) | 一种电台按键支架结构 | |
CN207319968U (zh) | 一种超薄型机械键盘开关 | |
CN204884959U (zh) | 磁浮按键结构 | |
CN106960753B (zh) | 电器按钮 | |
JP3212436U (ja) | キースイッチ、キー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キーボード | |
CN101740249B (zh) | 按钮开关 | |
CN110189949A (zh) | 按键结构 | |
CN217983154U (zh) | 一种按钮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5 Address after: 100076 No. 4, unit 7, building 11, taoyuanli, Donggaodi,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hang Wenyu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wan Road, Haishen-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ANHAI KUS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