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7409U - 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7409U
CN209457409U CN201821655209.1U CN201821655209U CN209457409U CN 209457409 U CN209457409 U CN 209457409U CN 201821655209 U CN201821655209 U CN 201821655209U CN 209457409 U CN209457409 U CN 209457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platform
angle steel
shackle
chai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52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宁
张晓明
高杰
何鲁清
江亚鹏
宋凯锋
刘雅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552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57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7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7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包括链条、卸扣和平台板;所述平台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四个角钢边框、内嵌在所述四个角钢边框内的平板、卡槽板和耳板,其中,所述四个角钢边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角钢边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角钢边框,一个所述第一角钢边框上设置有所述卡槽板,所述耳板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角钢边框远离所述卡槽板的一端;所述链条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卸扣与所述耳板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卸扣。该操作平台具有轻便、安拆简单的优点,使用该操作平台可以减少焊接准备工作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钢板墙结构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该钢板墙作为新型抗侧力构件,具有较大的弹性初始刚度、大变形能力和良好的塑性性能、稳定的滞回特性等。具体的,钢板墙单元由内嵌钢板和竖向边缘构件(柱或竖向加劲肋)、水平边缘构件(梁或水平加劲肋)构成。由于塔吊吊装性能、构件运输超限要求、施工工艺要求等,钢板墙需在工厂分片进行加工,当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时,需要进行拼接安装。
现有技术中,为了拼接安装钢板墙,通常是通过工人搭设的临时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采用“方通+钢跳板”的方式;方通一端与钢板墙固定连接,另一端用钢丝与挂架连接;方通安装稳固后,再在方通上放置钢跳板,钢跳板与方通采用钢丝捆绑牢固。
但是,现有技术中,工人搭设的临时操作平台部件较多,周转、安拆繁琐;方通与挂架、刚跳板之间均采用钢丝连接,安拆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平台,通过卡槽板和链条固定在平台板上,该操作平台具有部件少、可方便拆卸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平台,包括链条、卸扣和平台板;所述平台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四个角钢边框、内嵌在所述四个角钢边框内的平板、卡槽板和耳板,其中,所述四个角钢边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角钢边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角钢边框,一个所述第一角钢边框上设置有所述卡槽板,所述耳板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角钢边框远离所述卡槽板的一端;所述链条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卸扣与所述耳板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卸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平板包括扁钢肋和钢板网;所述扁钢肋包括多个第一扁钢肋和多个第二扁钢肋,多个所述第一扁钢肋与多个所述第二扁钢肋相互垂直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角钢边框和所述第二角钢边框的内侧;所述钢板网平铺在所述扁钢肋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卸扣采用D形卸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角钢边框的连接处为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扁钢肋和所述第二扁钢肋的交接处为对角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槽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板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角钢边框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槽板和所述耳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边框和所述第二角钢边框通过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链条材料和所述卸扣材料均为防腐的碳素结构钢。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包括钢板墙和第一方面所述的操作平台,其中,所述钢板墙上设置有多个栓钉,所述操作平台中的两个所述链条的一端分别通过卸扣与所述栓钉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中的卡槽板与所述栓钉卡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通过使用链条、卸扣和平台板等简单部件,将链条通过卸扣与平台板连接在一起,使用卸扣起到方便拆卸链条与平台板的作用,使用卡槽板方便操作平台在使用时与钢板墙卡接,该操作平台具有轻便、安拆简单的优点,使用该操作平台可以减少焊接准备工作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台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卸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操作平台;2-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3-钢板墙;10-链条;20-卸扣;30-平台板;31-角钢边框;33-平板;35-卡槽板;37- 耳板;40-栓钉;311-第一角钢边框;313-第二角钢边框;331-扁钢肋;333-钢板网;331a-第一扁钢肋;331b-第二扁钢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操作平台1,包括链条10、卸扣20和平台板30,所述平台板30包括相互连接的四个角钢边框 31、内嵌在所述四个角钢边框31内的平板33、卡槽板35和两个耳板37,其中,所述四个角钢边框3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角钢边框31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角钢边框313,一个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上设置有所述卡槽板35,两个所述耳板37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角钢边框313远离所述卡槽板35的一端,两个所述链条10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卸扣20与两个所述耳板37连接,两个所述链条10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卸扣2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卸扣20可以是4个,其中,2个卸扣20 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链条10的一端和所述耳板37,另外2个卸扣20 连接在链条10的另一端;上述平板33可以是木板或钢板,使用木板可以节省操作平台1的成本,使用钢板比较安全稳固;卡槽板35 可以是3个,并且卡槽板35设置为板状结构,该设置可以使卡槽板 35大面积的与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焊接在一起,保证了卡槽板35 与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的稳固度,卡槽板35用于卡接在钢板墙的栓钉上,保证平台板30的一端固定在钢板墙上;耳板37可以是2 个,耳板37用于将链条10通过卸扣20连接在平台板30上,耳板 37为板状结构,该设置可以使耳板37大面积的与所述第二角钢边框313焊接在一起,保证了耳板37与所述第二角钢边框313的稳固度。
链条10的数量为两条可以保证平台板30的两端的平衡,链条 10的数量也可以为三条,三条链条10可以使平台板30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操作平台通过使用链条、卸扣和平台板等简单部件,将链条通过卸扣与平台板连接在一起,使用卸扣起到方便拆卸链条与平台板的作用,使用卡槽板与钢板墙的栓钉卡接,当操作平台使用完毕时,可将操作平台的卡槽板和链条一端的卸扣分别从钢板墙的栓钉上拆下,该操作平台具有轻便、安拆简单的优点,使用该操作平台可以减少焊接准备工作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板33包括扁钢肋331和钢板网333;所述扁钢肋331包括多个第一扁钢肋331a和多个第二扁钢肋331b,多个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与多个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 相互垂直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和所述第二角钢边框 313的内侧;所述钢板网333平铺在所述扁钢肋331两侧,其中所述钢板网333也可仅平铺在操作人员使用的所述扁钢肋331的一侧,使用一层钢板网333的目的是可以在保证操作平台1稳固的情况下更加节省材料。
具体的,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和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呈井字形内嵌在所述角钢边框31上,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和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的边长均为40mm,厚度为3mm;由于角钢边框31的边长为40mm,厚度为3mm,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的数量为6个,所述钢板网333平铺在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和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上,可以保证操作人员使用操作平台1时,所述平台板30在比较节省材料的情况加相对比较稳固。
可选的,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可为3个,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 的数量为9个,将所述钢板网333平铺在3个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 和9个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上,可以使操作人员在使用操作平台1 时,平台板30的更加稳固,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和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的数量不限于以上数量,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可为4个或5 个,对应的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的数量可为12个或15个,使用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和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的数量越多,可以提高操作人员使用操作平台1的体验度。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卸扣20采用D形卸扣。因为所述卸扣20的形状像大写字母D,所以给该卸扣20取名为D形卸扣,该卸扣20的材料为防腐的碳素结构钢,选用该D形卸扣的优点是连接速度快、拆卸方便、承受拉力大。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链条10为环形链条。环形链条的优点是可以在操作人员拉直的时候,变成长链子,在操作人员收缩链条10时,链条10可以节约空间。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角钢边框31的连接处为焊接。任意两个所述角钢边框31连接处采用焊接技术,操作灵活,可以使任意两个角钢边框31的连接处实现稳固连接。保证任意两个角钢边框31的连接处在使用时不会脱落。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 和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的交接处为对角焊接。采用对角焊接可以将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扁钢肋331a和所述第二扁钢肋331b的交接处更加紧密的焊接在一起,使得所述平板33更加稳固。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板35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板35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上。所述卡槽版35 的厚度为5mm,并且采用厚钢板加工而成,具体的,所述卡槽板35 的数量可以为3个,3个所述卡槽板35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上,在操作人员使用操作平台1时,将3个所述卡槽板35卡接在钢板墙的栓钉上,保证了操作平台1可以稳固的卡接在钢板墙上。在操作人员完成焊接工作时,可以很方便的将操作平台1从钢板墙上拆卸下来。
可选的,所述卡槽板35的数量可以为4个,4个所述的卡槽板 35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上,4个所述的卡槽板35设置在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上可以提高卡槽板35与钢板墙固定的稳定度,卡槽板35的数量不限于上述个数,也可以为5个或6个。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板35和所述耳板37 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和所述第二角钢边框313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卡槽板35与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焊接可以保证所述卡槽板35与所述第一角钢边框311之间的稳固连接,保证所述卡槽板 35在使用的时候不会脱落;所述耳板37与所述第二角钢边框313 通过焊接固定,保证了所述耳板37与所述第二角钢边框313之间的稳固度,即在操作人员在使用操作平台1时,该所述耳板37不会脱落。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链条10材料和所述卸扣20 材料均为防腐的碳素结构钢。所述链条10材料和所述卸扣20使用碳素结构钢的优点是成本低,力学性能高;由于操作平台1使用的环境一般在室外,室外会遇到风吹日晒下雨等天气时,雨水会腐蚀操作平台1,因此,对所述链条10材料和所述卸扣20材料进行防腐处理,该处理可以提高操作平台1使用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安装操作平台1过程如下:一名操作人员将平台板通过卡槽板放置在钢板墙立焊缝旁边的栓钉上,用手扶着平台板托平,然后另外一名操作人员将链条向上斜拉通过卸扣挂在平台板上方的栓钉上。其中,链条通过卸扣与钢板墙上的栓钉连接前,先用铁锤将栓钉向上敲弯,敲弯的范围30°~45°范围内,保证卸扣挂在栓钉上安全可靠;链条与平台板的夹角宜为45°~60°,链条长度一般略长于有效使用长度,便于调整平台板水平度。调整时,采取将上方卸扣挂在链条不同的O型环调整斜拉链条的长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2,其钢板墙3和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操作平台1,其中,所述钢板墙3上设置有多个栓钉40,所述操作平台1中的两个所述链条10的一端分别通过卸扣20与所述栓钉40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平台1中的卡槽板35(图中未示出)与所述栓钉40卡接。所述操作平台1的具体结构包含第一实施例中的全部可选技术方案,至少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链条、卸扣和平台板;
所述平台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四个角钢边框、内嵌在所述四个角钢边框内的平板、卡槽板和耳板,其中,所述四个角钢边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角钢边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角钢边框,一个所述第一角钢边框上设置有所述卡槽板,所述耳板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角钢边框远离所述卡槽板的一端;
所述链条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卸扣与所述耳板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卸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包括扁钢肋和钢板网;所述扁钢肋包括多个第一扁钢肋和多个第二扁钢肋,多个所述第一扁钢肋与多个所述第二扁钢肋相互垂直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角钢边框和所述第二角钢边框的内侧;所述钢板网平铺在所述扁钢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扣采用D形卸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角钢边框的连接处为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扁钢肋和所述第二扁钢肋的交接处为对角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板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角钢边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板和所述耳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边框和所述第二角钢边框通过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材料和所述卸扣材料均为防腐的碳素结构钢。
10.一种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墙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平台,其中,所述钢板墙上设置有多个栓钉,所述操作平台中的两个所述链条的一端分别通过卸扣与所述栓钉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中的卡槽板与所述栓钉卡接。
CN201821655209.1U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 Active CN209457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5209.1U CN209457409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5209.1U CN209457409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7409U true CN209457409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5209.1U Active CN209457409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57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7111A (zh) 一种干挂结构及饰面系统
CN108756036A (zh) 一种装配式轻型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2796528B (zh) 一种大跨度钢桁架高空原位拼装的施工方法
CN107513945A (zh) 一种易拼装混凝土模板及其拼装方法
CN109989352A (zh) 一种钢桁架梁上弦杆与下弦杆拼装用胎架及拼装结构
CN211714589U (zh) 一种模板拼缝卡槽装置
CN207295490U (zh) 一种易拼装混凝土模板
CN209457409U (zh) 一种操作平台及钢板墙立焊操作平台
CN208396106U (zh) 可拆卸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07122081U (zh) 一种干挂结构及饰面系统
CN109537863A (zh) 操作平台支撑架及操作平台
CN205804758U (zh) 钢结构板
CN211524045U (zh) 一种轻型钢框胶合板模板
CN108791702B (zh) 一种槽型舱壁脚手架安装方法
CN207092587U (zh) 一种弯曲变形钢构件的装配式加固装置
CN214656433U (zh) 一种连接卡扣式脚手架
CN210066513U (zh) 一种钢桁架梁上弦杆与下弦杆拼装用胎架系统
CN211470571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翻转装置
CN209686833U (zh) 操作平台支撑架及操作平台
CN209653361U (zh) 一种金属网拼接结构
CN210917905U (zh) 一种轻钢结构的老虎窗屋架及老虎窗
CN210340110U (zh) 一种大跨度装配式双t板吊装结构
CN208088657U (zh) 一种桁架结构
CN205557343U (zh) 一种曲线独塔双索面的斜拉桥主塔用模板
CN214062321U (zh) 一种墙体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801, 38 / F, Zhongji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er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streets Center Road No. 3331 steel built in 27 storey building room 2701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9

Address after: Room 1908, Chengtou Xin Times Building, No. 2009, Pingshan Avenue, Liulian Community, Pingsh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518000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801, 38 / F,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ral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