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4063U - 一种ins薄膜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ins薄膜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54063U CN209454063U CN201822077261.XU CN201822077261U CN209454063U CN 209454063 U CN209454063 U CN 209454063U CN 201822077261 U CN201822077261 U CN 201822077261U CN 209454063 U CN209454063 U CN 2094540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plate
- fixed plate
- heat
- heat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INS薄膜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底板、热流道板、上模固定板以及上模仁,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底板、顶针板、模脚、下模固定板以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上底板设有进浇口,得以向所述模腔内注塑,所述上模固定板和所述上底板相对设置于所述热流道板的两侧,所述上模仁从所述上模固定板向所述下模仁延伸,所述下底板和所述模脚相对设置于所述顶针板的两侧,所述下模仁和所述模脚相对设置于所述下模固定板的两侧,吸塑成型的INS薄膜放置于于所述上模仁的模腔中。从而将吸塑成型的INS薄膜放置于模具中,再进行注塑的方式,使得INS薄膜贴合于注塑件表面,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INS薄膜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INS膜纸贴膜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汽车壳体装饰件。目前的INS膜纸贴膜主要依靠人工手动贴膜,不仅降低了生产速度,贴膜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无法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和统一性。如果使用静电吸附的方式进行贴膜,必须保证洁净车间,否则材料容易吸附灰尘产生不良效果,使得薄膜脱落,这对车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NS薄膜注塑模具,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模具对INS薄膜吸塑成型,再进行注塑的方式,使得INS薄膜贴合于注塑件表面,提高产品良率,降低模具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INS薄膜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底板、热流道板、上模固定板以及上模仁,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底板、顶针板、模脚、下模固定板以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上底板设有进浇口,得以向所述模腔内注塑,所述上模固定板和所述上底板相对设置于所述热流道板的两侧,所述上模仁从所述上模固定板向所述下模仁延伸,所述下底板和所述模脚相对设置于所述顶针板的两侧,所述下模仁和所述模脚相对设置于所述下模固定板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固定板设有第一加热部以及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环形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外周,所述第二加热部面向所述上模仁的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使得所述上模仁模腔的中部位置温度高于或等于外周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加热部加热所述上模仁模腔的中部温度至75~85℃,所述第一加热部加热所述上模仁模腔的外周温度至65~7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固定板进一步设有导热填料层,所述导热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部和所述第二加热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仁的模腔表面从内向外设有复合层、导热层以及防腐层,所述复合层面向所述上模固定板,所述导热层设置于所述复合层和所述防腐层之间,所述复合层的中部为铝碳化硅层,所述复合层的外周为低碳钢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导热层为石墨烯薄膜导热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防腐层涂敷于所述导热层的外表面,所述防腐层为含有纳米碳化硅粒子的有机硅树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仁的模腔表面进一步设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镀敷于所述复合层的外表面,所述导热层涂敷于所述抗静电层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抗静电层为氧化锡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INS薄膜模具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INS薄膜模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至图3所示的是一种INS薄膜模具,所述INS薄膜模具包括上模组件10 以及下模组件20,所述上模组件10包括上底板11、热流道板12、上模固定板13以及上模仁14,所述下模组件20包括下底板21、顶针板22、模脚23、下模固定板24以及下模仁25,所述上模仁14和所述下模仁25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上底板11设有进浇口111,得以向所述模腔内注塑,所述上模固定板13和所述上底板11相对设置于所述热流道板 12的两侧,所述上模仁14从所述上模固定板13向所述下模仁25延伸,所述下底板21 和所述模脚23相对设置于所述顶针板22的两侧,所述下模仁25和所述模脚23相对设置于所述下模固定板24的两侧,吸塑成型的INS薄膜3放置于所述上模仁14的模腔中。从而通过将吸塑成型的INS薄膜3放置于模具中,再进行注塑的方式,使得INS薄膜3 贴合于注塑件2表面,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热流道板12设有热流道121,所述热流道121连接外界加热系统,得以将融化的塑料粒子加热注入到模腔中。
其中,所述上模固定板13设有第一加热部131以及第二加热部132,所述第一加热部131环形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部132的外周,所述第二加热部132面向所述上模仁 14的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132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加热部131,使得所述上模仁14模腔的中部位置温度高于或等于外周温度,防止在注塑过程中,中部位置温度不够而使INS 薄膜贴合不到位,保证中部的固定,带动外周均匀贴合。
所述第二加热部132加热所述上模仁14模腔的中部温度至75~85℃,所述第一加热部131加热所述上模仁14模腔的外周温度至65~75℃。在注塑前,需对INS薄膜进行预热,保持温度在60℃,预热时间2~3h,便于去除才残余的内应力。
所述上模固定板13进一步设有导热填料层133,所述导热填料层133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部131和所述第二加热部132之间,所述导热填料层133为含有纳米氧化铝粒子和二氧化钛粒子的环氧树脂层,以便于形成导热网络,提高导热系数,降低热膨胀系数。
其中,所述上模仁14的模腔表面从内向外设有复合层142、导热层143以及防腐层144,所述复合层142面向所述上模固定板13,所述导热层143设置于所述复合层142 和所述防腐层144之间,所述复合层142的中部为铝碳化硅层,所述复合层142的外周为低碳钢层,由于铝碳化硅层的导热系数大于低碳钢层的导热系数,便于使得型腔中部的温度大于外周的温度。
其中,所述导热层143为石墨烯薄膜导热层143,所述石墨烯薄膜导热层143以聚硅氧烷为成膜物质,石墨烯粉体为填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所述导热层143的热阻比铝低40%,重量比铝轻25%,得以平滑贴附于任何平面和弯曲的表面。
其中,所述防腐层144涂敷于所述导热层143的外表面,所述防腐层144为含有纳米碳化硅粒子的有机硅树脂层,其附着力强,抗冲击良好,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同时纳米碳化硅粒子有助于加大模具的抗变形抗磨损能力,有效降低模具的磨损周期,表面光洁度保持温度。
其中,所述上模仁14的模腔表面进一步设有抗静电层145,所述抗静电层145镀敷于所述复合层142的外表面,所述导热层143涂敷于所述抗静电层145的外表面,所述抗静电层145为氧化锡层,得以提高所述上模仁14模腔的抗静电性,使得所述模腔表面不会产生静电吸附,得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有效防止灰尘在INS薄膜3贴合时造成干扰。
制备时,先将带有外观图案的INS薄膜3吸塑成型,再将多余的模片刀模冲切,把冲切好的薄膜放入注塑模型腔内,注塑成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INS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底板、热流道板、上模固定板以及上模仁,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底板、顶针板、模脚、下模固定板以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上底板设有进浇口,得以向所述模腔内注塑,所述上模固定板和所述上底板相对设置于所述热流道板的两侧,所述上模仁从所述上模固定板向所述下模仁延伸,所述下底板和所述模脚相对设置于所述顶针板的两侧,所述下模仁和所述模脚相对设置于所述下模固定板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NS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板设有第一加热部以及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环形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外周,所述第二加热部面向所述上模仁的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使得所述上模仁模腔的中部位置温度高于或等于外周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NS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板进一步设有导热填料层,所述导热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部和所述第二加热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NS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的模腔表面从内向外设有复合层、导热层以及防腐层,所述复合层面向所述上模固定板,所述导热层设置于所述复合层和所述防腐层之间,所述复合层的中部为铝碳化硅层,所述复合层的外周为低碳钢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INS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的模腔表面从内向外设有复合层、导热层以及防腐层,所述复合层面向所述上模固定板,所述导热层设置于所述复合层和所述防腐层之间,所述复合层的中部为铝碳化硅层,所述复合层的外周为低碳钢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NS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石墨烯薄膜导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INS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层涂敷于所述导热层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INS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的模腔表面进一步设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镀敷于所述复合层的外表面,所述导热层涂敷于所述抗静电层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NS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层为氧化锡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77261.XU CN209454063U (zh) | 2018-12-11 | 2018-12-11 | 一种ins薄膜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77261.XU CN209454063U (zh) | 2018-12-11 | 2018-12-11 | 一种ins薄膜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54063U true CN209454063U (zh) | 2019-10-01 |
Family
ID=68040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77261.XU Active CN209454063U (zh) | 2018-12-11 | 2018-12-11 | 一种ins薄膜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540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82982A (zh) * | 2018-12-11 | 2019-02-26 | 宁波众拓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ins薄膜模具 |
-
2018
- 2018-12-11 CN CN201822077261.XU patent/CN2094540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82982A (zh) * | 2018-12-11 | 2019-02-26 | 宁波众拓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ins薄膜模具 |
CN109382982B (zh) * | 2018-12-11 | 2024-08-20 | 宁波众拓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ins薄膜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65387B (zh) | SiCp/EPS消失模及SiCp/Al铸造成形工艺 | |
CN209454063U (zh) | 一种ins薄膜模具 | |
CN102975376A (zh) | 一种异形复合材料的对合模真空袋-热压罐成型方法 | |
CN111421861A (zh) | 一种铝合金和树脂复合材料一体化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7661026U (zh) | 动力车辆制动盘 | |
CN103935049B (zh) | 一种基于电液成形的层合板的成形装置和方法 | |
CN101168844A (zh) | 一种提高模具自脱模性能的处理方法 | |
CN206335821U (zh) | 一种注塑快速冷却装置 | |
CN109382982A (zh) | 一种ins薄膜模具 | |
CN211662548U (zh) | 一种新型防粘结的注塑用模具 | |
EP3335901A1 (en) | Carbon fiber wheel ri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2672808B (zh) | 一种生产熔铸耐火材料的复合模具 | |
CN209869270U (zh) |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塑胶注塑模胚 | |
CN110815853A (zh) | 用于复合材料j形梁成型的气囊模具的成型方法及应用 | |
CN111703012A (zh) | 一种利用注塑工艺实现金属变形及其与聚合物结合的方法 | |
CN212708025U (zh) | 一种大尺寸防翘曲易取件的3d打印柔性底板 | |
TWI620653B (zh) | 具補強結構的快速模具之製造方法 | |
CN102391794B (zh) | 用于控制异种材料胶接固化变形的装置与方法 | |
CN207682806U (zh) | 一种半导体封装模具及封装装置 | |
CN209365197U (zh) | 真木嵌件一体成型的汽车档位面板 | |
CN209633810U (zh) | 一种复合材料模具 | |
CN208118466U (zh) | 一种用于制造碳纤维复合车轮正面轮盘的模具 | |
CN201012734Y (zh) | 一种自行车轮圈 | |
CN110724376B (zh) | 一种高效高强度导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87615A (zh) | 一种刹车片的生产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