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5331U - 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5331U
CN209445331U CN201822149582.6U CN201822149582U CN209445331U CN 209445331 U CN209445331 U CN 209445331U CN 201822149582 U CN201822149582 U CN 201822149582U CN 209445331 U CN209445331 U CN 209445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source
conductor
radia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495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柳华
刘泽玉
肖一胜
李相兰
李朝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495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5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5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5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属于照明技术领域。散热器包括绝缘体和导电体,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导电体均为导热体,由于散热器中具有绝缘体,使得散热器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包括光源模块、外壳和散热器,将上述散热器贴合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光源模块之间并将所述外壳和所述光源模块绝缘,使得光源模块的热量能够经散热器高效散出,同时照明装置的外壳和光源模块之间能够承受高压。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中散热器对光源模块的散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散热器由导热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并贴合光源模块的光源板,以高效地将光源模块的热量散出。
然而,在部分外壳为金属材料的照明装置中,由于金属散热器为导电体且连接外壳和光源模块,导致光源板和外壳之间无法满足耐高压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绝缘体和导电体,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导电体均为导热体。
上述的散热器,所述导电体和所述绝缘体一体设置,所述导电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绝缘体的导热系数。
上述的散热器,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括第一绝缘主体部和第一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所述导电体包括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层堆叠设置,且包括第二导体主体部和第二导体边缘部,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所述散热器包括光源板收容区;
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越出于或平齐于或内缩于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
或者是
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越出于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
上述的散热器,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上时,所述绝缘体还包括第三层,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一层堆叠设置,所述第二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
所述第三层包括第三绝缘主体部和第三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三绝缘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三绝缘主体部,所述第三绝缘边缘部内缩或平齐于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
上述的散热器,所述第二层具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沿所述第一层至所述第三层的方向贯穿设置;所述绝缘体还包括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填充所述镂空区并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
上述的散热器,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自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朝背离所述第二层的方向延伸并环绕所述光源板收容区,所述第二段自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朝背离所述光源板收容区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自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朝背离所述光源板收容区的方向延伸并贴合所述第二段,所述第四段自所述第三段朝所述第一段的方向延伸并越出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且相对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末端,所述第四段的延伸末端靠近所述第三段。
上述的散热器,所述导电体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绝缘体由导热塑料制成。
上述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安装孔和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均为所述绝缘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光源模块;
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光源模块;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收容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散热器贴合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光源模块之间并将所述外壳和所述光源模块绝缘连接。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外壳的两者中至多之一贴合所述散热器的导电体,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外壳至少之一贴合所述散热器的绝缘体。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括第一绝缘主体部和第一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环绕并连接第一绝缘主体部;所述导电体包括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层堆叠设置,且包括第二导体主体部和第二导体边缘部,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所述散热器包括光源板收容区,所述光源模块安装于所述光源板收容区上;
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超出于所述绝缘边缘部并贴合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者是,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平齐于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和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共同贴合或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者是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内缩于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贴合或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或者是
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突出于所述导体边缘部并贴合或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上时,所述绝缘体还包括第三层,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一层堆叠设置,所述第二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
所述第三层包括第三绝缘主体部和第三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三绝缘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三绝缘主体部,所述第三绝缘边缘部内缩或平齐于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
相对于所述第一层,所述电源模块靠近所述第三层,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外壳绝缘连接。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自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朝背离所述第二层的方向延伸并环绕所述光源板收容区,所述第二段自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朝背离所述光源板收容区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自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朝背离所述光源板收容区的方向延伸并贴合所述第二段,所述第四段自所述第三段朝所述第一段的方向延伸并越出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且相对所述第三段的延伸末端,所述第四段的延伸末端靠近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
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光源板,所述光源板包括周侧面和背光面,所述周侧面朝向所述第一段,所述背光面贴合所述光源板收容区;所述第四段贴合或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收容腔自所述第一端口贯穿至所述第二端口,相对所述第二端口,所述光源模块靠近第一端口且经所述第一端口发射光线;
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配光元件和底座,所述配光元件罩设所述第一端口,所述底座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并罩设所述第二端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包括绝缘体和导电体,且绝缘体和导电体均为导热体,由于散热器中具有绝缘体,使得散热器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包括光源模块、外壳和散热器,将上述散热器贴合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光源板之间并将外壳和光源板绝缘,使得光源模块的热量能够经散热器高效散出,同时照明装置的外壳和光源模块之间能够承受高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散热器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七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照明装置的B-B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照明装置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散热器;110-绝缘体;120-导电体;130-第一层;131-第一绝缘主体部;132-第一绝缘边缘部;1321-第一段;1322-第二段;140-第二层;141-第二导体主体部;142-第二导体边缘部;1421-第三段;1422-第四段;150-光源板收容区;160-第三层;161-第三绝缘主体部;162-第三绝缘边缘部;170-填充区;181-过线孔;182-安装孔;183-第一防错结构;
200-散热器;230-第一层;232-第一绝缘边缘部;240-第二层;242-第二导电边缘部;
300-散热器;330-第一层;332-第一绝缘边缘部;340-第二层;342-第二导电边缘部;
400-散热器;430-第一层;432-第一绝缘边缘部;440-第二层;442-第二导电边缘部;
500-散热器;530-第一层;532-第一绝缘边缘部;540-第二层;542-第二导电边缘部;560-第三层;562-第三绝缘边缘部;
600-散热器;630-第一层;632-第一绝缘边缘部;640-第二层;642-第二导电边缘部;650-光源板收容区;
700-散热器;730-第一层;732-第一绝缘边缘部;740-第二层;742-第二导电边缘部;750-光源板收容区;790-第四层;792-第四导体边缘部;
800-照明装置;810-光源模块;811-光源板;8111-背光面;8112-周侧面;8113-第二防错结构;812-发光单元;820-外壳;821-收容腔;822-第一端口;823-第二端口;824-第一卡扣;830-电源模块;831-电源壳;832-电源组件;840-配光元件;841-第二卡扣;85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100的结构图,散热器100包括绝缘体100和导电体120,该绝缘体100和该导电体120均为导热体,导电体120的导热系数大于绝缘体100的导热系数。由于散热器100中具有绝缘体100,使得散热器100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此外,导电体120的导热系数大于绝缘体100的导热系数,在散热器中设置导电体120,可以有效提高散热器的导热系数,实现良好的热量传导效果。
其中,该导电体120与绝缘体100可以堆叠设置。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堆叠包括层叠。导电体120与绝缘体100的贴合面可以为平面或曲面,可以为光滑面或粗糙面,相对而言,导电体120和绝缘体100的贴合面为曲面或粗糙面时两者贴合的强度更高。
绝缘体100可以包括第一层130,导电体120包括第二层140,且第一层130和第二层140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上述堆叠方向。第一层130包括第一绝缘主体部131和第一绝缘边缘部132,第一绝缘边缘部132环绕并连接第一绝缘主体部131。第二层140包括第二导体主体部141和第二导体边缘部142,第二导体边缘部142环绕并连接第二导体主体部141。散热器上包括用于安装光源模块的光源板收容区150。
其中,光源板收容区150可以设置于第一绝缘主体部131上且背向第二层140,第二导体边缘部142可以超出于第一绝缘边缘部132。
具体的,光源板收容区150可以设置在第一层130上,由于第二导体边缘部142可以超出第一绝缘边缘部132,因此可以由第二层140贴合或连接照明装置的外壳,进而实现照明装置的光源模块与外壳之间的绝缘,光源模块的热量依次经过第一层130、第二层140后传导到外壳。
进一步地,当光源板收容区150设置在第一绝缘主体部131上时,绝缘体100还可以包括第三层160,第三层160与第一层130、第二层140堆叠设置,且第二层140夹设于第一层130和第三层160之间。第三层160包括第三绝缘主体部161和第三绝缘边缘部,第三绝缘边缘部162环绕并连接第三绝缘主体部161,该第三绝缘边缘部162内缩于第二导体边缘部142。
第三绝缘边缘部162内缩于第二导体边缘部142(即第二导体边缘部142越出第三绝缘边缘部162),可以由第一层130实现光源模块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散热器的热量经第二层140传导至外壳上。由于散热器具有第三层160,因此散热器安装于照明装置中,其他的电子元器件可以贴合于第三层160上。
上述第二层140的第二导体主体部141上可以设置有镂空区(图未示),该镂空区沿第一层130至第三层160的方向贯穿设置。绝缘体100包括填充区170,填充区170填充镂空区并一体连接第一层130和第三层160,使得第二导体主体部141被绝缘体100包裹,进而提高绝缘体100和导电体120之间的结合强度。具体的,参图2,第一层130和第三层16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以将第二导体主体部141紧密包裹在第一层130和第三层160之内。
第一层130、第三层160和填充区170的材料一致,且熔点应低于第二层140的熔点,在实际制造时,根据散热器100的外形制造模具,将制造第二层140的原材料加工至需要的形状后置于模具型腔内,再将制造第一层130、第三层160和填充区170的材料熔化注入型腔中,冷却脱模后即得到需要的散热器100。通过这一方法得到的散热器100各个层之间具有很高的结合强度,使得散热器100的强度高,且各个层之间紧密结合而不存在较大空隙,散热器100的导热性能不因较大的空隙间隙而降低。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绝缘体100具有一定的导热效果,但由于其导热系数难以高于导电体120的导热系数,为了取得较佳的热量传导效果,上述第一层130的厚度应该小于第二层140的厚度,第一层130的厚度在0.5至1.5mm之间,具体可以在0.8至1.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还包括安装孔182和过线孔181,其中安装孔182和过线孔181的贯穿方向平行于上述堆叠方向,且安装孔182和过线孔181的孔壁均为绝缘体100,使得散热器在照明装置中能够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具体的,过线孔181和安装孔182可以贯穿第一绝缘主体部131、填充区170和第三绝缘主体部161。第三层160绝缘主体部上可以设置背向第二层140凸起的螺柱。
第一绝缘主体部131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于上述第二层140与第一层130的堆叠方向,第一绝缘边缘部132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上述堆叠方向。
具体的,第一绝缘边缘部132包括第一段1321和第二段1322,第一段1321自第一绝缘主体部131朝背离第二层140的方向延伸并环绕光源板收容区150,第二段自第一绝缘主体部131朝背离光源板收容区150的方向延伸。
第二导体边缘部142包括第三段1421和第四段1422,第三段1421自第二导体主体部141延伸朝背离所述光源板收容区150的方向并贴合第二段1322,第四段1422自第三段1421朝第一段1321的方向延伸并越出第一绝缘边缘部132,以用于连接照明装置的外壳内表面。其中,第二段1322具有朝向第一绝缘主体部131的贴合面(未标号),该贴合面贴合第三段1421。且相对第二段1322的延伸末端,第四段1422的延伸末端靠近第三段1421,换言之,第四段1422的延伸末端未越出第二段1322的延伸末端,以有效地将能够导电的第四段1422与安装在光源板收容区150上的光源模块绝缘。
上述第一段1321上还设置有朝向光源板收容区150的第一防错结构183,第一防错结构183可以为凸起或内凹,以使得光源模块的光源板按预设方位安装在第一层130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散热器100,导电体120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导热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铜等等,绝缘体100由具有一定导热性能的导热塑料制成、或者是绝缘陶瓷、金刚石等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其中,导热塑料可以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PMMA(poly 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塑料制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散热器可以为均热板,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散热装置。
实施例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20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不具有上述第三层。实施例2的散热器包括第一层230和第二层240,且第二导体边缘部242越出第一绝缘边缘部232。在第二层240上仍可以具有镂空区,则填充该镂空区的填充区域第一层230一体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200的制造方法,同样是在模具的型腔中放置熔点较高的第二层240,再将制作第一层230的材料熔融后注塑到型腔中,冷却脱模后得到散热器100。
实施例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30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二导体边缘部342与第一绝缘边缘部332平齐,可以由第二层340和第一层330共同贴合或连接照明装置的外壳,同样可以使得照明装置的光源模块与外壳之间绝缘,光源模块的热量经过第一层330、第二层340后,由第一层330和第二层340一并传导至外壳。
实施例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40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4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一绝缘边缘部432越出第二导体边缘部442,可以由第一绝缘边缘部432贴合或连接照明外壳,光源模块的热量经过第一层430同时传导至外壳和第二层440,由于第二层440没有贴合或连接光源模块和外壳的任意一种,这种散热器将光源模块的热量传导到外壳能力较差,因此,在长时间连续照明的照明装置中,这种散热器400的散热效果有限,但是由于设置有导热系数较高的第二层440,该第二层440在短时间内可以积聚热量,因此,在短时间照明中仍然是有助于散热的。
实施例5
图6a和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500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导体边缘部542未越出第一绝缘边缘部532或第三绝缘边缘部562:如第二导体边缘部542与第一绝缘边缘部532和第三绝缘边缘部562平齐(参图6a),则可以由第一绝缘边缘部530、第二层导体边缘部542和第三层绝缘边缘部562三者共同贴合照明装置的外壳;或者是第二导体边缘部542内缩于第一绝缘边缘部532和第三绝缘边缘部562(参图6b),则由第一绝缘边缘部532和第三绝缘边缘部562至少之一贴合照明装置的外壳,且绝缘体还可以具有连接第一层530和第三层560之间填充区。
实施例6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60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具有实施例1中的第三层,且光源板收容区650设置于第二层640的第二导体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一层630,第一绝缘边缘部632越出于第二导体边缘部642。具体的,由于第一绝缘边缘部632超出于第二导体边缘部642,故可以由第一层630贴合或连接照明装置的外壳,进而实现照明装置的光源模块与外壳之间的绝缘,光源模块的热量依次经第二层640、第一层630传导至外壳。
实施例7: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七个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70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具有实施例1中的第三层,光源板收容区750设置于第二层740的第二导体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一层730,第一绝缘边缘部730越出于第二导体边缘部740,且散热器700的导电体还包括第四层790。第四层790与第二层740、第一层730堆叠设置,第一层730夹设于第二层740和第四层790之间。第四层790包括第四导体主体部(未标号)和第四导体边缘部792,第四导体边缘部792环绕第四导体主体部,且平齐于第一绝缘边缘部732。当然,第四导体边缘部792也可以内缩于第一绝缘边缘部732,同实施例4的原理,第四导体边缘部792内缩于第一绝缘边缘部732时,散热器传导热量的效果会相对较差。
制造散热器700时,先将第二层740和第四层790置于模具的型腔中,再对型腔中注入第一层730,冷却脱模后得到散热器700。
实施例8
图9为本实用新型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800的结构图。照明装置800包括光源模块810、电源模块810、外壳820和上述实施例1-6任一实施例中的散热器。
结合图10和图11,外壳820包括收容腔821,光源模块810、电源模块810和散热器安装于收容腔821内,该散热器贴合与外壳820和光源模块810之间并将外壳820和光源模块810绝缘连接。
其中,光源模块810和外壳820的两者中至多之一贴合所述散热器的导电体,即光源模块810和外壳820可以均不贴合导电体或其中之一贴合导电体;光源模块810和外壳820至少之一贴合散热器的绝缘体,即可以光源模块810贴合绝缘体、外壳820贴合绝缘体或外壳820与光源模块810均贴合绝缘体。
具体的,如在照明装置800中安装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散热器,其外壳820贴合导电体,光源模块810贴合绝缘体;如实施例3中的散热器,外壳820贴合导电体和绝缘体,光源模块810贴合绝缘他;如实施例4中的散热器,外壳820贴合绝缘体,光源模块810也贴合绝缘体,外壳820和光源模块810均未贴合导电体;如实施例5中的散热器,外壳820接贴合导电体和绝缘体,光源模块810贴合绝缘体;如实施例6中的散热器,光源模块810贴合导电体,外壳820贴合绝缘体。
下面,将采用实施例1中的散热器的照明装置800的结构做进一步具体介绍。
相对于第一层,电源模块830靠近第三层。由于第三层为绝缘体,因此,电源模块830与散热器的电气距离可以较小,进一步的,电源模块830可以直接连接于散热器的第三层上。
其中,光源模块810安装于光源板811收容区上。光源模块810具有光源板811和安装在光源板811上的发光单元812。光源板811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光面和背光面8111,以及环绕发光面和背光面8111的周侧面8112。其中发光单元812安装于发光面上,背光面8111贴合光源板811收容区,周侧面8112朝向第一段,进而使得光源板811除发光面外,其他面均被绝缘体围绕,以保证光源模块810与外壳820之间能够承受高压。上述光源板811可以为铝基板。
光源板811的周侧面8112上设置有第二防错结构8113,第二防错结构8113与第一防错结构匹配,可以为凸起或内凹。
散热器的第四段可以过盈压紧或螺纹连接以贴合外壳820的内表面。
上述外壳820可以呈筒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822和第二端口823,收容腔821自第一端口822贯穿至第二端口823。相对第二端口823,光源模块810靠近第一端口822且经第一端口822发射光线。其中,第一端口822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端口823。
外壳820靠近第一端口822的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824,照明装置800的配光元件840设置有第二卡扣841,第一卡扣824和第二卡扣841可以卡持连接,使得配光元件840罩设第一端口822,为光源模块810配光。作为变形,配光元件840也可以与外壳820粘结,进而罩设第一端口822,或者是第一卡扣824和第二卡扣841卡持连接后,再将外壳820与配光元件840粘结以提高连接强度。其中,配光元件840可以为泡壳。
外壳820可以为金属材料,例如铝,可以经过阳极氧化后使得外壳820呈现各种颜色。
照明装置800还包括底座850,底座850电连接电源模块830,以为电源模块830提供外部电力,且底座850罩设第二端口823。具体的,底座850可以为灯头。
电源模块830包括电源壳831和电源组件832。电源壳831包括相对设置的始端和末端,始端(或输入端)与外壳820的第二端口823平齐以设置于灯头上,具体的,始端可以抵接或安装在灯头上,末端连接于散热器的第三层上。电源壳831自始端向末端延伸且呈筒状,电源壳831具有电源腔,电源组件832安装于电源腔内。该电源组件832通过电源壳831安装于外壳820的收容腔821内,并连接散热器和灯头。
电源壳831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以使得电源模块830与外壳820绝缘连接。
与散热器上的过线孔和安装孔对应,光源模块810(具体为光源板811)上也具有相应的孔洞,电源模块830(具体为电源壳831)上相应的孔洞,以供紧固件依次穿过光源模块810、散热器和电源模块830后将三种紧固连接,或将电源模块830上的导线依次穿过散热器和光源模块810后为光源模块810供电。
下面简要介绍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800的装配过程:将电源组件832装入电源壳831内,将电源模块830从外壳820的第一端口822插入外壳820的收容腔821内;光源模块810的光源板811贴合散热器的光源板811收容区,且光源板811的周侧被散热器的第一段环绕限位;将带有光源模块810的散热器从外壳820的第一端口822锁紧连接电源模块830;配光元件840卡接外壳820,以罩设光源模块810,并配合点胶固定配光元件840;将底座850从外壳820的第二端口823铆接在电源模块830的电源壳831上。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图未示)包括光源模块、外壳和上述实施例7中的散热器。外壳包括收容腔,光源模块和散热器安装于收容腔内,该散热器贴合于外壳和光源模块之间并将外壳和光源模块绝缘。
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导电体既可以贴合光源模块也可以贴合外壳。具体的,导电体的第二层贴合光源模块,导电体的第四导体边缘部与第二绝缘边缘部平齐时,导电体的第四层可以和第二层一起贴合外壳;在导电体的第四导体边缘部内缩于第二绝缘边缘部时,导电体的第四层则不贴合外壳,由第二层贴合外壳。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和导电体,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导电体均为导热体;
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括第一绝缘主体部和第一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所述导电体包括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层堆叠设置,且包括第二导体主体部和第二导体边缘部,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所述散热器包括光源板收容区;
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越出于或平齐于或内缩于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
或者是
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越出于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和所述绝缘体一体设置,所述导电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绝缘体的导热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上时,所述绝缘体还包括第三层,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一层堆叠设置,所述第二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
所述第三层包括第三绝缘主体部和第三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三绝缘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三绝缘主体部,所述第三绝缘边缘部内缩或平齐于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具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沿所述第一层至所述第三层的方向贯穿设置;所述绝缘体还包括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填充所述镂空区并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自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朝背离所述第二层的方向延伸并环绕所述光源板收容区,所述第二段自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朝背离所述光源板收容区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自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朝背离所述光源板收容区的方向延伸并贴合所述第二段,所述第四段自所述第三段朝所述第一段的方向延伸并越出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且相对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末端,所述第四段的延伸末端靠近所述第三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绝缘体由导热塑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安装孔和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均为所述绝缘体。
8.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模块;
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光源模块;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收容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散热器贴合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光源模块之间并将所述外壳和所述光源模块绝缘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外壳的两者中至多之一贴合所述散热器的导电体,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外壳至少之一贴合所述散热器的绝缘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括第一绝缘主体部和第一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环绕并连接第一绝缘主体部;所述导电体包括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层堆叠设置,且包括第二导体主体部和第二导体边缘部,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所述散热器包括光源板收容区,所述光源模块安装于所述光源板收容区上;
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超出于所述绝缘边缘部并贴合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者是,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平齐于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和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共同贴合或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者是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内缩于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贴合或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或者是
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上且背向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突出于所述导体边缘部并贴合或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收容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上时,所述绝缘体还包括第三层,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一层堆叠设置,所述第二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
所述第三层包括第三绝缘主体部和第三绝缘边缘部,所述第三绝缘边缘部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三绝缘主体部,所述第三绝缘边缘部内缩或平齐于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
相对于所述第一层,所述电源模块靠近所述第三层;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外壳绝缘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自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朝背离所述第二层的方向延伸并环绕所述光源板收容区,所述第二段自所述第一绝缘主体部朝背离所述光源板收容区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导体边缘部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自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朝背离所述光源板收容区的方向延伸并贴合所述第二段,所述第四段自所述第三段朝所述第一段的方向延伸并越出所述第一绝缘边缘部,且相对所述第三段的延伸末端,所述第四段的延伸末端靠近所述第二导体主体部;
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光源板,所述光源板包括周侧面和背光面,所述周侧面朝向所述第一段,所述背光面贴合所述光源板收容区;所述第四段贴合或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收容腔自所述第一端口贯穿至所述第二端口,相对所述第二端口,所述光源模块靠近第一端口且经所述第一端口发射光线;
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配光元件和底座,所述配光元件罩设所述第一端口,所述底座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并罩设所述第二端口。
CN201822149582.6U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Active CN209445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9582.6U CN209445331U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9582.6U CN209445331U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5331U true CN209445331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14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49582.6U Active CN209445331U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53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4795B (zh) 照明装置和制造照明装置的保持架的方法
KR102099814B1 (ko) 조명 조립체 및 조명 조립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1846260B (zh) Led照明灯泡及其散热座
US20080296590A1 (en) LED-Based Light Source Having Improved Thermal Dissipation
CN105492820B (zh) 由独立制造的组件构成的半导体灯的组装
CN106461169A (zh) 安装在弯曲引线框架上的led
CN102077311A (zh) 中压或高压开关装置组件的电极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200823404A (en) Outdoor high power light-emitting diode illuminating equipment
US20080258171A1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excellent in heat radiation
TW201111700A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648374B (zh) 改型led灯
US5414241A (en) Heater,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anti-condensation mirro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890089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D package
CN108662446A (zh) 发光二极体灯具
CN102748626B (zh) Led灯管及其制造方法
KR100875702B1 (ko) 고출력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CN209445331U (zh) 一种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CN103827578B (zh) 具有电路板底座的照明装置
WO2013165115A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2839210B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with the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CN210624271U (zh) 橱柜灯
CN207353352U (zh)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池包
KR102110540B1 (ko) 플립칩 발광모듈
CN206904679U (zh) 一种R7s线性光源
US20100079055A1 (en) Providing an improved thermal path to electronics by overmolding in a lighting sour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