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2819U - 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2819U
CN209442819U CN201822148461.XU CN201822148461U CN209442819U CN 209442819 U CN209442819 U CN 209442819U CN 201822148461 U CN201822148461 U CN 201822148461U CN 209442819 U CN209442819 U CN 209442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sedimentation basin
pond
transfer
back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484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拥峰
胡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e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e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e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e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484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2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2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2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的池体包括沉淀池,中转池,好氧池和厌氧池,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填充层,所述的沉淀池中心设置有空心主体连接底部进水管,所述的沉淀池侧壁上部设置有引流槽,所述的中转池设置于沉淀池和好氧池之间,所述的沉淀池下部设置有排泥管与中转池连接,所述的好氧池与厌氧池设置有排泥管连接,所述的好氧池和所述的厌氧池的池体内均设置有导流墙,所述的厌氧池的侧壁设置有污泥回流渠与中转池连接,所述的中转池采用连通器方式底部连通,所述的中转池内设有污泥泵位于中转池底。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污泥回流渠减少污泥回流泵二次提升,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状况的关心,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相继开建、竣工并投入使用,而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回流控制又十分重要。
回流污泥是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生物段的活性污泥,回流污泥指曝气池混合液经二次沉淀池沉淀浓缩下来的污泥中回流至曝气池的那部分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
污泥回流主要为保持生化系统污泥浓度,目前,通常采用污泥回流泵进行污泥回流,为保证更个生化系统的稳定性,污泥回流泵需长时间运行,必然产生较高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通过中转池采用连通器结构和污泥回流渠达到污泥回流,减少污泥回流泵二次提升,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的池体包括沉淀池,中转池,好氧池和厌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填充层,所述的沉淀池中心设置有空心主体连接底部进水管,上部设置出水口,所述的沉淀池侧壁上部设置有引流槽,所述的中转池设置于沉淀池和好氧池之间,所述的沉淀池下部设置有排泥管与中转池连接,所述的好氧池与厌氧池设置有排泥管连接,所述的好氧池和所述的厌氧池的池体内均设置有导流墙,所述的厌氧池的侧壁设置有污泥回流渠与中转池连接,所述的污泥回流渠上方设置有污泥清洗机构,所述的中转池采用连通器结构将底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泥管一端设置有开闭阀门,位于沉淀池与中转池连接处,开闭阀门用于控制沉淀池污泥排泥,沉淀池沉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沉淀效果,因此将排泥管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充层为细石碎砖填充层,通过设置填充层对沉淀池底形成一层保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污泥回流渠设置有回流阀门与所述的厌氧池连接,污泥回流渠内设置有若干升降挡板,挡板两边活动设置有挡片固定安装在污泥回流渠侧壁,通过升降挡板的开合程度来控制污泥的回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污泥回流渠的内底设置有一定倾斜角度,污泥回流渠的内部形状为U形沟槽,矩形沟槽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淤积,清理麻烦,U形沟槽使污泥不易淤积在沟槽内,清理容易。
进一步的,所述的污泥清洗机构为开关阀门连接设置有高压喷淋管,喷淋管底部开设有若干条形通孔,通孔向污泥回流渠流向倾斜,喷淋管长度与污泥回流渠内宽相等,污泥回流渠使用一定周期后,可以通过上方污泥清洗机构对沟槽进行高压喷淋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的污泥清洗机构底部设置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与开关阀门固定连接的滑块,欢快活动连接有滑轨,滑轨固定设置于污泥回流渠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通器结构通过中转池中间的隔板将中转池划分为污泥中转池和清水池,所述的隔板可上下升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充层由沉淀池的边缘向中心倾斜浇筑,靠近中心位置,向下形成集泥槽,使沉淀池污泥集中于集泥槽,提高排泥效率。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沉淀池污泥经过生物处理池处理后,污泥排入污泥中转池,通过连通器的原理,通过清水压力,将污泥提升上浮,进入污泥回流渠对污泥进行回流,无需设置污泥泵进行提升,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侧面机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转池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污泥回流渠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污泥回流渠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沉淀池1、上清液引流槽101、排泥管102、集泥槽103、进水管104、出水口105、好氧池2、导流墙201、厌氧池3、污泥回流渠4、回流阀门401、中转池5、污泥泵501、开闭阀门502、隔板503、填充层6、污泥清洗机构7、滑轨71、滑块72、挡板73、开关阀门74、喷淋管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说明书的阐述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因此,本文中实用新型构思的实践并不唯一限于本文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和附图中的举例说明,此外附图并不是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的池体包括沉淀池1,中转池5,好氧池2和厌氧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04,所述的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填充层,所述的沉淀池1中心设置有空心圆柱体连接底部进水管104,空心圆柱体上部设置出水口105,所述的沉淀池1两侧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上清液引流槽101,将沉淀后的上清液引流至池体外,所述的中转池5设置于沉淀池1和好氧池2之间,所述的沉淀池1下部设置有排泥管与中转池5连接,所述的好氧池2与厌氧池3通过连接,所述的好氧池2和所述的厌氧池3的池体内均设置有导流墙201,所述的厌氧池3的侧壁设置有污泥回流渠4与中转池5连接,所述的污泥回流渠4上方设置有污泥清洗机构7,所述的中转池5采用连通器结构将底部连通。污泥泵501设置于中转池5内一侧,连接排出管道至外部.
排泥管102一端设置有开闭阀门,中转池5侧壁开设有滑槽,阀门两端安装在滑槽内,阀门在滑槽内上下滑动达到开合的目的,排泥管102一端连通沉淀池1,一端连接至中转池5,与中转池5连接处,阀门控制设置于池体上方,方便操作。
填充层6为细石碎砖填充层6,细石碎砖填充层6由细石砼并水泥压光50层浇筑形成,用于保护沉淀池1底部防水层。
污泥回流渠4设置有回流阀门401与所述的厌氧池连接,污泥回流渠4内设置有若干升降挡板402,升降挡板402两边设置有挡片固定安装在污泥回流渠4侧壁,通过升降挡板402的开合程度来控制污泥的回流量。
污泥回流渠4的内底设置有一定倾斜角度,角度由回流阀门401向渠道末端向下倾斜,为了使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泥在污泥回流渠4内部轻易淤积在渠道内,污泥回流渠4的内部形状设置为U形沟槽,回流渠内壁两侧平整,底部向下凹陷成半圆形状,使回流渠形成光滑的渠道。
污泥清洗机构7为开关阀门74连接设置有高压喷淋管75,喷淋管75底部开设有若干条形通孔,通孔向污泥回流渠4流向倾斜,喷淋管75长度与污泥回流渠4内宽相等,污泥回流渠4使用一定周期后,可以通过上方污泥清洗机构7对沟槽进行高压喷淋清洗。
污泥清洗机构7底部设置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与开关阀门74固定连接的滑块72,欢快活动连接有滑轨71,滑轨固定设置于污泥回流渠4的边缘。
连通器结构通过中转池中间的隔板503将中转池划分为污泥中转池和清水池,隔板可上下升降移动。
填充层6浇筑在靠近沉淀池1侧壁的部分厚度较厚,靠近空心圆柱体位置厚度较薄,填充层6由周边向中心倾斜,成圆锥状,在靠近空心圆柱体位置,向下形成环形集泥槽103,集泥槽103侧壁安装排泥管102。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运行原理:
在处理过程中,混合液有中心进水管104进入沉淀池1,完成泥水分离过程,清水从沉淀池1上部上清液引流槽101排出,沉淀后的污泥滑入集泥槽103,经过排泥管102排入污泥中转池5内,中转池5的隔板上升,清水中转池5清水通过底部流入污泥中转池5内,水流压力使污泥提升上浮,流入污泥回流渠4,通过污泥回流渠4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3处理后,再流入好氧池2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基本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的引流槽101与清水中转池连接,利用上清液提升污泥,节省水资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特征,均可以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Claims (9)

1.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的池体包括沉淀池,中转池,好氧池和厌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填充层,所述的沉淀池中心设置有空心主体连接底部进水管,上部设置出水口,所述的沉淀池侧壁上部设置有引流槽,所述的中转池设置于沉淀池和好氧池之间,所述的沉淀池下部设置有排泥管与中转池连接,所述的好氧池与厌氧池设置有排泥管连接,所述的好氧池和所述的厌氧池的池体内均设置有导流墙,所述的厌氧池的侧壁设置有污泥回流渠与中转池连接,所述的污泥回流渠上方设置有污泥清洗机构,所述的中转池采用连通器结构将底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管一端设置有开闭阀门,位于沉淀池与中转池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层为细石碎砖填充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设置有回流阀门与所述的厌氧池连接,污泥回流渠内设置有若干升降挡板,挡板两边活动设置有挡片固定安装在污泥回流渠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的内底设置有一定倾斜角度,污泥回流渠的内部形状为U形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清洗机构为开关阀门连接设置有高压喷淋管,喷淋管底部开设有若干条形通孔,通孔向污泥回流渠流向倾斜,喷淋管长度与污泥回流渠内宽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清洗机构底部设置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与开关阀门固定连接的滑块,欢快活动连接有滑轨,滑轨固定设置于污泥回流渠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器结构通过中转池中间的隔板将中转池划分为污泥中转池和清水池,所述的隔板可上下升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层由沉淀池的边缘向中心倾斜浇筑,靠近中心位置,向下形成集泥槽。
CN201822148461.XU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 Active CN209442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8461.XU CN209442819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8461.XU CN209442819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2819U true CN209442819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14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48461.XU Active CN209442819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2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9000A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与方法
CN207137521U (zh) 一种沉淀及过滤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备
EA003629B1 (ru) Способ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08471841U (zh) 一种用于厕所循环水使用的净化装置
CN209442819U (zh) 一种污泥自动回流沉淀池
CN201168467Y (zh) 应用于黄河水的高效澄清池
CN201317701Y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202460231U (zh) 重力式水力自控单阀滤池
CN208517032U (zh) 一种高效微砂沉淀池
CN208684599U (zh) 一种双层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
CN208200460U (zh) 一种免维护的超滤净水装置
CN106277255A (zh) 一种高效水力循环澄清池
CN201981585U (zh) 集成化节水设备
CN205990294U (zh) 一种塑料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CN1789575A (zh) 污水再生利用装置
CN211004819U (zh) 一种自动给排水免安装净水机
CN208916968U (zh) 脱硫废水多级处理系统
CN203066179U (zh) 新型模块化同层排水节水装置
CN208591628U (zh) 一种精制水装置
CN209411838U (zh)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的设备
CN208824284U (zh) 一种血液透析中空纤维过滤膜的清洗装置
CN201882931U (zh) 一种海水淡化预处理用滤池
CN102344174B (zh) 一种海水淡化预处理用滤池
CN219174242U (zh) 一种进水装置
CN220887056U (zh) 一种节能污水净化处理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1, No.22, Fenghuang Industrial Road, Shajiao, Hume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He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99 Fenghuang Industrial Road and Linhai Industrial Road, Fenghuangshan Industrial Zone, Ludong Community, Hume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He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