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2809U - 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42809U CN209442809U CN201821454074.2U CN201821454074U CN209442809U CN 209442809 U CN209442809 U CN 209442809U CN 201821454074 U CN201821454074 U CN 201821454074U CN 209442809 U CN209442809 U CN 2094428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ing wall
- ecological retaining
- zone
- ecological
-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沿河水流向依次设有碎石过滤带、快速生物反应区、沉淀区、砾间接触氧化带及生态恢复区,碎石过滤带设置于点源污染排放口的起始位置;快速生物反应区、沉淀区、生态恢复区分别由第一生态挡墙、第二生态挡墙、第三生态挡墙分隔,生态挡墙为多孔结构;碎石过滤带、第一生态挡墙、第二生态挡墙、第三生态挡墙的宽度与河道宽度相同,第一生态挡墙高度低于常水位0.5m~0.8m,第二生态挡墙与第三生态挡墙等高,且高度低于常水位0.2m~0.4m;砾间接触氧化带与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紧贴,且高度低于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本实用新型利用生态修复的手段处理点源污染,保证了河水水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排放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点源污染一般指传统意义上的通过点源,如管道等排入水体的污染源,其污染源头并没有在地表形成径流,而是通过管线,浅沟等相连。河道点源污染的控制一般通过源头控制,即封堵排放口,设置检查井将污水拦截至污水管道中,从而使污水不排放进入河道。但在实际河道治理中,往往存在管网建设不完备、滞后性等原因不能及时处理此类点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利用生态修复的手段处理点源污染,保证河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沿河水流向依次设有碎石过滤带、快速生物反应区、沉淀区、砾间接触氧化带及生态恢复区,碎石过滤带设置于点源污染排放口的起始位置;
快速生物反应区与沉淀区由第一生态挡墙分隔,砾间接触氧化带与沉淀区由第二生态挡墙分隔,砾间接触氧化带与生态恢复区由第三生态挡墙分隔,第一生态挡墙、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为多孔结构;
碎石过滤带、第一生态挡墙、第二生态挡墙、第三生态挡墙的宽度与河道宽度相同,第一生态挡墙高度低于常水位0.5m~0.8m,第二生态挡墙与第三生态挡墙等高,且高度低于常水位0.2m~0.4m;
砾间接触氧化带与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紧贴,且高度低于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
进一步地,碎石过滤带由石笼网和大颗粒碎石构成,大颗粒碎石粒径为50mm~150mm。
进一步地,快速生物反应区投加有生物菌剂。
进一步地,砾间接触氧化带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粗河沙层、球形多孔石质材料层及砾石层。
进一步地,粗河沙层由粒径为2mm~5mm的河沙组成,球形多孔石质材料层由粒径为20mm~30mm的球形多孔石质材料组成,砾石层由粒径为10mm~15mm砾石组成。
进一步地,第一生态挡墙、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为孔隙率为15%~30%的多孔混凝土墙。
进一步地,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顶部种植有高植株植物。
进一步地,砾石层种植有矮生水生植物。
借由上述方案,通过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利用生态修复的手段处理点源污染,保证了河水水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的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中标号:
1、碎石过滤带;2-快速生物反应区;3-沉淀区;4-砾间接触氧化带;41-粗河沙层;42-球形多孔石质材料层;43-砾石层;5-生态恢复区;6-第一生态挡墙;7-第二生态挡墙;8-第三生态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沿河水流向依次设有碎石过滤带1、快速生物反应区2、沉淀区3、砾间接触氧化带4及生态恢复区5,碎石过滤带1设置于点源污染排放口的起始位置;
快速生物反应区2与沉淀区3由第一生态挡墙分隔6,砾间接触氧化带4与沉淀区3由第二生态挡墙分隔7,砾间接触氧化带4与生态恢复区5由第三生态挡墙8分隔,第一生态挡墙6、第二生态挡墙7及第三生态挡墙8为多孔结构;
碎石过滤带1、第一生态挡墙6、第二生态挡墙7、第三生态挡墙8的宽度与河道宽度相同,第一生态挡墙6高度低于常水位0.5m~0.8m,第二生态挡墙7与第三生态挡墙8等高,且高度低于常水位0.2m~0.4m;
砾间接触氧化带4与第二生态挡墙7及第三生态挡墙8紧贴,且高度低于第二生态挡墙7及第三生态挡墙8。
该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利用生态修复的手段处理点源污染,保证了河水水质。
在本实施例中,碎石过滤带1由石笼网和大颗粒碎石构成,大颗粒碎石粒径为50mm~150mm。
在本实施例中,快速生物反应区2投加有生物菌剂。
在本实施例中,砾间接触氧化带4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粗河沙层41、球形多孔石质材料层42及砾石层43。
在本实施例中,粗河沙层41由粒径为2mm~5mm的河沙组成,球形多孔石质材料层42由粒径为20mm~30mm的球形多孔石质材料组成,砾石层43由粒径为10mm~15mm砾石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生态挡墙6、第二生态挡墙7及第三生态挡墙8为孔隙率为15%~30%的多孔混凝土墙。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生态挡墙7及第三生态挡墙8顶部种植有高植株植物。
在本实施例中,砾石层43种植有矮生水生植物。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河道水质净化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处理单元:碎石过滤带1、快速生物反应区2、沉淀区3、砾间接触氧化带4和生态恢复区5。
1、碎石过滤带
碎石过滤带1设置于点源污染排放口的起始位置,长度5~10m,高度低于常水位0.3m-0.5m,宽与河道宽相同。碎石过滤带1由石笼网和大颗粒碎石构成,大颗粒碎石粒径50mm~150mm。
碎石过滤带1的主要作用为预处理。碎石填充,对大颗粒污染物进行物理过滤,大颗粒污染物通过重力作用和毛细作用多级过滤后,进入下一处理单元。
2、快速生物反应区
快速生物反应区2位于碎石过滤带之后,快速生物反应区(碎石过滤带之后河道段)由第一生态挡墙6与下一处理单元分隔开。
快速生物反应区河道内投加生物菌剂,主要作用为快速反应排放的污染物,减少或消除对河道水质的影响。主要作用原理有:快速吸附并沉淀水中的悬浮物;降解水体中COD、BOD;快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保持良好水色;消解池底沉积底泥、有机残渣,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消除硫化氢、土臭素和氨引起的臭味;维持良好的生物圈,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
第一生态挡墙为采用孔隙率为15%~30%的多孔混凝土建设而成,高度为低于常水位0.5m~0.8m。生物挡墙的多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得其表面适宜富集微生物及生长绿色植物,为植物提供相应的生存空间,同时为微生物提供栖息附着场所。通过植物生长吸收水体中的N、P污染物,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第一生态挡墙的作用还有作为与下一处理单元隔断。
3、沉淀区
沉淀区3为第一生态挡墙6后的河道段。沉淀区3不作其他处理,主要作用为絮凝沉淀,为上一处理单元微生物反应后的絮凝沉淀,同时配以底泥清理。
4、砾间接触氧化带
砾间接触氧化带4分别通过第二生态挡墙7及第三生态挡墙8与沉淀区及下一处理单元分隔开。主要作用为对水质进一步净化。
第二生态挡墙和第三生态挡墙的结构组成与第一生态挡墙相同,高度低于常水位0.2m~0.4m,挡墙上种植芦苇等高植株植物。
砾间接触氧化带4自下而上为:粗河沙层41,粒径2mm~5mm,厚度0.2m~0.4m;球形多孔石质材料层42,粒径20mm~30mm,厚度0.3m~0.5m,作用为拦截和吸附污染物;砾石层43,粒径10mm~15mm,厚度0.2m~0.4m。砾石层上层种植矮生水生植物,如苦草、菹草等,增强净化效果。
5、生态恢复区
砾石接触氧化带4之后为生态恢复区5,生态恢复区5根据河道水深种植挺水植物,如芦苇、菖蒲。美人蕉,和沉水植物,如苦草、菹草、狐尾藻等。生态恢复区主要种植水生植物,对水质进一步净化,同时增加景观效果。生态恢复区内可定期检测水质,可实时评测水质净化系统处理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河水流向依次设有碎石过滤带、快速生物反应区、沉淀区、砾间接触氧化带及生态恢复区,所述碎石过滤带设置于点源污染排放口的起始位置;
所述快速生物反应区与所述沉淀区由第一生态挡墙分隔,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带与所述沉淀区由第二生态挡墙分隔,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带与所述生态恢复区由第三生态挡墙分隔,所述第一生态挡墙、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为多孔结构;
所述碎石过滤带、第一生态挡墙、第二生态挡墙、第三生态挡墙的宽度与河道宽度相同,所述第一生态挡墙高度低于常水位0.5m~0.8m,所述第二生态挡墙与第三生态挡墙等高,且高度低于常水位0.2m~0.4m;
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带与所述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紧贴,且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过滤带由石笼网和大颗粒碎石构成,大颗粒碎石粒径为50mm~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生物反应区投加有生物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带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粗河沙层、球形多孔石质材料层及砾石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河沙层由粒径为2mm~5mm的河沙组成,所述球形多孔石质材料层由粒径为20mm~30mm的球形多孔石质材料组成,所述砾石层由粒径为10mm~15mm砾石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挡墙、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为孔隙率为15%~30%的多孔混凝土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挡墙及第三生态挡墙顶部种植有高植株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种植有矮生水生植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54074.2U CN209442809U (zh) | 2018-09-06 | 2018-09-06 | 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54074.2U CN209442809U (zh) | 2018-09-06 | 2018-09-06 | 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42809U true CN209442809U (zh) | 2019-09-27 |
Family
ID=6800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5407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42809U (zh) | 2018-09-06 | 2018-09-06 | 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4280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6702A (zh) * | 2019-12-11 | 2020-04-24 | 安徽百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河道支流口的水体净化系统 |
CN113860634A (zh) * | 2021-09-15 | 2021-12-31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污水净化装置和排水沟渠 |
CN116562051A (zh) * | 2023-06-28 | 2023-08-08 | 东莞理工学院 | 一种陆海氮磷负荷归趋估算方法 |
-
2018
- 2018-09-06 CN CN201821454074.2U patent/CN20944280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6702A (zh) * | 2019-12-11 | 2020-04-24 | 安徽百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河道支流口的水体净化系统 |
CN113860634A (zh) * | 2021-09-15 | 2021-12-31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污水净化装置和排水沟渠 |
CN116562051A (zh) * | 2023-06-28 | 2023-08-08 | 东莞理工学院 | 一种陆海氮磷负荷归趋估算方法 |
CN116562051B (zh) * | 2023-06-28 | 2024-04-26 | 东莞理工学院 | 一种陆海氮磷负荷归趋估算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442809U (zh) | 一种应对点源污染的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 |
CN103043868B (zh) |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5645593A (zh) | 一种高风险城市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构建技术 | |
CN108423917A (zh) | 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污染物削减组合装置及其工艺 | |
CN208883555U (zh) | 一种污水治理系统 | |
CN205076946U (zh) | 一种基于磁分离和人工湿地技术的水体修复组合装置 | |
CN206204118U (zh) | 用于黑臭水体的处理系统 | |
Awuah et al.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UASB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t James Town (Mudor), Accra | |
CN108658324A (zh) | 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及黑臭河流治理方法 | |
CN210764857U (zh) |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5314799B (zh) | 一种调蓄净化系统 | |
Xu et al. | Treat Phoenix River water by 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 | |
Puspalatha et al. | Design approach for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 case study of Srikakulam greater municipality, India | |
CN203545834U (zh) | 水处理系统及水排污系统 | |
Qu et al.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ssurance in China | |
CN208327740U (zh) |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7659259U (zh) | 一种再生水处理系统 | |
CN207748981U (zh) | 一种净化效果佳的污水处理设备 | |
Achi et al.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water hyacinth based institut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to mitigate aquatic macrophyte growths at Ibadan, Nigeria | |
KR101004083B1 (ko) | 와류형 제1, 2처리부와 제3미생물 산화분해처리부로 구성된 비점오염원처리장치 | |
CN110342686A (zh) | 利用化学沉淀-吸附法去除污水中氨氮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5575868U (zh) | 一种中水回收再利用的处理系统 | |
CN205328819U (zh) | 一种低能耗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5523683A (zh) |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7265795A (zh) | 一种再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