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31297U -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31297U
CN209431297U CN201920276783.4U CN201920276783U CN209431297U CN 209431297 U CN209431297 U CN 209431297U CN 201920276783 U CN201920276783 U CN 201920276783U CN 209431297 U CN209431297 U CN 209431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
column cap
column
driving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767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nghui Luminesc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2767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31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31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31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72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in street lighting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包括柱头壳体(1)、长余辉发光体(2)、LED发光体(3)、光伏组件(4)、蓄电元件(5)、驱动及控制电路(6)、柱体(7)、逆反射体(8);柱头壳体(1)包括灯壳和连接体,连接体在灯壳下方,柱头壳体(1)并通过连接体与柱体(7)结合;灯壳顶部设光伏组件(4)、顶部或侧部设长余辉发光体(2)或/和LED发光体(3),还可以组合设置有逆反射体(8),各电子元件设在灯壳腔体内,能利用太阳能充电及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3)以一定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并可激发长余辉发光体(2)余辉发光,实现了道路服务对象全覆盖,既可动态警示,又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道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等越来越多。为了道路交通安全,这些道路的中心线上或道路边沿两侧一般安装有各种交通功能用途的立柱,如分道隔离柱、圆形立柱、法兰立柱、护栏板立柱、公路防撞立柱等。
特别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挤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城市道路上往往设有隔离护栏,起分道作用。而隔离护栏就是由立柱和栅栏等组成的。
现有的立柱表面按照国家标准大多涂有各种反光材料,能够在夜晚反射车灯光对机动车驾驶员提供反光指示或诱导或指示作用;但由于立柱自身缺乏主动发光功能,在各种雨雾天气的反光效果差,且当夜晚没有车辆经过时,对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也无法发挥指示、诱导作用,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有人提出了在立柱的表面喷涂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方案:利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蓄能发光特性白天吸光、夜晚放光来提供夜光发光指示。但由于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亮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喷涂的长余辉发光层的厚度通常小于1mm,无法达到亮度上的使用要求,故实用价值不大。
还有人提出在立柱上安装柱头灯的方案:如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201103825Y提出的一种柱头灯。该柱头灯可以通过市电或太阳能供电发光,但存在以下主要缺陷:a、采用市电供电的柱头灯,若以常亮模式发光,不仅耗电量大,而且由于人眼更容易注意到动态景物,因此不利于对机动车辆驾驶人员产生示警作用,并且长时间的连续供电在夏天更容易使元件因工作温度过高而损坏;b、采用市电供电的柱头灯,若以频闪模式发光,灯光的点亮和熄灭交替进行,灯光熄灭的瞬间由于没有其他元件发光,如果熄灭的间隔过长就会使人陷入黑暗而产生目盲现象,所以,只能采用一种波动深度极大的高频闪模式,应用局限在示警等极有限的领域;c、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柱头灯,若以常亮模式发光,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用电功率大,从而蓄电元件容量对发光时间有严格的限制,特别是在阴雨天或者下雪天,太阳能电池充电不足,使其不能有效工作,几乎成为摆设,且同样存在示警作用差、元件易因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温度过高而损坏的问题;d、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柱头灯,若以频闪模式发光,灯光的点亮和熄灭交替进行,灯光熄灭的瞬间由于没有其他元件发光,如果熄灭的间隔过长就会使人陷入黑暗而产生目盲现象,所以,也只能采用一种波动深度极大的高频闪模式,应用局限在示警等极有限的领域。
综上所述,如何在不改变现有立柱的主体结构的前提下,使之具备主动发光功能并具有足够发光亮度,在各种雨雾天气能提供必要的指示、诱导,并实现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且频闪波动深度小、低频闪、低眩光,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以提高道路出行安全,且安装方便、绿色安全、节能环保,成了业内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柱头通过下部的连接体安装固定在柱体上,可以充当柱帽,柱头的上部结合有太阳能电池板及带有激发光源的长余辉发光体,在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下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对LED发光体以一定周期和占空比间歇供电发光并可激发长余辉发光体余辉发光,从而具备主动发光功能并具有足够发光亮度,能在各种雨雾天气能提供必要的指示、诱导,并实现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且频闪波动深度小、低频闪、低眩光,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以提高道路出行安全,不仅绿色安全、节能环保,而且安装方便、既可以在工程同期安装,也可以后期加装,施工成本低,灵活度高,并且灯壳的外形可以按需设计,可用于装饰美化,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1)、长余辉发光体(2)、LED发光体(3)、光伏组件(4)、蓄电元件(5)、驱动及控制电路(6);所述的柱头壳体(1)包括灯壳部分和连接体部分;其中,灯壳包括顶面部分(顶盖)、侧面部分(侧壁),顶面部分和侧面部分结合形成顶部密封的、带有腔体的柱壳或类似柱壳,灯壳可以有底盖,也可以不设底盖而各元器件通过导线相连;连接体为外套(外包)结构(此时,连接体的内径大于安装柱体的外径)或内插(内套或带内连构件)结构(此时,连接体的外径小于安装柱体的内径)或上述两者的组合结构,连接体的尺寸大小可以按需调节(如长度可长可短),连接体上设有螺孔或卡扣或过盈配合等紧固结构;灯壳充当元器件的容置腔或支承体,而连接体设在灯壳的下方,用于连接柱体(7),此时,柱头壳体(1)可以充当柱帽;灯壳与连接体结合成整体结构(灯壳和连接体既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契合结构或紧固件或粘胶等结合成整体);所述的灯壳的顶面部分或/和连接体的顶面部分设有光伏组件(4),灯壳的侧面部分设有长余辉发光体(2),长余辉发光体(2)可以通过卡槽或螺丝等紧固结构固定到灯壳的侧部,也可以将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介质混合后通过注塑等工艺直接制成灯壳,此时,灯壳充当了长余辉发光体的作用,灯壳的侧面部分或腔体内设有LED发光体(3),灯壳的腔体内或连接体的腔体内设有蓄电元件(5)、驱动及控制电路(6),所述的LED发光体(3)、光伏组件(4)、蓄电元件(5)分别通过线路与驱动及控制电路(6)相连,其中长余辉发光体(2)受LED发光体(3)激发(即长余辉发光体(2)设在LED发光体(3)的发光光路上),驱动及控制电路(6)为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3)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的驱动及控制电路。
进一步,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通过连接体还连有柱体(7),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与柱体(7)一起组成太阳能长余辉发光立柱;或者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的连接体直接延长并充当柱体(7),形成太阳能长余辉发光立柱。安装时,将柱体(7)植入或固定于底面或路面或基座或基脚等上。
进一步,柱头壳体(1)的侧面部分还设有逆反射体(8)。逆反射体(8)通过压敏胶、热熔胶、结构胶、超声波热合等材料或工艺固定到柱头壳体(1)上,以提供逆反射功能。
进一步,柱头壳体(1)的侧面部分或/和柱体(7)上还设有逆反射体(8)。逆反射体(8)通过压敏胶、热熔胶、结构胶、超声波热合等材料或工艺固定到柱头壳体(1)或/和柱体(7)上,以提供逆反射功能。
进一步,长余辉发光体(2)、LED发光体(3)及逆反射体(8)在柱头壳体(1)的各个面上可以按需以组合结构设置:通过长余辉发光体受激余辉发光与LED直接发光(透射)组合配置实现组合诱导发光效果,例如,在柱头的正向(安装时面对道路车辆主行进方向)和背向侧面部分组合设置带有激发面光源的长余辉发光体(2)及草帽灯珠,可以在长余辉发光体(2)的两侧设置草帽灯珠,也可以在草帽灯珠的四周设置长余辉发光体(2)等;或通过不同类型的逆反射材料(如刚性逆反射体与柔性逆反射体)组合配置来达到更好的逆反射效果,例如,在柱头壳体的平面上(如六棱柱灯壳的侧壁上)设置微棱镜反光板或玻璃珠阵列反光片、弧面上(如圆筒型连接体的侧壁上)设置微棱镜反光膜等;各发光反光元器件在空间位置上可以按纵向分区,也可以按横向分区,还可以组合配置;以充分利用各种发光体或逆反射体各自的发光或反光特性,优化组合,扬长避短。
进一步,灯壳部分的顶部中央设有立面牌,立面牌多为方形或圆形;立面牌的正面设有逆反射体(8)、或正面和背面设有逆反射体(8)、或正面设有逆反射体(8)或/和LED发光体(3)、或正面和背面设有逆反射体(8)或/和LED发光体(3),以提供顶部反光或发光功能,并具有更好的可视度。
进一步,设在灯壳侧面部分的逆反射体(8)与设在连接体侧面部分的逆反射体(8)为不同类型的逆反射体(8)(如刚性逆反射体与柔性逆反射体),例如,在灯壳的侧壁上设置微棱镜反光板或玻璃珠阵列反光片、在连接体的侧壁上设置微棱镜反光膜等,以充分利用各种类型逆反射体各自的反光特性,优化组合,扬长避短。
进一步,柱头壳体(1)的顶面部分向上隆起,或柱头壳体(1)的顶面部分呈斜坡状,可以减少积水、积灰,并利于太阳能感光。
进一步,灯壳一般圆柱型壳体或三棱柱型壳体或六棱柱型壳体或八棱柱型壳体;连接体一般为圆柱型外套结构或椭圆柱型外套结构或三棱柱型外套结构或四棱柱型外套结构、或上述外套结构与内插结构的组合结构,其具体形状和尺寸根据安装需要如柱体(7)的形状和尺寸等设计。
进一步,灯壳的外径可以大于连接体的外径;也可以等于连接体的外径;还可以小于连接体的外径,此时,连接体的顶面部分还可以设有光伏组件(4),以增大光伏组件(4)的光照面积,从而增加光伏发电能力。
进一步,LED发光体(3)为字符或数字或图案形状的LED发光体,或长余辉发光体(2)为字符或数字或图案形状的长余辉发光体;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
进一步,驱动及控制电路(6)还连有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启闭。
进一步,驱动及控制电路(6)连有无线接收或发射装置,从而能够无线控制柱头及立柱发光,如:通过无线接受外界信号实现多个发光立柱同步发光。
进一步,驱动及控制电路(6)为具有时控功能的驱动及控制电路,如:驱动并控制LED在晚上6点到晚上10点的时间段内以较大的功率发光,在晚上10点以后到第二天早上6点的时间段内以较小的功率发光,从而既保障了晚上人们活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的安全,又兼顾到晚上人们活动相对稀少的时间段内的安全。
进一步,驱动及控制电路(6)通过线路还连有照度感应器,此时,驱动及控制电路(6)为具有根据照度感应器感应环境照度来开启或关闭对LED发光体(3)供电的功能的驱动及控制电路。如:当照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照度小于2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6)驱动及控制电路导通,LED发光;当照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照度大于或等于某一阈值时,驱动及控制电路(6)驱动及控制电路断开,LED熄灭。特别地,光伏组件(4)还可以充当照度感应器的作用。
进一步,驱动及控制电路(6)通过线路还连有声音传感器或红外感应器或雷达感应器,此时,驱动及控制电路(6)为具有通过声音传感器或红外感应器或雷达感应器接受外界触发信号自动开启电路,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电路的功能的驱动及控制电路。
柱头壳体(1):
柱头壳体(1)主要起透光、支撑、容纳、固定、连接、安装、保护等作用;可以是单件,也可以是组合件;可以一次成型,也可以分次成型;由金属或陶瓷或塑料或玻璃或复合材料等材质制成,或不同材质组合构成。
柱头壳体(1)包括灯壳部分和连接体部分;其中,灯壳包括顶面部分(顶盖)、侧面部分(侧壁),顶面部分和侧面部分结合形成带有腔体的柱壳或类似柱壳,灯壳可以有底盖,也可以不设底盖而各元器件通过导线相连;连接体为外套(外包)结构(此时,连接体的内径大于安装柱体的外径)或内插(内套或带内连构件)结构(此时,连接体的外径小于安装柱体的内径)或上述两者的组合结构,连接体的尺寸大小可以按需调节(如长度可长可短),连接体上设有螺孔或卡扣或过盈配合等紧固结构;灯壳充当元器件的容置腔或支承体,而连接体设在灯壳的下方,用于连接柱体(7);灯壳与连接体结合成整体结构(灯壳和连接体既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契合结构或紧固件或粘胶等结合成整体)。
灯壳内部可以设有内壳或内部构件,用来安装或设置电子元器件。
灯壳一般为圆柱型壳体或三棱柱型壳体或六棱柱型壳体或八棱柱型壳体;连接体一般为圆柱型外套结构或椭圆柱型外套结构或三棱柱型外套结构或四棱柱型外套结构、或上述外套结构与内插结构的组合结构,其具体形状和尺寸根据安装需要如柱体(7)的形状和尺寸等设计。
长余辉发光体(2):
长余辉发光体(2)属于一种蓄能发光材料,一般是指长余辉发光粉、或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介质的混合物或混合加工物。其中加工物是指发光粉和透明介质混合,经过加热固化或反应固化或经过注塑,挤出等工艺的成型物。
使用的长余辉发光粉优先选择发光性能好的掺稀土的碱土铝酸盐类或硅酸盐类,如发蓝绿光的Sr4Al14O25或发黄绿光的SrAl2O4,或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的透明介质为透光性好的塑料树脂、橡胶或者玻璃等介质。
长余辉发光体(2)起到当激发光源停止发光后通过余辉继续发光的作用。
长余辉发光体(2)可以是点状物、片状物、块状物或其它组合体等,也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自行设置;一般为层状结构,优选做成刚性或柔性的片材或板材。
长余辉发光体(2)可以预先成型,通过卡槽或螺丝等紧固结构固定到柱头壳体(1)上或柱头壳体(1)的凹槽或孔洞或腔体内;也可以将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介质混合直接浇注到柱头外壳(1)的凹槽或孔洞或腔体内固化成型;还可以将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介质混合直接制作加工成柱头外壳(1),此时,柱头外壳(1)充当长余辉发光体(2)的作用。
LED发光体(3):
LED发光体(3)为点光源或点阵光源或面光源或上述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等,具体可以是无机LED、有机LED(即OLED)、激光LED等。
LED发光体(3)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具有激发功能的LED发光体和普通发光功能的LED发光体。
其中,具有激发功能的LED发光体,起主动发光和激发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作用,为优先考虑与长余辉发光材料激发光谱相匹配的光源,其发光波长以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激发效率为主要衡量标准。优选带线路板的、峰值波长450nm以下的、蓝光或紫光或紫外光、SMD封装的LED面阵光源,或带线路板的、峰值波长450nm以下的、蓝光或紫光或紫外光的COB面光源,也可以选用球泡灯或灯管或灯棒等。
普通发光功能的LED发光体发出的光不经过长余辉发光材料直接射出,优先起到常规照明、显示、示警、提醒等作用;优选发光主方向上带有聚光透镜的引脚封装的直插式LED(即草帽式LED灯珠);发光颜色优选白色或红色或黄色或蓝色或绿色。
光伏组件(4):
光伏组件(4)通过线路与驱动及控制电路(6)相连,可以是刚性或柔性的单晶硅光伏器件、多晶硅光伏器件或非晶硅光伏器件等,具体可以是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薄膜等。光伏组件(4)除了能利用光能充电,一般兼具照度传感器的功能,驱动及控制电路(6)能根据光伏组件(4)采集到的环境照度参数自动控制道钉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从而实现昼夜自动亮灭的功能。
蓄电元件(5):
蓄电元件(5)可以是蓄电池,如镍氢电池、锂电池等,也可以是可充电电容,如超级电容等。
驱动及控制电路(6):
驱动及控制电路(6)至少包含控制和驱动两部分,具有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3)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并可激发长余辉发光体(2)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6)一般带有电路模块、或、刚性或柔性的电路板;特别的可以带有单片机等微处理器。
驱动及控制电路(6)可以连有无线接收或发射装置,如能通过接受外界信号实现多个发光立柱同步发光。
驱动及控制电路(6)可以带有时控发光功能,能够按时段控制标识发光模式的转换,如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3)在晚上6点到晚上10点的时间段内以较大的功率发光,在晚上10点以后到第二天早上6点的时间段内以较小的功率发光,从而既保障了晚上人们活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的安全,又兼顾到晚上人们活动相对稀少的时间段内的安全。
驱动及控制电路(6)可以通过线路连有照度传感器,当照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照度小于某一阈值时,驱动及控制电路(6)控制LED发光体(3)发光;当照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照度大于或等于某一阈值时,驱动及控制电路(6)驱动及控制电路断开。所述照度阈值一般低于光伏组件(4)正常工作所需的照度最小值。
驱动及控制电路(6)还可以带有其他传感器,如通过雷达传感器自动感应物体的运动,当有车辆或行人靠近时,增大LED发光体(3)的输出功率,从而提高发光效果,当没有车辆或行人靠近时,减小LED发光体(3)的输出功率。从而节省能耗,延长发光时长。
柱体(7):
柱体(7)可以是塑料通过注塑或吹塑等工艺成型,也可以是金属或其他复合材质等材质,一般呈空心圆柱或空心三棱柱体或空心四棱柱或空心六棱柱等,其上设有螺孔等固定结构。
特别地,柱体(7)还可以是异形柱,甚至是锥体等。
柱头通过连接体采用内插或外套方式结合到柱体(7)上并用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安装时将柱体(7)植入或固定于底面或路面或基座或基脚等上。
柱体(7)上可以喷涂有反光层或粘贴有反光膜,以提供逆反射功能。
逆反射体(8):
逆反射体(8)提供逆反射功能,为镀膜型逆反射材料或玻璃珠型逆反射材料或晶格型逆反射体或微棱镜型逆反射体等,具体可以是反光膜、晶格反光板、微棱镜反光板、反光珠阵列片或者反光猫眼等;一般为片材或板材;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梯形等,按需设计。
逆反射体(8)可以通过压敏胶、热熔胶、结构胶、超声波热合等材料或工艺固定到柱头壳体(1)上或柱体(7)上。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产品相对于现有柱头及立柱的最大区别,在于引入长余辉发光材料,当LED通电时,LED发出的光线部分被长余辉吸收,部分穿过长余辉体起到发光作用,LED熄灭的间歇,长余辉发光材料继续维持发光,如此周而复始的工作。从而使得:柱头及立柱的发光功耗更小,不仅能增大现有发光柱头及立柱的发光时长,而且为我们设计采用更多的发光模式提供了电量余量;并改变了现有发光柱头及立柱间歇发光的模式,能够持续发光,并减小了频闪的波动深度,发出的光线更护眼。
2、本实用新型产品相对于现有普通发光柱头及立柱可以采用更长的周期或更低的占空比进行间歇供电,因而可以充分利用长余辉发光材料受强激发后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的超高亮度,使其在夜晚能一直保持10000mcd/sqm以上的发光亮度。而普通长余辉发光柱头及立柱仅在柱头或立柱表面喷涂长余辉发光层,厚度一般不大于1mm,发光亮度低,且靠外界自然光激发,傍晚太阳光变弱到消失的这段时间内,光线不能对长余辉发光材料进行有效激发,因而夜晚10点以后其发光亮度在100mcd/sqm以下。故本实用新型柱头及立柱在后半夜的发光亮度是普通长余辉发光柱头及立柱的100倍以上,从而解决了长余辉发光柱头及立柱在户外日常使用过程中亮度不足的问题。
3、普通发光柱头及立柱只能采用波动深度较大的高频闪或常亮发光模式,限制了发光柱头及立柱更广泛的应用;而本实用新型从发光原理上突破了现有发光柱头及立柱的技术瓶颈。本实用新型产品既可以沿用常规的较短的周期或较大的占空比的高频闪发光模式,并通过长余辉发光降低频闪的波动深度,从而在保持原有柱头灯示警功能的基础上,降低了炫光和频闪对人眼的伤害;也可以采用较长的周期或较小的占空比的低频闪发光模式,既可以保持动态示警性又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从而不仅可以给机动车以警示和引导作用,也能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提供辅助照明,使得服务对象全覆盖: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周期或占空比的发光模式,就能设计出不同侧重点的发光柱头及立柱产品,适用范围大大扩展。
4、普通太阳能发光柱头及立柱在雨雾天会因为外界环境照度不足,导致蓄电元件储存电能不足,从而无法持续有效发光;或者由于电子元器件或线路损坏而导致无法发光的情形。而本实用新型产品由于采用了更长的周期或更低的占空比间歇供电,减少了蓄电元件容量对发光时长的限制;并且在蓄电元件储存电能耗尽,或,电子元器件或线路损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依靠长余辉发光材料的长余辉特性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从而可以全天候持续发光。
5、本实用新型产品在柱头壳体(1)的各个面上可以按需以组合结构设置长余辉发光体(2)、LED发光体(3)及逆反射体(8):通过长余辉发光体受激余辉发光与LED直接发光(透射)组合配置实现组合诱导发光效果,例如,在柱头的正向(安装时面对道路车辆主行进方向)和背向侧面部分组合设置带有激发面光源的长余辉发光体(2)及草帽灯珠,可以在长余辉发光体(2)的两侧设置草帽灯珠,也可以在草帽灯珠的四周设置长余辉发光体(2)等;或通过不同类型的逆反射材料(如刚性逆反射体与柔性逆反射体)组合配置来达到更好的逆反射效果,例如,在柱头壳体的平面上(如六棱柱灯壳的侧壁上)设置微棱镜反光板或玻璃珠阵列反光片、弧面上(如圆筒型连接体的侧壁上)设置微棱镜反光膜等;各发光反光元器件在空间位置上可以按纵向分区,也可以按横向分区,还可以组合配置;以充分利用各种发光体或逆反射体各自的发光或反光特性,优化组合,扬长避短。
6、本实用新型产品安装时无需改变现有立柱的主体结构,安装简易成本低,且长余辉发光体、LED发光体及逆反射体在柱头壳体的各个面上可以按需组合设置,以满足不同道路的需求,并且其上部的外形可以按需设计,可用于装饰美化,适用面广,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八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九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一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路锥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二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爆炸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三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四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111)(112)(113)、长余辉发光体(120)、LED发光体(130)、光伏组件(140)、蓄电元件(150)、驱动及控制电路(160)、逆反射体(180),如图2、3所示。
柱头壳体(111)(112)(113):
柱头壳体包括灯壳和连接体(113)。
灯壳包括(111)、(112):其中,(111)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底部带有用于固定光伏组件(140)的方形凹槽的圆形顶壳,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112)的顶部开口处,并用封装胶密封;(112)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上下开口的八棱柱侧壁,八棱柱侧壁上设有长方形凹槽、底部开口处用防水底盖密封.
连接体(113)为ABS树脂注塑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八棱柱侧壁的外径为15cm,圆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八棱柱侧壁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圆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120):
长余辉发光体(120)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长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八棱柱侧壁上的长方形凹槽类,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
LED发光体(130):
LED发光体(130)为SMD封装的贴片式蓝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长方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长余辉发光体(120)的底部或底面。
光伏组件(140):
光伏组件(1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圆形顶壳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1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160)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160)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130)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150):
蓄电元件(150)为锂电池,安装在八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160):
驱动及控制电路(160)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130)、光伏组件(140)和蓄电元件(150)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130)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160)连有无线接收或发射装置,能通过无线接受外界信号实现多个发光立柱同步发光。
驱动及控制电路(160)安装在八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逆反射体(180):
逆反射体(180)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也可以不设置逆反射体(180)。
进一步,该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侧部的长余辉发光体(120)可以按需以一定规律设置,LED发光体(130)可以根据长余辉发光体(120)设置情况作相应的设置,还可以组合设置逆反射体(180)。例如:在灯壳侧壁的8个面上分别设置长余辉发光体(120)并在各长余辉发光体(120)的底部分别设置LED发光体(130):或在灯壳侧壁的位于柱头正向(正对道路车辆行进方向)、正斜向、背向、背斜向的6个面上设置长余辉发光体(120)并在各长余辉发光体(120)的底部分别设置LED发光体(130),在其余两个面上可以通过超声波热合等方式设置有逆反射体(180)(如晶格反光板等);或在灯壳侧壁的8个面之中间隔的4个面上分别设置长余辉发光体(120)并在各长余辉发光体(120)的底部分别设置LED发光体(130),在灯壳侧壁的其余面上还可以组合设置逆反射体(180)(如晶格反光板等)。
特别地,可以将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介质混合后直接注塑成灯壳侧壁,此时,侧壁自然充当了长余辉发光体(120)的作用。
进一步,可以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在圆柱型立柱上并用螺丝固定,组成灯体部分呈八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或者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延长作为立柱部分形成灯体部分呈八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上述圆柱型立柱上可以粘贴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211)(212)(213)、长余辉发光体(220)、LED发光体(230)、光伏组件(240)、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逆反射体(281)(282),如图4所示。
柱头壳体(211)(212)(213):
柱头壳体包括灯壳和连接体(213)。
灯壳包括(211)、(212):其中,(211)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底板带有方形凹槽的六边形顶壳,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212)的顶部开口处,并用封装胶密封;(212)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上下开口的六棱柱侧壁,六棱柱侧壁上设有长方形凹槽和聚光凸起结构、向下开口处通过嵌入防水底壳加以密封。
连接体(213)为ABS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六棱柱侧壁的外径为15cm,圆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六棱柱侧壁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圆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220):
长余辉发光体(220)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长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六棱柱侧壁上的长方形凹槽,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
LED发光体(230):
LED发光体(230)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SMD封装的贴片式紫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长方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长余辉发光体(220)的底部。
另一部分为F4灯珠(白光),通过卡扣和导光胶固定在六棱柱侧壁上的聚光凸起结构内。
光伏组件(240):
光伏组件(2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六边形顶壳底部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2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5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5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230)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镍氢电池,安装在六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230)、光伏组件(240)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230)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六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逆反射体(281)(282):
逆反射体由(281)、(282)两部分组成。
其中(281)为晶格反光片,通过超声波热合到六棱柱侧壁上。
(282)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
进一步,可以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在圆柱型立柱上并用螺丝固定,组成灯体部分呈六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或者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延长作为立柱部分形成灯体部分呈六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上述圆柱型立柱上可以粘贴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能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三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310)、长余辉发光体、LED发光体、光伏组件(340)、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逆反射体,如图5所示。
柱头壳体(310):
柱头壳体(310)包括灯壳和连接体。
其中,灯壳的顶部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底板带有方形凹槽的八边形顶壳,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下方八棱柱侧壁的顶部开口处,并用封装胶密封;而灯壳的侧部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上下开口的八棱柱侧壁,八棱柱侧壁上设有长方形凹槽和聚光凸起结构、向下开口处通过嵌入防水底壳加以密封。
连接体为ABS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八棱柱侧壁的外径为15cm,圆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八棱柱侧壁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圆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
长余辉发光体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长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八棱柱侧壁上的长方形凹槽,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
LED发光体:
LED发光体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SMD封装的贴片式蓝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长方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LED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在长余辉发光体的底部。
另一部分为F4灯珠(黄光),通过卡扣和导光胶固定在八棱柱侧壁上的聚光凸起结构内。F4灯珠的发光颜色可以按需选择。
也可以仅有贴片式蓝光LED而没有F4灯珠(黄光)。
光伏组件(340):
光伏组件(3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八边形顶壳底部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3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镍氢电池,安装在八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光伏组件(340)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八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逆反射体:
逆反射体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微棱镜反光片,通过超声波热合到八棱柱侧壁上。侧部的微棱镜反光片与长余辉发光片的位置可以按需排列:如在柱头正向和背向的侧壁上设置长余辉发光片,而在柱头侧向的侧壁上设置微棱镜反光片,或者仅在柱头正向的侧壁上设置长余辉发光片,而在柱头其余各向的侧壁上设置微棱镜反光片,或者在侧壁上各平面的上半部分设置长余辉发光片,而在下半部分设置微棱镜反光片等。
另一部分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也可以不设置逆反射体。
进一步,可以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在圆柱型立柱上并用螺丝固定,组成灯体部分呈八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或者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延长作为立柱部分形成灯体部分呈八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上述圆柱型立柱上可以粘贴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能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四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411)(412)、长余辉发光体(420)、LED发光体(430)、光伏组件(440)、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逆反射体(481)(482),如图6所示。
柱头壳体(411)(412):
柱头壳体包括灯壳(411)和连接体(412)。
其中,灯壳(411)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六棱柱壳体;六棱柱壳体的顶部向上隆起,隆起部的中央为带有方形凹槽的平台、四周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呈斜面,六棱柱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长方形凹槽和聚光凸起结构,向下开口处通过嵌入防水底壳加以密封。
连接体(412)为ABS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六棱柱壳体的外径为18cm,圆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六棱柱壳体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圆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420):
长余辉发光体(420)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长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六棱柱侧壁各平面的上半部分的长方形凹槽内,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
LED发光体(430):
LED发光体(430)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SMD封装的贴片式蓝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长方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长余辉发光体(420)的底面。
另一部分为F4灯珠(白光),通过卡扣和导光胶固定在六棱柱侧壁上的聚光凸起结构内。
光伏组件(440):
光伏组件(4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六棱柱壳体顶部中央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4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430)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超级电容,安装在六棱柱壳体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430)、光伏组件(440)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430)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六棱柱壳体的容置腔体内。
逆反射体(481)(482):
逆反射体由(481)、(482)两部分组成。
其中(481)为晶格反光片,通过超声波热合到六棱柱侧壁各平面的下半部分,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热合到六棱柱壳体顶部隆起部分四周位于柱头正向和背向的斜面上。
(482)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
进一步,可以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在圆柱型立柱上并用螺丝固定,组成灯体部分呈六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或者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延长作为立柱部分形成灯体部分呈六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上述圆柱型立柱上可以粘贴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能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五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510)、长余辉发光体、LED发光体、光伏组件(540)、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逆反射体,如图7所示。
柱头壳体(510):
柱头壳体(510)包括灯壳和连接体。
其中,灯壳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八棱柱壳体;八棱柱壳体的顶部向上隆起,隆起部的中央为带有方形凹槽的平台、四周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呈斜面,八棱柱侧壁上设有条形凹槽及聚光凸起结构,向下开口处通过嵌入防水底壳加以密封。
连接体为ABS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八棱柱壳体的外径为16cm,圆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八棱柱壳体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圆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
长余辉发光体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带有孔洞的条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通过粘胶粘合固定到八棱柱侧壁上,此时,聚光凸起结构恰好穿过长余辉发光片上的孔洞。
LED发光体:
LED发光体为球泡灯,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固定到八棱柱壳体顶部的下方。
光伏组件(540):
光伏组件(5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八棱柱壳体顶部中央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5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锂电池,安装在八棱柱壳体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光伏组件(540)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八棱柱壳体的容置腔体内。
逆反射体:
逆反射体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带有孔洞的晶格反光片,通过超声波热合到八棱柱侧壁上,此时,晶格反光片恰好围住长余辉发光片。
另一部分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也可以不设置逆反射体。
进一步,可以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在圆柱型立柱上并用螺丝固定,组成灯体部分呈八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或者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延长作为立柱部分形成灯体部分呈八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上述圆柱型立柱上可以粘贴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能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六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611)(612)、长余辉发光体(620)、LED发光体(630)、光伏组件(640)、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逆反射体(681)(682),如图8所示。
柱头壳体(611)(612):
柱头壳体包括灯壳(611)和连接体(612)。
其中,灯壳(611)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六棱柱壳体;六棱柱壳体的顶部向上隆起,隆起部的中央为带有方形凹槽的平台、四周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呈斜面,六棱柱侧壁上设有长方形凹槽和聚光凸起结构,向下开口处通过嵌入防水底壳加以密封。
连接体(612)为ABS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四棱柱型套筒,四棱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六棱柱壳体的外径为18cm,正四棱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六棱柱壳体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正四棱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620):
长余辉发光体(620)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长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六棱柱侧壁各平面的上半部分的长方形凹槽内,也可以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六棱柱壳体顶部隆起部分四周位于柱头正向及背向的斜面上的长方形凹槽内(如果这样设置,则在制作六棱柱壳体时,所述斜面上带有相应形状的凹槽),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
LED发光体(630):
LED发光体(630)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SMD封装的贴片式蓝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长方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长余辉发光体(620)的底面。
另一部分为F4灯珠(白光),通过卡扣和导光胶固定在六棱柱侧壁上的聚光凸起结构内。
光伏组件(640):
光伏组件(6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六棱柱壳体顶部中央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6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630)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超级电容,安装在六棱柱壳体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630)、光伏组件(640)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630)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六棱柱壳体的容置腔体内。
逆反射体(681)(682):
逆反射体由(681)、(682)两部分组成。
其中(681)为晶格反光片,通过超声波热合到六棱柱侧壁各平面的下半部分。
(682)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正四棱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
进一步,可以将柱头下部的四棱柱型套筒套在四棱柱型立柱上并用螺丝固定,组成灯体部分呈六棱柱、柱体部分呈四棱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或者将柱头下部的四棱柱型套筒套延长作为立柱部分形成灯体部分呈六棱柱、柱体部分呈四棱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上述四棱柱型立柱上可以粘贴有反光膜,也可以用螺丝固定有反光板。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能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七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711)(712)(713)、长余辉发光体(720)、LED发光体(730)、光伏组件(740)、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逆反射体(781)(782),如图9所示。
柱头壳体(711)(712)(713):
柱头壳体包括灯壳和连接体(713)。
灯壳包括(711)、(712):其中,(711)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底板带有方形凹槽的三边形顶壳,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712)的顶部开口处,并用封装胶密封;(712)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上下开口的三棱柱侧壁,三棱柱侧壁上设有长方形凹槽和聚光凸起结构、向下开口处通过嵌入防水底壳加以密封。
连接体(713)为ABS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三棱柱侧壁的外径为13cm,圆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三棱柱侧壁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圆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720):
长余辉发光体(720)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长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三棱柱侧壁各平面的中央的长方形凹槽内,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
LED发光体(730):
LED发光体(730)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SMD封装的贴片式紫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长方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长余辉发光体(720)的底部。
另一部分为F4灯珠(白光),通过卡扣和导光胶固定在三棱柱侧壁上的聚光凸起结构内。
光伏组件(740):
光伏组件(7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三边形顶壳底部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7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5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5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730)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锂电池,安装在三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730)、光伏组件(740)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730)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三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逆反射体(781)(782):
逆反射体由(781)、(782)两部分组成。
其中(781)为晶格反光片,通过超声波热合到三棱柱侧壁各平面的两侧部分。
(782)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
进一步,可以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在圆柱型立柱上并用螺丝固定,组成灯体部分呈三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或者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延长作为立柱部分形成灯体部分呈三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上述圆柱型立柱上可以粘贴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能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八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810)、长余辉发光体(820)、LED发光体、光伏组件(840)、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逆反射体(880),如图10所示。
柱头壳体(810):
柱头壳体(810)包括灯壳和连接体。
灯壳包括顶壳、侧壁和底盖。其中,顶壳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底部带有用于固定光伏组件(840)的方形凹槽的圆形顶壳,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侧壁的顶部开口处,并用封装胶密封;侧壁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上下开口的圆柱侧壁,圆柱侧壁上设有方形凹槽和聚光凸起结构、底部开口处用防水底盖密封。
连接体为ABS树脂注塑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圆柱侧壁的外径为15cm,圆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圆柱侧壁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圆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820):
长余辉发光体(820)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带有孔洞的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圆柱侧壁上的长方形凹槽内,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此时,聚光凸起结构恰好穿过长余辉发光片上的孔洞。
LED发光体:
LED发光体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灯棒,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圆形顶壳的底面上。
另一部分为F4灯珠(白光),通过卡扣和导光胶固定在圆柱侧壁上的聚光凸起结构内。
光伏组件(840):
光伏组件(8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圆形顶壳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8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锂电池,安装在圆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光伏组件(840)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连有无线接收或发射装置,能通过无线接受外界信号实现多个发光立柱同步发光。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圆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逆反射体(880):
逆反射体(880)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
进一步,可以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在圆柱型立柱上并用螺丝固定,组成灯体部分呈圆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或者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延长作为立柱部分形成灯体部分呈圆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上述圆柱型立柱上可以粘贴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九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包括柱头壳体(910)、长余辉发光体、LED发光体、光伏组件、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立柱(970)、逆反射体,如图11所示。
柱头壳体(910):
柱头壳体(910)包括灯壳和连接体。
其中,灯壳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六棱柱壳体;六棱柱壳体的顶部向上隆起,隆起部的中央为带有方形凹槽的平台、四周由内而外向下倾斜呈斜面,六棱柱侧壁上设有长方形凹槽和聚光凸起结构,向下开口处通过嵌入防水底壳加以密封。
连接体为ABS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六棱柱壳体的外径为18cm,圆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六棱柱壳体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圆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
长余辉发光体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长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六棱柱侧壁各平面的上半部分的长方形凹槽内,也可以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六棱柱壳体顶部隆起部分四周位于柱头正向及背向的斜面的长方形凹槽内,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
LED发光体:
LED发光体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SMD封装的贴片式蓝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长方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长余辉发光体的底面。
另一部分为F4灯珠(白光),通过卡扣和导光胶固定在六棱柱侧壁聚光凸起结构内。
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六棱柱壳体顶部中央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锂电池,安装在六棱柱壳体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光伏组件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六棱柱壳体的容置腔体内。
立柱(970):
立柱(970)为外径13.8cm的圆柱型不锈钢空心立柱。立柱(970)侧面刷有红色和白色的反光涂料。
柱头壳体(910)通过圆柱型套筒套在立柱(970)顶端,并用螺丝固定。
逆反射体:
逆反射体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微棱镜反光片,通过超声波热合到六棱柱侧壁各平面的下半部分。
另一部分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灯体部分呈六棱柱、柱体部分呈圆柱,安装时将柱体底部用螺丝固定到路面上。该立柱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能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十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包括柱头壳体(1010)、长余辉发光体、LED发光体、光伏组件、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立柱(1070)、逆反射体,如图12所示。
柱头壳体(1010):
柱头壳体(1010)包括灯壳和连接体。
灯壳包括顶壳、侧壁及底盖:其中,顶壳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底板带有方形凹槽的三边形顶壳,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的顶部开口处,并用封装胶密封;侧壁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上下开口的斜三棱柱侧壁,斜三棱柱侧壁上设有四边形凹槽和聚光凸起结构,向下开口处通过嵌入防水底壳加以密封。
连接体为ABS树脂注塑而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三棱柱型套筒,三棱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斜三棱柱侧壁的外径为15cm,三棱柱型套筒的内径为14cm,外径为15cm;斜三棱柱侧壁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三棱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
长余辉发光体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四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斜三棱柱侧壁位于立柱正向和背向的侧面的上半部分的长方形凹槽内,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
LED发光体:
LED发光体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SMD封装的贴片式紫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长方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长余辉发光体的底部。
另一部分为F4灯珠,通过卡扣和导光胶固定在斜三棱柱侧壁上的聚光凸起结构内。
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三边形顶壳底部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5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5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镍氢电池,安装在斜三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光伏组件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斜三棱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立柱(1070):
立柱(1070)为外径13.7cm的三角柱型不锈钢空心立柱。
柱头壳体(1010)通过三角柱型套筒套在立柱(1070)顶端,并用螺丝固定。
逆反射体:
逆反射体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晶格反光片,通过超声波热合到斜三棱柱侧壁各平面的下半部分上。
一部分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三棱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
还有一部分为晶格反光片,通过螺丝固定到立柱(1070)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灯体部分呈三棱柱、柱体部分呈三棱柱,安装时将柱体底部用螺丝固定到路面上。该立柱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能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十一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路锥,包括柱(锥)头壳体(1110)、长余辉发光体、LED发光体、光伏组件、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立柱(1170)、逆反射体,如图13所示。
柱(锥)头壳体(1110):
柱(锥)头壳体(1110)包括灯壳和连接体。
灯壳包括顶壳、侧壁和底盖。其中,顶壳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底部带有用于固定光伏组件的方形凹槽的圆形顶壳,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侧壁的顶部开口处,并用封装胶密封;侧壁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上下开口的圆柱侧壁,圆柱侧壁上设有方形凹槽和聚光凸起结构、底部开口处用防水底盖密封。
连接体为ABS树脂注塑成的、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圆柱侧壁的外径为8cm,圆柱型套筒的内径为7cm,外径为8cm;圆柱侧壁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圆柱型套筒的顶部,并用封装胶密封。
长余辉发光体:
长余辉发光体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浇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带有孔洞的方形长余辉发光片,再将脱模后的长余辉发光片嵌入到圆柱侧壁上的方形凹槽内,并用导光胶粘合固定,此时,聚光凸起结构恰好穿过长余辉发光片上的孔洞。
LED发光体:
LED发光体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灯棒,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圆形顶壳的底面上。
另一部分为F4灯珠(白光),通过卡扣和导光胶固定在圆柱侧壁上的聚光凸起结构内。
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圆形顶壳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锂电池,安装在圆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光伏组件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连有无线接收或发射装置,能通过无线接受外界信号实现多个发光立柱同步发光。
驱动及控制电路安装在圆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立柱(1170):
立柱(1170)为塑料圆锥形立柱(锥),其侧面刷有红色和黄色的反光涂料。
柱(锥)头壳体(1110)通过圆柱型套筒套在立柱(1170)顶端,并用螺丝固定。
逆反射体:
逆反射体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也可以不设置逆反射体。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灯体部分呈圆柱、柱体部分呈圆锥,安装时将柱(锥)体底部用螺丝固定到路面上。该路锥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十二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1211)(1212)(1213)、长余辉发光体(1220)、LED发光体(1230)、光伏组件(1240)、蓄电元件(1250)、驱动及控制电路(1260)、逆反射体(1280),如图14所示。
柱头壳体(1211)(1212)(1213):
柱头壳体包括灯壳和连接体(1213)。
灯壳包括(1211)、(1212):其中,(1211)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底部带有用于固定光伏组件(1240)的方形凹槽的圆形顶壳,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到(1212)的顶部开口处,并用封装胶密封;(1212)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上下开口的圆柱侧壁,圆柱侧壁上设有凹槽;
连接体(1213)为带有向下开口腔体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上设有安装螺孔。
圆柱侧壁与圆柱型套筒采用一体成型。
长余辉发光体(1220):
长余辉发光体(1220)由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直接浇注到圆柱侧壁上的凹槽类固化成型。
LED发光体(1230):
LED发光体(1230)为灯棒,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圆形顶壳的底面上。
光伏组件(1240):
光伏组件(12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圆形顶壳的方形凹槽内。
光伏组件(12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1260)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1260)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1230)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1250):
蓄电元件(1250)为锂电池,安装在圆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1260):
驱动及控制电路(1260)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1230)、光伏组件(1240)和蓄电元件(1250)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1230)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1260)连有无线接收或发射装置,能通过无线接受外界信号实现多个发光立柱同步发光。
驱动及控制电路(1260)安装在圆柱侧壁围成的容置腔体内。
逆反射体(1280):
逆反射体(1280)为微棱镜反光膜,通过压敏胶粘合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外表面并用钉子固定。
进一步,可以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在圆柱型立柱上并用螺丝固定,组成灯体部分呈圆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或者将柱头下部的圆柱型套筒套延长作为立柱部分形成灯体部分呈圆柱、柱体部分呈圆柱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立柱,上述圆柱型立柱上可以粘贴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十三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1310)、长余辉发光体、LED发光体、光伏组件(1340)、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逆反射体,如图15所示。
柱头壳体(1310):
柱头壳体(1310)包括灯壳和连接体。
灯壳包括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长10cm、宽2cm、高7cm、并带有底部开口狭长腔体的、扁长方体灯壳,灯壳立面的中央设有方形凹槽;
连接体为外径15cm、内径14cm、开口向下的圆柱型套筒;圆柱型套筒的顶部中央设有卡槽、顶面的四周设有用于固定光伏组件(1340)用的凹槽、侧壁上设有安装螺孔。
扁长方体灯壳通过卡槽和螺丝固定在圆柱型套筒的顶部中央。
长余辉发光体:
长余辉发光体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的方形长余辉发光片,通过粘胶粘合固定到灯壳立面的方形凹槽内。
LED发光体:
LED发光体为SMD封装的贴片式紫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长方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长余辉发光体的底部,然后塞入灯壳的狭长腔体内并用导光胶填充。
光伏组件(1340):
光伏组件(13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圆柱型套筒顶面的凹槽内。
光伏组件(13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超级电容,设置在圆柱型套筒内的控制盒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光伏组件(1340)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连有无线接收或发射装置,能通过无线接受外界信号实现多个发光立柱同步发光。
驱动及控制电路设置在圆柱型套筒内的控制盒内。
逆反射体:
逆反射体为晶格反光板,通过超声波热合到灯壳立面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实施例十四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包括柱头壳体(1410)、长余辉发光体、LED发光体、光伏组件(1440)、蓄电元件、驱动及控制电路、逆反射体,如图16所示。
柱头壳体(1410):
柱头壳体(1410)包括灯壳和连接体。
灯壳包括为透明PC树脂注塑而成的、长10cm、宽2cm、高7cm、并带有底部开口狭长腔体的、扁圆形灯壳,灯壳立面的中央设有圆形凹槽;
连接体为外径15cm、内径14cm、开口向下的四棱柱型套筒;四棱柱型套筒的顶部中央隆起呈四棱台体、四棱台体的侧斜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光伏组件(1440)用的凹槽、侧壁上设有安装螺孔。
扁圆形灯壳通过卡槽和螺丝固定在四棱柱型套筒的顶部中央。
长余辉发光体:
长余辉发光体为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与透明环氧树脂混合后注到模具内固化成型的的圆形长余辉发光片,通过粘胶粘合固定到灯壳立面的圆形凹槽内。
LED发光体:
LED发光体为SMD封装的贴片式蓝光LED,排成阵列焊接到圆形铝基线路板上,再将铝基线路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长余辉发光体的底部,然后塞入灯壳的狭长腔体内并用导光胶填充。
光伏组件(1440):
光伏组件(1440)为方形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光胶粘合固定到四棱柱型套筒顶部侧斜面的凹槽内。
光伏组件(1440)还充当了照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当环境照度大于300LX时,驱动及控制电路控制断开电路,当环境照度小于时,驱动及控制控制开启电路并对LED发光体供电发光,从而实现了白天自动充电,夜晚自动发光的功能。
蓄电元件:
蓄电元件为超级电容,设置在四棱柱型套筒内的控制盒内。
驱动及控制电路:
驱动及控制电路为带有线路板的单片机驱动及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分别与LED发光体、光伏组件(1440)和蓄电元件相连,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以一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
驱动及控制电路连有无线接收或发射装置,能通过无线接受外界信号实现多个发光立柱同步发光。
驱动及控制电路设置在四棱柱型套筒内的控制盒内。
逆反射体:
逆反射体为晶格反光板,通过超声波热合到灯壳立面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反光柱头,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主动发光,实现了功能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全覆盖,既有动态警示作用,又具有连续发光的辅助照明功能,还具有逆反射功能,起到交通提示或诱导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安全,并且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方案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各种修改或变形、组合或叠加、等同替换等,或者将本技术应用于相关和类似技术领域,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包括柱头壳体(1)、长余辉发光体(2)、LED发光体(3)、光伏组件(4)、蓄电元件(5)、驱动及控制电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头壳体(1)包括灯壳部分和连接体部分,连接体设在灯壳的下方;其中,灯壳包括顶面部分、侧面部分,顶面部分和侧面部分结合形成顶部密封的、带有腔体的柱壳或类似柱壳;连接体为外套结构或内插结构或上述两者的组合结构,连接体上设有螺孔或卡扣或过盈配合等紧固结构;灯壳与连接体结合成整体结构;所述的灯壳的顶面部分或/和连接体的顶面部分设有光伏组件(4),灯壳的侧面部分设有长余辉发光体(2),灯壳的侧面部分或腔体内设有LED发光体(3),灯壳的腔体内或连接体的腔体内设有蓄电元件(5)、驱动及控制电路(6),所述的光伏组件(4)、蓄电元件(5)分别通过线路与驱动及控制电路(6)相连,其中长余辉发光体(2)受LED发光体(3)激发,驱动及控制电路(6)为具有充放电控制功能和驱动并控制LED发光体(3)以确定的周期和占空比间歇发光的功能的驱动及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通过连接体还连有柱体(7),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与柱体(7)一起组成太阳能长余辉发光立柱;或者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的连接体直接延长并充当柱体(7),形成太阳能长余辉发光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头壳体(1)的侧面部分还设有逆反射体(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头壳体(1)的侧面部分或/和柱体(7)上还设有逆反射体(8)。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壳部分的顶部中央设有立面牌;立面牌的正面设有逆反射体(8)、或正面和背面设有逆反射体(8)、或正面设有逆反射体(8)或/和LED发光体(3)、或正面和背面设有逆反射体(8)或/和LED发光体(3)。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设在灯壳侧面部分的逆反射体(8)与设在连接体侧面部分的逆反射体(8)为不同类型的逆反射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头壳体(1)的顶面部分向上隆起,或柱头壳体(1)的顶面部分呈斜坡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壳为圆柱型壳体或三棱柱型壳体或六棱柱型壳体或八棱柱型壳体,连接体为圆柱型外套结构或椭圆柱型外套结构或三棱柱型外套结构或四棱柱型外套结构、或上述外套结构与内插结构的组合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壳的外径大于连接体的外径;或者所述的灯壳的外径等于连接体的外径;或者所述的灯壳的外径小于连接体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发光体(3)为字符或数字或图案形状的LED发光,或所述的长余辉发光体(2)为字符或数字或图案形状的长余辉发光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及控制电路(6)还连有控制开关;或,所述的驱动及控制电路(6)连有无线接收或发射装置;或,所述的驱动及控制电路(6)通过线路还连有照度感应器,此时,驱动及控制电路(6)为具有根据照度感应器感应环境照度来开启或关闭对LED发光体(3)供电的功能的驱动及控制电路;或,所述的驱动及控制电路(6)通过线路还连有声音传感器或红外感应器或雷达感应器,此时,驱动及控制电路(6)为具有通过声音传感器或红外感应器或雷达感应器接受外界触发信号自动开启电路,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电路的功能的驱动及控制电路;或,所述的驱动及控制电路(6)为具有时控功能的驱动及控制电路。
CN201920276783.4U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 Active CN209431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6783.4U CN209431297U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6783.4U CN209431297U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31297U true CN209431297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78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76783.4U Active CN209431297U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312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439A (zh) * 2021-01-28 2021-06-18 大连工业大学 可与人互动的草坪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439A (zh) * 2021-01-28 2021-06-18 大连工业大学 可与人互动的草坪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98755U (zh) 一种太阳能发光反光道钉灯
US7018131B2 (en) Long life intelligent illuminated road marker
CN106871062A (zh) 一种带有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太阳能道钉灯
CN207926518U (zh) 一种风能长余辉发光装置
CN208486191U (zh) 一种带有电动清洁装置的发光反光标识
WO2018184416A1 (zh) 一种带有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太阳能道钉灯
CN105955351A (zh)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系统及其激发方法
CN106836045A (zh) 一种带有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太阳能反光玻璃道钉灯
CN108173511A (zh) 一种风能长余辉发光装置
CN207685740U (zh) 一种太阳能发光公路护栏
CN201095727Y (zh) 一种数字化无线控制的太阳能突起路标
JP2008305773A (ja) 表示灯
CN209431297U (zh) 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柱头及其发光立柱
CN107687135A (zh) 一种太阳能发光道钉灯及其控制方法
CN207422056U (zh) 一种带有面光源的太阳能发光道钉灯
WO2019114683A1 (zh) 一种弱光光伏长余辉发光标识
CN209178859U (zh) 一种多面反光道钉
CN207376499U (zh) 一种太阳能发光道钉灯
CN207714177U (zh) 一种双仰角复合配置道钉
CN207793926U (zh) 一种带有猫眼玻璃珠反光体的太阳能道钉
CN208981181U (zh) 柱式轮廓标
CN208201680U (zh) 一种双向非对称太阳能长余辉道钉
CN207503583U (zh) 一种带有激发源的长余辉发光标识
CN207065413U (zh) 一种光伏长余辉地砖灯
CN208201681U (zh) 一种双向非对称太阳能道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8

Address after: No.668 Yingbin Avenue, Shanghua street, Lanxi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INGHUI LUMINESCEN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8 Yingbin Avenue, Shanghua street, Lanxi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ang Xian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