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9167U -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9167U
CN209429167U CN201821503799.6U CN201821503799U CN209429167U CN 209429167 U CN209429167 U CN 209429167U CN 201821503799 U CN201821503799 U CN 201821503799U CN 209429167 U CN209429167 U CN 209429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element
trolley
internal model
pipe gallery
back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37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昌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HEC Dong Me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HEC Dong Me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HEC Dong Me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HEC Dong Me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037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29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9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9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包括:将内模板台车置于其内部的内模、与外模板台车的侧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的外模;内模和外模分别与已浇筑好的墙根接触,内模、外模、已浇筑好的墙根之间形成用于浇筑市政综合管廊墙身和顶板的浇筑区域;外模板台车带动外模一起运动,外模为“ㄇ”形的整块结构;内模板台车带动内模一起运动,内模包括两块侧模、一块顶模,两块侧模位于顶模的两侧,两块侧模分别与内模板台车的外壁固定连接,顶模位于侧模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模板组件整体性好,安拆工效高,安全实用,内模面板采用复合不锈钢面板,提升了综合管廊内墙的外观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综合管廊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背景技术
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也称为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设施。
目前,管廊施工大多采用现浇组合支架模式的廊体浇筑方法,施工工序多,需要大量的人工、材料等,费事费力,整体性查、砼外观质量难以控制。
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城市综合管廊自行式液压台车。例如:专利号为201720818721.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行式液压台车模板,包括外模和内模,二者间形成用于浇筑的腔体;内模包括移动装置、支撑结构和内模板,支撑结构用于连接移动装置和内模板,且对内模板进行支撑,内模板外表面为“ㄇ”型结构;外模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与内模板的两侧面等间距设置;内模板与外模间设置有连接装置。该专利虽然节省了人力物力,但由于外模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分体式的外模存在使用安拆效率低的缺陷。
例如专利号为201721414493.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包括模板体系、台车车架、侧撑机构、顶升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模板体系由顶模组件和侧模组件组成,所述顶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正上方且与台车车架连接,所述侧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两侧且通过侧撑机构与台车车架连接。该专利在每个台车上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使相邻台车的侧模板之间形成管廊中间廊道墙的浇筑空间,并利用各小车上侧撑机构的作用,保证了模板结构支撑的可靠性。然而,该专利存在不易拆模的缺点。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模板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通过内模、外模的配合,将墙身和顶板一次浇筑成型,不仅易于拆模,还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劳力。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包括:将内模板台车置于其内部的内模、与外模板台车的侧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的外模;
所述内模和外模分别与已浇筑好的墙根接触,所述内模、外模、已浇筑好的墙根之间形成用于浇筑市政综合管廊墙身和顶板的浇筑区域;
所述外模板台车带动所述外模一起运动,所述外模为“ㄇ”形的整块结构;
所述内模板台车带动所述内模一起运动,所述内模包括两块侧模、一块顶模,两块所述侧模位于顶模的两侧,两块所述侧模分别与内模板台车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顶模位于侧模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模采用支撑装置支撑,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顶模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分别支撑一个侧模,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内模板台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均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内模板台车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侧模或顶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模还包括两块倒角模,所述倒角模位于侧模的上方,并且倒角模位于顶模的下方,所述倒角模的竖直段与侧模接触,所述倒角模的水平段与顶模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块侧模、一块顶模、两块倒角模相互接触,以形成带倒角的门框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所述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分别支撑一个倒角模,所述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内模板台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均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内模板台车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侧模、倒角模或顶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施工,综合管廊墙身和顶板一次浇筑成型。内模由5块模板组成:2块侧模+2块倒角模+1块顶模,外模为整块大模板,模板组件整体性好,安拆工效高,安全实用,内模面板采用复合不锈钢面板,提升了综合管廊内墙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内模、内模板台车、内模板支撑组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侧模与倒角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模、外模板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市政综合管廊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中,1、内模板台车;2、整体移动油缸;3、顶升油缸;4、横向调整油缸;5、外模板台车;51、分离杆;52、连杆;53、横移模调节油缸;54、上下模调节油缸;100、侧模;200、倒角模;300、顶模;400、外模;500、底板本体;600、墙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图1所示,图1为内模、内模板台车1、内模板支撑组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包括:将内模板台车1置于其内部的内模、与外模400板台车5的侧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的外模400;内模和外模400分别与已浇筑好的墙根600接触,内模、外模400、已浇筑好的墙根600之间形成用于浇筑市政综合管廊墙身和顶板的浇筑区域;外模板台车5带动外模400一起运动,外模400为“ㄇ”形的整块结构;内模板台车1带动内模一起运动,内模包括两块侧模100、一块顶模300,两块侧模100位于顶模300的两侧,两块侧模100分别与内模板台车1的外壁固定连接,顶模300位于侧模100的上方。
内模采用支撑装置支撑,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顶模300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分别支撑一个侧模100,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内模板台车1上。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均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内模板台车1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侧模100或顶模300 连接。内模还包括两块倒角模200,倒角模200位于侧模100的上方,并且倒角模200位于顶模300的下方,倒角模200的竖直段与侧模100 接触,倒角模200的水平段与顶模300接触。两块侧模100、一块顶模 300、两块倒角模200相互接触,以形成带倒角的门框结构。支撑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分别支撑一个倒角模200,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内模板台车1上。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均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内模板台车1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侧模100、倒角模200或顶模300连接。
本实施例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施工,综合管廊墙身和顶板一次浇筑成型。内模由5块模板组成:2块侧模100+2块倒角模200+1块顶模300,外模400为整块大模板,模板组件整体性好,安拆工效高,安全实用,内模面板采用复合不锈钢面板,提升了综合管廊内墙的外观质量。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请参图3所示,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包括:内模、外模,内模和外模之间形成用于浇筑市政综合管廊墙身和顶板的浇筑区域,还包括:设置在内模下方的内模板台车1、用于支撑内模的内模板支撑组件、设置在外模下方的外模板台车5、供内模板台车1行走的内模台车轨道、供外模板台车5行走的外模台车轨道;
内模板支撑组件设置在内模板台车1上,内模板支撑组件用于拆除或支撑内模;
内模台车轨道铺设在已经浇筑完成的管廊底板上,外模台车轨道位于管廊底板的两侧,外模板台车5骑跨在管廊底板上,外模设置在外模板台车5上。
如图3所示,外模为“ㄇ”型的整块结构,外模的侧壁与外模板台车5的侧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内模包括两块侧模 100、一块顶模300,两块侧模100位于顶模300的两侧,两块侧模100 分别与内模板台车1的外壁固定连接,顶模300位于侧模100的上方。内模板台车1位于内模的内部,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顶模300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分别支撑一个侧模100,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内模板台车1上。如图1和图2所示,内模还包括两块倒角模200,倒角模200位于侧模100的上方,并且倒角模200位于顶模300的下方,倒角模200的竖直段与侧模100接触,倒角模200的水平段与顶模300接触。支撑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分别支撑一个倒角模200,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内模板台车1上。其中,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均为液压缸。
如图3所示,管廊底板包括底板本体500、位于底板本体500两侧的墙根600,内模和外模分别与墙根600的侧壁接触,使得内模、外模、墙根600之间形成浇筑区域。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市政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采用图1至图3 所示的市政综合管廊台车,该施工方法的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浇筑底板:先绑扎钢筋再浇筑市政综合管廊的底板和墙根 600,待底板和墙根600凝固;
步骤二、安装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先在步骤一浇筑好的底板上安装内模台车轨道,在底板的外侧安装外模板台车5轨道,然后将安装有内模板的内模板台车1放置在内模板台车1轨道上;将安装有外模板的外模板台车5放置在外模板台车5轨道上,最后固定内模板台车1和外模板台车5,使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形成浇筑区域;
步骤三、浇筑市政综合管廊:向浇筑区域内浇筑混凝土,使浇筑区域内形成墙身和廊顶;
步骤四、脱模:先回收倒角模200,再回收侧模100,然后回收顶模 300,最好脱外模。
其中,步骤四具体为:
1)依靠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的收缩动力,收回倒角模200板;
2)调节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收回侧模100;
3)收缩第一支撑件,收回顶模300;
4)通过横移模板调节油缸外伸,带动分离杆使得模板脱离浇筑完成的混凝土。
与传统的拼装模板相比,本实施例解决了模板拼缝多、整体刚度小,易出现漏浆、涨模等质量通病,而且,本实施例的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还大大降低了顶板模板拆除困难和安全隐患;本实施例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把墙身和顶板一次浇筑成型,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劳力;本实施例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解决了模板及周转材料水平、垂直运输问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施工,综合管廊墙身和顶板一次浇筑成型。内模由5块模板组成:2块侧模100+2块倒角模200+1块顶模300,外模为整块大模板,模板整体性好,安拆工效高,安全实用,内模面板采用复合不锈钢面板,提升了综合管廊内墙的外观质量。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长度设计为5m,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分内模板台车 1和外模板台车5,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包括行走系统、台架主体、液压系统、内模、外模及背勒、顶部横梁支撑等。
与传统的拼装模板相比,解决了模板拼缝多、整体刚度小,易出现漏浆、涨模等质量通病,而且,大大降低了顶板模板拆除困难和安全隐患;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把墙身和顶板一次浇筑成型,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劳力。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解决了模板及周转材料水平、垂直运输问题;内模液压系统:两组侧模100横移液压油缸控制侧模100伸缩,两组顶升液压油缸控制顶部模板升降,两组角模液压油缸控制角模开闭,底盘上安装了两套整体移动油缸2,调整台车在管廊内部左右方向,以保证内模台车在管廊内部顺利通过。内模台车下部安装四套行走电机,每台功率3kw,在轨道上牵引台车运动。外模液压系统:两组上下液压油缸控制外模升降,两组横移液压油缸控制外模左右伸缩,再辅以联杆和分离杆传递,以实现关模和拆模。外模台车下部安装四套功率1.5kw的行走电机,在轨道上牵引外模台车运动。
本实施例的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适用于明挖法单舱矩形断面的综合管廊主体混凝土浇筑过程。由于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为整体式定型钢模,断面不易改变,所以该工法适用于标准断面较长的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由于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重量大,主要靠电机驱动,在轨道上向前移动,所以该工法适用于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步推进的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
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在施工位置就位,內模的顶部模板通过内模液压系统顶升到标高,两个侧墙模板通过横移油缸横向伸缩到管廊内径宽度,两个角模通过液压油缸和联动杆旋转升高,与顶模300闭合。外模通过主梁上的液压油缸、联杆和分离杆进行横向和竖向调整,通过液压系统、顶部横梁支撑体系使两侧外模板的间距为管廊侧墙的结构外侧宽度,外模上部高度要保证管廊的顶部厚度。廊体结构混凝土采用“明挖现浇”法施工,分两次浇筑,第一次采用普通模板浇筑底板和高度30cm 的墙根600,第二次采用液压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浇筑侧墙和顶板,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施工缝处设置止水钢板以防渗漏水,提高抗渗功能。
参照图4所示的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施工工艺流程图,其中:
1、施工准备及底板浇筑、轨道铺设
(1)施工前熟悉设计图,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2)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做到路、水、电畅通,平整施工场地,做好开工准备。
(3)液压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运送到施工现场,拼装调试台车,打磨处理好模板表面。
(4)编制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操作手册,对操作手进行培训指导。
(5)在路基土方工作完成后,由测量人员对综合管廊位置进行放样,开挖基坑,根据土质确定放坡比,一般稳定土体,按1:0.5坡比开挖,土质较差松散段,按1:0.75坡比开挖,遇到流沙段,按1:1.25放坡,或者打钢管桩、旋喷桩支护。
(6)管廊涵身第一次浇注底板及以上30cm墙根600,模板采用钢模板进行拼装,拼接缝用泡沫胶带密封。底板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泵车送料,震动棒振捣密实,覆盖土工布养生,当砼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根据中线和标高铺设台车轨道,要求使用标准槽钢,轨距与台车轮距一致。
2、台车內模就位
(1)拼装调试台车,模板表面进行打磨处理,调试方法为:将台车行走超出即将浇筑的廊体结构20cm的位置,打开液压设备,将廊体结构顶部模板和侧模100支撑到位,校核模板顺直度、垂直度及接缝拼缝的高差等,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技术要求。
(2)内模台车在电机驱动下,运行到指定位置,牵引过程中要求缓慢、匀速;为了使台车衬砌后更好的脱模,且使混凝土表面光洁滑亮,应使用脱模剂,脱模剂一般有专业脱模剂、机油等。
(3)台车固定前,必须经过精确定位,通过液压系统使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平移、顶升及侧模100、角模展开等步骤,使台车轮廓断面尺寸与设计要求的尺寸一致。
(4)对无法调整的模板接缝处的小凸台用手持砂轮机磨平,用抹腻子等办法消除缝隙。
3、钢筋制作和绑扎
(1)钢筋制作:按设计图纸加工及安装顶板和侧墙钢筋,将同规格钢筋搭配统筹下料,避免浪费,要满足结构尺寸及保护层的要求,钢筋采用钢筋加工场统一加工,运至施工现场,由钢筋班组在基坑内绑扎完成。
(2)钢筋安装:
①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电焊工须持证上岗。
②钢筋遇到孔洞时,应增设洞口加强筋。
③做好各管线预埋件、顶板吊环、接地钢板预埋安装,安装位置准确无误,牢固稳定;
④按设计要求做好防雷接地钢筋的焊接和接地钢板的预埋。
(3)钢筋保护层控制
钢筋保护层厚度:底板、顶板、侧墙迎土面均为50mm。采用预制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布置间距为0.8m,呈梅花型布置,施工完毕后禁止在钢筋上踩踏,以防止钢筋局部受力过重导致位移或垫块损坏。
(4)在沉降缝处墙身中间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沉降缝外侧一圈设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墙根600处的施工缝设置中埋式止水钢板。
4、台车外模就位
(1)顶板和侧墙钢筋安装完成后,外模台车在电机驱动下,运行到指定位置,牵引过程中要求缓慢、匀速,行走时可通过上下模板调节油缸收缩提起外侧模100板。
(2)外侧模100关模:通过横移模板调节油缸收缩,带动分离杆使得模板就位,调整模板,与内模对齐,其间距35cm,采用止水螺杆与内模紧固,顶部采用专用拉杆紧固两侧外模。
5、浇注砼施工
(1)混凝土浇注作业连续进行,作业过程中随时检查预埋部件情况,防止移位。
(2)浇注涵身砼时应分层、对称浇注,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各墙体间来回往复,循环进行。
(3)预埋件周围和变形缝两侧,应加强震捣;振捣时避免与钢筋、预埋件直接接触。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置专人负责经常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对支架应加强检查、维护;模板如有变形走样,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模板支护安全,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毕。
(5)混凝土浇注完成,在收浆后尽快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因水化热太大引起表面开裂,洒水养生的时间不少于7天。
6、脱模
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75%后可以拆除模板,在拆除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时,必须分次收缩千斤顶,切忌一次性强制脱模。
内模脱模第一步:依靠液压杆收缩动力,收回倒角模200板。
外侧模100脱模:通过横移模板调节油缸外伸,带动分离杆使得模板脱离混凝土面。行走时可通过上下模板调节油缸收缩提起外侧模100 板。
模板整体脱模,然后通过遥控器控制其行走前移至下一工位,重复进行上述工作。
7、台车保养
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后要检查各部位螺栓、销子的松紧状况,对各种联结件重新检查紧固,按期保养设备。
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在牵引时台架主体部分不需要拆除,台车空间内不需要操作人员,降低安全风险;主体台架就位后顶面及侧面形成闭合,不存在上下交叉作业,降低了安全风险,安全性高,明显降低了安全风险系数,使人脱离了危险和恶劣的作业环境。另外,内外模板施工成套设备采用整体大模板,施工整体性好,减少了小模板的拼接,有利于内部密实和外部美观,整体没有拼接缝隙,有利于综合管廊的防水和防开裂。
液压模板台车施工的原理是利用液压装置进行模板支设,通过对拉丝杆将内模和外模拉紧,涵身混凝土浇注完成并达一定强度后,卸下对拉丝杆,收回液压杆,内外模脱模,然后在固定的钢轨上,通过电机向前驱动的原理进行施工,一个循环长度为10m。在综合管廊的施工中,具有结构可靠、操作方便、移动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成型面光滑、用材省、劳动力消耗少、平均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工作技术性强、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等缺点。
主要的技术参数:一是为保证模板的刚度,不致出现局部变形、扭曲,延长台车使用周期,模板的厚度不低于3mm。二是模板应结合严密,相邻模板高差≤2mm,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度≤5mm。三是台车装配的电机功率应满足台车行走的需要。四是液压油缸配备数量以能满足实际需要为标准,伸缩范围0~100mm。
施工中共投入2套10m液压模板台车进行涵身混凝土浇注。综合管廊施工顺序:基坑开挖→基坑支护→基底处理→垫层浇注→砂浆调平→防水处理→砂浆保护层→底板钢筋焊接→底板及底板以上30cm涵身浇注→液压模板台车内模就位→涵身钢筋焊接→液压模板台车外模就位→涵身砼浇注。其中,底板及底板以上30cm涵身浇注采用组合小钢模浇注,剩余涵身及顶板混凝土采用液压模板台车一次浇注成型。综合管廊涵身混凝土分块长度按10m控制,局部曲率较大处按5m控制。边墙水平施工缝在距底板面高0.3m处,施工时,设置中埋式钢板止水带,单循环混凝土用量约为41.69m3,单循环工作时间平均为3.5d。
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可以总体上节省人力与机械成本,同时可以大大缩短模板的安装时间,从而可有效提高施工进度,由于模板的整体性较好,可保证廊体的质量,该技术能够解决在明挖现浇施工中如何快速施工的难题,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采用液压模板台车施工技术进行综合管廊涵身浇注时,装模、拆模速度比传统的散装模板拼装快2~3倍;从工期统计结果调查分析知:采用满堂脚手架施工每完成一节混凝土浇注的平均工期约为6d,而采用液压模板台车施工每完成一节混凝土浇注的平均工期约为3.5d,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从施工质量对比分析:满堂脚手架施工由于单块模板的面积小,模板接缝多,在混凝土浇注时容易出现漏浆、跑浆等现象,造成混凝土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液压模板台车整体尺寸大、刚度大,在组装过程中减少了卡扣及钢管组合工序,基本消除了模板接缝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经试验段施工现场检测,利用液压模板台车浇注的混凝土涵身,成型效果及质量均比传统模板技术有较大提高,浇注成型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光洁度有大幅度的提高,混凝土表面质量明显改善。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内模板台车(1)置于其内部的内模、与外模板台车(5)的侧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的外模(400);
所述内模和外模(400)分别与已浇筑好的墙根(600)接触,所述内模、外模(400)、已浇筑好的墙根(600)之间形成用于浇筑市政综合管廊墙身和顶板的浇筑区域;
所述外模板台车(5)带动所述外模(400)一起运动,所述外模(400)为“ㄇ”形的整块结构;
所述内模板台车(1)带动所述内模一起运动,所述内模包括两块侧模(100)、一块顶模(300),两块所述侧模(100)位于顶模(300)的两侧,两块所述侧模(100)分别与内模板台车(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顶模(300)位于侧模(100)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采用支撑装置支撑,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顶模(300)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分别支撑一个侧模(100),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内模板台车(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均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内模板台车(1)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侧模(100)或顶模(300)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还包括两块倒角模(200),所述倒角模(200)位于侧模(100)的上方,并且倒角模(200)位于顶模(300)的下方,所述倒角模(200)的竖直段与侧模(100)接触,所述倒角模(200)的水平段与顶模(300)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侧模(100)、一块顶模(300)、两块倒角模(200)相互接触,以形成带倒角的门框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所述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分别支撑一个倒角模(200),所述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内模板台车(1)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第四支撑件和第五支撑件均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内模板台车(1)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侧模(100)、倒角模(200)或顶模(300)连接。
CN201821503799.6U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Active CN209429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3799.6U CN209429167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3799.6U CN209429167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9167U true CN209429167U (zh) 2019-09-24

Family

ID=68006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3799.6U Active CN209429167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291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8120A (zh) * 2019-10-14 2020-02-11 安徽晶宫绿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剪力墙的浇筑台车
CN112228106A (zh) * 2020-09-24 2021-01-15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一种液压自爬模系统的爬升换向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8120A (zh) * 2019-10-14 2020-02-11 安徽晶宫绿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剪力墙的浇筑台车
CN112228106A (zh) * 2020-09-24 2021-01-15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一种液压自爬模系统的爬升换向盒
CN112228106B (zh) * 2020-09-24 2022-09-30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一种液压自爬模系统的爬升换向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7976A (zh) 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CN101429752B (zh) 墩柱预制拼接建造技术工法
CN109235499A (zh) 一种明挖地下建筑结构装配式施工方法
CN109403374A (zh) 用于明挖隧道整体式衬砌的工厂化施工方法
CN106346595A (zh) 混凝土综合管廊立式成型模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1725149B (zh) 长大明挖隧道施工方法
CN106979021B (zh) 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快速封闭成环方法
CN106013192A (zh) 一种钢板桩围堰先多层内撑整体下放后围堰施工的方法
CN102704949A (zh) 地下隧道无拉杆侧墙施工方法及施工用模板台车
CN107905254A (zh) 一种综合管廊支模一体化液压内模台车的施工方法
CN202596743U (zh) 地下隧道无拉杆侧墙施工用模板台车
CN108149706A (zh) 一种现浇暗梁及叠合板拼接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04925B (zh)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圆形拱塔施工方法
CN108716189A (zh) 用于联岛大桥的大跨度t型钢构节段梁安装合龙方法
CN209429167U (zh)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CN109736847A (zh) 一次性浇筑混凝土仰拱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86353A (zh) 一种用现浇暗梁拼接的空芯墙板混合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86354A (zh) 一种用现浇暗梁拼接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10509A (zh) 一种综合管廊自控断面的可调模架系统和施工方法
CN108301440A (zh) 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
CN203174510U (zh) 桥梁防撞护栏施工用移动装配式吊篮和施工用模板
CN110195413A (zh) 一种基于移动式内模台车的箱涵施工方法
CN109869164A (zh) 组合式液压模板台车浇筑多孔分离式隧道的施工方法
CN110374630A (zh) 一种隧洞拱顶混凝土振捣的施工方法
CN109488347A (zh) 一种用于特殊地层硐室的开挖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